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湖北黄冈中考模拟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31123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湖北黄冈中考模拟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届湖北黄冈中考模拟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届湖北黄冈中考模拟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届湖北黄冈中考模拟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届湖北黄冈中考模拟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湖北黄冈中考模拟检测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形态结构相似 B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 C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组织 D细胞分化可以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是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组织。 A、细胞分裂

2、产生的新细胞的形态结构相似,大小相似, B、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 新细胞中,因此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 C、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组织,故A、 B、 C都不符合题意。 D、细胞分化只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变化,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故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2009年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 ”全球瞩目, “低碳生活 ”将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参与 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

3、者和分解者 B 过程增强后 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 减少大气中的 CO2 C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D人类减少对 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过程生成二氧化碳,参与 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不符合题意; B、通过 过程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C、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不符合题意; D、导致 “温室效应 ”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被砍伐,绿色植被被破坏,措施是:多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利用新能源,所以人类减少对化 石燃料的

4、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温室效应的影响及其防治。 下列有关男女生殖与发育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男、女的主要性器官分别是睾丸、卵巢 B人体受精卵的形成部位与胚胎发育场所分别是输卵管和子宫 C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结构是胚盘 D男性的输精管结扎后,仍具有男性第二性征,并能产生精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睾丸能分泌雄性激素,产生精子,因此男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卵巢能分泌雌性激素,产生卵细胞,因此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卵巢,不符 合题意; B、精子从阴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与卵细胞相遇而完成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的形成部位是输卵

5、管,受精完成后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 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母体怀孕 280天( 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成为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可见,胚胎发育的初期在输卵管,当着床后到分娩前的一段时间是在母体的子宫内,胎儿(母体怀孕第 8周 -第 40周)发育的场所是子宫,不符合题意; 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6、因此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主要结构是胎盘,故符合题意; D、输精管结扎术是一种男性的永久性节育措施,通过输精管切断、结扎,或采用电凝、栓堵、化学药物等闭塞输精管的内脏,从而阻断了精子的输出而达到避孕的目的,男子的第二性征是由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控制的,因此结扎后仍具有男性特征,并能产生精子,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下图是 A人体内部分系统的代谢关系简易示意图,图中 、 、 、 分别表示( ) A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 C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D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答案:

7、D 试题分析:如图是人体内部分系统的代谢关系简易示意图,其中 都是单向箭头, 是双向箭头, 在中央,把其它系统联系起来,分析可知, 的箭头指向体内,人体通过 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应该是消化系统,营养物质进入到 循环系统,由血液循环运到人体的其它部位,供细胞利用, 的箭头指向体外,表示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废物由 循环系统运到 泌尿系统排出, 是双向箭头,表示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吸气和呼气,获得的氧气由 循环系统运到运到其它部位,供细胞利用,产生的废气排出体外,因此 、 、 、 分别表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呼吸系统。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八大系统,理解人体各大系统之间的联系,并掌握各系

8、统的主要功能,结合图形分析即可作答。 “生命是珍贵的、健康是快乐的 ”, 下列行为习惯中,不需要调整的是 A日本海啸引起了核电站爆炸,应该多吃碘盐以防核辐射 B夏季来临,食物容易变馊,把剩饭剩菜长期放在冰箱里就不会变质 C中药、中成药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可以放心服用 D与艾滋病人握手、共同进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碘盐(以碘酸钾形式存在),碘的含量在 20-50mg/kg,如此低的含量,再加上碘 酸钾不同于碘片里的碘化钾,因此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B、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大量的生长和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

9、产生各种各样酸、臭的味道,所以食品腐败变质,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把剩饭剩菜长期放在冰箱里长时间也会变质,不符合题意; C、 “是药三分毒 ”中药也有副作用的,根据病情需要,恰当选择药物,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尽量避免药物人体的不良作用,才是安全用药的根本,不符合题意; D、艾滋病是血液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 和精液传播,因此与艾滋病人共用学习用具、共同进餐,不会传染艾滋病;还能使艾滋病人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减少其危害,故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综合题 ( 4分) “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 ” 自从用上沼气,英山县雷家店镇五一村村

10、民徐北根家做 饭便告别了传统的 “烟熏火燎 ”,一座 6立方米的沼气池 “点亮 ”了他家的新生活。在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玉米、鸡、猪、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做肥料。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 。鸡和玉米之间是 关系。 (2)在此生态系统中能将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 。 (3)如果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如铅、汞等进入此生态系统,这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 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答案

11、:( 1)生产者 捕食 ( 2)分解者 ( 3)食物链 试题分析:( 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没有了生产者,也就没有了能量来源,消费者、分解者就不能获 得有机物和氧气,因此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生产者,鸡吃玉米,玉米被鸡吃,因此鸡和玉米之间是捕食关系; ( 2)一些杆菌和甲烷菌,能将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在沼气池内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甲烷,因此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分解者; ( 3)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如铅、汞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就越多,即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

12、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解题需要理解并熟记生态系 统的组成、物质、能量、有害物质流动特点。 ( 5分)图为人体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 A、 B、 C表示物质, 、 表示过程。请回答: ( 1)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成分中,不经过过程 直接进行过程 的有机物是 。 ( 2)在观察活体材料时,发现某血管只允许甲细胞单行通过,那么,该血管在结构上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 。 ( 3)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后,血液发生的变化是 。物质 B进入乙细胞后的作用是 。 ( 4)如果 C为葡萄糖,在正常情况下它在血液中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某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经常

13、高于正常范围,最可能的原因是他体内的 分泌不足。 答案:( 1)维生素 ( 2)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 3)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或参与细胞呼吸) ( 4)胰岛素 试题分析:如图是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气体交换的综合图解, 表示消化, 表示吸收, A 是二氧化碳交换到肺泡中, B 表示氧气交换到血液里。 (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六大类: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需要经过 消化,即可直接经过 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中; ( 2)毛细血管只允许甲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14、 ( 3)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组织细胞的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把化学能转化成可以利用的能量,因此,物质 B 进入乙细胞后的作用是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或参与细胞呼吸); ( 4)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 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毛细血管的特点、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 6 分)为提高广大师生应对

15、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在灾难中迅速逃生、救助的基本方法,我市各校于 2011年春季举行了应急疏散演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学生听到相关指令后立即疏散,这属于 _反射。参与该反射的感受器是 _。在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中 ,有语 言中枢、听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了该反射。 ( 2)演练时,同学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过量的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并且对所吸入的空气具有 _ _ 的作用。 ( 3)活动结束后小明发现自己的手擦伤并流血了,可见至少伤到了皮肤的_。不过伤口流血很快就止住了,这主要是血液中 _的凝血作用。 ( 4)演练过程中,同学们反应灵敏、呼吸加速、心

16、跳加快 各种系统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 _ 答案:( 1)条件反射 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 ( 2)清洁、湿润、温暖的作用(答出两条即可) ( 3)真皮 血小板 ( 4) 一个统一的整体 试题分析:( 1)学生听到相关指令后立即疏散,在此反射中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在此反射过程中,参与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耳蜗内,耳蜗内有对声音敏感的细胞,又叫声音感受器; ( 2)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能对所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温暖的作用; ( 3)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 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种,其中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因此,小明的手擦伤并流血,但很快就止住了; ( 4)人体具有八大系统,这八大系统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相互配合、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急救措施、反射、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呼吸道的作用、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