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江苏省无锡市南菁中学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30988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江苏省无锡市南菁中学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2014江苏省无锡市南菁中学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2014江苏省无锡市南菁中学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2014江苏省无锡市南菁中学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2014江苏省无锡市南菁中学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江苏省无锡市南菁中学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测定铜和黄铜的硬度 C过滤液体 D自制汽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由固态变成液态,状态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树物理变化;用刻划的方法比较铜和黄铜的硬度,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 D中小苏打会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

2、变化的判别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通过电火花引燃后,充分发生反应经测定,容器内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n,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生成乙与丁的质量比为 21 10 C甲反应后的质量为 4g D该反应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 2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乙反应前的质量为 10g,反应后为21g,质量增加了 11g,为生成物;丙反应前为 1g,反应后为 10g,质量增加了9g,是生成物;丁反应前为 25g,反应后为 9g,质量减少了 16g,是反应物;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3、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好,那么甲是反应物,反应了4g,故未测值是 0;该反应的表达式为:甲 +丁 乙 +丙。由于置换反应的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也是单质和化合物,故该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该反应中乙与丁的质量比为 11:16;物质的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甲与丁的质量比为 4:16,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n,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n,那么该反应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 2。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 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C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

4、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D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答案: D 试题分析:向一定量 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 PH变大,当不会等于 7, A错误;由于氧化钙会与水反应,那么溶质的质量会减少, B错误;向盛有相同 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更多, C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D正确。故选 D。 考点:化学反应与图像 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图中 “” 表示两端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

5、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 X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B Y与 N发生置换反应 C N转化为铁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D X、 Y、 M两两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铁只能与稀盐酸反应,故 Y是稀盐酸;氧化铁与还原性气体反应会生成铁,根据转化关系,那么 N为氧化铁;那么 X、 M是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 X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A错误;盐酸与氧化铁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B错误;氧化铁与氢气反应属置换反应,与一氧化碳反应不属置换反应, C错误。故选 D。酸、碱、盐之间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考点:物质的推断 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

6、果,其中错误的是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氯化钠的水溶液显中性,所以盐溶液一定显中性;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 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A B只有 C只有 D只有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硝酸铵溶液呈酸性;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含一种元素的物质还可能是混合物;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酸钠等含有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故选 A。 考点:化学概念 为除去下表物质中杂质(

7、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u(CuO) 通入氧气并加热 B CO2(HCl) 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C N2(O2) 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粉 D KCl溶液( K2CO3)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 C 试题分析:除杂质的要求是: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A中除去氧化铜应通一氧化碳并加热, A错误; B中二氧化碳与氯化氢气体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错误; C中氧气能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 C正确; D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会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钙, D错误。故选 C。 考点:除杂质

8、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2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 t3 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 D t1 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8.6% 答案: C 试题分析: t2 时,甲、乙相交,表示该温度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正确;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正确;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的溶质质量分数,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后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

9、量分数不变,质量分数最小,故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C错误; t1 时,丙的溶解度为 40g,那么此时溶液的溶解度为: 40g 140g 100%=28.6%, D正确。故选 C。 考点:溶解度曲线 下列各组变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ZnZnSO4 B CuOCuCl2 C CaCO3CO2 D BaCl2BaSO4 答案: B 试题分析: ZnZnSO4可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还可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得到; CuOCuCl2可用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氧化铜属金属氧化物,只能与酸反应得到; CaCO3CO2可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得到也可高温煅烧得到;B

10、aCl2BaSO4可由氯化钡与硫酸反应得到也可与硫酸盐反应得到。故选 B。 考点:常见的化学反应 达菲是抗击甲型 H7N9流感的有效药物 ,合成达菲的重要中间体为莽草酸(化学式 C7H10O5)。下列有关莽草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莽草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B莽草酸中氧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0% C莽草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D莽草酸分子中 C、 H、 O的原子个数比为 7 10 5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莽草酸的化学式可知,莽草酸是由 C、 H、 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80 174 100%=46%;莽草酸分子中 C、 H、O的原子个数比为 7 10 5。故选 B。

11、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含氟牙膏能增强牙齿的坚固性。这里所说的氟指的是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日常生活常接触到物品上的氟 ”、 “钙 ”等指的均是元素。 考点:粒子的判断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闻气体的气味时要用手轻轻的扇过来闻, A错误;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 B正确;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C错误;称量固体时要左物右码, D错误。故选 B。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以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下列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A生活污水

