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粉碎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矿石粉碎的过程中只是矿石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下列物质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 B干冰用于人工
2、降雨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天然气用作清洁燃料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磁性、溶解性、挥发性等,特征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A、用氧气炼钢时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这一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为化学性质,所以错误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升华只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该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所以正确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是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所以错误 D、天然气用
3、作清洁燃料是利用燃烧放热的性质,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为化学性质,所以错误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已知一种碳原子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该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 6个质子和 8个中子,则核外电子数为( ) A 2 B 6 C 8 D 14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C-14的原子中,原子核内含有 6个质子,因此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6;故选 B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 16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序数为 16 D相对原子质量为 32.0
4、6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根据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为 16,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硫,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6,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06,故选项说法正确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问题胶囊 ”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胶囊中铬含量超标对人体有害请计算重铬酸钾( 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 ) A +
5、3 B +6 C +7 D +12 答案: B 试题分析:钾元素显 +1,氧元素显 -2,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重铬酸钾( 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 +1)2+2x+( -2) 7=0,则 x=+6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青花瓷瓶 B塑料水杯 C纯棉毛巾 D不锈钢锅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青花瓷瓶属于硅酸盐材料故选项错误; B、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 C、纯棉毛巾属于天然有机材料故选项错误; D、不锈钢锅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
6、境的影响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1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2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3 检验一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4 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第 1组 B第 2组 C第 3组 D第 4组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过滤可以除掉碳酸钙,所得溶液为
7、氢氧化钠的溶液,但此过程是除掉碳酸钠的过程,不是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的过程; B、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盐酸不能与氯化钠反应,所以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可以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因此此方法能够完成除杂的目的; C、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所以将该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变浑浊就说明存在二氧化碳,否则不存在二 氧化碳; D、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稀盐酸呈酸性,所以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紫色不变的是氯化钠溶液,石蕊变红的是稀盐酸,石蕊变蓝的是氢氧化钠的溶液;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8、 宇宙飞船内,宇航员所呼出的气体要通过盛有氢氧化锂的过滤网,以除去所含的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LiOH+CO2Li2CO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 Li2CO3属于有机物 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D检验生成 Li2CO3可用稀盐酸和石灰 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反应物和生成物虽然都是化合物,但并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的两种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 A错; B、 Li2CO3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它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 B错; C、反应前是 3个分子,反应后是 2个分子,故 C错; D、碳酸根离子检验方法:加入稀盐酸有
9、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变浑浊,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故D正确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证明碳酸盐;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取 一定量固体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温度没有明显变化;过滤,向滤液中通入 CO2,有沉淀产生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定没有氧化钙 B一定有氢氧化钙 C一定有碳酸钙 D可能有碳酸钙 答案: C 试题分析: 取一定量固体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温度没有明显变化,能说明固体中没有氧化钙(因为氧化钙溶于水放热),沉淀的产生可能是不溶的碳酸钙或没有完全溶
10、解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微溶物); 过滤,向滤液中通入 CO2,有沉淀产生,则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故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可能含有碳酸钙;分析选项 ABD均正确;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镁粉至过量,若下图中横坐标表示镁粉的质量,则纵坐标表示( ) A溶液的质量 B稀盐酸的质量 C氯化镁的质量 D生成气体的质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由于 Mg+2HCl=MgCl2+H2,每 24份质量的镁参与反应就会生成 2份质量的氢气,说明溶液的质量随着反应的发生在逐渐的增多至不再发生变化,但溶液本来就有不是从 0开始,故 A正确; B、稀盐酸是反应物,因此它的质量随着
11、反应的进行在逐渐的减小至不再发生变化,故 B错误; C、氯化镁为生成物,质量从 0开始,随着反应进行,质量逐渐增加至不再发生变化,故 C错误; D、由于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即氢气,质量是从零开始,随着反应进行,质量逐渐增加至不再发生变化,故 D错误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如图是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把 t1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 t2 ,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A a b c B c b a C b a=c D b a c 答案: D 试题分析: 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是: b ac;所以 t1 时三种物
12、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b ac,升温后 a和 b都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溶质和溶剂都没减少,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还是 b a,因为升温后 c物质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所以 c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以升温后 c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 b a 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2)当空气受 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 X粉末,使空气中的 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
