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苏州市星海中学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1098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7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省苏州市星海中学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3届江苏省苏州市星海中学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3届江苏省苏州市星海中学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3届江苏省苏州市星海中学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3届江苏省苏州市星海中学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省苏州市星海中学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估测中学生的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脚的长度约为 250mm B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1 km/h C体重约为 500kg D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2s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 20cm,脚的长度比此数值大一些,在 25cm=250m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1.1m/s4km/h,而不是 1.1km/h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质量在 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 500N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人的脉搏正常情况下 1min跳

2、动 75次,所以跳动一次的时间不到 1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 A 考点: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柱状容器内放入一个体积大小为 200cm3的柱状物体,现不断向容器内注入水,并记录水的总体积 V和所对应的水的深度 h,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物 体的底面积 为 8cm2 B容器的底面积 为 12cm2 C物体的密度为 0.7103kg/m3 D物体所受到的最大浮力为 1.4N 答案: B 试题分析:( 1)由表中数据可知, h

3、从 5-10cm, 水的体积变化: V=( S2-S1)( 10cm-5cm) =60cm3, h从 22-25cm, 水的体积变化: V=S2( h6-h5) =60cm3, 即: S2( 25cm-22cm) =60cm3, 解得: S2=20cm2,代入 得: S1=8cm2,故 A正确、 B错; ( 2)柱状物体的体积: V 物 =S1H, 柱状物体的高: ; 如果柱状物体的密度大于或等于水的密度,在加水过程中柱状物体将静止在容器底不会上浮,容器内水的体积变化应该与 h的变化成正比,由表中数据可知器内水的体积变化应该与 h的变化不成正比,所以柱状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随着水的增多

4、,柱状物体将漂浮在水面上, 设柱状物体浸入的深度为 H 浸 , 当 h6=25cm时, 水的体积: S2h6-S1H 浸 =360cm3, 即: 20cm225cm-8cm2H 浸 =360cm3, 解得: H 浸 =17.5cm, 此时排开水的体积: V 排 =S1H 浸 =8cm217.5cm=140cm3, 柱状物体漂浮, 水 V 排 g=物 Vg, 即: 1103kg/m3140cm3g=物 200cm3g, 解得: 物 =0.7103kg/m3,故 C正确; ( 3)此时受到的浮力最大: F 浮 =水 V 排 g=1103kg/m314010-6m310N/kg=1.4N,故 D正确

5、 故选 B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密度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为选择题,实质是以复杂的力学计算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根据表中数据确 定最后柱状物体的状态是本题的关键 小明乘坐索道到山上游玩,每隔 1min能遇见 6部缆车,已知索道单程距离为 2160m,缆车的速度保持 1.2m/s,则整个索道上的缆车总数为 A 150部 B 180部 C 300部 D 360部 答案: B 试题分析:( 1)小明相对于迎面而来的缆车速度 v小明 =2v缆车 =21.2m/s=2.4m/s, 索道单程距离 s=2160m,小明上山所需时间 ; ( 2

6、)小明上山时,看到的单程缆车数为 6部 /min15min=90部; 索道有上山索道与下山索道,整个索道是双程的,整个索道上的缆车总数为 90部 2=180部 故选 B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以生活中的索道缆车为题材,考查了速度公式变形公式的应用,求出小明相对于对面缆车的相对速度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要注意,索道是双程的,缆车总数是单程索道上缆车数量的两倍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 S,灯 L亮,一段时间后灯 L熄灭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灯 L或 R上现用一只规格相同且完好的灯 L替换灯 L,正确的判断是 A若灯 L亮,则灯 L一定断路 B若灯 L不亮,则电阻 R一定断路 C若灯

7、 L亮,则灯 L一定短路 D若灯 L不亮,则电阻 R一定短路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一只规格相同且完好的灯 L替换灯 L: 若是灯断路,其它地方完好,换上新灯泡后能发光; 若是灯短路,其它地方完好,换上新灯泡后能发光; 若是电阻断路,换上新灯泡后电路还是断路,不能发光; 若是电阻短路,其它地方完好,换上新灯泡后能发光; 由此可见,换上新灯泡 L后能发光,是灯断路,灯短路或电阻短路; 换上新灯泡 L后不能发光只能是电阻断路,故 B正确 故选 B 考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 路故障中的应用 点评:故障在灯或电阻上,了解它们短路或断路时对电路的影响是本题的关键 如图所示,两个并排且深度相同的水池

