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北京市龙文教育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1024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9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北京市龙文教育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3届北京市龙文教育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3届北京市龙文教育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3届北京市龙文教育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3届北京市龙文教育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北京市龙文教育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 A焦耳( J) B伏特( V) C欧姆( W) D瓦特 (W)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焦耳( J)是功的单位,不符合题意; B伏特( V)是电压的单位,不符合题意; C欧姆( W)是电阻的单位,不符合题意; D瓦特 (W)是电功率的单位,表示每秒做了多少焦耳的功,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功率的概念、单位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功、力、功率和压强概念及其单位的理解和记忆,难度较小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R1=2R3, 当开关

2、 S1、 S2都闭合时,电压表 V1、 V2的示数之比为 5 3,则 A R1与 R2电阻比为 2: 3 B S1闭合、 S2断开时,电压表 V1、 V2的示数之比 3: 2 C S1、 S2都闭合与 S1闭合、 S2断开时电路中电流之比为 5: 6 D S1、 S2都闭合与 S1闭合、 S2断开时 R1消耗功率之比为 6: 5 答案: AB 试题分析:( 1)开关 S1、 S2都闭合时,电阻 R1与 R2串联,电压表 V1测电阻R1与 R2的串联电压,电压表 V2测电阻 R2的电压, ,则 ,故 A正确; ,电路电流 , 电阻 R1的功率 ( 2) S1闭合、 S2断开时,电阻 R1、 R2

3、、 R3串联,电压表 V1测电阻 R1、 R2、 R3的串联电压,电压表 V2测电阻 R2与 R3的串联电压,电压表 V1、 V2的示数之比为 ,故 B正确; 电路电流 ; 电阻 R1功率 ( 3)由 得: ,故 C错误;由 得: ,故 D错误 故选 AB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 点评:灵活应用串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比值法的应用 一架飞机飞行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即 f=kv2 (式中 k为已知量 )。某时刻飞机的总质量为 m,在空中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 A飞机机翼设计成上部凸起的流线型以获得升力 B机翼上表面气流的速度大于机翼下

4、表面气流的速度 C该飞机机翼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约为 f=kv2 D该飞机机翼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约为 mg 答案: ABD 试题分析: A B飞机机翼设计成上部凸起的流线型,机翼上表面气流的速度大 于机翼下表面气流的速度,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所以获得升力,故AB正确; C D飞机飞行时,重力与升力为一对平衡力,所以飞机机翼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约为 mg,故 C错误, D正确。 故选 ABD。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看准机翼面向哪弯曲,找出机翼的上下方的空气流速特点,解答时首先要弄清哪部分流速快、哪部分流速慢;流速快处压强小,压力也小

5、,流速慢处压强大,压力也大;流体受压力差作用而产生各种表现形式和现象例如:在厨房做菜时,打开排风扇可将厨房内的油烟排出室 外也是利用了这一特点 掉在水平地面上的弹性小球会被弹起,而且弹跳的高度会越来越低。如图所示是小球弹跳的频闪照片, MN 为等高线,小球在 3、 5位置的高度一样。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位置 4时的势能最大 B小球 3和 5比较,它们的机械能相同 C小球从位置 1到位置 2的过程中,势能主要转化为动能 D小球 3和 5比较,在位置 5时动能较小,机械能也较小 答案: CD 试题分析: A、小球在位置 4时高度并不是最大,所以势能不是最大,势能最大的点为 1,故 A错; B

6、、小球 3和 5比较,高度相等、势能相等,在弹跳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机械能减小,所以动能减小故 B错; C、小球从位置 1到位置 2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主要转化为动能,少部分转化为内能故 C正确 D、小球 3 和 5 比较,在弹跳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所以小球 5比小球 3机械能小,故 D正确 故选 CD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点评:知道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的变化属于基础题目 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几种 物质的比热容 c/J( kg ) -1 水 4.2103 冰

7、 2.1103 酒精 2.4103 砂石 0.92103 煤油 2.1103 铝 0.88103 水银 0.14103 铜 0.39103 A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B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后,煤油温度变化大 C液体的比热容一定都比固体大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答案: BD 试题分析: A、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改变比如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根据公式 知,煤油的温度变化大此选项符合题意 C、液体的比热容不一定都比固体大,如水银的比热容小于冰的比热容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质量

