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湖北省黄石市中考模拟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力和机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万有引力 B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C动滑轮既可以省力也可以省功 D如果机械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机械效率就等于 1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定义,重力是物体受到万有引力而产生的力,但重力不就是万有引力故 A错误 根据弹力的概念,我们在拉橡皮筋、压尺子时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这就是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故 B正确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会省功,故 C错误 根据机械效率的定义是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所以机械在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下,它也有
2、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小于 1故 D错误 考点:弹力;重力;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功的原理;机械效率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重力、万有引力、机械效率的概念,在做题时容易把概念混肴,容易出错机械做功省力但不会省功,很多同学误以为省力了就会省功,这样很容易造成判断的失误 由于流体具有粘滞性,因而物体在流体中运动要受到流体的阻力科学家们已测得半径为 R的球在流体中以速度 v 运动时受流体阻力大小为 F=6Rv,其中 为流体的黏滞系数,不同流体 不同,它由流体的性质决定某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为了测定某种流体的黏滞系数,设计如下实验:让密度为 =1.2103 kg/m3半径为 R=3cm的实心球在密度
3、为 0=0.8103 kg/m3的透明液体中竖直下落,发现球先加速下落后匀速下落,该兴趣小组的同学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测出球匀速下落时的速度为 v=4.9m/s若球的体积计算式为V=4R3/3, g=9.8N/kg则该流体的黏滞系数 为( ) A 0.16N s/m B 0.48N s/m C 0.16N s/m2 D 0.48N s/m2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告诉的公式,变形出流体黏滞系数 的计算公式,在求出公式中涉及的 F的前提下,求出黏滞系数的值 当球在流体中匀速下降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 竖直向上的有:黏滞阻力( F),实心球受到的浮力( F 浮 );竖直向下的有:实心球
4、的重力( G) 所以有: F+F 浮 =G,即: 6Rv+液 g R3=球 gVR3, 变形,得: 6v=( 球 -液 ) gR2 代入数据,得: 64.9m/s=( 1200kg/m3-800kg/m3) 9.8N/kg( 0.03m) 2 计算,得: =0.16N s/m2 综上分析,故选 C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密度的计算;速度与物体运动;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重力的计算 点评:此题名为一道选择题,实际上是一道大型的计算题,并且计算公式是课本上没有接触到的题目的难度较大,它考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新知识的整合能力,计算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如图所示,一个铁球从竖直立在地面的轻弹簧的
5、正上方某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将弹簧压缩至最短,设在弹簧被压缩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为 v,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弹簧弹力 的合力为 F,则( ) A F不断变小, v不断变小 B F先变小后变大, v不断变小 C F不断变小, v先变大后变小 D F先变小后变大, v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 1)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2)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 3)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体现在速度大小及方向的变化;另外,结合题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及力的变化也很
6、关键 ( 1)当铁小球接触弹簧后,受到的力为重力 G和弹力 F 弹 ,重力 G不变,随着铁球的下落,弹簧被压缩,弹力 F 弹 变大,故合力 F=G-F 弹 ,合力在变小;当弹力 F 弹 增大到重力 G时,合力为 0;然后,铁球继续下落,弹力继续增大,合力F=F 弹 -G,合力在增大; ( 2)当弹力小于重力时(即铁球接触弹簧的前一段时间),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铁球受竖直向下的非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在变化,即速度 v 变大;后来,当弹力大于重力时(即铁球接触弹簧的后一段时间),铁球受到竖直向上的合力作用,其速度减小; ( 3)故当铁球下落接触弹簧后将弹簧压缩至最短 的过程中,合力 F先变小后变大
7、,速度 v先变大后变小; 故 D正确; ABC错误;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点评: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及在不同受力情况下所处的运动状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力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一个半径为 5m的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离水面 3m高处吊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 1.8m,则他要看到灯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的距离不能超过( ) A 1m B 2m C 3m D 4m 答案: C 试题分析:( 1)当人的眼睛看到灯的像时,人的眼睛和像在同一直线上; ( 2)当人的眼睛,池子的边缘、灯在水中的像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此时人距离池子的距离最远,再
