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江苏省灌云县圩丰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质量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1843年的某一天,在英国伦敦造币厂门前停着长长的一队马车,每辆车上都载着写有 “大清 ”字样的木箱,里面装满了银元。这些银元可能是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赔款?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中英南京条约的史实,解题的关键是题目中的信息“1843年 ”也就是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签订的第二年,鸦片战争是中英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这次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其中有赔款 2100万银元,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因此本题选 A 考点:中英南
2、京条约的史实 点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历程,是考试的重点,因此同学们要对该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及影响进行全方位的掌握。 罗素 (Bertrand Russell)写道: “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纪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 成就的科学。 ”“ 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 ”指的是( ) A经典力学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理论 D相对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近代文化的思想家及其成就的认识,分析选项可知, B项是达尔文的思想理论, C项是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发现的, D项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牛顿创造了
3、经典力学理论,本题正确答案:是 A。 考点:近代文化中出现的思想家及其成就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近代文化中出现的思想家及其成就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 1914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世界大战爆发,其导火线是 A三国同盟形成 B三国协约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德国突袭波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一战历史史实的识记能力,分析题目, 1914年 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王储在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遇刺,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因此本题选 C。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
4、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教材中的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一个重点,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解答,另外, 一战的原因,经过中的几次战役,影响以及意义都要重点掌握,属于送分题。 今天是星期天,清晨起来,我一边听着老式的 留声机,一边用 洗衣机洗着衣服,天气很热, 电风扇带来的习习凉风,使我清凉了不少,隔壁传来 油印机的嘈杂声,远处 火车的轰鸣声偶尔响过,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在某学生写的这篇日记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有 (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三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第一次:蒸汽机,火车
5、,汽船。第二次:内燃机,汽车,电灯,飞机。第三次:电子计算机,互联网。题目中的 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掉,本题选 A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创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该题是再现情景题,命题形式新颖,构思巧妙,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三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都是课本的基础知识,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回答,属于送分题。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等纪念馆展示历史的共同主题是( ) A革命根据地的壮大 B人民政权不断巩固 C国共合作,抗击日本 D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三大
6、战役胜利的意义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变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因此本题选 D。 考点: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三大战役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正确答案:,本题另外的考察角度还有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原因。 “1947年 7月至 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 ”这段话所指的历史
7、事件是( ) A重庆谈判开始 B双十协定签订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史实, 1947年夏天,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向国民党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人民解放军转入了战略反攻,根据史实,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指的是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本题选 C。 考点: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同学们对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识记能力,挺进大别山在历史教材中表述的非常清楚,只要同学们对这一知识点识记的比较好
8、,解答本题不难,属于送分题。 下列四幅影视作品宣传画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事迹。其中,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敌为主题的有 地道战 血站台儿庄 铁道游击队 小兵张嘎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斗争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题目给出的 中, 血战台儿庄是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和日军在正面战场进行的一次战役,不是共产党领导的,排除掉,本题选 D。 考点:中共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 分析理解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前赴后继,逐渐把抗战的后方
9、变成抗战的前方,此处命题角度非常广泛,可以从八路军抗战中取得的战役命题,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还可以从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措施命题,希望同学们要好好把握。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 20世纪 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 ) A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 B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 C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 D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北伐战争的识记,题目中关键信息是 “20世纪 20年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北伐战争,北伐的对象分别是北方的张作霖,南方的孙传芳,吴佩孚,国共合作的实现标志着大革命的开
