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教学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30990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教学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2014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教学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2014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教学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2014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教学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2014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教学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 4月教学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3年 “世界水日 ”和 “中国水周 ”活动的宣传主题为 “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 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化肥和农药是农业丰收的保障,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会引起水污染。此项错误。 B利用沉降的方法,可除去不溶于水的颗粒较大的杂质,而硬水是因为含较多可溶性杂质的水。所以无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此项错误。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会造成严重

2、的水体污染。此项错误。 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可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D项。 考点:水污染及保护 某化学反应可以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如下,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示意图中虚线框内的原子应该是 “” C该反应涉及到四种原子 D参与反应的物质都属于化合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此项错误。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示意图中虚线框内的原子应该是 “”。此项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涉及到三种原子。此项错误。D参与反应的两种物质一种为单质,一种为化合物。此项错误。所以应选 B项。 考点:

3、微观模型图 以玉米秸秆等富含纤维素的草本植物生产乙醇(可做生物汽油)被称为 “第二代生物燃料 ”,俗称 “草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乙醇均含有 C、 H、 N等元素 B纤维素、乙醇遇到碘水均不变蓝 C “草油 ”是利用草本植物提炼出来的 石油 D “草油 ”不能缓解石油紧缺问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乙醇的化学式为 C2H5OH,含有 C、 H元素,不含 N元素。此项错误。 B纤维素、乙醇不含淀粉,遇到碘水均不变蓝。此项正确。 C “草油 ”是利用草本植物提炼出来的乙醇。此项错误。 D “草油 ”的主要成分为乙醇,可作能源,可缓解石油紧缺问题。此项错误。所以应选 B项。 考点:

4、信息给予题 用细尼龙线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下图所示的三个液面高度相同的相同装置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不到的现象是 A装置 I和装置 II中的铁钉都生锈了 B装置 I中食盐 没能加快铁钉的生锈 C装置 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D装置 I中铁钉一侧的液面下降 答案: D 试题分析:铁在与水和氧气共存的情况下最易生锈。 A装置 I和装置 II中的铁钉都能接触水蒸气和氧气,所以都生锈了。此项正确。 B装置 I中食盐未与铁钉接触,所以不能加快铁钉的生锈。此项正确。 C装置 中的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铁钉无法接触水,不会生锈。此项正确。 D装置 I中铁钉生锈会使左侧的气体减少,液面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

5、上升。此项错误。所以应选 D项。 考点:铁的锈蚀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下列关于维生素 C(C6H8O6,简称 V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C6H8O6表示 Vc这种物质 B Vc是有机物 C 1个 Vc分子中有 20个原子 D Vc分子中 C、 H、 O元素的质量比是 3: 4:3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维生素的化学式及题意可知: A、 C6H8O6表示维生素 C,此项正确。 B、 Vc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此项正确。 C 1个 Vc分子中含有 6个碳原子、 8个氢原子和 6个氧原子,共 20个原子,此项正确。 D Vc 分子中 C、H、 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6: 8: 6

6、=3: 4: 3;三元素的质量比为( 126):( 18):( 166) =9: 1: 12,此项错误。所以应选 D项。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据报道,化学家已创造出对 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颗粒外层为 SiO2的、含水量约为 95%的粉状物质 “ 干水 ”。下列关于 “干水 ”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吸收 CO2的时只发生物理变化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于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干水吸收 CO2时还利用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发生了化学变化,此项错误。 B干冰是指固态二氧化碳,二者不是同一种物质,此项错误。C分子时刻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此项错误。 D

7、干水是 SiO2与水组成的混合物,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D项。 考点:信息给予题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和 B 和 C 和 D 答案: C 下列关于 “燃烧和灭火 ”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炒菜对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后就能燃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泡沫灭火器产生的水可对档案室中的文件产生破坏,此项错误。 B炒菜对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起到了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作用,达到灭火的目的。此项正确。 C不含碳元素的物质也可能燃烧,如氢气等。此项错误。 D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8、和与氧气接触两个条件。此项错误。所以应选 B项。 考点:燃烧与灭火 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 pH l的溶液中: NaCl、 Na2CO3、 Na2SO4 B在 pH 2的溶液中: KCl、 Na2SO4、 HNO3 C在 pH 13的溶液中: CaCl2、 Na2CO3、 NaOH D在 pH 14的溶液中: FeCl3、 Ba(NO3)2、 CaCl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pH l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结合形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此项错误。 B在 pH 2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与 KCl、 Na2SO4、 HNO3相互间不存在反应。

