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五校初三第一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31077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五校初三第一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五校初三第一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五校初三第一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五校初三第一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五校初三第一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五校初三第一学期 12月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火上浇油 B百炼成钢 C玉不琢不成器 D死灰复燃 答案: C 试题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火上浇油,油具有可燃性;百炼成钢、死灰复燃,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玉不琢不成器是玉石形状改变。选 C。 考点: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差别和应用。 点评: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注意区分性质与变化的不同

2、。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 / 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 / g 3.2 3 待测 3.2 A W可能是单质 B 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 Z物质的质量为 86 4g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Y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Y可能是催化剂; X质量减少了 6.8g,是反应物; W质量增加了 3.2g,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Z的质量应该增加 3.6克,故 Z应为 93.6g。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W可能是单质。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催化剂;

3、化学反应类型。 点评: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一变多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下列有关丙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氨酸是由四种原子构成的 B丙氨酸相对分子质量是 89g C丙氨酸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1 D丙氨酸的化学式为 C3H6O2N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丙氨酸的分子结构可知,每个丙氨酸分子是由四种原子构成的;丙氨酸相对分子质量是 89;丙氨酸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1;丙氨酸的化学式为 C3H7O2N.选 C。 考点:分子结构;化学式。 点评:根据化学式,我们可以得到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信息。 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以锶原

4、子做钟摆的 “光格钟 ”,成为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8,其质子数是 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38 B 50 C 88 D 126 答案: A 试题分析:原子 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8.选 A。 考点:原子的构成。 点评: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 4.8g氧气,同时生成 4.4g二氧化碳和 2.7g水,则该化合物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 4.4g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5、氧元素 =4.4=3.2g; 2.7g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氧元素 =2.7 =2.4g。生成物中共有氧元素: 3.2+2.4=5.6克。故该化合物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选 C。 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质量分数。 点评: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下列有关溶液和乳浊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将硝酸铵、硝酸钾分别溶于等量的水时,溶液的温度都降低。 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 答案: D 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会降低,硝酸钾不行;同种溶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餐具上的油

6、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选 D。 考点:溶液的特征;饱和溶液;乳化。 点评: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饱和溶液一定是某个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 根据下列结构示意图判断 ,属于原子且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的,容易得到电子;小于 4的容易失去电子。选 C。 考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性质。 点评:若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则该层有 2个电子就是稳定结构,虽然电子数小于 4个,但也不容易失去或得到电子。 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原子数目 原子的种类 分子数目 分子的种类 元素的种类 物质的总质量 物质的种类

7、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肯定没有变化,分子数目可能改变;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选A。 考点:化学反应的本质;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化学反应的本 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在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化学反应的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 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 PM2.5监测指标。 PM2.5 ( particulate matter)是指 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下列措施对 PM2.5的治理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是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B大力发展火力

8、发电 C大力植树造林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定时洒水,可以洗去空气中的粉尘;大力植树造林,树木可以吸附部分粉尘;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可以减少粉尘的产生;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增加空气的粉尘。选 B。 考点:空气污染与防治。 点评:空气主要污染物有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粉尘等。 卢瑟福的 粒子 (带正电荷 )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 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线条中,最能说明原子核带正电且质量较大的轨迹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自然界中,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图 中 d线表现出其与原子核相

9、斥并被弹开的现象,说明原子核带正电且质量较大。选 D。 考点:粒子的带电性;原子的构成。 点评:原子中,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表现为带正电荷。 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借火,容易引起失火;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大拇指不要放在试管夹短柄上;取蒸发皿,应用坩埚钳,防止烫伤;选 B。 考点:点燃酒精灯;测量液体体积;加热液体;转移蒸发皿。 点评: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

10、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任何粒子都不能再分 答案: C 试题分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可以再分;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选 C。 考点:微粒的性质;微粒的构成。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以再分,原子得失电子形 成离子;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答案: D 试题分析:催化剂

11、可以改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选 D。 考点:催化剂。 点评:有些反应的速率太快或太慢,为改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才需要使用催化剂。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成分的是 A二氧化硫 B氮气 C氦气 D二氧化碳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的成分包含: 78%的氮气, 21%的氧气, 0.94%的稀有气体,0.03%的二氧化碳, 0.03%的其他气体和杂质。选 A。 考点:空气的组成。 点评:空气中各种成分的百分数是指其体积分数。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体或固体 B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来源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12、活泼,是可燃物 D因为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体或固体,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助燃,植物光合作用是氧气的重要来源,因为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所以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选 A。 考点:氧气的性质;氧气的来源;氧气的工业制法。 点评:氧气是重要的知识点,注意与二氧化碳对比掌握。 酒精监测仪中的反应原理为: C2H5OH+4X(红棕色) + 6H2SO4 =2 Cr2 (SO4)3(绿色) + 2CO2+ 9H2O,则物质 X的化学式为 A CrO3 B Cr2O3 C Cr2S3 D CrS

