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二)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现实验室里几种物品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生石灰:把我扔在水中好难受啊 C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 D石蜡:温度一升高,我就熔化了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试管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试管外形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生石灰浸泡在水中,二者会反应生成熟石灰,故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灯泡通电发光的过程中
2、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石蜡受热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石蜡的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将有机物 R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R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反应前质量 / g 2.3 10.0 0 0 反应后质量 / g 0 5.2 4.4 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Y的值为 3.1 B R的化学式为 C2H6 C该反应中 CO2与 H2O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3、 2 3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 2.3g+10.0g=5.2g+4.4g+Y,解得 Y=2.7g,错误; B由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4.4g,则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100%=1.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守恒,可知反应物 R中的碳元素质量 =1.2g;同理,由上面求得的水的质量为 2.7g,可知其中 H元素的质量为2.7g 100%=0.3g,即反应物 R中的 H元素质量 =0.3g,而已知 R的质量为2.3g,大于
4、1.2g+0.3g=1.5g,说明 R中还含有 O 元素,错误; C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该反应中 CO2与 H2O 的质量之比 =4.4g: 2.7g,设CO2与 H2O 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x, y,则 44x: 18y =4.4: 2.7,解得 x: y=2: 3,正确; D由 于该反应中有两种反应物和两种生成物,故不可能属于分解反应,错误。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特别是化学变化中的元素守恒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下列物质至过量,其对应的曲线变化( V为
5、加入溶液的质量, AgCl难溶于水)正确的是 ( )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具体变化时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结合图像分析判断。 A、盐酸显酸性,其 pH小于 7,而图象显示开始时 pH大于 7,错误; B、盐 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水的氯化银沉淀,但当加入的硝酸银把盐酸反应完全后,沉淀质量就不再增加,错误; C、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同样当加入的碳酸氢钠把盐酸反应完全后,气体的体积不再增加,正确; D、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二者会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盐酸不断被消耗,故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当盐酸完全被反应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零,错误。故选 C 考点:溶液酸碱性与 p
6、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 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 抓图象的起点, 抓图象的终点, 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NaCl固体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O2 H2O 将混合气通过盛氢氧化钠固体的装置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过量的 Ca(OH)2溶液,过滤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7、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由于杂质泥沙不溶于水,而主要物质氯化钠易溶于水,故可先加水溶解,然后过滤,由于最后要得到的是氯化钠晶体,故要将滤液蒸发结晶,正确; 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能吸收水分,但氢氧化钠同样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除去的不仅是杂质,错误; 由于锌比铁和铜都活泼,故锌粒不仅能与杂质 CuSO4溶液反应,而且还能与主要物质 FeSO4溶液反应,故除去的不仅是杂质,错误; 杂质 Na2CO3能与 Ca(OH)2溶液反应生成 NaOH和 CaCO3沉淀,而主要物质NaOH不与 Ca(OH)2溶液反应,故能除去杂质 Na2CO3,但由于 Ca(OH)2溶液过量会剩余,故增加了新的
8、杂质,错误。故选 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在食品袋里充入氮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被蚊虫叮咬后,可涂一些 NaOH溶液 C为了使养分还田而将植物秸秆焚烧处理 D常用钢丝球擦洗铝壶可以使其光亮洁净和更耐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不支持呼吸,所以食品袋里充人氮气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正确; B、 NaOH溶液具有腐蚀性,
9、会对皮肤造成损害,错误; C、植物秸秆焚烧会产生烟尘等大量空气污染物,错误; D、用钢丝球洗刷铝壶,会刷去其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使里面的铝继续被氧化,错误。故选 A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较简单,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加收集整理,多储备。 豆浆被称为 “植物奶 ”,其中含有异黄酮( 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那么下列关于异黄酮说法正确的是( ) A异黄酮中共含有 27个原子 B异黄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异黄酮是无机物 D异黄酮中 C、 H、 O 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15: 10: 2
10、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异黄酮的化学式为 C15H10O2分析。 A、异黄酮是由异黄酮分子构成的, 1个异黄酮分子中有 27个原子,错误; B、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因1215 162 11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正确;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由于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也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根据异黄酮的化学式为 C15H10O2可知,异黄酮中含有碳元素,故为有机物,错误; D、异黄酮中 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 1215):( 110):( 162)=90: 5: 16,错误。故选 B 考点
