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九年级5月调研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31087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8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九年级5月调研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3届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九年级5月调研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3届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九年级5月调研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3届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九年级5月调研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3届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九年级5月调研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九年级 5月调研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广场上,商人发出的叫卖声,近处的游客听到了,而远处的游客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商人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B商人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远处游客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D远处游客听到的声音振幅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商人发出的叫卖声,由于近处的游客听到的声音响度大,所以听得清楚些;而远处的游客听得的声音响度小,所以听的不清楚; 故选 C 考点:响度 点评:此题考查了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知道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也有关系 小明用台秤研究人在竖直升降电梯中的运动他先在地面上用台秤称得自己的体重为 500N,再将台秤移至电梯内,

2、电梯从 t=0时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到t=11s时停止,测得台秤对自己的支持力 F随时间 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 0 2s的过程中,小明的动能不变 B 2s 10s的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 10s 11s的过程中,小明的机械能不断减小 D 0 11s的过程中,小明的机械能不断增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电梯向下运动,结合图分析: A 0 2s的过程中,小明由静止开始下降,所以小明的动能增大,故 A错误; B 2s 10s的过程中,小明在匀速下降,重力势能减小,但动能不变,故 B错误; C 10s 11s 的过程中,小明在做减速运动,故动能减小,同时小明是在下降,高度是在降低的

3、,所以重力势能在减小,故小明的机械能不断减小, C正确; D 0 11s的过程中,小明下降了一段距离,重力势能减小,所以机械能不断减小,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动能与重力势能大小的判断。 点评:判断动能与重力势能的大小,关键还是搞清楚和个机械能的大小影响因素,从各个因素逐个分析 ,就能长出正确答案:。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 S,将滑片 P向右移动,则 A电压表示数减小 B电流表 A1与电流表 A2的示数之差增大 C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 A1的示数之比减小 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 A2的示数之比不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

4、 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 A2测 R2支路的电流; 电源的电压不变, 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 A不正确; 将滑片 P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 , 该支路的电流变小,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移动滑片时, R1支路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 A1的示数不变, 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 A1的示数之比等于定值电阻 R1的阻值, 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 A1的示数之比不变,故 D正确;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流表 A1 与电流表 A2 的示数之差等于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即差值减小,故 B不正确; 电流表 A1 的示数变小, 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 A1的示数之比增大,

5、故 C不正确 故 D正确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欧姆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滑动变阻器的变阻原理、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分析电路图确定两电阻的连接方式和电表所测电路元件是本题关键 在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有关装置工作时,能量转化情况相同的是 A丙和丁 B甲和丙 C甲和乙 D乙和丁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是将机械能转化内能;乙为做功冲程,则为内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丙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为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丁通过加热使活塞飞出,为内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故能量转化相同的为乙与丁; 故选 D 考点:能量的相互转化 点评:在分

6、析能量转化时要注意分析实验中消耗了哪些能量,同时主要产生的哪些能量,则可知能量的转化方向 通过直接感知现象,来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常用的研究物理问题方法下列根据观察的现象,作出的推测不符合物理事实的是 A根据扩散现象推测:分子是在做无规则运动的 B根据电路中灯泡发光推测:电路中有电流 C根据放在螺线管旁的小磁针受力偏转推测:螺线管周围有磁场 D根据靠近带电体的轻小物体被吸引推测:轻小物体是带电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遇到,故 A符合事实; B、有电流通过灯泡时,灯泡就可能发光,所以可推测发光的灯泡中有电流,故 B符合事实; C、当小磁针受到力的作

7、用时可发生偏转,所以可推测螺线管周围有磁场,故 C符合事实; D、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因此根据靠近带电体的轻小物体被吸引推测:轻小物体是带电的,不符合事实 故选 D 考点:物理学方法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先了解 “推理法 ”的实验过程,然后回忆所学内容,得到答案: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小明将长方体木块(每个面粗糙程度相同)平放于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向右匀速拉动木 块,如图所示以下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木块共受到两对平衡力作用 B用上述器材可探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 C木块所受桌面的支持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若撤去拉力 F,木块的运

