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北京市 101中学初三第一学期阶段性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 B放热、发光 C有气体放出 D有新物质生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放热、发光、有气体放出等现象只能作为参考。选 D。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点评:常考的知识点,牢记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即可: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以下对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空气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C空气是几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空气是一
2、种宝贵的资源,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是几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含有 78%体积的氮气、 21%体积的氧气,和 1%体积的其他气体。选D。 考点:空气。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有 78%的氮气, 21%的氧气, 0.03%的二氧化碳, 0.94%的稀有气体, 0.03%的其他气体和杂质。 下列各组物质颜色相同的是 A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 B木炭、硫粉 C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D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四氧化三铁、木炭、二氧化锰是黑色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的;硫粉是淡黄色的;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氧气、二氧化碳是无色的。选 D。 考点:物质的颜色。 点评:识
3、记内容,难度不大,牢记即可,记住这些物质的颜色,对于解答推断题会有帮助。 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闭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难以启开的是 A木炭 B红磷 C蜡烛 D硫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放入一密闭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难以启开,是因为瓶内氧气被消耗而且没有产生气体物质,木炭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产生;硫燃烧有二氧化硫产生,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选 B。 考点:木炭、硫、蜡烛、磷在氧气中燃烧。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注意瓶内氧气被消耗而且没有产生气体物质,
4、否则瓶内气压变化不大,瓶塞不会出现难以启开的现象。 下列科学家中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组成的是 A道尔顿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D阿伏加德罗 答案: C 试题分析:拉瓦锡通过加热汞的实验,研究了空气的组成;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门捷列夫排列了元素周期表;阿伏加德罗提出了阿伏加德罗定律,即在相同的温度和相同压强条件下,相同体积中的任何气体总具有相同的分子个数。选 C。 考点:化学史。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我们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中,可以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产生更多的氧气 B液态空气可以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氮气和氧气 C为了便于运输,把氧气溶于水制成
5、液氧并贮存于蓝色钢瓶中 D二氧化锰可使过氧化氢溶液在不需要加热的条件下迅速产生氧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加入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产生氧气的速率更快,但不能产生更过氧气;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氮气和氧气,是物理变化;为了便于运输,把氧气加压制成液氧并贮存于蓝色钢瓶中;二氧化锰可使过氧化氢溶液在不需要加热的条件下迅速产生氧气。选 D。 考点:催化剂;分离空气。 点评:催化剂能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但其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 在 “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反应中,二氧化锰是 A氧化剂 B催化剂 C反应物 D生成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 “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反
6、应中,二氧化锰是生成物。选 D。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点评:化学反应描述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写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反应条件、催化剂写在箭头上面。 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是 A食盐 B蔗糖 C铁丝 D石蜡 答案: D 试题分析:食盐、蔗糖能溶于水;铁丝不能溶于水,但其密度大于水;石蜡不能溶于水,密度小于水。选 D。 考点:物质的溶解性和密度。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食盐、蔗糖能溶于水形成溶液。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鱼、虾
7、可在水中生存,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石蜡燃烧就不是化合反应;氧气不易溶于水,一般状况下, 1L 水能溶解大约 30ml 氧气,鱼、虾就靠着这些氧气在水中生存。选 B。 考点:氧气的性质。 点评:氧气的性质是常考的知识点,注意: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 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
8、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到指定的容器内;实验室的药品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不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倾倒试液时,标签要向着手心,防止标签被药品腐蚀;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 朝着有人的方向。选 D。 考点:实验室药品的使用;加热液体药品。 点评:按照规范的实验操作做实验,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和安全。实验室的药品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不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 分子不停的运动 C食物腐败 分子发生变化 D酒精挥发 分子间间隔变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热胀冷缩
9、 分子间的间隔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花香四溢 分子不停的运动;食物腐败 分子发生变化,有新物质产生;酒精挥发 分子间间隔变大。选 A。 考点:微粒的性质。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微粒的性质有:微粒很小;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倾倒液体 D加热液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防止引起失火。 检查气密性,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手捂住试管外部; 倾倒液体时,试剂瓶 口紧挨着试管口,标签对着手心,瓶塞倒放; 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用酒精灯外焰均匀加热。 选 A。
10、考点:熄灭酒精灯;检查装置气密性;倾倒液体;加热液体。 点评:实验是中考必考的考点,只有按照规范的实验操作做实验,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和安全。 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灭方法是 A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B用泥沙扑灭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水冲灭 答案: C 试题分析: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灭方法是用湿抹布盖灭。选 C。 考点:灭火的方法。 点评: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最便捷的扑灭方法是用湿抹布盖灭。不能用水冲,防止火势扩大。 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图中,右瓶上的导管与外界相通,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BCD都是密封装置,图中现象
11、可以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选 A。 考点:装置气密性检查。 点评: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是根据大气压的原理来检验的,必须保证装置处于密封状态下进行。 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 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 NO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 A只能用排水法 B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法 C只能用向上排空法 D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 NO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 NO的装置只能用排水法。选 A。 考点:气体的收集方法。 点评:收集气体,要根据气体的性质选用合理的方法, N
