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北京市龙文教育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1023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6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北京市龙文教育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3届北京市龙文教育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3届北京市龙文教育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3届北京市龙文教育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3届北京市龙文教育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北京市龙文教育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78%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78%的是氮气,另有 21%体积的氧气,1%的其他气体和杂质。选 A。 考点:空气的组成。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空气中含有大约 1/5体积的氧气,这经常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中考查。 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证明变质 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 确定成分 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

2、溶液 测定纯度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除去杂质 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碳酸钠生成;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即使酚酞变红色,也不能确定溶液的成分,因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酚酞肯定变红色,不能确定原来是否有氢氧化钠;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不能测定氢氧化钠的纯度,因为氢氧化钠固体会吸水潮解,也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果;取溶液,滴加石灰

3、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则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 氧化钠,可以除去杂质。选 D。 考点:物质检验;除杂。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检验物质要根据特有的实验现象来进行区分,而除杂则要注意不能除去主要物质,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青花瓷瓶 B塑料水杯 C纯棉毛巾 D不锈钢锅 答案: B 试题分析:青花瓷瓶、不锈钢锅属于无机材料;纯棉毛巾用的是天然材料;塑料水杯所用的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选 B。 考点:材料;有机合成材料。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塑料、橡胶等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棉、毛、麻等属于天然纤维材料。 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使溶液

4、变为蓝色的金属是 A铝 B铁 C铜 D银 答案: C 试题分析:铝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铝,溶液呈无色;铁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铜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呈蓝色;银与硝酸银不反应。选 C。 考点:金属活动性;溶液的颜色。 点评: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溶液的颜色是识记内容,牢记这 些颜色,对于解答推断题很有帮助。 向 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 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资料: A的溶解度 温度 /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 /g 37.2 41.4 45

5、.8 50.4 55.2 A 中 A的质量分数最大 B 中 A的质量分数相等 C 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 中没有固体存在 答案: D 试题分析: 25 时, A的溶解度在 37.2g-41.4g之间,故此时加入 37.2g A,溶液不饱和,再加入 4.2g A,溶液饱和且有固体剩余,升温至 60 ,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60 时, A的溶解度是 55.2g,此时再加入 9gA,此时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至 50 , 50 时, A的溶解度是 50.4g,此时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 中 A的质量分数相等,且 A的质量分数最大; 中没有固体存在。选 D。 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液

6、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要根据溶液的变化情况逐步分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答案: A 试题分析:甲烷燃烧,在干冷的烧杯内壁能看到水珠,看都不二氧化碳;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同样条件下,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因为它们的着火点不同;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图中可见阶梯蜡烛从下到上依次熄灭。选 A。 考点:甲烷、铁丝燃烧;燃烧的条件;二氧化碳的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其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常考的考点,要注

7、意集气瓶内要预先留些水,防止燃烧生成物炸裂瓶底。 煤燃烧产生的废气 中含有 SO2,用 NaOH、 Na2SO3溶液可将 90%以上的 SO2吸收。涉及的反应有: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 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B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Na2SO3 C NaH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6 D反应 说明 SO2与 CO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反应 是 “多变一 ”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Na2SO3; NaH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4, Na 是 +1价,氢是 +1价; O是 -2 价,它们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反应 说明 SO2 与 CO2

8、有相似的化学性 质。选 C。 考点:化合反应;化合价;二氧化硫的性质;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要求学生有知识转移和应用的能力。 生活中常有误食亚硝酸钠( NaNO2)中毒事件的报道,这是因为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工业用盐中常混有亚硝酸钠,有关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部分资料如下表: 化学式 酸碱性 热稳定性 与稀盐酸的 反应现象 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现象 氯化钠 中性 受热不分解 无明显变化 生成白色沉淀 亚硝酸钠 弱碱性 320 以上会分解 放出刺激性气体 放出红棕色气体 无明显变化 如要检验食盐样品中有无亚硝酸钠,下列判定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 pH试纸测定食盐样品溶液

