2013-2014年江苏大丰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0970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江苏大丰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江苏大丰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江苏大丰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江苏大丰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江苏大丰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江苏大丰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人类社会在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生活在 A珠江流域 B长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渭河流域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云南元谋人,距今约有 170万年,因此是生活在长江流域 。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十一届全运会是山东历史上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一次国家级综合运动会,全运会的开幕式充分展示了山东 “一山一水一圣人 ”的文化特色。这里的 “圣人 ”指的是 A孔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 答案:

2、A 试题分析:所谓 “一山一水一圣人 ”,山是指泰山,圣人指孔夫子,水指黄河。孔子,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孔子在世时已被誉为 “天纵之圣 ”、 “天之木铎 ”,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 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加强和巩固统治,经常出巡全国。现在许多地方还存有秦始皇出巡时留下的石刻,如著名的泰山上的石刻。泰山石刻上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A甲骨文 B小篆 C大篆 D金文 答案: B 试题分析:甲骨文为商朝文字,金文为商周时期文字,大

3、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小篆为通行全国的字体,故选 B。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 史书记载,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汉武帝如此尊重他,主要是因为董仲舒 A率领军队攻打匈奴 B推动实现大一统 C完成出使西域的任务 D主张削弱侯国实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率领军队攻打匈奴的是卫青、霍去病等人,出使西域的是张骞,主父偃主张以 “推恩令 ”削弱侯国实力,董仲舒提出 “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利于以思想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故选 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大一统的汉朝。 秦始皇、汉武

4、帝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下列关于秦皇汉武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加强中央集权 C都是有名的暴君 D都推行儒学教育 答案: B 试题分析:西汉的开国皇帝是汉高祖刘邦而非汉武帝,排除 A;有名的暴君是秦始皇而非汉武帝,排除 C;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受到压制,排除 D;秦始皇、汉武帝都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大一统的汉朝。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 A中华文明起源时期 B社会变革与诸侯争霸时期 C首次大一统时期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华文明起源是在原始社

5、会时期,社会变革与诸侯争霸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首次大一统时期,故选 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大一统的汉朝。 纸张让那些精彩的、有影响力的文字传承下来,也是传递文明、促进文化交流的通用书写材料。下列人物中为此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A黄帝 B仓颉 C蔡伦 D华佗 答案: C 试题分析:黄帝被奉为为华夏族的祖先,仓颉相传是汉字的创始者,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的成就主要是在医学方面,故选 C。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昌盛的秦汉文化。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6、离骚 ”,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评价的是 A论语 B诗经 C史记 D道德经 答案: C 试题分析:鲁迅用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两句赞语,给予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以非常报的评价。在这两句话里,一方面指出史记的历史价值,同 时又说明了史记在文学上的价值。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下列关于南北朝石窟艺术的表述,说法正确的是 继承了秦汉以来的艺术传统 云冈石窟是著名代表 吸收佛教艺术的优点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佛教思想与儒学思想碰撞、交融时期。因此,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建寺庙,凿窟造像,利用直观的造型艺术宣传统治者思想和教义。代表

7、性的石窟为: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下列作品中,享有 “天下第一行书 ”美誉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享有 “天下第一行书 ”美誉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A是甲骨文, B 是篆体, D是楷书。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顾恺之不仅擅长绘画,文章和诗也写得很好。时人称之有 “三绝 ”,即才绝、画绝和痴绝。以下属于其代表作的是 A步辇图 B洛神赋图 C天王送子图 D清明上河图 答案: B 试题分析:步辇图

8、为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天王送子图为唐代画家吴道子的作品,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只有洛神赋图为顾恺之的作品。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下列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分期,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秦汉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历史朝代顺序如 下: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 (西晋、东晋)、南北朝 ((南朝 宋、齐、梁、陈 )、(北朝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 ) )、隋、唐、五代(五代 (后梁、后唐、后晋、

9、后汉与后周 )十国 (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 ))、宋(北宋、南宋)、辽、西夏、元、明、清。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老子被称为 “哲学之父 ”、 “智慧之父 ”。下列选项与老子主张相符的是 A提出 “仁 ”的学说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兼爱 ”、 “非攻 ” D提出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 答案: B 试题分析:提出 “仁 ”的学说的是孔子,主张 “兼爱 ”、 “非攻 ”的是墨子, 提出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的是兵家孙武,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与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相

10、符,故选 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 “百家争鸣 ”这一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 “有教无类 ”,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故选 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

11、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请问 “他们 ”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170万年前,还不会使用火;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生活在三万年前,已经能够人工取火;半坡原始人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前。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盐城地区居民的主食是大米。下列远古居民中为该作物的培植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答案: C 试题分析:大米与

12、水稻有关 ,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还没有原始农业, 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故选 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 古希腊神话中常有众神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 “风伯御风,雨师行雨 ”的战役,最终炎黄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A牧野 B涿鹿 C长平 D马陵 答案: B 试题分析:牧野之战是周武王灭商的重要战役,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之战,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魏之战,涿鹿之战是炎黄部落大败蚩尤部落的重要战役。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中 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 今年寒假,小米和家人将一起去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13、他们应该选择去 A黄帝陵 B大禹陵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 答案: A 试题分析:黄帝和炎帝时期逐渐形成华夏族,因而他们都视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故中国人自称 “炎黄子孙 ”。 黄帝被尊奉为 “华夏始祖 ”,每年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祭祀活动,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秦始皇 B齐桓公 C启 D禹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第一个王朝是夏朝,由禹建立,禹死后,其子启即位。齐桓公为春秋五霸的第一位霸主。秦始皇为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的建立者。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14、。 下列历史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桀 汤 盘庚 周武王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 汤灭夏建立商朝; 盘庚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 ;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制度有关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燕、赵、齐、鲁、晋、楚都是周朝时期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因此而得名。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