13、2X+2SO2+O22CaSO4+2CO2 X的化学式是 ( 3)汽车三元催化器中发生一个重要的反应,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下图: 反应前后的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序号) 该反应中 C与 D的质量比是 (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答案:( 1)天然气;( 2) CaCO3;( 3) D; 22: 7 试题分析:(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答案:为:天然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 Ca, 2; S, 2; C, 2; O, 12;已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 S, 2; O,
14、 6;比较分析可知 X中含有 Ca, C和 O 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 1, 1和 3,故 X的化学式为 CaCO3;故答案:为:CaCO3;( 3) A是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 B是一氧化氮,属于化合物; C是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 D是氮气,属于单质,故答案:为: D; 根据图中信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NO2CO2+N2,因此该反应中 C 与 D 的质量比是( 442):( 142) =22:7,故答案:为: 22: 7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水和溶液在学习和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1)自然
15、界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成为比较清洁的自来水自来水不是纯水,若要制取纯水,应采取的净化方法是 碗碟上的油污用自来水很难洗净,往水中滴加少量洗涤剂后 ,就很容易洗净,说明洗涤剂具有 功能 ( 2)水在实验室中有不同用途 如图甲为电解水的装置图,其反应方程式为 ; 如图乙为探究燃烧条件实验,其中热水作用 ( 3)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 20%的 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200g 25%的 NaCl溶液稀释为 10%的 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g ( 4) 20 时, 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 g) 加入 NaCl质量 溶液的质
16、量 10 2 12 10 3 13 10 4 13.6 10 5 13.6 A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6.7% B 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 20 时 NaCl的溶解度是 3.6克 D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比其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都大 答案:( 1)蒸馏,乳化;( 2) 2H2O 2H2+O2; 隔绝空气(氧气)、加热; ( 3) 300;( 4) A, B 试题分析:( 1)自来水不是纯水,通过蒸馏能得到纯水,利用洗涤剂洗掉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2) 通电分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 2H2O 2H2+O2; 由装置可知,热水作用是:隔绝空气(氧气)、加热;(
17、3)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x,则 200g25%=( 200g+x) 10% 解得: x=300g;( 4) A、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6.7%,故 A选项正确; B、由 中数据可知, 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 B选项正确; C、由表中的数据可知, 20 时 10g水最多能溶解 3.6g,所以, 20 时NaCl的溶解度是 36克故 C选项错误; D、由表中数据可知, 溶液都是饱和溶液,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 D选项错 误 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电解水实验;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下列化学
18、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4P+5O2 2P2O5 B Zn+H2SO4ZnSO4+H2 C CH4+O2 CO2+H2O D 2H2O2O2+2H2O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CH4+2O2CO2+2H2O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其中能够说明 “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 火点 ”的一组现象是( ) 图 1铜片上白磷燃烧 图 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 图 1水中白磷未燃烧 图 2水中白磷燃烧
19、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图 1铜片上白磷燃烧,是因为具备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 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 图 1水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图 2水中白磷燃烧,是因为满足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所以 可以说明 “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 可以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可以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不能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A钻石( C) B水晶( SiO2) C食盐( NaCl) D钟乳石( CaCO3)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钻石( C)是由碳元素一中
20、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 A错; B、水晶( SiO2)由硅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 B正确; C、食盐( NaCl)中没有氧元素,所以一定不属于氧化物,故 C错; D、钟乳石( CaCO3)中含有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氧化物必须含有两种元素,故 D错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钾肥能增强作物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 A Na2SO4 B KCl C NH4HCO3 D Ca( H2PO4) 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Na2SO4中不含有钾元素,不属于钾肥 B、 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C、 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D、 Ca( H2P
21、O4) 2中含有磷元素,属 于磷肥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012年 2月,国务院发布空气质量新标准,下列项目没有列入空气质量监测的是( ) A二氧化氮 B氮气 C一氧化碳 D PM2.5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二氧化氮是氮氧化物之一,也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要报告,故 A不可选; 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故没有列入空气质量监测,故 B可选; C、一氧化碳,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要报告,故 C不可选; D、 PM2.5是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要报告,故 D不可选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是( ) A红磷 B
22、木炭 C铁丝 D氢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正确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O B 2O C O2 D O2-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A 是氧原子; B 是两个氧原子;C是氧分子; D是氧离子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
23、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试题分析: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概念关系型 分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答 解答:解: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决定,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灵活应用的能力,较易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取用固体粉末 D过滤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试验台上,所以图中操作错误;故选项错误;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所以图
24、中操作错误;故选项错误; C、取用固体粉末,首先试管要横放,用纸槽或药匙送到试管底部;故选项正确 D、过滤操作中应用玻璃棒来引流;故选项错误;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 -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将 43.75g石灰石(杂质 SiO2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入一定质量的某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滤液损失不计),得到 114g滤液,再向其中加入 163.5g水,结果就得到了 10%的溶液作为路面保湿剂计算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25% 试题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氯化钙的质量为( 114g+163.5g) 10%=27.
