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31049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3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3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3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3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下列不同时代物品的材料在加工、制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石器 B青铜器 C铁器 D高分子材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制取石器的过程,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制作青铜器的过程中,冶炼青铜是将铜矿石加工成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制作铁器的过程中,冶炼铁是将铁矿石加工成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制作高分子材料的过程中,是将石油化

2、工产品加工成聚合物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A。 考点: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已知: CO2+CaCO3+H2O Ca(HCO3)2, Ca(HCO3)2能溶于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 CO2,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各个量之间关系的是 答案: AD 试题分析: A、一开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沉淀质量增加,二氧化碳过量后又发生了碳酸钙逐渐溶解产生可溶性的碳酸 氢钙,所以沉淀减少,最后为零,故 A正确; B、根据氢氧化钙逐渐减少至没有氢氧化钙分析。由于二氧化碳过量,氢氧化钙最后完全反应,质量为 0,则质量分数也应该为 0,故 B错误; C、根据氢氧化

3、钙溶液的碱性减弱但不至于变成成强酸性溶液来分析。由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可知溶液碱性减弱, pH值减小,随着二氧化碳的通入,二氧化碳最后过量,产生碳酸会使溶液呈现弱酸性,但不会 pH值减小到零成为酸性最强的溶液,故 C错误; D、根据反应的过程及碳酸氢钙的产生来考虑。由于反应一开始产生碳酸钙,并没有碳酸氢钙生成,所以曲线不是从零 点开始,等二氧化碳过量后产生碳酸氢钙,碳酸钙完全反应后,就没有碳酸氢钙的增加,故 D正确,故选 AD。 考点:考查盐的化学性质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A待提纯的物质:碳酸钙(泥沙);选用的试剂:水;操作的方法

4、:溶解、过滤、结晶 B待提纯的物质: Cu( CuO);选用的试剂:稀盐酸;操作的方法: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待提纯的物质: CuSO4( H2SO4);选用的试剂:氢氧化钠溶液;操作的方法:过滤 D待提纯的物质: CO2( CO);选用的试剂:氧气;操作的方法:点燃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碳酸钙、泥沙均难溶于水,不能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

5、误; B、 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 C、 H2SO4和 CuSO4均能与 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 B。 考点:考查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如图是金属活动性探究实验的一部分,有关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6、 A实验 溶液逐渐变无色 B实验 溶液逐渐变蓝色 C完成实验 或 都能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l Cu Ag D实验前常将金属片表面打磨,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 答案: AC 试题分析: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硫酸铝溶液是无色的;铝比铜活泼;根据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通常情况下,有些金属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从而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 A、实验 中,铝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正确; B、实验 中,铜不如铝活泼,所以铜不能和硫酸铝反应,溶液颜色不变,不正确;C、 实验的现象是溶液褪色,说明铝比 铜活泼; 实验的现象是铜表面

7、附着了一层银白色物质,说明铜比银活泼; 实验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铝比铜活泼,正确; D、实验前常将金属片表面打磨,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不正确,故选: AC。 考点: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一无色气体,可能有 H2、 CO、 CO2、中的一种或数种,现将无色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甲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气体中一定有还原性气体和 CO2 B该气体中可能有碳的氧化物 C该气体一定是混合物 D该气体一定有还原性气体,一定有碳的氧化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氢气能够使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水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

8、能使黑色粉末变红色,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会使石灰水变浑浊,但不能使氧化铜变色。 A、只要一氧化碳存在就可以满足不同的现象要求,二氧化碳只能说可能存在,故 A错误; B、要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中必须存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故 B错误; C、一氧化碳单独存在也可以满足本题的现象要求,故 C错误; D、氧化铜变色了,一定存在还原性气体,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 碳必须存在其一,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考查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共存,而且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显蓝色的是 A KOH、

9、CuSO4、 H2SO4 B NaNO3、 Na2SO4、 NH3 H2O C KCl、 Ba( NO3) 2、 HCl D NH4NO3、 KOH、 K2SO4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共存说明相互结合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而且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显蓝色说明显碱性。 A、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所以不能共存,故 A错; B、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够共存,故 B正确; C、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显蓝色说明显碱性,不能存在盐酸,因为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 C错; D、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能生成氨气和水,所以不能共存,故 D错,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离子或物质的