8、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向右匀速拉动木块,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受到两对平衡力作用,故 A正确; B、控制木块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使木块平放、侧放、竖放,改变接触面积大小,可以探究滑动摩 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积大小关系,故 B 正确; C、木块所受桌面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 C错误; D、若撤去拉力 F,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只受滑动摩擦力作用,受力不平衡,滑动摩擦力改变了木块的运动状态,即撤去拉力 F,木块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故 D正确; 故选 C 考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

9、因素有关的实验 点评:( 1)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 2)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跟接触面积大小、运动速度都没有关系 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下列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 a)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 b)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 c)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 d)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

10、,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光的色散;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点评:本题考查对简单光现象的理解,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小孔成像、两种反射、色散、近视远视的矫正,都是常见现象,是一道基础题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5dm B人 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5

11、km/h C正常人心脏跳动 1次的时间约 2s D考场外此时的气温是 1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18cm, 5dm=50cm 不符合实际,故 A 错误;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5km/h1.39m/s,符合实际,故 B正确; C、正常人心脏跳动 1次的时间约 , 2s不符合实际,故 C错误; D、当地考场外此时的气温约为 33 , 12 不符合实际,故 D错误; 故选 B 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

12、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物体表现出惯性的现象是常见的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 A、将水从桶中泼出,是利用了水的惯性,使水向前泼出,不合题意; B、汽车驾驶员系上安全带,是为了防止当汽车刹车时,人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到挡风玻璃而造成伤害,故 B符合题意; C、骑车上坡前奋力蹬车是为了使车具有更大的动能,在上坡时能转化成较多的重 力势能,不合题意; D、洗手后用力甩干,是利用了惯性,使水脱离人手,不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惯性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止,让学生们知道惯性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关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流体中流速

13、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 B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C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可以再分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流体中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正确; B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 B错误; C电子的发现以后,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故 C正确; D目前,人类已经清楚的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D 正确。 故选 B。 考点: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摩擦起电;微观世界的认识;宇宙的结构层次。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个知识点,但都是基础知识及识记性的内容,平时应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用知识联系生活提高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

14、,属于熔化现象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 A、云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不合题意 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 冰晶,是凝华,不合题意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不合题意 D、冰化成水是由固态的冰变为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 ,其中 “山 向船尾跑去了 ”所选的参照物是 A船 B山 C山上的树木 D岸边的房屋 答案: A 试题分析:以船为参照

15、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 “后退 ” 故选 A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实验题 为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 6V)、电流表、电压表、五个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 6、 8、 12、 16、20)、滑动变阻器( 1A 20)、开关、导线若干 ( 1)请用笔画 线代替导线,在图甲中把电路连接完整 ( 2)电路连接后,小华将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移至最左端,闭合开关时发现电压表的指

16、针偏转超过其量程,电流表示数不为零,则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中,最合理的是 A立即将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移至最右端 B断开开关,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改为 15V C断开开关,检查定值电阻是否发生断路 D断开开关,检查滑动变阻器是否发生短路 ( 3)排除故障后正确操作,当定值电阻阻值为 6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 V若将定值电阻阻值换为 8时,则应将滑动变阻器的触头向 移动,才能完成第二组数据的测量 ( 4)测量第三组数据时,小华想换用阻值为 20的定值电阻,你认为可行吗? 若想完成接下来的实验,还可换用阻值为 的定值电阻 答案: ; D; 2.4V、左;不行、 12 试题分析:( 1)将

17、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与电阻串联,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滑动变阻器已接了下面一个接线柱,应再接上面一个接线柱,如图所示: ; ( 2)将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移至最左端,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最大,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示数不为零,则电路中未发生断路,根据分析,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20,根据串分压的知识,当电阻的阻值为 20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大,为 3V,而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超过其量程,则可能是滑动变阻器短路造成的; ( 3)由图乙知,电压表的量程为 0 3V,分度值为 0.1V,示数为 2.4V; 当将 6的电阻换为 8时,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为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则应增大滑动