9、可大量共存。此项正确。C CaCl2能和 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二者不可大量共存。此项错误。 D在 pH 14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可与 FeCl3中的铁离子形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此项错误。所以应选 B项。 考点:离子大量共存 下图是 a、 b、 c三种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温至 tl 时仍为饱和溶液 B在 t2 时, a、 b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 t1 时, a的 60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 50 g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从 t2 降温至 tl 时

10、a的溶解度变小,所以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此项正确。 B在 t2 时, a、 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如溶液不饱和无法确定。此项错误。 C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此项正确。 D t1 时, a的溶解度为 20g。即在 100g水中溶解 20ga物质恰好饱和,饱和溶液质量为 120g。所以 60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 50 g,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B项。 考点:溶解度曲线 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 CO2(CO)O 2/ B N2(O2)Cu C CO2(H2O) 浓 H2SO4 D NaCl(Na2CO3) 稀盐酸

11、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无法保证氧气的量恰好完全反应,不易操作。此项错误。 B Cu 可与 O2在加热的情况下生成氧化铜, N2不反应。此项 正确。 C浓 H2SO4有吸水性,可除去 H2O。此项正确。 D Na2CO3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项正确。 考点:除杂 配制 10%NaCl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 NaCl质量分数小于 10%的可能原因是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溶液配制前用少量水润湿烧杯 在天平左盘称量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将游码移动到读数 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氯化钠晶体不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12、,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会导致溶液中 NaCl质量分数小于 10%;此项正确。 溶液配制前用少量水润湿烧杯,增加了水的质量,会导致溶液中 NaCl质量分数小于 10%;此项正确。 在天平左盘称量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将游码移动到读数,则相当于右盘的质量减小了,所称得的食盐的质量比原来要小,会导致溶液中 NaCl 质量分数小于 10%;此项正确。 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增加了水的质量,会导致溶液中 NaCl质量分数小于 10%;此项正确。 氯化钠晶体不纯,食盐的 质量比原来要小,会导致溶液中 NaCl 质量分数小于 10%;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A项。 考点:配制溶

13、液的误差分析 将一定质量的 a、 b、 c、 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和 b是反应物, d可能是催化剂 B反应届 a物质的质量为 4.64g C 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与 a、 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 D若 a与 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2: 1,则反应中 a与 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 1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所以所以待测的质量为( 6.40g+3.20g +4.00g +0.50g ) ( 2.56g+7.20g +0.50g )=3.84g。

14、: A a和 b的质量均减小,是反应物; d的质量没变可能是催化剂。此项正确。 B反应届 a物质的质量应为 3.84g。此项错误。 C根据物质的变化量该反应可表示为: a+bc。所以 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与 a、 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此项正确。 D a与 b的质量变化值之比为( 6.40g3.84g ):( 3.20g2.56 g) =4: 1。根据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若 a与 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2: 1,则反应中 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 1。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B项。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将一定量的化学式为 xFeSO4 y(NH4)2SO

15、4 6H2O的晶体加入到过量的NaOH溶液中加热,得到 NH3 0.85g(假如生成 NH3的全部逸出),过滤、洗涤、灼烧,得到 Fe2O3固体 2.0g。则关于 x、 y关系正确的是 A x: y 1: 1 B x: y 1: 2 C x: y 1: 4 D x: y 2: 1 答案: A 试题分析: 0.85g NH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0.85g( 100%) =0.70g;2.0gFe2O3中含铁元素的质量为: 2.0g( 100%) =1.4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原晶体中铁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之比列式为: 56x: 28 y=1.40g : 0.70g

16、; x: y=1: 1。所以应选 A项。 考点: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将饱和硫酸铵溶液加入鸡蛋清中,析出白色固体,该固 体主要是硫酸铵 C向稀硫酸中滴入几滴 NaOH溶液,再加 CuSO4溶液,不一定生成蓝色沉淀 D向氮肥中加入熟石灰粉末进行研磨,一定能够闻到刺激性气味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该溶液呈碱性,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盐类)溶液。此项错误。 B将饱和硫酸铵溶液加入鸡蛋清中,析出白色固体,发生了盐析现象,说明了加入的物质是较浓的无机盐溶液。该固体不一

