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溧阳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31093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省溧阳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3届江苏省溧阳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3届江苏省溧阳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3届江苏省溧阳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3届江苏省溧阳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省溧阳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对日常生活的一些变化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纯净物加热后变成混合物(物理变化) B米饭变馊(化学变化) C用食醋清洗热水瓶的水垢(物理变化) D爆炸(化学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纯净物变成混合物,物质种类增加了,意味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米饭变成了新物质,该新物质有馊味,属于化学变化; C、食醋清洗水垢,主要是醋酸与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使不溶性碳酸钙转化为可溶性物质(醋酸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D、有些爆炸,如车胎因为气过足而发生的爆炸,只是压力的改变引起的,并没产生新物质,这时的爆炸就不是化学变化了。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 的着火点 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 A 试题分析: 由信息知,自动灭火陶瓷砖灭火依靠的是氦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氦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它们都能隔绝

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故选 A。 考点:二氧化碳灭火原理 要配制 100g20%的 NaOH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可调节游码 B溶解时直接用温度计搅拌不仅可以加快溶解速度,还能证明 NaOH溶于水放热 C将准确称取的 NaOH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选用量筒量取水时,量筒中本来有少量水对于所配得溶液的浓度无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 A、调节天平平衡时,先将游码归零,再调节天平左右两端的平衡螺姆,不能用调节游码的方式使天平平衡。 A错误。 B、搅拌时只能使用玻璃棒,用温度计搅拌易使温度计水银泡破裂。 B错误。 C、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

4、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溶解固体的容器。 C错误。 D、量筒量取水时,要往量筒中加水,原来就有少量水对于配制结果没有影响。故选 D。 考点:溶液配制操作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 在氧气燃烧能看到火星四射 C将氯化铁溶于水中能得到浅绿色的氯化铁溶液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答案: C 试题分析: C、氯化铁溶于水得到的氯化铁溶液为黄色,非浅绿色,氯化亚铁溶液才是浅绿色溶液的。故选 C。 考点:常见物质在氧气(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某些典型溶液的颜色。 下列归纳或推理中,正确的是 A将氯化氢和 CO2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都变为红色,所以

5、它们都是酸类物质 B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能与酸反应,所以能与酸反应的物质都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葡萄糖、酒精等含碳化合物是有机物,但并不是所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变红的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本身,二氧化碳不属于酸类,根据定义,它属于氧化物。 A错误。 B、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首先要能和胃酸(盐酸)反应,除此外,还得考虑该药物不能对胃肠等器官产生腐蚀等不良影响,如氢氧化钠就只满足前一个条件,不满足后一个条件,因此不能用

6、于治疗胃酸过多 。 B错误。 C、有机物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某些含碳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更接近无机物的性质,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通常把这些物质归到无机物当中。 C正确。 D、带电荷的粒子除离子外,质子、电子、原子核等粒子也都带电,这些不是离子。 D错误。故选 C。 考点:酸碱知识、有机物概念、离子判断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下表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 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氧化铜 氯化钠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二氧化硫 水蒸气 通过盛有烧碱的干燥管 C 硫酸钠溶液 稀硫酸 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答案: B 试题分析:除杂就是

7、利用杂质与主要物质在性质上的差异将它们分离开或将杂质转化为主要物质。这个性质包括溶解性等物理性质及各种化学性质,需注意的是除杂时不能将主要物质除去;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A、氧化铜不溶于水,氯化钠能溶于水,加水溶解后氧化铜仍为固体,氯化钠成为溶液,再通过过滤操作实现固液分离,最后要得到氧化铜固体,只需将过滤后所得固体清洗、烘干。题中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对过滤后的液体蒸发,得到的是氯化钠固体而非氧化铜。 A错误。 B、通过盛有烧碱的干燥管,在除去水蒸气的同时,也将二氧化硫除去了,不符合除杂的基本要求。 B错误。 C、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与杂质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既除去了杂质,也没产生新杂质,更没将

