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西省平遥县九年级五月质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31046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山西省平遥县九年级五月质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届山西省平遥县九年级五月质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届山西省平遥县九年级五月质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届山西省平遥县九年级五月质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届山西省平遥县九年级五月质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山西省平遥县九年级五月质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烧赤壁 B刻舟求剑 C司马光砸缸 D铁杵磨成针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应抓住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其它物质,考生应该明白四个选项的内容是什么。 很明显 A选项中涉及用火,燃烧是一种典型的化学变化, B选项中只是穿体刻印迹, C选项和 D选项都是物体形状的变化。 考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点评:掌握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了其它物质,形状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 A B C D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

2、 一定温度下,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针对很多化学问题的图像,考核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难度较大。 A选项是关于盐酸的稀释,盐酸是强酸,所以 PH Cu Ag,由此我们可以分析: 选项的铜、银均无法置换出铁; 选项中金属铁会置换出溶液中的铜,析出铜单质,而金属银不反应,故 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的银均无法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 选项的铜能顺利地置换出溶液中的银,而不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故 选项是正确的;因此答案:是 A。 考点:考核金属活动顺序的运用。 点评:认真分析题意,按照金属活

3、动顺序的原则,找出能发生反应的实验方案。 地球上 71%的面积覆盖着水,水是生命之源,也 是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石灰与烧碱溶于水都有热量放出,不能用加水的方法鉴别二者 B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C常温下 KNO3、 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 D将 NaCl、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存在 答案: B 试题分析:水是重要的化学物质,生命离不开水,水也是一种通用的常见溶剂,本题涉及的选项与溶液、溶解等结合起来。 A选项中生石灰与烧碱溶于水均放热是正确的,但是生石灰溶解度小,一般会出现浑浊或者大量沉淀,烧碱溶于水后是无色透明的溶液,故

4、还是可以区分; B选项对于溶解放热、吸热的表述是正确的; C选项中 KNO3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而 Ca(OH)2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反而减小,故降温后, Ca(OH)2不是饱和溶液; D选项中蔗糖溶于水成蔗糖溶液,里面溶质是蔗糖分子,不是离子形式。故选择答案: B。 考点:考核水作为溶剂的作用,理解溶液及溶解相关的知识。 点评:注意常见物质的溶解及溶解度等重要概念的运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B化学纤维和羊毛可以用燃烧法区别 C生物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多吃无害 D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化合物, CO、 CO2也是有机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

5、信息理解题,考核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相关化学常识的正确识别能力,难度并不大。 A选项中甲醛是有毒的,故浸泡海产品会造成人类中毒; B选项中羊毛是动物蛋白质,燃烧时会有特殊臭味,而化学纤维则没有,故可以区分; C 选项中生物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但并不是越多越好,食入过多也会损害人体健康; D选项中有机物的概念问题, CO、 CO2等是属于无机物。 考点:考核学生对化学常见概念的掌握程度。 点评:积累知识是造就高分的途径。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相关信息,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0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40.08 D该元素是生物细胞中含量

6、最多的金属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重要工具,故正确认识元素周期表上的信息,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化学技能。图中汉字 “钙 ”表示元素名称,它是金字旁,表明它就是一种金属元素;左上角的数字 “20”表明它的原子序数为 20;而数字“40.08”正是相对原子质量;故 D选项是错误的,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顺序依次是 C,H,O,N,P,S,K,Ca,Mg ,故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钾。本题亦可用排除法解答。 考点:考核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相关信息的认识。 点评:元素周期表中关于元素的认识是必考试题。 “绿色化学 ”要求物质回收或循环利用,反应物原子利用率为 100%,且全部转化为产

