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灌云县穆圩中学九年级3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31093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省灌云县穆圩中学九年级3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届江苏省灌云县穆圩中学九年级3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届江苏省灌云县穆圩中学九年级3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届江苏省灌云县穆圩中学九年级3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届江苏省灌云县穆圩中学九年级3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省灌云县穆圩中学九年级 3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是: A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 B 1789年法国大革命 C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D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故选 C。俄国二月革命、法国大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巴黎公社革命结果是失败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俄国十月革命 点评: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领导者是列宁,起义者攻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大据点 冬宫。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 人民委员会成立。意义:它把社会主

2、义的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 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2003年 3月 20日,美国及其盟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这次对伊战争又称第二次海湾战争。这一事实表明( )。 A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走向缓和 B当今世界出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C美国充当世界警察,推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D “冷战 ”掩盖下的民族矛盾已成为严重问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 2003年 3月 20日,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对伊拉克的战争,是一场干涉别国内政的战争,是美国充当世界警察,推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表现,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霸权

3、主义和强权政治 点评:关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学生还要知道,冷战时期,美国霸权主义主要目标是阻止苏联扩张、削弱苏联实力;主要手段是军事上的对抗和遏制。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目标不再是与苏联争霸世界,而是独霸世界;美国全球战略的实施也 不再有特定范围和限度,而是实施的空间范围更广,手段更多,目标更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 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最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 ”以上史实说明: A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B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C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D科技是决定战

4、争胜负的关键 答案: B 试题分析:上述材料说明了二战促进了新科技的发明与运用,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点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开始的标志是 1939年 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二战的双方是德意日法西斯阵营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5年 9月 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的结束;二战的性质是一场正义的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两次世界大战让我们认识到: 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在面对灾难时要团结协作、相互联系 青少年要树立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作贡献的崇高理想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A B C D 答案

5、: A 试题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正确认识包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在面对灾难时要团结协作、相互联系;青少年要树立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作贡献的崇高理想;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所以 都正确,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两次世界大战 点评: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其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一战的性质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典型战役是凡尔登战役。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开始的标志是德军闪击波兰;二战的双方是德意日法西斯阵营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转折点是斯 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性质是一场正义的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关于罗斯福新政说法错误

6、的是: A是资本主义一次自我调节 B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C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D彻底根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答案: D 试题分析: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但新政并不能彻底根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因为它维护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从根本上动摇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 点评:关于罗斯福新政,学生还要知道,其实施的时间是 1933年;主要内容还包括: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压缩农业产量;兴办公共工程;进行社会救济等。特点: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7、作用: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1948年,美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比重为 54.6%,英国、法国、日本、联邦德国则占 19.6%。到 1970年,美国所占比重为 38%,其他四国为31.5%。这种变化趋势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各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不平衡 B欧美日工业生产都在向前发展 C美、日、欧三足鼎 立局面长期存在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答案: D 试题分析:上述材料的数据反映的变化趋势说明的本质问题是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的多极化 点评:关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学生还要知道,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一个逐

8、步演进的过程,在多极化趋势出现后,两极格局并没有立即瓦解,但是由于两大阵营的分化,两极对抗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美苏关系作为东西方冷战的主轴进一步凸现。 关于斯大林模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其形成标志是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B是苏联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C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有利于苏联以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是苏联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所以 D项错误

9、。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 点评:关于斯大林模式,学生还要知道,其在政治方面的特征是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经济方面的特征是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分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学生还要认识到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为赢得战争而采取的非常经济措施 B促进了当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是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的 有益探索 D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答案: A 试

10、题分析: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当时苏俄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是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为赢得战争而采取的非常经济措施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 点评:关于新经济政策,学生还要知道,其实施的时间是 1921年;主要内容有:实行粮食税;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作用 :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 美苏 “冷战 ”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A丘吉尔发表 “铁幕 ”演说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北约成立 D马歇尔计划

11、开始 答案: B 试题分析:美苏 “冷战 ”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选 B。丘吉尔发表 “铁幕 ”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北约成立是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冷战 点评:关于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学生还要知道,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的全球战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还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转折点。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 下列那幅作品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战争的恐怖、痛苦、受难和兽性,控诉法西斯杀害无辜居民的血腥暴行: A格尔尼卡 B最后的晚餐 C向日葵 D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