11、: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以 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某卡拉 OK歌厅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 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 C燃烧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 D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撒向安全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有机物的特点,结合安全常识分析判断。 A、泡沫、海绵属于有机物,具有可燃性,是可燃物,正确; B、泡沫、海绵属于易燃物,其着火点很低,错误; C、泡沫、海绵是有机合成
12、材料,含有卤素,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正确; D、湿布有防毒面具的部分作用,能防止吸入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烟尘,正确。故选 B 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点评:关注生命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生产、生活中易燃易爆物的安全问题等。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牛奶 B可乐饮料 C蒸馏水 D石油 答案: C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A、牛奶是由蛋白质、无机盐和水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错误; B、可乐饮料是由糖、二氧化碳和水
13、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错误; C、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 水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正确; D、石油是由多种复杂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错误。故选 C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由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 A :氮分子 B : 2个氢氧根离子 C氧化铝: D铜元素显 +2价: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解答。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既可表示该物质,又可表示该物质的构成分子,故 N2可表示氮分子,正确; B.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
14、离子的个数,故 2OH-表示 2个氢氧根离子,正确; C.已知铝的化合价为 +3价,氧的化合价为 -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的原则可知,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Al2O3,错误; D. 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铜元素显 +2价可表示为 ,正确。故选 C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的书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某同学做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其中操作有错误的是( ) 答案: C
15、试题分析:根据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分析 A、取用氧化铜固体粉末时,要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正确; 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慢慢倾倒,正确; 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呈 45度夹角,且要用外焰加热,错误; D、洗涤试管时要轻轻地转动试管刷,不要太用力,防止捣碎试管,正确。故选 C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下列有关说法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 A通过炼丹发明长生不老药 B通
16、过 “点石成金 ”使贱金属变 成贵黄金 C纯净的水中不含任何物质 D金刚石在空气里高温加热后消失了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判断。 A、长生不老药的说法毫无科学依据,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不会改变,则贱金属不可能变成贵黄金,错误; C、纯净水中至少含有水这种物质,错误; D、金刚石是碳的单质,在空气里高温加热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逸出,正确。故选 D 考点:物质的组成,碳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较简单,属对基础性知识的考查,解题时要注意将化学常识与相关的生活常识 相联系来进行解答。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
17、合理的是 ( ) A食物变质 - 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B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停运动 C热胀冷缩 分子间间隔改变 D汽油挥发 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判断。 A、食物变质 -,因为有新物质的生成,故属于化学变化,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即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正确; B、花香四溢,是因为有花香的分子通过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正确; C、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且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正确; D、汽油挥发,是因为汽油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并最终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此过程是物理变化,故分子本身不变,错误。故选 D 考点:利用
18、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 “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填空题 ( 4分)右图为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t2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 将 t2 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0 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 20 时,将 30g A物质放入 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若将 t1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
19、升温到 t2 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5分)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 1)列出的 18种元素中,有 种属于金属元素。 ( 2)从原子结构角度看,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数。某粒子结构 示意图为 ,该粒子所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 周期。 ( 3)观察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在下图中填空:答案: ( 1) A B C (或 ABC) (2) A (3)70 (4)BAC ( 1) 5 ( 2)电子层 三 ( 3)得 Na2S 试题分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 (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相同温度时(或一定温度