7、物, “三废 ”必须先处理再排放。下列做法或反应符合 “绿色化学 ”要求的是( ) A焚烧塑料以消除 “白色污染 ” B深埋含镉、汞的废旧电 池 C C3H4 2H2 2CO=C5H8O2 D 2KMnO4=K2MnO4 MnO2 O2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针对绿色化学的概念理解,从题目信息来看,物质回收和循环利用才是绿色化学,另外学生也可以从是否有污染判断是否符合绿色化学的标准。 四个选项中,一方面 A和 D中产生的其他无法回收和循环利用, B选项的旧电池深埋后会造成重金属污染土壤;另一方面, A、 B、 D均产生了污染物质,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只有 C选项的产物无污染。故选择答

8、案: C。 考点:考核学生对绿色化学概念的理解和信息的处理。 点 评:认真看题思考,试题难度并不大。 下列对 “化学与生活 ”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加入铁强化剂的酱油有助于防治缺铁性贫血 B喝豆浆能补充蛋白质 C维生素在人体中需要量很少,他不属于人体的营养素 D制作插座的塑料具有热固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与生活方面的常识题,考核了铁、豆浆、维生素、塑料等物质的性质。本题难度不大,维生素是人体需要的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故选择 C答案:。 考点:理解常见化学生活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点评:化学常识识记部分也不能忽视。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

9、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汽油用于衣物除油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候体现出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就肯定不会有化学变化,不会有新物质的生成。 A选项中氧气供给人呼吸,用于医疗急救方面,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是化学变化,体现了化学性质; B选项中铁做吸氧剂是利用铁粉和氧气发生反应,从而阻止了食品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但铁粉的氧化也是化学变化,体现的是化学性质; C选项是常见,其实质是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复分解反应,生成了其他物质,故体现了化学性质; D选项是常考题,实质是利用有机物互相溶解的原理,利用汽油溶解油渍,是物理变化。氧化反应是典型的化学变化,体现了

10、化学性质,溶解是物理变化。 考点: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点评:多练和积累,往往能加深认识。 填空题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2) t2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甲 乙(填 “ ”、 “ ”或 “ ”)。 ( 3)把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B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4)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用固体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珐码盒)、烧

11、杯和 _(填序号)。 A.酒精灯; B .药匙; C.玻璃棒; D.漏斗; E.铁架台; F.量筒; G 胶头滴管 答案:( 1) t1 ;( 2) ;( 3) A ;( 4) BCFG 试题分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在教材上已有原型,不难 从图像中看出甲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逐渐增大,乙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逐渐降低。( 1)非常明显,温度为 t1时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从图像中找到文图为 t2时候,甲的溶解度远大于乙,说明相同溶剂里能溶解更多的甲物质,注意题目是相同质量的甲和乙加入水配制成饱和溶液,所以,乙需要的溶剂会更多,配制成的溶液质量会更大,故应填写;( 3)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

12、液需要参照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升高温度,乙物质的溶解度降低,所以要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升高温度、增加溶质、减少溶剂等多个途径,所以正确的是 A选项,B和 D选 项说法太片面,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达到目的,如果是增加溶质变成饱和溶液,那么溶质的质量分数将会增大,如果是升高温度变成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减少,故 C选项也是错误的;( 4)此题对学生掌握实验知识要求全面,必须回想教材上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需要的步骤和仪器,称量 -溶解 -加溶剂 -搅拌等环节实验,不难排除 ADE,故答案:是 BCFG. 考点:溶解度知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

13、量分数的溶液实验。 点评:溶解度和配制溶液的实验知识是初中化学考核的重点,同学们应强化此项专题的训练。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 2)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 ( 3)人类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如利用沼气燃烧可以煮饭、炒菜等,请你举出两例利用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事例。 ; 。 ( 4)下图提到的 “低碳生活 ”是指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 的排放。下列做法不属于 “低碳生活 ”方式的是( ) A经

14、常使用一次性木筷和塑料餐具 B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 C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D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 5)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 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将 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4NH3+3O2 6H20+ 。 答案:( 1)天然气;(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煤粉与氧气(或空气)有更大的接触面; ( 3)蜡烛照明,火力发电,生石灰与水反应等(合理即可);( 4) A;( 5)2N2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与化学能源、燃烧、低碳方面综合的试题,除 (5)是考核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推导