8、,一个未装水,另一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一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长的标杆,此时,阳光斜射到水池下列关于两水池中标杆的影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中,对于没有装水的情况下,据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在杆的后方会形成影子; 但是对于装水的情况来说,从杆的顶端射过的光线到达水面处会发生折射,由于在水中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光线(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更靠近杆,故此时影子的长度会变小 故选 C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点评:光从一种透明介质中斜射

9、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在发生光的折射时,一般是在光速大的介质中的角大,故据此分析即可判断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 s-t图像如图所示 a、 b、 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 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 2m,则 A乙的 s-t图可能为图线 a B乙的 s-t图一定为图线 c C甲的 s-t图可能为图线 b D甲的 s-t图一定为图线 a 答案: D 试题分析:( 1)由图象知:对应同一时间 t(如 t=4s) a、 b、 c的路程关系为Sa Sb Sc, 由速度公式 可知, Va Vb Vc; ( 2)由 s-t

10、图象知, t=5s时, Sa-Sb 3m 2m, Sa-Sc 4m 2m, Sb-Sc 2m; ( 3)由( 1)、( 2)可知甲的图象一定是图线 a;乙图象可能是图线 b,也可能是图线 c; 故选 D 考点:速度 与物体运动 点评:本题是一道物体的 s-t图象题,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分析清楚图象,由图象找出路程 s与时间 t的对应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浴室脚垫做得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脚和脚垫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滑倒不符合题意 B、轮滑鞋装有滚轮,是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鞋和地面之

11、间的摩擦力,便于滑行符合题意 C、防滑地砖表面做得较粗糙,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脚和地砖之间的摩擦力, 防止滑倒不符合题意 D、旅游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鞋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滑倒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了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分析在生活中怎样增大和减小摩擦力 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为了方便时间的测量,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棋子的像清晰一些,用手电筒对着棋子

12、照 C在估测大气压值时,为了便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选用较大容积的注射器 D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示数变化明显,将玻璃泡涂黑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锥角大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增大,测量结果更准确此选项合理; B、物体成像要清晰,就必须让物体(棋子)有足够光线射向平面镜才能成像,而不是让平面镜(玻璃板)上有足够的光线此选项合理; C、大气压变化值不变,注射器容积越大,测力计变化越小此选项不合理; D、用温度计观察红外线的热效应时,把玻璃泡涂黑,是因为黑色吸热速度最快,可以使示数变化明显此 选项合理; 故选 C 考点:物理学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同学围绕 “对实验

13、进行优化改进 ”这一中心,逐项分析,判断正误 早晨看见草叶上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原因与下图中相同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是冰,是凝固现象,不合题意 B、露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C、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生 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物态变化与理论联系起来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 “开灯 ”、 “关灯 ”,其物理含义是

14、 A开灯和关灯都是指闭合开关 B开灯是指断开开关,关灯是指闭合开关 C开灯和关灯都是指断开开关 D开灯是指闭合开关,关灯是指断开开关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们常说的 “开灯 ”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 “关灯 ”是指断开开关,断开电路; 故选 D 考点:物理常识 点评:常见的日常生活中的说法与物理学中的科学说法不同的还有:日常生活中说的 “物重 ”,与物理学中的 “质量 ”含义相同;而物理学中的 “物重 ”是指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关于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做 “B超 ”检查 B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 C用微波炉加热食品 D使用手机打电话 答案: A 试题分析: B、电视信

15、号的发射与接收; C、用微波炉加热食品; D、使用手机打电话都是利用电磁波在工作的 A、做 “B超 ”检查, “B超 ”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 故选 A 考点:电磁波的传播 点评:此题是考查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要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 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日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日食的形成是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对照选项可进行分析判断 A、看到斜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B、手影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符合题意; C、看露珠下的叶脉,叶脉变粗,是露珠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

16、属光的折射,不符合题意; D、平静的水面能形成岸上景物清晰的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点评:本题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要求判断哪个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 实验题 小明在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的实验中,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两个线端挂上相同的钩码当卡片静止时,发现拉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甲所示),于是他得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以不在同一直线上,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要得到 科学的结论,请你给他提出一条改进建议是: ; 答案:卡片受到