8、主要成分去除,符合除杂要求。 C 正确。如果题中加入的碳酸钠溶液不是适量而是过量,那该题就不正确了,因为反应后又有了新的杂质碳酸钠。 D、点燃确实能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不过这个转化需要有氧气的参与,氧气是一种气体,它的量很难控制,如果氧气放入的量多,则反应后有新的杂质氧气,如果氧气量少,则一氧化碳没除尽。另外在二氧化碳为绝对多数 的情况下,一氧化碳也几乎不会燃烧。实际操作上几乎不可行。 D错误。故选 B。 考点:除杂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 小明设计实验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四个实验方案,分别选择的试剂是: 铜、银、硫酸亚铁溶液; 铁、银、硫酸铜溶液; 银、硫酸亚铁溶

9、液、硫酸铜溶液; 铜、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上述四个方案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将铜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没有现象,说明活动性铁 铜;将银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没有现象,说明活动性银 铜,将银放入硫酸铜溶液,没有现象,说明活动性银 铜 银,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此方案正确。 将银放入硫酸亚铁溶液,没有现象,说明活动性银 铜,将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银析出,说明活动性铜 银,综合得出活动性铁 铜 银。此方案正确。故选 A。此类习题,实际只需将三种金属按活动性顺序排好,然后选活动性居中的作为金属单质,其余作为溶液(即本题中的方案 ),或者活动性居

10、中的作为溶液,其余作为金属单质(即本题中的方案 )。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 X后,溶液的 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试剂 X是下列物质中的 A Mg B H2O C CaCO3 D NaOH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图知,随着 X的不断加入,最终溶液变成碱性,故加入的物质必须是碱性溶液,此题中只有氢氧化钠为碱性溶液,故选 D。 A、 B、 C三种物质不断加入,最终溶液 pH只能无限接近于 7,不可能变成碱性。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pH知识 在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恰好反应。, .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和硫酸铜的质量比为 A 7:80 B 1:1

11、 C 7:40 D 49:80 答案: A 试题分析:铁与稀硫酸反应使得加入的固体质量减少,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使得加入的固体质量增加,由题目 “反应后得到的固体质量与所加铁粉质量相 等 ”知:与稀硫酸、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总和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相等。 全题假设反应生成铜 64g.。 1.根据下列化学方程式可求出与硫酸铜反应掉的铁的质量 X,硫酸铜的质量 Y Fe+CuSO4=Cu+FeSO4 56 160 64 X Y 64g X =56g Y=160g 2.由此可知:与稀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64-56=8g,再根据下列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稀硫酸的质量 M Fe+H2SO

12、4=FeSO4+H2 98 8g M M=14g 3.所以原混合溶液中硫酸和硫酸铜的质量比为 14: 160,即 7: 80,所以 A正确。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绿色 能源不 会产生或残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 ,下列 能源中 不能称为绿色能源的 A煤 B氢能 C风能 D太阳能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煤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引起酸雨。 B、氢气作为能源燃烧后产生水,对环境没有不良影响。 C、 D、风能和太阳能使用过程中都不产生任何物质,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故选 A。 考点: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 只用水不能将下列各组物质(物质均为固体)区分开的是 A硫酸铜硫酸钠 B碳

13、酸钙硝酸钾 C纯碱食盐 D氧化钙硝酸铵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水来区分物质,一般利用能否溶解、溶解后所得溶液的颜色等差异来进行,有的时候还利用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不同进行区分。 A、硫酸铜、硫酸钠都能溶于水,但硫酸铜溶于水后溶液呈蓝色,硫酸钠溶于水后溶液呈无色,用水能区分这两种物质。 B、碳酸钙不溶于水,硝酸钾能溶于水,可以用水区分。 C、纯碱、食盐都能溶于水,且所得水溶液都为无色,故用水区分不了这两种物质。 D、氧化钙放入水中后能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而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是降低的,可以用水区分。故选 C。 考点: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物质的鉴别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下列