10、共存问题 下列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点燃丝线的方法鉴别羊绒和化纤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C用 K2CO3溶液鉴别 K2SO4和 CaCl2溶液 D用水鉴别 Ca( OH) 2固体和氧化钙 答案: B 试 题分析: A、由于两者燃烧时的气味不同,羊绒有焦羽毛味而化纤没有,故可以区分; B、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能支持燃烧,所以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时木条都会熄灭,故不可鉴别; C、碳酸钾能够与氯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的白色沉淀,而与硫酸钾不能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D、氧化钙溶于水会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无变化,故可以鉴别两者,故选 B。 考点:考查物质的鉴别、推断 推理

11、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碱溶液的 pH 7,常温下小苏打饱和溶液的 pH为 8.3,小苏打溶液是碱溶液 C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则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故 A错误; B、小苏打是一种盐,水溶液显碱性故 B错误; C、有盐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例如,较活泼的金属与酸反应有盐生成,属于置换反应,故 C错误;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

12、,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例如 ,中子不带电,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考查氧化反应;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小松用足量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 CO2你认为小松 A选择 A、 B两种装置,导管 a接导管 c可收集到一瓶 CO2 B选择 B、 C两种装置,导管 b接导管 d可收集到一瓶 CO2 C选择 B、 C两种装置,导管 c接导管 d可收集到一瓶 CO2 D不可能收集到一瓶 CO2,因为 CO2可溶于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装置 A中的长颈漏斗没伸入到液面以下

13、,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从长颈漏斗的底端跑掉,所以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故 A 错误; B、择 B、C两种装置,导管 b接导管 d不能收集到一瓶 CO2,二氧化碳比水的密度小,当气体从 b进入集气瓶,然后又从 c逸出,故 B错误; C、选择 B、 C两种装置,导管 c接导管 d可收集到一瓶 CO2,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水小,从 c进入集气瓶内形成气压,把水从 b排出,故 C正确; D、 CO2可溶于水,只是一体积水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如达到饱和就不会在溶于水了,所以用排水法也能收集到二氧化碳,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考查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三甲基一氯硅【( CH3) 3SiCl】是一种

14、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明火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三甲基一氯硅与水接触可产生雾状盐酸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 B三甲基一氯硅溶于水,所得溶液 pH一定小于 7 C扑灭三甲基一氯硅引发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剂 D三甲基一氯硅由碳、氢、硅、氯四种原子构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从题干中所给信息考虑,注意审题把握题目与题干中信息的联系。 A、三甲基一氯硅与水接触可产生雾状盐酸,所以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故 A说法正确; B、三甲基一氯硅与水接触可产生雾状盐酸,盐酸属于酸,所以所得溶液 pH一定小

15、于 7,故 B说法正确; C、由于三甲基一氯硅与水接触可产生雾状盐酸,所以不能用水灭火,扑灭三甲基一氯硅引发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剂,故 C说法正确; D、三甲基一氯硅分子由碳、氢、硅、氯四种原子构成,故 D说法错误,故选 D。 考点:考查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有机物与 X的关系可用图表示,则 X不可能是 A酒精 B C60 C蛋白质 D油脂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有机物与 X的关系图可知,有机物包括 X,因此 X应是一种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由有机物与 X的关系图可知,有

16、机物包括 X,因此 X应是一种有机物。 A、酒精是含碳元素的有机物, X可能是酒精,故选项错误; B、 C60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不是有机物, X不可能是 C60,故选项正确; C、蛋白质是含碳元素的有机物, X可能是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油脂是含碳元素的有机物, X可能是油脂,故选项错误,故选 B。 考 点:考查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氦气用于充填气球 B硫酸铜和熟石灰用作农药 “波尔多液 ” C活性炭用作净水的吸附剂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

17、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A、氦气用于充填气球,是利用了氦气密度小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硫酸铜和熟石灰用作农药 “波尔多液 ”,是利用了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活性炭用作净水的吸附剂,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

