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湖北省宜昌市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31116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湖北省宜昌市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届湖北省宜昌市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届湖北省宜昌市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届湖北省宜昌市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届湖北省宜昌市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湖北省宜昌市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 “闻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 “结石 ”,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市区内 “禁鸣喇叭 ”,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通常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故 A错误; B.“闻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 B错误;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 “结石 ”,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正确; D市区内 “禁鸣喇叭 ”,采用的是在声

2、源处减弱噪声,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声音的传播速度;音色;超声波;防治噪声的途径。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现象的有关知识,涉及到了多个知识点,但都是基础知识,只要平时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就能正确解题。 以下关于核能发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日本福岛核事故造成放射性污染,所以应该关闭所有核电站 B核能既是可再生能源又是新能源,所以应该大力发展核电 C目前核电站获得核能的途径是核聚变,是不加控制的 D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核电站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解决能源问题起到了很大的八月,并且是一种高能量、少耗料的电站,采取有效措施是可以防止核事故产生的,所以不符

3、合题意; B、核电站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像铀矿这类矿物能源,一旦消耗就不可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C、目前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不符合题意; D、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点评:对核反应学生应有简 单的了解,裂变分为两种:可控链式反应和不可控链式反应,前者主要应用在核反应堆中,后者应用在原子弹中;聚变主要应用在氢弹上 许多城镇的路灯安装了两盏 “风光互补 ”景观节能灯,如图所示,它 “头顶 ”小风扇, “肩扛 ”太阳能电池板。关于节能灯的设计解释合理的是( ) A太阳能电池板是将

4、光能转化为电能 B小风扇是用来给太阳能电池板散热的 C小风扇是风力发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蓄电池在夜晚放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 A 试题分析:太阳能电池板也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小风扇实质是一台风力发电机,可以把风能转化为电能,这样只要有风,这种路灯也可以发电,填补了阴天和晚上不能发电的空白,;蓄电池在夜晚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故选 A 考点:能量转化的现象 点评:风能和太阳能都是清洁能源,且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巧妙的设计利用是关键 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

5、计的读数( )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 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故选 D 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点评:是一道基础题,考查了学生对分子间的作用力的了解和应用, 小明站在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由一楼升到二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小明的动能大小保持不变 C小明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D自动扶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 B

6、 试题分析: A小明相对于地面位置在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 A错误; B小明站在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速度不变,质量不变,所以动能大小保持不变,故 B正确; C由 B知道动能不变,但高度在增加,重力势能增大,所以机械能增大,故C错误; D自动扶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 D错误。 故选 B。 考点:机械能的转化。 点评:关键是明确影响各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明确其转化的过程。 下列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 A在游泳池边看到的池底比实际浅 B夜晚看到人在路灯下形成的影子 C平静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 D晴朗夏日的中午,在树下看见圆形的光斑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在游泳池边看到的池底比实际

7、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夜晚看到人在路灯下形成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平静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是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 D晴朗夏日的中午,在树下看见圆形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故选 A。 考点:光的折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点评:关键是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及其成因,如:影子、小孔成像、倒影、水变浅、水面折枝、光的色散等。 如图是一种指甲刀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BC是一个省力杠杆 B D处刀刃较薄,可以增大压力 C杠杆 ABC上有粗糙的花纹,可以减小摩擦 D ABC杠杆的支点是 B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ABC作为一个杠杆

8、,动力臂长,阻力臂短,所以是一个省力杠杆,故 A正确; B D处刀刃较薄,可以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 B错误; C杠杆 ABC 上有粗糙的花纹,可以通过加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 C错误。 D ABC杠杆的阻力作用点是 B点,绕 C点转动,所以 C点是支点,故 D错误。 故选 A。 考点:杠杆及其分类;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摩擦的方法。 点评:看图解答问题,是近年来经常出现的题目,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出发点,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核,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应注意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 B地面对物

