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栖霞下关雨花台等)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31072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7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栖霞下关雨花台等)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栖霞下关雨花台等)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栖霞下关雨花台等)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栖霞下关雨花台等)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栖霞下关雨花台等)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栖霞下关雨花台等)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研碎 B品红扩散 C酚酞变红 D干冰升华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胆矾研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颗粒大小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品红扩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分子的运动导致的,属于物理变化; C、酚酞变红,是酚酞遇到了碱性物质,二者反应生成了新的红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干冰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2、,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B稀硫酸、稀盐酸都可以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C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D把碳酸氢铵和农家肥料草木灰(碱性)混合使用,可增加肥效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相关物质的性质分析。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盐酸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正确; B.由于稀硫酸、稀盐酸都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能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正

3、确; C.由于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能对油污起乳化作用,故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正确; D.把碳酸氢铵和农家肥料草木灰(碱性)混合使用,二者会反应放出氨气,使氮肥的肥效降低,错误。故选 D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酸的化学性质,乳化 剂及乳化作用,常见碱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熟练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有 X、 Y、 Z三种金属,如果把 X和 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X溶解并产生氢气, Y不反应;如果把 Y和 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Y表面有银析出,而 Z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Z、 Y

4、、 X B X、 Y、 Z C Y、 X、 Z D X、 Z、 Y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 “把 X和 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X溶解并产生氢气, Y不反应 ”,说明 X H Y; “把 Y和 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Y表面有银析出,而 Z没有变化 ”,说明 Y Ag Z,由此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X、 Y、 Z。故选 B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以下两幅

5、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是守恒的 B原子在化 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 C左图表示的是化合反应 D右图表示的是中和反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结合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分析。 A、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是不变的,包括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正确;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错误; C、左图中,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正确; D、右图中,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中和反应,正确。故选 B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点评:本题主

6、要考查了学生对于 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并能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解答相关问题,同时还需熟练掌握化合反应、中和反应的相关知识。 薄荷醇 (化学式为 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加香。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薄荷醇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薄荷醇由 10个碳原子、 20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C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0: 20: 1 D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76 9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薄荷醇的化学式是 C10H20O分析。 A、由于 C10H20O的相对分子质量 =1210+120+16=156,而相对分子质量高于10000的分子称为高分子,故该物

7、质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B、薄荷醇是由薄荷醇分子构成的, 1个薄荷醇分子是由 10个碳原子、 20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C、薄荷醇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10: 20: 1,而不是质量比,错误; D、根据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可知,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76.9%,正确。故选 D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离子能在 pH为 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K+、 SO42 、 OH B

8、K+、 Cu2+、 NO3 C Cl 、 Na+、 CO32 D Ba2+、 SO42 、 Na+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 pH为 3,即溶液中存在大量的 H+,再结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 A、 H 和 OH-两种离子会反应生成水,故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B、 K+、 Cu2+、 NO3 和 H+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故能大量共存,正确; C、 H 和 CO32 两种离子会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D、 Ba2+和 SO42 两种离子会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故不能大量共存,错误。故选 B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点评:熟练掌握复

9、分解反应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即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另外,要注意此题隐含的条件 pH为 3,即溶液中存在大量的 H+,不可忽略。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 质 杂 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H 2 HCl气体 先通过 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OH溶液 Ca(OH) 2溶液 先加入过量的 Na 2CO3溶液,再过滤 C CO2气体 CO气体 通过灼热的 CuO D CaO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答案: AC 试题分析: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A、由于杂质 HCl气体能与 NaOH溶液反应

10、而被除去,而主要物质 H2不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能除去除杂时带入的水蒸气,正确; B、由于杂质 Ca(OH) 2溶液能与过量的 Na 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NaOH,而主要物质 NaOH溶液不反应,故能除去杂质,但由于 Na 2CO3溶液过量,且过滤无法除去,故带入新杂质,错误; C、由于杂质 CO能与灼热的 CuO反应,生成铜和 CO2而被除去,而主要物质CO2不反应,故能除杂,正确; D、由于杂质 CaCO3固体和主要物质 CaO固体,都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即均被除去,错误。故选 AC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