18、及应用 当地土壤的重金属官方检测结果为镉含量超标 0.59mg/kg、铅含量超标60mg/kg这里的镉和铬是指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金属单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污水等物质中的 “镉、铬 ”等不是以单质、氧化物、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土壤的重金属官方检测结果为镉含量超标 0.59mg/kg、铅含量超标 60mg/kg,这里的 “镉、铬 ”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 “镉、铬 ”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 A。 考点:考查元素的概念 2013年初,笼罩全国许多地区的雾霾给工农业

19、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为了减轻这种天气对人类的危害,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B禁止使用私家车 C严格要求各企业达标排放废气 D灰霾天出门戴 N95专业口罩(过滤孔径在 0.1微米左右)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减少私家车出行,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故 A合理; B、在当前经济状况下禁止使用私家车不现实,故 B不合理; C、严格要求各企业达标排放废气有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 C合理; D、灰霾天出门戴 N95专业口罩可以减少对 人体的伤害,故 D合理,故选: B。 考点:考查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三个氦分子: 3He

20、2 B铜离子: C氢氧化镁: Mg(OH)2 D氧化铁: FeO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氦分子可表示为: 3He,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铜离子可表示为: Cu2+,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镁中镁元素显 +2 价,氢氧根显 -1 价,其化学式为 Mg( OH) 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D、氧化铁中铁元素显

21、+3价,氧元素显 -2价,其化学式为 Fe2O3,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根据你的生活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食用甲醛浸泡过的海鲜等食品会影响健康 B可用漂白粉对水进行消毒处理 C净水方法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 D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甲醛对人体有害,不能食用甲醛浸泡过的海鲜,正确; B、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能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碳酸钙,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对水进行消毒,正确; C、蒸馏、过滤、沉降、静置、吸附、消毒等都是净化水的方法,其中蒸馏能够得到纯净水,净化程度最高,正确;

22、 D、煤气泄漏时,如果与空气混合达到了煤气的爆炸极限,开灯时容易产生电火花,极容易发生爆炸,造成安全事故,错误,答案:选 D。 考点:考查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水的净化;防范爆炸的措施 钼是稀有矿产资源,主要用于航天合金材料制作在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42 B相对原子质量为 95.94g C属于非金属元素 D元素符号为 MO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由题目中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某些信息可知其原子序数为 42,再根据 “原子序数 =核内质子数 ”,可知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42,故 A正确; B、由图可知其

23、相对原子质量,但要注意单位为 “1”,而非 “克 ”;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为 “95.94g”,说法错误,故 B错误; C、由汉语名称 “钼 ”,可知其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故 C错误; D、由图可知其元素符号为 “Mo”,注意元素符号的书写 “一大二小 ”,故 D错误,故选 A。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元素的简单分类 下列关于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实验中,操作错误的是 A粗盐溶液过滤后,如果滤液仍浑浊,应更换滤纸再过滤一次 B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C蒸发滤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用酒精灯持续加热到蒸发皿内水分全部蒸干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如果滤液仍然浑浊

24、,就要检查原因分析可能情况,例如滤纸是否破损,下面的烧杯是否洁净等,检查处理后再过滤,故 A操作正确; B、蒸发皿是可以直接受热的仪器,因此可以放在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加热,故 B操作正确; C、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匀,而导致液滴飞溅,故 C正确操作; D、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干,故 D操作错误,故选项为: D。 考点:考查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填空题 苯胺是橡胶助剂、医药磺胺药及生产农药的重要原料,苯胺的化学式为C6H5NH2苯胺对环境有危害,对水 体可造成污染,会引起人体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和肝、肾损害请根据苯胺的化学式,回答下列

25、问题: ( 1)苯胺是由 种元素组成。 ( 2)苯胺中 C、 H、 N元素的质量比 。 ( 3)苯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保留到 0.1%)。 答案:( 1) 3 ( 2) 72:7:14 ( 3) 77.4% 试题分析:( 1)苯胺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等 3种元素组成的,故填:3。 ( 2)苯胺中 C、 H、 N 元素的质量比为:( 126) :( 17) :( 141) 72:7:14,故填: 72:7:14。 ( 3)苯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 77.4%,故填: 77.4%。 考点:考查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