25、75g,设石灰石中碳酸 钙的质量是 x 反应的氯化氢质量是 y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z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11 44 x y 27.75g z x=25g y=18.25g z=11g 则加入盐酸的质量为 114g+11g-25g=100g,故所采用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8.25% 答: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8.25%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下列物质放在敞口容器中一段时间后,质量明显减少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
26、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故 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贮存在敞口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会由于吸水导致质量增加,故 B错误; C、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能吸水并与二氧化碳反应而使物质质量增加,故 C错误; D、氯化钠露置在空气中很稳定,质量不变,故 D错误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闻能到香味与分子的体积很小无关故 A错误; B、闻能到香味与分子的质量很小无关故 B错误; C、闻能到香味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 C错误;
27、 D、能闻到水果散发的香味,是因为水果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感觉器官 -鼻子中的缘故故 D正确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下图是某些食物的近似 pH,呈碱性的是( ) A 2.4 B 3.3 C 6.5 D 9.1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中可知,只有小苏打的 pH大于 7,显碱性故选 D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A使用节水型马桶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使用节水型马桶是节约水资源的具体体现故 A不符合题意;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是防止水体污染
28、的具体体现故 B不符合题意;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源,故 C 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是防止水体污染的具体体现故 D不符合题意; 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中的 “碘 ”是指(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加碘食盐中的 “碘 ”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 “碘 ”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考点:元素的概念 填空题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 1)春暖花开,老师组织同学们到郊外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鸡蛋、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去污粉(有效成份为碳酸钠)等物品 从同学们所带的食物
29、中挑选出能为人体提供较多维生素的一种食物是 (填写所选食物的名称),在大家所带食物中还缺少的一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是 (填营养素名称) 携带过程中,不慎将装食盐、去污粉的瓶子混淆了有的同学建议,用所带物品中的 (填所携带的物品名称)就可以将它们区分开来 ( 2)葡萄糖( C6H12O6)的氧化可供给人体的活动和维持体温所需要的能量,其反应可表示为: C6H12O6+ O2 6CO2+6H2O+能量 请在方框内填上 “数字 ”以完成该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葡萄糖中含有 24个原子 B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能量中,主要来自糖类 C医疗上可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给病人输
30、液以补充能量 D葡萄糖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 pH将增大 答案:( 1) 西红柿 水 ( 食醋 ( 2) 6 AD 试题分析:( 1) 牛肉中主要含有蛋白质,面条中主要含有糖类,西红柿中主要含有维生素,食用油中主要含有油脂,食盐中主要含无机盐,味精中主要含氨基酸,食醋是调味品,主要含醋酸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去污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氯化钠与醋酸不反应,碳酸钠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水、二氧化碳,向食盐和去污粉中分别加入食醋,有气泡放出的是去污粉,没有气泡放出的是食盐( 2) 配平方法是先 配平碳和氢,最后配平氧即:C6H12O6+6O2 6CO2+6H2O+能量所以数值
31、为 6; A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 24个原子,故 A说法错误; B由于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所以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能量中,主要来自糖类,故 B说法正确; C医疗上常用注射葡萄糖注射液给人体补充能量,故 C说法正确; D葡萄糖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 pH将减小,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 D说法错误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酸、碱、盐的鉴别 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 ( 1)小刚先关闭 b,打开 a、 c、 d,集气瓶中生成 CO2的反应方程式为 ,NaOH与 CO2的反应方程式为 ;此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32、 ( 2)小丽认为若要证明 NaOH与 CO2发生反应,接下来的操作是关闭 ,打开 ,此时应观察到的现象为 答案:( 1) CaCO3+2HCl=CaCl2+H2O+CO2; CO2+2NaOH=Na2CO3+H2O;( 2) c; b;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试题分析:( 1)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NaOH与 CO2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2)要证明 NaOH 与 CO2 发生反应,应该是关闭 c,打开 b这样 CO2就会在锥形瓶内积累的越来越多
