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西桂平市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31055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广西桂平市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届广西桂平市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届广西桂平市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届广西桂平市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届广西桂平市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广西桂平市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空气是化合物 B水是氧化物 C液氧是混合物 D天然气是纯净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知识分析。 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故属于混合物,错误;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 C液氧是氧气的液态,是由一种元素 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单质,错误; D天然气是由甲烷和杂质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故属于混合物,错误。故选 B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点评: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抓住各概念的特征进行分析判

2、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下列图像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 A 是对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B 是将镁片和铁片(均足量)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C 是向 HCl与 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 Ba (OH) 2溶液 D 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具体变化时的物质量的关系,结合图像分析判断。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碱性会减弱, pH值会变小,但由于其始终为碱液,故 pH将无限接近 7但不能等于或小于 7,错误; B、足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则硫酸会完全反应,由于氢气均来自于硫酸,而硫酸又是等质量、等溶

3、质质量分数,故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另由于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故镁与稀硫酸反应会比铁快,即在相同时间内,镁反应所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铁,也就是表示镁的斜线要更靠近纵轴,正确; C、向 HCl与 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 Ba(OH)2溶液, Na2SO4与 Ba(OH)2二者一接触即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故沉淀会从一开始就有,并不断增大直至完全反应,错误; D、由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故能够改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但由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不变,故不能改变最终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即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的氧气的质量相等,错误。故选 B 考点:溶液酸碱性与 pH

4、值的关系,金属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 学意义,综合考虑;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 抓图象的起点, 抓图象的终点, 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下列离子能在 pH 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SO42-、 Fe3+、 Na+、 OH- B K+、 SO42-、 Ba2+、 NO3- C Ca2+、 Cl-、 CO32-、 Na+ D Cl-、 K+、 SO42-、 Na+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 pH=2,即溶液中存在大量的 H+,再结合复分

5、解反应的条件分析。 A、 H 和 OH-两种离子会反应生成水,故不能大量共存,且 Fe3+呈黄色,错误; B、 Ba2+和 SO42 两种离子会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故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C、 H 和 CO32 两种离子会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D、 Cl-、 K+、 SO42-、 N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故能大量共存,正确。故选 D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点评:熟练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即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另外,要注意此题隐含的条件 pH=2,即溶液中存在大量的 H+,以及溶液呈无

6、色的特点,都不可忽略。 20 时 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 10gX, 40 时 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 20gY,则X、 Y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A XY C X= Y D无法比较 答案: D 试题分析: 20 时 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 10gX,说明 20 时 X物质的溶解度为 10g; 40 时 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 20gY,说明 40 时 Y物质的溶解度为20g;由于温度不同,且又不能确定二者的溶解度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故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故选 D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点评: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要在同一温度下来进行比较;对于不同的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比较 大小

7、时,要了解温度变化对其溶解度的影响关系。 材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物品与所用的材料相符合的是 A纯棉 T恤 合成纤维 B钢轨 金属材料 C汽车轮胎 天然橡胶 D丝绸 合成材料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 A纯棉 T恤是用棉线制成,属于天然植物纤维,不是合成纤维,错误; B钢轨是由钢材制成,属于金属材料,正确; C汽车轮胎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而不是天然橡胶,错误; D丝绸是蚕丝制成的,属于天然纤维,而不是合成材料,错误。故选 B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品与所用材料的关系,熟记常见物质的所用原材料及其分

8、类,是解题的关键。 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下列做法你认为恰当的是 A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B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C在田间焚烧秸秆 D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判断。 A推广使用无铅汽油,能禁止含铅类物质排放,能减少含铅化合物对空气的污染,正确; B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目前的主要能源物质,不可能禁止使用,可对其综合利用,既能提高利用率,又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错误; C在田间焚烧秸秆,既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浪费了资源,错误; D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会直接导致大量树木及森林的砍伐,错误。故选 A 使用无铅汽油,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