8、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根据吸热公式 Q=Cm t知,铝吸收的热量多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B、 D 考点:比热容的概念;热量的计算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比热容概念的连接以及不同物质温度变化、热量变化的比较,应充分利用 Q=cm t及其变形公式 进行分析 如图所示:木块浸没在水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 1N,剪断细线,待木块静止后,将木块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再在剩余的木块上加 0.5N 向下的压力,木块有 20cm3的体积露出水面 ,则木块的密度为( )。 A 0.6103kg/m3 B 0.7103kg/m3 C 0.8103kg/m3 D 0.9103kg/m3 答案: B 试题分析:(

9、 1)有细绳拉着时,处于静止状态, 所以 ,即 , 得 - ( 2)木块浮在水面时: , 即 ,即 所以切去露出水面的部分,剩余木块的体积为: - ( 3)用 0.5N 向下压时: , , 即 - 联立 可得 故选 B 考点:密度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判断,质量、重力、浮力的计算和阿基米德原理应用;综合性较强,是一道难度较大的习题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 S,电压表示数为 U,电流表示数为 I;调整电源两端的电压,使电压表示数降低 U,同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使电流表的示数为 I,则由此可知调整电路后 A滑动变阻 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10、B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变大 C电阻 R1消耗的电功率变为原来的 D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变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电阻 R1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A、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U时,电路中的电阻 , 当电压表示数降低 ,电流表的示数为 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时,是减小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故 A不正确; B、根据 P=UI可知,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U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 电路中的总功率 , P P, 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变小,故 B不正确; C、根据 P=I2R可知,

11、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U时, R1消耗的电功率 , ,故 C不正确; D、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通过的电流变小,根据 可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变小,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串联;电功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会根据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判断滑片移动时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是关键 根据表格数据可推知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f满足 次序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的性质 1 26cm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0cm 倒立放大的实像 3 6cm 正立放大的虚像 A 6cmf26cm B 10cmf13cm C 10cmf20cm D 6c

12、mf20cm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物距为 26cm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 26cm 2f,则 f 13cm 当物距为 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 f 20cm 2f,则 10cm f 20cm 当物距为 6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 6cm f,则 f 6cm 综合得出: 10cm f 13cm 故选 B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定要熟练掌握 如图所示,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 答案: A 试题分析: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一次讲课结束时,在助手收拾仪器时,注意到通电导体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正

13、是由于他的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电生磁 故选 A 考点:物理常识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史,电流周围有磁场是由奥斯特首先发现的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三盏灯 属于并联的是 A图甲 B图乙 C图丙 D图丁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三个电灯是串联; B、 L2、 L3串联后与 L1并联; C、三个电灯是并联; D、 L2、 L3并联后与 L1串联; 故选 C 考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和并联的概念把几个用电器首尾相接,连入电路就是串联把几个用电器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再连入电路,就是并联 用结实的绳子把沙袋吊在支架上。沙袋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A沙袋 B地球 C

14、绳子 D支架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绳子把沙袋吊在支架上沙袋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地球 故选 B 考点:重力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是一道基础题;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B通常情况下,塑料、玻璃、汽油都是绝缘体 C绝缘体内缺少自由电荷,所以不容易导电 D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说法错误; B通常情况下,塑料、玻璃、汽油都是绝缘体,说法正确; C绝缘体内缺少自由电荷,所

15、以不容易导电,说法正确; D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说法正确。 故选 A。 考点:导体;绝缘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导体导电和绝缘体不导电的原因,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如图所示为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下列选项是关于这些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口中呼出的 “白气 ”是水汽化形成的 B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花草上的小露珠是花草叶子上分泌出来的 D树挂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口中呼出的 “白气 ”是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B、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是室内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

16、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形成的,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C、花草上的小露珠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D、树挂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点评:物态变化的习题,必须分清原来是什么状态,后来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判断 如图甲,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全身像是乙图中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征进行解题:等大、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 A、小狗的像和小狗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B、小狗的像和小狗的两条腿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17、 C、小狗的像和小狗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D、小狗的像和小狗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问答和作图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如图所示的各种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数码照相机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错误 B、抽油烟机利用电动机带动工作,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故错误; C、电饭锅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来给食物加热的,故正确; D、电视机 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声能和光能,不是利用

