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年江苏苏州市七年级下期期末模拟 02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 、 、 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 建立隋朝 灭亡陈朝 开通运河 B 灭亡陈朝 建立隋朝 开通运河 C 开通运河 建立隋朝 灭亡陈朝 D 建立隋朝 开通运河 灭亡陈朝 答案: A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成为正式的行政区,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历代中央王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其中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始于元朝,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物,西藏成为元朝正式
2、的行政区。故选答案: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明史职官制记载,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璋立下圣旨, “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D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君主专制主义的加强。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君权与相权始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此消彼长,总的趋势是君权不断得到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归六部,君相斗争以君
3、主取得完全的胜利而告终。 A选项则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与题意无关。故选答案: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明朝君权的加强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 便道是圣门高弟。 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A焚书坑儒 B明朝八股取士 C独尊儒术 D清代的文字狱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科举制的作用。科举制在风格件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的作用,到了明朝,为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员,规定了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无经中命题,考生不准有个人的见解,大体的
4、文体必须分成八部分,称为“八股取士 ”,它钳制了读书人的思想,只顾死读书,成为皇帝的奴才。故选答案: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下面是古代某船队远洋航行的路线图,该航行最远到达的地区应是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大西洋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内容。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于 1405年 -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世纪。故选答案: A 考点:人教
5、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2013年 4月 12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亲切接见了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 确吉杰布。清代,赐予西藏佛教首领 “班禅额尔德尼 ”封号的皇帝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根据所学知识知道,清初接见了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并正式赐予 “达赖喇嘛 “的封号,后康熙递又赐予另一首领 “班禅额尔德尼 ”封号,此后,历代达赖与班禅都必须经过这样政府的册封。故选答案: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明清时期是我国
6、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 ,下图所示故事情节出自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四大名著。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额鞭挞封建制度和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本亏的历史趋势。由插图黛玉葬花可看出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 社会的危机 时代特色鲜明的明清文化 2012年 6月 “十三行艺术珍品展 ”在广东举行。 “广东十三行 ”是清朝哪一政策的产物? A册封政策 B开放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八股取士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
7、考查的是明清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西方殖民者侵犯,同时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勾结会危害自身的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后来只留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故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国 ” 明朝时期丝制品中 “云锦 ”最为名贵,素有 “寸锦寸金 ”的说法,如果要想了解当时云锦的制造工艺可以在当时的工艺百科全书中查到,该书是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古典科技巨著。齐民要术为农书;本
8、草纲目是药物学巨著;徐霞客游记是中国地理名著,而云锦的制造属于手工业生产技术,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与手工业生产技术,被称为 “中 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故选答案: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早在 18世纪,清政府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后在新疆设置了什么行政机构来管辖新疆地区 A驻藏大使 B、伊犁将军 C、安西都护府 D、西域都护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历代中央王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其中新疆地区自汉朝张骞通西域后就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西汉设西域都护、唐朝设安西都护府、清初在乾隆皇帝
9、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这个新疆地区。答案: A则是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措施。故选答案: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 娱乐 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不能够证实该论述的是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 界上最早的纸币 B城市中出现瓦舍,风行蹴鞠之戏 C毕 N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D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远航早半个世纪 答案: D 历史图片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简明的反映。小史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
10、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A中外交往 B民族团结 C祖国统一 D抵抗侵略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外的交往有友好与冲突,题中都是属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以和平往来为主,排除答案: D,非国内民族间的关系,排除 B,答案: C在题意中也没体现。故选择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对外友好往来与冲突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该 “制度 ”指的是 A察举制 B
11、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文字材料题,考查的是隋唐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 科举制。它创立于隋朝,发展完善于唐朝,不问出身,用考试的方法 来选拔官吏,使很多出身卑微且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以入仕做官、参与政治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材料中答案: A和 B属于魏晋时期的选拔人才的制度。答案: D则是明朝以后才有的制度故选答案: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科举制的创立 苏州的 “苏 ”,过去往往写成 “稣 ”,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有 “鱼米之乡 ”的美誉。我国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 “苏湖熟、天下足 ”谚语的朝
12、代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经济重心的南 移史实。从课本所学知识易知道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经济重心逐渐由北方向南方转移。过程是从唐朝安史之乱开后始南移。完成于宋朝。故选答案: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唐太宗统治期间,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主要的盛世局面。在大一统王朝统治下 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汉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清初的康乾盛世。其中在唐太宗