26、A、 B装置制取气体,回答相关问题: ( 1)图中 的仪器名称是 。 ( 2)小敏用 A装置制取较纯净、干燥的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瓶 内要盛装 ;请在方框内将收集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 ( 3)连接装置应按照 、从左到右的顺序安装,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4)装置 B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完毕后,可以回收二氧化锰继续使用的原因是 。 (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 热来制取氨气( NH3)你认为利用装置 B是否可行? (填 “是 ”或 “否 ”),理由是 。 答案:( 1)长颈漏斗;( 2) Zn+H2SO4 ZnSO4+H2;浓硫酸;收集氢气如图 ( 3)自下而上;(

27、 4)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改变; ( 5)否; 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试题分析:( 1)据常用仪器回答,图中 是长颈漏斗; ( 2)实验室制取氢气用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方程式是Zn+H2SO4 ZnSO4+H2,干燥氢气常用液体干燥剂浓硫酸,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要从短导管进气; ( 3)连接装置的顺序是自下而上,从左到右; ( 4)装置 B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无棉花,说明是用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方法制取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所以可回收再利用; ( 5)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 NH3),

28、可用此发生装置,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不能用装置 B制取氨气。 考点:考查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重铬酸钾( K2Cr2O7)是一种橙红色固体, 它在实验室中和工业上都有很广泛的应用。 ( 1)重铬酸钾属于 (填 “氧化物 ”、 “酸 ”、 “碱 ”或 “盐 ”); ( 2)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 3)铬元素属于人体中的 (填 “微量元素 ”或 “有害元素 ”); ( 4)在加热条件下,重铬酸钾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K2Cr2O74K2CrO4+2Cr2O3+3X,则 X的化学式为 。 ( 5)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用于检查是否酒后开车,是因为酒

29、精与该溶液反应生成绿色的硫酸铬(铬元素显 +3价),该检查仪器中的废液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写出硫酸铬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盐;( 2) +6;( 3)微量元素;( 4) O2;( 5)Cr2(SO4)3+6NaOH 2Cr(OH)3+3Na2SO4 试题分析:( 1)酸是电离时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时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重铬酸钾是由钾离子和重铬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 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

30、数和为零,结合重铬酸钾( K2Cr2O7)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钾元素显 +1,氧元素显 -2,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 2+2x+( -2) 7 0,则 x+6。 ( 3)常量元素包括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包括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由分析可知,铬属于微量元素。 ( 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由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 4K2Cr2O7 4K2CrO4+2Cr2O3+3X中 X的化学式 O2。 ( 5)根据题中信息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 法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

31、,硫酸铬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r2(SO4)3+6NaOH2Cr(OH)3+3Na2SO4。 考点:考查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书写 根据图 A、 B、 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 1)在某一温度时, A、 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时为 。 ( 2)在 t1 t2 范围内,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 3)要使 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 4)要从含有少量 A的 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 B晶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 5) t3 时,将 3

32、0gA加入到装有 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至 0.1%)。 ( 6)在室温时将 A物质加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少量 A未溶解,但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 A完全溶解了,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 1) t2;( 2) B A C; ( 3)降低温度(或加水等); ( 4)蒸发结晶;( 5) 33.3%; ( 6) A的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试题分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意义分析。由 A、 B 的溶解度曲线 可知,在 t2 时,两条曲线交与一点,它们的溶解度相同, A、 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2)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溶解度

33、的大小。由 A、 B、 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在 t1 t2 范围内,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 A C; ( 3)根据 C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措施。由于 C的溶解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 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降低温度(或加水等); ( 4)根据 A、 B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分离混合物的方法。由 A、B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由于 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 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要从含有少量 A的 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 B晶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 5)

34、根据溶解度进行有关的计算。由 A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 t3 时, A的溶解度是 5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在 50g的水中只能溶解 25gA物质,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 33.3%; ( 6)根据溶解的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现象分析。在室温时将 A物质加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少量 A未溶解,但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 A完全溶解了,可 能的原因是 A的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考点: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下表列出了人体中含量较高的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H C Na Cl O K Ca (

