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湖北省潜江市九年级12月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1117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湖北省潜江市九年级12月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届湖北省潜江市九年级12月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届湖北省潜江市九年级12月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届湖北省潜江市九年级12月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届湖北省潜江市九年级12月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湖北省潜江市九年级 12月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干冰做制冷剂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氢气作高能燃料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干冰做制冷剂,利用的是干冰升华时会吸热的性质,属于干冰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B金刚石作装饰品,利用的是金刚石对光有优异的折射作用,属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C用铜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属于铜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D氢气作高能燃料,利用的是氢气的可燃性,属于

2、氢气的化学性质,故正确。故选 D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反应 2A+5B 2C+4D中, C、 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9 : 22。若 2.6 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 8.8 gD。则在此反应中, B与 D的质量比为: ( ) A 4 : 9 B 8 : 11 C 10 : 11 D 31 : 44 答案: C 试题分析:利用 C、 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及反应中 C、 D物质的分子个数关系,可计算出反应中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再根据 C、 D物质的质量关系,由生成

3、D的质量,可计算出生成 C物质的质量;最后使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得参加反应的 B物质的质量,从而计算出 B与 D的质量比。 设生成 8.8gD,同时生成 C的质量为 x, 2A + 5B = 2C + 4D 29 422 x 8.8g ( 29):( 422) =x: 8.8g 解得 x=1.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 B的质量为 1.8g+8.8g-2.6g=8g,则 B与 D的质量比 =8g: 8.8g=10: 11。故选 C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存在的固定的质量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杜

4、成同学的学习档案中,对下列符号中数字 “2”所表示的含义有如下记载,其中正确的是: ( ) A Ca2+中的 “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 B 2CO 中的 “2”表示二个一氧化碳分子 C CO2中的 “2”表示一个氧分子由 2个氧原子构成 D镁离子可表示为 Mg+2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解答。 A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且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 “1”要省略;故 Ca2+中的 “2”表示钙离子带 2个单位正电荷,错误; B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 2CO 中的 “2”表示 2个一氧化碳分子,正确; 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

5、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故CO2中的 “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2个氧原子,错误; D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 ,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故镁离子可表示为 Mg2+,错误。故选 B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除去 CO2中混有的少量 CO,采用的方法是 ( ) A通入石灰水 B通过灼热的 CuO C将混合气体点燃 D倾倒混合气体 答案

6、: B 试题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解答。 A、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主要物质二氧化碳会被反应掉,而杂质一氧化碳不反应,错误;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杂质一氧化碳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反应,故可以除去一氧化碳,正确; C、由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故混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错误; D、通过倾倒混合气体,无法将气体分离,错误。故选 B 考点:气体的净化(除杂) 点评:进行物质除杂时,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要求所选的除杂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有物质反应,且反应后不能生成新的杂质。 农 作物的种子经过发酵、蒸馏

7、制得的乙醇被称为 “绿色汽油 ”。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乙醇是由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B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 46个质子 C乙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2来源 :数理化网 D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乙醇分子结构模型图可知,乙醇的化学式为 C2H6O。 A、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每个乙醇分子是由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错误; B、一个乙醇分子是由 2个碳原子、 6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因此一个该分子中的质子数 =62+16+8=26,错误; C、乙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 =( 122

8、): 16=3: 2,正确; D、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52.2%,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13.0%,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34.8%,所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故选 C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 关键。 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生活中要使硬水软化,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煮沸 B搅拌 C吸附 D过滤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和硬水软化的方法分析。 A、煮沸可以使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

9、合物因沉降而减少,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正确; B、搅拌只能加快溶解的速度,不能改变水的硬度,错误; C、吸附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不能改变水的硬度,错误; D、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物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不能改变水的硬度,错误。故选 A 考点:硬水与软水 点评:本题较简单,熟练掌握硬水软化的方法,即能轻松解答。 下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 “ ” “ ”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化学反应能用该图表示的是 :( ) 答案: A 试题分析:设 表示 A原子, 表示 B原子,则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 2AB+A2