14、做法不正确的是 A食用牛奶补充蛋白质 B食用碘盐预防甲状腺疾病 C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 D用霉变的大豆制作豆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牛奶、豆浆等食物中都含有大量蛋白质,故 A正确。 B、甲状腺疾病通常是由碘缺乏引起的,碘盐中含碘元素,食用碘盐确实能预防甲状腺疾病。 B正确。 C、羊毛含有蛋白质,燃烧后会产生特殊的烧焦羽毛味,所剩灰烬易碎,而涤纶是化学纤维,燃烧后有些有气味,有些则没有,不过即使有气味,也不是烧焦羽毛味,且所剩灰 烬会缩成一个团,坚硬,很难碎。 C正确。 D、霉变大豆含黄曲霉毒素,用其制作豆腐,食用后会使人中毒,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故选 D。 考点:蛋白质的成分、碘

15、元素对人体的作用、羊毛与涤纶的鉴别、霉变物质含黄曲霉毒素等 正确的化学实验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在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移走蒸发皿 C倾倒液体 D稀释浓硫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闻气味时应用手在容器口上方煽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不能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 B、不能直接用手拿热的蒸发皿,以免烫手;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倒少水中,并且还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及时扩散。故选 C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洗洁精常用来洗涤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

16、洗洁精有乳化功能 C铁制栏杆表面常涂 “银粉漆 ”(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D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是因为它易吸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由于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起保护作用,类似的还有稀有气体, A正确; B、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能将碗筷上粘的大滴油污分散成小油滴,再随水倒走,这与汽油将大滴油污溶解成单个油污分子再随水倒走是有区别的,故 B正确; C、从金属活动性顺序看,铝的化学性质还是相当活泼的,只是其在常温下即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氧化铝薄膜,这层薄膜隔绝了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使得铁制品不易生锈,所以 C不正确; D、生

17、石灰化学名称为氧化钙,它能吸收食品包装中的少量水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D正确。 考 点:氮气、铝、氧化钙三种物质的性质及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钙是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行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以羟基磷酸钙 C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下列对羟基磷酸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羟基磷酸钙不属于混合物 B羟基磷酸钙中含有 44个原子 C羟基磷酸钙由四种元素组成 D羟基磷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只有纯净物才有固定的组成。从

18、羟基磷酸钙化学式看出,它的组成是固定的,属于纯净物。 A正确; B、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分子中该原子的个数, 44只是一个羟基磷酸钙分子中的原子数,故 B不正确; C、从化学式看出,羟基磷酸钙由 Ca、 P、 O、H四种元素组成,所以 C正确; D、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质量为 4010=400、磷元素质量 316=186、氧元素质量为 3226=832、氢元素质量为 12=2, D正确。 考点:化学式含义、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混合物判断 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 识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比原子大 B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能构成物质 C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19、 D H2O2和 H2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分子确实比构成该分子的原子大,但如果分子与原子之间没有这种构成关系,分子就可能比原子小还了。 A不正确; 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如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 B正确; C、原子最小,不可再分,是在 “化学变化 ”这一前提下的,如果离开这一前提,原子是可分的,还可分成质子、中子、电子,所以 C不正确; D、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这两种物质性质不同,主要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D不正确。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理解及其与物质构成的关系 有反应: 8A 3B2 C2 6D(其中 A、 D是

20、化合物, B2、 C2是单质)若13.6g A与 21.3g B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32.1g D,已知 C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则 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14 B 16 C 32 D 35.5 答案: D 试题分 析:由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生成 C2质量为 13.6+21.3-32.1=2.8g,则 C2与 B2质量比为 2.8:21.3,再依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C2与 B2质量比又可等于 28:( 6B 的相对原子质量),故可列出算式 2.8:21.3=28:( 6B 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得出 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5.5,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化学方

21、程式的计算。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常用于自来水消毒、生产漂白粉、盐酸等。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来制取氯气,反应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MnCl2+2H2O+C1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A酸 B碱 C盐 D单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制取方程式可知,反应物 MnO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属氧化物; HCl(浓)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酸;生成物 MnCl2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 H2O为氧化物; C12为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存在的物质种类为碱,选 B。 考点:酸、碱、盐、单质等

