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31135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石蜡融化 B玻璃破碎 蔗糖溶解 C苹果腐烂 酒精挥发 D食品变质 动物呼吸 答案: D 试题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A、石蜡融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玻璃破碎、蔗糖溶解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的外形或状态发生改变,都属于物理变化; C、酒精挥发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食品变质、动物呼吸物质的种类发生了改变,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 点评:要分清是不是化学变化,就要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氧气和碳两种物质组成的 B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1个碳元素和 2个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 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 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 C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1个碳原子和 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 D说法错误; 故选 B。 考点: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化学用语。 点评:化学用

3、语要规范。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下列有关氧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氧气能支持燃烧,本身也能燃烧,可作燃料 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缓慢 氧化,都属于氧化反应 D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一些物质了发生化学反应,但高温下也很难和金反应,故 A说法错误; B、氧气能支持燃烧,但本身不燃烧,具有助燃性,不可作燃料,故 B说法错误; C、物质和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因此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4、,都属于氧化反应,故 C说法正确;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属于化合反应,故 D说法错误; 故选 C。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类型 点评:氧气具有助燃性,不是燃料。 要除去密闭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若用燃烧除氧气的方法,应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A铁丝 B硫磺 C红磷 D蜡烛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在氧气中燃烧,故 A错误; B、硫磺与氧气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硫,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故 B错误; C、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可以除去氧气,得到较为纯净的氮气,故 C正确; D、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和水,虽除

5、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气体的净化;空气组成的测定。 点评:选择科学的方法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也称为物质净化或提纯,是物质研究的基础注意不能引进新的杂质。 某气体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 A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B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C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 D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难溶于水且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既可用排水法又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 A说法正确; B、易溶于水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 B说法错误; C、密度小于空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 C说法错误; D、易溶于水的气体,不能

6、用排水法收集,故 D说法错误; 故选 A。 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点评: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气体的密度和水溶解性有关。 小华用凉开水养鱼,不久鱼全死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凉开水几乎不含氧元素 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 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 D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凉开水中含有氧元素,解释不合理,故 A错误; B、凉开水中仍然含有氧原子,但氧原子不能单独存在,故 B错误; C、因动物呼吸需要氧气,则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而使鱼死亡,即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故 C正确; D、凉开水中含有水分子,不是鱼儿死亡的原因,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7、;气体的溶解性。 点评:根据凉开水特点及动物生存需要氧气来解答。 下图是元素 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属于金属元素 B该原子最外电子层达到了稳定结构 C该元素的原子易形成阴离子 D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7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质子数 =17, 17号元素为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 A说法错误;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7,大于 4个电子,易得电子,故 B说法错误; C、由图可知,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7个,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故 C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8+7=17个,故 D说法错误;

8、故选 C。 考点: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与元素的化学性质。 点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是解决该本题的关键。 进行量筒里液体读数时,开始仰视读数为 29.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 12.7mL,则实际倒出 的液体体积为 A 16.3mL B大于 16.3mL C小于 16.3mL D无法确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 29.0mL,实际液体的体积大于29.0mL,又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 12.7mL,是正确的读法,两者之差是 16.3mL,所以倒出的液体体积应大于 16.3mL;故选 B。 考点:量筒的使用;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

9、探究。 点评:俯视读书时,实际体积大于测出体积,以及俯视读书时,实际体积小于测出体积,在学习时要进行理解识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室 里,我们常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 1g 2g B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 1/2试管水,振荡后倒掉 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 1mL 2mL 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 2/3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为了节约药品,一般只取盖满试管底部,故 A说法错误;

10、 B、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 1/2试管水,振荡后倒掉,若不干净可以用试管刷,故 B说法正确; 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为了节约药品,液体一般只取 1mL2mL,故 C说法正确; D、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两查:检查灯芯是否烧焦或平整,检查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能超过 2/3,不能少于 1/4;两禁: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故D说法正确 故选 A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 规范。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11、点燃酒精灯 B检查气密性 C读取液体体积 D加热液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酒精灯不能对燃,易造成酒精倾斜倒出,而发生火灾,故图 A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反之则相反;故图 B操作正确; C、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视线要与凹液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图 C操作错误; D、用酒精灯加热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图 D操作错误; 故选 B。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该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图和实验能力。 空气中含量高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12、 A 试题分析: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等气体组成,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78%,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 A。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和它们的性质来回答本题,严格按照题目中所给的信息: “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 ”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产生蓝色火焰 B铁 丝:发出耀眼的白光 C红磷:产生浓烈的雾 D硫粉:产生蓝紫色火焰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故 A描述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 B描述错误;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