17、定是硫酸铵。此项错误。 C向稀硫酸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如加入的氢氧化钠较少,溶液呈酸性;当再加 CuSO4溶液,不生成蓝色沉淀。此项正确。 D熟石灰可与铵态氮肥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非铵态氮肥不具有这样的性质。此项错误。所以应选 C项。 考点:实验方案评价 下列物质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如果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氢气 汽油蒸气 面粉 煤尘 天然气 A仅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氢气 汽油蒸气 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 面粉 煤尘属于可燃性粉尘。当它们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如果接触到明火,会被点燃引发剧烈燃烧,进一步引发爆炸危险。所以应选 D项。 考 点:燃烧与爆

18、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只由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可用结晶法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D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中和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盐酸和氧化铁(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氯化铁(盐)和水。 B只由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如臭氧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只含氧元素,但为两种物质。 C当温度变化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较小。所以可用结晶法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此项正确。 D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电子、质子等微粒

19、。此项错误。所以应选 C项。 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类推 人体内缺少下列某种元素会发生骨质疏松,该元素是 A钙 B锌 C铁 D碘 答案: A 试题分析:钙的作用是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骨架。缺钙时青少年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所以应选 A项。 考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 B冰雪消融 C玻璃破碎 D车轮爆胎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铁锅生锈是铁在空气和水共存的情况下反应生成氧化铁,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冰雪融化是指冰雪(固态的水)融化为水(水液态

20、的水),变化的是物质的状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玻璃破碎是指玻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车轮爆胎是因为轮胎内的气体膨胀,气体压强太大造成的。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应选 A项。 考点:物理 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 下列属于有机氮肥的是 A NH4NO3 B K2SO4 C CO(NH2)2 D Ca(H2PO4)2 答案: C 试题分析:氮肥含有的是氮元素,应为 AC两项。其中 A为盐类物质,不属于有机物。 C为有机物。所以应选 C项。 考点:化学肥料的种类 下列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A氯化钠 B金属铜 C金刚石 D干冰 答案: D 试题分析:

21、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B金属铜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 C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所以应选 D项。 考点:构成物质的微粒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检查气密性时应先将导管的末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装置,如玻璃导管内有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放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内水柱还原。此项正确。 B固液分离时,可用过滤法。图中未用玻璃棒引流。此项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地注入水中,此项错误。 D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称量时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不符的是 A水银:

22、Hg B纯碱: Na2CO3 C碳铵: (NH4)2CO3 D熟石灰: Ca(OH)2 答案: C 试题分析:碳铵是指碳酸氢铵,化学式为: NH4HCO3。所以应选 C项。 考点:物质的俗名 下列关于金属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B车船表面涂油漆可防止生锈 C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高 D黄铜比纯铜的硬度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此项正确。 B车船表面涂油漆则可将铁与氧气和水隔离,从而达到防止生锈的目的。此项正确。 C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低。此项错误。 D黄铜比纯铜的硬度大,此项正确。 考点:金属的性质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23、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生成无色气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大量热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镁带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放了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所以应选 A项。 考点:

24、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下列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其它能量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水力发电是将水能转化为电能; B 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考点:能量的转化形式 手机中使用的锂 (Li)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 MnO2 LiMnO2。此反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 0 1,则锰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 A 4 3 B 2 3 C 0 2 D -4-2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 MnO2中氧元素显 2 价,则锰元素显 +4价;在 LiMnO2于锂元素显 +1价,氧元素显 2 价,所以锰元素周期显 +

