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赣榆县罗阳中学九年级4月质量检测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31098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省赣榆县罗阳中学九年级4月质量检测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届江苏省赣榆县罗阳中学九年级4月质量检测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届江苏省赣榆县罗阳中学九年级4月质量检测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届江苏省赣榆县罗阳中学九年级4月质量检测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届江苏省赣榆县罗阳中学九年级4月质量检测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省赣榆县罗阳中学九年级 4月质量检测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范文澜在中国史纲要中写道: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中国 从此发生了根本变化。 ”这里的 “根本变化 ”主要是指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中英鸦片战争的史实,鸦片战争是中英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这次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了变化,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有原来主权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了半

2、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开始步入近代,因此本题选 D 考点:中英鸦片战争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受屈辱的开始,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它使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 化社会的历程,是考试的重点,因此同学们要对该战争的原因,时间,性质,战败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及影响进行全方位的掌握。 右图最能揭示出欧洲 A内部矛盾逐渐解决 B经济差异渐趋消失 C内部市场不断扩大 D已完成政治一体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欧盟成员国不断增加的认识,解读图示,图片中浅红色的地域表示欧盟的成员国

3、,我们看到,成员国不断增加,几乎占据了整个欧洲,这就表明欧洲在欧盟成立后,欧洲内部市场不断扩大的情况,本题选 C。 考点:欧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欧盟的成立和不断扩大,对美国的霸权提出了挑战,也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欧盟在世界经济力量中占据一极,推动了世界向政治,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发展,同学们要对欧共体和欧盟的成立的时间,步骤,意义影响重点掌握。 “当斯大林逝世之际 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 ”作者在抨击苏联的 A新经济政策 B农业集体化 C工业化运动 D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 D

4、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苏联改 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高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使经济缺乏活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开始了改革,先后经历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但都失败,到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期间进行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实行科学民主的社会主义,最终使改革进入死胡同, 1989年,苏联解体,分裂成诸多国家,本题选 D。 考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的影响很大,它造成苏联农重轻比例严重失调,严重 影响了苏联人民的生产生活,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

5、导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巨大挫折,这给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教训,所以我国的改革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 “苏联、英国和美国在希特勒垮台之后有效地控制了欧洲的发展。 ”这是美国史学家斯塔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的一句话。下列事件能够反映 “有效地控制了欧洲的发展 ”的是 A巩固战时同盟 B实行冷战 C成立欧盟 D发动科索沃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冷战政策的认识,题目中的 “苏联、英国和美国在希特勒垮台之后有效地控制了欧洲的发展 ”是指冷战政策的推行,冷战政策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遏制共产主义运动,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秩序采用的

6、手段,其特点就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采用除战争外的任何手段。冷战政策的推行,美苏两国各自控制一部分欧洲,并且都组成政治军事集团进行对抗,本题选 B。 考点:冷战政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冷战政策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遏制共产主义运动,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秩序采用的手段,其特点就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对于冷战政策的内容,标志和影响,同学们要重点识记和理解,冷战 政策的(内容)和标志是: 1揭开冷战序幕标志 :丘吉尔发表 铁幕演说 2政治方面: 杜鲁门主义 ( 1947)全球扩张,全面冷战(宣言书), 3经济方面: 马歇尔计划 ( 1947)资本主义稳

7、定欧洲,控制欧洲, 4军事方面:北约集团成立( 1949),与 “华约 ”对峙,造成世界不安宁,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 “1941年 12月 8日,美国和大不列颠向日本宣战,三天以后,德国和意大利向美国宣战。 至此一场全球战争形 成了。 ”这种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日本发动 “九一八事变 ” B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 C德军发动凡尔登战役 D日本偷袭珍珠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二战扩大事件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题目中的 “美国和大不列颠向日本宣战,三天以后,德国和意大利向美国宣战。 至此一场全球战争形成了 ”。根据所学知识, 1941年 12月 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日本发动

8、了太平洋战争,美国和英国向日本宣战,后来,德国和意大利向美国宣战,战争规模扩大,一场全球战争形成,因此本题选 D。 考点:日本偷袭珍珠港 点评:本题 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开辟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解答,属于送分题。 列宁说: “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 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俄国 “能够拄着拐杖走动 ”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俄国经济恢复的认识,分析题目 “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

9、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 ”, “国内战争 ”是指三年的国内战争, “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 ”是说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战后的俄国经济萎靡不振, “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是说俄国经济得到了恢复,政权巩固了,结合所学知识知道,三年内战结束后,如果实行了新经济政策,通过一定限度内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市场经济,使俄国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A项是十月革命结束后实行的政策, C,D两项是苏俄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实行的政策,只有 B项符合题意,本题选 B 。 考点: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具备两点:一是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需要对材