13、统治时期,年号贞观,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故选答案: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贞观之治 唐语林记载: “ 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描述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社会景象。历史上称之为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主要的盛世局面。在大一统王朝统治下 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汉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清初的康乾盛世。在唐玄宗统治前期即开元年间稳定了动荡的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才,提倡节俭、兴修水利,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开元盛世。故选答
14、案: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开元盛世 2013年 4月 21日,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首演誓师大会在拉萨举行,该实景剧主要讲述了文成公主克服艰难险阻入藏联姻,促进汉藏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的故事。和文成公主联姻的是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呼韩邪 D铁木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唐时期民族关系。唐朝统治采取了开明的政策,注意发展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在唐与吐蕃的关系上采取了和亲政策,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故选答案: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和同为一家 “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
15、依靠)东南财赋 ”, “苏湖熟,天下足。 ”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文景之治局面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开元盛世局面 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史实。 从课本所学知识容易知道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经济重心逐渐由北方向南方转移,唐朝至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狡快,逐渐超过北方,再加上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主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的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 ”就说明江南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故选答案: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
16、,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 商业革命 ”。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 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隋唐时期,已经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海外贸易收入在国家的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在流通领域因金属货币携带不便,在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 交子,并逐渐与铜钱并行于世,为故选答案: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
17、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 ”在我国历史上,蒙古帝国的建立者是 A秦始皇 B忽必烈 C阿骨打 D成吉思汗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从所学知识可以先排除答案: A 与 C,秦始皇为秦朝的缔照者;阿骨打是金太祖;学生较容易选择答案:B 或 D,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蒙古帝国后来分裂为五个部分: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利汗国和元朝,最大的元朝是忽 必烈于 1271年建立的 ,但题目中是指建立的横跨欧亚大路的蒙古帝国,它的建立者应该是成吉思汗,不是忽必烈。本题答案:应该是 D。 考点
18、: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填空题 明朝中期,在东南沿海抗倭的民族英雄是 ;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答案:戚继光 郑成功 试题分析: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被称为 “倭寇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威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他组建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戚家军,九战九捷,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尊为民族英雄,永远载入史册。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
19、心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661年他率领数百战舰,横渡台湾海峡,在台湾人民的帮助下, 1662年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 成功不愧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收复台湾与抗击沙俄 女性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励精图治,使唐朝的国力不断增强:两宋之交的女词人 ,风格清新,感情真挚,在宋朝词坛中独树一帜。 答案:武则天;李清照 试题分析:武则天本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本唐高宗的皇后,逐渐掌握实权并于晚年称帝,改国号周。
20、当政期间,她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唐朝出现,经过五代到两宋,有很大的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有很多杰出的词人如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应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贞观之治;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灿烂的宋元文化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林立,形成了北宋与辽、 并立,南宋与 对峙的局面。 答案:西夏 金 试题分析:唐末以来,中原割据混
21、战,民族政权林立。 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辽国, 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形成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局面。后受辽控制压迫的女真族在杰出率领阿骨打的率领下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金先灭了辽,又于 1127年灭掉北宋,结束了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局面。北宋皇族赵构于同年重建宋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金军几次南下欲灭亡南宋,遭到了主战派岳飞等的抵抗,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 ,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
22、展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综合题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灿烂辉煌的文明由 56个民族共同创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曾说: “自古皆贵中华,轻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 641年)正月, 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 “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 图一 图 二 材料四: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与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请回答: ( 1)材料一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 2)材料二中的吐蕃
23、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公主 ”是指谁? ( 3)写出材料三图一、图二中少数民族政权 A、 B的名称和建立者。 A 名称: ;建立者: ; B名称: ;建立者: ( 4)北宋与 A政权之间的盟约名称是什么? 南宋抵抗 B政权最著名的将领是谁? ( 5)从材料四可以看出两宋政府与少数民政权的关系特点是什么? 答案: (1)开明的民族政策或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2)藏族;文成公主 (3)辽 ;阿保机 ; 金; 阿骨打 (4)澶渊之盟 ; 岳飞 (5)特点: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材料一的意思是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
