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31041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食醋除水垢 B浓盐酸挥发 C黑糯米酿酒 D纯牛奶变酸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食醋除水垢,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A 错误;B、浓盐酸挥发是由液态转化成气态,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 B正确; C、黑糯米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错误;D、纯牛奶变酸的过程中有酸性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在已调平衡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注入 200g溶质质量分

2、数为 7.3%的稀盐酸,调至天平平衡后,向左边烧杯中加入2.8gFe,要使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需向右边烧杯中加入金属铜的质量为( ) A 2.7g B 2.8g C 5.4g D 5.6g 答案: A 试题分析:首先要分析所加的 Fe是否完全反应,并设天平左边烧杯内加入金属Fe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x, Fe + 2HC l= FeCl2 + H2 56 73 2 2.8g 200g7.3% x 根据方程式及各物质的 量可知 Fe完全反应,盐酸过量,故有 = ,解得:x=0.1g; 即加入 Fe的烧杯质量增加 2.8g-0.1g=2.7g;由于铜和盐酸不反应,所以要使天平平衡右边烧杯也应

3、增加 2.7g,则要加铜的质量是 2.7g。 考点:本题考查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向 AgNO3、 Zn( NO3) 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下列的( ) A Ag B只有 Cu C只有 Cu和 Ag D只有 Cu和 Zn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铜排在银的前面而位于锌的后面,故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但是铜的量未知,不能确定反应后是否含有铜,故反应后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没有锌,故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

4、方法均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H2 CO2 通过足量的 NaOH溶液,干燥 B Na2CO3溶液 Na2SO4 加入过量的 Ba( NO3) 2溶液,过滤 C NaCl固体 细沙 加入足量的水,过滤 D 铁粉 Fe2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CO2能与足量的 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气不与NaOH溶液反应,再干燥除去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 B、 Na2CO3溶液和 Na2SO4均能与过量的Ba( NO3) 2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

5、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氯化钠易溶于水,细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铁粉和 Fe2O3均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A、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t3 时,将 A、 B分别溶于 100g水中,各自配成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试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降温过程中, 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B降温至 t1 时, B物质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C降温至 t1 时, A物质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D降温至 t2 时

6、, A、 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由图可知: 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正确; B、 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至 t1 时, B物质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正确; C、 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降低温度, A 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正确;D、 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降低温度, A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 B变为不饱和溶液,与降温前相等,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100%可知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故二者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甲乙,错

7、误。 考点:本题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石灰石和稀盐酸 镁和稀硫酸 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生石灰和水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石灰石和稀盐酸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的气压增大,造成气球膨胀,正确; 镁和稀硫酸能生成氢气,使装置内的气压增大,造成气球膨胀,正确; 固体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造成气压变大,正确; 生石灰和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造成气压变大,正确,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溶

8、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 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B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 1: 1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与,错误; B、由该反应的方程式 y2+3x2=2yx3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 1: 3,错误;C、从图示情况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而生成物是一种,所以该反应符合化合反应 “多变一 ”的特征,正确

9、。 考点:本题考查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和 表示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B 表示的微粒属于阴离子 C 和 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NaO D 表示的微粒相对原子质量为 17g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和 两种微粒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 8、 11,核内质子数不同,表示的微粒属于不同种元素,错误; B、 微粒的质子数 =17,核外电子数 =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正确 ; C、微粒 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为氧离子,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微粒 带有 1个单

10、位的正电荷为钠离子,钠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由钠离子和氧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2O,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 “克 ”,常常省略不写,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可能因为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 B稀释浓硫酸时,出现液滴大量飞溅,可能是把水向酸中倾倒的原因 C你做过的 “纸船烧水 ”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燃烧条件中的 “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 ”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充分反应后要冷却至室温在读数,否则测量结果偏低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氢气为可燃性气体,当混有空气且达到其

11、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故 A说法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注入水中,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则可能会出现液滴大量飞溅,故 B说法正确; C、纸船烧水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燃烧条件中的 “可燃物必须达到其着火点,故 C说法错误;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充分反应后如果没有冷却至室温就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低,故 D说法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空气组成的测定;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下列做法对人体健康不利的是( ) A青少年多吃油炸类食品,补充热量 B多食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 C向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防腐 D食用碘盐可防治碘缺

