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福建省福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A吸附 B静置 C过滤 D蒸馏 答案: D 试题分析:吸附可以除去水中微小的杂质分子;静置可以使不溶性的杂质沉降;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的杂质;硬水软化可以采用蒸馏或者加热煮沸的方式。 考点:硬水软化 点评:考察生活中常见现象里的化学知识,较简单,但是却是中考中的必考题,平时注意积累总结。 二甲醚( )具有清洁无污染的特点,将有望成为一种全新的替代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二甲醚属于有机化合物 B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6 C 2.3g二甲醚中含碳元素 1.2g D二甲醚中碳、氢元
2、素的质量比为1 3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二甲醚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B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C 2.3g二甲醚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D二甲醚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D项错误。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分为宏观和微观,考试时经常以此为考察点,要熟悉其意义,同时注意仔细审题。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中,错误的是 A硝酸铵与氢氧化钠 加水溶解,测温度变化 B硬水与软水 加肥皂水,搅拌观察泡沫或浮渣多少 C稀盐酸与氯化钠溶液 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D硝酸钾与氯化铵 加熟石灰研磨,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
3、水温度升高; B 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浮渣较多,泡沫较少,软水中加入肥皂水泡沫较多,浮渣较少; C 稀盐酸和氯化钠均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所以鉴别方法错误; D 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有氨气生成,可以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而硝酸钾加熟石灰研磨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没有明显现象。 考点:物质组成的判断 点评:判断物质组成的题目属于中考常考的知识点,通常在探究题中出现,考察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思想,注意仔细审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盐酸用于清除铁锈 C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生铁 D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干冰气化的时候
4、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聚集落下形成降雨; B盐酸用于清除铁锈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方程式为 ; C 一氧化碳冶炼生铁发生的是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D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碳酸氢钠可以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点评: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其实考的是性质,要注意的是化学性质也要掌握,容易漏掉 正确读写化学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读法或写法正确的是 A 2Mg+22 个镁离子 B 3 个氢分子 C硫酸钠 D氧化铁 FeO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2个镁离子应为 ; B 表示三个氢分子; C 硫酸钠的正确表示方法为 ; D FeO
5、为氧化亚铁,氧化铁为 。 考点:化学符号的识别 点评:关于化学符号的识别这类知识点一般在填空题中考察较多,选择题中直接考查较少,但属于重点,较为简单。 图表示两项实验: 在燃着的蜡烛甲、乙上倒扣一只烧杯; 往放有燃着的蜡烛丙、丁的烧杯中慢慢倒入二氧化碳。 在两项实验中先熄灭的蜡烛分别是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甲乙中,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受热聚集在烧杯顶部,甲蜡烛先熄灭;丙丁中倒入二氧化碳,丁蜡烛先熄灭,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会集中在烧杯底部使丁蜡烛先熄灭。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点评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考题近几年有越来越热的趋势,并不是
6、每年都考,但是其相关知识点和常识却非常重要。 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 C两种生成物中氢、氧分子个数比为 2: 1 D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化学方程式为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 B正确;由方程式可知两种生成物中氢、氧分子个数比为 2: 1, C正确;由图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D正确;该实验可以证明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分子中不包含分子。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在最
7、近几年的中考中出现较多,难点在于审题上,注意细心读题,不要想当然。 某化合物中 H、 S两元素的化合价为 +1、 -2,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化合物中显正价的化合物通常在左边,显负价的化合物在右边,且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总和为零,所以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考点:化学式 点评:化学式的书写和化合价属于基本知识点,直接来自于课本,较为简单,通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烧杯底部面积较大,酒精灯外焰加热面积相对较小,直接加热容易造成烧杯底部受热不均匀,应垫上石棉网再加热。 考点:常见化学仪器
8、的使用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和气体比较有限,应牢记基本知识点,注意细心。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 “碳纳米泡沫 ”,每个泡沫含有约 4000个碳原子,在低于 -183 时,泡沫具 有永久磁性。下列关于 “碳纳米泡沫 ”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碳单质 B它和金刚石的性质完全相同 C它是混合物 D它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合成材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每个泡沫含有约 4000个碳原子,说明此物质为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不属于有机物,也就不是有机合成材料,它和金刚石属于不同物质,性质不同。 考点:物质微粒与性质 点评:此题为一道信