9、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环保问题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中考的热门考点之一,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多关注这方面的内容。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情况可能 出现的是 A滤液只有 Fe2+,滤出的固体只有 Fe B滤液只有 Fe2+,滤出的固体有 Fe和Cu C滤液只有 Cu2+,滤出的固体只有 Cu D滤液有 Fe2+、 Cu2+,滤出的固体为Fe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铜,故把铁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粉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同时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即溶液中一定存在反应生成的 Fe2+,故 C错误;若加入的铁粉恰好与硫酸铜完全

10、反应,则得到的固体全部为铜,此时的溶液中也只含硫酸亚铁;若加入的铁粉量不足,则部分置换硫酸铜,故所得固体全部为铜,此时的溶液为硫酸铜与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若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所得固体为铁与铜的混合物,此时的溶液中只含硫酸亚铁,故 B正确,而 A错误;而选项 D的溶液中存在硫酸铜的情况下铁粉仍有剩余,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铁粉会继续与硫酸铜反应,错误。故选 B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活动性强的金属放入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盐溶液中,盐溶液中活 动性较弱的金属一定会被置换,直到活动性强的金属或盐完全反应。 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 A B C

11、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 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与燃烧、爆炸有关,错误; B、图中标志的含义是当心火灾 易燃物质标志,与燃烧有关,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的回收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无关,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的标志,与燃烧、爆炸有关,错误。故选 C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珍惜水、爱护水,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使用节水型马桶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大量开采地下水 D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答案

12、: C 试题分析:根据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分析。 A使用节水型马桶,是节约水资源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B.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能防止对水体的污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C大量开采地下水,是对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保护水资源; D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能 防止对水体的污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 C 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点评:保护水资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熟记这两点,是解题的关键。 实验室中下列物质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A石灰石 B生石灰 C氢氧化钠 D浓盐酸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 A石灰石不会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

13、反应,也不会有挥发性,故不需要密封保存,正确; B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反应生成熟石灰,故需要密封保存,错误; C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潮解,并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故需要密封保存,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使自身质量减小,故需要密封保存,错误。故选 A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点评:理解和熟记常见酸碱盐的正确存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对于易挥发的酸(浓盐酸和浓硝酸)和易吸水的酸(浓硫酸)都要密闭保存;由于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会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也要密闭保存。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

14、不正确的是 A空气的主要成 分是氮气和氧气 B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D因为氮气和氧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A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水蒸气和其它杂质 0.03%,故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正确;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淀粉和氧气,故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正确 ; 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正确; D由于氮气

15、和氧气的沸点不同(氮气的沸点较低),所以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错误。故选 D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常见气体的用途 点评:本题是对空气的知识的考查,明确空气的组成成分及空气中各物质的用途和性质等是解答本题关键。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少量液体 B过滤 C闻气味 D稀释浓硫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放置在试管口上方 1cm处,不能伸入到试管内,否则会污染胶头滴管,进而会污染试剂,错误; B、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不能直接倾倒,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防止中毒)

16、,要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散失,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否则酸液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 ,错误。故选 C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 的关键。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结冰体积变大 分子的体积变大 B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水与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微观粒子的

17、性质进行分析。 A水结冰后,由于水分子间的间隙变大了,故其体积变大,而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错误; B花香四溢,说明花中含有的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并向四周扩散,最后进入人的鼻腔,使人闻到香味,正确; C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由于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正确。故选 A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微观粒子的主要特征有: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和

18、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 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分析。 A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故二者是同一个概念,正确;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正确; C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产生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而新物质的产生,不一定是沉淀;同样,有沉淀的生成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饱和溶液中由于结晶而产生沉淀现象,就是物理变化,错误; D物质的变化反映出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正确。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点评:产生新物质是

19、化学变化的基本 特征,而颜色的变化,沉淀、气体的生成,发光发热等都是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伴随着的现象。 填空题 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 已知 A是单质, C是红棕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 (“”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表示前面的物质可转化为后面的物质;部分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请根据图中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 C: 。 ( 2)写出 A与 D反应的现象: 。 ( 3)写出由 E转化为 B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 A:Fe C:Fe2

