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B玻璃破碎 C铁生锈 D湿衣服晾干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水结成冰、玻璃破碎、湿衣服晾干是物理变化;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如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 与 是并列关系, 包含在 中,若
2、 是纯净物,则 不可能是 A二氧化碳 B海水 C冰水混合物 D四氧化三铁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两大类。如果 是纯净物,则 可以是单质或者化合物,不可能是混合物,故题中 B项的海水肯定不可能。 考点:物质的分类;图示。 点评:单会物质的分类还不够,读懂题中图示的含义也很关键。难度较大。 如图在一个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过一会儿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蜡烛继续燃烧,杯子内液面不变 B火焰逐渐熄灭,杯子内液面下降 C火焰逐渐熄灭,杯子内液面上升 D蜡烛燃烧更旺杯子内液面上升 答案: C 试题分析:如上图所示,蜡烛在杯子里燃烧一段时间后,因
3、杯中氧气被消耗,故蜡烛逐渐熄灭;蜡烛燃烧消耗了杯中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又被石灰水吸收,故被内的气压减小,所以,杯内液面上升。 考点:燃烧;空气的组成;大气压。 点评:本题是个物理化学综合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大气压和空气的组成。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阴离子是得了电子,带负电荷的粒子,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A、核内质子数是 10,核外电子数: 2+810,属于原子,故 A错; B、核内质子数是 11,核外电子数: 2+810,属于阳离子,故 B错; C、核内质子数是 11,核外电子数: 2+8+111,属于原子,故 C错; D、
4、核内质子数是 17,核外电子数: 2+8+818,属于阴离子,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根据阴离子的特点: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影响。下列软化硬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A蒸馏 B煮沸 C沉淀 D过滤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最高程度的净水就是得到的水中不含有任何杂质。 A、蒸馏得到的是蒸馏水,不含有任何杂质,是净水的最高程度,故 A正确; B、煮沸只能除去水中的部分杂质,不能得到纯水,故 B错误; C、 沉淀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不能除去可
5、溶性钙镁化合物,故 C错误; D、过滤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小颗粒,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 D错误; 故选 A。 考点:水的净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每种方法除去的杂质的类别进行。 如图所示,在烧杯 A中装入蒸馏水,滴入 2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 B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 A、 B罩在一起,几分钟后,发现 A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 B无关; 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 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B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 A中的溶
6、液,使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变红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中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烧杯中,部分氨气的分子跑到 A中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利用这些相关知识可解决此题。 ( 1) A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是 B中的氨气分子溶解在甲中形成了氨水,故此解释错误。 ( 2)变红的原因是氨气分子的原因,大烧杯内壁无特殊微粒,故此解释错误。 ( 3)此叙述正确叙述了氨气分子由 B扩散到 A的过程,故此解释正确。 ( 4)使酚酞变红是碱性物质氨水的性质,此解释正确。 故选 D。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利用分子
7、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此题是对分子扩散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氨气分子扩散的实质又较明确的认识,须知道知道分子扩散的过程,同时也要对氨气的性质有所了解,属于一道基础性实验题。 硅元素在现代信息技术产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硅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硅原子的质子数为 14 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8.09g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信息可知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然后利用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来分析解答即可。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第二位是硅,故 C说
8、法错误; B、由硅的元素名称的汉字偏旁为 “石 ”,则属于非金属元素,故 B说法错误; C、由 小格中的信息可知,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4,所以其质子数也是 14,故C说法正确; D、由信息可知元素符号下方的数字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 “1”,只不过常省略,故 D说法错误;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看图回答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知道元素周期表所体现的信息及含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
9、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 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组成的, A说法错误; 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对; 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C错; 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D错。 考点:元素、原子、分子;物质的构成。 点评:准确区分元素、原子、分子的概念,理解物质的构成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 用微观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不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一一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 变化 B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10-26kg一一分子质量很小 C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分子间的间
10、隔发生改变 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 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水变成水蒸气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说明水分子的质量很小;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是因为它们的微观构成一样,都由相同的氢气分子构成,其化学性质相同。 考点:物质的微观构成;微粒的性质。 点评:微观的观点是常考的知识点,识记微粒的 性质,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就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
11、起催化作用 D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描述的是实验现象,正确;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也不能在常温下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说法错误; C、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说法正确; D、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说法正确。 考点:实验现象;氧气的性质;催化剂;气体收集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态氧 B洁净的空气 C水泥砂浆 D汽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水泥砂浆、空气、汽
12、水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 “绿色化学 ”是 21世纪化学的主导方向,下列措施中符合 “绿色化学 ”的是 A就地焚烧生活垃圾 B多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 C提倡用水能、风能发电 D大力提倡发展私家车,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 “绿色化学 ”是 21 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要求从根本上杜绝污染。它包括 “原料绿色化 ”、 “化学反应绿色化 ”、 “产品绿色化 ”等内容。 A、就地焚烧生活垃圾,会污染空气,不属于 “绿色化学 ”,故 A不符合题意; B