35、1) x 。 (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化学式为 ; 19号元素形成离子的化学符号为 。 ( 3)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 病和发育不良。 ( 4)检验由钠、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选用的试剂是 (填化学式)和稀硝酸。 ( 5)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众多,如图表示碳元素组成的两种单质的转化过程: C(石墨) C(金刚石) , 由此可得出对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 答案:( 1) 7;( 2) H2O, K+;( 3)佝偻; ( 4) AgNO3;( 5)化学变化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试题分析:( 1)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分析。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 x 7;

36、( 2)体最多的物质是水,化学式是 H2O; 19 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易失去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符号为: K+; ( 3)根据钙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回答。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 4)根据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分析,由钠、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通常检验选用的试剂是 AgNO3和稀硝酸; ( 5)根据原子的组合方式的变化分析。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由此可得出对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是化学变化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计算题 某环保小组监测到化工厂

37、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镁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各污染 物的含量,环保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取废水 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请根据实验及有关数据分析和计算: ( 1)向 100g该废水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产生的沉淀质量为 g。 ( 2)求该废水中氯化镁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实验二】取三份废水各 100g,分别缓慢加入到 20g、 40g和 60g某硝酸银溶液中,测得三组实验数据见下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硝酸银溶液的质量 /g 20 40 60 生成沉淀的质量 /s 2.870

38、5.740 7.175 ( 3) 100g废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为 g时,可恰好完全反应。 ( 4)【实验一】图示中, a的数值为 。 答案:( 1) 0.58;( 2)氯化镁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0.95%;( 3) 50;( 4)20 试题分析:( 1)由图表中数据可知,曲线达到最高点就是生成沉淀最多的,所以是 0.58g; ( 2)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出氯化镁的质量,再用氯化镁的质量除以 100g乘以百分之百即可。设: 100g废水中氯化镁的质量为 x,消耗氢氧化钠质量为 y,则: MgCl2+2NaOH Mg(OH)2+2NaCl( 0.5) 95 80 58 x y 0.58g 根据:

39、 解得 x 0.95g 所以 MgCl2% 100% 0.95% ( 3)根据 20硝酸银溶液生成 2.870g沉淀,则 10g硝酸银溶液反应完能生成1.435g沉淀, 60g硝酸银完全反应能生成 8.61g沉淀,结果生成了 7.175g沉淀,说明硝酸银有剩余了,再根据 7.175g与 1.435g的关系求出消耗硝酸银的质量,即 100g废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为: 10g 50g; ( 4)根据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出与氯化镁反应消 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再除以 10%算出与氯化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根据氯化镁的质量算出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再用氯化银总质量减去与

40、氯化镁反应生成的氯化银沉淀的质量,就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的质量,再计算出与盐酸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即根据: 解得 y=0.8g,所以与氯化镁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 8g。 设 0.95g氯化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质量为 z,则: MgCl2+2AgNO3 2AgCl+Mg(NO3)2 95 287 0.95g z 根据: 解得 z 2.87g 所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质量为: 7.175g-2.87g 4.305g 设生成 4.305g氯化银沉淀需要参加反应的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 k,则: HCl+AgNO3 AgCl+HNO3 36.5 143.5 k 4.305g

41、根据: 解得 k 1.095g 设与 1.095g盐酸反应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R,则: HCl+NaOH NaCl+H2O 36.5 40 1.095g R 根据: 解得 R 1.2g 所以与盐酸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 12g 所以 a的数值为: 8g+12g 20g 考点:考查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探究题 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下列化肥:碳酸氢铵、硫酸铵、磷矿粉、氯化钾现要对这四种化肥进行鉴别 ( 1)请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观察药品的颜色 有一瓶呈灰色 该化肥是 打开三瓶颜色为白色的化肥的瓶盖,闻气味 有一瓶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42、 该化肥是 取少许剩余的两种化肥,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该化肥是 (填化学式) 无刺激性气味 ( 2)步骤 不用熟石灰也可以鉴别这两种化肥,鉴别方法是 。 ( 3)反思:由实验 可知,该化肥要保存在 处;由实验 可以发现,在农业生产中, ( “钾肥 ”、 “磷肥 ”、 “铵态氮肥 ”)不能与碱性肥料一起施用。 答案:( 1)磷矿粉;碳酸氢铵或 NH4HCO3;( NH4) 2SO4; ( 2)取样品分别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入硝酸钡溶液(或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硫酸铵,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 ( 3)阴凉;铵态氮肥 试题分析:( 1)磷矿粉为灰色固体,碳酸