18、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错误; 故选 C 考点: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点评: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家用电器工作时,都是电能转化为内能,这是判断的关键 在图中人们日常使用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用瓶起子开瓶盖,瓶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B、用羊角锤拔钉子,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C、用镊子夹取砝码,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D、用裁纸刀 裁纸,裁纸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选 C 考点:杠杆的分类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 省力杠杆,动

19、力臂大于阻力臂;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质量和长度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 150cm B篮球的直径约为 30cm C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约为 500g D一块水果糖的质量约为 0.3kg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在 1m以内, 150cm=1.5m不符实际, A错误; B、篮球的直径约为 30cm,符合实际情况, B正确; C、 500g即 1斤,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绝达不到 1斤; C错误; D、 0.3kg=300g,即半斤多,一块水果糖的质量绝达不到半斤多,不符合事实;D错误;

20、 故选 B 考点: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物理量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滑轮组时,增加承受拉力的绳的段数,是为了提高机械效率 B自行车的转动部分都装有轴承,是为了减小摩擦 C骑自行车上 坡前紧蹬几下,是为了增大惯性 D拖拉机安装履带是为了增加对地面的压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使用滑轮组时,增加承受拉力的绳的段数,是为了省力,故 A错误; B自行车的转动部分都装有轴承,是为了减小摩擦,故 B正确; C骑自行车上坡前紧蹬几下,是为了增大动能,而惯性与质量有关,所以不会增大,故 C错误; D拖

21、拉机安装履带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 D错误。 故选 B。 考点:机械效率;摩擦力;惯性;压强。 点评:考查了多个物理知识点,平时要注意物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解题不难。 实验题 如图所示,在 “探究平 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中,为确定橡皮泥通过反射面 A所成像的位置,图中 A应选用 (选填 “生活中的平面镜 ”或 “透明薄玻璃板 ”),橡皮泥经 A所成的像是 (选填 “实 ”或 “虚 ”)像。 答案:透明玻璃板 虚像 试题分析:( 1)玻璃板既能透光又能反光,所以既能看到玻璃板前面蜡烛在后面成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这样通过再找一个蜡烛与玻璃后面的像重合的办法,就可以准确地确定像的

22、位置 ( 2)根据据平面镜成你的原理可知,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由实验也可知,像用光屏接收不到,这两条都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点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小文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研究电磁现象,当他闭合开关 S后,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这说明 _的周围存在着磁场。接着小文又找来了一个小铁钉,把导线的一部分绕在上面,制成了一个电磁铁连在电路中。当再次闭合开关 S后,小磁针静止时 N 极的指向如图乙所示。据此他判断出电源的_端是正

23、极(选填 “a”或 “b”)。答案:电流 (或通电导线 ) a 试题分析:奥斯特发现在通电导体放在小磁针上方时,小磁针会发生偏转,即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小磁针静止时 N 极向左,即磁感线向左,由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可得,电磁铁的右侧为 S极,左侧为 N 极,由安培定则可得:电流由左端流入电磁铁即a为电源正极 考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安培定则 点评:本题考查电流的磁效应及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为电磁铁的重要判断方法,应熟练掌握 读出如图所示各测量工具的测量值,并将结果填在相应的空格处: 弹簧测力计示数 温度计示数 量筒示数 电能表读数 N cm3 k 答案: .8

24、 29 60 931.6 试题分析:测力计分度值为 0.2N,所以示数为 3.8N;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 ,并且温度在 0 以上,所以计数为 29 ;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 60cm3;电能表的计数为 931.6 k 。 考点:测力计、温度计、量筒、电能表的使用与计数。 点评:本题考查了几种常见仪器的计数,计数时应看清分度值,电能表最后一位是小数位要注意。 如图所示的各种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只填字母)答案: C 试题分析: A、加热后将活塞顶出,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验, A错 B、在热水中扩散现象明显,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 B错 C、两块铅相互挤压后连在一起,说明

25、了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 C对 D、抽出挡板后两种气体混合均匀,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的, D错 故选 C 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点评:分子动理论用三句话可以概括: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做 “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当水温升到 80 时,小文开始计时,并每隔 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 度。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 1)由图可知,把水从 80 加热到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 min。 ( 2)小文测出的水的沸点比物理课本上给出的水的沸点低些,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 3)小文还发现自己实验中的水比同时开始