13、、多建 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燃煤增加会加剧空气污染,不属于 “绿色化学 ”,故 B不符合题意; C、提倡用水能、风能发电,不会污染空气,破坏环境,所以符合 “绿色化学 ”,故 C符合题意; D、大力提倡发展私家车,会增加尾气的排放,加大环境污染,所以不属于 “绿色化学 ”,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绿色化学。 点评:环境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与之相关的问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某科学家在一次化学论坛会上提出 “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 ”的观点,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B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C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
14、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D化学是万能的,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都是正确的。化学是万能的,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是错误的 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 点评:化学可以改变人类的生存条件,同时它的一些负面影响,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我们人类应珍惜自己的生存环境。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数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滴加液体试剂 D过滤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读取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平行,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正
15、确; C、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否则会污染滴管,故图示操作错误; D、过滤操作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 D图错误。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同时此类题型也是常考的题型之一。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用来保护粮食,利用 了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 B制作霓虹灯时充入稀有气体,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性质 C氧气用于火箭发射,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D氦气可用于飞艇,利用了氦气的密度小的性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氮气化学性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来保护粮食,故 A
16、说法正确; B、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且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 C说法正确; C、所谓助燃物,通俗地说是指帮助可燃物燃烧的物质,确切地说是指能与可燃物质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氧气被用作火箭的燃料,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 C说法错误; D、氦气可用于飞艇,利用了氦气的密度小的性质,说法正确。 故选 C。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应物质的性质,记住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是解答本题关健,难度不大。 下列有关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 5.82g食盐 B用 10mL量筒量取 9.5mL蒸馏水 C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
17、量是 16g D空气中 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 21% 答案: B 试题分析: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 0.1g, A应为 5.8g; B说法正确;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6;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 考点:化学中的数据。 点评:化学中的常用数据设计仪器精确度;相对原子质量等 填空题 ( 14分)某学习小组完成 “实验活动 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进行了研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 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 _; _。 ( 2)若选择装置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试管口要放一团 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收集纯度高的氧气宜选用 _(填序号,下同)。 ( 3)如果用双氧水、二
18、氧化锰制氧气,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 (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 ( 5) F图是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指出其中的错误_;要改正错误需要操作的按钮是 _(填字母)。 ( 6)实验操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过程可概括为: “组装仪器 装药品和放棉花并固定试管 加热试管 收集气体 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停止加热 ”。 ( 7)实验反思: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经检查不是氯酸钾变质,也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 1): 铁架台; 集气瓶。 ( 2)棉花(错别字不给分);高锰酸钾 锰酸钾
19、+ 二氧化锰 +氧气; E。 ( 3) B;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 ( 4)用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收满。 ( 5)铁夹夹在试管中间,没用外焰加热; bc。 ( 6)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7)未加二氧化锰(或未加催化剂) 试题分析: 1、图中 、 的仪器名称分别为铁架台和集气瓶; 2、若选择装置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氧气;收集纯度高的氧气宜选用E装置,排水集气法。 3、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型制气,装置应该选择 B,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
20、方法是用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收满。 5、 F图中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中的错误有:铁夹夹在试管中间,没用外焰加热,要改正错误需要操作的按钮是 bc。 6、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过程可概括为: “组装仪器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药品和放棉花并固定试管 加热试管 收集气体 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停止加热 ”。 7、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若不是氯酸钾变质,也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则最可能的原因是没有加入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 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反
21、应的文字表达式;催化剂。 点评:实验室制气的两种常用装置:第一种装置: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时需加热,简称 “固固加热型 ”;第二种装置: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反应时不需加热,简称 “固液不加热型 ”。要注意整个实验中的各个操作事项。 ( 4分)实验时,我们需要熟悉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操作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 请你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 1)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_。 ( 2)取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向下 ,没有向着手心: _。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没有加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_。 ( 4)氧气收集完毕后,停止加热,没有从水中移出导管:_。 答案:(
