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盐城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5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31094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省盐城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5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届江苏省盐城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5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届江苏省盐城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5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届江苏省盐城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5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届江苏省盐城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5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省盐城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 5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 B冰雪融化是化学变化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D可用热塑性塑料做不粘锅的手柄 答案: B 试题分析:冰雪融化属于水的三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为水分子排列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常温下,将 160g某粗盐样品 (含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泥沙 )溶解于水中,过滤得到不足 3g泥沙和 1000g溶液。取出 500溶液进行测定,其中含有镁元素1.2g

2、,钙元素 2g,氯元素 42.6g。则原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 ( ) A 73.1% B 76.3% C 36.6% D 31.6% 答案: A 试题分析:镁元素 1.2g,则和它对应的氯离子的质量为 ,钙元素 2g,则和它对应的氯离子的质量为 ,则则和钠离子对应的氯离子的质量为 ,钠离子质量为 23g,氯化钠的质量为 35.5g+23g=58.5g,对应的粗盐中氯化钠的含量为 ,因为泥沙不足三克,所以氯化钠含量大于 73.1%. 考点:物质组成的确定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由质量分数的定义逐步确定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注意细心计算即可。 实验室里配制药液一般要用蒸馏水,用含有钙、镁离子的

3、自来水 (含氯离子 )配制下列溶液时不会产生浑浊的是 ( ) A碳酸钠溶液 B氯化镁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碳酸钠和钙离子不能共存; C 氢氧化钠不和镁离子共存; D 自来水中含氯离子和硝酸根共存。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 点评:常见化学反应及其现象属于必考题型,但是考察形式比较多样,选择题中出现近年也 比较多见,注意总结,记忆时注意细心。 在 pH=3的无色水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 A K+、 Cu2+、 Cl- B K+、 SO42-、 Ba2+ C Cl-、 Mg2+、 Na+ D Cl-、 CO32-、 Na+ 答案: C 试题分析:

4、 A 无色水溶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铜离子; B 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无法共存; D CO32-不能在 pH=3的溶液中存在。 考点:离子共存 点评:离子共存问题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下列关于 “粗盐提纯 ”和 “用氯化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B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主要作用是加快蒸发 C配制溶液时的主要操作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 D称量时,将固体 NaCl放在天平左盘纸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 B.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主要作用是使溶液温度分

5、布均匀,防止液滴飞渐。 考点:溶液配制 点评: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出现,直接来源于课本,较为简单,注意审题,看清题意。 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为保证高产,大量施用化肥 B施用适量氮肥可使植物的叶色浓绿 C CO(NH)2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 D所有化肥都易溶于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大量使用化肥可能会造成植物枯萎; B 适量氮肥可使植物的叶色浓绿; C 复合肥料是指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以上的物质,尿素只含有氮元素; D 磷酸钙等肥料不易溶于水。 考点:化肥的作用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课本,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

6、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废弃的生石灰会带来 “白色污染 ”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C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因此应大量摄入碘元素 D羊毛、棉花、蚕丝均属于天然纤维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白色污染指的是塑料及其制品对环境的污染; B 二氧化碳不造成酸雨污染; C 大量摄入碘会造成甲亢。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 探究 X、 Y、 Z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过程如下: (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 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 X、

7、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Y没有现象。 (2)取大小相等的 X、 Z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X、 Z表面都产生气泡,但 X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 Z的快。则 X、 Y、 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 A X Z Y B Z Y X C X Y Z D Z X Y 答案: A 试题分析:放入 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 X、 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Y没有现象,说明 X、 Z活动性比 Y强, X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 Z的快说明 X活动性比 Z强,综上所述 X、 Y、 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X Z Y。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较为

8、简单,应注意细心审题,另外金属活动性顺序要熟记于心。 食用豆腐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 C6H13NO2)。下列有关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C一个分子由 25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是有机化合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根据化学式可得亮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 B 亮氨酸中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大,所以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C一个分子由 22个原子构成; D 亮氨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在最近几年的中考中出现较多,难点在于审题上,注意细心读题,