13、O3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由 C2H5OH+4X(红棕色)+ 6H2SO4 =2 Cr2 (SO4)3(绿色) + 2CO2+ 9H2O可知,物质 X的化学式为CrO3。选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在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填空题 通过近三个月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你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用过氧化氢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你认为应选择的最佳实验装置是 (填写字母代号 ),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收

14、集气体时如果用 E装置,那么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 3)如果用 F装置来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填 “a”或 “b”)进入 F中。 ( 4) F装置内装满水时,还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此时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该气体应从 (填 “a”或 “b”)进入 F中。 ( 5)完成图 G所示实验时,为避免集气瓶底炸裂,可预先在集气瓶中放 。 答案: (1) BE或 BF检查装置的气 密性 2H2O2 2H2O + O2 (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 3) a( 4)量筒 b( 5)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试题分析: 1、用过氧化氢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要用排空气法收集

15、,最佳实验装置是 BE或 BF,制取气体的反应装置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过氧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 + O2; 2、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经集满; 3、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如果用 F装置来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a进入 F中; 4、若用 F装置内装满水,来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 反应的气体体积,还需要量筒;该气体应从 b进入 F中,利用气体压强将水压出来,收集在量筒中测其体积; 5、铁丝燃烧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避免集气瓶底炸裂。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验满;氧气的性质;多功能集气瓶的使用;铁丝在氧

16、气中燃烧。 点评:制取气体的反应装置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铁丝燃烧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避免集气瓶底炸裂;多功能集气瓶的作用很多,要灵活对待 小华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考试时,小华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 操作 :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 a ; b 。 (2)以上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用序号字母表示)。 (3)上图 C操作中,若中砝码的质量为 10g,游码的读数为 3 5g,则碳酸钠的实际质量为 g。 答案: (1)玻璃棒 药匙 (2) ECADB(3)6.5 g 试题分析: 1、标号仪器的名称: a玻璃棒; b药匙; 2、配制一定

17、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以上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ECADB; 3、称量时,物体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物体的质量就等于砝码与游码之和,若放反了,物体质量就等于砝码与游码之差。故题中碳酸钠的实际质量为10-3.5=6.5g。 考点:常见仪器的名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托盘天平的使用。 点评: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比如题中碳酸钠与砝码放错了位置,则其称量的结果肯定是错的,配制的溶液肯定不符合要求。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下图所示装置:在由注射器和具支试管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 25mL空气,给装有铜粉的具支

18、试管加热,同时缓慢推 拉注射器活塞,待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具支试管上的小气球作用是 。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装置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装置内气体总体积 25mL 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l (填 “”、 “ ”、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 (填序号 ) 没有推拉注射器活塞; 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加入铜丝量太少; 加入铜丝量太多 (4)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 。 答案: (1) 缓冲压力或防止活塞冲出或防止

19、试管炸裂或防止橡皮塞冲出 。 (2) 2Cu+O2 =2CuO (3) (4)利用化学反应,在不引入新的气体杂质的前提下,将氧气转化为固体,从而达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试题分析: 1、装置加热后,内部空气压强加大,在具支试管上的小气球,其作用是为缓冲压力或防止活塞冲出或防止试管炸裂或防止橡皮塞冲出; 2、铜与氧气共热,化学方程式为: 2Cu+O2 2CuO; 3反应前装置内气体总体积 25ml,反应后装置内气体总体积 22ml,则反应掉氧气体积分数为: ( 25-22) /25100%=12%21%,原因可能是 没有推拉注射器活塞; 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加入铜丝量太少; 4、利用化

20、学反应,在不引入新的气体杂质的前提下,将氧气转化为固体物质,从而达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考点:实验探究;化学方程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点评:利用化学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成功的关键是要把装置内的氧气全部除尽,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要等到装置冷却后再读数。 水是生命之源, 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净水时需加入明矾的目的是 。 (2)欲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需进行过滤操作,该操作过程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 (3)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 (4)下图为电解水的

