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江苏省宜兴市和桥学区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30987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江苏省宜兴市和桥学区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2014江苏省宜兴市和桥学区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2014江苏省宜兴市和桥学区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2014江苏省宜兴市和桥学区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2014江苏省宜兴市和桥学区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江苏省宜兴市和桥学区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图示中涉及的变化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过程中不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新物质: A.溶洞形成是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和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有新物质生成;B.淡化海水是减少海水中的盐的含量,没有新物质生成; C.改良土壤发生中和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D.用铁矿石炼铁过程中有不同于铁矿石的新物质铁生成;故选 B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 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酸的认识 B对碱的认识 酸溶液中都存在 H+ 人体胃液中含有硫酸帮助消化 酸雨的 pH小于 5

2、.6 碱溶液中都存在 OH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纯碱 氨水可以作为氮肥使用 C对盐的认识 D对有机物的认识 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碳酸盐加稀盐酸都会产生 CO2 工业用盐含有毒的亚硝酸钠 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淀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胃液中含有盐酸而不是硫酸,故说法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故说法错误; C.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显碱性,故说法错误; D.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淀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考点:酸、碱、盐及有机物的概念 要除去 FeSO4溶液中少量的 H2SO4,可加入的物质是 铁粉 四氧化三铁 氧化

3、铁 氧化亚铁 氢氧化亚铁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说法正确; 四氧化三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亚铁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说法错误; 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说法错误; 氧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说法正确; 氢氧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说法正确;故 符合要求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

4、究;酸的化学性质 如图所示,在小烧杯乙和丙中分别放入不同的物质后,立即用大烧杯甲罩住小烧杯乙和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乙和丙中分别放入浓盐酸和石蕊试液后,丙中石蕊试液会变红 B乙和丙中分别放入浓氨水和酚酞试液后,丙中酚酞试液会变红 C乙和丙中分别放入浓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后,乙中产生白色沉淀 D乙和丙中分别放入水和浓硫酸后,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形成盐酸,能使丙中的石蕊变红,故说法正 确; B.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故说法正确; C.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硝酸银溶液中,在丙烧杯内产生白色沉淀,故说法错

5、误; D.浓硫酸有吸水性,水分子不断运动到丙烧杯中使其质量分数减小,故说法正确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 A.依据化合价原则,依次求得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6、 +7、 +4,故说法错误; B.氯化钠中性溶液, pH=7;碳酸钠强碱弱酸盐,氢氧化钠强碱,氢氧化钠的饱和溶液碱性强, pH更大,故说法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说法错误; D.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排列顺序由前往后为:铜银金,故说法错误 . 考点:化合价的计算;溶液的酸碱度;物质溶解于水的温度变化;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下图是 A、 B

6、、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50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B C B 50 时把 50gA放入 50g水中能得到 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1:2 C将 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方法 D将 50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 A=C 答案: A 试题分析:仔细解读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A.在 50 时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B C,故说法正确; B.在 50 时, A物质的溶解度是 50g,把 50

7、gA放入 50g水中能得到 A的饱和溶液,只能溶解25gA物质,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 25g:( 25g+50g) =1: 3,故说法正确; C. 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 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故 C正确; D.将 50 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降温度 20 时,由于 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形成的是 20 时饱和溶液;由于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 50 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于 20 时 A.B的溶解度与 C物质在 50 时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B A C所以,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8、B A C,故D错误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欲配制 100g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 10.0g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钠易潮解,应放 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C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量筒 D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托盘天平能称准到 0.1g,故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易潮解,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防止腐蚀托盘,故说法错误; C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和玻璃棒,故说法错误; D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故说法正确 . 考点:配制

9、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硒被誉为 “抗癌大王 ”。根据下图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硒属于金属元素 B硒的原子序数是 34 C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x=4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78.96 g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 A.该元素的名称是硒,属于非金属元素,故说法错误;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4,故说法正确; C.当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由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 34=2+8+18+x x=6,故说法错误; D.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 “1”,不是“克 ”,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

10、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实验现 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B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C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 D点燃棉线,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不是白烟,故说法错误; B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含铜离子的蓝色溶液,故说法错误; C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能生成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故说法正确; D棉线中不含蛋白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闻不到烧焦羽毛的气味,故说法错误 . 考点:实验现象的描述 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 “二手烟 ”