33、,气压越来越大,会把上一步骤中 NaOH与 CO2反应产生的 Na2CO3压入了右侧的烧杯中,和澄清石灰水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碱的化学性质 如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气体、验证性质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制备的二氧化碳用 D装置收集,则验满的方法是 ( 3) E装置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 ,使瓶内压强减少来推测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 4) F实验检验甲烷的成分,将内壁一半涂澄清石灰水、一半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5)
34、若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其操作步骤 正确的是 洗涤; 溶解; 干燥; 过滤 答案:( 1) AC 或 AD; 2KMnO4 K2MnO4+MnO2+O2;( 2)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已满;( 3) O2( 4)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干燥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5) 试题分析:(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氧气的收集方法,与其密度和水溶性有关;( 2)二氧化碳用 D装置收集,则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已满;( 3) E装置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利用瓶内压强减少来推测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4)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5、,干燥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证明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反应物的 组成成分;( 5)有化学方程式知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为 K2MnO4、 MnO2,回收二氧化锰,则操作顺序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步骤的探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物质的元素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下列用字母表示的物质由 H、 C、 O、 Na、 Cl、 Ca、 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它们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 1) A是单质,与 B混合后生成一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
36、气体,则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 C与 B反应后溶液为黄色,则 C的化学式为 ; ( 3) D可在工业上制造洗涤产品,与 B混合时需借助酚酞等指示剂来证明发生反应,则 D与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 E溶液即可与 B反应,又可与 F溶液混合生成 D,则 E与 B、 E与 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将两个反应后的所有物质到在同一个废液缸中,废液澄清透明,此时废液中的溶质组成为(写出所有可能) ; ( 5)将固体 G 放入饱和 F 溶液中,溶液温度生高变浑浊,降到原温度后过滤,此时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 1) Fe+2HClFe
37、Cl2+H2;( 2) Fe2O3;( 3)NaOH+HClNaCl+H2O;( 4) Na2CO3+2HCl2NaCl+H2O+CO2;、 Ca( OH)2+Na2CO3CaCO3+2NaOH; NaCl、 CaCl2;或 NaCl、 CaCl2、 HCl;( 5)不变 试题分析:( 1)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A是单质,与 B反应生成氢气,因此 A是铁, B是盐酸,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2)黄色溶液中含有 Fe3+,因此 C为氧化铁,与盐 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为黄色, C的化学式为 Fe2O3( 3)氢氧化钠可在工业上制造洗涤产品,与 B混合时生成氯化钠
38、和水,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需借助酚酞等指示剂来证明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4) E溶液能与 B(盐酸)反应,又可与 F溶液混合生成 D(氢氧化钠),由上述元素组成的物质中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 E为碳酸钠, F为氢氧化钙, E与 B,E与 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 Na2CO3+2HCl2NaCl+H2O+CO2; Ca( OH)2+Na2CO3CaCO3+2NaOH将两个反应后的所有物质倒在同一个废液缸中,废液澄清透明,说明盐酸过量,将碳酸钙沉淀完全反应,此时废液中的溶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氯化钙,若完全反应后盐酸和氢氧化