20、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t2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位置关系为:物质 A的溶解度曲线位于最上方,而物质 C的溶解度曲线位于最下方,故可判断此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ABC。 (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A、 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C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故将 t2 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0 时, A、 B因溶解度变小而有溶质析出,且从 t2 降到 0时, A 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更大,故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 A 物质析出的溶质更多,而 C物质会因溶解度变大,而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 A ( 3)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 2
21、0 时, A物质的溶解度是 40g,即该温度下,每100g水中最多溶解 40gA物质,所以 20 时,将 30g A物质放入 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 20g,则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70g。 ( 4)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BA=C,则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可知, t1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 BA=C;由于 A、 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 C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故若将 t1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 t2 时, A、 B均变为不饱和溶 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 C因溶解度变小而有溶
22、质析出,故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分析。 ( 1)根据化学元素的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 ”字旁,由此可知,所列出的 18种元素中,有锂,铍、钠,镁,铝 5种金属元素。 ( 2)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由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12,则其核外电子数也应为 12,由此可知,该粒子的 原子的核外还有 1层电子层,即共有 3层,故属于第三周期。 ( 3)根据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的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
23、为 6,大于4,故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 2个电子,而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形成的硫离子为S2-;而钠原子的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小于 4,故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 1个电子,而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形成的钠离子为 Na+,故钠元素与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2S。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简单分类, 化学式的书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以及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与微粒结构示意图的理解等多个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
24、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以及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目前全球正面临着能源、环境、水资源、粮食等方面的危机。 (1)目前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化石燃料。福州市民陆续使用天然气,写出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化石燃料的使用,给人 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如: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 (SO2)、二氧化氮 (NO2)等污染物, 煤燃烧同时提高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会引起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尽量减少能量消耗和材料消耗,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填字母序号 ) A少用一次性的木筷 B用完电器后拔掉插头 C
25、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优化建筑设计,研制新型保温材料 (2)“水是生命之源 ”,饮用酸碱度过大或硬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请你说出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常用方法 。 (3)随着水资源的减少,粮食产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粮食中的主要成分为淀粉,淀粉属于 (填 “蛋白质 ”“维生素 ”“油脂 ”或 “糖类 ”),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4)从 2011年 5月 1日起,驾驶员酒醉后驾车要负刑事责任。让司机向酒精检测仪吹气,通过显示的颜色变化,可测出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化学反应原理如下: C2H5OH+ 4X(红棕色 )+ 6H2SO4 =2 Cr2 (SO4
26、)3(绿色 ) + 2CO2+ 9H2O, 则 X的化学式为 (5)菠萝适宜生长在 pH为 5 6的土壤环境中,在菠萝生长过程中,为了防治病虫害,可适时喷洒农药波尔多液 (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液 )。成熟的菠萝果实香甜可口。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A.菠萝适宜生长在 (填 “酸性 ”、 “碱性 ”或 “中性 ”)的土壤里; B.从事菠萝种植的果农们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均使用塑料桶或木桶,而不使用铁桶,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C.采果收成后结合防治病虫害,可施加些磷酸二氢钾作根外追肥。磷酸二氢钾属于 _ (填 “氮肥 ”、 “磷肥 ”、 “钾肥 ”或 “复合肥 ”) (6)
