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1135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3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3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3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3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现象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瓷碗破碎 C玉米发酵制酒精 D汽油挥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瓷碗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玉米发酵制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点评: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6克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 8.8克二氧化碳和 5.4克的水。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A C2H6O B CH2O C C3H8 D

2、 CH4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氧两元素的质量和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元素,由碳氢两元素的质量和小于该物质的质量,可以判断出该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碳氢元素的质量相比可以得到该物质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比;让碳氢元素的质量分别除以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再相比,就可以得到该物质中碳氢两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解:由化 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化合物的质量 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 8.8g二氧化碳中碳、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为 2.4g、 6.4g, 5.4g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为 0

3、.6g、 4.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生成物中的碳、氢两元素来自该物质,由于 2.4g:0.6g=4: 1,即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之比是 4: 1, A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化学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度稍大关键是找到确定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质量和原子个数比的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 10 10 10 2 ( g)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2 21 2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可能是催化剂 B a、 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 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

4、 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 a物质的质量为 3g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且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相等可求出 a的质量 解: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10g+10g+10g+2g=2g+2g+21g+x,解得 x=7g A、 a、 b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 c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 d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 A说法正确; B、 a、 b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 c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 a、 b两

5、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 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故 B说法正确; C、 d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故 C说法正确; D、反应后 a物质的质量为: 10g+10g+10g+2g-2g-2g-21g=7g,故 D说法错误 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此题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相关量的分析与判断,并进而对反应的类型及质量关系进行探讨 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50 mL水和 50 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 100 mL 分子间有间隔 B 氧气和臭氧( O3)性质不完全相同构成物质的

6、分子不同 C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D 铜块在空气中不燃烧,纳米铜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物质的种类决定反应能否进行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50毫升水和 50毫升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 100毫升,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 A不正确; B、因为氧气和臭氧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氧气和臭氧的性质不同故 B不正确; C、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都达到稳定结构,所以其化学性质稳定;故 C不正确; D、铜块和纳米铜都属于铜单质,只是形状不同而已,纳米铜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它和氧气接触面大的原因;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点评:解答本

7、题要充分理解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等方面的内容掌握分子的性质: 1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潜艇中船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能通过化学反应 2 Na2O2 + 2CO2 = 2X + O2吸收,则 X的化学式为 A NaOH B Na2C C Na2CO2 D Na2CO3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进行解答本题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可推断化学反应 2Na2O2+2CO

8、2=2X+O2 中 X为 Na2CO3,故选 D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红磷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图象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可判断红磷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燃烧时,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不变 解: A、图 A表示随反应时间延长,密封容器内物质的质量总和在不断增大,这与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不变的事实不相符;故 A不正确; B、图 B表示随反应时间延长,密封容器内物质的质量总和在不

9、变,这与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不变的事实相符;故 B正确; C、图 C表示随反应时间延长,密封容器内物质的质量总和在不断增大,这与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不变的事实不相符;故 C不正确; D、图 D表示随反应时间延长,密封容器内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待一段时间后质量开始减小,这与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不变的事实不相符;故 D不正确; 故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由于在密封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外界的物质不能进入容器而容器内物质也不能逸出,因此整个容器内的质量总和在变化前后相等 下列选项没有错误的是 A 氖气的化学式 Ne 2 B 决定元素的种类 质子数 2个氮气分 子 2N 2 决定

10、元素的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C 铁 由分子构成 D 分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二氧化碳 由原子构成 原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氖气的化学式为 Ne,故 A错误; C、铁是金属,由铁原子直接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 C错误;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 D错误。 B说法正确,故选 B 考点: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物质的构成微粒。 点评:金属、稀有气体和固态非金属都由原子直接构成。 某固体混合物含有 A、 B、 C三种物质各 10 克,将其加热充分反应后, A消耗完全, C的质量增加

11、了 8克,生成了 4 克 D,则参加化学反应的 A和 B的质量比为 A. 4:1 B. 5:1 C. 1:5 D. 1:41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根据 A完全参加了反应,说明 A是反应物,并且参加反应的 A质量为 10g,生成了 4gD,说明 D是生成物,同时增加了 8gC,说明 C是生成物,并且生成了8gC, 所以生成物 D和 C质量和为 12g,由于反应物如果只是 A的话,质量才10g,所以 B也应该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12g-10g=2g,所以反应中 A和 B的质量比为 10g: 2g=5: 1