17、重力 用轻质卡片(或增加钩码的拉力) 试题分析:卡片的质量太大,重力大,竖直方向的力影响了作用在卡片水平方向的力,所以探究结果出现问题,实验时换成质量小的小卡片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点评:探究二力平衡时,器材选择的和操作,例如选择小卡片、定滑轮、两端挂质量相等的钩码、为何要扭动一个方向等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装置 ( 1)在利用甲图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 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璃板的 (填物理属性的名称),从而能便于确定 的位置; ( 2)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一位同学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

18、,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 B与蜡烛 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3636+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cm 15.30 23.02 25.60 28.50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cm 15.30 23.15 25.60 28.50 ( 3)在利用乙图装置做 “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 ”的实验时,陈刚把蜡烛离凸透镜 90cm移动到 120cm时,发现像几乎在离凸透镜 5cm的地方,他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 _cm,理由是: _接着他把凸

19、透镜放在如图示 A位置时,光屏应向 M点的 _(左 /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若固定光屏的位置于 M点不动,要使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应把蜡烛向 A点的 _(左 /右)侧移动,当蜡烛移动到如图示 B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通过透镜向烛焰同侧观察,能看到烛焰放大的虚像,若把蜡烛放到 B点 _(左 /右)侧,可以使虚像更大 答案:( 1)透光性、 像 ( 2) C ( 3) 5 物距大于 10倍焦距,像距约等于焦距 左 右 左 试题分析:(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透过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 ( 2)造成误差的原因是多方

20、面的,例如:描的点不对应;玻璃太厚,成两个像;没等到像完全重合就测量等,因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所以 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没等到像完全重合就测量; ( 3) 从 “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 90cm处移至距透镜 120c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 5cm”,可知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远远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稍大于焦距,所以透镜的焦距约为 5cm;因为当物距大于10倍焦距时,像距会约等于焦距 蜡烛放在 A位置时,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根据光屏现在的位置可知,要向左移动光屏,才能确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21、光屏位置在 M点不动,此时 的像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对应的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以蜡烛要靠近凸透镜的方向即 A点向右移动; B点的位置小于一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 u 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并且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大所以若把蜡烛放到 B点左侧,可以使虚像更大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了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三种成像情况、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这三种 知识点经常出现,一定要熟练掌握 下列甲图是某实验小组探究小灯泡

22、功率所用的器材,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5V,正常发光时电阻约为 10 (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甲图实物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小灯泡亮度变亮,连线不能交叉 ( 2)该组同学连接好电路,将滑片 P 移到 A 端,并用开关试触,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并调节滑片 P,虽然两表示数能够发生变化,但发现灯泡电压无法降低到 2.5V,其原因可能是 _ ( 3)解决问题后,在实验过 程中记录同学不小心漏填了一个电压的数据如图乙所示,请你读出该电压值填入表中的空格处 ( 4)从表中数据可算出该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_W 答案: ( 1) ,有一处错误扣 1分, 2分扣完为止 ( 2)

2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或电源电压太大) ( 3) 1.7 ( 4) 0.625 试题分析:( 1)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灯泡的额定电流约为,所以电流表选 0 0.6A的量程,且与灯泡串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小灯泡亮度变亮,则右下方接线柱与开关相连,如下图所示: ( 2)闭合开关,并调节滑片 P,虽然两表示数能够发生变化,但发现灯泡电压无法降低到 2.5V,其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或电源电压太大); ( 3)由图乙可知,电压表量程为 0 3V,分度值为 0.1V,电压表示数是 1.7V: ( 4)由表中数据可知,灯泡的额定电压 U=2.5V对应的电流值是 I=0.25A,

24、灯泡的额定功率 P=U 额 I 额 =2.5V0.25A=0.625W 考点:电功率的测量;电压表的使用;电压表的读数方法;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和连接、实验现象的判断、电压表的读数、 额定功率的计算等,关键是会根据电路中电流的最大可能值确定电流表的量程 小明同学在学习 “弹力 ”之后,课余时间利用刻度尺、砝码、弹簧来探究弹簧弹力与其伸长量的关系探究活动如下: ( 1)首先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 _方向(水平 /竖直) ( 2)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稳定时,长度记为 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

25、记为 L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 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 L1至 L6,数据如下表表: 代表符号 L0 Lx L1 L2 L3 L4 L5 L6 数值( cm) 25.35 27.35 29.35 31.30 33.4 35.35 37.40 39.30 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 _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_ ( 3)如图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像,纵轴是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 _的差值( L0/L1) ( 4)通过图像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 _ g 答案:( 1)竖直 ( 2) L3 1mm ( 3) Lx ( 4) 10g 试题分析:(