12、尼卡,描绘了战争的恐怖、痛苦、受难和兽性,控诉法西斯杀害无辜居民的血腥暴行,故选 A。最后的晚餐描述的是耶稣和他的十二个门 徒,向日葵描绘的是阳光和生命力活力的象征的向日葵。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格尔尼卡 点评:学生还要知道,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对格尔尼卡进行地毯式轰炸,造成了极大的伤亡。毕加索是 20世纪享有最高声誉的现代画家之一,也是 20世纪影响最大、最重要的前卫画派 立体派的创立者。 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民族解放运动 D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13、,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俄国十月革命 点评: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时间是 1917年 11月,领导者是列宁,起义者攻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大据点 冬宫。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 人民委员会成立。意义:它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 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19291933 年,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时,苏联的经济状况是: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全面加速 B工 业总产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 C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D新经

14、济政策继续推行,经济恢复迅速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 “五年计划 ”,工业化全面加速。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高速发展,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点评:关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学生还要知道,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921年,苏联成立 B 1926年起,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法国、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D 1937年,苏联的工业

15、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苏联成立的时间是 1922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28年; 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法国、德国,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所以只有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苏联的史实 点评:关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学生还要知道, 1925年底,苏联制定了社会主义工 业化的总方针,启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 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 “五年计划 ”,工业化全面加速。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高速发展,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战后建立的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 A消除了协约国帝

16、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使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得到缓和 C暂时协调了协议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缓和了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 答案: C 试题分析:战后建立的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只是暂时协调了协议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不可能消除协约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了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没有涉及不同社会国家之间的矛盾,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点评:关于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学生还要知道,它是通过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形成的。它的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列宁评价这一体系把国际关系放在 “火山口 ”上。 凡尔

17、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规定是: A德国边界问题 B成立国联 C殖民地问题 D军备问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规定是殖民地问题,即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 “委任统治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凡尔赛和约 点评:关于凡尔赛和约,学生还要知道,其签订的时间是 1919年 6月,是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主要内容还包括: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 50千米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影响:形成了重建欧洲、西 亚、非洲国际新秩序的 “凡尔赛体系 ”。 1929年

18、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开始于美国的( )。 A工业部门 B商业部门 C金融部门 D农业部门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29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开始于美国的金融部门,是从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开始的,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经济大危机 点评:关于 1929 年 1933 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影响: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经济危机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引出一年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 在救治经济危机中,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实施全国工业复兴

19、法 C压缩农业产量 D广泛推广社会福利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救治经济危机中,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 点评 :关于罗斯福新政,学生还要知道,其实施的时间是 1933年;主要内容还包括: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压缩农业产量;兴办公共工程;进行社会救济等。特点: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作用: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综合题 (本题 12分)主题: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 走向 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 20世纪 “在世界现代化发展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是在 20世纪初的俄国,一次是在

20、 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 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 请回答:( 1)三次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指的什么 ? 3分其出台的背景共同点是什么? 1分 ( 2)俄国和美国的改革的突出的特点各是什么? 2分 ( 3)你怎样评价俄国和美国的改革在其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分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的很苦。他们所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的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 4)结合上述材料,说出材料揭示了苏联经济建设中存在哪一突出问题? 2分 ( 5)综合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关注到哪些问题?2

21、分 答案:( 1)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 3分共同背景: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改革的 1分 ( 2)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2分 ( 3)新经济政策使苏维埃的经济得到了恢复;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 2分 ( 4)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长期发展落后 2分 ( 5)立足国情,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等 2分 试题分析:( 1)三次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指的 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 1933年的罗斯福 新政和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其出台的背

22、景共同点是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改革的。 ( 2)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 3)评价俄国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在其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新经济政策使苏维埃的经济得到了恢复;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 ( 4)材料揭示了苏联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长期发展落后。 ( 5)综合以上问题,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关注的问题包括:立 足国情,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 点评

23、:关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学生还要知道,其实施者是列宁,主要内容有:实行粮食税;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作用: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关于罗斯福新政,学生还要知道,实施者是罗斯福,主要内容包括: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压缩农业产 量;兴办公共工程;进行社会救济等。特点: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作用: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关于改革开放,学生还要知道,其开始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改革