12、故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根据题给信息要会判断,谁是反应物,谁是生成物,质量增加就是生成物,质量减少就是反应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 C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D含氧化合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带电的微粒有 质子、电子、离子,故 A错误;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故 B正确; C、纯净物可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也可能由原子直接构成,例如金属,故 C错误 D、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故 D错误。 考点:元素、微粒以及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熟练掌

13、握微粒、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掌握物质的分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下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A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B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C验证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实验操作图,回忆实验中现象,从而理解该实验的目的 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现象,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因此,此实验主要是为验证水的组成元素; 故选 C 考点:电解水的实验;水的组成。 点评: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由 H、 O 元素组成,根据电解生成氢气、氧气体积比 2: 1,可推导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2: 1 近年来汽车轮胎中常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14、作为填充气,这种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为氮气占 78%,氧气占 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 0.03%,其他气体及杂质占 0.03%,而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常作为填充气体,故选 B 考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较简单。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铜丝可用作导线 D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其升华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

15、,这是物理性质;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可以去除异味,这是物理性质; C、铜丝具有导电性,可以用作导线,这是物理性质;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作保护气,故选 D 考点:性质决定用途。 点评:本题考查了干冰、活性炭、金属铜、氮气的性质,以及由性质决定了其用途。 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氧分子,化学式为 O4,专家认为它液化后能量、密度都比普通氧分子高得多。关于该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64g B每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分子 C它是氧元素组成的另一种单质 D它是一种新的化合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4=64,故 A错误; B、由其化学

16、式可知每个分子中含有 4个氧原子, B错误; C、由于该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属于单质, C正确, D错误。故选 C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点评: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 1,不能带质量单位克。 下列各组含氯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A Cl2 HCl B NaCl HClO C KClO3 ClO2 D NaClO Ca(ClO)2 答案: D 试题分析: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A、 Cl2 HCl 中氯元素化合价分别为 0价、 -1价; B、 NaCl HClO 中氯元素化合价分别为 -1价、 +1价; C. KClO3 ClO2 中氯元素化合价分别为

17、 +5价、 +4价; D. NaClO Ca(ClO)2中氯元素化合价分别为 +1价、 +1价,相同。故选 D 考点: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 0,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 可把 N2和 CO2 O2和 CO2 CO和 CO2三组中每一组的气体物质分别区别开来的共同方法是 A用燃着的木条 B用酚酞试液 C用带火星的木条 D澄清石灰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气体的性质分析,氮气、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氧气支持燃烧,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因为每组气体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氧气、一氧化碳都没有这样的性质,故选用澄

18、清石灰水可区分开来, 故选 D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和除杂。 点评: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一氧化碳根据燃烧后的生成物 下列微观粒子示意图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能用来表示 3个氧分子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 A、为双原子构成的分子; B、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为原子 解:由分析可知: A、为双原子构成的分子,能用来表示 3个氧分子,故 A正确; B、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不是单质,故 B错误; C、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不是单质,故 C错误; D、为原子,而不是单质,

19、故 D错误 故选 A 考点:粒子观点以及粒子 模型示意图的应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了解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苹果中富含苹果酸,苹果酸的化学式为 C4H4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酸中含有 12个原子 B苹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12 C苹果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41.4% D苹果酸中 C、 H、 O 三元素的质量比为 4: 4: 4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苹果酸的化学式为 C4H4O4可知,苹果酸是由 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每个苹果酸分子由 4个 C原子、 4个 H原子

20、、 4个 O 原子共 12个原子所构成;利用化学式的这些信息,完成对苹果酸的相关计算 A、苹果酸由苹果酸分子构成,每个苹果酸分子中含 12个原子,而非苹果酸中含有 12个原子;故 A不正确; B、苹果酸 C4H4O4的相对分子质量 =124+14+164=116112;故 B不正确; C、苹果酸 C4H4O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41.1%;故 C正确; D、苹果酸 C4H4O4 中 C、 H、 O 三元素的质量比 =( 124):( 14):( 164)=12: 1: 161: 1: 1;故 D不正确; 故选 C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以及计算;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质量比

21、的计算;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点评:根据物质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及分子构成,物质的组成元素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分子中原子个数乘积的比 填空题 ( 6分)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设计了有关气体的实验。 ( 1)气体的发生装置如图所示。 若用于制备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此装置还可以验证某气体的化学性质,请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仪器名称 分液漏斗 小试管 大试管 装置内的药品 大理石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相关性质 在不改变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同学们认为只要再增加一个操作,还可以验证该气体的其他化学性质。增加的操作是 。 答案: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