26、实验的邻组同学的水先沸腾,分析水提前沸腾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 答案: (1)4 (2)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3)水少 初温高 火焰大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把水从 80 加热到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 4min ( 2)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实验中水的沸点低于 100 ,所以有可能是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也有可能是水中含有杂质或温度计不准确造成的,(其它答案:合理同样给分) ( 3)同时开始实验的邻组同学的水先沸腾,分析水提前沸腾的原因可能是水少;初温高;火焰大等合理即可。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点评:从水沸腾的图象上,可以搜寻很多信息,例如水的初温,水加热几分

27、钟开始沸腾,水沸腾了几分钟,水的沸点,水面上的气压等等 如图所示 ,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龙和小文用同样的滑轮,却连成了甲、乙不同的滑轮 组并测出了各自的实验数据。 次数 钩码 重 /N 钩码上升 的高度 /cm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 /N 弹簧测力计 移动的距离 /cm 小龙 2 10 1.0 0 小文 2 10 0.8 0 ( 1)小文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_。 ( 2)实验后小文想:对于同一个滑轮组,它的机械效率是否不变呢 经过思考后他认为:即使像图乙那样已绕好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也不是固定的,还应该与 _有关。 ( 3)小龙认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人提升动滑轮所做的功是没有用的

28、,所以, _也应该是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 4)小文用滑轮组乙在 t秒内匀速提起重为 G的物体升高 h米(不计绳重和摩擦),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小文的功率 P= 。 答案: 62.5 提升重物的多少 动滑轮个数 (或质量或动滑轮重 ) 试题分析:( 1) ( 2)动滑轮不变,说明额外功不变,物体越重,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 ( 3)对动滑轮做的功为额外功,所以动滑轮的个数和动滑轮的重,也是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 4)小文的功率 考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机械效率的计算,以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减小额外功的方法等 小林利用定值电阻 R

29、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 I为通过电阻 R的电流, P为电阻 R的电功率。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电功率 P与电流 I的关系:在 的条件下, P = 。 I/A 0.2 0.3 0.4 0.5 0.6 0.7 P/W 1.2 2.7 4.8 7.5 10.8 14.7 答案:电阻为 30不变( 1分) (或 P=30I2 ) 试题分析:根据电功率公式 P=I2R可知,要归纳电功率和电流的关系需要保持电阻 R不变; 根据表中一组电流和电功率的数据,代入电功率公式 P=I2R可得:; 根据电功率公式 。 考点: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可以根据题意

30、选择合适的公式,并可以根据 , ,来判断当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电功率的变化情况注意在计算中,电阻的单位 请利用图中所示的器材,测出小金属块的密度。补充完成实验步骤(用字母表示测出的物理量,水的密度用 水 表示)及金属块的密度表达式。 实验步骤: (1)让小容器漂浮在水槽中的水面上,量出这时水面到槽上边沿的距离 h1。 (2)量出 时水面到槽上边沿的距离 h2。 (3)将金属块从小容器中取出用细线系住没入槽内水中,量出这时水面到槽上边沿的距离 h3。 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 金属 = 。 答案: (2) 将金属块放入小容器中与小容器一起漂浮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是利用浮力得出金属块的质量,让其漂浮

31、在水面上利用浮力等于重力得出质量,如下: (1)让小容器漂浮在水槽中的水面上,量出这时水面到槽上边沿的距离 h1。 (2)量出将金属块放入小容器中与小容器一起漂浮时水面到槽上边沿的距离 h2。此步骤可以得出 ,所以 ,金属块的质量: ; (3)将金属块 从小容器中取出用细线系住没入槽内水中,量出这时水面到槽上边沿的距离 h3。此步骤可以得出,金属块的体积: ,所以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 考点:用物理方法测出金属快的密度。 点评:考查了用巧妙方法测密度,本题中关键是利用浮力得出金属块的质量。 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所示,抽掉玻

32、璃板后,二氧化氮气体会进入到上面装着空气的玻璃瓶中。小红认为二氧化氮气体进入到上面的瓶子中,不是因为气体分子的运动造成的,而是由于空气受到重力,在重力的作用下,部分空气会向下运动,挤压底下瓶中的二氧化氮气体,使二氧化氮进入到上面瓶中的,并不能说明气体分子是无规则运动的。请你仅利用如图 16所示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将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和装有空气的玻璃瓶水平放 置,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二氧化氮气体会进入到装着空气的玻璃瓶中。说明气体分子是无规则运动的,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 试题分析:将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和装