9、的酸碱性 B取少量食盐样品加热到 320 以上,观察有无刺激性气体放出 C取少量食盐样品,向其中加入盐酸,观察有无红棕色气体放出 D取少量食盐样品加水溶解,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亚硝酸钠溶液呈弱碱性,用 pH试纸测定食盐样品溶液的酸碱性可以检验食盐样品中有无亚硝酸钠;亚硝酸钠20 以上会分解放出刺激性气体,取少量食盐样品加热到 320 以上,观察有无刺激性气体放出 ,可以检验食盐样品中有无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红棕色气体,取少量食盐样品,向其中加入盐酸,观察有无红棕色气体放出,可以检验食盐样品中有无亚硝酸钠;氯化钠和硝酸

10、银反应有白色沉淀,而亚硝酸钠与硝酸银不反应, D 选项不能检验食盐样品中有无亚硝酸钠。选 D。 考点: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检验。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充分理解题中信息,灵活运用这些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 NaCl中含有 Na2CO3 加水溶解 B 鉴别 NaOH和 Ca(OH)2溶液 加 Na2CO3溶液 C 除去 CaO 中的 CaCO3 加足量稀盐酸 D 除去 CO2中的 CO 通入足量 NaOH溶液 答案: B 试题分析:检验 NaCl中含有 Na2CO3 ,应该使用稀盐酸,若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就含

11、有碳酸钠;鉴别 NaOH和 Ca(OH)2溶液,可以加 Na2C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就含有氢氧化钙;除去 CaO 中的 CaCO3 ,应该使用高温灼烧的方法;除去 CO2中的 CO,应将气体缓慢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选 B。 考点:物质检验;除杂。 点评:物质检验和除杂是中考的考试重点,也是难点,要根据物质之间的特征性反应现象来检验物质,除杂则不能除去主要物质,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甲的化学式为 CH2 B. 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 2:1:1 C. 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D. 丙中 C、 H、 O 元素

12、的质量比为 12:3:8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甲的化学式为 CH4 ;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 1:1:1;甲、丙都是有机物,乙是无机物;丙中 C、 H、 O 元素的质量 比为12:3:8。选 D。 考点:物质的微观粒子图示;化学反应中分子个数比;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读懂图示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可以将图示分子转化成化学式,写出化学方程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解答。 由 C、 H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烃。常温常压下,分子中碳原子个数小于或等于 4的烃通常为气体。常温常压下, C2H4和另一种烃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7,则混入的烃可能是 A C8H8

13、B C2H6 C C2H2 D CH4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 C2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5.7%;常温常压下,C8H8不是气体; C2H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0%; C2H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92.3%; C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5%。只有 C选项可以和 C2H4混合,才有可能使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7。选 C。 考点: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点评:本题不单纯的考查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而是在一个区间内波动考查,难度较大。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稀 H2SO4中加入 NaOH溶液,混合溶液中

14、水的质量不是从0开始增加,而是从大于 0的某个数字开始增加的;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 固体,反应后有氧气产生,固体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减小,但不会变成 0,因为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还含有氧元素;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加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应该从 0点开始增加;向盛有 MnO2的烧杯中加入 H2O2溶液,随着过氧化氢的分解,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选 D。 考点: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化学变化中的物质质量变化关系,要根据化学反应的进程,逐步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关系,最终得出合理的图像关系。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 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取

15、用固体粉末 D过滤 答案: C 试题分析: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标签对着手心,瓶塞倒放; 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借火,防止引起失火; 取用固体粉末,要用药匙或者纸槽送入试管底部,再慢慢直立试管,使药品滑入试管。 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遵守 “一贴二低三靠 ”的原则。 选 C。 考点:倾倒液体、点燃酒精灯、取用固体粉末、过滤。 点评:化学实验要注意操作的细节,只有按照规范的实验操作做实验,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和安全。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O2 B H2O C CO2 D H2O2 答案: A 试题分析:含有氧分子即含有氧气。 O2中含有氧分子; H2O、 CO