22、2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仪器名称 分液漏斗 小试管 大试管 装置内的药品 稀盐酸 大理石 石灰水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相关性质 Ca(OH)2 + CO2 = CaCO3+ H2O 在 K 处放一个燃着的木条 ; 试题分析:( 1)根据装置图来判断反应物状态和药品; ( 2)根据不需要加热可知能制取二氧化碳,且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考虑本题; ( 3)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来考虑 解:(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2)若小试管中装有大理石,可以想到制取二氧化碳,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分液漏斗中盛放的是稀盐酸,二氧化碳

23、的性质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与水结合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验证性质时用到澄清石灰水、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 ( 3)由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 燃烧,所以用燃着的木条来看是否能熄灭即可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及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装置图、二氧化碳的性质和验证性质的方法 ( 6分)老师从实验桌上拿出两瓶常用的但标签已经模糊不清的试剂, 分别是固体和液体, 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我们对此气体展

24、开了一系列探究: 猜想:我认为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我能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我知道它的反应类型是 。 ( 2)如果用下图中的 F装置收集该气体, 我认为气体应从 端 (填 “a”或 “b”)导入。 ( 3) F装置内装满水时,还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此时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该气体应从 (填 “a”或 “b”)进入 F中。 答案: 猜想: 2H2O2 = 2H2O+ O2 反应类型是 分解反应 (2) a ; ( 3) 量筒 , b ; 试题分析:(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由于是固液反应不需加热,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

25、2O+O2,此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2)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 F装置收集氧气时,应从 a口进入; ( 3)量取液体的体积应用到量筒,气体应该从 b口进入,水由 a口排出。 考点:氧气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收集方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以及收集气体的方法,比较灵活开放 ( 5分)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里制备和收集气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a是 ; b是 ; 将装置 A、 C组合制取氧气,停止加热前,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这样做的目的是 ; ( 3)选 用装置 A制取气体时,对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 ; ( 4)常

26、温下利用次氯酸钙固体与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答案: a 试管 ; b 水槽 ; 防止水倒流试管炸裂 ; ( 3) 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 ; ( 4) B ; 试题分析:( 1)学生对常见仪器要熟悉:试管、水槽;( 2)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实验完毕应先撤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3)初中化学的气体发生装置主要分两类:加热固体型、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型,显然 A装置是加热固体型;( 4)由于是常温下利用次氯酸钙固体与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属于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型装置,故选 B 考点:认识常见仪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27、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点评:本题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掌握,但都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 3分) 参照例子,回答下列问题: ( 1)石墨可做电极,是因为石墨的导电性好; ( 2)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是因为 ; ( 3) ,是因为 ; 答案:( 2) 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热,只生成水,不污染环境 ( 3) CO可用于冶金,具有还原性;(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1) 氢气的燃烧产物只有水,并且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2)此题答案:不唯一,如: CO可用于冶金,具有还原性; CO可以做燃料,是因为具有可燃性;金刚石可以做玻璃刀,其硬度大等。 考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

28、途。 点评: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对物质性质及其用途的掌握程度。 ( 3分)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有许多性质和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常用的方法是 ; (2)用水可除去某些混合气体中的 性杂质 (选填 “难溶 ”或 “易溶 ”); (3)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 二氧化碳对地球所造成的 ; 答案: (1) 过滤 ; (2) 易溶 ; (3) 温室效应 ; 试题分析:( 1)从分离物质的方法角度考虑; ( 2)从除杂的方面分析; ( 3)从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的角度考虑 解:( 1)把不溶性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可用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 2)水溶解了混合气体

29、中的杂质就是将杂质除去了故答案:为:易溶 ( 3)二氧化碳溶于水,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会对地球造成温室效应故答案:为:温室效应 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应用;二氧化碳的化 学性质。 点评:本题属于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目,比较简单 ( 4分)用 “ ”和 “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分子 A2和 B2,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每个生成物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 2)反应物 B2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 ( 3)从图中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是(答两条即可): , 。 答案:( 1