10、始,而北伐战争是大革命中高潮事件, 1924年,北伐战争开始,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军阀统治,目的是统一中国,根据所学知识知道本题选 A。 考点:北伐战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史记能力,北伐战争是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1861 年一个俄国官员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 “人们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与以上评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C美国独立战争 D中国洋务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目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1861年 ”和
11、 “人们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这说明,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根据所学知识,为了解决危机, 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是废除农奴制,同时宣布了这条规定,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因此本题选 B。 考点:俄国 1861年改革的历史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识记能力,俄国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是同学们掌握的重点内容,另外,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国家采用多种形式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有俄国和日本,是命题的重点,同学们要对这些问题进行
12、深入的分析和掌握。 广告词: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 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 , “瓦特转动世界 ”的创造是 ( ) A研制汽车 B发明电灯 C改进蒸汽机 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蒸汽机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瓦特改进蒸汽机后,被广泛应用于工厂以及交通工具上,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据此可知选项是 C。 A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B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爱迪生发明的, D项是近代科学家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本题选 C。 考点:工业革命中的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 度较小,考察学
13、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瓦特和蒸汽机是教材中国基础的知识点,同学们只要对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识记的比较清楚就能解答此题,属于较易题。 如果要在历史的拐弯处 晚清帝国回忆录一书中迅速找到左宗棠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事迹,你应该查找下列哪一目录的内容?( ) A 1871:伊犁记 B 1894:甲午记 C 1898:变法记 D 1900:庚子记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识记能力,在抗击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有民众自发的反侵略,如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等,也有清朝爱国官兵的抗争,如林则徐,邓世昌,其中左宗棠收复新疆是重要的一个事例,左宗棠面对西北严峻的形式,率军队进军新疆,
14、和阿古柏激战,最终收复了新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后来设立了新疆行省,本题选 A。 考点: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 “往事 ”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本题,题中的关键词眼 “往事 ”, “去年今日 ”, “割台湾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割台湾是指马关条约中割辽东半岛,台湾,澎
15、湖列岛给日本,而马关条约是 1895 年签订的,所以往事是指 1894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本题选 C。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分析识记能力,本题以清末著名诗人 丘逢甲的春愁为素材命题,考察诗中的历史事件,命题新颖,构思巧妙,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目中的几个关键信息,在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是一道好题。 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A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
16、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近代前期社会生活的认识 A项申报,创办于1872年 4月 30日,日本强占台湾是在 1895年,正确, B项表述错误,因为科举考试在戊戌变法期间已经废除,而詹天佑修建铁路是在 1909年 10月 2日正式通车, C项正确 D项 1902年辛丑条约签订,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正确, A,C,D三项都正确。本题选 B。 考点:辛丑条约的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史记能力,辛丑条约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解答,属于送分题 。 电视剧闯关东中曾
17、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请问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是在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的认识,辛亥革命后一改旧的风俗习惯,颁布了剪辩,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社会习俗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所以该题选 D。 A,B,C 三项和题意不符,应排除。 考点:社会习俗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察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对于社会习俗的变化,教材中叙述的比较清楚,属于基础知识,解答该题只要同学们对辛 亥革命的影响,移风易俗的史实比较熟悉,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
18、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对于以上材料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 A该材料摘自权利法案 B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C体现了孟德斯鸩的 “三权分立 ”学说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权利法案的认识,关键是要理解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 ”这句话的意思, 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为了限制国王的行为,约束国王的权利,颁布了权利法案用明确的法律条文去约束和限制国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建立起来这句话是说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
19、主立宪制,英国保留了君主但统而不治,没有实际权利,权利掌握在首相和议会手中, A,B,D三项正确,体现三权分立学说的是美国 1787年宪法,因此本题选 C。 考点:权利法案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 史问题的识记能力,对待历史概念,除了要识记住它的基本内容外,还要深刻理解它的内涵,权利法案的颁布使君主的权利收到很大的约束和限制,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从此确立,此题如果不理解其内涵是没有办法做的,希望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杰斐逊在当上美国总统以后说: “华盛顿将军在八年后树立了一个自愿退休的榜样,我将追随他。 ”这反映了华盛顿 ( ) A不贪恋权位,激流勇退的精神 B富有