10、料信息提取分析,二是对新经济政策的识记能力,只有两点都具备了才能解答好此题。 某同学在阅读世界文明史时,看到这样的话: “它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 A新航路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认识,题目中的 “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和 “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 ”信息反映出当时英国烟囱林立,工厂数目增多了,根据所学知识,建立工厂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本题选 B。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11、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识记能力,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但是也带来了诸如环境和生态等问题,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是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同学们要认真识 记,三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第一次:蒸汽机,火车,汽船。第二次:内燃机,汽车,电灯,飞机。第三次: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因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某次革命的历史功绩。这次革命的功绩是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 B C D 答案: B

12、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孙中山先生历史功绩的认识,题目中的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判断是辛亥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孙中山先生从 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 兴中会开始就开始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此一生致力于民族革命,对民主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堪称民主革命的先驱,后来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本题选 B. 考点: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和评价能力,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考试经常遇到的题型,要注意对人物的评价方法,评价历史人物时要用马克

13、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既要看到历史人物对历 史做出的贡献,又要看到该历史人物的阶级局限性,评价要全面具体得当。 “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 ,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现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 , 在国际舞台弘扬联盟的个性 ,”材料中的 “联盟 ”指的是: A三国同盟 B国际联盟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D欧洲联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欧盟成立的认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 “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 ,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现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 , 在国际舞台弘扬联盟的个性 ”,判断出这是欧洲的经济一体化,根据所学知识, 1991年

14、12月 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 ”和 “欧洲政治联盟 ”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 “马约 ”)。 1992年 2月 1日,各国外长正式签署马约。经欧共体各成员国批准,马约于 1993 年 11月 1日正式生效,欧共体开始向欧洲联盟过渡。 1993年 11月 1日 “马约 ”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本题选 D。 考点:欧盟的成立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材料信息 提取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型选择题是考试常见的一种题型, 解答是需注意几点:一是要读懂材料,看材料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二是

15、把材料表达的意思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三是观察题目给出的选项那个最符合材料表达的意思,最后得出答案:即可。 研究历史讲究 “论从史出 ”。下面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些重大事件,其中结论和史实不相符的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 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冷战的开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观点论从史出的认识,分析题目,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 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了, C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级格局最终形成, D项表述错误

16、,冷战的开始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也是冷战政策的具体运用,本题选 D。 考点:冷战政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冷战政策是学生要求理解识记的内容,冷战政策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遏制共产主义运动,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秩序采用的手段,其特点就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采用除战争外 的任何手段。冷战 政策的(内容)及标志: 1标志 :丘吉尔发表 铁幕演说 标志着揭开了冷战序幕, 2政治方面: 杜鲁门主义 ( 1947)全球扩张,全面冷战(宣言书), 3经济方面: 马歇尔计划 ( 1947)资本主义稳定欧洲,控制欧洲, 4 军事

17、方面:北约集团成立( 1949),与 “华约 ”对峙,造成世界不安宁,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 “紫禁城内各宫殿 ,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 各宫中累代珍异为日人捆载以去。 ”这是列强在哪一次侵华战争犯下的罪行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把中国变成列强的殖民地,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发动了侵华战争,从题目中的 “紫禁城内各宫殿 ,尽为寇兵分国占据 ”信息判断这是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本题选 D。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18、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历史上列强曾两次占领北京城,一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占领北京并纵火焚烧了圆明园,一次是八国联军侵华,列强分兵占领并抢劫了北京城,同学们要注意对两次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影响等重点识记和理解。 “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以上言论应出自哪一个政治派别?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一部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看到了外国的坚船利炮,

19、认识到外国军事技术的先进,于是在19世纪 60年达开始了一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口号是自强求富,先后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题目中的 “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 的自强正是洋务派的口号,本题选 B。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也是中国经济,军事,教育,国防近代化的开 启阶段,但最后甲午战争一战清政府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富国强兵的美梦破产,洋务运动也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实践,后来先进的中国人又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最后终于找到了一条

20、适合中国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理论武器。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熄了,我应在院中唱歌。 ”这是溥仪在 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严复的天演论 C鲁迅的狂人日记 D李大 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的史实认识,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而对文学革命做出重大贡献则是鲁迅,他为了揭穿封建统治真面目创作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狂人日记,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从此,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 C。 考点:

21、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个革命斗士,题目中给出的几个选项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要求同学们分析那个和题意有关,要求学生有较厚的历史功底,除了要对狂人日记反映的内容熟悉外,其它几个内容也要去理解,更要要熟悉的掌握。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表述中,属于 “观点 ”的是 A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B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余人,取得重大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北平谈判失败后,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 江战役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的认

22、识,题目中的 A,B,D三项叙述长征胜利,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北平谈判失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都是历史史实,而 C 项说明了抗战胜利对中国的影响,因而是观点,本题选 C。 考点: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的区别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的区别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弄清史实和观点的区别,历史观点,是指有人参与的观点,即主观的,既可以是主流的,也可以是非主流的。比如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是客观的 ,不为人的意志而转移,发生了就发生了。也可以说是历史的真相,但是它可能是人所认知的,也可能是未知的暂时不了解的事情。 “长期以来,人们所知道的世

23、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 ”使这一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 D拿破仑远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国与世隔绝的状态,通过新航路的开辟,人们之间的交往密切了,世界各大洲之间也有了联系,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都能买到,所以新航路的开辟也被称为 “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同时期的文艺复兴运动被称为 “人被发现的时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理

24、解能力是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依赖平时对知识的积累和对问题的分析,新航路的开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路线 图如下: 1488年 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1492年 意大利人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到达美洲西印度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线; 14971498 年 葡萄牙人达 *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5191522 年 葡萄牙人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南美洲东海岸、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后,回到西班牙,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 “地圆说 ” 梦想是人类飞翔的翅膀:在未来,有一对 20岁的孪生兄弟,弟弟乘宇宙飞船飞

25、行,哥哥留在地球上。 50年后,哥哥见到返回地 球的弟弟仅仅 30多岁!这种超越时空的幻想,也许将来会成为现实 与这种梦想相关的理论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力学三定律 C生物进化论 D相对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有一对 20岁的孪生兄弟,弟弟乘宇宙飞船飞行,哥哥留在地球上。 50年后,哥哥见到返回地球的弟弟仅仅 30 多岁! “根据所学知识知道。爱因斯坦揭示了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尤其是对时空观进行变革,由此可知是 D。 考点:近代文化中的科学家以及成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 析能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牛顿

26、的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他揭示了时空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要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判断出是那个思想家,这个思想家的主要思想有那些,最后再得出正确答案:。 “我们不知道你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会议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到同样的命运。 ”材料中的 “我们 ”指的是 A英国 B法国 C捷克斯洛伐克 D德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慕尼黑会议的认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 “慕尼 黑会议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 ”,慕尼黑会议是二战前夕,英法德三国背着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秘密签订了协定,以牺牲捷克的利益满足法西斯

27、德国的侵略欲望,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事件,根据所学知识, “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到同样的命运的 ”中的 “我们 ”应该指捷克斯洛伐克,本题选 C。 考点:慕尼黑会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慕尼黑会议是二战前夕,大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召开的一次会议,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也是二战前夕,英法实行绥靖政策的重要表现,解答材料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找出有效信息,然后 去和所学知识相连接,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答案:。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 近 500 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 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 1

28、5世纪,在 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 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 20 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 “群雄竞起 ”的时代。 (美)法里德 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 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威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 “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 (美)法里德 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三 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 甚至连反全球化也经历了一个 “反全球化的全球化 ”过程。 (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世纪 “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世界 ”的因素( 4分)。 ( 2)材

29、料二中 “当今我们生活在最和平的时期 ”的论断,你是否赞同?( 1分)简要说明理由。( 2分) ( 3)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三种 “全球化 ”和 “反全球化运动 ”的认识 。( 4分) 答案: ( 1)因素: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通过罗斯福新政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 4分) ( 2)赞同。理由: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发展;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等。不赞同。理由: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核威胁;恐怖主义威胁等。(观点与理由要一致,只写观点,不写理由不给分。观点 1分,理由 2分) ( 3)认识 “全球

30、化 ”: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经济发展与交流,要顺应潮流,把握给予;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存在着不公平 、不合理现象;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改变不利条件,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 2分) “反全球化运动 ”:有利于认识全球化的弊端,防止全球化不利影响的蔓延;促使国际社会正式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促使全球化的利益分配更加合理;其本身就是一种全球化运动。(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调整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解答思路如下: ( 1)材料一中的 “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 ”和 “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