11、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如 CO、尼古丁、焦油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构成这些有害物质的微粒会不断运动,从而造成他人被动吸烟,也就是常说的 “二手烟 ”,在公共场所应禁止吸烟;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现象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双休日到废品回收站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是 4位同学对一些废品按其主要成分进行的分类,其中错误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铝制易拉罐,属于金属材料,说法正确; B.废旧报纸的成分主要是纸质纤维,是有机物,不属于非金属单质,说法错误; C.旧橡胶

12、轮胎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 D.塑料饮料瓶属于合成材料,说法正确 .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下列有关的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三个水分子: 3H2O B五个氢原子 -: H5 C两个钙离子: 2Ca+2 D四个铵根离子: 4NH3+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三个水分子: 3H2O,故选项正确; B五个氢原子 -,应在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 5H,故选项错误; C两个钙离子,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在前,电性正负在后, 2Ca2+,故选项错误; D四个铵根离子:铵根离子符号是NH4+,故选项错误 . 考点:化学符号的写法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研磨闻气味 B蒸发食盐水 C稀释浓硫酸 D测溶液

13、的 pH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闻气体的气味时,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正确; B.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故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故错误; D.测定溶液酸 碱度时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试纸上,不能直接将试纸伸入液体中,故正确 .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浓硫酸的稀释;溶液酸碱度的测定 填空题 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单宁酸属于有机物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

14、氧原子个数比为 382623 D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 26个氢分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单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正确; B. 单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有机物,故说法正确; C.1个单宁酸分子是由 76个碳原子、 52个氢原子和 4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76: 52: 46=38: 26: 23,故说法正确 D. 1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 52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故说法错误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有机物 ( 5分)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杀菌消毒,用明矾、氯化铁等絮凝剂净化水。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 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

15、( FeCl3 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 流程中需用 30%的盐酸 “酸溶 ”焙烧后的残渣。若要配制 7.4 吨质量分数为 30%的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 37%的浓盐酸 _吨,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计算的依据是 _。 二氧化硫能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常用下列方法除去: 方法 1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通入氨水中吸收二氧化硫。氨水的 pH_7(填写 “”“ ”或 “; 2CaCO3+2SO2+O2 2CaSO4+2CO2 试题分析:( 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冲破滤纸;( 2)稀释溶液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故设需要质量分数为 37%的浓盐酸的

16、质量为 x,则 7.4吨30%=37%x 解得 x=6吨;( 3)氨水属于碱溶液, pH7;由题意知,方法二的反应物为二氧化硫、碳酸钙和氧气,生成为硫酸钙和二氧化碳,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 . 考 点:过滤;溶液稀释计算;溶液的酸碱性与 pH的关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8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现有 C、 H、 O、 Na四种常见的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种(用化学式表示): 汽水中含有的酸 _; 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成分之一的小苏打_; 供给动植物呼吸的物质 _; 司机开车前的饮料中不能含_。 下图为治疗急性皮肤瘙痒用的炉甘石洗剂。 该洗剂 _(填 “是 ”或 “不是

17、 ”)溶液, 理由是 _。 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化学式为 _, 我国古代将它与赤铜( Cu2O)、木炭粉加热到 约 800 ,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合金,该合金含有的金属元素有 _。 答案: H2CO3; NaHCO3; O2; C2H5OH ; 不是; 该洗剂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ZnCO3; Cu Zn ; 试题分析:( 1)依据所给元素,按要求填写化学式: 汽水中含有的酸是碳酸; 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成分之一的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 供给动植物呼吸的物质是氧气; 司机开车前的饮料中不能含有酒精;( 2)由标签可知,该洗剂为混悬液,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不属于溶液;碳酸锌中碳酸根

18、-2 价,锌元素 +2 价,故化学式为 ZnCO3;碳酸锌高温时可分解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木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具有还原性,能把氧化锌和赤铜还原成锌和铜,故该合金含有的金属元素有锌和铜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碳的化学性质;溶液的概念 ( 4分)根据要求写出下列化 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_( )反应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 _( )反应 答案: 试题分析:( 1)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铜的前面,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Fe+CuSO4=FeSO4+Cu;因为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2)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

19、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HCl+NaOH=NaCl+H2O;属于复分解反应 .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定 ( 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气体的制取及性质。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F 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 _ 。 写出实验室用 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 用 E装置可以收集 O2、 CO2、 H2中的 _;若用 F装置收 集 H2则气体应从 _(填导管口字母)通入。 某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 氧化锰制取 O2,为了较好地控制反应速 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填字母)。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石灰

