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陕西窑店中学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0980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陕西窑店中学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陕西窑店中学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陕西窑店中学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陕西窑店中学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陕西窑店中学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陕西窑店中学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发现于( ) A云南省 B浙江省 C北京市 D陕西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原始人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是元谋人,是 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附、近发现,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 170万年,他们会打制石器,知道用天然火,采集和狩猎,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元谋人 淝水之战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交战的双方是( ) A前秦与东晋 B前秦与西晋

2、C北齐与东晋 D北周与西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淝水之战的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额控制 383年,前秦统治者在统一北方后,强征各族人民南下,企图一举消灭东晋。东晋派谢石、谢玄率八万精兵迎战。双方在淝水决战,最后秦军大败,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后,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江南地区的开发 淝水之战 少林寺是一座闻名于世的寺庙。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佛教传入中国的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西汉末年,西域佛教国大月氏派来使臣,这是佛教思想传入我

3、国最早的记载。后来,公元年,东汉也派使臣去大月氏,邀请天竺和尚,用白马驮载佛经及释迦牟尼像,到达洛阳。东汉朝廷专修白马寺迎候,佛教这才正式传入中国,据此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佛教的传入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蔡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医学的发展,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公元 3 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它被公认为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并被学术界誉为讲究辨证论治而又自成一家的最有影响的临床经典著作。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昌盛的

4、秦汉文化 张仲景 下列有关史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史学家司马迁编著 B记述了从元谋人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为后世纪传体史书树立了典范 D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记内容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 3000年左右的历史,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司马迁史记 曹操曾经参加和指挥过的战役有( ) 官渡之战 巨鹿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准

5、确记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 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进行的战争。当时,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的地区,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与当时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发生的决战。 均符合题意,而巨鹿之战与淝水之战均与曹操无关,故选 B。 考点: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官渡之战 下列关于魏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B江南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江南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

6、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原因的准确理解,解题时注意 “不 ”字。魏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 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北方人民的大迁徙为江南地区开发提供动力(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战乱较少。 江南人民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先进的生产技术是南迁的人带来的, C错误,故选 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江南地区经济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曹魏北魏 B西晋北魏 C前秦北魏 D前秦东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7、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376年,前秦灭前凉统一北 方。到苻坚淝水之战失败以后, 384年慕容垂建立后燕以及姚苌建立后秦北方再度分裂。苻秦为氐族建立的政权; 436年,北魏灭北燕再次统一北方。 直到 523年六镇起义之后, 524年孝武帝奔长安依宇文泰,高欢入洛阳另立孝静帝迁都邺,从此北方分裂为东西魏。北魏为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国家。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淝水之战 下列成语出自淝水之战的有( ) 风声鹤唳 三顾茅庐 纸上谈兵 草木皆兵 破釜沉舟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淝水之战的相关内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淝水

8、之战中,苻坚与苻融登上城楼,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上,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朝的军士。苻坚面容失色,误认为是晋军。后来在战败后,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 “淝水之战 ”的重大胜利。这就是 “风声鹤唳 ”的。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淝水之战 新疆隶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C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D秦统一六国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60年西汉政府

9、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正式管辖,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由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历史上称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统治为( )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内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文景时期,重视 “以德化民 ”,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了舱外 ;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了,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文景之治 ”。故选 B

10、。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两汉经济的发展 文景之治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 ) A过着定居生活 B会建造房子 C住半地穴式房子 D会种植庄稼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学生对原始居民生活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过着定居的生活,会建造房屋,河姆渡居民建造的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子,而且他们都会种植庄稼,据此 C不是他们的共同点,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禅让 ”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这种办法实行顺序是( ) A舜 禹 尧 B禹 尧 舜

11、C尧 禹 舜 D尧 舜 禹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禅让制的准确理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这里特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他们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 “禅让 ”。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华夏之祖 禅让制 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 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汤战胜桀 D盘庚迁都到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夏朝建立历史影响的准确记忆

12、,依据教材可知公元前 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为标志,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成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朝的建立 武王伐纣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周武王率兵打败商朝军队是在( ) A巨鹿 B逐鹿 C牧野 D阪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牧野之战,武王伐纣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联合 800多个部落在牧野击败了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故选 C。阪泉之战的双方是炎帝、黄帝;涿鹿之战的双方是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巨鹿之战的双方是项羽军队和秦朝军队。 考点

13、: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兴亡 牧野之战 通过战争成就霸业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常用的手段。下列成就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是( ) A城濮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马陵之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 “退避三舍 ”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最终晋国获胜,成就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春秋战国的纷争 城濮之战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答案:

14、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学派创立的认识,依据教材可知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建立了以 “仁 ”为核心、以 “复礼 ”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作为整个儒家的理论基础。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孔子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建立,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221年,秦王嬴政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封建国家 -秦朝,据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而 ABC均是奴隶制国家,且还没有

15、建立中央集权,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秦朝的建立 西汉的建立是在( ) A公元前 207年 B公元前 202年 C公元前 138年 D公元 25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的建立,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的刘邦于公元前 202年登基作皇帝,建立了西汉王朝,建都长安,汉高祖刘邦吸取了秦朝的教训,采取 “与民休息 ”的政策,注重恢复发展生产。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一统的汉朝 西汉的建立 填空题 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在(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造纸术的准确识记