39、钠都没有剩余,则溶质为NaCl、 CaCl2;盐酸剩余,则溶质中还含有盐酸;因废液澄清透明,因此氢氧化钠不可能剩余,因氢氧化钠和氯化钙会结合成微溶的氢氧化钙,故组成情况有三种, NaCl、 CaCl2;或 NaCl、 CaCl2、 HCl;( 5)固体 G放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温度升高,因此 G为氧化钙,氧化钙溶于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 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当降到原温度后过滤,此时滤液仍然是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计算题 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它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多种有机物, CO2转化为乙烯( C2H4)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6H2 C2
40、H4+4H2O若用24g H2转化 CO2,则理论上能生成 C2H4的质量为多少克? 答案: g 试题分析:设用 24g H2转化 CO2,则理论上能生成 C2H4的质量为 X则: 2CO2+6H2 C2H4+4H2O 12 28 24g X 根据: 解得 X=56g, 答:能生成 C2H4的质量为 56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探究题 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 “Na2O2广泛应用于潜艇的呼吸供氧和CO2的去除 ”他们决定探究 CO2与 Na2O2反应的产物提出猜想 CO2与 Na2O2反应可能生成 O2和 Na2CO3查阅资料 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 CO2、
41、 H2O 等物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CO2既不与 NaHCO3反应,也不溶于饱和的 NaHCO3溶液中 Na2O2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 NaCl、 H2O 和 O2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实验 ( 1)实验时上述仪器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m接 (填接口字母) ( 2)检验有氧气产生的方法是将 放在接口 处(填接口字母);证明有氧气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 3)检验有 Na2CO3生成的方法是 ( 4)使气体通过 D装置的原因是 答案:故答案:为:( 1
42、) e, f接 a, b接 g, h接 c;( 2)带火星的木条;d;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取 E中反 应后的固体放于试管,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除去氯化氢气体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 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 CO2、 H2O 等物质反应, Na2O2与稀盐酸可反应,生成 NaCl、 H2O 和 O2, CO2既不与NaHCO3反应,也不溶于饱和的 NaHCO3溶液中;所以要让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先要排除可能稀盐酸挥发的氯化氢气体,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 D,由于气体从溶液中出来时要带来水蒸气,故要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
43、然后将除杂后的二氧化碳通入过氧化钠,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最后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是氧气;( 2)检验是否有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于接口 d处,若复燃则说明生成了氧气;( 3)检验有 Na2CO3生成的方法是:取 E中反应后的固体放于试管,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碳酸钠生成;( 4)使气体通过 D装置的原因是除去氯化氢气体,防止进入 E装置与过氧化钠固体反应造成干扰;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 律 推断题 金属在生成生活中应用广泛 ( 1)下列制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序号) A铁锅 B铜导线 C铝箔 ( 2)春季停
44、止供暖后,暖气管道最好注满水以防止生锈,其原理是 ; ( 3)废钢铁可回收重新冶炼,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中收集一桶含有 FeSO4、 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方案: 操作 C的名称为 ; 写出 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加入适量的 y时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金属 A中的物质为 此步反应的方程式为 答案:故答案:为:( 1) B;( 2)隔绝氧气;( 3) 3CO+Fe2O32Fe+3CO2 ;( 4) 蒸发; Fe+CuSO4=Cu+FeSO4; 铁和铜;Fe+H2SO4=H2+FeSO4 试题分析:( 1
45、) A铁锅是主要利用铁的导热性; B铜导线主要利用铜的导电性; C铝箔主要利用铝的延展性;( 2)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暖气管道最好注满水是隔绝了氧气;( 3)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生成物是铁和二氧化碳,根据得失氧进行配平,反应条件是高温,所以方程式是:3CO+Fe2O3 2Fe+3CO2 ( 4) 从硫酸亚铁溶液中析出硫酸亚铁是利用蒸发溶剂,将水除去即可; 由题意可知,由于需要将铜离子转化为铜单质,而溶液还必须为硫酸亚铁,即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可以加入铁将铜离子转化为铜单质,反应物是铁和硫酸铜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是铜和硫酸亚铁,写在等号的右边,所以方程式是: Fe+CuSO4=Cu+FeSO4; 为了将硫酸铜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需要加入过量的铁,所以金属 A中有铜和过量的铁;由于铜与硫酸不反应,铁和硫酸反应,所以加入硫酸将铜与铁分开,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除去铜中的铁,反应物是铁和硫酸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是硫酸亚铁和氢气,写在等号的右边,所以反应的方程式是: Fe+H2SO4=H2+FeSO4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