30、) 4 ( 2) 1:2(或 2:4) 。 ( 3)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等,以上观点中答出两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试题分析:( 1)根据生成物的分子构成分析; ( 2)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 B2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 ( 3)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如何变化的 解:将题目给出的图中无关的干扰去掉后,得出各微粒间的关系图为: ( 1)由生成物的分子构成可知,每个生成物分子由 4个原子构成; ( 2)由各微粒间的关系 图可知,反应物 B2 与生成

31、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2: 4=1:2; ( 3)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情况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时,将无关微粒的干扰去除,让图真正体现物质的直接转化和质量关系,这样利于数据和结论的形成 ( 6分)按要求各写出一个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化合反应 ( 2)分解反应 ( 3)两种氧化物之间的反应 答案:( 1)化合反应: C + O2 点燃 CO2 ( 2)分解反应: H2CO3 = H2O + CO2 ( 3)两种氧化物之间的反应: CO+ CuO 加热 Cu + CO2

32、(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必须依据客观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只有熟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和特点,才能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解: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 O2 点燃 CO2,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概念,因此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碳酸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H2CO3 = H2O + CO2,该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的概念,因此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O+ CuO

33、加热 Cu + CO2,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都是氧化物,符合条件。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基本反应类型的应用,难度稍大 ( 8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 1)如图甲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 1中所收集的气体为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小刚自制了一个简易净水器(如图乙)净化雨水,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经过此净水器得到的水仍然不是纯水,若想得到纯水可采用的方法是 。 ( 3)氢气燃烧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其制备及燃烧的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34、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图一和图二所出现的物质中,共有 种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 CH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答案:( 1) H2 , 氢元素和氧元素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O 通电 2H2+ O2 ( 2) 吸附色素和除味 。 蒸馏 。 ( 3) 2 , -4 ; 试题分析:本题以水为命题中心,考查电解水实验和水的净化方法,解题时要依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经验来解答在电解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根据以上现象可推出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还能进一步推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常

35、用的净水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馏 解:( 1)通过观察图 可以发现:试管 1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多,应该是氢气,那么试管 2收集的就是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所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2)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作用,此时得到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杂质,若想得到纯水可采用的方法是蒸馏; ( 3)观察微观示意图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有甲烷和水两种,在甲烷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0的原则可得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4价。 考点:水的净化;电解水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合价。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水的净化常用方法、由化学式

36、判断 组成元素及利用化学的进行相关计算等基础知识与技能,解答中涉及图示信息、文字信息,需要获得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 4分)写出下列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的意义: ( 1) CuO ( 2) 5个钠离子 ( 3) 6SO42- ( 4) ClO2 (只要求写出一种意义)。 答案:( 1) 氧化铜中铜元素 为 +2价 ( 2) 5Na+ ( 3) 6个硫酸根离子 ( 4) 二氧化氯这种物质(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1)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化合价数值;( 2)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去一个电子,所以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符号为 Na+ , 5个钠离子可表示为 5Na+ ( 3) SO42

37、-表示硫酸根离子,所以 6SO42-表示 6个硫酸根离子;( 4)化学式的意义可以表示该物质,也可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还可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等。 考点: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粒子符号的意义;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的意义,关键是熟练掌握化学式、微观粒子的表示方法及意义。 ( 4分)从 镁粉、 干冰、 氢气、 一氧化碳等物质中选择一种物质的序号来填空(每种物质限选一次): (1)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2)可用来人工降雨的是 ; ( 3)可用来制 造照明弹的是 ; (4)属于高能、无污染的能源是 ; 答案:( 1) ; ( 2) ; ( 3) ; ( 4) ; 试题

38、分析:( 1)初中化学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有氢气、碳、一氧化碳,其中一氧化碳是化合物;( 2)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降落下来,即人工降雨;( 3)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光,据此可以制造照明弹;( 4)氢气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其生成物只有水,故属于高能、无污染能源。 考点:物质的性质;物质燃烧时的现象。 点评:本题已经给出了有限的物质,故难度不大,只要能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实验现象,即可轻松解题。 (3分 ) 如图所示装置氢气, 应从 端通入,若除去 H2中的 CO2,装置内应装 , 从 端通入 答案: b,氢氧化钠溶液, a 试题分析: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39、,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氢气从 b处进入时,能够把空气从 a导管中排出故填:b 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不能吸收氢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可以从 a导管进入,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氢气从 b导管排出 故填:氢氧化钠溶液; a 考点: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收集气体的方法,考虑收集气体的方法时,应该从气体的密度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最好的收集方法 ( 4分)下列物质: 河水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冰水 液氧 五氧化二磷 锰酸钾 人体呼出的气体 5%的过氧化氢溶液 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 属于单质的