9、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D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二者是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不是平衡力,故 A错误; B.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二力同物、同线、等大,反向,是平衡力,故 B正确;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二者是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 C错误; D.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二力方向都是向下的,故不是平衡力, D错误。 故选 B。 考点:平衡力的判别。 点评:关键是清楚平衡力的四个条件:同物、同线、等大,反向。 将小铁

10、块和小木块放入一盆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入水底,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浮力,铁块不 受浮力 B铁块沉入水底,所受浮力一定小于自身的重力 C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铁块所受的浮力 D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铁块沉底是因为浮力小于重力,而不是不受浮力,故 A错误; B铁块沉入水底,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所受浮力一定小于自身的重力,故 B正确; C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所以木块虽然漂浮,但受到的浮力不一定大于铁块所受的浮力,故 C错误; D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木块所受浮力和自身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 D

11、错误。 故选 B。 考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二力平衡的应用。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漂浮状态时,物体会静止,是一种平衡状态。 现代汽车除了前、后排座位都有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身造成的伤害( ) A汽车速度太慢 B汽车转弯 C汽车突然启动 D汽车前端发生剧烈撞击 答案: D 试题分析:安全带是汽车碰撞时把人牢牢的束缚在座位上,而不向前撞到硬物上造成伤害,所以其原因一是惯性作用,二是只有前端的碰撞才会使用人由于惯性向前运动造成伤害。 故选 D。 考点:惯性现象及造成的危害。 点评:关键要明白是惯性造成的危害,其次要清楚相对哪个方向安全能起到作用。 坐在高

12、速行驶火车上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火车车厢 B铁轨 C迎面开来的火车 D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 答案: A 试题分析:判断静止还是运动,关键看相对的位置是否改变,行驶火车上的乘客相对于铁轨、迎面开来的火车、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位置都是改变的,而相对于车厢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以车厢为参照物,是相对静止的。 故选 A。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取。 点评:参照物的选取虽然题目一般难度不大,但考试中经常出现,应把握住不能失分,注意细心做题就行了。 如图所示,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近视眼是由于先天的或后天的用眼不注意造成晶状体曲度过大,折

13、射能力变强,远处的光线经折射后象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的,应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选 D。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及成像特征。 点评:关键要清楚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射能力变强,远处的光线经折射后象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把口握紧 ,放入 80的热水中,发现塑料袋鼓起;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化后凝华 D先凝华后升华 答案: B 试题分析:放入 80 的热水中,发现塑料袋鼓起,说明是在较高的温度下,酒精汽化变成的气体,所以鼓起来;拿出塑料袋,过一

14、会儿塑料袋又瘪了,是在放出热量,温度降低的情况下,液化,又变成了液体,所以又瘪了,故为先汽化后液化。 故选 B。 考点:汽化和液化现象。 点评:是道基础题,关键要搞清楚每一种物态变化过程是由什么状态转变成的什么状态。 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衣柜里放樟脑片,利用了汽化 B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 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衣柜里放樟脑片,过一段时间樟脑片变小或没有了,樟脑片直接升华成气体不符合题意 B、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当

15、气温在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时,水银是固态,所以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符合题意 C、在菜窖里放水,一是因为水的比热比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更多的热量,二是水凝固时放热,使菜的温度不至于很低不符合题意 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制冷物质在冷冻室内汽化吸热,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点评:本题用生活中的事例考查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空调遥控器能够控制空调的开机、关机 、调温等,利用的是(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 X射线 D可见光 答案: A 试题分析:遥控器系统应用的是红外线传递作息的。 故选 A。

16、考点:红外线的应用。 点评:对于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 X射线都是电磁波,分别有不同的用途平时应注意多收集,多留心 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 ) A平面镜的大小 B平面镜放置的高低 C物体本身的大小 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答案: C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因为成等大的像,所以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大小。 故选 C。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 点评:关键是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同,真实的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 下列现象中