15、系世代传承,郡县制是在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的地方制度。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通过城濮之战,最终问鼎中原的是 A宋襄公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答案: C 试题分析: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大战,在春秋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扼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稳定了中原形势,成就了晋文公的中原霸主地位。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 假如你给李冰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场景是 A上书国君请求变法 B任用白起围困赵军 C主持修建都江堰 D任用管仲为相改革 答案: C 试题分析:李冰是战国时期

16、的水利家, 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 256前 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川西平原富庶起来。上书国君请求变法的是商鞅,任用白起围困赵军的是秦昭王,任用管仲为相改革的是齐恒公。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依据商鞅变法的措施可以获得奖励的是 书读得好的人 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仗打得好的人 生意做得好的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商鞅变法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奖励耕织,并且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故选 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

17、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 B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封建制度的建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排除 A; BCD虽然都是当时经济发展的原因,但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为生产工具的进步,在当时就是指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故选 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 综合题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9分) 材料一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材料二

18、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 胡人汉服图 汉人胡食图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 1分)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依据材料二,写出秦朝为巩固统一在地方行政制度上采取的措施。( 2分) 在汉代,我国的疆域继续扩大。西汉哪一行政机构的设立标志着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分) 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2分)顺应这一历史现象,北魏哪一统治者进行了改革?( 1分)列举其改革措施。( 2分,任意两点) 答案: 韩非子。( 1分) 建立郡县制。( 2分) (3)西域都护。( 1分) (4)民族融合。( 2分)北魏孝文帝。( 1分)说汉话、穿汉服

19、等。( 2分,任意二点措施即可) 试题分析:( 1)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可知反映了法家的观点。 ( 2)根据 “陇西郡 ”“辽东郡 ”等名称,可知反映了秦统一后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以巩固统治 。 ( 3)汉宣帝时设置西域都护,都护是西汉王朝驻西域的最高行政长官。西域都护的设立,使汉王朝的政令通行西域,汉王朝有权对西域诸国册封国王,任命官吏,调遣军队,征发粮草。这表明,早在二千年前,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葱岭等地在内的新疆地区已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 4)根据图片信息 “胡 人汉服 ”“汉人胡食 ”,可知反映了

20、民族融合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当时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北方民族大融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 丝绸之路被称为 “流动的文化运河 ”。它是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已有 2000多年的历史。它东起中国古都长安 (今西安 ) 并可直达古代罗马,总长达 7000多公里。 材料二 公元前 1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一身丝袍出

21、现在罗马大剧院,轰动一时。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材料三 为弘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沟通与交流,把丝绸之路打造成中国名片,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举办 “重走丝绸之路 ”系列文化活动。今年进行第一季 中国和土耳其双边文化交流,该活动对中土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具有积极意义。 2013 年 10月 18日 人民网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丝绸之路的线 路图。( 2分)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最大贡献的是谁?( 1分) 材料二中所说的罗马 “只有上层社会才能穿上中国的锦衣绣服 ”,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中国什么样的状况?( 2分) 阅读材料三,说明举

22、办 “重走丝绸之路 ”系列文化活动的现实意义。( 2分) 答案: 长安 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 西亚 欧洲。( 2分)张骞。( 1分) 中国的纺织技术高超;中国丝织品质量好;中国的强盛等。( 2分,任意一点) 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促进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2分) 试题分析:( 1)丝绸之路的线路:长安出发,经过敦煌,河西走廊, 到吐鲁番,过天山,走中亚,到里海,经过波斯大食,到达西亚地中海地区,通往欧洲。汉武帝时期派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和西域的友好关系,推动了 “丝绸之路 ”的开通。 ( 2)客观上反映了中国的丝织业发达,但是丝织品较贵,普通民众消费不起,中国的丝织品早就享有国际盛誉等。

23、 ( 3) “重走丝绸之路 ”是以丝绸之路的历史传承和中国政府着力打造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为背景,围绕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源远流长的传统友谊,通过开展大型主题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友好往来和经贸合作。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 一国家的建立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 某校七年级同学组织关于 “中国古代经济文明 ”的专题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9分) 材料一 孟子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材料二 秦朝灵渠 材料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请回答: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在发展经济时已关注到什么问题?( 2分) 水利工程的修建推动

24、农业发展。灵渠的兴修对当时经济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2分) 依据材料三找出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简要概括江南经济开发产生的影响。( 4分) 如果要了解更多的古代经济知识,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资料?( 1分) 答案: 注意保护环境;或注意可持续发展。( 2分,任意一点) 灵渠兴修,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分) 中原人民南迁。( 2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基础。( 2分) 上网查询;去图书馆;去遗址实地考察等。( 1分,任意一点)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信息 “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可知当时中国古代在发展经济时

25、已关注到环境保护问题,与现在的 “可持续发展观 ”有相似之处。 ( 2)灵渠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渠虽经历代修整,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 3)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当时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推动了南方的开发。结合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开发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了新的土地来种植粮食及一些经济作物;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发展,加强了地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国家赋税的一个新的来源;推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 4)如网络、文献、书籍 、遗址等搜集资料。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江南地区的开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