20、O3 。 ( 2)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 3) Na2CO3+Ca(OH)2=CaCO3 +2NaOH(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 “A是单质, C 是红棕色固体 ”,再结合图示 CA,又 “A、B、 C、 D、 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 ”,可推测 C为氧化铁,则 A为铁;结合图示可知, D能分别与 A、 C反应,而能同时与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的物质应是酸,故 D 为酸(如盐酸);再结合图示和酸的通性分析,由于 B、E也能与 D反应,故 B、 D应分别是碱和盐;利用复分解 反应的规律和条件可知,像 “碱 +盐 碱 +盐 ”这一类都符合题意,再结合上面的

21、分析可知, E可以是碳酸钠、 B 可以是氢氧化钠,因为二者均能与盐酸反应,且满足 E 到 B 的转化;当然, E 也可以是氢氧化钙、而 B 可以是碳酸钙,因为二者也均能与盐酸反应,也能满足 E到 B的转化。 ( 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 A是铁,故化学式为 Fe; C是氧化铁,故化学式为Fe2O3。 ( 2)由于铁与稀酸反应会生成相应的亚铁盐溶液和氢气,故 A与 D反应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 E转化为 B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 +2NaOH。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

22、在解此类题时,先要找准 “题眼 ”,即有特征的物质或反应现象等,再根据题中的条件进行有目的假设,然后沿着假设进行推导,只要各步都满足,假设就成立,如不满足,可再假设,再验证。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 1)下列物质: 马铃薯、 牛肉、 花生油、 食醋、 氯化钾、 硝酸钾,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填序号,下同) ,富含糖类的是 ,能除去热水瓶中少量水垢的是 ,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是 。 ( 2)适量食用海带可以为人体补充碘,人体缺碘或碘摄入量过高会引起 。 答案:( 1) ; ; ; 。( 2)甲状腺肿大 试题分析:( 1)根据六大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分析, 马铃薯中主要含有淀粉,属于糖类物质; 牛肉中主要含

23、有蛋白质, 花生油中主要含有油脂。 热水瓶内胆壁上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它们都能与酸反应,而食醋中含有醋酸,故选 。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KNO3中含有钾、氮两种 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 ( 2)一些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非常大,人体每天都应摄取适量的微量元素,否则会患各种疾病,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份,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易患甲状腺肿大。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

24、的重要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都与生活密不可分,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要多加收集整理,多储备;在解答时要学会根据生活经验分析判断。 最近网上盛传黄浦江的死猪与猪饲料的添加剂含有的有机 砷有关,认为是有机砷在猪体内分解为无机砷(即砒霜);但专家说无数据表明有机砷在动物体内转化为无机砷,将有机砷与无机砷联系起来是谬误。 ( 1)砒霜即三氧化二砷,那么三氧化二砷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 。 ( 2)右图是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质子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它容易 (填 “失去 ”或 “得到 ”) 电子。 ( 3)三氧化二砷( As2O3)是两性氧化物,它不但可以与氢氧化

25、钠反应,还可以与盐酸反应,请写出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3 (2)33 得到 (3)As2O3+6HCl=2AsCl3+3H2O 试题分析:( 1)根据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的原则,已知 O的化合价为 -2价,设 As2O3中 As 的化合价为 x,则 2x+( -2) 3=0,解得 x=+3。 ( 2)根据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为 33,由于其最外层电子数为 5,大于 4个,故容易得到 3个电子而达到 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 3)根据题意,三氧化二砷能与盐酸反应,而氧化物与酸反应,会生成相应的盐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26、s2O3+6HCl=2AsCl3+3H2O。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熟练掌握化合价的计算方法,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两个氢原子 ; 三个铁离子 ;硫酸中硫元素显 6价 ;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 答案: H; 3Fe3+ ; ; O;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解答。 ( 1)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两个氢原子表示为 2H; ( 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 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

27、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由于铁离子带 3个单位正电荷,故可表示为 Fe3+, 3个铁离子就在其前再加3,故表示为 3Fe3+; ( 3)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中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硫酸中硫元素显 6价,可表示为 ; (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故表示为 O。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 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计算题 将 29.1g由 NaCl和 BaCl2组成的固体