13、大量白烟,不是雾,故 C描述错误; D、硫粉在氧气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 D描述正确; 故选 D. 考点:炭、磷、硫、铁等物质与氧气反应现象 点评:固体物质燃烧发出的是光,液体或气体物质燃烧发出的是火焰;烟为固体小颗粒,雾为液体小液珠 下列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混有冰块的水 B五氧化二磷 C淡蓝色的液态氧 D净化后的空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混有冰的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 B、五氧化二磷中只含有一种物质五氧化二磷,属于纯净物; C、淡蓝色的液态氧只是液态的氧气,属于纯净物; D、净化后的空气中仍含有氮气、氧气等气体,故属于混合物; 故选 D。

14、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 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 “墙内开花墙外香 ”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 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因为氢气和液氢都是由氢分子构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 A说法正确; B、 “墙内开花墙外香 ”,所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 B说法正确;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 C

15、说法不正确;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运动速率增大,原子间的间隔变 大,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C. 考点:分子与原子的性质 点评:物质的热胀冷缩是由于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的缘故。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关系归纳错误的是 A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密切 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基本微粒构成 D原子是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微粒,因此原子不可再分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元素是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故 A说法正确; B、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故 B说法正确; 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

16、构 成的,故 C说法正确;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但在结构上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 D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和构成。 点评:此题利用元素的概念、原子的结构等知识进行的分析归类探讨,对所涉及的问题利用相关的识记知识进行判断选择即可。 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 11个质子 B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 C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 3个电子层 D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1个电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1

17、1个,故 A说法正确; B、根据原子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可判断出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原子,不是离子,故 B说法错误; C、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 3个电子层,说法正确,故 C说法正确; D、该微粒最外层电子数为 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1个电子,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B。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判别;原子和离子的转化。 点评: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离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有: 实验前忘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加热前试管内外壁有水珠; 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试管口向上倾斜; 实验结束时,先熄灭了酒精灯后将导管

18、移出水槽; 没有进行预热,直接对准试管里固体进行加热。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只有 B只有 C除了 外其余均是 D只有 答案: C 试题分析: 实验前忘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可能会造成收集不到气体,不会使试管炸裂; 试管外壁有水未擦干,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 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容易炸裂试管 试管口向上倾斜,会造成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收集完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撤离水面,水槽内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没有给试管预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点评:根据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

19、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试管口向上倾斜、试管底部接触到灯芯、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没有进行预热等 填空题 ( 4分) 小明同学在学习空气和氧气这部分知识时发现一些燃烧实验常在容器中放少量的水,但作用各不相同试回答:硫在氧气中燃烧和红磷燃烧法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瓶中装少量水的作用各是什么? 你还能想到什么实验也需要在瓶中预先装少量水? ,它的作用是: 答案: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红磷在空气中燃烧;降低温度、吸收五氧化二磷或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试题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由于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故实验前瓶内装入

20、少量的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空气;红磷和铁丝在氧气燃烧也需要在瓶中 预先装少量水,目的是防止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或防止炸裂集气瓶底。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点评:本题系统考查了实验中事先在装置中放入少量的水的作用,要擅长总结联系所学知识。 ( 6分)如下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把下列标号的仪器名称填在横线上: 按要求填空(填标号,下同): ( 1)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 。( 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 。 ( 3)量取 8毫升的水,需要用 ( 4)把糖溶解到一定量的水中时,需要用 。 答案:烧杯 水 槽 ( 1) ( 2) ( 3) (

21、 4) 试题分析:烧杯、水槽是初中化学常见仪器,应熟练识记。 ( 1) 胶头滴管可以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 ( 2) 试管可用于少量溶液相互反应的容器; ( 3) 量取 8毫升的水,需要量筒和胶头滴管; ( 4) 把糖溶解到一定量的水中时,需要用烧杯。 考点:常见仪器的名称及用途。 点评:常见仪器和基本用途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 ( 4分)用分子或原子的观点解释: (1) 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 ;( 2)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 答案:( 1)干冰升华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二氧化碳分子本身没变,故是物理变化 ( 2)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硫原子和氧分子先分解为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硫原子和氧原

22、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二氧化硫分子,有新分子生成,故为化学变化 试题分析:( 1)干冰升华只是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分子本身没变,故属于物理变化; ( 2)硫在氧气中燃烧,氧分子先分解生成氧原子,然后硫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二氧化硫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用微观粒子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点评: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不变,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在化学 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 8分)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括号内注明( 1)( 2)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 ( ) ( 2)有浓厚白烟生成的反应 ( )

23、( 3)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答案: ( 1)氯酸钾 氯化钾 +氧气 分解反应 ( 2)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 化合反应 ( 3)石蜡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试题分析:( 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表达式为:氯酸钾 氯化钾 +氧气 ;该反应特点为 “一变多 ”,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 (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白烟,该 反应表达式为: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 ;该反应特点为 “多变一 ”,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 ( 3)石蜡在空气中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有表达式为:石蜡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考点: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基本类