18、变阻器的阻值,将滑片向左移动; ( 4)若换为阻值为 20的电阻,则电路中的电流为: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达不到要求; 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为 20时,电路中的电路 此时电阻的阻值为 ,可得电阻的阻值不能超过 13.3, 所以可换 12的电阻 考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点评:此题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考查了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及电路故障的分析,实验中涉及到了有关串分压的知识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小华和小红在广场看到小朋友玩套圈游戏(如图甲所示)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套圈落地时的水平距离不尽相同,引起了他们的思考于是他们按图乙所示方法,找来圆弧轨道(

19、末端水平)、一个小钢球,探究钢球水平抛出的落地点到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前,他们提出了如下猜 想: 猜想 1:与小球在轨道上静止释放时的高度 h有关; 猜想 2: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 H有关 ( 1)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需用测量水平距离 s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帮助他们确定 s的起点位置 O,写出具体的方法 ( 2)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 分析实验序号为 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与小球在轨道上静止释放时的高度 h成正比; 综合分析表中所给数据,请你写出 s与 h、 H之间的关系式: 接着小华又想探究小球抛出的水平距离与小球的质量是否有关请你

20、简述小华的实验 方案简要做法: ;如何判断: 实验 序号 轨道末端水平部分离地面的高度 H m 小球在轨道上由静止释放时的高度h m 落地点与抛出 点的水平距离s/m 落地点与抛出 点的水平距离的平方 s2/m2 1 0.5 0.1 0.45 0.2 2 0.5 0.2 0.63 0.4 3 0.5 0.3 0.78 0.6 4 1.0 0.1 0.63 0.4 5 1.0 0.2 0.89 0.8 6 1.0 0.3 1.10 1.2 答案:( 1)制作一个简易重锤线悬挂在桌边,下端对应的地面位置即为起点(或用水滴自由落下); ( 2) 1、 2、 3(或 4、 5、 6);落地点与抛出点水

21、平距离的平方; s2=4Hh; 简要做法:保持小球由静止释放的高度 h、轨道末端水平部分离地的高度 H不变,仅改变钢球的质量,测量钢球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 如何判断:若钢球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改变,则与小球质量有关,否则无关 试题分析:( 1)测量水平距离 s,需先确定起始点 O,可以根据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特点,制作一个简易重锤线悬挂在桌边,下端对应的地面位置即为起点(或用水滴自由落下); ( 2) 由 1、 2、 3或 4、 5、 6知,轨道末端水平部分离地面的高度 H不变,小球在轨道上由静止释放时的高度 h增大为原来的几倍,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的平方 s2便增大为原来的几倍,

22、可知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的平方 s2与小球在轨道上静止释放时的高度 h成正比; 由 知,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s2与 h成正比; 由 1、 4或 2、 5或 3、 6知,小球在轨道上由静止释放时的高度 h相同,轨道末端水平部分离地面的 高度 H增大几倍,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的平方 s2便增大几倍,可得其它条件不变, s2与 H成正比; 设关系式为: s2=kHh 由 1知,当 H=0.5m, h=0.1m时, s2=0.2m2 则 0.2m2=k0.5m0.1m 解得: k=4 则: s2=4Hh 要探究抛出距离与小球质量的关系,则应保持 H 和 h 不变,改变小球的质量 简要做法

23、:保持小球由静止释放的高度 h、轨道末端水平部分离地的高度 H不变,仅改变钢球的质量,测量钢球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 如何判断:若钢球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改变,则与小球质量有 关,否则无关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点评:此题是探究钢球水平抛出的落地点到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考查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不管是探究的过程或分析数据,都要注意控制其它量不变 填空题 微波炉是一种利用向食物发射微波,进而将以微波形式存在的电磁能转化为内能来对食物加热的厨具因为微波可以深入食物表面内约 5 cm,因此与蒸烤类厨具比较,具有加热更加迅速的特点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

24、个微波炉,他听人们讲利用微波炉对食物加热,不仅加热时间短,还具备加热效率高的特点为了验 证后一种说法,他决定借助电能表、手表、温度计、煤气灶等器材实际测量一下为此他查看了家中微波炉后面的铭牌,上面注明额定输入功率为 1200 W,他又查看了他家的单相电子电能表,上面注明 3200imp kW h之后,他关闭其他所有家用电器,将体积为 lL、温度为 20 的水放入微波炉并用中火开始加热,同时用钟表计时并记录电能表上面的发光二极管闪烁的次数,历时 7 min,电能表上面的发光二极管闪烁了 320次,此时取出并测得水的温度为 80 ( 1)若用煤气灶来加热同样多的水到同样的温度需用 0.0168 k