8、远人就看不到灯在水中的像了,由此入手确定人到池子的最远距离 (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以水面为平面镜做出灯 S在水中的像 S,因为 SD=3m,所以 SD=3m ( 2)连接 SA并延长至人的眼睛,如下图所示, BC 为人眼睛到地面的距离,AC 为人到池子的距离 ( 3)由题意可知, DS=3m, DA=5m, BC=1.8m,两个直角三角形: DAS与 CAB相似 相似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所以 = ; 人到池子的最远距离: AC= DA= 5m=3m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点评:( 1)此题
9、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相似形的特点、光沿直线传播 (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做出其成像的位置,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确定人看到像的最远位置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 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假设灯丝的电阻不变)( ) A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B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 D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减小,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电流增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 因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由 U=IR可得,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 考点:欧姆定律的
10、应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电路的动态分析,利用欧姆定律即可求解;但要注意电压表的接法,当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时,测量的为外部电路上的电压 分别由不同物质 a、 b、 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物质的密度最大 B b物质的密度是 1.0103kg/m3 C c物质的密度是 a的两倍 D 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象可知,横轴是质量,纵轴是体积; A、由图象可知,当三种物质的质量都为 1kg时, a物质的体积最大, c物质的体积最小,所以 a物质的密度最小, c物质的密度最大
11、; B、由图象可知,当 b物质的体积为 110-3m3时, b物质的质量是 1kg,所以 b物质的密度是 b= = =1.0103kg/m3; C、由图象可知,当 a物质的体积为 210-3m3时, a物质的质量是 1kg,所以 a物质的密度是 a= = =0.5103kg/m3;当 c 物质的体积为 210-3m3时,c物质的质量是 4kg,所以 c物质的密度是 c= = =2103kg/m3,由此可知 c物质的密度是 a物质的四倍; D、同种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当质量增大时,体积也跟着增大,但它们的比值是不变的,所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 考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的大小比较
12、;密度公式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 生对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考查了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分析图象的能力,这类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掌握解答此类题的方法 如图所示为工人师傅推车运送纯净水的图片,对于这两种方法中哪种比较省力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的方法比较省力 B图乙的方法比较省力 C图甲和图乙两种方法所用的力大小相等 D无法判断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别对甲乙两种情况进行受力分析两图最大的区别是一拉一推,导致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不同,由此产生的小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不同,当然摩擦力越小越省力 拉车时,人对车的拉力一般是斜向上的,这样会减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从而减小了车
13、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所以较省力; 而推车时,人用力方向一般是斜向下的,这样会增大车对地面的压力,从而增大了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所以推车较费力 考点: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实用性较强,说明物理不仅是有趣的还是有用的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飨赣甏涌罩邢侣 B擦黑板时 ,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炒菜时,满屋飘香 答案: D 试题分析:扩散现象说明了: 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分子之间有间隙;
14、 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A、 飨赣甏涌罩邢侣涫切 甑蔚幕 翟硕 皇欠肿拥脑硕 搜 畈环 咸庖猓 brB、粉笔灰在空中飞舞是固体小颗粒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所以水和酒精的分子分别运动到了对方分子的间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该选项主要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不符合题意 D、炒菜时,芳香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由于炒菜时温度很高,所以分子的扩散速度加快,故 “满屋飘香 ”此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扩散现象;机械运动;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的运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