16、2、 H2O2 都含有氧元素,不含氧分子,选 A。 考点:分子、原子、元素。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元素。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水、双氧水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下列符合质量周恒定律的是 A矿石粉碎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纸张燃烧是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而矿石粉碎、酒精挥发、冰雪融化都是物理变化,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中子数

17、 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B 试题分析: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选 B。 考点:原子的构成;元素。 点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灰水 B空气 C生铁 D干冰 答案: D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石灰水、空气、生铁都是混合物;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选 D。 考点:纯净物与混合物。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复杂;而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

18、组成的,成分单一。 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镁 B铜 C锌 D铝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列靠前的金属活动性强,排列靠后的金属活动性弱。镁 铝 锌 铜。选 A。 考点:金属活动性。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Hg、 Ag、 Pt、 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每年 5月 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A O2 B N2 C CO D CO2 答案

19、: C 试题分析: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CO。选 C。 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一氧化碳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之失去携带氧的能力,使人中毒,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都是没有毒的气体。 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是 A纯碱 B烧碱 C小苏打 D熟石灰 答案: B 试题分析:氢氧化钠俗称烧碱,化学式为 NaOH。纯碱是碳酸钠,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熟石灰是氢氧化钙。选 B。 考点: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钙的俗称。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由于习惯使然,有很多时候,化学中出现物质的俗称,同学们要加强记忆和辨别,不能混淆。 下列物质中,能用作钾肥

20、的是 A K2SO4 B CO(NH2)2 C NH4NO3 D Ca(H2PO4)2 答案: A 试题分析: K2SO4含有 K,能作钾肥; CO(NH2)2、 NH4NO3含有 N,可做氮肥;Ca(H2PO4)2含有 P,可做磷肥。选 A。 考点:化学肥料。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化学肥料中,含 N 的是氮肥;含 P的是磷肥;含K 的是钾肥,同时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的是复合肥。 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因发生化学变化质量增加的是 A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碳酸钙 答案: A 试题分析: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且质量增加;浓硫酸能吸水而质量增加;浓盐酸有挥发性,质量减小,不

21、变质;碳酸钙性质稳定,不变质,质量也不变。选 A。 考点:氢氧化钠、浓硫酸、浓盐酸、碳酸钙的性质和保存方法。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实验室保存物质要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保存,以防药品变质。 次氯酸钠 (NaClO)是某种家用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 +5 B +3 C +1 D -1 答案: C 试题分析:设次氯酸钠 (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X。( +1) +X+( -2) =0,X=+1.选 C。 考点:化合价及其计算。 点评: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计算即可。 小刚测定了下列 4种日用品的 PH,其中呈酸性的是 日用品 A. 洁

22、厕灵 B. 洗涤灵 C. 洗发水 D. 消毒液 PH 1 7 9 12 答案: A 试题分析:洁厕灵的 PH 为 1,小于 7,呈酸性;洗涤灵的 PH 为 7,是中性的;洗发水的 PH为 9、消毒液的 PH为 12都大于 7,呈碱性。选 A。 考点:溶液的 PH。 点评:根据 PH大小判断即可,难度不大, PH大于 7的溶液是碱性的,小于 7的是酸性的,等于 7的是中性的。 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无色无味 B铝呈银白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 答案: D 试题分析:氧气无色无味、铝呈银白色、蔗糖易溶于水描述的都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碳酸易分解描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选

23、 D。 考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点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考试要点,要牢记,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 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填空题 有 A.B.C.D.E.F.G.H初中常见的八种物质,常温下 A和 B是液体, D.E.G是气体, A和 B,D和 G组成元素相同 ;EFH是单质,且 F为金属,八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一略去 ( 1)写出 F、 G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 ( 2)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