9、息题,考察较为新颖,仔细审题发现其实考察的还是基础知识,这类题目在中考中考察越来越热,应引起重视。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措施能减少 PM2.5污染的是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用煤火力发电 C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鼓励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增加了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增加颗粒物的排放; B 鼓励用煤火力发电可以增加颗粒物的排放; C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以节约用电,从而减少了发电过程中化石燃料的使用,间接减少了颗粒物的排放; D鼓励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可以增加颗粒物的排放。 考点:环
10、境污染 点评:环境保护类的题目一直是近几年中考的考察热点,常和实事结合,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察,较为简单。 蔗糖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蔗糖 “消失 ”了。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分子体积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是溶质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散到水中的过程,这反映了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考点:分子运动 点评:这类知识点在中考中属于必考题型,不难,考生应注意积累,特别是一些细小的琐碎的知识点。 填空题 I、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_ 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使甲物质从 60 的饱和
11、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最好方法是 _。 8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加入盛有 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 _(填 A或 B)烧杯中的溶液一定达到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要使 A烧杯中的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_。 II、 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 1)锶属于 (填 “金属 ”或 “非金属 ”)元素。 ( 2)锶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 。 ( 3)从图中可获取的一条信息是 。 ( 4)图所表示的微粒的化学符号是 。 答案: I. 40 降温 A 23.1% 加溶剂(或降温) II.( 1)金属( 2) 87.62(
12、3)核电荷数为 38(合理答案:均可) ( 4) Sr2+ 试题分析: I. 四十摄氏度时两溶解度曲线有交点,此时溶解度相等, 如图可知,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 ,所以降温可以使甲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析出; 如图, A 烧杯中底部有固体未溶解,所以其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为乙物质的溶液, 8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 3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加入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中未溶解的溶质溶解。 II.( 1)锶属于金属;( 2)由图可知,锶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 87.62;( 3)从图中可以知道,锶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38,核内质子数为 38;( 4)由原子结构可知锶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2,失去这 2 个
13、电子容易达到最外层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图所表示的微粒的化学符号是 Sr2+。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属于中考必考的题型,通常在选择题较为靠后的位置出现,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应熟知基础知识点,仔细审题,理解其曲线的含义。 同学们玩过 “化学扑克 ”牌吗?它的玩法是: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的发生反应,即可出牌,按此规则,出完牌的为赢家。下图表示的是某局牌的最后一轮。桌面上是一张图甲的 “盐酸 ”牌, 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一张牌(见图)。 (1) 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 写出甲牌中物质与 C玩家牌中物质发生反应
14、的化学方程式_, 属于 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 2)如果本局只有一位玩家的牌出不掉,你认为该玩家是 (填标号), 他们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 答案: D B A Fe+ 2HCl=FeCl2+ H2 置换 A B D 试题分析: (1)由题可知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的发生反应,即可出牌,则应填入 D、 B、 A,甲牌中物质为盐酸, C玩家牌中物质为单质铁,两者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2)只有一位玩家的牌出不掉,说明其不能与上家的物质 反应,顺序为 , A物质和上家不反应,牌出不掉。 考点: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 点评:常见化学反应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
15、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均衡营养有利健康。 用图所示的食物填空:(各写一种) 富含蛋白质的是 _; 富含淀粉的是 _; 富含维生素 C的是 _。 化学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 下列物品中, _是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填标号)。 A涤纶衣服 B塑料牙刷 C木制玩具 D玻璃杯子 一种新型的食品保鲜剂 泡沫铁粉,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铁粉对食品具有保鲜作用的原因是 _(填标号)。 A铁是化学性质很稳定的金属 B铁粉生锈时吸收水分,促使食品保持干燥 C铁粉生锈时吸收氧气,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 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变废为宝、减少污染
