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过程主要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B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 C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 D活性炭用于净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浓硫酸使白纸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把纸张脱水碳化,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是因为石蕊与酸反应生成了红色物质,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即生成了新物质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 D、活性炭用
2、于净水,是因为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把水中的部分杂质吸附在其表面,此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 CaCO3Ca(OH)2 B CO2O2 C H2SO4H2O D FeCu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相关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反应,分析判断。 A CaCO3在高温煅烧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再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不能一步完成转化,错误; B、 CO2和水在光合作用
3、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故能一步完成转化,正确; C、 H2SO4 是酸,能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能一步完成转化,正确; D、 Fe比 Cu活泼,故 Fe能与硫酸铜等铜盐溶液反应,生成铜,能一步完成转化,正确。故选 A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点评:熟练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及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1 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 15% C t1 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升温到 t2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t2 时,将 20克甲物质放入 50克水中,得到
4、溶液的质量为 70克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 A、不同物质的溶解度要在同一温度下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题目中没有说明温度,故不能比较,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在 t1 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且都为 15g,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可知 t1 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 =100=13%,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 t1 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升温到 t2 ,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即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 t1 时,甲
5、、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 t2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 分数相等,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30g,即 t2 时将 20g甲物质加入 50g水中,只有 15g能溶解,而有 5g不溶解,故可得到 65g溶液,错误。故选 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未知数据计算正确的是 物质
6、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 g) 10 10 0 0 反应中的质量( g) 6 2 3 反应后的质量( g) 0 A 为 7 B 为 4 C 为 3.75 D 为 16.25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反应前与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前 a 是 10g,反应中是 6g,即此时反应消耗了 4ga物质;同理, b则是由 10g变成 2g消耗了 8g,所以反应中 a、 b的质量比 =1: 2,所以当消耗 10gb时需要 5ga参加反应,故 =5g; 同理,由反应前与反应中 b、 c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中 b、 c的质量比 =8: 3,故消耗 10gb时,会有 3.75gc的生成,即 =3.75
7、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可知 10g+10g=6g+2g+3g+ ,解得 =9g;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反应中 c、 d的质量比 =1: 3,则有 3.75gc生成时,会有11.25g的 d生成,即 =11.25g。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固定质量比,是解答本题 的关键。 化学美无处不在,下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其中 X是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硫酸钠溶液 D碳酸钠溶液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选项中各物质的性质分析。 A、稀盐酸不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错误; B、稀硫酸能与氧化
8、铜反应,生成蓝色硫酸铜溶液;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能与铁反应生成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稀硫酸显酸性,故能使石蕊变红,正确; C、硫酸钠溶液显中性,不会使石蕊变红,也不会与氧化铜和铁反应,错误; D、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变蓝,不会与氧化铜和铁反应,错误。故选B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酸碱盐的性质,以及相互反应的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解题时,只要将选项中的物质代入题中,看各步的推导是否满足,只要都满足,即可得到答案:。 认真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以下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A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变红色,可证明
9、碳酸钠属于碱类 B某固体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氨味,可证明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C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氧化物,可证明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D将浓盐酸放置于空气中浓度会减小,可证明浓盐酸具有吸水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 A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变红色,只能说明碳酸钠的溶液呈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因为碱的所有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而碱性溶液只要有氢氧根离子即可,错误; B已有铵态氮肥(即铵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氨气,故某固体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氨味,即可证明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正确; C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氧化物,不能证明该