24、 的基本反应类型 ( 4)指出 DG在化学性质上的一点不同 答案: F: Cu G: CO2 ( 1) 2H2O2 2H2O+O2 ( 2)化合反应 ( 3) D可燃, G不可燃 试题分析:由图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可知: 常温下 A和 B为液体且含有相同的元素,可以知道 A为过氧化氢,而 B为水,那么 E为氧气, D和 G为气体,且含有相同元素,可以知道 D为一氧化碳,而G为二氧化碳,所以 C可以是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假设 C为氧化铜,那么 F为铜,而 C和 H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知 H为碳单质。 ( 1) F、 G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Cu 、 CO2 ( 2)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25、 2H2O+O2 ( 3)反应 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 4) D为 一氧化碳而 G为二氧化碳,它们的化学性质的不同之处为:一氧化碳可以燃烧,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考点:物质推断;化学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物质推断是个难点,解题的思路是寻找突破口,题中 “常温下 A和 B是液体、 A和 B,D和 G组成元素相同 ”等是可以利用的突破口,然后还要根据信息展开合理的联想,本题难度较大。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浓硫酸与铁定(碳素钢)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 Fe与浓 H2SO4反应,加热,有 SO2生成 C与浓 H2SO4反应,加热,有 CO2和 SO2生成 SO2可使澄

26、清石灰水变浑浊 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而 CO2不能 SO2可与酸性 KMnO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而 CO2不能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 NaOH和 CaO 【实验探究】 ( 1)称取 24.0g铁钉放入 60.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 X并收集到气体 Y。甲同学通过实验测定并推知气体 Y中 SO2气体的体积分数为66.7%。同学们认为气体 Y中还可能还有 H2和 Z气体,则 Z气体可能是 。探究实验的主要装置如下图所示: ( 2)装置 A中试剂的作用是 。 ( 3)为确认 Z的存在,需要将装置甲(如右图所示 )接入上述装置的(填编号) 之间。装置甲中的液体名称是 。 (

27、 4)实验中,如果观察到装置 D中 ,且装置 E中 ,则可确认 Y中还有 H2气体。 答案:( 1) CO2 ( 2)除去 SO2 ( 3) BC 澄清石灰水 ( 4)黑色固体出现红色,白色固体出现蓝色 试题分析:【实验探究】 ( 1)铁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SO2)、可能还有氢气( H2)和二氧化碳( CO2); ( 2)由图示可知:装置 A中试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除去 SO2 。 ( 3)为确认 Z的存在,需要将装置甲(如右图所示)接入上述装置的 BC 之间。装置甲中的液体名称是澄清石灰水。因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了避免二氧化硫对实验的影响,需将澄

28、清石灰水安装在 BC 之间。 ( 4)实验中,如果观察到装置 D中黑色固体出现红色,且装置 E中白色固体出现蓝色,则可确认 Y中还有 H2气体。 考点:实验设计和探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装置的使用。 点评:实验探究题是现在考试的常考题型,难度较大,关键在于考虑物质检验、除去等的顺序,以避免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干扰。 向装有等量水的 A、 B、 C烧杯中分别加入 5g、 6g、 6g某固体 X,充分溶解后,现 象如图一所示。 (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 2)图二能表示固体 X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 “甲 ”、 “乙 ”或 “丙 ”)。 ( 3)甲溶液中混有

29、少量丙,采用 方法可以得到比较纯的甲。 ( 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 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温到 t1 ,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填序号) 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溶液质量:甲乙 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答案: B 乙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 1) B烧杯中有固体剩余,其溶液一定属 于饱和溶液,选 B。 ( 2)固体 X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图二能表示固体 X溶解度曲线的是乙。 (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有较大变化,而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丙,采用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可以得到比较纯的甲。 (

30、4) t2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t1 时,价、乙溶解度相等,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 100g 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温到 t1 ,甲中有晶体析出,乙中没有,故有: 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考点: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点评: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是中考的考查重点内容之一,溶解度曲线表达了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变化趋势,曲线的交叉点,则表示该温度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1) Cu+2H2SO4(浓 ) CuSO4+ +2H2O ( 2) “绿色化学 “的特点之一是 “零排放 ”。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