26、 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竖直方向 ( 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是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 L3的数值记录不规范,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故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长为 1mm; ( 3)横轴是弹簧挂砝码后弹簧长度与弹簧挂砝码盘时弹簧长度差,所以横轴是弹簧长度与的 LX差值 ( 4)因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并且挂上砝码盘增加的长度和再加上 10g砝码时增加的长度相等, 所以,砝码盘的质量也为 10g。 考点: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 点评:由于弹簧下面首先 挂砝码盘,然后在砝码盘内放砝码弹簧伸长,弹簧伸长量为弹簧长度与弹簧挂砝码

27、盘时弹簧长度差,这是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对于实验问题,我们要利用图想法分析测量数据求解可以减少误差 填空题 小明应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探究定值电阻 R0的发热功率 P0、滑动变阻器 R消耗的电功率 PR和电源总功率 PU随电流 I变化的关系 ”,将得到的数据绘成 a、b、 c三条图线画在了同一坐标系中,如图乙所示, b图线表示定值电阻 R0的发热功率 P0随电流 I变化的关系,则表示 “电源总功率 PU随电流 I变化的关系 ”图线是 如电源电压 U保持不变,则由图象可 知:电源电压 U为 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 答案: a 3 1 试题分析:( 1)电源总功率 PU与电流 I成正比,图象是

28、一条倾斜的直线, 由图象可知,电源总功率 PU随电流 I变化的关系图线是 a; ( 2)由图象可知,电源功率 PU=9W,电流 I=3A,电源电压 ; ( 3)由图象可知,定值电阻 R0的功率 P0=9W时,电路电流 I=3A, 电阻阻值 考点:探究用电器的电功率实验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由图象找出电功率对应的电流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熟练应用电功率公式的变形公式、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特点即可正确解题 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 a、 b的实心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均为 p,则甲物体的质量 (大于 /等于 /小于 )乙物体的质量若在两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均为 V的部

29、分后,两正方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之比 p 甲 :p乙 为 答案:小于, b3: a3 试题分析:( 1)从图上可知, S 甲 S 乙 ,又形状规则,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即 F=G, , 根据 题意: p 甲 =p 乙 ,即 S 甲 S 乙 , F 甲 F 乙 ,即 G 甲 G 乙 , 又 G=mg m甲 m乙 ; ( 2) p 甲 =p 乙 , 甲 gh 甲 =乙 gh 乙 , 即 甲 ga=乙 gb, ; 在两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 底面积不变, 对地面的压力变化是切去的部分,即 F=Vg 所以,两正方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之比: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点评: 是计算压强的普适公

30、式,对于形状规则的固体来说,也可以用p=gh来计算固体压强,做题时要注意体会,本题相对比较难,属于难题 如图所示是太阳能路灯,灯杆顶端是太阳能电池板,它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向灯杆下方的蓄电池充电,供夜晚路灯照明太阳能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 _(裂变 /聚变)时释放出的核能蓄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_能若在一定时间内,太阳光辐射到该太阳能电池板的能量为 2.1107J,这些能量经转化后,可供功率为 35W的路灯工作 50h,则该太阳能路灯的能量转化效率是 _ 答案:聚变 化学 30 试题分析:( 1)太阳能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核聚变,从而产生很大的能量; ( 2)蓄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

31、化学能储存起来; ( 3) 功率为 35W的路灯工作 50h消耗的电能 W=Pt=35W503600s=6.3106J 路灯消耗的电能 W 电 =6.3106J,太阳光辐射到该太阳能电池板的能量W=2.1107J, 该太阳能路灯的能量转化效率: 考点:核聚变;电功的计算;太阳能的利用 点评:本题借助太阳能路灯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综合性就较强,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用吸管吸饮料时,利用了 _的作用如图所示,在两张纸片中间向下吹气,可观察到两纸片向中间靠拢,这是因 为 _ 答案:大气压 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试题分析:( 1)用吸管吸饮料时,吸气时,管内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

32、下被压到嘴里 ( 2)当没有吹气时,纸的内外受到的大气压相等,纸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垂,当向两张纸中间用力吹气,中间的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压向中间 考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点评:( 1)掌握气体体积增大时,压强减小 ( 2)掌握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桌子边上放 一条形磁铁,用细线系一回形针缠在桌边适当位置的石头上,使回形针由于被磁铁吸引而与磁铁保持一段距离将被探究的物体放入回形针与条形磁铁之间,如果出现 _现象,说明该物质是能阻断磁场的小明想探究的问题是 _ 答案:回形针掉落 什么物质可以阻断磁场 试