10、物质一定是单质,如甲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就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都是氧化物,但甲烷不是单质,错误; D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浓盐酸放置于空气中浓度会减小,错误。故选B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铵态氮肥的检验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Fe( Fe2O3)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NaOH溶液 Ca(OH)2溶液 通入过量 CO2气
11、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uSO4溶液(硫酸) 加入过量 CuO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 BD 试题分析: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A、由于主要物质 Fe和杂质 Fe2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故二者均会被除去,错误; B、由于杂质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主要物质二氧化碳不反应,故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一氧化碳,正确; C、由于主要物质 NaOH溶液和杂质 Ca(OH)2溶液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二者均会被除去,错误; D、由于杂质硫酸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而主要物质硫酸铜溶液不反应,且过量的氧化铜不溶于水,可过滤除去,故能除去
12、杂质而不带来新杂质,正确。故选 B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下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进入烟囱的气体为纯净物 B此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C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D整个过程的反应可表示为: 2SO2+2CaCO3+O22CaSO4+2CO2 答案: AB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分析。 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进入烟囱的是洁净的气体,但洁净并不代表是纯净物,错误; B、由于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4
13、价,而硫酸钙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6价,故反应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错误; C、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而根据图示可知,经过处理后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故能减少酸雨的形成,正确; D、整个过程中,是二氧化硫与碳酸钙和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钙和二氧化碳,故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2SO2+2CaCO3+O22CaSO4+2CO2,正确。故选 AB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 难度不大,多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
14、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将铁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C向一定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D向一定质量的稀 盐酸中加入足量 铁粉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具体反应,对应图像分析。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由于氧气是生成物,故其质量随反应物过氧化氢的不断加入,会从 0开始不断变大,正确; B、将铁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二者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即Fe+CuSO4=Cu+ FeSO4,其中参加反应的 Fe与生成的 Cu的质量比为 56:64,由此可知,固体的质量随铁钉的加入而变大,图
15、像正好相反,错误; C、向一定量的大理石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可知,固体的质量随盐酸的加入而变小,直至大 理石完全反应,但由于其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故最终固体的质量不可能为 0,错误;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铁粉,二者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即 Fe+2HCl=FeCl2+H2,由于氢气是生成物,故其质量随反应物铁粉的不断加入,会从 0开始不断变大直至盐酸完全反应不再变化,错误。故选 A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点评:此题是一道反应与图象的结合题,解题的
16、关键是能结合反应分析各种量的变化关系,利用反应与图象相结合进 行分析探讨,进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 抓图象的起点, 抓图象的终点, 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A甲装置中水不断下滴,说明此装置一定漏气 B乙实验可以说明微粒是不停运动的 C丙实验中镁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相关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A由于分液漏斗和烧瓶中的气体是相通的,故无法实现密闭空间内压强的改变,所以分液漏斗中的水不断滴下不能说明该装置漏气,错误; B由于浓
17、氨水具有挥发性,即其中的氨气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最后进入酚酞试液中,且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故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正确; C根据题意,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剧烈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正确; D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而一氧化碳的燃烧处理,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正确。故选 A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化学实 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和明确每个实验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电影黄金大劫案上映后,里面用 “王水 ”(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 )溶解黄
18、金的情景引起了广泛的热议黄金溶解在 “王水 ”中形成 HAuCl4(四氯合金酸 ),没有氢气产生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王水 ”溶解黄金是化学变化; 金比氢活泼; HAuCl4中, Au的化合价为+3价; 可以将 pH试纸伸入 “王水 ”中测其酸碱度; “王水 ”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黄金溶解在 “王水 ”中形成 HAuCl4(四氯合金酸),即在 “王水 ”溶解黄金的过程中有新物质 HAuCl4(四氯合金酸)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比氢稳定,错误; 已知氢元素的化合价 +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 -1价,
19、设 HAuCl4中金元素的化合价为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有( +1) +x+( -1) 4=0,解得 x=+3,正确; 用 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置于干燥的 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将 pH试纸伸入“王水 ”中,否则会污染试剂,错误; 根据题意, “王水 ”能溶解黄金这样的活动性稳定的金属,故也能溶解铁,所以 “王水 ”不能用铁质容器盛装,错误。 说法正确,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