15、稍有难度外,其余均为容易。其中( 1)、( 2)是简单的化学常识性知识;( 3)举出事例往往需要同学们能联想情景,题目要求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能量,我们容易利用燃烧等放出热量,只是书写时要注意表述的完整;( 4)低碳的目的是减少能源消耗,也包含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A选项显然不对,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会造成能源浪费,使用塑料餐具能造成大量污染,难以降解;( 5)的解答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既然题目告知没有污染,我们可以推测其产物,从化学方程式来看,未知产物可能是氮气或氮的氧化物,而氮的氧化物均是有毒的,同时注意两边物质的系数,发现方程式两边的 H和O 元素已经个数相同,故这里填写的只能使氮气,注意

16、不要漏下系数 2. 考点:燃烧、能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注意知识的积累与理解运用。 用化学用语填空 ( 1) 3个硫原子 ; ( 2)硝酸 ; ( 3)钙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 ; ( 4) 2个碳酸根离子: ; ( 5)有单质铜参加的置换反应 。 答案:( 1) 3S;( 2) HNO3;( 3) Ca;( 4) 2CO32-;( 5)Cu+2AgNO3=Cu(NO3)2+2Ag(答案:不唯一) 试题分析:简单的化学用语检测,容易题。其中( 5)的置换反应还有多种,只要符合置换反应的类型即可。 考点:考核学生对化学用语的掌握。 点评:知识的识记与积累。 计算题 钠与水反应生成 NaO

17、H和 H2( 2Na+2H2O=2NaOH+H2),现向 95.6克水中加入 4.6克钠,充分反应 (有水剩余 )。 求: (1)生成 NaOH的质量是多少?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1) 8.0g;(2) 8%。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试题,难度适中。非常明显,我们明白此反应没有在教材中出现过,但方程式已经给出了。只要牢记水是过量的,化学计算中是按照不过量的物质进行计算,所以 (1)提出的氢氧化钠应该按照参与反应的金属钠的质量进行计算,列出相关的方程式和比例,不难可以求出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8.0g。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根据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

18、/溶液的质量,此时水是过量的,我们无法再求水的质量就走弯路了,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这个反应就产生了氢气,会使得溶液质量减少,故溶液 的总质量 =原来的总质量 -氢气的质量,所以必须按照比例求出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 0.2g,所以溶液的质量是 95.6+4.6-0.2=100g,这样就不难求得溶质的质量分数。详细解答过程如下: 解: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xg,氢气的质量为 yg. 2Na+2H2O=2NaOH+H2 46 80 2 4.6g x y 46/4.6g=80/x x=8.0g 46/4.6g=2/y y=0.2g 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答:氢氧化钠的质量是

19、8.0g,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 考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点评:巧妙地将化学方程式计算与溶质的质量分数联系起来,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其中的质量关系。 简答题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以 “透过现象看本质 ”认识物质与变化。 ( 1)儿童缺 可能会导致 “佝偻病 ”。 ( 2)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 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 (如图所示 ),两端管口同时放人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水的 pH大于 7 B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 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D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 ( 3)通过对 O2、

20、CO2气体制取的研究,我们发现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是有规律的。如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 ( 4) NaOH、 Ca(OH)2、 HCl、 CO2、 K2CO3五种物质间能发生的反应共有 个,根据这些反应可以归纳出碱的化学性质有(写出能与那几类物质反应) 。 答案:( 1)钙 (或 Ca) ;( 2) D ;( 3)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4)6 ,能与酸、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 试题分析:简答题往往要抓住题目本身给予的重要信息,解答本题并不难。( 1)佝偻病是由于儿 童长期缺钙所导致的;( 2)注意紫色石蕊试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到酸会变红,遇到碱会变蓝,可是图上明确显示