16、。图是垃圾分类标志,请给下列垃圾分类: 纸质包装盒、饮料瓶、易拉罐等属于 _(填标号 ,下同);废电池、废荧光灯管、过期药品等属于 _;厨余垃圾、树叶等属于_。 某品牌管道疏通剂的产品介绍如图所示: 使用管道疏通剂溶于水后,溶液的 pH_(填 “7”)。 管道疏通剂不能用于铝管疏通,因为它的溶液会腐蚀铝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X的化学式为 _。 答案: 肉 米饭 蔬菜 (合理均可) A B B C A C B (4) 7 H2O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 ,富含蛋白质的是肉类,富含淀粉的是米饭,富含维生素 C的是蔬菜; 有机合成材料是人工合成的由有机物组成的材料,涤纶衣服、塑料牙刷均属于有机合
17、成材料, 铁粉和外界接触面积大,较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而生锈,可以保鲜食物; 纸质包装盒、饮料瓶、易拉罐等属于可回收物,废电池、废荧光灯管、过期药品等属于有害垃圾,可以造成污染,厨余垃圾、树叶等属于不可回收物; 管道疏通剂中含有氢氧化钠,溶于水显碱性,所以 pH7,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原子种类、数目不发生变化,所以 X的化学式为 H2O。 考点: 生活中的化学常识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化学常识,每年必有,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计算题 电解水时( 2H2O 2H2+O2),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但硫酸本身不发生化学反应。
18、现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硫酸 90.0 g通电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测得生成氧气为 8.0 g,计算: 电解所消耗的水的质量。 停止反应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 0.1%)。 答案: 9.0 g; (2) 11.1% 试题分析: 设电解所消耗的水的质量为 , 32 8.0g ,解得 所以电解所消耗的水的质量为 9.0g。 (2) 停止反应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所以停止反应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1.1%.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这是化学反应联系方程式的计算题,这种题目是每年中考的压轴题,必考题,这类题目的难点在于把坐标曲线表示的意义和题干联系起
19、来。 探究题 结合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 1) B装置由导管、橡皮塞、 和 组成。 ( 2)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较干燥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_(填标号)。实验过程中,若发现试管破裂了,可能的原因是_(写一点)。 ( 3)装置 B与 D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 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能用 D装置收集该气体的原因是_。用 D装置收集该气体,当观察到_时,才能把导气管 放入集气瓶中。 答案: 锥形瓶 长颈漏斗 2KMnO4 K2MnO4+MnO2+O2 A C 试管没有预热 (合理答案:均可) 氧气 (合理答案:均可) (合理答案:均可) 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
20、与水反应 (合理答案:均可) 气泡均匀而连续冒出 试题分析:( 1) B装置由导管、橡皮塞、锥形瓶和长颈漏斗组成;(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可用的发生装置是 A,收集装置为 C,实验过程中,若发现试管破裂了,可能的原因是试管口向上,或者没有预热试管等;( 3)装置 B与 D组合,可以 制取的一种气体是氧气,使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方程式为 ,当观察到气泡均匀而连续冒出时才能把导气管放入集气瓶中。 考点:常见气体的制取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和气体
21、比较有限,应牢记基本知识点,注意细心。 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测定该品牌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内一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装置的作用是 ; 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D装置的作用是 。 (4)小明提出能否用盐酸代替硫酸?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理由是 。 (5)小华提出,要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应把 A装置改成图 15所示装置,并在反应前鼓入空气,其目的是 _;反应后还要鼓入空气,其目的是 _. (6)称得纯碱样品的质量为 12.0 g,实验前、后 C装置(包含药品)的质量分别为 61.2 g和 65
22、.6 g,则该纯碱样品的纯度为 %(精确到 0.1%)。 答案:( 1) Na2CO3+H2SO4 Na2SO4+H2O+CO2 ( 2)除去水蒸气 2NaOH + CO2 = Na2CO3+ H2O ( 3)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水蒸气进入 C装置 (4)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被装置 C吸收,影响实验测定 (5)排出装置中二氧化碳 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鼓入 C装置 (6) 88.3 试题分析: (1)A 装置中为稀硫酸和碳酸钠的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2) C装置中盛的是浓硫酸,目的是吸收水蒸气, C装置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3)D装置的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 氧化碳,防止进入装置造成误差; (4)不可用稀盐酸,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被装置C吸收,影响实验测定; (5)A装置的缺点是产生的二氧化碳会有一部分残留在A装置中,所以反应前鼓入空气是为了排出装置中二氧化碳,反应后鼓入空气是为了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鼓入 C装置; (6)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 106 44 65.6g-61.2g ,解得 则该纯碱样品的纯度为 88.3%. 考点:探究纯碱的成分 点评: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探究题,题目给的知识点没有学过,较为陌生,但是重点考察的反应的思想,装置等,所以这种题目不要害怕,仔细审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