22、概念判别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常用于自来水消毒、生产漂白粉、盐酸等。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来制取氯气,反应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MnCl2+2H2O+C12。在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部分发生改变的是 A锰元素 B氧元素 C氢元素 D氯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锰元素化合价由反应物中的 +4变成生成物中的 +2,尽管化合价改变了,但并不符合题目。 B、氧元素化合价并没改变,反应物、生成物中都为 -2价。 C、氢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是 +1价,没改变。 D、氯元素化合价在反应 物中为 -1价,在生成物 MnCl2中氯仍为 -1价,但在 Cl2中

23、化合价变为 0,满足 “部分发生改变 ”这一要求,故选 D。 考点:化合价计算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60g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溶解度曲线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具有相同的溶解度,故 A正确。 B、溶解度与温度有关系,只在 45度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才为 60g。 B不正确。 C、升高温度,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相同量的水中能溶解的甲质量更多,只能使得原先不饱和的溶液变得更不饱和。 C不正确。 D、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向下,其溶

24、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不正确。故选 A。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填空题 人民网北京 4月 2日电 “3月 , 我国北方地区出现 3次沙尘天气过程(为 52年来同期最多)。今年以来全国先后出现 10次大范围雾霾天气过程。 ”据悉:雾霾天气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2、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 起来。 3、汽车尾气的排放。 4、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5、冬季取暖排放的 CO2等污染物。今年的雾霾天气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 1)汽车所用的燃料 汽油主要是化石

25、燃料中的 炼制得到的产品。 (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水煤气,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 (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中氮元 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写出 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 1)石油 ( 2) 置换 1:1 ( 3) N: H=14:3 4NH3 3O2 6H2O 2N2 试题分析:( 1)石油通过提炼,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所以答案:为石油。 ( 2) 由图右侧图例知: A为碳( C)、 B

26、为水( H2O)、 C为一氧化碳( CO)、 D为氢气( H2),所以该反应可表达成: C+H2O=CO+H2,对照各类化学反应类型的定义,它为置换反应。 从化学方程式也不难看出,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1: 1 ( 3) 根据化学式的含义, 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41):( 13),即为 N: H=14:3 此为信息方程式书写。此类方程式书写,必须先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然后再配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燃烧后的产物中必然含氮元素和氢元素,且题目提示我们 “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 ”,容易推知燃烧产物应为氮气和水。必须注意的是一般意义上的燃烧是要有氧气参加反应的。所以答案:

27、为 4NH3 3O2 6H2O 2N2 考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别,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信息方程式的书写。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以下是小洁同学关于 : ( 1)实验室中有些药品需密封保存的原因: A药品能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药品易挥发。 该同学的归纳不完整,你还能补充的一种情况是 。 写出一个符合情况 B的药品名称 。 写出一个符合情况 A的化学方程式 。 (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催化剂、温度、反应物浓度、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请举例论证下列两种因素的影响。 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如: 。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如: 。 答案: (

28、1) 药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浓盐酸 2NaOH+CO2=Na2CO3+H2O ( 2)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快得多。 煤粉的燃烧比煤块快得多。 试题分析: ( 1)看到 “A. 药品能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应很自然想起氢氧化钠密封保存原因,同时又会想起氢氧化钠密封保存的另一条重要原因是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故第 空填写 “药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第 空的填写也会顺利成章填写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当然也可填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等。 有挥发性的物质在初中化学中不是很多,除浓盐酸外,还有氨水等。 ( 2)看到 “催化剂、反应物浓度、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应想起制取

29、氧气、氧气的有关性质等知识,如硫、木炭等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就是因为氧气浓度不同的缘故。 考点:氢氧化钠等碱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氧气的性质知识。 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 ( 1) 1个汞原子 ; ( 2) 2个碳酸分子 ; ( 3)四个亚铁离子 ; ( 4)最简单的有机物 。 答案: Hg; 2H2CO3; 4Fe2+ ; CH4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解答。 ( 1)原子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的,故汞原子用符号 Hg表示,元素符号前没加数字,就表示 “1个 ”。 ( 2)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 分子的个数,故 2 个碳酸分子表示为 2 H2CO3; ( 3)根据