25、g煤气,则 煤气灶的效率为 (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 kg ),煤气的热值为 5.0107J/kg) ( 2)微波炉烧水时的效率 小明还知道微波炉中发射微波的器件叫做微波管,某微波炉内的微波管只有一只,且该微波管只能在额定电压下以额定功率工作,这个微波炉是如何仅仅利用这只微波管实现在不同挡位工作的昵 答案: %; 70%;改变微波管工作时间与间歇时间的比值实现不同档位的切换 试题分析:( 1)用煤气灶来加热同样多的水到同样的温度需用 0.0168kg 煤气,放出的热量 Q 放 =mq=0.0168kg5.0107J/kg=8.4105J, 水的质量: m=V=1.0103kg/m31

26、0-3m3=1kg; 水吸收的热量: Q=cm( t-t0) =4.2103J/( kg ) 1kg( 80 -20 )=2.52105J; 煤气灶的效率: ; ( 2) 7min微波炉消耗的电能:; 水吸收的热量: Q=2.52105J; 微波炉的效率: ; 微波炉是间断性工作的: 当微波炉中的微波管在额定电压下以额定功率连续工作时,设定为高火档; 当微波炉中的微波管在额定电压下以额定功率间歇工作时,设定为非高火档; 并且工作时 间与不工作时间的比值越小,微波炉的档位越低 考点:热平衡方程的应用 点评:本题是一道电学与热学的综合应用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使学生觉得学了物理有用

27、,有意义! 如图甲所示,用弹簧秤将重为 3.9N 的物块从斜面的底端匀速拉至顶端,拉力如图所示,已知斜面的高为 2m,长为 4m,则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若用图乙所示装置匀速提升该重物上升 0.5m,当其机械效率与斜面相同时,竖直向上的拉力为 N 答案: %; 1.73N 试题分析:由图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2N,示数为 2.6N, ; 由图知,滑轮组由 3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 s=3h=30.5m=1.5m 有用功 W 有用 =Gh=3.9N0.5m=1.95J 所以 所以 考点:斜面的机械效率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斜面、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关键是搞清有用功、总功,同时涉及滑轮组绳子段数的

28、判断及 s与 h的关系 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放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小明将同一支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的不同深度,压强计两管中的液面高度差如图所示由此可知,原先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是 中的大,液体 的质量较大(选填 “甲 ”或 “乙 ”) 答案:甲;甲 试题分析:根据公式 p=液 gh,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由图知,探头在甲的深度较小但受到的压强较大,说明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由 m=V得,体积相同,则甲的质量较大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点评:此题通过实验现象考查了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密度公式的应用,要掌握液体压强公式和密度公式,并

29、能灵活运用 某同学在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 u和像距 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2)把物体 从距凸透镜 30cm处移到 15cm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 ;(选填“大 ”或 “小 ”) 答案: cm;大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 u=v=2f=20cm,所以焦距 f=10cm ( 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5cm处移到 3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增大,像距应减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点评:解本题的关键是要记住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1)凸透镜成实像时: 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或摄像头;若物距等于像距时

30、,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求凸透镜的焦距;若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或幻灯机 物体距透镜越近,像距透镜越远,像越小 ( 2)凸透镜成虚像时: 物距小于像距,应用于放大镜 物体距透镜越近,像距透镜越近,像越小 小明上完体育课后,从学校小卖部买了一瓶饮料当他紧紧用手握住竖直的饮料瓶不动,如右图所示,则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选填 “大于 ”、 “等于 ”或“小于 ”)瓶的重力拧瓶盖时,他发现瓶盖侧面有一条条竖纹,用物理知识分析瓶盖上竖纹的主要作用是 拧开瓶盖,将塑料吸管插人瓶中,能把饮料吸进口中,这是利用了 答案:等于;增大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大气压 试题分析:( 1)瓶子静止不 动