15、生对分子运动和物质运动的区别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化石油气( LPG)是一种清洁燃料,使用这种燃料的汽车,排出的尾气污染较小 B如果大量利用太阳能,可能使太阳能在短期内消耗殆尽 C必须用六颗同步卫星才能实现全球通信 D塑料和银都是很好的绝缘材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决本题要掌握: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新型的能源,越来越被广泛利用; 通过三个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金属银是导体,而塑料是绝缘材料 A、液化石油气相对柴油和汽油而言,是一种清洁燃料,使用这种燃料的汽车,排出的
16、尾气污染较小,选项说法 正确,符合题意; B、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新型的能源,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用三颗同步卫星就能实现全球通信,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塑料是绝缘材料,银是导体,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考点:太阳能的利用;绝缘体;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点评:此题考查知识点全面,要求全面掌握,结合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属于考查基本概念题目,但易出错 下列物理知识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伽利略在对摆 动进行反复的科学研究后发现:摆绳越长,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越短 D英国科学家汤
17、姆孙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电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一定律都是牛顿发现的,所以 A是正确的; B、电磁感应现象是法拉第发现的,所以 B是正确的; C、摆的等时性是伽利略发现的,经过研究发现,摆绳越长,单摆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越长,所以 C是错误的; D、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所以 D是正确的 考点:物理常识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理常识,我们学习物理,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还要学习科学家们勇于探究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行驶的火车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跳高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C羽毛球容易被扣杀
18、是因为它的惯性小 D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没有惯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A、火车的质量大,其惯性也大,所以不易停下来, 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跳高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利用惯性,从而会跳的更高,而惯性大小不变,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羽毛球质量小,惯性小,所以容易改变其运动状态,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所在位置无关,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考点:惯性 点评: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性质,它描述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
19、,不能和生活中的习惯等混在一起 关于透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D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 1)掌握近视眼的成因和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不同,凸透镜的三种成像情况和应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 3)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 2f 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或摄像头; 2f U f 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或投影仪; U f 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A、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使像成
20、在视网膜的前方,戴近视眼镜使光线发散一 些,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是凹透镜符合题意 B、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 U 2f 倒立、缩小的实像,镜头是一个凸透镜不符合题意 C、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不符合题意 D、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当 U 2f时能看到一个倒立、缩小像,当 2f U f 时,能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 U f 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考点:透镜及其分类;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点评:这个题目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到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三种 情况和应用,尤其是最后一个选项,一般学生认为隔着放大
21、镜看物体只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实际上还能看到倒立、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空中的冰晶在空气中下落变成雨滴时,内能增加了 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结有一层白霜属于升华 C所有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 -273.15 以下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高空中的冰晶在空气中下落时,冰晶和空气之间存在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增大的内能使冰晶熔化变成雨滴符合题意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霜不符合题意 C、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温度最低能降低到