22、 1)容易失火(或失火,注意不要答火灾)。 ( 2)腐蚀标签。 ( 3)集气瓶炸裂。 ( 4)水倒流,可能使试管炸裂。 试题分析: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容易导致失火。 取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向下,没有向着手心,流出的液体药品会腐蚀标签。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没有加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燃烧生成的熔融物会致使集气瓶底炸裂。 ( 4)氧气收集完毕后,停止加热,没有从水中移出导管,试管内温度降低,则水槽中的会水倒流,可能使试管炸裂。 考点:化学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5分) “
23、水是生命之源 ”。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 1)鱼类可以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溶有 _; ( 2)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 _; ( 3)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冷水中快,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 _; 温度升高,分子在水中的扩散速率加快,从而加速蔗糖溶解 ( 4)我国是世界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爱护水资源是我们的应尽义务我们不仅要节约用水,同时还要防止水体污染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_(填序号)。 生活中不使用 含磷洗涤剂 禁止施用农药化肥 生活污水经净化后再排放 禁止在江河边倾倒垃圾 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请举一例,说明你如何节约用水: _。 答案:
24、( 1)氧气; ( 2)生活污染; ( 3)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度加快,所以向水中扩散的速度就快了; 温度升高,分子在水中的扩散速率加快,从而加速蔗糖溶解 ( 4) 。 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等等 . 。 试题分析:水中溶有氧气,鱼类才可以在水中呼吸 ;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温度升高蔗糖分子运动的速度加快,所以向水中扩散的速度就快,所以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冷水中快;我们 要节约用水、要防止水体污染,但也不能因噎废食,什么都不敢做,比如农药和化肥,只要能合理使用,还是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益处的,再如,水中的动植物,他们对维持水中的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不能完全
25、去抑制它们的生长。 考点:水资源;水的污染与防治。 点评:涉及水资源的题目很多,经常会考的,但难度不大。 ( 8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 名称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元素 符号 Na Mg Si P S Cl Ar 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铝的元素符号 _,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_(填 “得 ”或 “失 ”)电子; ( 2)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 x= _; ( 3)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 _; ( 4)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 ( 5) 带有 2个单位的负电荷,则 a=_,该粒子的化学符号为_。 ( 6) 某饮
26、用水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这里 Na、 K、 Ca、 Mg是指 _(填字母)。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金属 答案:( 1) Al, 失; ( 2) x= 15; ( 3)氩(或 Ar); ( 4)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5) a=16, S2-。 ( 6) A。 试题分析:铝的元素符号为 Al,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3,容易失去 3 个电子;根据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磷原子核外有 15个电子,磷原子的核电荷数也为 15;元素的 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当最外层电子数为 8,则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所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氩元素;观察结构示意图可知递变规律:它们原
27、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带有 2 个单位的负电荷,说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6 个,则 a=2+8+6=16,该粒子的化学符号为 S2。某饮用水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这里 Na、 K、 Ca、Mg是指元素。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及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并能灵活应用的能力。 ( 6分)( 1)写出下列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 H表示 _, _; 2N 表示 _; Na+表示 _。 ( 2)构建知识网络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下面是物质构成的知识网络图,请你填写图中空白: _, _。答案:( 1
28、) 氢元素, 一个氢原子; 2个氮原子; 钠离子 。 ( 2) 原子 , 电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完整地表达其意义,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并且注意当微粒前只要加上数字,就只有微观意义。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H表示氢元素,也可表示一个氢原子; 2N 表示两个氮原子; Na+表示钠离子。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物质构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
29、 学生对物质宏观和微观构成的理解,注重基础,难度不大。 ( 6 分)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下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 中选择序号填空,产生氧气的有 _。 ( 2)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 _(填 “是 ”或 “不是 ”)缓慢氧化。 ( 3) 2012年 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 指标, PM2.5是用来监测空气中下列哪项含量的 _(填序号)。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可 吸入颗粒物 ( 4)下列措施中不能降低空气中 PM2.5的是 _(填字母) a、戴口罩 b、禁止焚烧秸秆 c、植树造林 ( 5)将
30、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控制温度在 -183时,可将空气中氮气( N2)与氧气( O2)分离。根据下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氨气( NH3)与 N2、氢气( 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 。 物质 H2 N2 O2 NH3 沸点 -252 -195.8 -183 -33.35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属于 _(填 “物理 ”或 “化学 ”)变化。 答案: (1) 。 ( 2)是 。( 3) 。 ( 4) a ( 5) -33.35 。 物理。 试题分析:氧气的来源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有动植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金属锈蚀等,故消耗氧气的有 ,产生
31、氧气的有 ;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是缓慢氧化; PM2.5是用来监测空气中下列哪项含量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戴口罩只能减少人对可吸入颗粒物的吸入量,不能减少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的量;因 NH3的沸点为 -33.35 ,故降温至 -33.35 时,氨气液化,此温度点可以分离氢气、氮气和氨气。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根据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来分离它们的,只有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考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工业制氧气。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界氧气的循环,大气污染与防治,工业上的液化分离法等知识点,属于基础题。 ( 3分)现有下列物质: 氮气; 氧气; 水; 氦气; 二