17、由凝固形成的是( ) A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 B春天早晨常见的雾 C钢水水浇铸成火车轮 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是凝华过程; B.春天早晨常见的雾是液化过程; C钢水水浇铸成火车轮是凝固过程; 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过程。 故选 C。 考点:凝固及其现象。 点评:关于物态变化的基础题,关键要搞清楚每一种物态变化过程是由什么状态转变成的什么状态。 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磨掉铁块一个角 C把它轧成薄铁片 D从地球运到月球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将它熔化成铁水,状态变了,质量不变; B磨掉铁块一个角,所含物体减小

18、,所以质量变小; C把它轧成薄铁片,开关变了,质量不变; D从地球运到月球,位置变了,质量不变。 故选 B。 考点:质量及其特征。 点评:关键是明白: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实验题 某小组同时进行了 “海波熔化 ”“水的沸腾 ”实验,在进行到时间 t1时都停止了加热,然后他们将记录的数据绘制成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图像。 ( 1) 图是水沸腾图像,为什么? ( 2)另一小组将海波全部熔化,根据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丙,则 B、 C两点的内能 大。 根据图像丙判断,海波在 AB、 CD段时, 段比热容大,为什么? 答案:( 1)乙,停止对水加热后,它的温度会立即降低。而晶体停止加热

19、,在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2) C。 AB段比热容大,因为质量相同的物质,在同样吸热时, AB段升温更慢。 试题分析:( 1)根据图像的特点判断在 t1时刻:海波和正在熔化并且为晶体,水正在沸腾。则停止加热后,海波会停止吸收热量,转而放出热量,此时会开始凝固,凝固过程温度不变;而水停止加热后,马上温度会开始降低,据此判断:乙图是水沸腾图像; ( 2)另一小组将海波全部熔化,根据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丙, BC 段是熔化过程,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吸收热量,故 C点的内能大; 根据图像丙判断,海波在 AB段升温较慢、 CD段时升高较快,等质量的物质同样吸热,升温快的比热容小,升温慢的比热容大,故

20、AB段时比热容大。 考点:熔化和凝固过程及其特点;比热容大小的判断。 点评:关键是熔化和凝固过程的特点,知道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不变,但要吸收或放出热量。 如图是研究 “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自由滚下,撞击同一木块。请回答以下问题: ( 1)设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 ( 2)实验中,如果平面绝对光滑,还能得出结论吗?为什么?此时小球撞击前后动能大小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 答案:( 1)速度( 1分)。( 2)不能得出结论,如果平面绝对光滑,木块被撞击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会停下来,无法根据它运动的远近来判断动能的

21、大小( 1分)。小球撞击木块后动能会减小( 1分),原因:由于无摩擦,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小球碰撞前的动能等于碰撞后木块和小球的总动能(只是机械能一部分发生了转移),这样小球的动能会减小( 1分)。 试题分析:( 1)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保证同一钢球质量不变,同一斜面倾斜程度和 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不同的高度由静止自由滚下,则到水平面时,速度的大小一致,撞击木块后根据木块运动的距离来判断,球的动能的大小。所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 2)实验中根据撞击木块后木块运动的距离来判断能的大小,所以如果平面绝对光滑,即不受摩擦阻力,木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会停下来,无法根据

22、它运动的远近来判断动能的大小; 小球撞击木块后动能会减小。因为,撞击后,木块向前运动,获得了动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则木块具有的动能是由钢球转移给它的,所以小球的 动能必定会减小。 考点:物理学方法;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点评:关键是会会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影响动能的大小因素 小宇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长为90cm的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 1)如果有焦距分别为 10cm、 35cm 的两个凸透镜,他应该选择哪个进行实验? ( 2)在实验时,他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下方,为了将像呈在光屏中间,只调节凸透镜,应