11、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下列各组物质能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当胶头滴管中 的液体滴入瓶中,U型管中的液面发生了明显变化。若 a处液面降低,则符合此现象的物质组合的是 液体 物质 A NaOH溶液 SO2气体 B H2O 氯化钠 C H2O 硝酸铵 D 稀盐酸 小苏打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 a处液面降低,说明了装置内的气压增大,也就是说可能是试管内的物质溶于水,放出了热量,或是物质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气体。 A、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硫气体反应,故使瓶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 a处液面上升,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12、 U型管中的液面也没有明显变化,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由于吸收热量而使温度降低,故使瓶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 a处液面上升,错误; D、稀盐酸能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故使装置内气压增大, U型管中的 a处液面会下降,正确。故选 D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时的热现象,以及能反应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此外,还要了解装置内气压的变化,与右侧 U型管中的液面的变化的关系。 A、 B、 C、 D、 E、 F 分别是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 B不属于氧化物

13、。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连两圆的物质间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B固态 C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 C A与 D混合后有气泡产生 D B与 C混合后溶液中始终没有明显现象 答案: BD 试题分析:根据题给物质的相互间的反应,结合图示分析:图示中, B、 F都只能与另外的一种物质反应,而题给的 6种物质中,只有氧化铁和氢氧化钠满足条件;再根据题意, “B不 属于氧化物 ”,可知 B为氢氧化钠,则 F为氧化铁;则能与 B氢氧化钠反应的 C为二氧化碳,能与 F氧化铁反应的 E为盐酸;能与C二氧化碳反应的另一物质为氢氧化钙,故为 D

14、;则剩余的 A是碳酸钠。 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及氢氧化钙间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 B、由上面分析可知, 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固体就是干冰,由于干冰能升华吸热,故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C、 A与 D混合,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间的反应,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无气泡产生,错误; D、 B 与 C 混合,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间的反应,由于生成物是碳酸 钠和水,故两者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发生,正确。故选 BD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

15、质,以便灵活应用。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结合 “控制变量的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来分析,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变量是温度(实验中用冷水、热水作为对照,且有热水的必须能够燃烧),其它变量均相同,所以 符合这一说法。故选 B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和熟练掌

16、握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同时还要能熟练根据控制变量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进行实验。 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 展史的重大突破。下列应用的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隔水透气的鸟笼 B人面鱼纹彩陶盆 C金刚石薄膜 D银制器皿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分析,有机合成材料首先必须是有机物。 A、隔水透气的鸟笼是用聚硅氧烷薄膜制造的塑料制品,属合成材料,正确; B、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无机材料,错误; C、金刚石薄膜,属于碳的单质,错误; D、银制器皿属于金属材料制成,错误。故选 A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点评:理解

17、和熟记合成材料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有机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类。 猪肉的新鲜度可以通过测试 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 pH与肉类新鲜度的关系为: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5.8 6.2 6.3 6.6 6.7 根据上表判断,肉类变质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趋势是 A酸性变弱 B酸性变强 C酸性不变 D碱性变弱 答案: A 试题分析:稀溶液的酸碱性常用 pH表示, pH=7,溶液显中性; pH 7,溶液显酸性,且 pH 越小,酸性越强; pH 7,溶液显碱性,且 pH 越大,碱性越强;从表中可以看出,肉类在变质过程中,其 pH始终 7,故始终为

18、酸性,且其pH不断变大,故酸性不断减弱。故选 A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点评:熟练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 pH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 pH的范围是 0 14,中性是 7,酸性小于 7,碱性大于 7,越大碱性越强,越小酸性越强。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军事上用作照明弹的是 A镁条 B红磷 C木炭 D铁丝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故可在军事上用作照明弹,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但不会发出耀眼强光,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更不会发出耀眼强光,错误; D、铁丝在空

19、气中不能燃烧,错误。故选 A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即可轻松作答;此外,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等的区别。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调和油 B蒸馏水 C青铜马 D汉白玉 答案: B 试题分 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A、调和油是由多种植物油混合而成的,故属于混合物,错误; B、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水)组成的,故属于纯净物,正确; C、青铜马是由青铜制成的,青铜属于铜锡合金,故属于混合物,错误 D、汉白玉就是大理石,是由碳酸钙和杂质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故