20、,但难度不大,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所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下列有关溶液的 说法正确的是 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B溶液都能导电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溶液的特征和组成等知识分析。 A水中加入食盐后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错误; B溶液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但如蔗糖溶于水时,就是以蔗糖分子的状态存在的,故不导电,错误;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能是气体,如酒精溶液中的溶质酒精就是液体,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即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正确。故选 D 考点:溶液的导电性,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
21、关系与判断,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以及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等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黑火药 ”主要是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组成,它属于 A纯净物 B混合物 C氧化物 D化合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根据题意, “黑火药 ”是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故属于混合物。故选 B 考点: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就要理解和熟练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并能对典型的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合金是常用的金属材料。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 A铁矿石 B紫铜
22、C钢材 D铁和碳粉 答案: C 试题分析:合金是由金属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融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A铁矿石是由铁的化合物和杂质形成的混合物,不符合合金的概念,错误; B紫铜是纯铜,是纯金属而不是合金,错误; C钢是铁的合金,正确; D铁和碳粉的混合物,不具备金属的性质,不属于合金,错误。故选 C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点评:本题较简单,熟练掌握合金的概念和合金的性质,以及常见合金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过滤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固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注意试管内的盛液量,
23、若液体太多,加热时会沸腾溅出,故试管内盛液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1/3,正确; B、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不能直接倾倒,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散失,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否则酸液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 ,错误;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要 “左物右码 ”,图示物质和砝码的位置正好放反了,错误。故选 A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某市生产一种食盐,其配料有:氯化钠( NaCl)、碘酸钾( KIO3)、亚铁氰化钾 K4F
24、e(CN)6 3H2O。食用这种食盐可补充人体所 需的微量元素有 A K和 Cl B Na和 I C Fe和 Cl D I和 Fe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体需要的元素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含量大于 0.01%的称为常量元素,其中氧 65%、碳 18%、氢 10%、氮 3%、钙 1.5%、磷 1%、钾0.35%、硫 0.25%、钠 0.15%氯 0.15%、镁 0.05%;小于 0.01%的称为微量元素。故选 D 考点: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点评:本题属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的常量元素的种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归类错误的是 选项 归类 物质(或元素或微粒) A 三大合
25、成材料 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B 可燃性气体 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C 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 D 工业上 “两碱 ” 烧碱和纯碱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知识分析。 A、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正确; B、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性气体;二氧化碳不可燃,错误; C、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正确; D、工业上 “两碱 ”是指烧碱和纯碱,正确。故选 B 考点:物质的分类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古代 “银针验毒 ”的原理是: 4Ag+2H2S+O22X+2H2O, X的化学式为 A Ag2S
26、O3 B Ag2O C Ag2S D Ag2SO4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g+2H2S+O22X+2H2O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Ag原子 4 0 H原子 4 4 S原子 2 0 O原子 2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 2X分子中含有 4个 Ag原子和 2个 S原子,则 1个 X分子中含有 2个 Ag原子和 1个 S原子,故物质 X的化学式为 Ag2S。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推断,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原子守恒来推断是常用的方法,学生应注意守恒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二甲醚( C2H6O)是
27、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关于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A每个分子中含有 9个原子 B属于氧化物 C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12: 3: 8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52.2%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二甲醚的化学式为 C2H6O分析。 A、 个二甲醚分子是由 2个碳原子、 6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 个二甲醚分子中含有 9个原子,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 C2H6O 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错误; C、二甲醚中 C、 H、 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 122):( 16):( 161)=1238,正确; D、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可知
28、,C2H6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52.2%,正确。故选 B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碳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C铁与稀硫酸反应,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并有气泡产生 D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相关实验现象分析。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固体),错误; B、碳在空气中燃烧,只是会产生红