9、不要想当然。 右图是实验室里标签破损的一瓶溶液,只能看清 “K”和 “O4”。某同学对瓶中溶液是什么作了如下猜想,你认为她的猜想一定不合理的是 ( ) A高锰酸钾溶液 B锰酸钾溶液 C硫酸钾溶液 D碳酸钾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碳酸钾的化学式为 ,并没有 “O4”,所以不符合标签的符号。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分为宏观和微观,考试时经常以此为考察点,要熟悉其意义,同时注意仔细审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将生铁 (铁和碳的合金 )

10、放入足量的盐酸中,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浅绿色溶液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产生大量的白雾 答案: A 试题分析: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生铁为铁和碳的合金,放入足量的盐酸中,会有单质碳剩下,所以不可能完全溶解; D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固体小颗粒,为白烟。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与现象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反应及现象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某些化学含义可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下列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 ) A 2个氮分子 -2N B 2个亚铁离子 -2Fe2+ C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为 +3- Al2O3 D 4个氢原子

11、 -2H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2个氮分子为 N2; B 2个亚铁离子为 2Fe2+; C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为 +3价表示方法为 ; D 4个氢原子表示方法为 4H。 考点:常见化学符号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右图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可表示 2H2+O2 2H2O 的反应 D可表示 CO2 + C 2CO的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此反应生成物含有两种元素,为化合物; B 该反应

12、属于化合反应;C 生成物一个分子含有两个元子,而水分子一个分子含有三个分子,不符合题意。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点评:常见化学反应的意义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闻气体气味 B移走蒸发皿 C倾倒液体 D稀释浓硫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闻气味不能直接靠近瓶口; B 移动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 D 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倒进水里,并不断搅拌。 考点:实验室基本操作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比较有限,应注意总结。 根据

13、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硫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6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07 g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硫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6;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07,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得到八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点评:原子结构示意图属于中考中的热点题型,出现率较高,但是并不难,注意仔细审题,另外元素周期表中前二十号元素排列要会背诵。 填空题 ( 1)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管道天然气中的 “气 ”_; 澄清石灰水中的

14、“碱 ”_; 胃液中的 “酸 ” ; 发酵粉中的小苏打 ; 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 。 ( 2)水参加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6CO2+6H2O 6O2+X,则 X的化学式: 。 ( 3)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 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 ( 4)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面实验。打开止水夹,向 中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在 中 80 的热水中加入一粒米粒大小的白磷。 和 中均有气泡出现,且 中液体内出现燃烧现象。 写出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请说明 中出现燃烧的原因 (填字母序号)。 A.白磷是可燃物 B.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 C.白磷与

15、中产生的氧气接触 答案:( 1) CH4; Ca(OH)2; HCl; NaHCO3 CO2 ( 2) C6H12O6( 3)蒸馏 ( 4) 4P + 5O2 2P2O5,写加热条件也正确 A B C 试题分析:( 1)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澄清石灰水中的 “碱 ”为氢氧化钙; 胃液中的 “酸 ”为盐酸; 发酵粉中的小苏打为碳酸氢钠; 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为二氧化碳;(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所以 X的化学式为 ;( 3)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蒸馏,可以出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 4) 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为 4P + 5O2 2P2O5,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

16、,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 溶液和金属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1)根据右图中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t 时, 50 g A物质加入到 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现有 t 时含 A、 C两种溶质的某饱和溶液,若要得到纯净的 A晶体,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t 时,用等质量的 A、 B、 C三种物质分别配制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 。 (2)最初输水管材用铸铁,目前多用塑料管,输 送热水一般用铜管。 下列管材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17、 (填字母序号)。 A铸铁管 B铜管 C塑料管 (3)铁锅、铝锅、铜锅用来炒菜、做饭是利用了它们的 (填字母序号)。 A. 导电性 B. 延展性 C. 导热性 D. 有金属光泽 (4)某兴趣小组用 U形管设计了下图三组兴趣实验,搁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装置 中左边液面上升,右边液面下降;装置 中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 装置 中无明显现象。 请回答: 装置 中左边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 装置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 工业上,炼铁高炉内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氧化铁)以冶炼出生铁,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 75 冷却结晶 A (2) C (3) C (4