31、。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 “零排放 ”,这种产物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 3)氢氧化钙常用作建筑材料,因为其吸收二氧化碳会变成坚固的 。 ( 4)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 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5)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 SiCl4)反应可制得高纯度的硅,同时生成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 SO2 ( 2) B ( 3) CaCO3 ( 4) NaHCO3+HCl=NaCl+H2O+CO2 ( 5) 2H2+SiCl4 Si+4HCl 试题分析:( 1) Cu+2H2SO4(浓 )

32、CuSO4+SO2+2H2O ( 2)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实现 “零排放 ”,这种产物是甲酸( CH2O2)。即 CO2 +H2 CH2O2 。选 B。 ( 3)氢氧化钙常用作建筑材料,因为其吸收二氧化碳会变成坚固的 CaCO3。 ( 4)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其原因是NaHCO3+HCl=NaCl+H2O+CO2。 ( 5)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 SiCl4)反应可制得高纯度的硅,同时生成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SiCl4 Si+4HCl。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碳酸氢钠、氢氧化钙的性质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较大

33、,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 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 1)氯化钠、铁、过氧化氢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 2)下列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能表示 3个分子的是 。 ( 3) A、 B、 C、 D表示四种物质,在高温条件下, A和 B反应生成 C和 D,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反应后,生成 C和 D两种粒子的个数比为 。 若有 3 g D生成,参与反应的质量为 _ g。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_。 a B和 C属于氧化 物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发

34、生改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d A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5% 答案:( 1)氯化钠 ( 2) B AB ( 3) 1:3 8 ad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 1)氯化钠、铁、过氧化氢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 2)下列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B,能表示 3个分子的是 AB。 ( 3)由 A、 B、 C、 D四种物质,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CH4 +H2O CO +H2 。故有: 反应后,生成 C和 D两种粒子的个数比为 1:3。 设若有 3 g D生成,则参与反应的质量为 X。 CH4 +H

35、2O CO +3H2 16 6 X 3g 16: 6=X: 3g X=8g 由题意可知: B和 C属于氧化物;反应前后碳、氢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氧的化合价没变;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由两个变成了 4个; A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5%,即 CH4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5%。选 ad。 考点:物质的构成;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将图示转变为化学方程式是解本题 的技巧。 计算题 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证明,某些零食中含一定量的有害物质,如油炸食品中常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 C3H5NO)。 ( 1)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36、2)丙烯酰胺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 3)卫生部建议,每天丙烯酰胺的摄入量不多于 1 g/kg体重 (kg)。 50 g珍珍牌薯片中含丙烯酰胺 150 g。若你的体重为 50 kg,你每天最多吃这种薯片 g。 答案:( 1) 71 ( 2) 9: 4 ( 3) 16.7 试题分析:解:由题意得: ( 1)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23+15+14+16=71。 ( 2)丙烯酰胺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123: 16=9: 4。 ( 3)若体重为 50 kg,则每天最多摄入丙烯酰胺的量为 50g。设每天最多吃这种薯片 Xg。 50: 150=X: 50 X=16.7g 答:( 1

37、)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71。 ( 2)丙烯酰胺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9: 4。 ( 3)若体重为 50 kg,则每天最多吃这种薯片 16.7g。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 点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化合物中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 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的比。 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 CaCO3和 SiO2。课外小组同学将 100 g盐酸分 5次加入到 35 g石灰石样品中(已知 SiO2不与盐酸反应),得到如下部分数据 ; 次数 第 1次 第 2次 第 3次 第 4次 第 5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 /g 20 20 20

38、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 /g 30 25 20 15 15 欲将第 5次实验后的溶液配成 10%的 CaCl2溶液,可先向此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石灰石粉末,完全反应后过滤,请计算:这时还需要向滤液中加入水多少克?(假设实验过程中溶液损失忽略不计) 答案: .5g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每加入 20g盐酸,都将反应掉 5g碳酸钙,第 4次加入盐酸后,反应恰好完全,第 5次加入盐酸,则有 20g盐酸过量。即共有 25g碳酸钙和 100g盐酸反应。 设: 100g稀盐酸与 25g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 x,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y,将氯化钙溶液配制成 10%的溶液,还要加水的质量为

