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21%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氮气约占 78%,故选项错误; B、氧气约占 21%,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约占 0.03%,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约占 0.94%,故选项错误;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B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瓶塞倒放,用药匙取药品,故 A操作正确; B、应左物右码,故B操作错误; C、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 C正确; D、用玻璃棒
2、搅拌溶解,故 D操作正确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丙氨酸( C3H7O2N)是一种氨基酸,下列有关丙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 2个氧原子 B相对分子质量是 89g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 7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丙氨酸是由丙氨酸分子构成的, 1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 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 “1”,不是 “克 ”,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丙氨酸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23=36,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7=7,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62=32,氮原子的相对原
3、子质量之和为 14,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丙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3):( 17) 3: 7,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 水浇灭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搅拌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家用电器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不能用水立即浇灭,故A错误; B、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天然气泄
4、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故 B正确; C、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故 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搅拌,而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故 D正确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少的是( ) A浓盐酸 B烧碱 C浓硫酸 D生石灰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浓盐酸易挥发质量会减小,故 A正确 B、烧碱即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易潮解以及和二氧化碳反应而质量增加,故 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于空气中会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质量增加,故 C错误 D、氧化钙放在空气中易吸水成为氢氧化钙,
5、而氢氧化钙也能和二氧化碳反应而质量增加,故 D错误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 及贮存法 下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 Fe2O3)炼铁: 3CO+Fe2O3=3CO2+2Fe B用含有还原性铁粉的麦片补铁: 2Fe+6HCl=2FeCl3+3H2 C用氢氧化钠处理含硫酸的废水: NaOH+H2SO4=Na2SO4+H2O D正常的雨水显酸性: CO2+H2O=H2CO3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该化学方程式缺乏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3CO+Fe2O3 3CO2+2Fe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F
6、e+2HCl=FeCl2+H2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 B、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
7、 C、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当用针筒向试管内打气时试管内都有气泡产生,故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 D、该选项用的是压气法,原理为:用针筒向广口瓶内打气时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增大,长颈漏斗的管中被压入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类推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正确 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答案: D 试
8、题分析: A、离子是带电的离子或原子团,但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带电但不是离子; B、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如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D、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向硬水中加入絮凝剂,过滤 B 除去 CaO 中的 Ca
9、CO3 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 C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向 80 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D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 BaCl2溶液 加入适量的 CuSO4溶液,过滤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向硬水中加入絮凝剂、过滤,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故该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 CaO 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不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该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向 80 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该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D、适量的 CuSO4溶液会和 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
