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湖北鄂州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30977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湖北鄂州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2014年湖北鄂州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2014年湖北鄂州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2014年湖北鄂州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2014年湖北鄂州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湖北鄂州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北京的先农坛是为纪念先农神而设的,先农神是我国古史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的神者,代表人物是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嫘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炎帝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中的 “先农神 ”“最先教民耕种的神者 ”等信息可推断出其代表人物应该是炎帝,联系已学知识传炎帝说神农氏是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中的一位贤圣的帝王,是中华民族的化身,且也是先教民耕种的神者。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华夏之祖 炎帝 西汉的大一统出现于哪个皇帝时期?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2、查学生对汉武帝统治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汉高祖刘邦、汉朝的开国皇帝,汉文帝、汉景帝是汉高祖的继承者,他们在位期间提倡节俭、注重发展生产、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出现过 “文景之治 ”的盛况。但西汉时期出现大一统,进入强盛时期的皇帝是汉武帝,汉武帝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实行 “推恩令 ”,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思想上,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 想;在军事上开始实施对匈奴大规模的反击;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等等。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定身时期。故选 D。 考点:人教

3、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一统的汉朝 汉武帝 主张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的政治家是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曹操的相关史实,材料选文的大意推举人才的时候,根据某人是否有才能来推举,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是曹操所说,在曹操的求贤令: “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 曹操 230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A海南岛 B台湾 C日本 D菲律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台湾与祖国的关系,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西汉时属会稽部,称夷洲。 230 年

4、,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一万士兵,乘大船前往夷洲。这是大陆和台湾交流的最早记载。此后,台湾和大陆的联系日益密切,由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时期的对外关系 北魏孝文 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他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北魏由鲜卑族的拓跋氏统一华北后建立,于 439年统一了北方,公元 471年,拓跋宏在执掌朝廷实权的冯太后及大臣的精心安排下世袭皇帝位,即孝文帝,进行了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故选 B

5、。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成都平原变成 “天府之国 ”,得益于 A李冰父子 B刘备 C诸葛亮 D郑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都江堰修建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 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据此可知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时代 都江堰 蔡伦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来改进造纸术 A加工工具 B生产工艺 C原材料 D生产者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蔡伦造纸术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西

6、蔡伦不断总结经验,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以木本韧皮纤维造纸的技术突破终于完成了,这种纸质地柔韧,不易破碎,价格也不高,由此可知蔡伦是炒年糕原材料方面进行改进,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蔡伦改进造纸术 商朝时的国家 “档案 ”用什么文字书写?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骨文的准确的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朝的国家档案,商统治者凡遇祭祀、征伐、田猎、疾病 、农业的丰歉、天气等大事都要用占卜的方式询问鬼神,每次占卜,要将所问事项、占卜日期、吉凶结果,刻在龟甲或牛肩胛骨上,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文献资料。据此分

7、析可知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兴亡 甲骨文 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A公元前 138年 B公元前 127年 C公元前 119年 D公元前 60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正式管辖,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由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汉书 B史记 C春秋 D诗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记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可知史记是由司

8、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 3000年左右的历史,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司马迁史记 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 “挟天子以令诸侯 ” 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局面的形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故选 A。 考点:

9、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 三国局面的形成 巨鹿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陈胜吴广和秦军主力 B项羽军队和秦军主力 C刘邦军队和秦军主力 D项羽军队和刘邦军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率领 5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 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军破釜沉舟,一举击败 20万秦军,使秦军遭受巨创,并迫使另 20万秦军不久投降。而项羽则确立了在各路 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名存实亡。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伐无道,诛暴

10、秦 ” 秦末农民起义 有关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表述错误的是 A他们最早在世界上种植水稻 B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C他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D他们已使用弓箭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耕生活,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管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而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使用弓箭,而且他们凯斯了定居的生活,据此分析可知 BCD的表述均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原始的农耕生活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是 A黄帝 B禹 C启 D秦始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一

11、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是由禹建立,而皇帝在原始社会,不合题意,启是禹的儿子,不符合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秦始皇建立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朝的建立 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兴亡 分封制 春秋时期, “卧薪尝胆

12、”,终成霸业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勾践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吴越争霸的相关史实。 “卧薪尝胆 ”指的是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来激励自己雪耻,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越国曾被吴国打败,越往勾践不忘战败之耻,通过 “卧薪尝胆 ”激励自己,终灭吴国,成就霸业,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春秋战国纷争 吴越之战 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是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孔子创立并经其后世追随