10、=2A2B,即该反应为化合物 AB与单质 A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化合物 A2B,且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计量数之比为 2:1:2。 A、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合反应,且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计量数之比为 2:1:2,故A正确; B、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与微观示意图中反应不一致,故 B不正确; C、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与微观示意图中反应不一致,故 C不正确; D、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与微

11、观示意图中反应不一致,故 D不正确。故选 A 考点:微 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冬天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使人中毒,造成中毒的气体是 ( ) A N2 B CH4 C CO2 D CO 答案: D 试题分析:燃气热水器大部分用的都是液化石油气或天然气作为燃料,两者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燃烧,都会生成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 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

12、很好地与氧气结合,从而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人体内缺氧,而发生中毒现象。结合各选项分析, N2、 CH4、 CO2都没有毒性,故选 D。 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 点评:理解和熟记常见气体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图中的符号表示 2个氢原子的是 ( )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解答。 A元素符号即可表示元素,又可表示一个该原子,故 H 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错误; B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 2H2表示 2个氢分子,错误; C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 2H 表示 2个氢原子,正确; D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故 2H+

13、表示 2个氢离子,错误。故选 C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 ) A CaO B MgCl C NaCl D Zn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A氧化钙中 Ca 元素的化合价为 +2 价, O 的化合价为 -2 价,则有( +2) +( -2)=0,故化学式书写正确; B氯化镁中 M

14、g元素为 +2价, Cl元素为 -1价,则有( +2) +( -1) 0,故化学式书写错误; C氯化钠中 Na元素为 +1价, Cl元素为 -1价,则有( +1) +( -1) =0,故化学式书写正确; D锌属于金属,是由锌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故用元素符号表示单 质的化学式,故化学式书写正确。故选 B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点评: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书写化学式时,显正价的元素一般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元素一般写在右边。 物质构成的奥秘告诉我们: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分别与下列粒子数密切相关,它们是: ( ) A质子数、中子数 B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15、C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答案: B 试题分析: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即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决定着该原子在化学反应时是否得失电子,也就是决定了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所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的稳定性(即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非常密切。故选 B 考点:元素的概念,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点评:解答本题就要理解和熟记: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 填空题 物质丙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在 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

16、位。工业上用甲和乙合成丙。甲、乙、丙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 1)甲、乙、丙中属于化合物的是(填序号) 。 ( 2)物质丙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1,则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为 。 ( 3)甲和乙合成丙的反应中,甲、乙、丙的化学计量数比为 。 ( 4)现有 10 g的甲和 60 g的乙混合反应制取丙,反应一段时间后,经测定剩余甲的质量为 4 g,则剩余乙的质量为 g。 答案:( 1)丙; ( 2) -3价; ( 3) 3: 1: 2; ( 4) 32 试题分析:( 1)根据甲、乙、丙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物质的分子 是由 2个 H原子构成的氢分子( H2),则甲为氢气;乙物质的分子是由两个 N 原子构

17、成的氮分子( N2),则乙为氮气;丙物质的分子是由一个 N 原子和 3个氢原子构成的氨分子( NH3),则丙为氨气,故这三种物质中,只有丙为化合物。 ( 2)根据物质丙的化学式为 NH3,其中 H为 +1价,设 N 的化合价为 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则有 x+( +1) 3=0,解得 x=-3,即 N 的化合价为 -3。 ( 3)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氨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H2+N22NH3;则反应中,甲、乙、丙的化学计量数比为 3: 1: 2。 ( 4)根据题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 10g-4g=6g。 设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 x 3H2+N22NH3 6 2

18、8 6g x 6: 6g =28: x 解得 x=28g 则剩余的乙的质量为 60g-28g=32g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与化合物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将两只用于医学研究的小白鼠分别放人 A、 B两个瓶中, A瓶内装有 CO和O2 的混合气体, B 瓶内装有 CO2 气体,拧紧瓶盖,结果两只小白鼠很快都死了。造成小白鼠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瓶 , B瓶 。 答案:中毒