12、O能与空气中成分反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简要分为以下几步: 装药品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排水法收集气体 固定装置 加热 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停止加热。 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简要分为以下几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药品、 固定装置、 加热、 排水法收集气体、 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停止加热。选 C。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记住顺口溜 “茶庄定点收利息 ”即可。 将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可用 A药匙或纸槽 B镊子 C滴管 D另一支试管 答案: A 试题分析:将少量碳酸
13、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可用药匙或纸槽,将粉末慢慢送入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滑入试管底。选 A。 考点:固体粉末样品的取用。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取用固体粉末,要用药匙或者纸槽送入试管底部,再慢慢直立试管,使药品滑入试管。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空气液化 B米酿成醋 C矿石粉碎 D酒精挥发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空气液化、矿石粉碎 、酒精挥发都是物质状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米酿成醋是化学变化。选 B。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点评:牢记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即可: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难度不大。 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下
14、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 B做饭用的酱油 C餐饮用的可口可乐 D消毒用的碘酒 答案: A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酱油、可口可乐、碘酒都是混合物;冰是固态的水,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选 A。 考点:纯净物与混合物。 点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复杂;而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单一。 可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下列哪项性质,将它们区分 A颜色 B气味 C能否使火焰熄灭 D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 D 试题分析: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氮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不能助燃。选 D。 考点:氮气和二
15、氧化碳的鉴别。 点评:鉴别物质要根据其性质,通过特有的现象来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氮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不能助燃。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硫在空气中点燃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C镁在空气中燃烧 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硫在空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化合反应;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合反应;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选 B。 考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多变一
16、 ”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一变多 ”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占 78%体积;氧气占 21%体积,其他气体占 1%。选 C。 考点:空气的组成。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有 78%的氮气, 21%的氧气, 0.03%的二氧化碳, 0.94%的稀有气体, 0.03%的其他气体和杂质。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爆竹声中一岁除
17、,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 A 试题分析:铁杵磨成针是物质状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蜡炬成灰、野火燃烧、爆竹爆炸都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选 A。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点评:牢记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即可: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难度不大。 氮气的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不易溶于水 B密度比空气略小 C常温下为无色气体 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氮气的物理性质有: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描述的是氮气的化学性质。选 D。 考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点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
18、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液氧储存在漆成蓝色的钢瓶中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五分之一 C氧气是一种可燃性的气体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储存在漆成蓝色的钢瓶中,能支持燃烧,但本身不能燃烧。选 C。 考点:氧气的性质。 点评:氧气的性质是常考的要点,本题为识记内容,难度不大
19、。 对于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碳在氧气中燃烧,有红色的火焰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答案: D 试题分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选 D。 考点:铁丝、碳、硫、磷燃烧的现象。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牢记这些反应的现象,对于解答推断题很有帮助。 学习化学能让我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和世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C化学不能够
20、根据人们的需要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D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实验室中的化学药品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化学物质成就了整个世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选 B。 考点: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与人类生活。 点评: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铁生锈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C呼吸作用 D食物腐烂 答案: B 试题分析:缓慢氧化是缓慢的、不易被人觉察的氧化反应。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都是缓慢氧化;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剧烈的化学反应。选 B。 考点:缓慢氧化。 点评: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
21、判断即可,难度不大,缓慢氧化是缓慢的、不易被人觉察的氧化反应。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 A观察颜色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 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氧气能助燃;二氧化碳能灭火;空气中含有 21%的氧气,若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则火焰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正常的是空气。选 B。 考点: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点评:鉴别物质要根据物质的性质,通过特有的反应现象来鉴别,氧 气能助燃;二氧化碳能灭火。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高锰酸钾 B过氧化氢 C空气 D二氧化碳 答案: C 试题分析