12、的随意排放 B生活生产中以原煤为原料 C植被破坏,粉尘随风飘扬 D汽车排放的尾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造成的是水体污染。 考点:空气污染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 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 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 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C。 考点:分子的性质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

13、目没有增减 C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其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单质,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属化合反应。故选 C。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对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分别点燃一小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了烧焦羽毛的气味 D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是蓝色的, A正确;

14、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错误;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燃烧时有烧纸的气味, C错误;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会生成氨气,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错误。故选 A。 考点:常见实验现象 填空题 ( 1) “化学使天更蓝,水更清。 ”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使某些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2NO+2CON2+2CO2。在该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元素为 (填写元素名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其中有一种气体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其体积分数约为 。 ( 2)在 H、 C、 O、 Ca 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

15、求的物质。(填写化学式) 沼气的主要成分 , 最常见的溶剂 可被人体直接吸收的糖 , 溶洞中钟乳石的主要成分 答案:( 1)氮元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78%; ( 2) CH4、 H2O、 C6H12O6、 CaCO3 试题分析:( 1)根据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的原则,已知氧为 -2价,那么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氮气是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 0;光合作用是利用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得到有机物和氧气;一氧化碳有毒,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阻止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占 78%; (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最常见的溶剂是水;可被人体

16、直接吸收的糖是葡萄糖;溶洞中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物质的性质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 )反应; ( 2)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 。 ( 3) 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 SiCl4)反应可制得高纯度的硅,同时生成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 答案: Mg+O2 2MgO,化合反应; 3CO+Fe2O3 2Fe+3CO2; 2H2+SiCl4 Si+4HCl,置换反应。 试题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一写二配三标四查。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类型 下列实

17、验装置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装置(除 A外) :根据你的实验操作体会和认识,回答下列问题: ( 1)选择 C与 G或 组合成装置可制取干燥的氧气 ( 2)选 B作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应满足的条件是 ( 3)若用 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从发生装置产生的二氧化碳应从 G的 (填 “左 ”或 “右 ”)端通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4) C装置稍作改进可以完成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改进方法是 :根据你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研究,尝试解答下列问题: 浓硫酸 答案:( 1) D ( 2)固体和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 ( 3)左,将燃 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表示收集满了; ( 4)把酒精

18、灯改成酒精喷灯或酒精灯加网罩; ( 5) C ( 6)验纯 试题分析:( 1)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可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选用干燥装置对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干燥; ( 2) B装置属固固加热型,那么反应物应是固体,反应的条件是加热; (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故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表示收集满了; ( 4)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所需要的温度较高,在酒精灯上加一网罩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 5)一氧化 碳的密度比空气略显,有毒,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 6)在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先验纯,以免发生爆炸。 考点:常见气体装置的选

19、择 探究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对一份纯碱样品(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纯度进行测定,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甲同学进行如下操作: 组装好如图仪器,并检查 _ ; 取 6.0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并在其他装置中加入相应的药品; 称量盛有新制澄清石灰水的装置 C的质量; 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滴入盐酸,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再次称量装置 C 的总质量; 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上图 B装置的作用是 _; D装置的作用是_。 【意外发现】 C瓶中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同学们感到惊奇并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提出猜想】原因猜想: 是生成的气体中混有盐酸挥发出来的 HC

20、l; 是生成的气体流速太快,与石灰水反应产生了可溶性物质 经查资料分析可溶性物质是 Ca(HCO3)2,它能与酸反应生成 CO2等物质 。 【实验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实验后 C瓶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依次滴加足量稀 HNO3和 AgNO3溶液,无气泡但有沉淀产生。据此判断只有猜想 _(填 “ ”或 “ ”)成立。 【交流讨论】 对于如何改进实验,乙同学认为:应将盐酸换成稀硫酸,新制的澄清石灰水换成足量 NaOH溶液;丙同学认为:应在装置 A和 B中间插入一个盛有饱和 NaHCO3溶液的洗气装置以吸收 HCl( CO2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也不与其反应),并将新制的澄清石灰水换成足量NaOH