32、氧化碳; 氢气。 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 1)用于生产氮肥的气体是 _。 ( 2)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 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_。 ( 3)露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存在 _。 答案:( 1) 。 ( 2) 。 ( 3) 。 试题分析:性质决定用途。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于生产氮肥的气体是氮气;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水;露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存在二氧化碳。 考点:空气的组成;常见气体的用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
33、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 性质决定的。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 C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 “ ”和 “ ”分子个数比是 3: 1 答案: AD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各种物质的分子被分割成原子,各种元素的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由图示信息得知 A、 D说法正确;该反应中有一种生成物,是化合反应。 考点:物质微观构成模式图;质量守恒定律;化学 反应的本质。 点评:同学们要注意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34、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空气和氧气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闻气味 B. 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加明矾搅拌 C. 铜丝和铁丝 用磁铁吸引 观察颜色 D. 二氧化碳和氮气 澄清石灰水 燃着的木条 答案: C 试题分析:空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但硬水含有较多的钙镁物质,加肥皂水会有较多的沉淀物,泡沫少,而软水则相反; 铜丝和铁丝的颜色不同,铜丝是紫红色的,铁丝是银白色的,铁丝能被磁铁吸引,而铜丝不能; 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支持燃烧,但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便浑浊,而氮气不能。 考点:
35、物质的鉴别。 点评: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现象是物质鉴别的基本方法。 探究题 ( 6分)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下图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将燃烧匙中过量的红磷点燃后放入集气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 ( 2)通过上述实验过程得出的实验结论为: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_。 ( 3)根据实验你能得出氮气的物理性质是 _。 ( 4)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原有空气体积的 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_(写其中一个原因)。 答案:( 1)产生浓厚白烟,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 2) 1/5。 ( 3
36、)无色、难溶于水。 ( 4)红 磷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 试题分析:红磷燃烧,会产生浓厚的白烟,反应的表达式为: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空气中含有 21%体积的氧气,在本实验中我们会看到水倒流入集气瓶内约 1/5容积。氮气是一种无色气体,该实验中瓶内的氮气没有和红磷反应,我们据此可知,红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且难溶于水。该实验要想成功,得注意几点, 1、红磷的量要充足,保证将瓶内氧气全部消耗掉; 2、装置气密性要良好,不能漏气; 3、实验中红磷燃烧结束后,要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考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文字表达式的书写。 点评:常
37、规实验组合题,涉及物理学中的气压问题,但难度不大。 ( 4分)某班同学想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 1)【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不能做过氧化氢分解呢? ( 2)【猜想】红砖粉末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3)【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 木条 _ 常温下过氧化氢难分解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加入红砖粉末,然后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_ ( 4)【讨论与反思】有同学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红砖粉末能做过氧化氢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
38、实验三:_。 ( 5)【实验步骤】 准确称量红砖粉末质量; 完成实验二; 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中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红砖粉末的质量; 对比反应前后红砖粉末质量。 ( 6)【分析】如果红砖粉末反应前后质 量不变,则说明红砖粉末可以作为过氧化氢的催化剂。但也有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是不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实验:你认为还需要探究:实验三中得到的红砖粉末能否_。 答案:( 3)、实验一的现象:不能复燃 实验二的结论:红砖粉末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 4)、红砖粉末反应前后质量有没有变化;( 6)、继续使过氧化氢催化分解 试题分析:由分析可知,( 3)、实验一的现象:不
39、能复燃; 实验二的结论:红砖粉末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 4)、红砖粉末是不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看她在反应前后质量有没有变化,故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即实验三:称量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质量。 ( 6)红砖粉末如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则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可知,红砖粉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应保持不变,故若能再补充一个实验,即用回收后得到的红砖粉末在此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如果回收后得到的红砖粉末能继续使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则可充分说明红砖粉末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考点:猜想与事实验证;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点评:催化剂概念,关键词:改变化学反应速度、反 应前后质量不变、反
40、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掌握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方法。 推断题 ( 8分) AH 是学过的一些物质,其中 A是暗紫色固体, B是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的气体, E是淡黄色固体, G是白色固体。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C_; F_; G_。 ( 2)反应 的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发出 _的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3)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 表达式: _; _。 答案:( 1) C二氧化锰; F二氧化硫; G氯酸钾。 ( 2)蓝紫。 ( 3)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氯酸钾 氯化钾 +氧气。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A发生分解反应,其中生成物 B能与别的物质发生燃烧反应,且反应 有刺激性气体生成,可知 B应为氧气,则 A为高锰酸钾, C为二氧化锰, D为锰酸钾; E为硫,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F,即二氧化硫; C 在 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则 C为催化剂,且可知 反应中也有氧气生成,可知 G为过氧化氢, H为水。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为: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为:氯酸钾氯化钾 +氧气。 考点:推断题。 点评:推断题是化学考试中的难点,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到突破口,平时涉及的到的化学反应现象和物质的特性往往会是解题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