27、汽车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代步工 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A、下列汽车配件及用品中,用合金制做的是 (填字母 ) 。 a钢铁外壳 b玻璃车窗 c橡胶轮胎 d真皮座椅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汽车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空气 (氧气 )和 _。 C、尾气催化转化器 ”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图中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CH4+2O2 CO2 + 2H2O;温室效应; ABD (2)肥皂水;煮沸 (3)糖类( 4) CrO3( 5) a酸性 b.Fe+CuSO4=Cu+FeSO4 c.复合肥 (
28、6) A.a B.水 C. 2NO+2CO N2+2CO2 试题分析:( 1)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H4+2O2 CO2 + 2H2O;二氧化碳是主要温室气体,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会引起温室效应; “低碳生活 ”就是要减少能源消耗,降低 “碳 ”,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A少用一次性的木筷,可以减少因制作木筷而砍伐大量的森林,而森林可以增强光合作用,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正确; B用完电器后拔掉 插头,能减少消耗电能,从而减少对能源的消耗,也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因燃煤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错误; D
29、优化建筑设计,研制新型保温材料,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故选ABD ( 2)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一般可用肥皂水检验,与肥皂水混合后,起泡沫多的是软水,起浮渣多的是硬水;硬水软化,实际上就是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之软化成软水,工业上和科学实验中常采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而生活中通过煮沸水也可以降低 水的硬度。 ( 3)淀粉属于糖类物质。 ( 4)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 4X(红棕色 )+ 6H2SO4 =2Cr2 (SO4)3(绿色 ) + 2CO2+ 9H2O 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C原子 2 2 H原子
30、 18 18 O 原子 25 37 S原子 6 6 Cr原子 4 0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反应物 4X分子中含有 4个 Cr原子和 12个 O 原子,则 1个 X分子中含有 1个 Cr原子和 3个 O 原子,故物质 X的化学式为 CrO3。 ( 5) A. 当溶液的 pH等于 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小于 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 pH大于 7时,呈碱性,而根据题意,菠萝适宜生长在 pH为 5 6的土壤环境中,故菠萝适宜生长在酸性的土壤里。 B.铁能与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C
31、.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磷酸二氢钾中含有钾、磷两种元素,故属于复合肥。 ( 6) A 由于 a钢属于合金, b玻璃属于无机硅酸盐材料, c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真皮属于天然材料,故选 a。 B铁在有水和氧气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易生锈,故防锈的原理就是破坏生锈的条件,结合题意,在铁制品表面刷漆就是隔绝氧气和水。 C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 CO和 NO,生成物是N2和 CO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O+2CO N2+2CO2。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
32、利用,硬水与软水,书写化学方程式,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 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均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 计算题 铝箔容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某兴趣小组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已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箔,再滴加稀硫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 1)产生氢气 g, ( 2)计算所滴加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3、2Al 3H2SO4 = Al2(SO4)33H2 答案:( 1) 0.2 (2) 10%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可知,当滴加稀硫酸至 107.8g时,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最多,是 0.2g,且之后继续滴加稀硫酸也不再产生氢气,即说明反应总共产生氢气 0.2。 ( 2)根据图示可知,开始时滴加了 9.8g稀硫酸时,并没有生成氢气,也就是说这 9.8g稀硫酸是在和铝表面的氧化铝反应;接下来才是铝与稀硫酸的反应,这样可利用滴加的稀硫酸的总质量减去和氧化铝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就可计算出和铝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然后再根据 2Al 3H2SO4 = Al2(SO4)3 3H2,就可以求出滴加的稀硫酸中溶
34、质的质量分数。 解:从图中获知,与铝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 =107.8g-9.8g=98g 设与铝反应的 98g稀硫酸中溶质(纯 H2SO4)的质量为 x 2Al 3H2SO4 = Al2(SO4)3 3H2 294 6 x 0.2g 294:6=x: 0.2g 解得, x=9.8g 则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10% 答: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像,判断出硫酸分别与铝和氧化铝反应的质量,以及生成的氢气
35、的质量,并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即可。 简答题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作答: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问题: (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 , b: ( 2)实验室准备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采用的装置组合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 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填写选项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 3)该小组想用 B装置来制取 CO2,所用药品名称为 和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6、;收集 CO2前,如果用 F装置中的某种溶液干燥 CO2,则该溶液是 ; CO2应从 F装置的 端通入。 ( 4)该小组在制取 CO2的时侯,发现二氧化碳收集好后,反应仍在发生,所以,他们想设计一个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装置,你觉得右边 、 、 装置中能实现上述意图的是 。 答案:( 1)长颈漏斗 集气瓶( 2) A、 E 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bcda( 3)大理石,稀盐酸 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 (方程式 3 分,不写 “”扣 1 分,未配平扣 1 分,两者都缺也只扣 1 分)浓硫酸 d ( 4) 、 试题