23、该怎样调节? ( 3)老师用发光二级管组成了字母 “F”来替代烛焰,将它放在离凸透镜 15cm处,请你大致画出所成像的形状 。 ( 4)在第( 3)问中,他保持字母 “F”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又将自己的近视眼镜、爷爷的老花眼镜分别放在字母 F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有时候离凸透镜更近,有时候更远。现在他想让像离凸透镜更近些,他应该将_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 答案:( 1) 10cm。( 2)上。( 3)主要考察学生是否知道 F左右也应该相反,且被放大。( 4)老花镜。(每问 1分) 试题分析:( 1)以成等大的实像为例:物距等于像距等于 2倍焦距,即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 4倍焦距,如果用 3

24、5cm的透镜,则距离为 140cm,超过了光具座90cm的长度,所以用 10cm的透镜; ( 2)在实验时,他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下方,根据通过光心的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即像、凸透镜、蜡烛的中心是在一条直线上的,所以如果调整凸透镜,应向上移动,则像向上移动,像会成在光屏的中心。 ( 3)放在离凸透镜 15cm处,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画像时关键要注意到 “倒立 ”的意思是上下、左右都是反的。 ( 4)想让像离凸透镜更近些,即像提前形成,则光线与之前比较应该会聚的更多一些,即折射得更厉害一些,而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所以他应该将老花镜放在蜡烛和 凸透镜之间,因为老花镜

25、的镜片是凸透镜。 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点评:要正确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同时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也应深刻理解。 填空题 我国新型防空导弹 “红旗 -9”试射,导弹上升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导致内能 _(选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此内能改变是通过 _的方式实现的。 答案:增大;做功 试题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导弹上升中,与空气摩擦导致内能增大,正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物体内能的。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点评:能量的相互转化也是考试的热点,特别是本题中所涉及的机械能与内能间的转化,同时涉

26、及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应熟练掌握。 如图所示,甲的现象: “从 B管右端向管内吹气, A管水面上升 ”;说明的原理是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 。乙现象: “迅速击打硬纸板,鸡蛋不会随硬纸板飞出 ”;说明的原理是 具有惯性。 答案:小;鸡蛋 试题分析:从 B管右端向管内吹气, A管上方空气流速大,所以压强变小,水面上升;迅速击打硬纸板,鸡蛋由于惯性要保持状态不变,所以不会随硬纸板飞出。 考点: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惯性。 点评:对本题考查的两个知识点,是中考常出现的内容,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 1kg的长方体。用 4N 的水平拉力向右拉,长方体静止不

27、动,此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为 N;拉力增大至 6N 时长方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拉力增大至 8N 时长方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N。 答案:; 6 试题分析:用 4N 的水平拉力向右拉,长方体静止不动,所以物体所受的拉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大小相等都为 4N拉力增大至 6N 时长方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仍处于平衡状态,受拉力与滑动摩擦力相互平衡,都为 6N若拉力增大至 8N 时,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 6N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点评:关键是理解清楚题意,静止时二力平衡匀速时也是二力平衡;再者搞清楚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

28、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速度、所受拉力无关 汽车发动机(汽油机)效率的高低是区分汽车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经验的司机可以通过闻尾气的气味做出初步的判断。输出功率相同时,汽油味越淡,汽车发动机效率越 ,原因是 。 答案:高; 燃料(或汽油)燃烧充分,效率高 试题分析:输出功率相同的汽车,汽油味越淡,说明燃烧的越充分,燃烧转化成的有用功越多,所以使用的燃料越小,发动机的效率越高 考点:热机的效率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热机效率的了解与掌握,应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有点难度 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色;在暗室里用一束绿光照射一朵红花,则该花呈现 色。 答案:白;黑 试题分析:如果