22、-273.15 不符合题意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点评:掌握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 判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雨滴时,内 能的改变,可以从内能的影响因素:温度、质量、状态去分析,同样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下列关于电磁波和声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它实际上并不存在 B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C电磁波和声波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电磁彼和声波的波长越短,频率越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电磁波和声波都是实际存在的;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电磁彼和声
23、波的波长与频率互成反比例关系 A、电磁波是实际存在的,不符合题意; B、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符合题意; C、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电磁波不是,不符合题意; D、电磁彼和声波的波长越短,频率越大,不符合题意; 考点:电磁波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电磁波和声波的基础知识,注意要理解着记忆 实验题 王明同学准备测量额定电压为 2.5V 的小灯泡在实际工作时的功率,根据已有器材,他设计好了电路原理图,并完成了实物连接如图所示 ( 1)根据实物连接图,请你在虚线框内画出与之对应的电路原理图 ( 2)在某次测量过程中,闭合开
24、关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V,电流表的示数为 A,则此时小灯泡的功率为 W ( 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向 B 端滑动后,小灯泡的电功率将 (选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 ( 4)王明同学经过多次测量与计算后,得到了一组功率 P 与电压的平方 U2的数据,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 P与 U2的关系的是: (设灯丝电阻不变) 答案:( 1)如上图;( 2) 1.2; 0.4; 0.48;( 3)增大;( 4) A 试题分析:( 1)由实物图画电路图的方法:画出电源符号,从正极开始,按照电流方向,依次连接各元件的符号,到电源的负极,滑动变阻器连入的部分,实
25、物图和电路图要相符,最后把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 ( 2)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首先确定使用的量程,然后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 知道灯泡电压和电流,根据 P=UI求出功率 ( 3)滑片向 B滑动,连入电路的电阻丝变短,电阻变小,总电阻变小,电流增大,灯泡的功率可以判断 ( 4)根据 R= ,灯丝电阻不变, 比值不变,两者成正比,可以判断图象 ( 1)画出电源符号,从正极出发 ,依次画出开关、滑动变阻器、灯泡、电流表的符号,到电源的负极,滑动变阻器要连入右半段,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如图 ( 2)电压表使用的 0 3V,每一个大格代表 1V,每一个小格代表 0.1V,电压为 1.2V
26、 电流表使用的 0 0.6A,每一个大格代表 0.2A,每一个小格代表 0.02A,电流为 0.4A P=UI=1.2V0.4A=0.48W ( 3)滑片向 B滑动,连入电路的电阻丝变短,电阻变小,总电阻变小,电流增大,根据 P=I2R,电阻不变,电流增大,功率增大,灯泡变亮 ( 4) R= ,灯丝电阻不变, 比值不 变,两者成正比, U2随 P的增大而成倍增大,可以判断 U2和 P是过原点的直线 考点:探究用电器的电功率实验;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电压表的读数方法;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电功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掌握实物图画电路图的方法,也要掌握由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方法,本题还把物
27、理和数学联系起来,对于两个物理量符合什么条件成正比,符合什么条件成反比一定要掌握,物理上经常用到 计算题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设电源电压不变,灯泡 L上标有 “6V, 3W”字样,当 K1闭合,单刀双掷开关 K2接 a时,灯泡 L正常发光;当 K1断开,单刀双掷开关K2接 b时,电压表示数为 3V(设灯丝的电阻不变) 求:( 1)电源电压是多少伏? ( 2)电阻 R的阻值是多少欧? ( 3) K1断开, K2接 b时,该灯泡 L在 1分钟内消耗的电能为多少焦耳? 答案:( 1)电源电压 6V;( 2) R阻值 12;( 3)消耗电能 45J 试题分析:灯泡 L上标有 “6V, 3W”字样,表示此
28、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电压为 6V,消耗的电功率为 3W 当 K1闭合,单刀双掷开关 K2接 a时,灯泡 L与定值电阻 R并联,电压表示数U=UL=UR 当 K1断开,单刀双掷开关 K2接 b时,灯泡 L与定值电阻 R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 R两端的电压 ( 1)当 K1闭合,单刀双掷开关 K2接 a时, L与 R并联 灯泡 L正常发光 U=6V; ( 2)当 K1断开,单刀双掷开关 K2接 b时, L与 R串联,电压表测量电阻 R两端的电压; 灯 L的阻值: RL= = =12; 灯 L两端的电压: UL=U-UR=6V-3V=3V, 干路电流: I= = =A, R的阻值: R= = =12
29、 ( 3)由( 2)知: I=A, UL=3V, t=1min=60s; W=ULIt=3VA60s=45J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阻的串联;电功的计算;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点评:开关的断开闭合、单刀双掷开关的位置变化,都会引起电路的变化,此时首先要弄清电路的具体情况,再结合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关系来求解 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 500 ,质量是 1.5g,它的温度降低到 20 ,要放出多少热量?已知铁的比热容 C 铁 =0.46103J/( kg ) 答案: .2J 试题分析:知道铁钉的质量、铁钉的初温和末温、铁的比热容,利用放热