19、;窒息 试题分析:根据二氧化碳、氧气以及一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一氧化碳有毒性,能和血红蛋白结合,而且很难分离,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因此,当小白鼠放入 A瓶中,虽然有氧气存在,但是在一氧化碳的作用下,小白鼠还是中毒而死;而在 B瓶中只有二氧化碳存在,没有氧气,二氧化碳又不能供给呼吸,所以小白鼠窒息而死。 考点:一 氧化碳的毒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理解和熟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特别要熟记一氧化碳的毒性,和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的特点。 厨房内石油的燃料是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其化学式为 C3H8,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液化石油气属于 (填 “可再生 ”或

20、 “不可再生 ”)能源。 (2)安装液化石油气报警器时,应将报警器安在灶台的上方还是下方? 理由是 _; (3)液化石油气被点燃后其充分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 (4)当炒菜前发现锅内的油着火,要想将火熄灭,你的做法是 _,这种灭火的原理是 : _ _; (5)用餐后洗刷碗碟,判定碗碟是否洗干净的标准是 _。 答案:( 1)不可再生; ( 2)下方; ( 3) C3H8 +5O2 3CO2+4H2O; ( 4)迅速盖上锅盖 隔绝氧气,使火熄灭; ( 5)碗碟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试题分析:( 1)液化石油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 2)根据题意,液化石油 气的主要

21、成分是丙烷,其化学式为 C3H8,则其相对分子质量 =123+18=44,大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29,所以液化石油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泄露时容易聚集在下方,故应将报警器安在灶台的下方; ( 3)液化石油气被点燃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其充分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3H8 +5O2 3CO2+4H2O; ( 4)当炒菜前发现油锅内的油着火,在不倒掉油的前提下,要想将火熄灭,可以迅速盖上锅盖,因为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使火熄灭; ( 5)根据实验室玻璃仪器的洗涤来分析判定,碗碟洗干净的标准是:碗碟壁上的 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灭火的原理和方

22、法,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点评:解答本题,就要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石燃料的特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以及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 。 “白加黑 ”制氧气: 。 电解水: 。 碳还原氧化铜: 。 答案: C2H5OH+3O2 2CO2+3H2O; 2KClO3 2KCl+3O2; 2H2O 2H2+O2; 2CuO+C 2Cu+CO2。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即可。 乙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 C2H5OH+3O2 2CO2+3H2O; “白加黑 ”制氧气,是指氯酸钾(白色)在加热和有二氧化锰(黑色)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C 2Cu+CO2。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首先要确定反应原理,然后再依据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最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符号表示: ( 1) 2个氮原子 ; ( 2

24、) 2个氢氧根离子 ; ( 3)氧化铝中铝元素显 +3价 。 答案:( 1) 2N;( 2) 2OH-;( 3) 。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解答。 ( 1)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 2个氮 原子表示为 2N; ( 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故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 OH-;而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故 2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 2OH-; ( 3)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中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

25、后,故氧化铝中铝元素显 +3价,可表示为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 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计算题 某石灰厂有一批石灰石原料,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厂化验室技术员称取 6.25 g研碎的石灰石粉末,进行四次高温煅烧 (杂质没有变化 )、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的重复操作,记录数据如下: 操作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剩余固体质量 5.55g 4.35g 4.05g 4.05g 试计算: 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 _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

26、 .2 80%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可知, CaCO3 CaO+CO2,由于反应后有气体逸出,故反应后的固体质量会减小;分析图表可知,第三次与第四次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相等,说明第三次已是完全反应;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总和 =6.25g-4.05g=2.2g; ( 2)根据碳酸钙高温煅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出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解:设生成 2.2g二氧 化碳,需碳酸钙的质量为 x

27、CaCO3 CaO+CO2 100 44 X 2.2g 100: 44=X: 2.2g 解得, X=5g 则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100%=80%。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0%。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图表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结合表格分析判断反应的进行情况,以及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再根据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 解计算即可,注意解题要规范。 探究题 答案:( 1) 试管, 酒精灯;( 2) C或 D,一团棉花, 2K