20、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_。 用注射器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 _。 答案: 铁架台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O2和 CO2 b C CaCO3+2HCl CaCl2+H2O+ CO2 2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3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题分析:( 1)常见仪器,为铁架台;( 2)加热且用棉花,故为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反应;( 3) E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气体密度应比空气大,故可收集 O2、 CO2;因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用 F装置从 b管进入,使瓶内空气排出;( 4)因为 C装置中的分液漏斗

21、有开关,能控制液体滴加的速度,故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C;( 5) 石灰石和稀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 钙、水和二氧化碳; 用注射器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生成的二氧化碳与紫色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 2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不溶于水,故 3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考点: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性质 探究题 ( 10分)将过量的 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 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 小组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 CuCO3,理由: 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 Cu(O

22、H)2,理由: Na2CO3溶液呈 _(填 “酸 ”或 “碱 ”)性。 猜想三:固体为 Cu(OH)2和 CuCO3的混合物。 .资料查阅: Cu(OH)2和 CuCO3晶体均不带结晶水;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 Cu(OH)2、 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设计与实验: 固体的获取: 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蓝色固体。 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及现象 _。 用下图所示装置,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小组同学将装置按 A、 _、 _(填 “B”、 “C”)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猜想三是正确的,实验中: A中的现象为 _,C中的现

23、象为 _。 结论:固体为 Cu(OH)2和 CuCO3的混合物。 固体成分定量测定: 已知 Cu(OH)2的分解温度为 66 68 , CuCO3的分解温度为 200 220 。设固体的组成为 aCu(OH)2 bCuCO3。小组同学 用热 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固体质量 变化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如下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 AB、 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段: _; CD段: _; 通过计算可得: a:b _。(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猜想与假设 Na2CO3 +CuSO4=CuCO3+Na2SO4( 1分) 碱( 1分) .设计与实验 取最后洗涤液少量

24、,滴加适量的稀盐酸(硝酸、硫酸),无气泡产生;或滴加 BaCl2 或 Ba(OH)2、 Ba(NO3)2或 CaCl2或 Ca(OH)2、 Ca(NO3)2溶液,无沉淀产生。(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1分) C B(共 1分) 蓝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 1分) 白色固体变蓝( 1分) Cu(OH)2 CuO + H2O ( 1分) CuCO3 CuO + CO2 ( 1分) 2 : 1 ( 2分) 试题分析: 猜想与假设: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性质可得, Na2CO3 +CuSO4=CuCO3+Na2SO4; 因为, Na2CO3溶液呈碱性,故溶液中含有氢氧根; .设计与实验: 因为是碳酸钠

25、和硫酸铜的反应,二者可能恰好反应,或者剩余二者之一,依据性质检测是否洗净即可:检测碳酸根或者硫酸根或者铜离子; 因为检测二氧化碳要经过澄清石灰水,会干扰生成水的检测,故,应先通过C变蓝检测有水生成,再通过 B看变浑浊检测有二氧化碳的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氧化铜黑色,蓝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硫酸铜白色粉末,与水反应生成蓝色晶体,故白色固体变蓝色;( 4) AB和 CD段固体质量减少,故反应方程式为: Cu(OH)2 CuO + H2O, CuCO3 CuO + CO2 ; ( 5)由题意可知 AB段生成水的质量为 32.0g28.4g = 3.6g , CD段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8.4g24.0

26、g = 4.4g 则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 3.6g/18:4.4g/44=2:1 再结合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比,可知 a:b=2:1 考点: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常见离子的检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推断题 下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 “” 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 B甲、乙、丙可能依次为 Fe、 NaOH、 CO2 C当乙为 NaOH时,它可由 Ca(OH)2与 Na2CO3反应生成 D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因为乙 2可能为氢氧化钠,它与氢氧化钙都是碱,一定能与酸反应,故丙物质可能是酸、氧化物或盐,故说法错误; B.把甲为 Fe、乙 NaOH、丙 CO2依次代入图示中,符合,故说法正确; C.因 Ca(OH)2与 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即可得到氢氧化钠,故说法正确; D.当甲为一种氢氧化钡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两种沉淀,故说法正确 . 考点:物质的推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