24、,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 中华 指的是中原的汉族 .夷狄 是对少数民族的一种歧视性的称呼 也就是各民族一律平等,体现了唐太宗开明,开放,以德服人、华夷平等的民族政策,对促进民族融合和唐朝强大都有积极意义。 ( 2)本题还是考 查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唐太宗的开明、开化的政策具体表现如下: 1、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尊他为天可汗。 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分别是安西都护府 .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3、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 “和同为一家 ”。 (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元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图一中与
25、 A政权对峙的是南边的是北宋,西边的是西夏,据所学知识得知,与北宋、西夏对峙的北方政权是辽,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都城在上京;图二中与 B政权对峙的变成了南宋 与西夏,同样据所学知识得知,与南宋、西夏对峙的北方政权是金。金由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于 1115年建立,建都于会宁。很快金于 1125年灭掉辽国、 1127年又灭北宋,宋朝由赵构于同年重建,史称南宋。 (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元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
26、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先通过 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 10万两、绢 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 “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之间百馀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保持和平局面。 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1127 1162年在位)。金军几次南下,遭到南宋主战派将领的抵抗。如韩世忠指挥的黄天荡阻击战,给金军以沉重打击。最著名的抗金名将是岳飞,他率领纪律严明、英勇作战的 “岳家军 ”,从金军
27、手中夺回了建 康。 1140年,金朝又派兀术为主帅,大举进攻南宋。岳飞率军在郾城大败兀术主力骑兵。兀术不敢再战,准备撤兵。宋高宗担心战争的胜利影响求和,又害怕将帅权利太大,威胁朝廷,勒令岳飞班师。岳飞悲叹道: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不久,投降派秦桧等诬陷岳飞唆使部下谋反,将他杀害。 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协议:双方以东自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为界 ;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贡送银、绢。宋金南北对峙具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 5)本题考查的是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经五代十国长久动荡的破坏,不管是北宋 政府完成了对中原的统一,还是偏安江南的南宋,他们的实力都是较
28、弱的,面对北方实力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和金、只能勉强自保,无力完成对全国的统一,而北方的政权辽对北宋、西夏对北宋、金对南宋先后用兵,然无绝对的实力,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双方之间和和战战,因此,两宋政府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特点是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和同为一家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自秦朝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都有各自不同 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初年) “法令出一 ”,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史记 材料二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
29、“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元史 地理志 材料四 朝 代 设立组织机构 作 用 明朝(明太祖) A 是特务组织,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察。 清朝(雍正帝) B 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的 “上 ”是指哪位历史人物?为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哪一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汉武帝为同样的目的,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政策?
30、( 2)材料二中科举制的正式产生与历史上哪一位皇帝有关?唐玄宗采取何种措施来完善科举制的? (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元朝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 4)材料四表格中 A、 B处组织机构分别是什么? ( 5)综上所述,自秦朝以来建立、发展的这一政治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前 221年先后灭掉了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北击匈奴,南服百越。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之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
31、影响。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共融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有说法 “百代犹得秦政法 ”。 汉承秦制,经过汉初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国力达到了强盛,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大一统, 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实行盐铁专卖;军事上大力打击 匈奴巩固了国家统一;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2、( 2)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科举制的内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隋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和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 诸州岁贡三人 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 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 “孝悌有闻 ”“德行敦厚 ”“结义可称 ”“操履清洁 ”“强毅正直 ”“执宪不饶 ”“学业优敏 ”“文才秀美 ”“才堪将略 ”“膂力 骄壮 ”等 10科举人。正式设置进士二科,并以 “试策 ”取士,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
33、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以明经、进士两科最重要。唐太宗时,扩充了国学的规模,增加了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 ,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 3)本题考查
34、的是元朝的疆域。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是中国历代王朝最大的,总体维持在 1400万平方公里左右,另外还有许多分封汗国和藩属国,整个亚洲东部都有元朝的的影子存在,领土范围是后来的清朝所望尘莫及的。 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灭亡南宋后元朝时的疆域是:北到西伯利亚南部,越过贝加尔湖,南到南 海,西南包括今西藏、 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包括库页岛,总面积超过 1200万平方千米。元朝的藩属国有高丽、缅甸、安南、占城、爪哇及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与伊儿汗国等国。北有漠北诸部、南有南洋诸国、西有四大汗国。面对如此广阔的疆域,如何进行有效的统治呢?元世祖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
35、治,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 “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行省制的主要内容有 (1) 中央 :中书省 -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2) 地方 :行中书省 (行省或省 )-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管辖 11个行省 (包括管理北方的岭北行省、管理东北的辽阳行省和西南的云南行省等 )。 (3) 在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4) 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澎湖和琉球(今台湾)管辖。其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也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 4)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的史实。明太祖
