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九年级12月份质量监控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31105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九年级12月份质量监控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届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九年级12月份质量监控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届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九年级12月份质量监控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届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九年级12月份质量监控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届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九年级12月份质量监控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九年级 12月份质量监控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 A用铜制导线 B用石墨制铅笔芯 C用活性炭净化水 D天然气用作燃料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用铜制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用石墨制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用活性炭净化水,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2、D、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的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这个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 D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学以致用,请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 A在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B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 C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D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安全常识分析。 A、由于移动电话在接打的过程中会产生微小的电火花,故在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有可能引发爆炸

3、,错误; B、当遇火灾时,不要打开所有门窗,否则会增加空气对流,使燃烧更剧烈,错误; C、由于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故当档案资料着火时,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这样不会对图书档案造成二次损坏,正确; D、由于沼气具有可燃性,遇明火可能引发爆炸,故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不能先进行火把实验,否则可能引发爆炸,错误。故选 C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点评:关注生命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要能防患于未然,要知道在意外发生时,合理的救护措施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而盲目乱动非但于事无补,甚至会使损失更大。 “归纳和比较

4、”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 CO2 和 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 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 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 CO可用作气体燃料,人工降雨等 D危害: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 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CO2和 CO的性质分析。 A、 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1个碳原子和 2个氧原子;而 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1个碳原子和 1个氧原子,故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 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 1个氧原子,正确; B、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

5、不和碱溶液反应,但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但能溶于水,且反应生成碳酸,正确; C、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等,且固体二氧化碳 “干冰 ”可用于人工降雨; 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但不能用于人工降雨,错误; 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会造成 “温室效应 ”; 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煤气中毒,正确。故选 C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的毒性 点评:物质的构成决定其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故熟记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

6、题的关键。 某纯净物 M微热就能分解生成 NH3 、 H2O 和 CO2 , 由此还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不稳定 B是化合物 C中有水 D由四种元素组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已有知识分析。 A、根据题意 “微热就能分解 ”,说明 M具有不稳定性,正确; B、根据题意 “纯净物 M微热就能分解生成 NH3、 H2O 和 CO2”,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可知纯净物 M中含有多种元素,故属于化合物,正确; C、由于 M是纯净物,故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是不可能含有水的,错误; D、根据题意 “纯净物 M微热就能分解生成 NH3、 H2O 和 CO2”,而根据质

7、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可知纯净物 M中含有氮、氢、碳、氧元素四种元素,正确。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物质的分类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核电站中可用硼酸( 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价的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已知 H的化合价为 +1价, O 的化合价为 -2价,设 H3BO3中 B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 +1) 3+x+( -2) 3=0,

8、解得 x=+3价。故选 C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学生应注意对题目中有用信息的抽取,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 据广州日报 2011年 5月 17日的报道,广东紫金县违规排污事件造成的铅( Pb)污染已造成 45人血铅超标。符号 “Pb”不能表示 ( ) A铅元素 B金属铅 C一个铅原子 D一个铅分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般来说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单质。 Pb是铅,属于金属,故 Pb能表示铅元素、一个铅原子

9、和金属铅,但不能表示一个铅分子。故选 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一般表示一种元素和一个原子,化学式则表示一种物质或 构成该物质的分子,同时要记住特例,即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 A都属于氧化物 B都含有氧气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而氯酸钾和高锰酸钾中虽都有氧元素,但它们都由三种元

10、素组成,错误; B、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三种物质都是纯净物,即由一种物质组成,故都不含氧气,错误; C、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由于三种物质中都不含氧气,故也就不含氧分子,错误; D、由于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因此制取氧气的物质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根据三物质的组成可知,它们都含氧元素,正确。故选 D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物质的元素组成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组成,以及物质的分类方法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纯净的空气 B只含氧元素的气体 C干燥 的二氧化碳气体 D除去杂质的氮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

11、成的纯净物。 A、纯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故属于混合物,错误; B、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如氧元素就可组成氧气和臭氧等单质,故只含氧元素的气体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单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C、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错误; D、除去杂质的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正确。故选 D 考点:单质与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就要理解和熟练掌握物质 的分类方法,并能对典型的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环境问题是年 “两会 ”上的热门话题之一。下列情况中 煤的燃烧, 工业废气的排放, 动植物的呼吸, 汽车尾气的排放

12、,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的来源分析,化石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排放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会造成大气污染;而动植物的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 A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点评:熟练掌握典型的大气环境问题与排放到大气中的物质的联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还要明确 CO2不属于大气污染物,但是 CO2排放过量会引起 “温室效应 ”。 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点燃一氧化碳前,应先检查气体的纯度 C为节约药品,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13、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仰视刻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一般药品要 放到纸上称量,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到玻璃器皿中称量,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要放在烧杯中称量,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如果不纯,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正确; C、用剩的药品要做到 “三不一要 ”,即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或俯视都会造成读数不准确,错误。故选 B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本题难