39、z。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25g x y 100: 111=25g: x x=27.75g 100: 44=25g: y y=11g =10% z=163.5g 答:将第 5次实验后的溶液配成 10%的 CaCl2溶液,还需要向滤液中加入水163.5g。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首先要分析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数量关系,据表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氯化钙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最后再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结果。 溶质质量分数 = 。 简答题 实验室制取 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

40、示。 请回答以下问。 ( 1)实验仪器 a的名称是 。 (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 (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装置 (填字母序号)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 ,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答案:( 1) a:铁架台 ( 2) 2H2O2 2H2O+O2 B ( 3) CaCO3+2HCl=CaCl2+CO2+H2O D 木条熄灭 试题分析:( 1)实验仪器 a的名称是铁架台。 (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

41、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B。 (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用装置 D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考点:常见仪器的名称;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 点评: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常考的知识点之一,难度一般,在选择气体制取和收集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等因素。 下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外逸等优点。 ( 1)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

42、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 2)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硫酸,烧杯 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 中盛有碳酸钠粉末。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是 。 ( 3)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滴管甲 烧杯 滴管乙 烧杯 试剂 H2O Mg 气球鼓起是因为装置内气压增大,两次气压增大的原因依次是 。 答案:( 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2)先滴加乙无现象,再滴加甲 ( 3) NaOH或

43、CaO 固体 稀 H2SO4 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气体增多,压强增大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 ( 1)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2)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硫酸,烧杯 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 中盛有碳酸钠粉末。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是先滴加乙无现象,再滴加甲。 ( 3)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说明是反应时温度升高,瓶内气压变大,后温度降低,瓶内气压减小的缘故;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

44、又明显鼓起,说 明是反应有气体产生的缘故。则有: 滴管甲 烧杯 滴管乙 烧杯 试剂 H2O NaOH或 CaO 固体 稀 H2SO4 Mg 气球鼓起是因为装置内气压增大,两次气压增大的原因依次是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和气体增多,压强增大。 考点: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大气压;酸碱指示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特别是解答气球变化的问题时,要考虑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结合大气压的原理解答。 探究题 某同学对 “菠菜中富含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与豆腐同食会引起结石 ”的说法产生了兴趣。 探究一 菠菜里是否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查阅资料】 ( 1)可溶的草酸盐、碳

45、酸盐能与 CaCl2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 CaC2O4)、碳酸钙。 ( 2)醋酸(化学式用 HAc 表示)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 【实验流程】 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1)操作 是 _。 2)加入足量 CaCl2溶液的目的是_。 ( 3)已知气体 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 【实验结论】菠菜里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探究二 人体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草酸钙高温分解 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 1)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得到两种气态氧化物和一种固态氧化物。 ( 2) 12.8 g的草酸钙分解过程中温度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46、。 【实验分析】 ( 1)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_。( 2)通过上图数据分析,700 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 _。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 700 时剩余固体的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答案:探究一:( 1)过滤 ( 2)将溶液中的草酸根和碳酸根完全沉淀出来 ( 3) CaCO3 + 2HAc = Ca(Ac)2 + H2O + CO2 探究二:( 1) CaC2O4 CaO + CO+ CO2 ( 2) CaCO3和 CaO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手触摸试管壁;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取不溶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47、,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试管壁发烫, 溶液变红 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固体中含有 CaO。 该固体中含有 CaCO3。 剩余固体的成分为 CaO和 CaCO3 试题分析:【实验流程】 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1)操作 是过滤。 2)加入足量 CaCl2溶液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草酸根和碳酸根完全沉淀出来。 ( 3)若气体 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 D是二氧化碳气体,步骤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O3 + 2HAc = Ca(Ac)2 + H2O + CO2 【实验分析】 ( 1)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2O4 CaO + CO+ CO2。 ( 2)通过上图数据分析可知, 700 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 CaCO3和 CaO。 设计实验,验证 700 时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