28、MnO4 K2MnO4 +MnO2 + O2; ( 3) CaCO3+2HCl=CaCl2+H2O+CO2 试题分析:( 1)根据实验常用仪器回答,图中仪器 的名称是试管, 是酒精灯。 ( 2)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不易溶于水,因此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选 C或 D;由于使用的是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要在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同时,还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 +MnO2 + O2。 (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结合图示可知,制取装置 B属于 “固液不加热

29、”的装置,因此还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或氢气;根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结合图示可知,收集装置 C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故应为实验室利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 化碳,此反应同时还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熟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此外,本题的重点是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

30、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将玻璃罩内充满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如图 A所示,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该小组同学用注射器从 a处抽取气体,测定玻璃罩内气体的成分及其含量。 来源 : 【查阅资料】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氧气。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相似,其水溶液都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且没有气体物质生成。 【实验一】检验玻璃罩内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抽取适量气体,注入 中 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二】采用两种方法测定玻璃罩内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方法 1:用如图 B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

31、的含量。 ( 1)将抽取出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到 150 mL的集气瓶中, 燃烧匙中点燃的固体药品的名称是 ; ( 2)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进入液体的体积约为 125 mL。 方法 2:用如下图 C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 1)抽取 150 mL的气体,缓缓地从 b处通入装置中; ( 2)实验结束后, c处气体的化学式为 ,集气瓶中排出液体的体积约为 75 mL。 【实验二讨论】通过对比,该小组同学发现,两种方法所得实验结果差距较大,其中实验结果更准确的是 (填写 “方法 1”或 “方法 2”),该方法所测得氧气约占气体总体积的 %。另一实验方法中不合理的实验操作是 (友情提示:并注明

32、是哪种方法)。 答案: 实验一 澄清石灰水 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二 方法 1:红磷; 方法 2 : 02 实验二讨论 方法 2 50 方法 1,装置冷却后,进入的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试题分析: 实验一 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故可将适量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根据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玻璃罩内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二 方法 1:在检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一般用红磷,因 为氧气在红磷燃烧时被消耗掉,而反应又没有气体生成,故装置中压强会减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中。 方法 2:由于二氧化碳能够被氢氧化钠溶液所吸收,因此剩余气

33、体是氧气( 02),且排出多少水就说明就有多少氧气,即氧气是 75毫升。 实验二讨论 更准确测定的是方法 2,因为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因此在方法 1中,当装置冷却后,进入集气瓶的水中会溶解有一定的二氧化碳,故压强变化较大,测量结果也较大。方法 2中测得氧气是 75毫升,而气体总体积为 150毫升,故氧气约占气体总体积的 50%。 考点:气体的净化(除杂 ),空气组成的测定,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点评: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推断题 有 A、 B、 C、 D、

34、 E、 F、 G、 H初中常见的八种物质,常温下 A和 B是液体, D 、 E、 G是气体, A和 B组成元素相同、 D和 G组成元素相同。 E、 F、H是单质,且 F为红色金属。八种物质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反应条已件略去)。请回答: 写出 F、 G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F , G 。 写出反应 的 化学方程式: 。 反应 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 。 指出 D和 G在化学性质上的一点不同之处: 答案:( 1) Cu; CO2 ( 2) 2H2O2 2H2O+O2。 ( 3)化合反应 ( 4) D(即 CO)有可燃性, G(即 CO2)无可燃性。 试题分析:根据 “F为红色金属 ”可知, F为 C

35、u;结合图示 C+H(单质) F( Cu) +G(气体)分析可知, H为碳( C), C为氧化铜( CuO), G为二氧化碳( CO2);再结合图示 E(单质气体) + F( Cu) C( CuO)分析可知,E为氧气( O2);再结合图示 A(液体) B(液体) +E( O2),且 A和 B组成元素相同,分析可知, A为过氧化氢( H2O2), B为水( H2O);最后结合图示 C( CuO) +D(气体) F( Cu) + G( CO2),且 D 和 G 组成元素相同,分析可知, D为 CO。 ( 1) F为铜,故化学式为 Cu ; G为二氧化碳,故化学式为 CO2。 ( 2)反应 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3)反应 为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故为化合反应。 ( 4) D为一氧化碳, G为二氧化碳,故它们的化学性质的不同之处为,一氧化碳 可以燃烧,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