33、有空气的玻璃瓶水平放置,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二氧化氮气体会进入到装着空气的玻璃瓶中说明气体分子是无规则运动的,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 考点:扩散现象 点评:通过本题应记住: 研究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实验时,空气在上,二氧化氮在下 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和操作的规范性都是确保获得正确 结论的前提,在做其他实验题时也要注意 实验桌上有如下实验器材:稳压电源(使用时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一个、电阻箱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块,开关一个,导线若干。请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 “当电压一定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 P跟电阻R的关系为: P =k/R( k为常量)

34、”。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并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答案: 电路图(见下图): ( 1分) 实验步骤: 调节电流表、电压表使指针在零刻线位置,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断开开关 S,滑动变阻器滑片 P在阻值最大 处;闭合开关 S,调节电阻箱阻值 R,记录此时电阻值,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至某位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I、电压表的示数 U,并把 R、 I和 U的数值记录在表格中;( 1分) 调节电阻箱阻值 R,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使电压表示数仍为 U,读出电流表的数值 I,并把 R、 U和 I的数值记录在表格中; 仿照步骤 ,再做 4次,把对应 R、 U和 I的数值记录在表格中;( 1分)

35、根据公式 P=IU及 I、 U的数据计算出电阻箱的电功率 P,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1分) 实验记录表格( 1分) R/ I /A U /V P /W 试题分析:( 1)实验电路图: 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流表串连接入电路, 电压表与电阻箱并联,电路图如图所示; ( 2)实验步骤: 对电压表与电流表进行机械调零,使电压表、电流表指针指在零刻线位置; 断开开关 S,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闭合开关 S,调节电阻箱阻值为R1,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 至某位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I、电压表的示数 U1,并把数据

36、I和 U1记录在表格中; 调节电阻箱阻值为 R2,移 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使电流表示数仍为 I,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U2,并把数据 R2和 U2记录在表格中; 仿照步骤 ,再做 4次,把数据 R3-R6和 U3-U6记录在表格中; 根据公式 P=IU及 I、 U的数据计算出电阻箱的电功率 P,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 3)实验记录表格: 根据实验需要记录的数据,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R/ I /A U /V 相关试题 2013届北京市龙文教育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物理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

37、楼 邮编: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 距为 _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 15cm 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_、放大的虚像(填: “正立 ”或 “倒立 ”)。 甲 乙 答案:正立 试题分析:图示的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等于焦距,所以 ; ,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点评: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让太阳光经凸透镜会聚成最

38、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亮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当 u 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当 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当 f u 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当 u=f时,不成像;当 u 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填空题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不变,设灯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当 开关 S1、S2都闭合时,灯 L正常发光, R1消耗的功率为 18W;当开关 S1、 S2都断开时,灯 L的功率为其额定功率的 1/9, R2消耗的功率为 2W,则灯 L的额定功率为 W 答案: 试题分析:当开关 S1、 S2都闭合时, R1

39、、 R2和灯泡并联,根据 ,用 R1消耗的功率和电阻表示出电源的电压,代入灯泡消耗的功率,求出 RL; 当开关 S1、 S2都断开时, R1、 R2和灯泡串联,先求出电路中电流,利用此时灯泡功率是额定功率的 ,求出 R1、 R2和灯泡电阻之间的关系,再利用 R2消耗的功率求出 R2,联立方程即可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它们的电阻关系: 当开关 S1、 S2都闭合时,电阻 R1、 R2和灯泡 L并联, 灯 L正常发光, 此时灯的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 , - RL额定功率 , - 当开关 S1、 S2都断开时,电阻 R1、 R2和灯泡 L串联, 此时灯泡的功率 , 把 式代入上式可得: - R2消耗