10、化铜,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铜,不符合除杂原则,故该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碳捕捉技术 ”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 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用足量的 NaOH溶液 “捕捉 ”CO2,其过程的示意图如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可实现 CO2零排放 B整个过程中,至少发生了 4个化学反应 C整个过程中,只有 1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D “反应并分离 ”的过程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从反应流程图可以看出,二氧化碳含量高的气体通过捕捉室后,排放出二氧化碳含量低的气体
11、,可知该方法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不是零排放,故错误; B、在捕捉室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进入反应器与碳酸钠反应生成难溶物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氧化钙进入反应器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通过一定的方法储存起来,由此可知,整个过程中至少发生了 4个化学反应,正确;C、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又是捕捉室中的反应物,所以可以循环利用;碳酸钙高温生成氧 化钙和二氧化碳,观察图示,氧化钙还可循环利用,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可以循环利用,故错误; D、在 “反应、分离 ”中发生的反应有 CaO+H20=Ca( OH) 2,
12、Ca( OH)2+Na2C03=CaC03+2NaOH,所以分离 CaC03和 NaOH用过滤操作,故错误;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在一定量 AgNO3和Cu( NO3) 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 A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所以虽然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减少,直至反应结束,故 B不符合题意; C、
13、加铁粉为 0的时候,溶质只有AgNO3和 Cu( NO3) 2两种,故 C符合题意; D、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故 D不符合题意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取一定量 Fe2O3与 Al2O3的混合物,加入 含溶质 9.8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 A 0.8g B 1.6g C 3.2g D 6.4g 答案: B 试题分析:氧化铁和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 SO4) 3+3H2O,: Al2O3+3H2SO4Al2( SO4) 3+3H2O 由于氧化铝
14、和氧化铁的混合物与 9.8g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分析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硫酸根中氧元素没有发生改变,依然在硫酸根中,而氧化铝和氧化铁中的氧元素则转变为水中的氧元素,即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由方程式可得硫酸与水的关系式为 H2SO4 H2O,设生成水的质量为 x,则 H2SO4 H2O 98 18 9.8g x x=1.8g 所以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1.8g =1.6g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 B是正确的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将 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 pH可能是( ) A 6 B 8 C 11 D 14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p
15、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稀释后碱性减弱 PH减小,但溶液始终为碱性溶液,即溶液的 pH无限接近 7但永远不能到达 7或小于 7;故错 B、加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 pH值应大于 7小于 10;故对 C、 pH=10的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随加水量而减弱稀释后 pH值应小于 10;故错 D、pH=10 的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随加水量而减弱稀释后 pH 值应小于 10;故错 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 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C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放出热量 D铁丝在
16、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产生无色气体,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金属的化学性质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其中铝铁属金属元素,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下列变化中,属
17、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钢铁生锈 C干冰升华 D矿石粉碎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 B、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 B正确; C、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错; D、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错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水晶( SiO2) B钻石( C) C食盐( NaCl) D钟乳石( CaCO3) 答案: A 试题分析
18、: A、水晶( Si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B、钻石( C) 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C、食盐( NaCl)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钟乳石( CaCO3) 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质子数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是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B、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是中子数,故
19、选项错误 C、决 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D、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故选项正确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酒精 B蔗糖 C小苏打 D植物油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