22、: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碳都是含氧化合物,其中含有氧元素,但不含氧气,空气中含有 21%体积的氧气。选 C。 考点:空气;含氧化合物。 点评:注意区分含氧化合物和含有氧气的不同,空气中含有 21%体积的氧气,本题难度中等。 填空题 ( 1)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 现象 文字表达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瓶底放少量细沙和水的原因是: ( 2)为了确定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如下操作。 实验步骤 实现现象 结论 点燃蜡烛。 现象: 证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 将内壁蘸有 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 证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 答案: ( 1) 实验 现象 文字表达式 剧烈燃烧,火星
23、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瓶底放少量细沙和水的原因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到瓶底使瓶底炸裂 (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点燃蜡烛。 将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证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水生成 将内壁蘸有 澄清石灰水 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题分析:( 1) 实验 现象 文字表达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瓶底放少量细沙和水的原因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到瓶底使瓶底炸裂 ( 2) 实验步骤 实现现象 结论 点燃蜡烛。 将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
24、: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证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水生成。 将内壁蘸有 澄清石灰水 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 考点:铁丝燃烧;石蜡燃烧。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铁丝燃烧,瓶底放少量细沙和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到瓶底使瓶底炸裂。 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个现象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依据所学化学知识,我们可以区分物理性质相近的物质。请根据示例完成下表。 物质 物理性质相似 区别方法 示例:二氧化锰与炭粉 都是黑色不溶于水的粉末 在空气中燃烧 ( 1)二氧化碳和氧气 ( 2)水和双氧水 答案: 物质 物理性质相似 区别方法
25、( 1)二氧化碳和氧气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用燃着的木条或带火星的木条或澄清的石灰水 ( 2)水和双氧水 无色无味液体 分别加入二氧化锰 试题分析: 物质 物理性质相似 区别方法 示例:二氧化锰与炭粉 都是黑色不溶于水的粉末 在空气中燃烧 ( 1)二氧化碳和氧气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用燃着的木条或带火星的木条或澄清的石灰水 ( 2)水和双氧水 无色无味液体 分别加入二氧化锰 考点:物质鉴别。 点评:不同的物质,其性质往往不同,有些特别的性质变化过程中就表现为特别的实验现象,这些是鉴别物质的依据。本题难度中等。 如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收集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用向上排
26、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端导管通入;若要检查已收集满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端导管口处。 ( 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使集气瓶中装满水,氧气从 端导管通入。 答案:( 1) A B ( 2) B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 (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A端导管通入;若要检查已收集满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B端导管口 处。 ( 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使集气瓶中装满水,氧气从 B端导管通入。 考点:多功能瓶的使用。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多功能瓶是经常考的知识点,主要根据气体的密度大小来选择气体通入口。 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 “海洋 ”里。科学家很早就开始了对空气
27、的研究。 ( 1)空气主要由 和氧气组成,它们的体积比约为 。 ( 2)实验室中可用图 I所示的装置粗略研究空气的组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为 。 ( 3)实验结束后此同学发现自己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偏低,你认为造成该误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两条即 可) 。 。 ( 4)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的原因是 。 ( 5) 200年前,拉瓦锡用图 II所示的装置研究了空气的组成。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连续加热,得到了红色的氧化汞粉末,同时钟罩内的汞液面上升。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汞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 ( 6)空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 1.29 g/L,以下四种气
28、体中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气体 A B C D 标准状况下密度( g/L) 1.997 1.429 0.771 0.717 在水中的溶解性 可溶 不易溶 易溶 难溶 答案:( 1)氮气 4: 1 ( 2)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 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白烟 ( 3) 红磷量不足 装置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或塞子没塞紧、装置漏气) ( 4)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产物是固体,会造成压力差;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为气体,不会造成压力差 ( 5)汞 +氧气 氧化汞 氧气与汞发生反应导致钟罩内气压降低 ( 6) AC D 试题分析:( 1)空
29、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它们的体积比约为 4: 1。 ( 2)实验室中用图 I所示的装置粗略研究空气的组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为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白烟。 ( 3)实验结束后发现自己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偏低,造成该误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两条即可) 红磷量不足 装置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或塞子没塞紧、装置漏气)。 ( 4)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的原因是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产物是固体,会造成压力差;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为气体,不会造成压力差。 ( 5) 200年前,拉瓦锡用图 II所示的装置研究了空气的组成。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
30、器中连续加热,得到了红色的氧化汞粉末,同时钟罩内的汞液面上升。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汞 +氧气 氧化汞。汞液面上升的原因是氧气与汞发生反应导致钟罩内气压降低。 ( 6)易溶于水的气体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AC气体都能溶于水,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D气体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考点:空气的组成;化学反应表达式;气体的收集方法。 点评: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有 78%的氮气, 21%的氧气, 0.03%的二氧化碳, 0.94%的稀有气体, 0.03%的其他气体和杂质。 收集气体时, 要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易溶于水的气体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31、,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是一种(填物质类别) 。 ( 2)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大气的是(填序号) 。 A. 使用清洁能源 B. 燃放烟花爆竹 C. 大量植树 D. 推广私家汽车出行 ( 3)下列气体中暂未计入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填序号 ) 。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填序号) 。 A. NO2 B. CO C. CO2 D. SO2 ( 4)下图分别表示某些气体的主要用途,这些气体依次