21、实验。 仪器 A的名称是 ,可用 _检验仪器 A中收集的气体。 电源开关闭合前,先将仪器 A和与其相同仪器内注满水的目的是 _ 和_。 当电源开关闭合后,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实验能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 乙图所示的现象与实验事实不相符合,请用笔在乙图中作出修改。 答案: (1) 加速沉降或吸附沉降 。 (2) 引流 。 (3) 煮沸 (4) 试管,带火星的木条或燃烧的木条 便于比较两支试管产生气体体积的比例 、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 2H2O 2H2+O2。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或质量守恒定律或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试题分析: 1、净水时需加入明矾的目的是

22、加速沉降或吸附沉降; 2、过滤时使用玻璃棒引流; 3、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烧开煮沸; 4、( 1)仪器 A的名称是试管,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或燃烧的木条检验仪器 A中收集的气体; ( 2)电源开关闭合前,先将仪器 A和与其相同仪器内注满水的目的是便于比较两支试管产生气体体积的比例,并能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 ( 3)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 ( 4)水电解后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此说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 5)乙图中电解水产生的气体体积不符合事实,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

23、 1: 2,故图可以改为:考点:水的净化;电解水;物质的组成;化学方程式;软水与硬水;过滤;实验装置图。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水的净化和水的电解,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请画出 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 (填 “得到 ”或 “失去 ”)电 子变成离子,其符号为 _; (2) 表示的是 (填符号); (3)上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任意填写一种); (4)上表中第二、三

24、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 _。 答案: (1) 得到 S2-; (2) (3)Na2O(或 Na2O2)(填化学式,任意填写一种); (4)由 18依次递增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得, 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其最外层电子数为 6,大于 4,容易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其符号为: S2-;表示的是 ;上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 N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它们组成的化合物是 Na2O(或 Na2O2);上表中第二、三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由 18依次递增。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离子符号;化学式。 点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列遵循一定的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学

25、习化学的好助手,要加以理解,本题难度较大。 A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分子中共有 7个原子核, A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1:8,该氧化物的化学式量为 232,则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元素的微粒核外有三个电子层,且核电荷数与最外层 上的电子数之差为 12,该微粒的符号为 。 答案: Ca2+ 试题分析: 1、设 A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 A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2Ox; 因为氧化物分子中共有 7个原子核,即有 7个原子;所以 2+x=7,则 x=5;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设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则有: 2a+165=232,

26、解答 a=76;故答案:为: 76; 2、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 B元素的质子数与其当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 12,则,设其质子数为 Y, Y-8=12, Y=20, B元素是 20号 元素钙( Ca) ,故该微粒的符号为 Ca2+。 考点:化合价;氧化物;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现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 二氧化碳 空气 氮气 氧气 食盐水 矿泉水 冰和干水的混合物 氧化铁 硫酸铜溶液 氯酸钾。其中 (1)属于混合物的是 (2)属于单质的是 (3)属于化合物的是 (4)属于氧化物的是 答案: (1)

27、 (2) (3) (4) 试题分析: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而纯净物是由 一种物质组成的;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别的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空气、食盐水、矿泉水、硫酸铜溶液属于混合物;氮气、氧气属于单质;二氧化碳、冰和干水的混合物、氧化铁、氯酸钾属于化合物;二氧化碳、冰和干水的混合物、氧化铁属于氧化物。 考点:纯净物与混合物;化合物;单质;氧化物。 点评:物质分类的依据是物质的组成,但要注意组成元素的种类和组成物质的种类不同。 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三个铁离子 ; (2)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3) 六个氮原子 ;

28、(4)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答案: (1) 3Fe3+ ; (2) CO2 ; (3) 6N ; (4) 。 试题分析:三个铁离子: 3Fe3+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CO2 ;六个氮原子: 6N;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考点:化学用语;化合价;离子符号。 点评: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若表示原子个数,就在元素符号前标上适当的数字;分子用化学式表示,表示分子的个数,就在化学式前加上适当数字表示;离子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上适当的电荷数就行了;化合价 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计算题 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

29、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 反应前 反应后 质量变化(不含容器质量) 34.3g 32.7g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试回答: ( 1)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克。 ( 2)请你列式计算所取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 答案:( 1) 1.6克。 ( 2) 34克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可知,容器内物质减少的质量为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故反应制得的氧气质量为: 34.3-32.7=1.6g;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得过氧化氢的质量。 解:设,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 X; 2H2O2 2H2O + O2 68 32 X 10% 1.6g 68: 32= X 10%: 1.6g X=34g 答: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 34g。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解题的步骤,设、写、找、列、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