31、导; ”信息反映了美国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然后经历了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的打击,罗斯福进行了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 20世纪充分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横财等确立了美国 20世纪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世界。 ( 2)材料二中的 “我们或许正生活在 “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信息学生在回答该问题时,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但是一定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如果赞同,就从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等方面回答,如果反对就从当今世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强权政治、霸权主 义;核威胁;恐怖

32、主义威胁等方面回答即可。 ( 3)要求学生回答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运动 的认识,认识全球化运动,学生要从两方面既有利和不利的两个方面回答,有利方面是全球化是历史趋势,对经济的发展和交流有利,回答不利的方面要从全球化是西方主导的,存在着不公平和不合理现象;认识反全球化运动要从全球化运动的利弊两个方面回答,首先认识这是不对的,因为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交流,但是正式因为世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认识到全球化运动带来的弊端,反对它能够防止其不利影响的蔓延,使全球化的利益分配更加合理等。 考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调整巩固和经济全球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经济全球化

33、的分析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经历了确立,调整,巩固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仍然焕发出生机,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就是要面对机遇,迎接挑战。 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 集团间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观察下图: 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 材料二 1942年 1月,美、英、苏、中等 26个

34、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教材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三 读图: 材料四 识图: 请回答: ( 1)材料一表明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请你完成: A.写出军事集团的名称:( 2分) 名称是 _; 名称是 _; B.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给当时世界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1分)导致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1分) ( 2)材料二中 26国的联合对当时世界局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分)美苏两国由材料二中的合作到材料三中的对抗,对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1分) ( 3)根据上述图片提供的信息判

35、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特征?( 2分) ( 4)综上所述,造成国家间分合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1分)应如何正确认识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 2分) 答案: ( 1) 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2分) B结果: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分)。格局:形成了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的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1分) ( 2)作用:加速了法西斯集团的灭亡和二战的结束。( 2分)影响:形成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造成了世界的动荡不安。(或回答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1分) ( 3)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2分) ( 4)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1 分)认识:世界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平

36、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格局变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思路如下: ( 1)观察材料一的图 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角型的三个国家分别是三国同盟的德,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圆形的三国协约的是英法俄三国。 ( 2)材料二中的 26国的联合起的作用是, 1942年, 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最后打败了法西斯,取得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苏从合作到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的对峙,造成了世界的动荡和不安。 ( 3)根据材料四的图片信息看,两极格局结束后,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4)根据所学知识,造成国家间合作或对立的根

37、本是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对于当今的世界格局,我们认识到世界政治经济 的多极化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考点: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格局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带来了灾难,都确立了战后的统治秩序,二战中的法西斯势力是邪恶势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和平和安定,后来二战爆发,世界发法西斯战争也就开始了,为了应对共同的敌人, 26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共同抗击法西斯,最终打败了德日意法西斯,两次世界大战的事实说明,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倍感珍惜,同时也说明了人类加强团结和合作以共同应对灾难的重要性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是我 们认识到,发展经

38、济,增强国力是我们的首要目标,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为把我国变成一个文明富强的国家而奋斗。 鸦片战争的失败,惊醒了国人 “天朝上国 ”的魔幻,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奔走呼号,探索救国救亡的道路,形成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13分)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制,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即款之后,是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今变行新法, 固为治强之计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则中国炎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39、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觉醒)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醒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的核心思想。(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近 代哪一运动践行了这一思想?( 1分) ( 2)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 1分)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重大意义。( 2分) (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认为实现国家富

40、强的关键又是什么?( 2分)为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打出了怎样的旗号?( 1分) ( 4)结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是什么?( 2分)并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分) 答案: ( 1)师夷长技以制夷( 2分);洋务运动。( 1分) ( 2)立宪法,开国会( 1分);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1分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分) ( 3)促进国民觉醒( 2分);民主、科学;( 1分) ( 4)向西方学习( 2分);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条件(思想解放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1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思路如下: (

41、1)从材料一中的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信息来看,这是鸦片战争中的地主阶级的抵抗派魏源海国图志的内容,此书的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是,林则徐魏源只是提出了这一思想,没有真正的去实践,真正实践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他们发动了洋务运动,建立一批近代 军事和民用工业。 ( 2)从材料二中的信息 “固为治强之计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 ”看,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实行君主立宪,开国会,该主张最终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3)从材料三中陈独秀说的 “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觉醒)其居于主人的主

42、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信息看,陈独秀认为国家富强的关键是要能促进国民的觉醒,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向 西方学习,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是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条件(或说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反过来,社会进步为思想解放提供基础, 考点: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过程,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过程,最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根据自己的国情创建了中国革命道路,现在又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