24、型。 点评:要熟悉常见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的书写。 ( 5 分)现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无色气体,请你从中任选二种气体,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鉴别它们。 你选择的二种气体是 ; 方法 1: ;方法 2: 答案: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一: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 2种气体中,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火星熄灭则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方法二: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不变浑浊 的为氧气。 试题分析:假设选择的气体是氧气与二氧化碳,可根据氧气有助燃性,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鉴别:假设选择的气体是氧气与空气,可根据氧气有助燃性鉴别;假设选择的气体是空气与二氧化

25、碳,则可根据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鉴别。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 ( 3分)( 1)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为(在下面),下列图中 微粒共表示 种元素,其中与氯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 (填字母) - 氯原子 ( 2)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 x的数值可能是下列中的 。(填字母) A 9 B 10 C 11 D 12 答案:( 1) 3 D ( 2) C D 试题分析:( 1)在原子中:质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圈内数值)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离核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得失电子的性质。从图中可看出圈

26、内数值有 11、 16、 35,所以共 3种元素;其中 D的最外层电子数 7个和氯原子相同,故二者化学性质相 似。 ( 2)阳离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CD选项满足条件,故 CD是正确的选项。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明确原子中存在的等式关系,知道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少于 4的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多于 4个的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 3分)下列实验与正常操作相比较,所得结果是偏大、偏小还是不变? ( 1)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若二氧化锰用量偏少,则所得氧气的质量会 ; ( 2)测定氧气含量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则测得氧气的含量会

27、 ; ( 3)用天平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时 将称量物放在了右盘上,砝码放在了左盘上,且使用了游码,则称量结果会 。 答案:( 1)不变 ( 2)偏小 ( 3)偏小 试题分析:( 1)在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程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只是改变反应速率,不会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故填:不变; ( 2)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红磷的量不足,空气中氧气不能完全耗尽,使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故填:偏小; ( 3)用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应 “左物右码 ”,但若物质和砝码位置颠倒,则物质实际质量 =砝码质量 -游码质量,称量质量结果会偏小,故填:偏小。 考点:催化剂;空气成分的 测定;托盘天平的使用。

28、点评: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方法及技巧,明确物质在反应中的作用,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对实验测定结果做出正确评价。 ( 4分)写出下列操作所引起的后果: (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 (2)把烧杯放在铁圈上直接加热: (3)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 4)用同一支滴管取不同药液 : 答案:( 1)读数偏大或所取液体偏少 ( 2)烧杯炸裂 ( 3)腐蚀标签 ( 4)污染药液或玷污滴管 试题分析: (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会使读数比实际量取液体体积偏大; ( 2)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直接加热会使烧杯破裂; ( 3)倾倒

29、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容易使液体腐蚀标签; ( 4)用同一支滴管取不同药液,会污染药液或玷污滴管。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注意事项;实验误差的分析。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 5分)如图所示 ,表示氢气( H2)和氯气( Cl2)反应的示意图 ,试回答 : ( 1)在反应中,氢分子变成 ,氯分子变成 ,它们 相互结合成新的氯化氢分子; ( 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因此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答案: (1)氢原子 氯原子 ( 2)氢分子 氯原子 氢分子和氯分子(

30、或分子) 试题分析: (1)在化学变化中,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裂为氯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重新结合成氯化氢分子; ( 2)氢气是由氢分子桅的,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氯原子; l因此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氯分子。 考点:分 子和原子的区别及联系;微观粒子及模型图的应用。 点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不可再分,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 5分)用符号表示或写出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 1) 2个钙原子 ;( 2)氮气 ;( 3) H ;( 4) 3S2- ;.(5)氩元素 答案:( 1) 2Ca (2

31、) N2 (3)氢元素和一个氢原子 ( 4) 3个硫离子 ( 5) Ar 试题分析:( 1)元素符号表示原子,符号前面数字可表示个数,故 2个钙原子可表示为: 2Ca; ( 2)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是双原子分子,故氮气可表示为: N2; ( 3) H为氢元素的元素符号,可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 4) S2-表示硫离子, 3S2-就表示: 3个硫离子; ( 5)元素符号表示元素,氩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Ar;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含义。 点评: n ,表示微粒的个数时在符号前面标数字 n,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时在符号正上方标数字 a,表示离子带电情况时在符号右上角标数字 b,表示微粒构成