14、度不大,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化学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 解题的关键。 填空题 某密闭容器内有 X 、 Y、 Z、 W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 /g 4 1 10 2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5.4 0 5.6 反应后 X的质量为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中 Y和 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答案:克 分解反应 11 : 9 试题分析:由反应前与反应后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前 Y的质量是 1g,反应后是 5.4g,则说明反应中生成了 4.4g的 Y; Z则是由 10g变成 0g,即反应

15、中 10g的 Z物质都参加了反应; W则是由 2g变成 5.6g,即反应生成了 3.6g的 W物质;由此可知, Y、 W都为生成物,且它们的质量之和为 3.6g+4.4g=8g;而 Z为反应物,且反应中共消耗了 1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X也是一种生成物,且反应中生成了 10g-8g=2g的 X物质,则表格中反应后 X的待测值应为4g+2g=6g,故该反应可表示为 ZX+Y+W,该反应符合 “一变多 ”的特征,故属于分解反应;反应中 Y和 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4.4g: 3.6g=11:9。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首先根据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判断反应

16、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增大的物质为反应的生成物、质量减小的物质为反应的反应物;解答本题还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判断,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利用能源、节约能源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 1)最清洁的燃料是 ( 2)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可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是 ( 3)煤燃烧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能发生反应: SO2 + NO2 = SO3 + X 其中 X的 化学式为 答案:氢气 CH4 NO 试题分析:( 1)最清洁的燃料是氢气,因为氢气燃烧之后,只生成水,没有

17、污染; ( 2)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而每个甲烷分子是由 1个碳原子和 4个氢原子构成的,故甲烷的化学式是 CH4; (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硫、氧、氮原子的个数分别是 1、 4、 1,而反应后硫、氧的原子个数分别是 1、 3,所以 X中必含有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所以 X的化学式为 NO。 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 查能源、化学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燃料燃烧的生成物的性质,要学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 1)水通电分解的化学

18、方程式 ( 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纯水和矿泉水的区别是 检验硬水和软水时可选用 ( 3)将海水转变为淡水时可选用的方法是 答案: H2O 2H2 +O2 二者的类别不同,(或纯水是纯净物,矿泉水是混合物) 肥皂水 蒸馏等 试题分析:( 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 +O2; ( 2)纯水属于纯净物,而矿泉水含有多种物质,故属于混合物;检验硬水和软水时可选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 3)将海水转变为淡水的最简单的方法是蒸馏,同为蒸馏得到的是蒸馏水,是淡水。 考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就要熟练掌握

19、水的组成及水电解实验、性质、用途、硬水和软水、节约水资源、水污染及防治等内容。 红磷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红磷做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的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填 “偏大 ”、 “偏小 ”或 “不变 ”) 答案:温度达到着火点 4P+5O2 4P2O5 偏小 试题分析:物质燃烧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红磷(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4P2O5; 用红磷做 “测定空气里氧气

20、含量 ”的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则氧气不能全被消耗,故所测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书写 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较简单,熟练掌握燃烧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人们常说: 高原上缺氧 海产品中含锌 硬水中含镁离子。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中的氧 中的锌 中的镁离子 答案: O2 Zn Mg2+ 试题分析: 高原上缺氧,是指缺乏氧气,由于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而每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氧气的化学式为 O2; 海产品中含锌,是指锌元素,故符号为 Zn;

21、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且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1”要省略;由于镁离子带 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表示为 Mg2+。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计算题 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1)自然界 CO2来源途径有 (任写一种)。 ()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 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 ,不利影响是 。 ( 3)人类降低空气中的 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 CO2的排放,二是增

22、加 CO2的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 CO2的方式或途经 。 ( 4) A、 B、 C、 D四种物质是初中已学过的主要物质, B、 C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 A是固体单质;在一定条件下, A燃烧可生成 B或 C ; D是实验室制取 C的原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A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烧生成 B或 C,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写出 D转化为 C的化学方程式。 ( 5)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还有少量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镁的氧化物。 写出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上 述反应,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 6)称取 20g石灰石样