43、氢铵有刺激性气味,而铵态氮肥可以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可以举出解答该题; 磷矿粉为灰色固体,所以呈灰色的为磷矿粉; 碳酸氢铵易分解,分解的产物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有刺激性气味为碳酸氢铵; 铵态氮肥可以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所以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为硫酸铵,其化学式为:( NH4) 2SO4; ( 2)根据氯化钾和硫酸铵的性质来进行解答。硫酸铵可以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沉淀,所以可以用氯化钡溶液来区分硫酸铵和氯化钾,具体操作为:取样品分别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硫 酸铵,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 ( 3)根据实验可以知道该化肥容易分解,所以应该保存在阴凉干燥处,而铵态氮

44、肥容易和碱性物质反应,所以不能和碱性肥料一起使用,可以据此解答。根据实验可以知道该化肥容易分解,所以应该保存在阴凉干燥处,而铵态氮肥容易和碱性物质反应,所以不能和碱性肥料一起使用。 考点:考查化肥的简易鉴别;铵态氮肥的检验 推断题 煤的清洁利用是目前全球热门的研究课题,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处理煤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某研究小组研究开发利用煤直接化学循环技术,成功使煤释放热量的同时,捕获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 99%的 二氧化碳该方法的流程如图所示: ( 1)捕捉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 ( 2)将煤、氧化铁磨成粉末的目的是 。 ( 3)写出反应器中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 (填 “吸热 ”或 “放热 ”)

45、。 ( 4)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答案:( 1)减排温室气体; ( 2)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 ( 3) 3C+2Fe2O3 4Fe+3CO2;放热;( 4) Fe2O3 试题分析:( 1)根据捕捉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减排温室气体进行解答。捕捉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减排温室气体; ( 2)根据将煤、氧化铁磨成粉末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解答。将煤、氧化铁磨成粉末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 ( 3)根据氧化铁和煤粉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氧化铁和煤粉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3C+2Fe2O3 4Fe+3CO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 4)

46、根据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氧化铁进行解答。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氧化铁 考点: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A、 B、 D、 E是初中常见的盐, C的俗名是烧碱。如图 1所示的是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 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 E 。 (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C: ; DE: 。 ( 3)要将没有标签的 A、 B、 C、 E四瓶溶液区分开来,某同学设计了如图 2所示的实验方案,以上方案中,试剂 为 ,试剂 为 溶液。 答案:( 1) Na2CO3 、 NaNO3; ( 2) Na2CO3+Ca(OH)2 CaCO3+2NaOH; N

47、a2SO4+Ba(NO3)2 BaSO4+2NaNO3 ; ( 3) HCl,酚酞试液 试题分析: C的俗称是烧碱,则 C是氢氧化钠; A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则 A可能是碳酸钠,碳酸钠以及氢氧化钠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则 B可能是氯化钠,碳酸钠以及氢氧化钠都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则D可能是硫酸钠; A、 B、 D为含有钠离子的物质,都能反应生成 E,则 E可能是含有钠离子的物质, D与硝酸钡反应,则 E可能是硝酸钠,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 1) A是碳酸钠, E是硝酸钠,故填: Na2CO3 、 NaNO3; ( 2) A是碳酸钠, C是氢氧化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填: Na2CO3+Ca(OH)2 CaCO3+2NaOH; D是硫酸钠,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故填: Na2SO4+Ba(NO3)2 BaSO4+2NaNO3 ; ( 3)要区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以及硝酸钠四种物质,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选择区分试剂,由于碳酸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以首先使用盐酸将碳酸钠溶液鉴别出来,故 可以是盐酸;剩余溶液中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而氯化钠和硝酸钠溶液呈中性,可以使用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的性质进行鉴别,故 可以是酚酞试液,故填: HCl,酚酞试液。 考点:考查物质的鉴别、推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