12、乏病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吃油炸类食品虽然可以补充热量,但是油炸类食品吃多了,对青少年的健康不利; B、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食水果和蔬菜,有利于补充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利; C、氮气的化学性 质不活泼,对人体无害,可以用作食品防腐剂,对人体健康有利; D、人体缺碘时,会患多种疾病,食用碘盐可防治碘缺乏病,对人体健康有利。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常见气体的用途。 今年春天,济南长期出现雾霾天气,空气质量不容乐观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D秸秆还田,严禁焚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13、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可以净化环境,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B、烟花爆竹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容易发生火灾,造成环境污染,故符合题意 C、分类处理垃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资源,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D、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严禁麦收后焚烧小麦秸秆,利于环境保护,故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填空题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加入药品之前一定要先检验 ( 2)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并收集干燥的 CO2气体 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装置序号) 产生 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集气瓶中是不是

14、 CO2气体的方法 ( 3)同学甲为验证制取 CO2后剩余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且 CaCl2溶液呈中性),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取样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含有盐酸你是否同意该方案?简述理由 ( 4)将少量 CO2气体通入盛有足量 NaOH溶液的广口瓶中,瓶中溶液的质量与之前相比会 (填写下列各项序号)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 1)装置的气密性 ( 2) ACE; CaCO3+2HCl=CaCl2+2H2O+CO2; 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 CO2。 ( 3)不同意,

15、因为溶液中一定含有 CaCl2,不管是否有稀盐酸,都能和 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 4) A 试题分析:( 1)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加入药品之前一定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防生成的气体逸出。 ( 2)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状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应选用发生装置 A,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可选用收集装置 B,在 收集前用浓硫酸进行干燥,所以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ACE。 实验室制取 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2HClCaCl2+H2O+CO2。 检验 CO2气体的方法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3

16、)溶液中一定含有 CaCl2,不管是否有稀盐酸,都能和 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该方案不完善。 ( 4)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将少量 CO2气体通入盛有足量 NaOH溶液的广口瓶中,瓶中溶液的质量与之前相比会增加。 考点:本题考查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 选取方法;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 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研究中和反应实验时,某化学兴趣小组认真观察、详实记录,进行了一些探究活动请完成下列问题: ( 1)小明同学利用 “pH计 ”测定并绘制了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图示可知:小明的实验是用胶头滴管逐滴将 (选填 “稀盐酸 ”或

17、“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至过量 在加入溶液的质量至 5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2)在实验进行几秒钟之后,细心的小华同学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冒出经过小组讨论,他们一致认为 NaOH溶液在空气中变质了,依据是 为此,他们还进一步设计了两个检验 NaOH溶液是否变质的实验方案来重复验证: 方案一: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 Ca( OH) 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NaOH溶液变质了 方案二: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加适量酚酞溶液,若溶液仍为无色,则证明NaOH溶液变质了 你不同意上述两个实验方案中的哪一个?简述你的理由 答案:( 1) HCl+NaOHNaCl+H2O。 稀盐

18、酸。 NaCl、 NaOH。 ( 2)稀盐酸与 NaOH反应无明显现象,只能与 NaOH变质后生成的 Na2CO3反应产生气泡。 方案二,因为 NaOH和 NaOH变质后生成的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而不能无色。 试题分析:( 1)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盐酸呈酸性,而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知道起始溶液呈碱性,所以可以判断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从图中可以判断当加入溶液为 5g时,溶液呈碱性,即加入的盐酸量不足 ,而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所以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

19、氢氧化钠。 ( 2)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而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以据此判断氢氧化钠变质;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而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所以方案二中不论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得到的溶液都是红色,而不能是无色的,故方案二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硫元素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联系密切,在战国时期,我国的炼丹家们就开始了对硫单质及含硫化合物的研究应用如图所示是硫及其化合物 的转化流程: ( 1)上述物质中,硫元素化合价为 +6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2)请写出 BC的化学方程式 ( 3)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在皮肤

20、上,应立即用 ,然后涂上 3% 5%的碳酸氢钠溶液,必要时再到医院治疗 ( 4)煤和石油中都含有硫元素,它们燃烧的废气中含有硫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与水及氧气反应会导致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下列各项中,不利于减少酸雨危害的是 (填序号)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工业废气乱排滥放 增加燃煤用量 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 答案:( 1) SO3;( 2) 2SO2+O2 2SO3; ( 3)抹布擦拭,然后用大量水冲洗;( 4) 。 试题分析:( 1)三氧化硫中氧元素显 -2价,所以硫元素显 +6价,化学式是 SO3。 ( 2) BC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硫和氧气生成物是三氧化硫,用观察法配平,反应条件是在催化剂作用下,所