20、其特点 工业上用重铬酸钾( K2Cr2O7)制造三氧化二铬( Cr2O3),三氧化二铬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3 B +1 C +3 D +6 答案: C 试题分析:钾元素显 +1价,氧元素显 -2价,设三氧化二铬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2x+( -2) 3=0,则 x=+3价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碳酸氢铵( NH4HCO3)是一种化学肥料,它属于( )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答案: C 试题分析:碳酸氢铵( NH4HCO3)是一种化学肥料,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下列生活用品中,不是有机
21、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塑料水盆 B合成橡胶手套 C涤纶内衣 D纯棉毛巾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故 A错误; B、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 B错误; C、涤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 C错误; D、纯棉属于天然材料,不是有机合成材料,故 D正确;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H2+CuO Cu+H2O B 2Mg+CO2 2MgO+C C CO+CuO Cu+CO2 D 2NaBr+Cl22NaCl+Br2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2、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D、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考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锰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25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0 D在地壳中的含量为 54.94%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锰,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
23、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5,而不是中子数为 25,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5;根据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5,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而不是在地壳中的含量为 54.94%,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石墨能导电 -用作电极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用作保护气 C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用于急救病人 D干冰升华吸热 -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 C 试题分
24、析: A、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故 A有直接关系; 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以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用作保护气,故 B有直接关系; C、氧气能供给呼吸,决定了氧气能用于急救病人,故 C没有直接关系; D、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形成雨水下降,故 D有直接关故选 C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气体的用途 填空题 兴趣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试剂均足量,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装置可重复使用,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组合装置气密性良好) ( 1)甲组同学利用 A中产生的氧气验证 B中的黑色粉末是炭粉 A中反应的
25、化学方程式是 为完成此实验,除用装置 A、 B外,还需要补充的装置有 (填装置序号) 说明黑色粉末是炭粉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 A中烧瓶内的气体可能含有 CO、 CO2、 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烧瓶内气体的成分,乙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甲烷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CH4+4CuO 4Cu+CO2+2H2O I 将 3.0g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反应; II按 ACBCD的顺序连接装置,打开 K1,从 K1处通入氮气,打开 K2,排尽 B中空气,加热 B中足量的氧化铜固体,充分反应; III反应结束后,测得烧瓶中溶液的质量为 3.1g, B中固体的质量减少
26、了 0.32g, 第二个 C装置的质量增加了 0.18g 打开 K2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两个装置 C中试剂相同,装置 C中的试剂名称是 烧瓶中气体的成分是 答案:( 1) 2H2O2 2H2O+O2; CD; C+O2 CO2 ; Ca( OH) 2+CO2=CaCO3+H2O;( 2) 防止倒吸; 浓硫酸; CO2和 CH4 试题分析:( 1) 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物是过氧化氢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写在等号的右边,反应条件是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氧气后面标上上升符号,所以方程式是: 2H2O2 2H2O+O2; 由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需要用 C装置验证二
27、氧化碳的生成,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为了防止污染空气,需要点燃处理; 说明黑色粉 末是炭粉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根据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所以方程式是: C+O2 CO2;验证二氧化碳是用石灰水,反应物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是碳酸钙和水,写在等号的右边,碳酸钙后面标上沉淀符号;所以方程式是: Ca( OH) 2+CO2=CaCO3+H2O;( 2) 氢氧化钠吸入二氧化碳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通入氮气防止液体倒吸; 为了验证通过 B装置后是否有水生成,所以在通入 B装置前将原来的水除掉,再通过 B装置
28、看是否有水生成,因为浓硫酸具有 吸水性,可以除去水蒸气,所以 C中放浓硫酸; 测得烧瓶中溶液的质量为 3.1g,比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了,说明烧瓶中含有二氧化碳,其它气体都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第二个 C装置的质量增加了 0.18g说明生成了 0.18g水,所以烧瓶中含有甲烷, CH4+4CuO 4Cu+CO2+2H2O 320 256 36 固体质量减少: 64 0.18g X 根据: 解得 X=0.32g,题干中 B中固体的质量减少了 0.32g,所以气体中没有一氧化碳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 答问题 ( 1)仪器甲的名称是 ( 2)