13、者不断完善的儒家思想,是除秦、汉两朝外所有统治阶级所追奉的正统思想。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儒家思想 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A齐桓公 B秦穆公 C秦孝公 D秦始皇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公元前 356年和公元前 350年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先后两次实行以 “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 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 ”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时代 商鞅变法 “秦王扫六合,虎

14、视何雄哉 !”最后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是 A楚国 B燕国 C韩国 D齐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从公元前 230年到公元前 221年,秦国用了 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 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并建立起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的君主制王朝 秦朝。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 秦统一 秦统一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商朝人把文字可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面,这种

15、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被称为 “甲骨文。 A不符合题意。金文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针对不同的书写媒介,金文亦有大篆(或称“钟鼎文 ”)、籀文之别。 B、 D均不符合题意。公元前 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实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大一统。在文字上,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综合题 列举:( 10分)列举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儒家: 墨家: 法家

16、: 道家: 兵家: 答案: ( 1)荀子;( 2)墨子;( 3)韩非子;( 4)庄子;( 5)孙武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联系依序知识可知在战国时期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诸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道家的庄子,兵家的孙武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百家争鸣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 商鞅列传 请回答: 文中的 “卫鞅 ”指谁?(

17、2分) 文中反映 了卫鞅的什么主张?( 4分) 你能分析一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 6分) 答案: 商鞅( 2分) 主张按照现实需要改变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或答与时俱进,要进行改革)( 4分)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秦孝公的信任、重用;变法的过程中执行得非常坚决(说话算数,威信很高 ,百姓拥护)(此题言之有理即可)( 6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主要阐述了必须改革,才能统治长久,而且又由 “司马迁史记 商鞅列传 ”可得出材料中 “卫鞅 ”指的事商鞅。 第( 2)问,主要考查学 生全面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可得出要用一些不符合当

18、时礼教的做法来进行改革,不能因循守旧,要敢于突破旧的思想,大胆对阻碍当时社会发展的一切不良因素进行强硬的变革。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得到了秦孝公的信任、重用以及变法的过程中执行得非常坚决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的时代 商鞅变法 阅读下列材料:( 16分) 材料一:见图 与图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 ”,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 “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董仲舒 请回答: 根据图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了三个官职

19、,( 6分)地方上推行制度。( 2分) 根据图 ,图中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著名的 “ ”,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 朝代。( 4分) 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 4分) 答案: 丞相、太 尉、御史大夫 ( 6分 ) 郡县制 ( 2分) 丝绸之路 ( 2分) 西汉或汉 ( 2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2分 ) “推恩令 ”( 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以图片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教材主要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认识,由图示可知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据此可得出 ABC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联系秦朝的政治制度可知在地

20、方上推行的事郡县制。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准确认识,由图示中 “长安 ”等字样可判断出图 2是我国古代汉朝时期形成的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的丝绸之路。 第 (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思想主张的准确理解与认识,由材料中 “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即灭百家,独尊儒术,又由 “董仲舒 “可知材料主要阐述的事董仲舒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第二小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汉初统治者推行郡国并行制,出现了王国问题,汉武帝为了彻底解决,推行 “推恩令 ”以加强中央集权。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汉通西域和丝绸

21、之路 丝绸之路;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一统的汉朝 独尊儒术、推恩令;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郡县制 阅读下列材料:( 15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请回答: 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2分) 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 6 分) 赤壁之战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3分) 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4分) 答案: 统一中国。( 2分) 官渡之战中战术得当。赤壁之战中,孙吴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学生如从重视人才,听从建议与否

22、方面分析,亦可得分)( 6分)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3分) 战术战略得当;时机成熟;谦虚和骄傲的关系(学生只要谈出一点感受,且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4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诗句,分析理解的能力,诗句中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国的豪情壮志。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胜败原因的探究,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官渡之战中使用战术得当,而且当时的曹操处于上升时期,袁绍刚愎自用等。赤壁之战中,孙吴 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

23、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赤壁之战影响的准确理解与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是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第( 4)问,主要考查学生深度分析认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综合曹操在两次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去分析即可,如可以从战术战略得当;时机成熟;谦虚和骄傲的关系,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填表题 填 图:请填出图中战国七雄的名称:( 7分) A , B , C , D , E , F , G 。 答案: A 燕, B 齐, C 楚, D 秦, E 韩, F 赵, G 魏。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七雄及地理位置的准确掌握,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有韩赵魏楚燕齐,而图片中的地理位置分别为 A燕, B 齐, C 楚, D 秦, E 韩, F 赵, G 魏。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春秋战国的纷争 战国七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