20、开拓进取精神,受到人民欢迎 C不贪恋权位、恪守民主政治的精神 D为美国蠃得独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美国总统华盛顿的认识,重在结合材料公正评价华盛顿的个人品质。从题目信息 “华盛顿将军在八年后树立了一个自愿退休的榜样 ”看华盛顿反对终身制或长期当政。 1796年 9月 17日,他发表告别词,表示不再出任总统。从而开创美国历史上摒弃终身总统,和平转移权力的范例。这也反映了华盛顿不贪恋权位,坚守民主政治,反对专制的精神,回答此题要求考生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结合华盛顿生活的时代和美国的社会状况,坚持论从史出,从正面作出公正合理的概括与评价。本题选 C。 考点:美国总统华
21、盛顿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 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本题为近年中考的又一典型人物评价题,属于成文类材料小作文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归纳和概括能力及运用材料公正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回答此题要求考生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结合华盛顿生活的时代和美国的社会状况,坚持论从史出,从正面作出公正合理的概括与评价。本题有两大特点:一是重视历史人物的评价;二是结合美国年末岁首的大选实施考察。试题立意新颖,答案:简捷,代表了中考命题的一个方向。 一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纪录片,介绍了各国通过立法手段来巩固革命成果,下列解说词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 B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颁布独立宣
22、言 C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人权宣言 D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颁布 1787年宪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法律的认识,分析题目,A, B,C表述是正确的, D项表述错误, 1787年宪法是美国独立战后颁布的,不是南北战争期间颁布的,南北战争期间颁布的是宅地法,本题选 D。 考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法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通过颁布法律文件巩固了资产 阶级革命的成果,这几个法律文件都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 综合题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
23、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实现社会的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 11分)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 zh)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右图为江南制造总局) 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 1898年 6月,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 ”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 “戊戌变法 ”。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百日维新 ”和义和团的失败清楚地表明,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来使中国现代化是无效的。唯一办法是从下面进行革命; 1911年爆发这一革命,它
24、最终推翻了清王朝,以共和政体来取代。 摘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 陈独秀 请阅 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分) ( 2)材料二中所提的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 3)材料三中革命具体指的是?材料四中的 “德、赛两先生 ”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 ”,发起什么运动?( 3分) ( 4)根据四则材料,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25、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 3分) 答案: ( 1)洋务运动;自强和求富或维护清朝统治( 3分) ( 2)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2分) ( 3)辛亥革命。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 3分) ( 4)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的认识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分析解答如下: ( 1)材料一要求学生回答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以及目的,分析材料一可知,这个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目的是自强和求富或维护清朝统治。 ( 2)要求学生回答材料二中戊戌变法的作用,实
26、际上是要求学生回答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 高涨。 ( 3)要求学生分析材料二,找出有效信息,从材料中的 “1911 年爆发这一革命,它最终推翻了清王朝,以共和政体来取代 ”判断这是辛亥革命,材料四中的 “德先生和赛先生 ”是指民主和科学,为宣传 “德先生和赛先生 ”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 4)要求学生简述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理解分析材料可知,近代学习西方经历了:向西方学习技术 向西方学习制度 向西方学习思想的历程。 考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材料题
27、,要按照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材料,从材 料中找出有效信息,最后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归纳答案:,答案:要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 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因此它是我们学习中国近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共 13分) ( 1)李明同学用表格形式演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时期 时间 标志 影响 第一次合作 ? 1924-1927 国民党一大召开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第一次分裂 土地革命 1927-1937 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大革命失败,日本侵略 第二次合作 ? 1937-1945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取得抗战胜利 第二次分裂 解放
28、战争 1946-1949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海峡两岸分裂 请问:国共两党分别在什么时期进行过两次合作?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 3分) ( 2)材料一 图 1 图 2 材料二:陕变事起,曾 通电主张 一致对外 .不图讨伐 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 -1936年 12月 17日桂林日报 材料三: 1945年,毛泽东、蒋介石和美国特使赫尔利在重庆的合影。 材料一中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图 2人物是谁?他与该校有什么联系?( 3分) 材料二中的 “陕
29、变 ”指什么事件? “陕变 ”的结局如何?简述其历史影响?( 3 分) 材料三图片涉及的重大事件叫什么?既然蒋介石无意和平,为什么他还三次电邀毛泽东 “共商国家大计 ” ( 2分) ( 3)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 2005年 4月 26日率团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开始为期 8天 7夜的 “和平之旅 ”。 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对近代中 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2分) 答案: ( 1)国民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特点:从对抗到合作,再到对抗,两党之间矛盾与斗争始终存在。( 3分) ( 2) 黄埔军校;周恩来,