18、) 铁生锈时消耗氧气,使 U形管左侧空气总体积变小; Fe + 2HCl FeCl2 + H2。 (5) 3CO+ Fe2O3 2Fe + 3CO2。 试题分析: (1) t 时, A物质的溶解度为 50g,也就是说此温度下 100g水中最多溶解 50g,则 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25g,形成 75g溶液; A物质随温度的降低溶解度降低, 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所以可以采用冷却结晶法; t 时, 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也就是说在 100g水中溶解的 C物质最小,质量分数最小; (2)塑料管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3)铁等金属用作锅的材料是利用了其导电性; (4) 装置 中左边液面上

19、升的原因是铁生锈时消耗氧气,使 U形管左侧空气总体积变小; 装置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 2HCl FeCl2 + H2; (5)炼铁的方程式为 3CO+ Fe2O3 2Fe + 3CO2。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 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粗心。 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是舌尖上最不可缺少的味道。下面三幅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但生成物中都有氯化钠。 图 1 图 2 图 3 ( 1)图 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 1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与原子的 (填字母序号)有密切的关系。 A.

20、 最外层电子数 B. 内层电子数 C. 电子层数 D.相对原子质量 ( 2)图 2描述了 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图中 A、 B、 C三种微粒的符号分别是 、 、 。向反应后的液体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剩余,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硝酸银溶液 B.锌粒 C.碳酸钠溶液 D.石蕊 ( 3)图 3所示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右图是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反应中将

21、 能转化为化学能。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 l + 2H2O Cl2 + H2 + 2NaOH 若电 解含氯化钠 23.4 g的饱和食盐水,则可制得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 1) A ( 2) 复分解, OH-、 H+、 H2O A ( 3) ClO2 2NaClO2 + Cl2 =2 ClO2 + 2NaCl ( 4) 电 16g 试题分析:(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2)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有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图中 A、 B、 C三种微粒的符号分别是 OH-、 H+、 H2O,硝酸银和盐酸不反应,没有现象,无法鉴别;( 3)根据氧

22、化物的定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气,所以图 3所示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ClO2,化学方程式为 2NaClO2 + Cl2 =2 ClO2 + 2NaCl;( 4)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反应中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设可制得氢氧化钠的质量是 g,由题可知 2NaCl + 2H2O Cl2 + H2 + 2NaOH ,解得 所以若电解含氯化钠 23.4 g的饱和食盐水,则可制得氢氧化钠的质量是 16g。 考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点评:常见化学反应及其现象属于必考 题型,但是考察形式比较多样,选择题中出现近年也比较多见,注意总结,记忆时注意细心。 探究题 某同学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23、作了以下探究,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 。 ( 2)实验室用装置 A制取氧气时,所需药品是 (填化学式 );用 E装置收集氧气的适宜时机是 。 ( 3)实验室用 C装置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它与 B相比,明显的优点是 ;用C和 D组装制备二氧化碳气体,且 C应与 D中的导管 (填 “a”或 “b”)相连,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 D装置除了用于收集气体,还有其他用途。例如,将 O2和 CO2的混合物中的 CO2除去,可在 D中装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C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 试管 , 长颈漏斗。 ( 2) KMnO4或 KC

24、lO3、 MnO2; 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 3)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 a ,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 4) 2NaOH + CO2 Na2CO3 + H2O 试题分析:( 1) 为试管, 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装置 A 制取氧气时,所需的药品为高锰 酸钾,装置中原来含有空气,应先排尽再收集,用 E装置收集氧气的适宜时机是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3) C装置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用 C 和 D组装制备二氧化碳气体,且 C应与 D中的导管 a相连,为向上排空气法,使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方程式为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考点: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和气体比较有 限,应牢记基本知识点,注意细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