29、热现象,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错误; C、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故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并有气泡产生,正确; D、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故溶液温度升高,错误。故选 C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性质,溶解时的热现象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要注意反应条件,要能区分叙述产物与描述现象的不同, “烟 ”与 “雾 ”, “光 ”与“火焰 ”的不同,白色与无色的不同等。 填空题 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家利用NaOH溶液喷淋 “捕捉 ”空气中的 CO2(如下
30、图)。 ( 1)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离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 2)操作 中 (填 “一定 ”“不一定 ”)含有过滤。物质 是 溶液。 ( 3)上述工业流程中 (选填 A、 B、 C)内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A、吸收塔 B、分离池 C、 煅烧炉 ( 4)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除物质 的溶液外,还有 。 ( 5)用 NaOH溶液喷淋 “捕捉 ”空气中的 CO2的好处是 。 答案:)( 1) 2NaOH+CO2=Na2CO3+H2O, CaO+H2O=Ca(OH)2、Ca(OH)2+Na2CO3= CaCO3+2NaOH(或写出总反应式: CaO+H2O+Na2C
31、O3= CaCO3+2NaOH,直接得 2分) ( 2)一定 氢氧化钠 ( 3) B ( 4)氧化钙 ( 5)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几率,以到达充分吸收。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而分离池中发生的反应,首先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然后是生成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 CaCO3+2NaOH。 ( 2)根据图示可知,操作 是将
32、碳酸钙沉淀从分离池中分离出来的操作,故操作 中含有过滤操作;再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分离池中最终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而操作 又是将碳酸钙沉淀分离送入煅烧炉,故进入吸收塔的物质 是剩余的氢氧化钠溶液。 (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该反应中的两反应物没有成分的交换,故不属于复分解反应;而分离池中发生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溶液的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属于复分解反应;煅烧炉 中的反应是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此反应是分解反应。故选 B ( 4)根据图示可知,在整个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生石
33、灰和氢氧化钠溶液。 ( 5)根据图示,用 NaOH溶液喷淋 “捕捉 ”空气中的 CO2,即把 NaOH溶液喷成雾状,来与二氧化碳反应,故能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要能综合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常见酸碱盐以及氧化物的性质和化 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做出解答。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 。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
34、发生装置为 ,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 ( 3)实验室用装置 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 E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至导管口有气泡 地放出时,即可进行收集。 ( 4)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气体的下列性质: 颜色 密度 溶解性 可燃性,其中必须考虑的是 (填序号)。 ( 5)为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除杂装置(如下图)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 (选填字母)。 A abcd B bacd C cdab D dcba 答案:( 1) 长颈漏斗 锥形瓶 ( 2) CaCO3+2HCl=CaCl2+H2O+CO2 B C ( 3) 2KMnO4 K2MnO4+MnO2+O2 连续均匀 ( 4) (
35、 5) C 试题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图中仪器 的名称是长颈漏斗,仪器 的名称是锥形瓶。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选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 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由此可知,该反应是固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故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 “固液体不加热型 ”的 B;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C收集。 ( 3)由于装置 A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故若用此装置制取氧气,则可选的原料为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
36、合物,如高锰酸钾在受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由于发生装置的试管中本身存在一定量的空气,故需要排尽试管中的空气后再收集,若用 E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则要等到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 ( 4)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时,要考虑其密度,当其密度大于空气时,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当其密度小于空气时,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还要考虑其溶解性,当其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时,可用排水法收集。故选 ( 5)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故收集的二氧化碳中会混有一定量的氯化氢气体,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需先除去氯 化
37、氢气体,再除水,故要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由于 “洗气 ”都是 “长进短出 ”,故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cdab。故选 C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 点评:熟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的重点之一是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 气体的方法;此外,对于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要依据气体的性质进行解答,特别需
38、要注意的是,当检验某气体和水时需要先检验水的存在,而要除去某气体和水时需要后除水。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 1)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 图 a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填 “活泼 ”或 “不活泼 ”)。 图 b、 c对应两种碳单质:图 b单质的名称是 。 C为 +4价, Cl为 -1价,由 C和 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 2)在点燃条件下, A和 B反应生成 C和 D。反 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该反应中 A、 C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 答案:( 1) 4 不活
