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31026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届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届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届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届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烛炬成灰 B花香四溢 C木已成舟 D滴水成冰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花香四溢、木已成舟、滴水成冰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烛炬成灰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选A。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点评:重要概念,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水电解的过程可用如图所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先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分别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选

2、A。 考点:电解水;化学反应的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过程,难度较大,要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下列做法可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氖气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加入净水剂(如明矾),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C利用活性炭将井水变纯净水 D 1体积水与 1体积酒精混合得 2体积溶液 答案: A 试题分析:氖气性质稳定,可以用氖气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加入净水剂(如明矾),只能是较小的颗粒物凝集成较大的颗粒沉降,不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利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将井水变纯净水; 1体积水与 1体积酒精混合得到的溶液体积小于 2体积,因为

3、微粒之间有间隔。选 A。 考点:稀有气体的用途;水的净化;微粒的性质。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活性炭的吸附性和微粒的性质是常见考点。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清新、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的主要成分 氧气,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空气 C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防治空气污染及其重要 D把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分离出去,只留下氧气会更有益于生命活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清新、洁净的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 21%体积的氧气,含有 78%体积的氮气;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防治空气污染及其重要;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对于千姿百态的大自然来说,各有其用途,若把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分离出去,将不

4、利于自然界的平衡。选 C。 考点:空气。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空气中含有 21%体积的氧气,含有 78%体积的氮气,其他成分 1%,属于混合物。 下列有关水分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受热时水分子运动加快 B水变成蒸气时水分子间间隔变大 C水电解时水分子发生改变 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水受热时,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变成蒸气时水分子间间隔变大;水电解时水分子发生改变,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选 D。 考点:微粒的性质;水的组成。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要充分理解水受热和水电解的不同,其中水受热是物理变化;水电解是化学变化。 关于

5、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被污染后,水体一定会呈现各种颜色 B水的密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到 4 ) C被污染的水经过滤后就可消除污染 D水生动植物能在水中能生存,是因为水中含有氧元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水被污染后,水体不一定会呈现各种颜色,如一些有害物质溶于水后呈现无色;水的密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到 4 ),被污染的水经过滤后只能除去固体不溶物,未必能消除污染;水生动植物能在水中能生存,是因为水中含有氧分子。选 B。 考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点评: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水生动植物能在水中能生存,靠的是溶于水的氧 气。 水有多种作用,例如:镁与碘的化合

6、反应十分缓慢,若滴入少量水,则立即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镁。此时水作为 A反应物 B催化剂 C生成物 D稀释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来镁与碘的化合反应十分缓慢,但滴入少量水,则立即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镁。此时水作为催化剂。选 B。 考点:催化剂。 点评:催化剂能加快物质反应的速率,但其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 在 “人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D证明呼出气体含

7、水蒸汽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答案: B 试题分析: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故呼出气体含有氮气;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少;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说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汽多。选 B。 考点: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空气的组成。 点评:考查的内容较多,但难度 一般,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能灭火,空气中含有 21%体积的氧气,含有 78%体积的氮气。 下列物质的用途 ,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生铁用于铸造铁锅 B稀有气体用于制造霓虹灯 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D铜用于制造导线 答案:

8、 C 试题分析:生铁用于铸造铁锅,利用其导热性;稀有气体用于制造霓虹灯,利用其在电极作用下会发出彩色的光的性质;铜用于制造导线,利用其导电性;这些都是物理性质;氧气用于急救病人,利用其氧化性,供给呼吸,是化学性质。选 C。 考点: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点评:概念题,难度不大,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下列关于水的组成正确的说法是 A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D由一个氢分

9、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选 A。 考点:水的组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水 是纯净物,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下列物质属纯净物的是 A食醋 B生理盐水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答案: D 试题分析: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食醋、生理盐水、稀有气体都是混合物,二氧化碳是纯净物。选 D。 考点:纯净物与混合物。 点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复杂;而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单一。 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生成白色粉末 C打磨后镁条变亮 D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 B 试题

10、分析: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生成白色粉末。选 B。 考点:如何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点评: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填空题 本学期中将我们学习很多概念,对于概念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 ( 1)由于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水的化学性质是由 (填写具体的微观粒子)保持的。但是,由于金属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 保持了铁的化学性质。 ( 2)氧化汞受热的变化可用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知分子和原子有何区别是 ;联系是 。 物质汞由 构成,氧气是由 构成的。 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1、 。(写出一条) ( 3)纯净物按照其组成元素的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有下列九种物质: 氧气 O2; 氢气 H2; 铁 Fe; 水 H2O; 一氧化碳 CO; 五氧化二磷 P2O5; 氯化钾 KCl; 高锰酸钾 KMnO4; 氯酸钾 KClO3。在以上九种物质中,可以发现,前三种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为 。后六种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为 。而 三种物质,又由于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所以,它们还属 于 。 答案:( 1)分子 H2O Fe ( 2)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分子由原子构成 汞原子 氧分子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是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 ( 3)单质