31、,处于平衡状态,在竖直方向上,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其大小等于瓶的重力 ( 2)瓶盖上的竖条纹,增大了手与瓶盖之间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这样便于旋开或旋紧瓶盖 ( 3)这是因为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使管内气压减小,这样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就被压进吸管里 考点: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方向;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大气压强的存在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对大气压强和静摩擦力和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以 及如何增大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方法,如何将其与理论联系在一起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小明、

32、小华和小丽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时, 小明猜想:物体的动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小华猜想:物体的动能可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小丽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分别对两位同学的猜想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让不同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如图所示) ( 1)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动能大小的 实验二:小丽接着又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实 验,探究另一个猜想是否正确 ( 2)小丽的做法是 答案: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滑下 试题分析:( 1)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比较动能大小的; ( 2)要探

33、究小华的猜想,小车的质量不变,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滑下,从而可以得到不同的初速度,可以探究动能与物体的速度的关系 考点: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点评:此题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考查了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其中注意学习控制变量和改变变量的方法 冰壶运动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如图甲所示 冰道的左端有一个发球区,运动员在发球区边沿的投掷线 MN 将冰壶以一定的初速度推出,使冰壶沿着冰道的中心线 PO滑行,冰道的右边有一个圆形的营垒,如图乙所示,以场地上冰壶最终静止时距离营垒圆心 O 的远近决定胜负,投掷线 MN 与营垒圆心 O 的距离是 30m ( 1)若冰壶的质量为

34、质量为 20kg,冰壶与冰面间的摩擦力为冰壶重力的 0.015倍,经 15s刚好运动到营垒圆心 O 处静止,则这段时间冰壶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 W ( 2)冰壶由花岗岩凿磨而成,质量为 20kg,体积为 810-3m3,则这种花岗岩的密度为 g/cm3;停在冰面上时冰壶与冰道接触的底面积约为 200cm2,冰壶对冰面的压强是 Pa 答案:; 2.5; 104 试题分析:( 1)冰壶受到摩擦力: f=0.015G=0.015mg=0.01520kg10N/kg=3N, 根据图示可知, 15s冰壶移动的距离为 30m,则这段时间冰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W=fs=3N30m=90J, 则这段时间冰壶

35、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 ; ( 2)组成冰壶的花岗岩的密度: ; 冰壶停在冰面上时对冰面的压强: 考点:功率的计算;密度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功、密度和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属于中档题型,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求解 火柴点燃是用 方式改变内能的;发电机的原理是 答案:做功;电磁感应 试题分析:火柴点火是克服摩擦做功,是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的,因此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点评:本题考查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和电磁感应现象,比较简单 写出以下三种仪器的读数:图( a)中物体的长度是 c

36、m;图( b)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图( c)中秒表 的读数是 s 答案: .45cm; -4 ; 235 试题分析:由图知: 刻度尺上 1cm之间有 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物体左侧与 0 刻度线对齐,右侧与 1.45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1.45cm 温度计上 10 之间有 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 1 ,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 ; “10”在 “0”的下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 0 ,为 -4 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 5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1min,指针在 “3”

37、和 “4”之间,偏向 “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3min=180s;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 5s 之间有 5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1s,指针在 55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55s,即秒表的读数为 180s+55s=235s 考点:长度的测量;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时间的测量 点评: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用稳定的加热设备给一种固体持续均匀地加热一段时间,根据测量结果绘出了如图 8所示的温度 -时间图像由图可知该固体是 (选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该物质在 B点时的内能 (选填 “大于 ”、

38、 “小于 ”或 “等于 ”)在 C点时的内能 答案:晶体;小于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该物质的熔化图象有一段呈水平,说明有一定的熔点,属于晶体; ( 2)虽然在熔化过程中在 B点时和在 C点时的温度并没有升高,但它一直在吸收热量,因此,该物质 C点时的内能大于在 B点时的内能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 时间图象;物体内能的改变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本题考查的知识是课堂上没有学习过的,所以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计算 题 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 R为电阻箱,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随电流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将电阻箱的阻值调为 R1=5时,小灯泡恰能正常发光,电