2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制取该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若实验室用装置 A制取氧气,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若实验室用装置 C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 1)试管 ( 2) A CaCO3+2HCl=CaCl2+H2O+CO2(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2KMnO4K2MnO4+MnO2+O2 试题分析:( 1)甲是试管;( 2)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发生装置属于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装置,因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故正确的装置是 A;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
30、HCl=CaCl2+H2O+CO2;( 3)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装置 C的特点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故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甲、乙、丙、丁 4 种无色溶液,分别是酚酞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 6种溶液中的一种已知:甲、乙混合无明显现象,溶液 X、 Y中只含同一种金属元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 1)产生无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丁一定是 溶
31、液 ( 2) 若溶液 X为红色,则甲、乙分别是 溶液 若溶液 X为无色,向溶液 Y中加入一定量的甲,能得到乙则乙是 溶液,溶液 X中的溶质是 ,向溶液 Y中加入一定量的甲,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 1) Na2CO3+2HCl=2NaCl+H2O+CO2; Ca( OH) 2;( 2) 稀盐酸和酚酞(两者可以互换); 氯化钠; 氯化钠和碳酸钠; HCl+NaOH=NaCl+H2O; 试题分析:( 1)由甲、乙混合无明显现象,但加入丙后会生成气体,所以该反应一定是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加入丁后能生成白色沉淀则一定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所以丁一定是氢氧化钙;( 2) 若溶液 X为红色
32、,则甲乙和丙一定是碳酸钠、盐酸和酚酞组成,且反应后碳酸钠有剩余,因为碳酸钠呈碱性所以酚酞会变红,由于甲乙混合无明显现象,所以甲乙是盐酸和酚 酞两种物质中的一种,丙为碳酸钠; 若溶液 X为无色,向溶液 Y中加入一定量的甲,能得到乙依据分析可知甲乙丙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盐酸,而因为 X无色,所以甲乙丙不会有酚酞溶液,因此甲乙一定是碳酸钠和氯化钠两者中的一种, Y由分析可知是氢氧化钠,而 Y加一定量的甲会生成乙,所以甲是盐酸乙只能是氯化钠丙是碳酸钠,所以加入丙后溶液 X中含有的溶质是碳酸钠和氯化钠,向溶液 Y中加入一定量的甲,一定存在氢氧化钠和盐酸间的中和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33、;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 1) 铝可以制成铝箔,这是利用金属铝具有良好的 性 ( 2)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 ,用稀盐酸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湿法冶金提取铜的国家,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工业上冶炼铝,是将铝矿石(主要成分是 Al2O3)在熔融条件下通电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现有两种金属单质组成的混合物向 100g某稀盐酸中加入该混合物,混合物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若混合物为 Zn、 Al,则 m可能是 0.2g b若混合物为 Zn、 Cu,则 m一定大于 0.2g
34、 c若混合物为 Fe、 Al,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 7.3% d若混合物为 Fe、 Cu, m为 0.1g,则该混合物中 Fe的质量分数一定是 50%答案:( 1)延展;( 2)与潮湿的空气接触; Fe2O3+6HCl=2FeCl3+3H2O;( 3) Fe+CuSO4=FeSO4+Cu; 2Al2O3 4Al+3O2;( 4) acd 试题分析:( 1)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因此铝可以制成铝箔;( 2)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与潮湿的空气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因此用稀盐酸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35、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CuSO4=FeSO4+Cu;铝矿石(主要成分是 Al2O3)在熔融条件下通电分解生成铝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2O3 4Al+3O2;( 4)若混合物全是铁,则铁的质量为 5.6 g,则根据化学反应的方程式:Fe+2HCl=FeCl2+H2可计算出此时产生氢 气的质量等于 0.2 g,同理可计算出 5.6 gAl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 0.2 g, 5.6g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小于 0.2 g,铜和盐酸不反应 a、若混合物为 Zn、 Al, m可能等于 0.2g,故 a正确; b、若混合物为 Zn、 C
36、u,则 m一定小于 0.2g,故 b错误; c、当混合物为 Fe、 Al时,因相同质量的铝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比铁消耗盐酸的质量大,而5.6 g铁时,消耗盐酸的质量为 7.3 g,所以混合物为 Fe、 Al时,消耗盐酸的质量大于 7.3 g,根据质量分数公式可知所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 7.3%,故c正确; d、若混合物为 Fe、 Cu, m为 0.1g,生成 0.1g氢气需要铁的质量是2.8g,则混合物种铁的质量分数为 100%=50%,故 d正确;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食盐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 1)去除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主要实验
37、步骤有:溶解、过滤、 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晒盐场经常利用晾晒海水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的主要成分及其溶解度的变化如图 将 t1 时 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 时, 3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3)将纯净的氯化钠配制成溶液 20 时,向 4个盛有 2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 4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 /g 9 36 81 90 溶液质量 /g 209 236 272 272 若将 中得到的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的质量是 g 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