25、3价。所以应选 A项。 考点:化合价的计算 区别下列物质方法可行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别硬水与软水 B用酚酞试液区别氯化钠溶液与盐酸 C用燃着的木条区别一氧化碳与甲烷 D用导电性实验区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肥皂水加到软水中产生较多的泡沫,加到硬水中产生的泡沫很少,且有较多的浮渣。方案可行。 B 氯化钠溶液与盐酸均呈中性,无法使酚酞变色。此方案不可行。 C一氧化碳与甲烷均有可燃性,且火焰都为淡蓝色。此方案不可行。 D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中都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来导电,此方案不可行。所以应选 A项。 中 考点:物质的鉴别 食品安全问题正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26、 A用瘦肉精养猪以降低猪肉中的脂肪含量 B用小苏打做糕点的疏松剂 C用聚氯乙烯塑料作食品包装袋装食物 D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以防腐烂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但对人体会产生副作用。此项错误。B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糕点的疏松。对人体无害。此项正确。 C聚氯乙烯塑料中含有有毒物质,可影响人体健康。此项错误。 D甲醛有毒,不能用于浸泡海鲜。此项错误。所以应选 B项。 考点:食品安全 按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此项正确。 B氧气有助燃 性,可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验满。若木

27、条复燃,证明集气瓶内已收集满氧气。此项正确。 C氢氧化钙的溶解性为微溶,不能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溶液。此项错误。 D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此方法来检验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C项。 考点:气体的收集及检验 填空题 ( 3分)硫酸铜晶体常用作农业和渔业的杀虫剂、杀菌剂,某同学设计了下列两条途径由废铜料(含铁)生产硫酸铜晶体,其过程如下所示: ( 1)操作 a的名称是: ; ( 2)已知: Cu 2H2SO4(浓 ) CuSO4 SO2 2H2O。则途径 I与途径 II相比,其优点体现在: 不产生二氧化硫有毒气体,不会污染空气; ; ( 3)将废铜料投入硫酸

28、铜溶液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过滤; ( 2)硫酸根全部转化为硫酸铜,硫酸的利用率高; ( 3) Fe + CuSO4= Cu + FeSO4。 试题分析:( 1) A可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情况下反应生成硫酸铜;所以 A中一定含铜元素。又知 A 为单质,所以 A 为铜;则 B 为氧化铜;试剂 X 则为稀硫酸;废铜料的成分为铜铁混合物,铁与加入的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可溶);铜不反 应。所以操作 a将混合物中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应为过滤; ( 2)途径 I中的硫酸根全部转化为硫酸铜,硫酸的利用率高;而途径 II中的硫酸根有一部分转化为二氧化硫,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 3

29、)废铜料中的铁会与投入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Fe + CuSO4= Cu + FeSO4。 考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金属的化学性质 (10分 )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 ; ( 2)实验室利用 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 C装置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 ;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编号),检查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用 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 (填导管两端的字母)端进入。 答案:( 1)长颈漏斗;( 2) 2KMnO4 K2MnO4+MnO2+

30、O2(或 2KClO32KCl+3O2);导管口气泡连续平稳地冒出时 (3) CaCO3+2HCl=CaCl2+CO2+H2O; B;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如过一段时间,液面不再下降,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如液面持续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 b 试题分析: (1)仪器 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装置 A适用于在加热的情况下制取气体,所以利用 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或 2KClO3 2KCl+3O2), C装置为排水集气法,开始时导管口出现的气体是装置内的空气,这时不要收集。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平稳地冒出时,再开始收集。 (3)实验室

31、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可选用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即 B 装置。检查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如过一段时间,液面不再下降,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如液面持续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二氧化碳要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适用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用 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 b 端进入,将空气从 a 端排出。 考点: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 6分)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 ,该反应是 (选填 “吸热 ”或 “放热 ”)反应; (

32、2)二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有机物和一种单质: ; ( 3)重晶石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钡,工业上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复浸泡重晶石,将不溶于水的硫酸钡转化为同样不溶于水的碳酸钡。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复浸泡重晶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 3CO + Fe2O3高温 2Fe + 3CO2,吸热; ( 2) 6CO2+6H2OC6H12O6+6O2。 ( 3) Na2CO3+BaSO4=Na2SO4+BaCO3。 试题分析:( 1)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将氧化铁还原 成铁单质,可用于工业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 + Fe2O3高温 2Fe + 3CO2,该反应是吸热反

33、应; ( 2)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能够生成葡萄糖(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CO2+6H2O C6H12O6+6O2。 ( 3)根据题意可知:反应物为碳酸钠和硫酸钡,生成物之一为碳酸钡。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BaSO4=Na2SO4+BaCO3。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4分)用 N、 H、 O三种元素组成下列物质或微粒:(用符号填写) (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单质 ( 2)一种酸 ( 3) 种带正电的根的离子 ( 4)一种碱 答案:( 1) N2。 ( 2) HNO3。( 3) NH4+( 4) NH3 H2O 试题分析:(