30、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由于 1个亚铁离子带 2个单位正电荷,故可表示为 Fe2+, 4个亚铁离子就在其前再加 4,故表示为 4Fe2+; ( 4)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化学式为 CH4。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现有以下六种物质: 干冰; 消石灰; 烧碱; 硫酸钾; 液氧; 硝酸钾;请选择适当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 1)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 ; ( 2)可用作火箭助燃剂的是 ; (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 4)农业

31、上可用做复合肥料的是 。 答案:( 1) ( 2) ( 3) ( 4) 试题分析:( 1)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用到的是熟石灰和硫酸铜两种物质,故选 ;( 2)物质燃烧需消耗氧气,火箭中的助燃剂就是氧气,故选 ;( 3)人工降雨利用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 水蒸气冷凝结成小水滴降落下来,故选 ;( 4)复合肥是指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肥料。硝酸钾中同时含氮和钾,属于复合肥,故选 。 考点:物质的性质及用途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至今尚未有疫苗推出。达菲【 C16H28N2O4 H3PO4】可用于 H7N9的前期抗病毒治疗。生产达菲的主要原料 莽草酸【

32、 C7H10O5】可从我国盛产的八角茴香中提取。可用以下方法从八角茴香中提取莽草酸: 1、将粉碎的八角茴香用有机溶剂脱脂; 2、用有机溶剂浸泡脱脂物料; 3、过滤; 4、用活性炭脱色; 5、经 真空减压蒸发浓缩后再过滤,得粗晶体。 ( 1)下列关于达菲和莽草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达菲是一种有机高分子 B莽草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10:5 C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74 D长期饮用硬水是补钙的最好方法,有利于人体健康 ( 2)从八角茴香中提取莽草酸的过程中,用活性炭脱色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需经真空减压蒸发浓缩而不能直接在空气中加热蒸发,主要是为了防止加热时莽草酸被

33、氧化,试写出莽草酸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 3)给病人注射用的注射器由不锈钢制的针头和塑料 制的针筒两部分组成。其中,塑料属于 材料;医院里常用高温蒸煮的方法给医疗器械消毒,其原理是 。 答案: ( 1) C ( 2)吸附 C7H10O5+7O2 7CO2+5H2O ( 3)有机合成 高温使细菌蛋白质发生化学变化 试题分析:( 1) A、有机高分子是指既是有机物,其相对分子质量又很大。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是指相对分子质量通常要以 “万 ”计。从达菲的化学式看出其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但相对分子质量不会以 “万 ”计。所以 A错误。 B、化学式中各元素质量比应为

34、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明显 7:10:5只是原子个数比,不是元素质量比。 C、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列式为: 127+110+165=174, C正确。 D、长期饮用硬水会使人体内增加大量的钙,任何元素在人体内都有一个合理的量,过多了以后同样会不利于人体健康,所以 D错误。综合起来,本题选 C。 ( 2) “脱色 ”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此题属于信息方程式书写。此类方程式书写,必须先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然后再配平。回顾酒精燃烧的方程式,容易写出此反应方程式: C7H10O5+7O2 7CO2+5H2O。必须注意的 是一般意义上的燃烧是要有氧气参加

35、反应的。 ( 3)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病毒是有机生命体,含蛋白质。蛋白质的特性是在高温、强酸强碱、辐射等环境中会变性。如鸡蛋清在高温蒸煮的情况下就会凝固。所以高温蒸煮的方法给医疗器械消毒的原理是高温使细菌蛋白质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式的含义、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计算题 某炼铁厂用含杂质 20%的赤铁矿为主要原料来炼铁,若该炼铁厂每天炼得含杂质 4%的生铁 100t,则每天至少需该赤铁矿多少吨?(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4t 试题分析:化学 计算依据的是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含义,即各物质的质量比来进行的。这个 “各物质 ”必须要是纯净物,如果是不纯物,

