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湖北省黄冈中考生物模拟检测试题生物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1120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湖北省黄冈中考生物模拟检测试题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届湖北省黄冈中考生物模拟检测试题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届湖北省黄冈中考生物模拟检测试题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届湖北省黄冈中考生物模拟检测试题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届湖北省黄冈中考生物模拟检测试题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届湖北省黄冈中考生物模拟检测试题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某小组的同学观察下图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哪些观点正确 ( ) 因为标杆不平衡,所以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 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草 鼠 蛇。 在该生态系统中,草、鼠、蛇的数量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在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最多。 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为标杆不平衡,表示鼠的数量多,蛇的数量较少,鼠的营养级低数量多,蛇的营养级高数量少,符合物质流动的特点,所以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只

2、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每一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开始,只到没有其他消费者吃他为止,故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草 鼠 蛇; 在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在该生态系统中,草、鼠、蛇的数量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在该生态系统中 ,草位于食物链的首端,是食物链的开始,根据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表明在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草;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限的,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老鼠就会由于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老鼠吃草籽、啃食草根、挖洞破坏草原,老鼠过多,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故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平衡和食物链

3、中物质能量的流动。 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 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B图中 3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C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D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 :丁 丙 乙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图中 吸收大气的二氧化碳,所以图中 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图中 能释放产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图中 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故不符

4、合题意; C将生物遗体和排出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生物是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所以,图中甲 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故不符合题意; D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乙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乙是植物,丙、丁属于动物,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乙 丙 丁,而选项中写反了,故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碳、氧平衡。 第 23届省运会将于 2014年在我市举办,各县市区均投入一定财力进行城市绿化。在移栽一些树木时,绿化工人往往去掉一些枝叶,个别还采取遮阳

5、措施,这主要 是为了降低植物的 ( )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在移栽植物时,往往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同时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一般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因为此时光照不强,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医生忠告糖尿病患者,要尽量少吃像马铃薯一样含淀粉较多的食物。马铃薯块茎中的淀粉是( ) A块茎细胞

6、利用无机物自身合成的 B块茎细胞从土壤中吸收并积累而成的 C由叶肉细胞制造后运输到块茎细胞的 D由根细胞合成后运输到块茎细胞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在植物体中可转变成各种糖分)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主要器官是叶,马铃薯是地下茎,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体,主要作用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是通过导管进行运输的,茎的作用是输导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供给叶、果实等,将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供给根、果实等,故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吃剩

7、的饭菜放在冰箱内不容易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冰箱内 ( ) A温度低,细菌繁殖速度慢 B温度低,把细菌都冻死了 C没有空气,细菌无法繁殖 D温度低,营养物质分解慢 答案: A 试题分析:因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将食物放在冰箱中就是利用冰箱内的低温环境,低温不能杀所有死细菌,只是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达到较长时间保存的目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综合题 ( 6分)下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c代表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8、,这个过程叫做 ,完成 c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牛奶中的蛋白质经消化后进入血液的物质是 。 (2)A.b代表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它是通过 实现的 (3)氧进入血液后与 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 参与分解有机物,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 1)吸收 小肠 氨基酸 ( 2)呼吸运动 ( 3)血红蛋白 组织细胞 试题分析:( 1)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图中 c代表淀粉的消化终产物葡萄糖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吸收,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这是因为小肠很长,约 5 6 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的内表面积,小肠绒毛

9、内有毛细血 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牛奶中的蛋白质是大分子的营养物质,需要在消化道内被消化为小分子的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 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 3)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 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外界空气中的氧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

10、随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液循环、呼吸运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 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对于传染病,我们首先要弄清它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然后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材料二 :上海世博会期间, “低碳 ”元素不断体现, “空气树 ”、 “无石化能源汽车 ”等成为游客谈论的焦点。节能减排,创造 “低碳 ”的生活方式已成为 “地球人 ”的共识。 (1)甲型 H1N1流感患者属于 ,我们单独使用抗细菌性的抗生素治疗该病患者有良效吗? 。 (2)“低碳 ”实质就是减少

11、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符合 “低碳 ”要求的是( ) A焚烧处理农作物的秸秆 B坐的士替代坐公交上学 C利用风能、地热能发电 D过节时燃放大量烟花 答案:( 1)传染源 无效 ( 2) C 试题分析:(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据以上内容分析患甲型 H1N1流感的病人属于能够撒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甲型 H1N1流感的病原体是甲型 H1N1

12、流感病毒,而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疾病的药物,对病毒无效,因此,单独使用抗细菌性的抗生素治疗该病无良效; ( 2) “低碳生活 ”就 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如节约用电(如随手关灯、关电脑 )、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据此可知, A.B.D.焚烧处理农作物的秸秆和过节时燃放大量烟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浓烟,坐的士替代坐公交上学,不但要消耗大量的汽油等能源,还产生大量的车辆尾气,都不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 C利用风能、地热能发电,是

13、一种环保型的能源开发和利用,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病因及其治疗、低碳生活,解题需要熟练掌握传染病的相关知识,理解低碳生活的实质。 探究题 ( 6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 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 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 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 石灰水变混浊,乙装置必须放 在 环境中

14、,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 。 (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 散失的。 答案:( 1)乙 二氧化碳 ( 2)黑暗 光合作用 ( 3)蒸腾作用 气孔 试题分析:( 1)实验前应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光照几小时后,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乙装置的叶片,因为乙装置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而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小烧 杯里的氢氧化钠吸收了,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甲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甲、乙装置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2)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若要使乙装置中的清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则应将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目的就是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现象的产生; (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实验过程中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会凝结在玻璃罩内壁上。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 、原料和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