30、公式Q 放 =cm t求铁钉放出 的热量 铁钉放出的热量: Q 放 =cm t =0.46103J/( kg ) 1.510-3kg( 500 -20 ) =331.2J 答:铁钉要放出的热量为 331.2J 考点:热量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放热公式 Q 放 =cm t的掌握和运用,计算时注意统一单位: Q-J、 c-J/( kg )、 m-kg、 t- 据报道,我市某水库库底是一座旧城遗址,目前正在进行试探性发掘和打捞某次试探性打捞作业时,用绳子将实心物体从水面下 12m 深处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到离水面 1.5m深处的过程所用时间为 42s,拉力 F做功的功率为90W当物体被拉到有
31、4/5的体积露出水面时,让其静止,此时绳子的拉力F=520N不计绳子的重力和水的阻力(水的密度 水 =1.0103kg/m3,g=10N/kg ) 求:( 1)物体从水面下 12m深处匀速上升到离水面 1.5m深处的过程中,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 v; ( 2)物体在水面下方匀速上升过程中绳子的拉力 F; ( 3)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 F 浮 ; ( 4)物体的密度 物 答案:( 1)物体从水面下 12m 深处匀速上升到离水面 1.5m 深处的过程中,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是 0.25m/s ( 2)物体在水面下方匀速上升过程中绳子的拉力是 360N ( 3)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是 200
32、N ( 4)物体的密度是 2.8103kg/m3 试题分析:( 1)先算出物体从水面下 12m深处匀速上升到离水面 1.5m深处所移动的距离,然后根据速度公式 v=即可算出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 ( 2)物体在水面下方匀速上升过程中,拉力 F对物体做了功,功的计算公式有两个:一个是 W=Fs,另一个是 W=Pt由 W=Pt我们可得: P=,而 W=Fs,所以 P= ,而 s=vt,所以 P= =Fv,最后我们根据 P=Fv这个公式的变形式就可以算出拉力 F了; ( 3)物体浸在水中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和绳子的拉力,其中 G=F浮 +F 拉 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最大的,绳子对
33、物体的拉力是最小的;当物体被拉到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时,由于 V 排 减小,所以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会减小,而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会增大由于物体体积的露出水面时,这就不再受到水的浮力,这也正是绳子拉力增大的原因,所以绳子增加的拉力等于物体体积的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故我们可以先求出绳子增加的拉力,也就求出了物体体积的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最后用该浮力除以就 可以算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了; ( 4)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 V 排 =V 物 ,所以我们可以先根据物体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算出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即物体的体积;然后我们再根据 G=F 浮 +F 拉 这个关系式算出物体的重力;
34、最后我们就可以根据重力计算公式和密度计算公式算出物体的密度了 ( 1)物体从水面下 12m深处匀速上升到离水面 1.5m深处所移动的距离 s=12m-1.5m=10.5m, 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 v= =0.25m/s; ( 2)由 W=Pt可得: P=, 因为 W=Fs,所以 P= , 又因为 s=vt,所以 P= =Fv, 根据 P=Fv可得: F=, 则物体在水面下方匀速上升过程中绳子的拉力 F= =360N; ( 3)当的体积露出水面时,绳子的拉力由 360N 增大到 520N,拉力增大了160N, 即物体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160N, 由阿基米德原理 F 浮 =液 gV 排
35、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故物体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浸没时受到浮力的, 所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 F 浮 = =200N; ( 4)由 F 浮 =液 gV 排 得: V 排 = , 所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 V 排 = =0.02m3, 因为物体浸没在水中,所以 V 物 =V 排 =0.02m3, 物体的重力: G=F 浮 +F 拉 =200N+360N=560N, 则物体的质量: m= =56kg, 物体的密度: = =2.8103kg/m3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密度的计算;重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
36、的应用 点评:本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物理知识、物理公式都比较多,有速度知识、功和功率知识、浮力知识、重力知识、密度知识等本题的难度较大,难度主要在第( 2)、( 3)、( 4)问第( 2)问中 ,我们要掌握 P=Fv这个公式,该公式可以由 W=Fs、 W=Pt、 s=vt推导出来;第( 3)问中,关键是要理解绳子增加的拉力等于物体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第( 4)问中,要清楚两个等量关系:一个是浸没时 V 排 =V 物 ,另一个是 G=F 浮 +F 拉 综合题 小明为了测定一个正方体木块和牛奶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 1)根据密度公式 = m/V,为了测定木块的密度,小明先用托盘天
37、平测量木块的质量 m在测量之前,小明已经调节好了天平的横梁平衡,在测量质量的过程中,小明看到指针在中央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如图 1,他调节的方法是 ( 2)测量正方体木块的边长 L0,如图 2是小明测量木块边长的情形,则木块的边长是 cm ( 3)接下来测量牛奶的密度小明向杯子中装入适量牛奶,然后将木块轻轻放在牛奶中,使之浮在牛奶表面,接着取出木块,根据木块表面留下的奶渍的痕迹,用刻度尺量出木块浸入牛奶中的深度 L,则牛奶的密度为 (用 m, L0和 L表示) ( 4)对木块施加力的作用,使它缓缓下降至图 3 中虚线位置,在下降的过程中,令木块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为 h,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