20、属于混合物,错误。故选 B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由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汽油 B二氧化锰 C淀粉 D蔗糖 答案: D 试题分析: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A、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错误; B、二氧化锰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错误; C、淀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错误; D、蔗糖易溶于水,能与水

21、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故选D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 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水溶性,如果物质易溶于水,就能够和水形成溶液,如果物质不溶于水,就不能够和水形成溶液。 石英玻璃的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硅( SiO2),其中 Si元素的化合价是 A +2 B +4 C -2 D -4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价的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已知 O的化合价为 -2价,设 SiO2中 Si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有 x+( -2) 2=0,解得 x=+4价。故选 B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

22、化合价的计算,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即可。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过滤 C点燃酒精灯 D稀释浓硫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放置在试管口上方 1cm处,不能伸入到试管内,否则会污染胶头滴管,进而会污染试剂,错误; 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液体不能直接倒入漏斗内,错误; 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散失,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否则酸液会沸腾溅出

23、,可能伤人,错误。故选 C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离子的形成分析,由于阳离子是由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形成的,故其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故选 C。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理解和熟记原子结构示 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和含义,是解题的关键;即在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临近中考,家长为了给学生增加营养,制定了如下食谱:

24、 主食 馒头、米饭 副食 红烧牛肉、清蒸鱼 饮料 酸牛奶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从合理膳食的角度建议家长增加的食物是 A炒鸡蛋 B烧排骨 C炖豆腐 D炒青菜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六大营养素的种类和合理膳食的原则分析,馒头、米饭中主要含有淀粉,属于糖类;红烧牛肉、清蒸鱼中主要含有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酸牛奶中主要含有蛋白质和水;由此可知,食谱中缺乏维生素。 A、炒鸡蛋中主要含有蛋白质,错误; B、烧排骨中主要含有蛋白质和油脂,错误; C、炖豆腐中主要含有蛋白质,错误; D、炒青菜中主要含有维生素,正确。故选 D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点评:熟练掌握六大营养素的名称、作用、来源及其缺乏症等

25、,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碘被公认为人类的 “智慧元素 ”。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关于碘元素 的信息。下列关于碘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为 126.9g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53 D原子序数为 53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分析。 A. 根据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碘元素名称带 “石 ”字旁,因此属于非金属元素,正确; B.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且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 “1”,可省略不写,但不是 “g”,故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6.9,而不是 126.9g,错误;

26、C.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且原子序数 =质子数,故碘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53,正确; D.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碘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53,正确。故选 B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填空题 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10 20 30 40 50 6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 1)用纵坐标表示

27、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上表所提供的数据,在右图的坐标纸上绘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溶解度曲线。 ( 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在 25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g ( 3)在 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4)从图中看出,要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可采用的方法是 。 答案:( 1)坐标系完整(包括横坐标、纵坐标、原点和刻度) 1分 图形完整 1分 ( 2) 37.51 ( 3) 23.01 ( 4)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只答结晶不给分 试题分析:( 1)由表中数据,可以画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 2)根据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在 25

28、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7.5g; ( 3)根据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100%可知,若两饱和溶液的溶解度相等,则溶质质量分数就相等,因此据图可知,在 23 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4)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硝酸钾、氯化钠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 故要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问题,注重

29、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学习化学知识后,观察物质世界就要从化学视角看。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1)从组成角度看:自然界 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水是由 组成的。 ( 2)从结构角度看: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水是由 构成的。 ( 3)从变化角度看:变化莫测的水缔造着大自然的神奇。 水参加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6CO2+6H2O 6O2+X,则 X的化学式: 。 水通电分解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 氢气,是将 能转化为化学能

30、,但该方法不节能,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节能方法促进水的分解;下图 1是水的电解装置,氢气在与电源 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放出。 在图 1和图 2所示水发生的两种变化中,从微观角度看,两种变化的 本质区别在于 ( 4)从资源角度看:水的循环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活性炭具有良好的 性,可以滤去水中一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在图 3和图 4示意的净水原理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净水方法有 。 答案:( 1)氢、氧元素( 或 H 、 O )( 2)水分子(或分子) ( 3) C6H12O6 电 负 图 1变化中水分子(变成氢、氧原子)本身发生改变,