32、中的原子个数时在符号右下角标数字 c ( 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 a 空气 b五氧化二磷 c氯酸钾 d硫粉 e食醋 f.蒸馏水 答案: a e ; b c d f 试题分析: a 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等气体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b 五氧化二磷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c 氯酸钾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 硫粉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e 食醋是酸酸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 f 蒸馏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属于混合物的是 a e ;属于纯净物的是 b c d f 。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

33、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 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 4分)请以氢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五种气体中,按要求将相应物质的名称填写在题中的空白处。 ( 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 _; ( 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_ _; ( 3)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_; (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 _。 答案:( 1)二氧化硫 ( 2)氧气 ( 3)氮气 ( 4)二氧化碳 试题分析:( 1)在氢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五种气体中,可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为二氧化硫; ( 2)在氢气、氮气、氧气、

34、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五种气体中,可支持燃烧的气体只有氧气; ( 3)在氢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五种气体中,由于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金属焊接时的保护气; ( 4)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点评:有害气体和粉尘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中有害气体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 (10分 )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 1)某同学用 A、 C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试管 中所放药品的名称是 _ 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棉花的作用是 , 待集气瓶中充满气体后,将集气瓶

35、从水槽中取出,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收集的氧气不纯,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可能是 _。该同学在制氧气时,有以下的步骤,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加热试管;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药品 ; d、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小团疏松的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后,固定在铁架台上; e、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 f、停止加热; g、将导 管从水槽中取出 ( 2)也可以用 B装置制取的氧气。制取该气体时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物质是_,使用该装置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 ( 3)用 D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_(填 “a”或 “b”)管通入。

36、为检验 D中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_ _。 答案:( 1)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没有等气泡连续而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没装满水) bcdaegf (2)过氧化氢溶 液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跑出 ( 3) a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 b处,复燃则满。 试题分析:( 1)装置 A为固体加热装置,且管口处有一团棉花, C为排水法收集气体, 故应选择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木条不复燃的原因可能是实验时没有等气泡连续而均

37、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为 “查装定点收离熄 ”,故操作步骤为 bcdaegf。 ( 2) B装置为固液制气装置,故选过氧化氢溶液,长颈漏斗加入 物质为过氧化氢溶液,使用该装置,长颈漏斗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是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跑出。 ( 3)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应从 D装置 a端通入,要检查 D装置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 b处,复燃则满。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点评:发生装置的选择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简答题 ( 8分)下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38、如果实验成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如果实验不成功,没有看到上述现象,可能的 原因是(答两条): ( 2)小明同学在上这节课时因为身体上的原因,听讲不太好,老师讲的有些问题没有弄清楚。希望同学们给与解答: 小明只记得老师说该反应是放出大量热的,想知道在这个实验中从哪方面或现象上能够了解到是放热的? 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 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中的适宜时刻和方法是 ; 答案: (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氧气的浓度过小或没有用火柴引燃铁丝; ( 2) 实验后可观察到末燃烧完的铁丝那端熔化成一个小球(合理就给分) 增大铁丝与氧气的预热面积 待火柴即将燃尽时 从瓶口往

39、下缓缓伸入瓶中 试题分析:( 1)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如果氧气的浓度比较低或没用引燃铁丝或铁丝插入太快都有可能实验现象不成功。 ( 2) 实验后可观察到末燃烧完的铁丝那端熔化成一个小球,可说明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将铁丝做成螺旋状是因为铁丝燃烧需要温度较高,铁是热良导体,做成螺旋状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预热面积; 为防止火柴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应该在火柴快燃尽时加入铁丝,向瓶内插入铁丝应该由上向下缓慢加入,以防放出的热量使氧气从瓶中逸出。 考点:铁在氧气中燃烧 点评 :本题考查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 推断题 ( 7分) A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

40、液体,在该液体中加进少量一黑色粉末状药品,会生成无色液体 B和气体 C; 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固体 D在C中燃烧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E。试确定: ( 1) A、 B、 E三种物质的名称。 A B E ( 2)写出 A中加入黑色粉末状药品反应生成 B和 C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 ( 3)写出 D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答案:( 1)过氧化氢溶液 水 二氧化硫 ( 2)过氧化氢 氧气 +水 ( 3)硫 +氧气 二氧化硫 试题分析:由 C 能使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可推断出 C 为氧气,可进一步推断出:无色液体 A加入一黑色粉末会生成无色液体 B和气体 C, A为过氧化氢溶液,B为水;固体 D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气体 E, D为硫磺, E为二氧化硫。 ( 1) A为过氧化氢溶液; B为水; E为二氧化硫。 ( 2) 该反应的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氧气 +水。 ( 3) 物质 D在空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硫 +氧气 二氧化硫。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推断习题要善于根据习题中的信息来寻找突破口,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比如本题中的 “无色气体 C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突破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