21、以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SO2+O22SO3。 ( 3)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在皮肤上,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 4)减少酸雨的产生可从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开发新能源,或者工业废气达标后排放,故不利于减少酸雨危害的是: 。 考 点:本题考查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 4分) H7N9型禽流感是由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治愈率比较低为预防新型禽流感蔓延,可用 ClO2进行环境消毒,制取 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 1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如图 2所示的四种物质:在 a、 b、 c、 d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

22、 ( 2) a物质中钠、氯、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 3) d物质中氯元素和氧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 4)制取 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 d;( 2) 1: 1: 2;( 3) 1: 1; ( 4) 2NaClO2+Cl2=2NaCl+2ClO2。 试题分析:( 1)由 a、 b、 c、 d四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 d物质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 2)由 a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 a分子中含有一个钠原子、一个氯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则 a物质中钠、氯、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1: 1: 2。 ( 3)由 d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 d分子是由一个氯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所以,

23、 d物质中氯元素和氧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35.5:( 162) 1: 1。 ( 4)由反应中各物质分子的微观模型图,各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 NaClO2、 Cl2、NaCl、 ClO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O2+Cl2=2NaCl+2ClO2。 考点:本题考查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从氢氧化镁、甲烷、氧化铁、碳酸钙、氢气、一氧化碳、碳酸、盐酸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 1)一种金属氧化物 ; ( 2)汽水中常含有的一种酸 ; ( 3)一种难溶的碱 ; ( 4)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 答案:( 1) Fe2O3;( 2) H2CO3;( 3) Mg( OH) 2;(

24、4) CH4 试题分析:( 1)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属于金属氧 化物,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其化学式为: Fe2O3。 ( 2)汽水中常含有的一种酸是碳酸,其化学式为: H2CO3。 ( 3)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氢氧化镁属于碱,难溶于水,其化学式为: Mg( OH) 2。 ( 4)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其化学式为: CH4。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请根据下列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试回答下列问题: ( 1)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 2)该反应过程中生成的 CO2气体的质量 ( 3)求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25、(请写出规范的计算过程,并且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固体逐渐溶解,产生气泡;( 2) 4.4g; ( 3)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16.1g。 试题分析:( 1)由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固体逐渐溶解,产生气泡。 ( 2)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 73g10% y z = x=10.6 g y=11.7 g z=4.4g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15g-10.6g=4.4g;故反应后氯化钠的质量为: 4.4g+1

26、1.7 g=16.1 g 考点:本题考查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推断题 有一包固体混合物粉末,已知其中可能是( NH4) 2CO3、 Na2SO4、 Fe2O3、CuO 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其成分,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操作 M的名称为 ,无色气体 F的化学式为 ( 2)无色溶液 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 3)写出过程 中产生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为了进一步验证不确定的物质是否存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取一定量的原

27、固体混合物放入一只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滤液 G 向滤液 G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 H 再向溶液 H中滴加无色溶液 I,产生现象 X 若现象 X为 ,则该物质一定存在 答案:( 1)过滤; NH3; ( 2) 2NaCl; ( 3) CuCl2+2NaOH=Cu( OH) 2+2NaCl; ( 4)( NH4) 2CO3、 CuO; Na2SO4;产生白色沉淀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情况可知该物质加酸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盐,加入碱液能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化铜,而无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生成,则该物质中一定不会含有氧化

28、铁,有无色气体生成,说明一定含有铵根离子,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NH4) 2CO3、 CuO,一定不含氧化铁,可能含有硫酸钠。 ( 1)由于操作 M是完成的固体和液体的分离过程,故 M为过滤操作;无色气体 F是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氨气,化学式为 NH3。 ( 2)无色溶液 E是在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后的溶液,氯化铵、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均生成氯化钠,溶液中一定含有此溶质。 ( 3)过程 中产生蓝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方程式是: CuCl2+2NaOH=Cu( OH) 2+2NaCl。 ( 4)由以上分析知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氧化铜、碳酸铵,可能含有硫酸钠;由以上推断可知该物质中是否含有硫酸钠无法确定,所以 将原固体混合物加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是除掉氧化铜。 向滤液 G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 H,是硝酸的酸化过程,除掉碳酸铵。 再向溶液 H 中滴加无色溶液 I 为钡盐的溶液,如果能够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则可证明含有硫酸钠。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