37、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仪器 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b是集气瓶。 (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 MnO2+O2;由此可知,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属于 “固体加热型 ”,故发生装置要选用 A;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C或排水法 E来收集,但根据题意,要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而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收集要纯净,故选排水法 E。 由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逸出),故若已完全反应,则反应后的固体残渣是生成的氯化钾和二氧化
38、锰(催化剂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混合物;其中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故要回收二氧化锰,可先加水溶解,然后过滤,再将所得滤渣(二 氧化锰)洗涤、干燥即可,故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bcda。 ( 3)根据图示, B装置是固液常温型装置,实验室一般选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同时还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二氧化碳反应,故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如果用 F装置盛浓硫酸来干燥 CO2, F就是洗气瓶,则要长进短出,即 CO2应从 F装置的长管 d端通入。 ( 4)只要能实现固、液体两种反应
39、物的完全分离,就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装置 中的有孔塑料板可以 放置固体,当关闭活塞时,由于装置内气体不能逸出,而使压强增大,会将部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使液面降至有孔隔板以下,由于固体留在了隔板上,故使固液体分离,从而导致反应停止;打开活塞时,气体放出,压强减小,液体再次进入并与固体接触、反应;装置 中难以实现固液分离;装置 中的破了的试管恰好起到了与装置 中的有孔塑料板相同的作用,当试管移离烧杯,液体漏下,固液体即分离,当试管插入烧杯中液体中时,固液体即接触反应。所以图示装置中只有 、 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 装置与选取方法,
40、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熟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此外,本题的重点是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探究题 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 “白色污染 ”,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 C、 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A B C D
41、 E (1)仪器 B的作用是 。 (2)仪器 E中的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仪器 F的作用是 。 (4)若仪器 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 W 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若仪器 D增重 a g,则 W 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 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 (填“偏小 ”、 “偏大 ”、 “无影响 ”中之一)。 答案:( 1)干燥从 A发生装置中出 来的氧气。 ( 2)若有入 CO2生成, E瓶会出现浑浊 CO2+Ca( OH) 2=CaCO3+H2O ( 3)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E装置,造成实
42、验误差。 ( 4) a/9 ( 5)偏大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结合题意分析。 ( 1)仪器 B 中装有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可干燥 A中生成的氧气。 ( 2)仪器 E中装有澄清石灰水,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若 C中有 CO2生成,则 E瓶会出现浑浊现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3)仪器 F中装有干燥剂,可以吸收空气中水份,能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装置,造成实验误差。 ( 4)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 D装置增重的质量,即为塑料试样燃烧生成的水的质量,根据题意 “仪器 D增重 ag”,可知塑料
43、试样燃烧后生成的水的质量为 ag;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守恒可知,水中的 H元素和塑料中 H元素质量相同,所以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 =ag 100%= ag。 (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 B,则氧气会携带 A装置中的水,连同 C装置中反应生成的水一起被 D装置中的浓硫酸所吸收,则使水质量增大,进而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 素的质量测算结果偏大。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本实验的目的以
44、及各装置的不同作用;其次,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另外,在研究物质组成时,通过定性的探究实验不能确定某组成 成分时,可通过定量研究加以判断;定量研究时,质量守恒思想是进行推断的根本依据。 推断题 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图中 “” 表示两端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 1) Y是 , N 是 ( 2)请写出 X-Y的化学方程式: ;这是 反应。(写反
45、应类型) ( 3) M的用途是: ; 答案: (1) HCl; 氧化铁 (2) NaOH+HCl=NaCl+H2O;复分解反应( 3)造纸,制玻璃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 “N能转化生成铁 ”,结合所给五种物质可知, N 就是氧化铁; “Y能与铁和氧化铁反应 ”,则 Y就是盐酸;剩余的两种物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能与盐酸反应,且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能相互转化,符合题意,但由此也就无法确定它们谁是 X或 M。 ( 1)根据上面的分析, Y是盐酸( HCl); N 是氧化铁( Fe2O3)。 ( 2)若 X是氢氧化钠,则 X和 Y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若 X是碳酸钠,则
46、X和 Y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这两个反应都是两种化合 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 3)若 M是氢氧化钠,则 M的用途有:常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和纺织和印染等工业,生活中的炉具清洁剂中也含有氢氧化钠,用来去油污;若 M是碳酸钠,则 M的用途有:应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等,还常用于食品工业。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要会根据题中的条件进行有目的假设,然后沿着假设进行推导,只要各步都满足,假 设就成立,如不满足,可再假设,再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