36、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废丞相,形成君主独裁的局面;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实行八股取士;同时为了镇压人民和监视官吏,明太祖设立 了锦衣卫,作为侍从皇帝的军事机构,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等事。明成祖又设立东厂,这是一个缉捕 “叛逆 ”的特务机关,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挥,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里,有事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权力在锦衣卫之上。明宪宗时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为员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明代锦衣卫、东厂和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 “厂卫 ”,这也开创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的一个先河。清朝沿用明制,雍正时增设军机处,虽还有内阁的首辅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
37、,但实权则由军机处掌握,在军机处任职的官员称为军机大臣,统称大军机,军机大臣的僚属 称为军机章京,又称小军机,军机大臣都由皇帝先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了,军机大臣只能与皇帝商讨军国大事,然后记录成文,传达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 5)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的影响。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要一分为二。积极影响在于中央集权制度的推行 ,特别是郡县制的实行,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彻底打破了传统贵族的分封制度 ,奠定了
38、古 代中国的大一统的制度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并对此后 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社会产生了重大而不可取代的影响 !消极影响在于由于专制主义是皇帝的专断独裁所以极其容易形成盲目错误的决定 ,天下安危寄于一人一家身上,且易形成腐败现象 , ,而在思想上表现独尊一家 ,钳制了思想 ,抑制了创造力 ,阻碍了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 ,束缚了生产力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这是主要影响历史发展的因素。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科举制的创立;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蒙古
39、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明朝君权的加强;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君主集权的强化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 心一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 两幅历史图片 材料三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 1
40、)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 “江南经济区 ”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 2)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 (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1)南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共同开发,北人南 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南方战乱少,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2)江南河 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唐朝 ( 4)经济重心南移 试题分析:( 1)本小题考查的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江南地区在秦汉
41、时期被视为蛮夷之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远离当时北方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发展较慢。但在秦汉之后,中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北方战乱不断,再加上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袭扰中原,使得当时北方中心处于动荡的局势当中,北方人民大举南迁,出现山东、苏北、江淮等地人民移民至苏南、皖南、浙江。河南、河北等地 人移民至湖北、湖南等地。陕西人民至巴蜀。这次大移民为南方带去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科技、农业、手工业技术,以及大量的劳动力和资金,为日后江南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的中国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南移埋下了伏笔。 ( 2)本小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内容。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 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
42、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动用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 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
43、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 3)本小题考查的是 识图能力。材料三的图二的原图在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P13页。图上的工具是曲辕犁。铁犁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汉代耕犁已基本定形,但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汉,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提到长曲辕犁和 “蔚犁 ”,但因记载不详,只能推测为短辕犁;唐代初期进一步出现了长曲辕犁。转动灵活的 “蔚犁 ”的问世和长曲辕犁的出现为短曲辕犁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它的出现是我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操作时犁身
44、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 ,利于回旋,适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 。其次是增加了犁评和犁建,如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若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将曲辕犁的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耕犁前进的阻力。曲辕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是当时先进的耕犁。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耕犁的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 (4)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 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
45、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 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 “赋之所出,江淮居多 ”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
46、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 “苏湖熟,天下足 ”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 “南粮北运 ”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 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
47、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 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 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繁盛一时的隋朝;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开元盛世;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 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判断题 (正确的写 A,错误的写 B)清朝时,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土尔扈特部是蒙古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迁至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后受到沙皇俄国的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历经艰险,行程万里,终于回归祖国,受到了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正确的写 A,错误的写 B)蒙古军队灭亡南宋后,实现统一大业的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元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掉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