21、10 滴试液中 7 滴是变蓝,3滴变红,说明氨水分子的扩散速度大于浓盐酸。如果两个物质的分子扩散速度相等,则是 5滴变蓝 5滴变红,不难看出 D是不正确的;( 3)两种重要气体O2、 CO2的制取原理不同,装置也不同,其中制取 O2的方法有 3种,高锰酸钾和锰酸钾主要是利用加热的方法,其中选择过氧化氢分解则不需加热,而制取CO2的原理是将碳酸钙与稀盐酸混合,故制备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4) NaOH、 Ca(OH)2、 HCl、 CO2、 K2CO3 五种物质有 2 种碱、一种酸、一种盐和一种酸性氧化物,非常明显有酸碱中和反应,即 HCl分别和NaOH、 Ca(OH)2

22、发生中和反应,酸性氧化物 CO2能被碱性溶液吸收生成盐类,而盐 K2CO3能与酸反应放出 CO2气体,同时还要注意的是 K2CO3能与 Ca(OH)2生成白色沉淀而发生复分解反应,故答案:是 6个,其中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能与非金属氧化物 CO2气体反应,还能与部分盐反应,故归纳成为 “能与酸、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 ”。 考点:微量元素、指示剂、原子与分子、碱的性质等 综合试题。 点评:此题的考核较难的部分在于对物质性质的归纳,学生应努力总结知识点并不断提升知识精髓的归纳能力。 下图所示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 “”表示转化关系, “” 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 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

23、酸, G是最轻的气体, B和 C含有相同的元素。 ( 1)写出 F的化学式 , E物质的一种用途 。 ( 2) C和 D之间的反应需要高温条件,写出它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 A和 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 答案:( 1) H2O,改良酸性土壤(不唯一);( 2) 3CO+Fe2O32Fe+3CO2 ; 2HCl + Ca(OH)2 = CaCl2 + 2H2O,复分解反应。 试题分析:此题为信息推断题,如果只看图来解题则难度大大增加。解题时要综合利用题目给出的信息,不难发现 A就是盐酸,而 G是最轻的气体 -氢气, B和 C含有相同的元素,我们就可以顺

24、藤摸瓜了。 B是 A物质和碳酸钙反应的产物,那么不难推出 B就是氯化钙、水或二氧化碳,而 C也和 B含有相同的元素,同时 BC 能相互转换,我们就不难推断 B是二氧化碳,而 C是一氧化碳。同时右边 AG明显是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与氧气结合成水,故 F是 H2O,进而 E就是氢氧化钙,结合( 2)的高温条件信息进而我们可以推断这可能是炼铁的一个反应,而 D能与盐酸反应可以推导出 D物质应该是一种氧化物 Fe2O3,故可以综合推导出物质: A: HCl, B: CO2, C: CO, D: Fe2O3, E:Ca(OH)2, F: H2O, G: H2。 E物质的用途就是熟石灰的用途,

25、最明显的即为改良酸性的土壤。 考点:信息的利用及物质的推断能力。 点评:无机化合物推断题一般要综合运用已有信息,巧妙联系已学知识。 探究题 小丽实验操作模拟考试的考题是: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 。 【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用 A、B、 C三支试管取样,然后各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A中无明显现象 B中 C中 A中的物质是食盐水 B中的物质是稀盐酸,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C中的物质是澄清石灰水 【发现问题】如何处理上述废液才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思考与分析】应先对废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后制定方案。 【实验与探究】 小丽将所有废液倒入一洁净烧杯中,静置后得

26、到上层清液; 取少量清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中性),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出现 的现象,说明上层清液中一定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没有 (填离子符号)。 【方法与应用】通过以上探究,处理上述废液的正确方法是 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进行实验】 B中有气泡产生,反应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C中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与探究】( 2)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H+、 Ca2+; 【方法与应用】加酸溶液调节至中性再排放。 试题分析: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核酸碱盐的性质及反应,难度系数较大,稀 HCl、 Ca(OH)2、 NaCl分别是酸碱盐,这三种物