36、则须将不纯物质量换算成纯净物质量再代入计算。换算方法为:纯净物质量 =不纯物质量 纯度。本题中 20%与 4%都是杂质的含量而非 “纯度 ”。具体解题过程如下: 解:每天至少需该赤铁矿石的质量为 X Fe2O3 + 3CO 2Fe + 3CO2 160 112 (120%)X 100t(14%) 160: 112 (120%)X : 100t(14%) X 171.4t 答:略 考点:反应物或生成物为不纯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侯德榜制碱法原理,实验室制备纯碱 (Na2CO3)的主要步骤是:将配制好的饱和 NaCl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控制温度在 30-35 ,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 NH4H

37、CO3固体,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 30分钟,静置、过滤得 NaHCO3晶体。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除去杂质,经过处理后,转入蒸发皿中,灼烧 2 小时,得 Na2CO3固体。 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g)表 温度 溶解度 盐 0 10 20 30 40 50 60 10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9.8 NH4HCO3 11.9 15.8 21.0 27.0 NaHCO3 6.9 8.1 9.6 11.1 12.7 14.5 16.4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3 77.3 已知: 1、

38、 温度高于 35 NH4HCO3会分解。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2 NaHCO3= Na2CO3 H2O CO2 ( 1)饱和 NaCl溶液中加入 NH4HCO3固体,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生成NaHCO3晶体,写出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 30分钟,目的是 ,用蒸馏水洗涤 NaHCO3晶体的目的是除去杂质,杂质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以化学式表示)。 ( 3)过滤掉 NaHCO3晶体后的滤液中还有一定量的 NaHCO3溶解在水中,此时可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并作进一步处理,使 NaCl溶液循环使用。 ( 4)某小苏打样品中混有少量碳酸钠,取药品 2.0g加热到

39、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共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 0.22L(二氧化碳的密度为 2.0g/L)。向加热后的剩余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质量分数为 3.65%的稀盐酸,使其恰好完全反应,求消耗该稀盐酸的质量是多少克? 答案:( 1) NaCl NH4HCO3=NaHCO3 NH4Cl ( 2)使反应充分发生; NH4HCO3 ( 3)盐酸 ( 4) 26.4g 试题分析:( 1)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根据定义, NaCl与 NH4HCO3反应时只需将 Na+与 NH4+互换,就形成了新物质。当然,这个过程必须考虑化合价。 ( 2)任何反应从发生到彻底结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保温是为了让两种原料在适宜

40、的温度下能持续反应, 使得原料能被充分利用。 “控制温度在 30-35 ”的条件下,从表中可知,此时除 NaHCO3溶解度较小,大部分不能溶解而呈现固体状态外, NH4HCO3的溶解度相对 NaCl和 NH4Cl也比较小,如果有杂质,那 NH4HCO3固体一定会存在。 ( 3)由题知,加入试剂的目的是要将碳酸氢钠转化为氯化钠,我们加入盐酸即可实现此转变。 ( 4)题目要求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有多少,必然是根据 Na2CO32HCl=2NaCl H2O CO2这个方程式来计算,但我们必须先知道碳酸钠质量有多少才能求出盐酸。那碳酸钠质量如何来求呢?分析习题可知,碳酸钠质量只需将小苏打样品总量 -加热

41、后产生的水 -加热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此,我们又要先根据题目供给的条件计算出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再把二氧化碳质量代入方程式 2NaHCO3=Na2CO3 H2O CO2求出生成水的质量。解题的时候我们只需将上述分析顺序倒过来求解即可。具体解答过程如下。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0.22L2.0g/L 0.44g 设样品中小苏打分解生成水的质量为 X 2NaHCO3 Na2CO3 H2O CO2 18 44 X 0.44g 18: 44 X:0.44g X=0.18g 剩余固体全部为碳酸钠,其质量为 2.0g-0.44g-0.18g 1.38g 设消耗盐酸的质量为 Y Na2CO3 2HCl=2N