40、的功率 即 - 联立 式得: P 额 =18W, R1=R2=RL。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认清电路的串并联,利用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找到电阻R1、 R2和 RL的关系 已知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 A和 B,它们的密度之比 A B 1 2,现将A、 B放入盛有足够多水的容器中,当 A、 B两球静止时,水对 A、 B两球的浮力之比 FA FB 8 5,则 B _kg/m3。 答案: .6103 试题分析:经分析得出甲球漂浮,乙球下沉,因为两球质量相等,密度之比是,体积之比为 , 有 ; 所以 ,又因为 , 所以 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

41、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和浮力的计算,关键是分析两个物体在水中的状态,这是本题的重点也是难点 用燃气灶将一壶质量为 2的冷水加热,水温从 10 升高到 100 ,则壶内的水吸收的热量是 。 c水 =4.2103 J ( ) 答案: .56105 试题分析: 考点:热量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 Q 吸 =cm t的掌握和运用,属于基础题目 如图所示,赛艇的桨可看成一个杠杆。则赛艇的桨属于 杠杆。(选填 “省力 ”或 “费力 ”) 答案:费力 试题分析:因为赛艇的桨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是费力杠杆; 考点:杠杆的分类 点评: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省力杠杆省力但费

42、距离,费力杠杆费力省距离,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 5m。现因屋子太小而使用了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3m,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 m。答案: 试题分析:视力表距离平面镜 3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3m,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6m,检查视力时眼睛离视力表的像距离是 5m,所以人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2m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点评:平面镜有两个重要的应用:一是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二是成像检查视力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增大视觉空间 经验证明,只有 _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

43、答案:不高于 36 试题分析:一般情况下,在干燥而触电危险较小的环境下,安全电压规定为不高于 36V 考点:安全电压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体的安全电压,属于识记内容,要牢记 计算题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 关 S1、 S4闭合, S2、 S3断开时,滑动变阻器滑片 P滑到 B端时,电灯消耗的电功率为其额定功率的 ,电压表示数为 U1, R2的功率为 4.8W;保持开关状态不变,将滑片 P滑到中点,同时适当调节电源电压旋钮,使电灯消耗的功率是其额定功率的 1.2倍(电灯没有损坏),电压表示数为 U2;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 P不动,适当调节电源电压旋钮,当 S1、 S2、 S3闭合, S4断开时,电流

44、表示数为 0.6A。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R1=20,RL: R2 1: 3, U1: U2 5: 6。 设灯丝电阻不变,求:( 6分) ( 1)电阻 R2的阻值; ( 2)当 S1、 S2、 S3闭合、 S4断开时,电流通过滑动变阻器比电流通过电阻 R2做功快多少。 答案:( 1) 30( 2) 1.35W 试题分析: S1S4闭合, S2S3断开,滑片 P滑到 B端时,等效电路如图( 1) 滑片 P滑到中点,等效电路如图( 2) S1、 S2、 S3闭合, S4断开,滑片 P滑到中点,等效电路如图( 3) ( 1分) (注:画对 2个等效电路可给 1分) ( 1)由图( 1)得 由图(

45、 2)得 1.2 = ( 1分) 解 得 ( 1分) 又 解得 R2=30 ( 1分) ( 2)由题意 ,又 解得 ( 1分) =1.35W ( 1分)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等效电路;电功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开关断开和闭合对电路和用电器的影响,以及对电功率和欧姆定律的应用,注意电流做功的快慢是指电功率 如图甲所示,正方体 A边长 0.2m,作为配重使用,杠杆 OE: OF=2: 3,某同学用这个装置和一个密闭容器 D提取水中的圆柱体 B, 圆柱体 B的体积是密闭容器 D的 ;旁边浮体 C的体积是 0.1m3,该同学站在浮体 C上,总体积的 浸入水中;该同学用力拉动滑轮组绕绳自由端,手拉绳的功率 P和密闭容器 D匀速被提升的距离关系如图 24乙所示;密闭容器 D上升速度 0.05m/s保持不变,密闭容器 D被提出水后,圆柱体 B从密闭容器 D中取出放在浮体 C的上面,同时手松开绳子时,浮体 C露出水面的体积减少总体积的 ;在提升全过程中,配重 A始终没有离开地面。两个定滑轮总重 10 N.(绳的重力,滑轮与轴的摩擦及水的阻力不计。 g 10N/kg),求:( 7分) ( 1)圆柱体 B的重力; ( 2)密闭容器 D离开水面时,滑轮组提升重物 B的机械效率;(百分号前面保留整数); ( 3)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