23、品,(假设杂质即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向其中加入 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称得剩余固液混合物的质量为 113.4g。试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 1)化石燃料燃烧 (或动植物呼吸等) ( 2)植物光合作用等 温室效应 ( 3)植树造林等 ( 4)反应物的用量不同,生成物不同 CaCO3 CaO +CO2或 CaCO3 +2HCl = CaCl2 +H2O +CO2 ( 5) 2Mg +CO2 2MgO + C 支持燃烧的不只有氧气,二氧化碳也能支持燃烧 (或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等) ( 6) 75 试题分析:( 1)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24、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故其有利之处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氧气;但是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过高则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出现; ( 3)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所以可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绿化等方式来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4)根据 “A是固体单质,在一定条件下, A燃烧可生成 B或 C,且 B、 C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 的化合物 ”, 可猜想 A是碳,则 B、 C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再根据 “D是实验室制取 C的原料 ”,可知 C是二氧化碳,所以 D是碳酸钙,则 B是一氧化碳。带入验证,正确。 碳在氧气充

25、足的情况下会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量不足的情况下会生成一氧化碳,是由氧气的量的不同导致的,所以由此可得出结论:反应物的用量不同,则生成物不同。 碳酸钙转化为二氧化碳,可以是石灰石的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CaO +CO2;也可以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CaCO3 +2HCl = CaCl2 +H2O +CO2。 (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不变,所以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单质碳和氧化镁,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 +CO2 2MgO + C;由此可知,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即支持燃烧的不

26、只有氧气,二氧化碳也能支持燃烧。 ( 6)根据题意可知,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2HCl = CaCl2 +H2O +CO2,由于反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并逸出,故反应后的质量会变小,依据 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差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即二氧化碳的质量 =20g+100g-113.4g=6.6g;而后利用该反应的方程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即可计算出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设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CO3 +2HCl = CaCl2 +H2O +CO2 100 44 x 6.6g 100: 44=x: 6.6g

27、 解得 x=15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100 =75 答: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75%。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是与碳有关的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有关物质的性质;在解推断题时,可根据题中的条件进行有目的假设,然后沿着假设进行推导,只要各步都满足,假设就成立,如不满足,可再假设,再验证;关于方程式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要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计算出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再根据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即可。 简答题 在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原因调

28、查中,多项证据显示, 有人携带汽油上车 (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高还是低 ( 2)汽油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C8H18,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着火点低 2C8H18 + 25O2 16CO2 +18H2O 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汽油燃烧,而一个小火星的温度很低,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低; ( 2)汽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汽油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 式为 2C8H18 + 25O2 16CO2 +18H

29、2O; ( 3)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故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沙子可以使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及其书写化学方程式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燃烧必须具备所有的条件,灭火时只要破坏条件之一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请从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等方面解释下列问题 ( 1)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的原因 (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相差很大的原因 答案: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 碳原子的排

30、列方式不同 试题分析:(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而双氧水则是由双氧水分子构成,两者的分子结构不同(一个水分子比一个双氧水分子少一个氧原子),所以两者的性质不同; ( 2)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是金刚石与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是正八面体,石墨是层状),所以其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物质的结构决 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请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 1)反应中伴有发光放热现象 ( 2)加热某种固体(或固体混合物)后固体质量减少 ( 3)反应有沉淀生成 答案:( 1) 2Mg+O2 2MgO(合理即可) ( 2)

31、 2KMnO4 K2MnO4 +MnO2+ O2(合理即可) ( 3) CO2+Ca(OH)2CaCO3+H2O(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 ( 1)燃烧反应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同时发出耀眼的强光,并放出大量的热,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22MgO; ( 2)加热某种固体(或固体混合物)后固体质量减少,说明该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如加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中由于氧气的逸出,故固体的质量减少,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 +MnO2+ O2; (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

32、灰水变浑浊,因为反应中有沉淀生成,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Ca(OH)2 =CaCO3 H2O。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在解此类方程式的书写题时,首先确定反应原理,然后再依据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 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F (1)写出已学过的实验室用 B和 E组合制备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室使用 C收集气体的依据是什么? ( 3)如何检查装置 A的气密性 ( 4)若采用装置 F(气体由 a口进入) 收集到一种气体,请问验证该气体的实验方法。 答案:( 1) 2H2O2 2H2O+O2或 CaCO3

33、2HCl CaCl2 CO2 H2O ( 2)气体难溶或不易溶于水; ( 3)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内会形成一段液柱 ( 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手机的气体是氧气(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石变浑浊。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试题分析:( 1)由 B装置可知,此装置是固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 E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可用来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所以可以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也可选择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或 CaCO32HC

34、l CaCl2 CO2 H2O; ( 2)由于 C装置是排水法收集气体,故适宜收集的气体为难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 3)装置 A的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不好; ( 4)气体由 a管进入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来判断是否为氧气;二氧化碳的密度也比空气大,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可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是否为二氧化碳。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点评:本题的重点是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 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