24、开放在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本题 12分)主题:人类的浩劫 材料一,二次大战是人类历史空前规模的战争,人类的一次浩劫。当时全世界有 80的人口卷入战争,战争伤亡 1亿多人,物资损失约 4万亿美元。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阅读以上材料,回 答下列问题: ( 1)分别写出二战开始与结束的时间与标志 2分 ( 2)二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1分 你认为这场战争中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最主要的原因何在? 1分 ( 3)材料二中几张图片哪些反映了法西斯的暴行? 1分 分别是什么暴行? 2分 ( 4)看到图二你想到了二战中的哪一次会议? 1分 哪些国家

25、的领导人参加了该次会议? 1分 ( 5)看到图四,你有何感想? 1分 分别从思想和科技两个角度概括二战的影响2分 答案:( 1) 1939年 9月 1日 德国闪击波兰; 1分 1945年 9月 2日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分 ( 2)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1分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1分 ( 3)图一、图三 1分;图一:日本在中国实施细菌战和化学战,图三:德国疯狂屠杀犹太人 2分 ( 4)雅尔塔会议 1分 ;苏、美、英 1分 ( 5)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玩火者自焚、法西斯没有好下场等 1分;思想:和平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科技:推动了科技进步,促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试题分析:( 1)

26、二战开始的时间与标志是 1939年 9月 1日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结束的时间与标志是 1945年 9月 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 2)二战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二战中正义最 终战胜了邪恶最主要的原因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 3)材料二中的图一、图三反映了法西斯的暴行;图一反映的暴行是日本在中国实施细菌战和化学战,图三反映的暴行是德国疯狂屠杀犹太人。 ( 4)图二反映的是二战中的雅尔塔会议,苏联、美国、英国的领导人参加了雅尔塔会议,分别是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 ( 5)图四反映的德国的投降,说明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玩火者自焚、法西斯没有好下场等。从思想和科技两个角度概括二战

27、的影响:思想:和平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科技:推动了科技进步,促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考点:本题考查的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点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 “天下无敌 ”的神话; 1942年 1月 1日, 26个国家签订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二战的双方是德意日法西斯阵营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5年 9月 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的结束;二战的性质是一场正义的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认识包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在面对灾难时要团结协作、相互联系;青少年要树立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作贡

28、献的崇高理想;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本题 12分)主题:关注现代国际关系 材料一,( 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归还波兰等国;( 2)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 “委任统治 ”;( 3)废除德国的义务兵役制;( 4)德国应大量战争赔款。 凡尔赛和约内容 材料二,战后,在 雅尔塔体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格局,两个超级大国称霸与对立,并划分势力范围,分而治之;。都推行强权政治,支配国际事务;建立北约和华约两大政治军事同盟,进行军备竞赛。极大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引自高恒对战后两极格局下国际秩序的历史评价 材料三, 1971年 7

29、月 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说,指出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的国家,但我们面临这样一种局面,有几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材料四,欧盟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 1995年至 2000年间经济增速达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 1997年的 1.9万元上升至 1999年的 2.06万元,欧盟经济总量从 1993年的约 6.7万亿美元增长到 2002年的近 10万元。 世界经济史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 ( 1)根据材料一,从表面上看,凡尔赛和约中能体现 “公正与公平 ”的内容是那条?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是什么? 2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战后形成的世界

30、格局的基本特点及影响。 4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担心的挑战力量来自哪里?这些挑战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 4分 ( 4)根据材料四,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盟成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启示?2分 答案: (1)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 1分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1分 (2)特点:划分势力范围,分而治之,强权政治,军事对抗 2分;影响: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两国相争均不敢轻易动武,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等 2分 (3)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 2分;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2分 (4)积极加入国际或地区经济组织,加强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等。 2 分

31、。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从表面上看,凡尔赛和约中能体现 “公正与公平 ”的内容是承 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 ( 2)根据材料二可知,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划分势力范围,分而治之,强权政治,军事对抗;影响: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两国相争均不敢轻易动武,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等。 ( 3)根据材料三分析可知,尼克松担心的挑战力量来自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这些挑战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是使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盟成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启示:积极加入国际或地区经济组织,加强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两次

32、世界大战后的 世界格局 点评:学生要知道,一战后形成的政治格局是 “凡尔赛 华盛顿 ”体系,它是通过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形成的。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协调美国和日本在远东 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凡尔赛 华盛顿 ”体系的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这一体系只是暂时协调了协议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不可能消除协约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列宁评价这一体系把国际关系放在 “火山口 ”上。学生还要知道,二战后形成的政治格局是雅尔塔体系,有称 “两极格局 ”, 它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也使美苏之间的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的色彩。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崩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