33、题分析:由受力分析可知,回形针受重力、绳子的拉力、磁铁对回形针的吸引力,回形针在重力、拉力和吸引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要阻断磁场,则磁铁不再吸引回形针,回形针受力不平衡,于是会掉落;要想产生结果的探究问题就是:什 么物质可以阻断磁场 考点:磁性、磁体、磁极;物理学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知道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解答是充分分析理解 “该物质是能阻断磁场的 ”的含义 在家庭电路中,电热水器正常工作的电压为 _V,它与家中的空调器是_连接的(串联 /并联),家庭中每月的耗电量用 _表计量 答案:并联 电能 试题分析:电热水器是家用电器,额定电压是 220V,也就是正常工作的电压是220

34、V 电热水器和空调都是家用电器,家庭电路中为了使各用电器正常工作,并且互不影响,各用电器之间应该 是并联的 家庭电路中,测量消耗电能的多少需要电能表 考点:家庭电路工作电压、零线火线的辨别方法;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家庭电路的连接 点评:本题考查了家用电器正常工作电压和测量消耗电能的仪器还考查了用电器的连接方法 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 首先发现的探究这个现象应选用如图中 (甲/乙 )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可以制成 ,实现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法拉第 甲 发电机 试题分析: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 电磁感应现象的特点是没有电源而有一个电流表,用来测量产生的电

35、流,故探究这个现象应选用如图中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发电机将线圈运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考点:电磁感应;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点评:本题考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者和发电机的原理,属于基础题,相对比较简单 诗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 ”中,月亮相对于地面上的山是 的 (运动 /静止 )鸟儿啼声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的 答案:运动 空气(或 “介质 ”) 试题分析: “月落 ”指天将破晓,月亮落下山以山为参照物,月亮相对于山的位置 发生了改变,我们说月亮是运动的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鸟儿啼声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里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声音的传播条件 点评:中国是一个诗词

36、的王国诗词不仅给人带来艺术享受,而且在一些作品中还包含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分析诗词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是中考常见题型,也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融合 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发现它们会粘在一起,这说明 ;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它们会相互吸引,这说明 答案:分子间存在引力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试题分析: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可以将两铅块粘在一起; 丝稠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因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两者会相互吸引 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及电荷的相互作用,均为基础内容,但同时也

37、是考试中的热点内容,要求熟记 计算题 如图( 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 6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 R1标有“100 2A”字样闭合电键 S后,电流表 A1和 A2的示数分别如图( b)所示求: ( 1)电阻 R2的阻值 ( 2)通电 10s钟,电流通过电阻 R2所做的功 W2 ( 3)在移动变阻器 R1的滑片 P时,是否存在使两个电流表指针偏离零刻度角度恰好相同的情况?如果存在,请求出此时变阻器 R1消耗的功率 P1;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 7.5 ( 2) 48J ( 3)在移动变阻器 R1的滑片 P时,存在使两个电流表指针偏离零刻度的角度恰好相同的情况,此时变阻器 R

38、1消耗的功率 P1为 1.2W 试题分析:( 1) I 2 I-I 1 1.2A-0.4A 0.8A 1分 R2 U/ I2 6V/ 0.8A 7.5 1分 ( 2) W2 U I2t 1分 6V0.8A10S 48J 1分 ( 3)若电流表 A1量程为 00.6A,电流表 A2量程为 03A,则当两个电流表指针偏离零刻度的角度恰好相同时有: I 5 I 1 1分 I 1 I 2 5 I 1 I 1 0.8A 5 I 1 I 1 0.2A 1分 P1 U I1 6V0.2A 1.2W 1分 在移动变阻器 R1的滑片 P时,存在使两个电流表指针偏离零刻度的角度恰好相同的情况,此时变阻器 R1消耗

39、的功率 P1为 1.2W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的综合性较强,不仅考查电流表的读数方法,欧姆定律的应用,主要考查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和功率的计算 如图是某太阳能热水器,向其中注入 50kg的水,阳光照射 段时间后,水温从 10 升高到 50 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 kg )试求: ( 1)这段时间该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 2)如果这段时间该太阳能热水器接收到太阳辐射的热量是 2.8 107J,则这段时间该热水器的效率是多少 ( 3)若用天然气 来提供 2.8l07J的热量,需完全燃烧多少 m3的天然气(天