39、泼 金刚石 CCl4 ( 2)置换反应 17:14 试题分析:( 1)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4;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若少于 4个,一般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若多于 4个,一般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由于碳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4,故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根据碳单质的结构可知,图 b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是空间网状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单质是金刚石。 已知 C为 +4价, Cl为 -1价,根据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的原则,结合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正价在左,负价在右 ”可知,由 C和 Cl两种元素组成
4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CCl4。 ( 2)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 4NH3+3O22N2+6H2O。 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故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 A、 C两种物质的质量比 =4( 14+3) :144=17:14。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熟记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是解第( 1)问的关键;了解碳元素组成的几种碳的单质的性质存在着差异,是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
41、方式不同。试题第( 2)问,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人类对金属的开发和利用是循序渐进的。 ( 1)青铜器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制品 。西汉时期,人们主要采用 “湿法冶金 ”。如将铁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能利用还原剂从金属的氧化物中将其还原出来。例如,高炉炼铁所涉及的物质转化过程如下: 其中,物质 A为 (填化学式), A与赤铁矿中的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每年因为腐蚀(如铁生锈)而报废的金属相当于年产量的 20%40%,人们采用多种方法防止金
42、属腐蚀。例如,将清洗后的铁锅擦干后存放可以防止铁锅生锈,其原因是 。 ( 4)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 (填 “强 ”或 “弱 ”),但铝制品却具有比较好 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 (用必要的文字或化学方程式说明) 答案:( 1) Fe+CuSO4=FeSO4+Cu ( 2) CO 3CO+Fe2O3高温 2Fe+3CO2 ( 3)控制铁生锈所需的条件之一 水 ( 4)强 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铝的表面,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发生氧化。 4Al+3O2=2Al2O3 试题分析:( 1)依据湿法炼铜的原理可知,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43、CuSO4=FeSO4+Cu。 ( 2)根据题意,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与碳反应,生成 A一氧化碳(化学式为 CO),而一氧化碳可与赤铁矿中的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 + 3CO 2Fe + 3CO2。 ( 3)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将清洗后的铁锅擦干,可以防止铁与水接触,从而达到铁锅防锈的目的。 (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由于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是一种致密的薄膜,附着在铝的表面,从而阻止了铝与氧气的进一步反应,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2Al2O3。 考点:金
44、属的化学性质,铁的冶炼,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点评:解答本题,就要熟练掌握金属的性质、冶炼、锈蚀及防护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解答。 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 洗衣粉 B 盐酸 C 草木灰 D 活性炭 E 精肉 F 硫酸铜 ( 1)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肥的是 ; ( 2) 具有乳化作用; ( 3)可用于除铁锈的是 ; ( 4) 富含蛋白质; ( 5)用于配置波尔多液的是 ; ( 6) 可用于净化水。 答案:( 1) C ( 2) A ( 3) B ( 4) E ( 5) F ( 6) D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 ( 1)由于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与
45、铵盐反应产生氨气,而造成铵态氮肥肥效降低,故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肥的是 C; ( 2)洗衣粉中含有的乳化剂能使油污分散成更小的油滴而随水流走,这就是乳化作用,故选 A; (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故用于除铁锈的是酸,故选 B; ( 4)精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 E; ( 5)硫酸铜溶液可用于配置波尔多液,故选 F; ( 6)由于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故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一些色素和异味,故可用于净化水,故选 D。 考点:铵态氮肥的检验,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均属于对基础知识
46、的考查,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解题的关键,故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 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和数字填空: ( 1)两个硝酸根离子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 3)三个氮分子 ;( 4)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3价 ; ( 5)两个硫原子 。 答案:( 1) 2NO3 ( 2) Al (3)3N2 (4) ( 5) 2S 试题分 析: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解答。 ( 1)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由于硝酸根离子带 1个单位负电
47、荷,故可表示为 NO3 , 2个硝酸根离子就在其前再加 2,故表示为 2NO3 ;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可表示为 Al; ( 3)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 3个氮气分子表示为 3N2; ( 4)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中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且正负号在前,数 字在后,故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3价,可表示为 ; ( 5)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 2个硫原子表示为 2S。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探究题 小丽对家中的家用制氧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到家用制氧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加压时,装填在制氧机内部的分子筛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制取高浓度氧气。减压时,分子筛将所吸附的氮气排放。整个过程中,分子筛并不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