40、是(填化学式,下同) _;属于氧化物的是 _。 答案: _N2、 O2_; _H2O、 P2O5_ _; 试题分 析: 河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属于纯净物,因为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属于单质; 冰和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因为含有两种元素,并且有一种是氧元素,所以属于氧化物; 液氧,即液态的氧气,属于单质; 五氧化二磷属于氧化物, 锰酸钾属于化合物;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5%的过氧化氢溶液含有水和过氧化氢,属于混合物; 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 考点:物质的分类。 点评: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

41、物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化合物中又可分出酸、碱、盐、氧化物,掌握了物质分类的标准即可解题。 ( 3分)从 C、 H、 O 三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 1)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的是 ; ( 2)通常情况下不稳定,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 3)通常情况下为气体,常用于灭火,可用作气体肥料的是 ; 答案:( 1) CO ;( 2) H2CO3 ;( 3) CO2 ; 试题分析:( 1)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于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故一氧化碳可以使人中毒 ( 2)碳酸的性质不稳定,在常温下易分解,因为其溶液显酸性,所以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42、色; ( 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可以灭火;又因为其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故可用作气体肥料。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掌握某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并且熟练写出其化学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计算题 ( 3分)水果中含有柠檬酸,可促进消化。柠檬酸的化学式为 C6H8O7 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_; 柠檬酸中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化成最简整数比) _; 柠檬酸中碳元素 的质量分数是 _。 答案: 192 9:1:14 37.5 试题分析:根据柠檬酸的化学式为 C6H8O7,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 1)由柠檬

43、酸的化学式为 C6H8O7,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26+18+167=192,故答案:为: 192; ( 2)柠檬酸中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6: 18: 167=9: l: 14, 故答案:为: 9: l: 14; ( 3)由柠檬酸的化学式为 C6H8O7,及相对分子质量为 192, 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37.5%,故答案:为: 37.5%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之间的关系;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基本计算,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学生明确计算的方法即可解答 (

44、 7分)将 0.5g二氧化锰与一定量氯酸钾共热到质量不减少为止,称得残渣质量为15.4g。求:( 1)生成氧气多少克? ( 2)原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克? 答案:( 1) 9.6克 ( 2) 24.5克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 守恒定律进行分析根据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残渣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由二氧化锰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生成氯化钾的质量,由氯化钾的质量再根据上述反应就可以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 解:由题意可知,残渣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则氯化钾的质量为 15.4g-0.5g=14.9g 设氧气的质量为 x,原氯酸钾的质量为 y, 2KClO3 2KCl+3 O2 245 149 96

45、 y 14.9g x 解得: x=9.6g 解得 y=24.5g 答:生成 9.6g氧气 ,原有氯酸钾 24.5克。 考点:质量守恒定 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题时要注意残渣中含有催化剂二氧化锰 简答题 ( 3分)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能使人致死,其原因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不同, CO有毒, CO2不供给呼吸。 试题分析:一氧化碳易于血红蛋白结合,是人体缺氧而中毒;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会使人窒息死亡。 考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点评:有些同学往往把二氧化碳的不能供给呼吸和一氧化碳的毒性混淆,本题的出发点就是要区别这两种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 探究题

46、 ( 3分)催化剂在科研、医药生产等前沿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 1)为探究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同学们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相同) 编号 KClO3质量 /g 其他物质质量 /g 待测数据 实验 1 2.0 实验 2 a MnO2 0.5 表中 a的数值应是 。 表中的待测数据指 (填字母序号)。 A氧气的质量 B反应后固体的质量 C氧气的体积 D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 设计 “实验 1”的目的是 。 答案: 2.0 ; D ; 对比 ; 试题分析:( 1)为了探究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催化作用,必须保证所用氯酸钾的质量相等,故实验 2中 a的数值应为 2.0克; ( 2)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而对生成物的质量没有影响,所以表中待测数据应为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 ( 3)对比是实验探究中常用的方法。 考点: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点评:本题用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催化剂的概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内涵。 ( 3分)现有:火柴、一张干燥的白纸、一个光洁干燥的玻璃杯、澄清的石灰水,试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纸张的组成元素中含碳、氢元素请完成下 列实验报告:答案: 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