12、 化合物 氧化物 试题分析:( 1)由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水的化学性质是由 H2O保持的。但是,由于金属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 Fe保持了铁的化学性质。 ( 2) 从图中可知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联系是分子由原子构成。 物质汞由汞原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据此还可以得 出的结论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是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写出一条) ( 3)在 氧气 O2; 氢气 H2; 铁 Fe; 水 H2O; 一氧化碳 CO; 五氧化二磷 P2O5; 氯化钾 KCl; 高锰酸钾 KMnO4; 氯酸钾 KClO3九种物质中,可以发现,

13、前三种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为单质。后六种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为化合物。而 三种物质,又由于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所以,它们还属于氧化物。 考点:分子和原子;物质的分类。 点评:本题有两个易错点,即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某化学科技小组在实验室中对一烧杯浑浊的河水进行了简单净化。请完成操作中的有关问题: ( 1)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明矾粉末,这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 ,使杂质 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 2)再进行过滤液体: 过滤操作所必需的仪器: 。 A烧杯 B酒精灯

14、 C铁架台(带铁圈) D试管 E玻璃棒 F漏斗 G托盘天平 H蒸发皿 玻璃棒的作用是 。 若滤液仍然浑浊,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 。 ( 3)再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 ( 4)最后进行蒸馏: 蒸馏时加入沸石的目的是 ;加热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 。 所得蒸馏水是 (填 “硬水 ”或 “软水 ”),检验的简单方法是 。 答案:( 1)吸附 沉降( 2) AC E F 引流 液体高于滤纸边缘(或滤纸破损) ( 3)吸附 ( 4)防止液体暴沸 液体冲出烧瓶进入锥形瓶 软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沉淀少的为软水 试题分析:( 1)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明矾粉末,这是

15、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 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 2)再进行过滤液体: 过滤操作所必需的仪器: A烧杯、 C铁架台(带铁圈)、 E玻璃棒 、F漏斗。 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若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液体高于滤纸边缘(或滤纸破损)。 ( 3)再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 4) 蒸馏时加入沸石的目的是防止液体暴沸;加热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液体冲出烧瓶进入锥形瓶。 所得蒸馏水是软水,检验的简单方法是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沉淀少的为软水。 考点:水的净化;过滤;蒸馏。 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较多,难度较大,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固

16、体不溶物,而蒸馏可以得到纯净水。 简答题 通过新课的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E 。 ( 1)相信你在 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请将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填在横线上); ( 2)若用上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 下面是该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其原因可能是(每一个填写一项可能):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变成红色: ;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试管破裂: ; 给高锰酸钾加热时灯芯跟试管底部接触: ; 实验室制取氧气结束时,先撤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中取出: 。 ( 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7、,供选用的装置如图: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 “甲 ”或 “乙 ”);若用丙装置收集生成的氧气,丙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 ,气体应从 (选填 “a”或 “b”)端导入。答案:( 1)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 2)试管 集气瓶 试管口为塞上一团棉花 试管外壁有水(或用焰心加热) 使试管炸裂 水到吸入试管中致试管炸裂 ( 3)甲 水 b 试题分析:制取氧气的方法很多,如: 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E加热氯酸钾,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 2)若用上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标号仪器的名称 、试管 、集气瓶。 下面是该实验中出

18、现的问题 ,其原因可能是(每一个填写一项可能):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变成红色:试管口为塞上一团棉花;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试管破裂:试管外壁有水(或用焰心加热); 给高锰酸钾加热时灯芯跟试管底部接触:使 试管炸裂; 实验室制取氧气结束时,先撤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中取出:水到吸入试管中致试管炸裂。 ( 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图: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甲;若用丙装置收集生成的氧气,丙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水,气体应从 b端导入。 考点: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装置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特别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关事项,防止

19、实验失败,若实验失败,要会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如下图所示装置先在集气瓶里加少量水,再把剩余的容积用记号划分成 5等分。 ( 1)点 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盖紧瓶塞,观察现象 。 火焰熄灭后,振荡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打开导管上的夹子,出现了什么现象 ; 消耗的气体跟剩下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 2)实验说明: 。 ( 3)请推测集气瓶中剩余气体有哪些性质: (只写一条)。 ( 4)小明做完试验后发现得到的数据小于 1/5,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只写一条) 答案: ( 1)红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产生大量白烟 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中 14 ( 2)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20、( 3)不能燃烧也不助燃 ( 4)红磷不足(或温度未冷却到室温 ) 试题分析:( 1)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盖紧瓶塞,观察现象红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产生大量白烟。 火焰熄灭后,振荡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打开导管上的夹子,现象是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中; 消耗的气体跟剩下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4。 ( 2)实验说明: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 3)由此推测集气瓶中剩余气体不能燃烧也不助燃。 ( 4)小明做完试验后发现得到的数据小于 1/5,原因可能是红磷不足(或温度未冷却到室温)。 考点: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点评:常见考点,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要注意以下几点: 1、红磷要足量; 2、装置不能漏气; 3、要等到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