28、混合物溶解于 94.2mL水中 (水的密度 1g/cm3),向所得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 为 14.2 %的 Na2SO4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右图是所加 Na2SO4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 1) 23.3g (2) 10% 试题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混合物中的 NaCl和滴加的Na2SO4不能反应;而混合物中的 BaCl2和滴加的 Na2SO4溶液反应,生成 BaSO4沉淀和氯化钠;且根据图示可知,当 Na2SO4溶液滴加至 100g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因为此后沉淀质量不再改变)。 (

29、1)由图可知,生成 BaSO4沉淀的质量为 23.3g。 ( 2)根据题意可知,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为 NaCl溶液,且其中溶质 NaCl有两部分:一是原混合物中含有的 NaCl,二是反应后生成的 NaCl。 解:设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X,参加反应的氯化钡的质量为 Y Na2SO4+ BaCl2= 2NaCl + BaSO4 208 117 233 Y X 23.3g 解得, X=11.7g, Y=20.8g 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

30、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像判断出恰好完全反应的点,从而找到生成沉淀硫酸钡的质量,然后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即可;特别要注意的是,反应后的溶质氯化钠包含两部分:即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原固体混合物中的氯化钠。 简答题 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是 , B是 。(各 1分) ( 2)用 KMnO4制取和收集 O2,应选用上图中的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实验室制取和收集 CO2,应选用上图中的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想控制反应的速率应如何改进 , 可用 来干燥 CO2气

31、体。 答案:( 1) A试管, B长颈漏斗(各 1分)( 2) ACDH , 2KMnO4 K2MnO4+MnO2+O2 ( 3) ABEF CaCO3+2HCl=CaCl2+H2O+CO2; 把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 浓硫酸 试题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图中仪器 A的名称是试管,仪器 B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 2)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同时还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 +MnO2 + O2;由此可知,该反应是固体的受热分解反应,故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应为固体加热类,应选 ACD来组装;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可

32、用向上排空气法 F收集,但由于导气管不配套,不能使用;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故用排水法 H收集。 (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 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还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由此可知,该反应是固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故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为 “固液体不加热型 ”,又因为 CO2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故选ABEF;要想控制反应的速率,可把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通过控制稀盐酸的加入量,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又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故可用作干燥剂。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

33、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熟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此外,本题的重点是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探究题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保管不当,盛有无色 溶液的试剂瓶,且标签破损(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 “Na”字 样。老师告诉他们,这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或碳酸钠。同学们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

34、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填字母代号)。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碱性的 Na2CO3溶液与中性的 CaCl2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作出猜想】( 1)可能是 溶液;( 2)可能是 Na2CO3溶液;( 3)可能是 NaCl溶液。 【设计并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I 取样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 。 无色溶液变红 该溶液不可能是 溶液,理由是 。 II 另取样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 。 产生大量气泡 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反思】老师指出该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35、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敞开放置,发生变质,能产生与实验 和 相同现象。老师提示,不需另取样,只要在实验 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 CaCl2溶液,若观察到 现象,即可说明该溶液中有氢氧化钠。 答案:【交流讨论】 A 【作出猜想】( 1) NaOH 【设计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结论和解释 酚酞试液 NaCl, NaCl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稀盐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思】: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的红色不褪去 试题分析:【交流讨论】由于破损标签的可见部分为 “Na”,可判断该物质是由金属离子和未知的阴离子构成的,而酸类物质是由氢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故可判断该物质不可能

36、为酸。故选 A 【作出猜想】根据所熟悉的常见的碱、盐的化学式,结合题意分析,应为氢氧化钠溶液。 【设计并实验】 :根据实验现象 “无色溶液变红 ”,结合猜想的物质可知,向溶液中滴加的应是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而NaCl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故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 :根据实验结论 “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 ”,以及实验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 ”可知,向溶液中滴加的是稀酸溶液(如稀盐酸),因为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思】若该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则在实验 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当碳酸钠完全反应后,由于有氢氧化钠的存在,溶液仍呈红色。 考点: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 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