34、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单质是氮气,化学式为 N2。 ( 2) H、N、 O三种元素组成的酸可为硝酸,化学式为: HNO3。( 3) 种带正电的根的离子可为铵根离子,符号为 NH4+( 4)一种碱可为铵水,化学式为: NH3 H2O 考点:化学用语的书写 计算题 (10分 )某兴趣小组分别向 80.00 g 10%的 NaOH溶液中加入体积不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加热蒸发,直到固体完全析出且没有任何变化后,再研细、烘干、称量;重复将固体烘干、称量,直至称得的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实验测得,向 80.00 g10%的 NaOH溶液中加入 80.00 mL盐酸时,溶液恰好呈

35、中性,其它测得的部分数据则如下表所示: ( 1)加热蒸发所得溶液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目的是: ; ( 2)向 80.00 g 10%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的体积为 100.00 mL时,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仍为 11.70 g,其原因是: , ( 3)列式求出向 80.00 g 10%NaOH溶液中加入 40.00 mL盐酸时,最后所得固体中 NaCl的质量分数(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答案:( 1)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 2)当向 80.00 g 10%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的体积为 100.00 mL时,虽然多加了 20.00 mL稀盐酸,但并没有参与反应。当加热时,由于盐酸

36、有挥发性,在加热时成为了气体,所以最后所得固体仍为 11.70 g的氯化钠。 om ( 3) 52.47% 试题分析:( 1) 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 溅。 ( 2)根据题意可知:向 80.00 g 10%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的体积为 80.00 mL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最后所得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 11.70 g,当向 80.00 g 10%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的体积为 100.00 mL时,虽然多加了 20.00 mL稀盐酸,但并没有参与反应。当加热时,由于盐酸有挥发性,在加热时成为了气体,所以最后所得固体仍为 11.70 g的氯化钠。 om (

37、3)根据题意可知:当加入 80.00 mL稀盐酸时,与 80.00 g 10%NaOH溶液中的溶质 8.00 g NaOH溶液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11.70 g氯化钠。 可知当加入 40.00 mL盐酸时,所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4.00 g,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5.85 g。 当加热时,剩余的 4.00 g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所以最后所得固体为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已知量为 4.00 g氢氧化钠;求知量为生成碳酸钠的质量。解题思路:可根据二者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具体过程如下: 设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 x, 2NaOH+CO2=Na2CO3+H2O 8

38、0 106 4.00 g x 80: 106=4.00 g: x x=5.30g 所得固体中 NaCl的质量分数为: 100%52.47% 答:所得固体中 NaCl的质量分数为 52.47% 考点:综合计算 探究题 ( 7分)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纯净干燥的 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金属钠在 CO2中继续燃烧,燃烧停止后,在集气瓶底发现有黑色颗粒生成,瓶内壁上有白色物质生成。 ( 1)甲认为黑色颗粒是 (用化学式填空),白色物质可能是 Na2O 或 Na2CO3;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还有可能是氢氧化钠固体。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其理由是 ; ( 2)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钠为白色粉末,

39、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 Na2O H2O2NaOH。甲同学据此对白色物质进行了下列实验: ( 3)丙同学认为方案 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4)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式为: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答案:( 1) C;反应物中不存在氢元素 ( 2)碳酸钠; ( 3)碳酸钠的溶液也呈碱性 ( 4) 4Na+3CO2点燃 2Na2CO3+C;置换 试题分析:( 1) 反应物为钠和二氧化碳,所含的元素种类钠、碳、氧三种。所以该黑色颗粒可能是碳,化学式为 C。反应物中不存在氢元素,所以不可能为氢氧化钠。 ( 2)方案 2中步骤 加入的氯化钙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说明白色物质中含碳酸钠; 加入无色酚酞无明显现象,可说明白色物质中不含氢氧化钠。所以白色物质为碳酸钠; ( 3)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而如是碳酸钠的溶液也呈碱性,所以无法确认一定含氢氧化钠。 ( 4)根据题意可知: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会生成碳和碳酸钠,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a+3CO2点燃 2Na2CO3+C;该反应符合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的特点, 属于置换反应。 考点:科学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