39、压表示数 U1=2V求: ( 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P0; ( 2)电源电压 U; ( 3)若将电阻箱的阻值调为 R2时,小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为 PL=0.1W,求 R2的值 答案: W; 4.5V; 20 试题分析:( 1)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电流: , 由图象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 UL=2.5V, 灯泡正常发光, 灯泡的额定功率: P0=ULI=2.5V0.4A=1W; ( 2)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电源的电压: U=UR+UL=2V+2.5V=4.5V; ( 3)由图象可知,当电路中的电流 I=0.2A, UL=0.5V时,小灯泡消耗的

40、实际功率为 PL=0.1W, 此时 R2两端的电压: U2=U-UL=4.5V-0.5V=4V, 则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功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小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为 PL=0.1W时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 综合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Quaranta是当前问世的外表最圆润同时也最富动感的太阳能汽车之一(如图甲所示) .其前风窗玻璃和顶盖玻璃皆采用防太阳辐射的层压玻璃制作而成,车身轻便灵活 .电池完全由太阳能供能 通过安装在车顶和前端的电池板收集太阳能 .某辆太阳能汽车接收太阳光能

41、的面板面积 S=8m2,太阳照射时产生 U=120V的电压,并对整车提供最大为 10A的电流,机车最大可获得 800W的机械功率 .设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 1平方米面积上的辐射功率 P0=1.0103W. 该车加 速性能优越,从静止开始加速 100m的路程最短仅需 5s. ( 1)车载导航系统是利用 来传递信息的;车窗玻璃能有效防止来自太阳的辐射,主要是能阻挡太阳光中的 ( 2)若设计 Quaranta车身的材料应具有强度高且轻便的特点,则下表所列的材料中,最为理想的是 材料 技术指标 锰钢 铝合金 钛合金 碳纤维 性能(强度) 强 较弱 较强 强 密度 /kg m-3 7.9103 3.010

42、3 4.5103 1.6103 ( 3) Quaranta 从静止加速 100m 路程的过程中可以达到的最大平均速度为 m/s ( 4)太阳能属于 (选填 “一次 ”或 “二次 ”)能源;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 ( 5)若该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以最大机械功率 P运动,一段时间后再将功率减小到 P1,并保持此功率运动,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乙所示,设运动过程中小车所受阻力恒定不变则阻力为 N.P1= W. 答案:电磁波、紫外线;碳纤维; 20m/s;一次、 15%; 80、 480 试题分析:( 1)车载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车窗玻璃能有效防止来自太阳的辐射,主要是能阻挡

43、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 2)由表中数据可知,碳纤维的密度小而强度大,是理想的材料 ( 3)车的最大平均速度 ; ( 4)太阳能属于一次能源; 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 ( 5)由图乙所示可知,车以最大机械功率 P运动时的速度为 10m/s, P=Fv, 则车的牵引力 , 车做匀速运动,所受阻力 , 车的功率 P1=F1v=fv=80N6m/s=480W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紫外线;电磁波的传播;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太阳能的转化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但难度不大,认真审题,应用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解题 作图题 如图所 示,根据小磁针的指向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和螺线管的 N、 S极

44、答案: 试题分析:小磁针静止时 N 极指向左,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以确定螺线管的左端为 S极,右端为 N 极; 结合图示的线圈绕向,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是从螺旋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所以电源的左端为正极,右端为负极如图所示: 考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点评:安培定则涉及三个方向:电流方向;磁场方向;线圈绕向,告诉其中的两个可以确定第三个其中的电流方向经常与电源的正负极联系在一起,磁场方向经常与磁感线方向、周围小磁针的 NS极联系在一起 如图所示,木块 A放在水平小车上随车一起匀速运动,画出木块 A受力的示意图 答案: 试题分析:物体 A受到

45、两个力的作用:重力 G和支持力 F,作用点都在重心,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的方向向上,如图所示 考点:力的示意图 点评:对相关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受到的力有哪些,再进一步确定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最后才能 用画图法去画出这些力受力分析是正确画图的前提,需特别注意 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或延长线)分别过凹透镜的焦点 F和光心 O,分别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答案: 试题分析: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点评: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