42、aCl H2O CO2 106 73 1.38g 3.65%Y 106: 73 1.38g:3.65%Y Y=26.4g 答 :略 考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知识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探究题 草酸( H2C2O4)是一种有机酸,其晶体( C2H2O4 2H2O)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较低,加 热会熔化、气化和分解。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草酸晶体受热分解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确定碳的氧化物的成分。 【猜想】 猜想 1 猜想 2 猜想 3 只有 CO 只有 CO、 CO2都有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 3,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实验探究】

43、 (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装置(填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 CO2气体。 ( 2)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 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E装置中 ; 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 CO气体。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 3成立。 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问题讨论】 ( 1) C装置的作用是 ; D装置的作用是 。 ( 2)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 【实验反思】 ( 1)如图 G是用来加热草酸晶体的装置。请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 。 小华认为该装置错误,正确的应是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你认为小华的判断 (选填: “正确 ”或 “不正确 ”),理由是 。 (

44、2)实验室也可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得 CO。 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CO使人体中毒的原因是 ;收集 CO可用 H装置,气体应从 端进入(选填 “a”或 “b”) 答案: 【猜想】 CO2 【实验探究】( 1) A ( 2) E装置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 【实验结论】 H2C2O4 CO2+CO+H2O。 【问题讨论】 ( 1)证明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吸收水分。 ( 2)处理尾气 CO。 【实验反思】( 1) 试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 铁架台 ;不正确,理由是草酸晶体熔点低加热易熔化,如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则会流出试

45、管,不能完成实验。 ( 2)能与人体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使之失去运输氧的能力; b 试题分析: 【猜想】碳的氧化物常见的为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所以答案:应为 CO2 【设计实验】设计整套装置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产生的气体中 CO2、 CO两种气体都有。我们知道,要证明 CO2气体,只要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即可(通过装置 A实现),而要证明 CO,则相对较复杂些,必须先将 CO转化为 CO2(通过装置 E实现),后通过证明 CO2的存在(通过装置 F实现)推导出存在 CO气体( CO存在的证明属于间接证明)。本题要证明 CO2、 CO两种气体都有,应先通过装置 A证明含 CO2,再通过 E、 F证明含

46、 CO。不过,为了避免原先存在的 CO2对 CO检验时产生干扰,在气体通入装置 E之前必须将原来的 CO2“除尽 ”。装置 B、 C就是为实现此目的而设置,其中装置 B是 “除 ”去原来的 CO2,而装置 C是为了说明已 “尽 ”。至于装置 D,明显是为了吸收气体中的水份,使进入 E装置的气体呈干燥状态,这个装置的有无对于实验结果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去掉也没什么大问题。还有一个是装置末尾的酒精灯,它的作用也很明显,是为了处理尾气中可能还存在的 CO,防止中毒和环境污染。事实上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不可能将反应物百分之百利用掉 。 依据以上分析,不难明白【实验探究】、【问题讨论】中的几个问题答案:。

47、【实验结论】根据题目信息: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以及 “猜想 3成立 ”,我们知道草酸晶体分解生成了 CO2、 CO和水。既然是 “分解 ”,那说明反应物也就只有草酸一种。故我们可以写出以下方程式: H2C2O4=CO2+CO+H2O。【实验反思】( 1)一般地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管口必须略向下倾斜,但本题中供给的信息 “熔点较低,加热会熔化、气化 ”决定了其特殊性。 ( 2) CO使人中毒是因为 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远远超过 O2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当空气中存在 CO时,氧气就无法与血红蛋白结合,人体细胞得不到氧气就会缺氧,长时间如此细胞就会死亡,人体也就缺氧窒息而死。用 H装置收集 CO,就是要把瓶中原先的水排出,把 CO装入瓶中,水只可能从 a排出,那 CO只能从 b通入。 考点: CO2、 CO等气体的性质、检验,气体制备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信息方程式的书写。 推断题 A I为九年级化学所学的物质,已知 A为金属氧化物, D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