21、溶液 。 大家讨论后认为:乙同学的方案可行而丙同学的方案不可行。 【请 你评价】 丙同学方案不可行的原因是 。 【教师点拨】 即便换成稀硫酸和 NaOH溶液,反应前后装置中存在的 CO2也会使测定出的样品纯度不准确。 【请你改进】 在上述基础上,你的措施是 。 同学们仍称取 6.0g试样,用改进完善后的方案重新实验。 【数据处理】 装置 C实验前后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为 2.2g,则样品的纯度为 _。(列出计算过程) 【实验反思】 若不用上述方法,而用生成沉淀的方法来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选用的试剂是 。 答案:( 1) 装置的气密性 ( 2)干燥 CO2气体 吸收空气中的 CO2和 H2O

22、(水蒸气),防止它们进入 C装置中,出现误差 【请你评价】 NaHCO3饱和溶液吸收 HCl时产生 CO2,导致盛有 NaOH溶液的洗气瓶质量增重偏大,造成误差 【请你改进】两次称量前,均向整套装置中鼓入经 NaOH溶液洗涤过的空气,目的是排尽装置中原有空气和反应后残留的 CO2,且称量时 C装置两端及 B装置的出口封闭 【数据处理】 88.3% 【实验反思】 BaCl2或 CaCl2溶液 试题分析:( 1)测定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主要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在制取任何气体之前,均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免漏气; ( 2) B装置中的是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

23、做干燥剂,此处的作用是干燥 CO2气体以免称量的 C的质量偏大; D中的碱石灰也具有吸水性,主要是吸收空气中的 CO2和 H2O(水蒸气),防止它们进入 C装置中,出现误差;产生了不溶于酸的沉淀,那么是硝酸银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那么猜想 1正确; 【请你评价】由于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盐酸会与 NaHCO3饱和溶液反应产生 CO2, 导致盛有 NaOH溶液的洗气瓶质量增重偏大,造成误差; 【请你改进】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容器中存在二氧化碳气体,那么实验时在两次称量前,均向整套装置中鼓入经 NaOH溶液洗涤过的空气,目的是排尽装置中原有空气和反应后残留的 CO2,且称量时 C装置两

24、端及 B装置的出口封闭可减少误差; 【数据处理】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那么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2g,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质量比即可求出碳酸钠的质量。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 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106 44=x 2.2g X=5.3g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5.3g 6g 100%=88.3% 【实验反思】 BaCl2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碳酸钡沉淀; CaCl2溶液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碳酸钙沉淀。 考点:实验探究、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推断题 民间流传用硝土

25、和草木灰作原料来制取硝酸钾硝土中含有硝酸钙和氯化钠物质,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制作的工艺流程主要如图所示: ( 1) 均为操作 X,该操作是 ; ( 2)结合图,分析工艺流程 中用加热蒸发方法得到氯化钠晶体,而用冷却结晶法得到硝酸钾晶体的原因 ( 3)写出生成白色沉淀 B的化学方程式: ( 4)用含硝酸钙为 50%的硝土 40kg与草木灰混合,按上述工艺流程,理论上能制取硝酸钾的质量是 kg(保留 1位小数) ( 5)溶液 D可以重复使用的原因是 答案: 过滤 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而 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Ca( NO3) 2+K2CO3CaCO3+2KNO

26、3 24.6 滤液中仍有较多的 KNO3 试题分析:硝土中含有硝酸钙和氯化钠物质,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加水搅拌,硝酸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钾,经 “过滤 ”除掉碳酸钙沉淀;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溶液 A加热蒸发, “过滤 ”得氯化钠和热溶液 C硝酸钾,硝酸钾热溶液冷却至室温 “过滤 ”得硝酸钾晶体和溶液 D(溶质为硝酸钾),再回收利用。 ( 1) 均为操作 X,该操作是将固体和液体分开,为过滤; ( 2)由溶解度的曲线图可知: 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用加热蒸发方法得到氯化钠晶体;而 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用冷却结晶法得到硝酸钾 晶体; ( 3)硝土中含有硝酸钙和氯化钠物质,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加水搅拌,硝酸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钾;正确书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已知硝酸钙为 50%的硝土 40kg,则硝酸钙为 20kg,根据化学方程式 Ca( NO3) 2+K2CO3CaCO3+2KNO3利用反应的质量比可求出理论上能制取硝酸钾的质量; ( 5)硝酸钾热溶液冷却知室温得硝酸钾晶体和溶液 D(溶质为硝酸钾),溶液 D还有较多的硝酸钾,故可重复利用。 考点:常见的化学反应、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分类和提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