29、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红花是因为反射红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所以绿光照射,该物体呈现黑色。 考点:物体的颜色 点评:主 要考查物体为什么是白色和黑色的原因,属于基础知识 为了解决酷暑季节的控温、降温问题,在上海世博园区内使用了如冰墙、喷雾机器人等设施。 “冰墙 ”是利用冰的 吸热, “喷雾 ”是利用雾的 吸热(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答案:熔化;汽化(蒸发) 试题分析:冰在酷暑季节,会熔化,而熔化是吸热的,所以 “冰墙 ”是利用冰的熔化过程吸热,雾是小水珠,会汽化,也是吸热的,所以 “喷雾 ”是利用雾的汽化过程吸热,故能解决酷暑季节的控温、降温问

30、题。 考点:熔化吸热;汽化吸热。 点评:对于生活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应熟练掌握,特别是过程吸热和放热的特点,应能应用到实际当中解释问题。 身高 1.75m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1.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 m。如果他向镜面移动 0.5m,他的像高 1.75m(选填 “大于 ”“小于 ”或 “等于 ”) 答案:;等于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大,等距,关于镜面对称,虚像。 所以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1.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两个 1.5m等于3m,向镜面移动,像的大小不变。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点评:关键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掌握及能灵活运用,是一道基础题。 计算题 某

31、 公路路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 8105Pa。现有一辆卡车,车和货物总重12t,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 0.12m2,当这辆卡车在该公路上行驶时。 ( 1)请通过计算说明是否对公路路面产生危害。 ( 2)用物理原理说明,为什么卡车超载容易产生交通事故? 答案:( 1)超过了路面所能随的最大压强,将会损坏路面( 2)卡车超载后,车的质量增加,在高速行驶时,车的动能增加,刹车时不容易停住,易造成交通事故。 试题分析:( 1)卡车装满货物时对路面的压力: F=G=mg=12103kg10N/kg=1.2105N 对路面的压强: P 卡 = = =1.0106Pa P 卡 P 受 超过了路面所能随的最

32、大压强,将会损坏路面( 2分) ( 2)卡车超载后,车的质量增加,在高速行驶时,车的动能增加( 1分),刹车时不容易停住,易造成交通事故( 1分)。(或质量大,惯性大,高速行驶时车辆不容易停下来。) 考点:压强的计算;超载的危害。 点评:考查了压强公式的应用,第二问中关键能从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或者从惯性的大小进行解答。 一辆汽车以 25m/s的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时,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为 1000N,效率为 30,一次行程为 250km,汽油的热值为 4 6107 Jkg。求: ( 1)在这次行程中汽车发动机所做的功是多少 J? ( 2)汽车至少要加多少 kg汽油? 答案:( 1) 2

33、.5108J( 2) 18.12kg 试题分析:( 1)全程 250km牵引力所做的功:W=FS=1000N2.5105m=2.5108J ( 2分) ( 2)由 得, 需要汽油的质量为: ( 3分) 考点:功的计算;效率的计算。 点评:考查了功的计算,关键是公式的应用和单位的统一。第二问中关键要理解效率的意思:汽车发动机所做的功与所燃烧的汽油释放出的内能的比是汽车的效率。 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竖直向上提升浸没在水中的金属物。已知正方体实心金属物的体积 V=110-2m3,重力 G=790N, 水 =1103kg/m3,动滑轮重G0=60N,绳子重力和摩擦不计。请问: ( 1)金属物浸没在水中

34、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 2)在金属物浸没时,匀速提升需要的拉力 F是多少 N? ( 3)要求在 1min内将始终浸没在水中的金属物匀速提升 6m,求绳子自由端竖直向上拉力的功率; 答案:( 1) 100N( 2) 250N( 3) 试题分析:( 1)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F 浮 =G 排 =水 Vg=1103kg/m3110-2m310N/kg=100N ( 2分) ( 2)由图看出: 3段绳子承担下面物体的重 F= =250N ( 2分) ( 3)接力移动的距离 s=3h=36m=18m 拉力移动的速度: 接力的功率: ( 2分)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滑轮组拉力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点评:考查了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从图得出 3段绳承担物重,注意第三问中拉力的功率不要计算成有用功的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