30、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3分) 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3分) 重庆谈判。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2分) ( 3)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其他认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不得超过本小题总分。)( 2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国共两党关系演变以及影响的认识,接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 1)要求学生回答,国共两党分别在什么时期进行过两次合作,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在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进行过合作,分别建立了个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
31、线。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两党先是面对民族危亡由对抗到进行合作,但由于蒋介石的反共反人民的本质又走向对抗,两党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始终存在。 ( 2) 要求学生回答材料一中的图 1学校名称和图 2的历史人物名字以及之间的关系。解读图片 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校名称是黄埔军校,历史人物是周恩来,关系是周恩来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要求学生回答:材料二中的 “陕变 ”指什么事件? “陕变 ”的结局如何并简述其历史影响?根据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 “陕变事起 ”和 “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北事起应指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结局是中共从民族大局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
32、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十年对峙局面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要求学生回答材料三图片涉及的重大事件叫什么以及蒋介石的真实用意, 解读材料三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图片涉及的历史事件是重庆谈判,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本质决定了他是真内战,假和平,但由于他的内战准备工作还没有就绪,于是就玩弄起两面手法,为内战赢得备战的时间。 ( 3)要求学生回答对国共关系的变化认识,国共的两次合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第一次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从而认识到,国共合则利,分则伤,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考点: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点评:本题难度适
33、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和识记能力,试题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题 ,通过历史上的国共合作,充分证明了国共两党合对双方都有利,分则不利的道理,合作也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分裂不得人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目前的台湾海峡两岸人民迫切希望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某同学使用主题式学习方法复习这一主题。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共 12 分) 步骤一:自主学习,构建结构。 请在下列结构图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3分) 步骤二:走进历史,体验探究。 ( 2)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
34、的资本主义制度。请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图:( 2分)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英国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 17-19世纪时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当时的英国曾经号称 “日不落帝国 ”和“世界工厂 ”。 ( 3)美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经历了两个阶段,请说出两个阶段中分别扫除了什么障碍?( 2分) ( 4)纵观以上国家崛起的历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2分) 答案: ( 1) 思想解放运动; 新 航路的开辟; 工业革命( 3分) ( 2) 革命; 改革( 2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 3分) ( 3)障碍:英国的殖民统治;南方的奴隶制
35、( 2分) ( 4)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等。(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确立和发展历史的认识,结合材料并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 1)要求学生在给出的结构图上填上合适的内容,分析结构图,结构图给出了三大块内容,第一块是跨入近代社会,根据图中给出的已知信息 “文艺复兴运 动 ”和 “开拓市场 ”,结合所学知识知道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开拓市场是在新航路开辟以后,因此 是思想解放运动, 是新航路的开辟;第二块是近代社会的确立和动荡,结构图中给出的已
36、知信息是 “制度确立 ”,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后,开始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使社会出现了动荡,因此 是工业革命。 ( 2)要求学生填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国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国家用不同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英法用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俄日则以自 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因此 是革命, 是改革。 ( 3)要求学生答出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斗争对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独立战争时期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南北战争时期扫除的是南方的奴隶制度,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道路上的障碍。 ( 4)本题是个开放题,要求学生回答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学生只要根据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同情况采取的不同措施以及发展经济具备的条件就可以,答案:意思相近即可。 考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确立和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和识记能力,本 题时间跨度大,线索多,考察的知识点也多,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还有很多的角度去考察,如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原因,不同国家采取不同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各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等都是出题的范围和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