31、是化学变化;图 2中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是物理变化 ( 4)吸附 图 4(或蒸馏) 试题分析:( 1)根据水的化学式 H2O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 2)从构成水的微粒分析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从化学方程式看,反应前有 18个氧原子、 6个碳原子和 12个氢原子,反应后除 x外有 12个氧原子,故 x里共含有 6个碳原子、 12个氢原子和 6个氧原子,故 x的化学式是C6H12O6;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根据 “正氧负氢 ”可知,故图 1中,氢气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放出; 图 1水通电分

32、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分子生成,故属于化学变化;图2水的沸 腾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 4)在净化水时,由于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一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由于蒸馏能得到纯水,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钙、镁离子,所以能降低水的硬度。 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较全面地考查了有关水的知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储备。 现有六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食盐 B硬铝 C甲烷 D石油 E石灰石 F酒精 (1) 可用作厨房调味品 (2) 可用作制造飞机

33、(3) 被誉为 “工业的血液 ” (4) 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 (5)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答案:( 1) A ( 2) B ( 3) D ( 4) F ( 5) C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 ( 1)食盐有咸味,故可用作厨房调味品,故选 A; ( 2)硬铝的密度小而强度大,故可用作制造飞机,故选 B; ( 3)石油被誉为 “工业的血液 ”,故选 D; ( 4)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是酒精,故选 F; (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选 C。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 性质和用途,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本题较简单,熟

34、练掌握常见气体的性质,即可轻松作答。 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 ( 1)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填序号 )。 硝酸铵 碳酸氢铵 硝酸钾 硫酸钾 ( 2)小军要配制 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24的硝酸钾溶液,需硝酸钾质量为 g。 ( 3)如下图 A所示,称量时 A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 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至天平平衡 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右盘中减少砝码至天平平衡 左盘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 4)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 B的方法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 “偏大 ”或 “偏小 ”); 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 5)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

35、可能由 KNO3、 Ca(NO3)2、 K2CO3、 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 由实验 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 根据实验 1、实验 2推测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有 种情况; 若测得原营养液中 K+和 Cl一 的数目之比为 3: 1,则原营养 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 答案:( 1) ( 2) 12 ( 3) ( 4)偏小 加快硝酸钾溶解速度 ( 5) K2CO3 两 或 2 KNO3、 Ca(NO3)2、 KCl 试题分析:( 1)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

36、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硝酸钾中含有钾、氮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 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 (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可知,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50g24 =12g。 ( 3)在称量过程中,天平发生偏转时,要么加药品,要么减药品,现在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说明砝码重,即药品少了,应该增加食盐。故选 ( 4)量取水时,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如果按照图 B仰视读数,则量取的水的实际的量要偏大,则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由于 C中是溶解硝酸钾,故用

37、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硝酸钾溶解速度。 ( 5) 实验 1中把碳酸钠加入混合物的溶液中,产生了白色沉淀,结合所给的物质可知,能和碳酸钠产生沉淀的只 有硝酸钙,同时也就说明在混合物中没有碳酸钾,因为二者同样能反应产生沉淀。 实验 2中把硝酸银加入营养液中产生了白色沉淀,结合所给的物质可知,能和硝酸银产生沉淀的只有氯化钾;由于在两个实验中均无法确定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故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有两种组合:一是硝酸钙、氯化钾;二是硝酸钙、氯化钾、硝酸钾。 由于氯化钾中钾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为 1: 1,而溶液中钾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为 3: 1,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可知,该营养液的组合中

38、还含有硝酸根离子,即硝酸钾;则原营养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 KNO3、 Ca(NO3)2、 KCl。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酸、碱、盐的鉴别,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计算题 Cu与 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 ( 1)不法分子常用黄铜制成金光闪闪的 “假元宝 ”蒙骗人们。下列鉴别方法中错误的是 ( ) A看颜色 B测密度 C加硝酸银溶液 D加盐酸 ( 2)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的组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利用该合金粉