16、,解题注意题干中的“最早 ”,联系已学史实可知我国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甘肃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造纸术、人称 “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纸的发明 综合题 读图后,解答有关问题。( 14分) ( 1)图中 A、 B、 C为三国中的哪三国?( 3分) ( 2)图中三国分别由何人建立?( 3分) ( 3)分别写出 D、 E战场进行的战役名称。( 4分) ( 4) F为今天的什么地方,当时被称作什么?( 4分) 答案:( 1) A魏 B蜀 C吴 (

17、 2) A曹丕 B刘备 C孙权 ( 3) D官渡之战 E赤壁之战 ( 4) F今台湾 当时称为夷州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准确认识,第( 1)( 2)问,主要考查三国的具体位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承其位,建立了曹氏政 权,国号 “魏 ”,史称 “曹魏 ”,定都洛阳; 221年,以益州为根据地的刘备自立为皇帝,国号 “汉 ”,史称 “蜀汉 ”,定都成都。同年,割据扬州、荆州、交州等地的孙权接受曹魏政权的册封,开始称 “吴王 ”。 229年,他正式称帝建国,国号 “吴 ”,史称 “东吴 ”,定都建业,依据三国的都城可以得出 A魏、 B蜀、 C吴

18、。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地理位置的准确掌握,地图中D在河南境内,以此可得出此地发生了官渡之战,东汉献帝建安五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地图中 E是在湖北境内,联 系已学知识可知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 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 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第( 4)问,主要考查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图中 F是今天的台湾,史书记载,三国

19、时期,吴主孙权曾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军队到过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赤壁之战、官渡之战 阅 读下列材料: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张骞始开西域之谜。 汉书 ( 1)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分别在什么时候?( 4分) ( 2)西汉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 1分) 答案:( 1)第一次 公元前 138年 第二次 公元前 119年 ( 2)西域都护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张骞通西域的相关内容,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反击匈奴,于公元前 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到过大宛、大月氏等国,获得了前所未闻的西

20、域资料,也向各国介绍了汉朝的情况。司马迁将此行称为 “凿空 ”。公元前 119 年,张 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诸国也纷纷派使者回访,汉朝终于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第( 2)问,主要考查西汉政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汉朝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域各地的军政管理,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这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 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

21、民 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 1) “然操遂能克绍 ”是指什么战役?( 2分) ( 2)从文中看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这个谋略在此后有何成功的实践 ( 2分) ( 3)刘备三次去请诸葛亮,历史上把这一故事叫什么?( 1分) 答案:( 1)官渡之战 ( 2)建议联合孙权,共同抗曹 大败曹军,在赤壁之战中取胜,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 3)三顾茅庐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官渡之战的准确认识,材料中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说的是曹操比起袁绍,名气小 而且兵力人口也少,但曹操最终能击败袁绍,从弱者变成强者

22、,并不仅仅是上天的眷顾而已,也是因为曹操的智慧谋略过人啊,据此分析可知东汉献帝建安五年( 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即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材料阐述了曹操坐拥百万大军,挟持天子来号令诸侯,这真的是不能和他对抗啊。而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代人了,国家有长江天险保护,而且百姓也拥护他,贤能之士为他效力,这股力量可以和他结盟为友而不 能图谋吃掉,据此分析可知诸葛亮的建议是联合孙权,共同抗曹,第二小问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 208年)在长江赤壁(今

23、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的准确了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刘备曾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请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已打天下,表现了其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连线题 把下列成语与其出自的战役连接起来。答案:揭竿而起 陈胜吴广起义 约法三章 楚汉之争 草木皆兵 淝水之战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 纸上谈兵 长平之战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认识,揭竿而起指的是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为避免被杀头,陈胜吴

24、广于是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统治;在楚汉战争中,刘邦占领秦都咸阳后,废除了秦的苛法严刑,只保留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三条;草木皆兵指的是在淝水之战中,苻坚与苻融登上城楼,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上,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朝的军士。苻坚面容失色,误认 为是晋军;破釜沉舟指的是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为了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而采取的办法;纸上谈兵指的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伐无道、诛暴秦 农民起义 填表题 读图

25、后,请填表。( 6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姓名 成就或著作 图一 图二 图三 答案:图一 蔡伦 改进了造纸术 图二 贾思勰 齐民要术 图三 祖冲之 缀术或求得比较准确的圆周率 试题分析: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准确实际,回顾已学已学知识可知图一是蔡伦,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 图二是贾思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贾思勰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所著齐民要术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图三是祖冲之,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祖冲之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其主要成就有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

26、七位,其所著缀术一书 ,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昌盛的秦汉文化 蔡伦改进造纸术;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贾思勰、祖冲之 列举题 列举战国七雄。( 7分) 答案: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七雄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前 770年 前 476年)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前 475 年 前 221 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齐、楚、秦、燕、赵、魏和韩,这七个国家被史学家称作 “战国七雄 ”。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春秋战国的纷争 战国七雄 列举春秋时期三个著名的霸主

27、。( 3分) 答案:齐桓公 楚庄王 晋文公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春秋争霸(前 770年 前 476年)时期,在王位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 “春秋五霸 ”。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五霸 问答题 简答题:( 10分) ( 1)、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什么地方?( 2分) ( 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六个方面?( 6分)意义是什么?(

28、2分) 答案:( 1)迁都洛阳 ( 2)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意义:促进了民族融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第( 1)问,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迁都的相关内容,回顾已学知识 可知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495 年正式迁都洛阳。 第( 2)问,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向及历史意义。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其改革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我国中 华民族的大家庭,有利于我国民族的团结。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