40、然气的热值为 8.4l07J m3,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给水吸收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1) 8.4106J;( 2) 30%;( 3) 0.33m3 试题分析:( 1) Q 吸 =cm(t-t0)=4.210350(50-10)J=8.4106J 2分 ( 2) = Q 吸 / Q 接 =8.4106J /2.8 107J =30% 2分 ( 3) m=Q/q=2.8l07/8.4l07m3=0.33m3 2分 考点:热量的计算;能量利用效率;燃料的热值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效率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因条件已给出,难度不大 一名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

41、起 450N 的重物,重物在 5s内匀速上升了1m,动滑轮重 50N,不计绳重及摩擦求: ( 1)绳的自由端 A点下落的速度; ( 2)此过程中额外功; (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 1)绳的自由端 A点下落的速度为 0.6m/s; ( 2)此过程中的额外功为 50J; (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90% 试题分析:( 1) s=nh=31m=3m 1分 V=s/t=3m/5s=0.6m/s 1分 ( 2) W 额外 =G 动 h=50N1m=50J 2分 ( 3) W 有用 =G 物 h=450N1m=450J 1分 W 总 = W 有用 + W 额外 =450J+50J=500J =

42、 W有用 / W 总 =450J/500J=90 1分 考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速度的计算;功的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 点评:通过读图明确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通过绳子的段数可分析物体上升高度与绳端移动距离的关系,然后再分别利用速度公式、功的公式、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逐一的 计算,即可得出正确的结果 综合题 如图所示暗箱, A、 B、 C、 D 为四个接线柱,现有三节干电池和 1 、 2 、3 、 5 、 10 的电阻各一只,选用其中一些元件装入暗箱,并满足: ( 1) AB间电压为 3V不变; ( 2) S接通时, V的示数为 2V; ( 3) S断开时, V的示数为

43、 1V请在图上画出满足上述要求的电路。 答案:物理量数值和单位不标、标错;电源正负连接颠倒等错误,有一处错误扣 1分。 其它解答正确的也给分。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电源的电压位于 AB之间且无电阻,电源的电压 U=3V, S接通时, AD间的电阻与 BC 间的电阻串联,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UBC=U-UAD=3V-2V=1V,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 S断开时, AD、 CD、 BC 间电阻串联, BC 和 CD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 UBD=U-UAD=3V-1V=2V,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解得: RCD=3RBC, RAD: R

44、CD: RBC=2: 1: 3, 由所给的电阻可知 RAD=2, RCD=1, RBC=3 符合,设计的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考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欧姆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设计,关键是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结合题意得出各两点间的电路元件以及各电阻之间的关系 我国北方常遭遇严重的沙尘暴天气所谓沙尘暴可以简化为如下情景:快速向上刮起的大风将大量沙尘颗粒扬起后悬浮在空中(不动),这时风对沙尘的作用力与沙尘的重力平衡,其作用力大小可近似表达为 ,其中 为空气密度, S为沙尘颗粒的横截面积, v为风速如果沙粒的密度 沙 为3103kg/

45、m3,沙粒半径 r为 2.510-4m,地面的空气密度 0为 1.25 kg/m3,那么要形成沙尘暴现象,地面的风速至少为 _m/s假设空气密度 随地面高度 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那么当地面风速为 8m/s时,当地沙尘暴的最大高度为 _m( g取 10N/kg,沙粒可近似看成球体,且体积 ) 答案: 6292 试题分析:沙尘颗粒受重力 与空气作用力为 作用而平衡, 在地面附近空气密度 0=1.25kg/m3,由平衡条件得: , 则 ; 当风速 v=8m/s时,由 , 得:; 由图象知,密度 与高度 h是一次函数关系, 设关系式是 ( 0) =kh+b, 将 h=0, =1代入得: 1=b;将

46、h=5, =0.4代入得: 0.4=5k+1,解得: k=-0.12; 所以 与 h的关系式是 ( 0) =-0.12h+1;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点评:沙尘颗粒被扬起后悬浮在空气中,是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条件列出等式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作图题 如图丁所示,根据磁感线的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的 N、 S极及电源的正、负极 答案: 试题分析: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 N 极发出,最后回到 S极所以螺线管的左端为 N 极,右端为 S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出小磁针的左端为 N 极,右端为 S极根据安培定则:伸出右手,使右手大拇指指示通电螺线管的 N 极,则四指弯曲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即电流是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的所以电源的右端为正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