39、末与稀硫酸反应,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漏斗注水,量气管两边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高度差 ,说明气密性良好。 正确读取量气管内液面的初始、最终读数前都需进行的操作是 。 该小组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实验数据处理如下:(实验温度下H2=0.09g/L) 合金的质量 /g 稀硫酸的体积 /mL 生成氢气的体积 /mL 第一次 2 15 44.4 第二次 2 20 44.4 第三次 4 15 44.4 a、列式计算该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b、从上表数据分析,所用合金与稀硫酸的质量比为 时,合金中的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稀硫酸的

40、溶质质量分数为 。(实验温度下, H2SO4=1.08g/cm3) 答案:( 1) A ( 2) 不变 调节两边液面相平 (各 1分) a: 93.5% b: 1:8.1 1.21% 试题分析:( 1)根据 Cu与 Zn、 Au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分析。 A、由于二者的颜色基本一致,所以难于比较真假,错误; B、金的密度比铜、锌的都大,铜锌合金的密度更小,故 可以通过测密度来鉴别真伪,正确; C、铜锌均排在银的前面,故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即表面能析出一层银白色物质;而金排在银的后面,不能反应,故能鉴别,正确; D、由于锌排在 H的前面,故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即有气泡产生,而金不能与盐酸反应

41、,故能鉴别,正确。故选 A ( 2) 出现液面差后,如装置严密,则装置内的气压不变,故一段时间后,高度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读取量气管内最终液面刻度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调节量气管高度,使左右液面相平,否则管中的液柱会产生压强,会对管中的气体进行压缩或拉伸,影响气体的体积测定 ,因而正确读取量气管内液面的初始、最终读数前都需进行的操作是调节两边液面相平。 比较前 2次的数据可知, 2g合金完全反应,只能生成 44.4ml氢气;而由第 3次的数据可知生成 44.4ml氢气只需消耗 15ml稀硫酸,由此可知, 2g合金中的锌和 15ml稀硫酸可恰好完全反应,并产生氢气 44.4ml( 44.4m

42、l1000ml/L0.09g/L=0.004g),即第一次合金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a:设 2g合金中含锌的质量为 x Zn + H2SO4=ZnSO4 + H2 65 2 x 0.004g 65:2=x:0.004g 解得 x=0.13g 则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 100%=93.5% 答: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93.5%。 b:根据上表分析,第一次的合金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所用合金与稀硫酸的质量比为: 2g:( 15ml1.08g/cm3) =1: 8.1; 设 15ml稀硫酸中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 y Zn + H2SO4=ZnSO4 + H2 98 2 y 0.004g

43、 98:2=y:0.004g 解得 y=0.196g 则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100%=1.21% 答:稀 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21%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主要是利用图表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哪一次的硫酸与锌是完全反应,然后根据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即可,注意解题要规范。 探究题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 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 。 ( 2)利用上图中 A、 D装

44、置的组合可以制取某种气体,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验满方法是 。 ( 3)实验室通常利用上图中装置 B与 的组合制取二氧化碳(选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 C装置代替 B装置进行实验,优点为 。 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除杂装置(如右图)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 (选填字母)。 A abdc B bacd C dcab D cdba 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 酒精灯 水槽 ( 2) 2 KMnO4 K2M nO4 + MnO2 + O2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集满 ( 3) D CaCO3 2HC

45、l=CaCl2 CO2 H2O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意思相近均给分) C CO2+Ca(OH)2 = CaCO3+H2O 试题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图中仪器 的名称是酒精灯,仪器 的名称是水槽。 ( 2)由于装置 A属于固体加热型装置,且管口放有一团棉花,故可用此装置制取氧气,应选的原料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受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且 D为向上排空气法,符合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的特点;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故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46、若木条复燃,则证明集气瓶中已收集满氧气。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选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D收集。由于 C装置中有个带孔的隔板,能起到隔绝固液体的作用,故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 由于使用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故二氧化碳中会混有一定量的氯化氢气体,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需先除去氯化氢气体,再除水,故要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再通过

47、浓硫酸,由于 “洗气 ”都是 “长进短出 ”,故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dcab。故选 C 常用澄清石灰水检 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 = CaCO3+H2O。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熟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的重点之一是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 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此外,对于常见气体的检验,要依据气体的性质进行解答,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检验某气体和水时需要先检验水的存在,而要除去某气体和水时需要后除水。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将一根光亮的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