38、液 b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20 时, 2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72g d 20 时,将 继续恒温蒸发 100g水,过滤,得到质量为 36g的固体 答案:( 1)蒸发 引流 ( 2) KCl溶液、 MgSO4溶液、 MgCl2溶液 ( 3) 791 abc 试题分析:( 1)去除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可用过滤法,先通过溶解、然后过滤将不溶性杂质除去,再将滤液蒸发即可得到粗盐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2)从 t1 向上做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 t1时它们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KCl溶液、 MgSO4溶液、 MgCl2溶液( 3)根据加水稀释前
39、后溶质质量不变可知 0.9%的生理盐水中溶质的质量为 9g,因此溶液质量为 =1000g,因此需加水的质量为 1000g-209g=791g分析上述四组溶液,由 组溶液可知 200g水中最多溶解 72g食盐,因此 为不饱和溶液, 为饱和溶液;故 a正确; 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正确; 20 时, 2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72g, C正确; 20 时, 中溶液为饱和溶液且剩余 18g食盐未溶解,将 继续恒温蒸发 100g水, 100g水中最多溶解食盐 36g,因此过滤得到固体质量 应为 36g+18g=54g, d错误;故选abc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40、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煤、石油和 是常见的化石燃料 ( 2)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不断增长,人类正在开发新能源,如潮汐能、核能、 (填 1种即可)等 ( 3)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可以提高其利用率,水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甲烷和水反应也可以制水煤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 下列对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 2种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d若有 24g的 A参加反应,则生成
41、 D的质量为 9g 答案:( 1)天然气( 2)风能( 3) 2CO+O2 2CO2( 4) CH4+H2O CO+3H2 bd 试题分析:( 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 2)潮汐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都属于新能源( 3)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2CO+O2 2CO2( 4) 由分析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 从微观示意图看出,反应物是 CH4和 HO2,生成 3H2和 CO,化学方程式为: CH4+H2O CO+3H2,故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 2种;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根据反应方程式可计算出若有
42、 24g的 A参加反应,则生成 D的质量为9g过程如下: CH4+H2O CO+3H2 16 6 24g X = X=9g 所正确的是 bd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从化学 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 1)紫薯营养丰富,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锌、铁、钙、硒等其中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锌、钙、硒 ”是指 (填 “单质 ”、 “元素 ”或 “分子 ”) ( 2)奶制品、豆类和虾皮等含有丰富的钙,是常见的补钙食物青少年缺钙会导致 ( 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常用活性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4)洗涤剂能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
43、剂具有 功能 ( 5)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有: 易拉罐 废报纸 烂菜叶 矿泉水瓶,其中属于可回收的垃圾是 (填序号) 答案: ( 1)淀粉(糖类)、蛋白质元素 ( 2)佝偻病 ( 3)吸附 ( 4)乳化 ( 5) 试题分析:( 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水、维生素和无机盐
44、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锌、钙、硒是对所有锌、钙、硒原子的总称,意即该元素,而不是原子,也不是单质故指的是元素( 2)无机盐中含有的钙、磷是构成 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幼年缺钙会患佝偻病,中老年人和妇女缺钙易得骨质疏松,因为老年人新陈代谢变缓,消化能力减弱,骨骼中的钙逐渐丢失,因此易患骨质疏松症( 3)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等杂质;( 4)清洗衣服上的油污,原理是在洗涤剂的作用下,油污以极小的液滴均匀悬浮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乳浊液从而除去其中的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 5)易拉罐属于金属;废报纸属于可回收物;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物;烂菜叶属于不可回收物;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
45、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计算题 过氧化钠是常用的供氧剂,可将 CO2转化为 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若有 88gCO2参加反应,计算生成 O2的质量 答案: g 试题分析:生成 O2的质量为 x 2Na2O2+2CO2=2Na2CO3+O2 88 32 88g x = x=32g 答:生成 O2的质量是 32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据报道,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 ( 1)请完 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6、2Cu+2H2SO4+O2 2CuSO4+ 2H2O ( 2)某同学想利用此反应,将 80g 含铜 80%的废料转化为 10%的硫酸铜溶液,计算需要加入 10%的稀硫酸和水的质量(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 答案:( 1) 2H2O;( 2)需要加入 10%的稀硫酸和水的质量分别为 980g、540g 试题分析:(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反应前铜原子的数目是 2个,氢原子的数目是 4个,氧原子的数目是 10个,硫原子的数目是 2个,反应后铜原子的个数是 2个,硫原子的个数是 2个,氧原子的个数是 8个,故确定生成物除硫酸铜外,另一种为水,应填 2H2O;( 2)设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 x,生成水的质量为 y,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 z 2Cu+2H2SO4 +O2 2CuSO4 +2H2O 128 196 320 36 80g80% z x y = z=98g = x=160g = y=18g 稀硫酸溶液的质量 = =980g 硫酸铜溶液的质量 = =1600g 则加入水的质量 =1600g-160g-18g-980g90%=540g 答:需要加入 10%的稀硫酸和水的质量分别为 98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