27、质的反 应是十分常见的,先来到进行实验部分,各加入适量的的碳酸钠容易,结合已学知识我们可以判断产生起泡放出二氧化碳的是稀 HCl,产生白色沉淀的为 Ca(OH)2,而题目已知A是无明显现象,故 A就是 NaCl。结合右侧的实验结论提示 B为稀盐酸,所以,实验现象 B中应填写有起泡产生,对应右边 B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所以 C就是 Ca(OH)2,所以实验现象就填 C中产生白色沉淀;实验与探究中,首先滴加氯化钙是中性的,所以没有改变溶液的 PH值,再滴加无色酚酞试剂,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 遇酸无色,遇碱变红,结合后面提示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碳酸钠

28、可以和氯化钙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故这里应该填写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其废液自身没有沉淀而呈现碱性,所以一定没有的是 “H+、 Ca2+”;处理上述废液的正确方法:考虑溶液是呈碱性,所以是加入酸调节溶液至中性后再排放。 考点:酸碱盐的性质及反应。 点评:正确严谨地推导溶液中的离子是解题能力的关键所在,此题最难的部分在实验与探究( 2)的第 2问,我们要对所涉及的酸碱盐反应进行剖析和推导,谨慎答题。 某氯化钾样品含有杂质氯化钙和氯化镁,实验室提纯流程 如下: 实验过程中加入过量的 K2CO3 的目的是 _, X 溶液中溶质是 ,加入该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

29、,可能的原因是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还可能是 本实验中蒸发是为了除去 (填化学式) 若样品中含 80gKCl,理论上最终所得 KCl固体的质量 (填编号) a大于 80g b等于 80g c小于 80g d无法确定 答案:( 1)为了使 Ca2+完全沉淀,氢氧化钾或 KOH, 2KOH+ MgCl2=Mg( OH) 2+2 KCl; ( 2)滤纸没紧贴漏斗内壁,中间留有气泡(其它合理均可);( 3) HCl、 H2O;( 4) a 。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以提纯为目的的实验题,涉及了氯化钙和氯化镁的除去,试题难度适中。首先,三种氯化物均是能溶于水变成无色容易,故实验流程图的第一步加水

30、,原理是溶解。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会使氯化钙通过复分解反应变成白色沉淀,而有同学会误解为氯化镁是否也生成了碳酸镁沉淀呢?这里就注意了,碳酸镁是非常容易水解的,它还来不及沉淀就已经水解成其它物质了。所以这里加入过多的碳酸钾溶液是使氯化钙完全沉淀,同时生成了氯化钾,溶液中 还有过多的碳酸钾。下一步实验是加入过量 X溶液,从后面的过滤产物为氢氧化镁可以得出这种 X溶液是氢氧化钾,反应便容易推导得到: 2KOH+ MgCl2=Mg( OH) 2+2 KCl;过滤后氢氧化镁、碳酸钾等沉淀后,溶液只留下溶质有氯化钾、氢氧化钾、碳酸钾,然后加入过量的盐酸的目的是使氢氧化剂、碳酸钾全部转化成氯化钾,最后蒸发就

31、是除去过多的盐酸及水分。 的过滤实验操作是重要的初中实验,过滤速度慢的原因有多个,可能是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也可能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而中间留有气泡等,还可以填写放置的滤纸为多 层等; 的提问非常典型,请同学们记住盐酸容易挥发,在蒸发过程中可变成气体离开溶液; 中氯化钾固体提纯后质量的变化:如果从提纯角度分析,很多同学会认为原来的杂质除去了,质量肯定会减少选择 c,这是没有认真审题的结果,非常明显这个除杂过程先后加的过量碳酸钾、氢氧化钾、盐酸等试剂都在除去原杂质的同时补充了大量的钾离子,最后均以氯化钾形式析出,故提纯后得到的氯化钾固体质量会大大增加,所以正确的应选择答案: a. 考点:盐类物质的提纯、物质的分离、复分解反应及基本实验操作。 点评:仔细审题,明白每一步实验操作的目的和原理 ,方能将难题化简,从容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