38、为 p,则 p与 h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减少右盘砝码或向左移动游码; 2.80; ; C 试题分析:( 1)天平称量过程中,指针左偏,说明左盘物体质量偏大,应加砝码或向右调节游码;指针右偏,说明右盘中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和较大,应向左调节游码或减砝码平衡后读数为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 2)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 ( 3) 测量物体密度,一般应用的原理都是 =,如何得到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解题的关键 测量物体密度,另一个方法是利用浮力知识,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时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F 浮 =G 物 ,所以 液 gV 排 =G
39、 物 ,可求出 液 ( 4)利用液体压强公式 p=液 gh进行分析,当 液 、 g一定时, P与 h成正比,正比函数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初始状态下物体已经处于漂浮状态,有一部分浸没在水中了,所以初始状态 h不为 0 ( 1)有图可知:测量过程中,天平的指针右偏,说明右盘中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和较大,应减少右盘砝码或向左移动游码 ( 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被测物体的起始刻度值为: 5.50cm,终了刻度值为 8.3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2.80cm ( 3)已知木块的质量为 m,则木块漂浮在牛奶中时所受的浮力 F 浮 =G 木 =mg=牛奶 gV 排 =牛奶 g L 所
40、以 牛奶 = = ( 4)木块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为 h,则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 p=牛奶 gh, 牛奶 g一定,所以 p与 h成正比故图象 C正确 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浮力的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点评:( 1)解题关键是掌握天平的正确使用特别是天平平衡的调节方法: 称量前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应调节平衡螺母; 称量过 程中,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通过加减砝码或调节游码调节衡量平衡 ( 2)解题关键是认准刻度尺的分度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3)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利用漂浮的知识测密度的方法,此题涉及到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漂浮的特点,需要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
41、问题,还有实验设计能力,是一道综合性的浮力题,也是我们要重点学习的方法属于难题 ( 4)解题关键是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本题是一道力学综合题,设计到的知识点较多,是一道难题 作图题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所示的实物图补充完整 要求: 小磁针的指向满足如 图所示方向;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A 端移动后,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减弱; 原有导线不得更改 答案: 试题分析:( 1)根据小磁针的指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根据右手定则判断电流的方向 ( 2)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越大产生的磁性越强 ( 3)滑动变阻器的接法是 “一上一下 ”,滑片离下端接入的接线柱越远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越
42、大 ( 1)因为小磁针 N 极指右,所以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 S极,右端为 N 极根据右手定则,伸出右手,让右手的大拇指指示螺线管的 N 极(螺线管的右端),四指弯曲所指的方向为电 流的方向所以,电流由最左端的导线流入,通电螺线管左端的导线接入电源的正极 ( 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A 端移动后,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减弱,说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A 端移动后,电路中的电流变小,被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所以下面的接线柱应该选择 B点 考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安培定则;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点评:本题既考查了通电螺线管磁极及磁性强弱的判断又考查了滑动
43、变阻器的接法,一环扣一环也是易错题,要求学生步步仔细才行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半球面上的 A 点沿半径方向射入半球形玻璃砖,已知半球形玻璃砖的球心为 O,且光线到达半球形玻璃砖下表面处时可以发生折射和反射请画出这束光线从射入玻璃砖到射出玻璃砖的完整光路图 答案: 试题分析:( 1)先画出完整的入射光线,过入射点作出法线 ( 2)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 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 ( 4)注意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不发生折射 因为光线沿半径方向射入,所以入射光线过球心 O, O 点为入射点过 O 点作玻璃砖下表面垂线即法线,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 该反射光线再由玻璃射出时,其光线垂直玻璃砖的圆弧表面入射(就像入射光线 AO 一样),光的传播方向不变,不发生折射 光线 AO 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 故答案:为: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点评:画光路图时,不管是作反射光线还是作折射光线,都要先把法线画出来注意法线用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