32、是: 。 A. 食品包装时充入某气体以防腐 B. 填充霓虹灯 C. 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 ( 5)据报道,为保障实现国庆 60周年庆典时天气晴朗,曾用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 已知碘化银具有的性质是: 亮黄色粉末 熔点 558 难溶于水 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为两种单质等。请判断上述有关碘化银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 。 答案:( 1)混合物 ( 2) AC ( 3) C、 AD ( 4)氮气、稀有气体、氧气(注意: 氮气、氧气写成化学式也可, 稀有气体写成单独的 “氖气 ”或 “氩气 ”等,不给分,但如写成 “氖气等 ”或 “氖气等稀有气体 ”等合理答案:可给分) ( 5) 试题分析:(
33、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是一种混合物。 ( 2)使用清洁能源、大量植树有利于保护大气;而燃放烟花爆竹、推广私家汽车出行都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选 AC。 ( 3) CO2暂未计入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NO2 和SO2 。 ( 4)食品包装时充入氮气以防腐;稀有气体可填 充霓虹灯;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 ( 5)碘化银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亮黄色粉末, 熔点 558 , 难溶于水。 考点:空气的保护;混合物与纯净物;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点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复杂;而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单一。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
34、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简答题 实验室选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图中 a、 b仪器的名称: a , b 。 ( 2)用 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收集氧气可以选择装置 (填字母序号)。 ( 3)实验室也可用过氧化氢溶液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其中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 ;则发生装置应选 ;若装置 B中反应剧烈,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度 减慢液体的滴加速度 加热反应物 ( 4)
35、我们要回收二氧化锰并证明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前应 质量; 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回收二氧化锰; 再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的目的是 , 最后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的方法(步骤、现象、结论) 答案:( 1)试管 集气瓶 ( 2)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C ( 3)过氧化氢 水 +氧气 催化 B ( 4) 准确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 对比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取少量回收后的二氧化锰放到试管中再倒入双氧水,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变化 试题分析:( 1)、图中 a、 b仪
36、器的名称: a、试管, b、集气瓶。 ( 2)用 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氧气可以选择装置 C。 ( 3)实验室也可用过氧化氢溶液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 +氧气,其中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催化;这是固液反应类型,则发生装置应选 B;若装置 B中反应剧烈,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度, 减慢液体的滴加速度。 ( 4)要回收二氧化锰并证明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应该: 实验前应准确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 充分反应后,
37、经 过滤、洗涤、烘干回收二氧化锰; 再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的目的是对比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证明二氧化锰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的方法是:取少量回收后的二氧化锰放到试管中再倒入双氧水,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变化。 考点:常见仪器的名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催化剂;气体收集方法。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要考虑到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等因素,设计实验验证催化剂的质量、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要利用对照实验的 方法。 探究题 小明参观某养鱼池时,好奇的发现农民向养鱼池中撒一种淡黄色固体 过氧化钙
38、,用来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 小明刚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于是他想可否用过氧化钙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过氧化钙可否用于制取氧气 【查阅资料】部分内容如下:过氧化钙( CaO2)室温下稳定,在 300 时分解生成氧气,主要用途可做增氧剂、杀菌剂等。 【猜想与验证】 ( 1)小明依据资料显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_,松开手后,导管口有液面上升。 加入过氧化钙,加热,当 ,开始收集氧气。 收集满一瓶气体,并将集气瓶 (填 “正放 ”或“倒放 ”)在桌上。 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_。 检验气体。方法是
39、_。 实验结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 2)小明联想到农民用过氧化钙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 . 猜想 :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检查装置气密性。 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 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振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实验结论:不能用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 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由此实验现象,小明推导出农民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 。 ( 3)小明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你能帮他提出建议吗? 你的合理建议: 。 这些建议是
40、否可行,还需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 答案:( 1)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正放 将导管移出水面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 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为氧气 ( 2)过氧化钙在水中持续、缓慢放出氧气,所以可以作为增氧剂 ( 3)加热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或向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催化剂) 试题分析:( 1)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口有液面上升。 加入过氧化钙,加热,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收集满一瓶气体,并将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将导管
41、移出水面。 检验气体。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为氧气。 ( 2)分析与反思:农民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过氧化钙在水中持续、缓慢放出氧气,所以可以作为增氧剂。 ( 3)若加热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或向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催化剂),则可以加快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速率,可以较快的制得氧气。 考点:检查装置气密性;加热固体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设计与探究;氧气的检验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转移和应用能力,难度较大,加热固体制取氧气时,应该等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 开始收集氧气;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将导管移出水面,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