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的顺序是:氧、硅、铝、铁,所以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点评: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出现,直接来源于课本,较为简单,注意审题,看清题意。 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下列对图中的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 20 B核电荷数为 20 C属于非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 40.08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钙元素质子数为 20,核电荷数为 20,钙为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 40.08
2、。 考点:元素概念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元素的相关概念,每年必有,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无色无味 B铝呈银白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有新物质生成,颜色、气味可溶性均为物理性质,所以 A、 B、 C 皆为物理性质,碳酸分解为化学变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 碳酸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 考点:化学性质的概念 点评: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稀释
3、浓硫酸 C取用固体药品 D过滤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熄灭酒精灯不可用嘴吹,应用灯帽盖灭; B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C 取用固体药品应使用药匙或者纸槽;D 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应紧贴烧杯壁。 考点:常见化学实验操作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比较有限,应注意总结。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2H2O 通电 2H2+O2 B H2SO4 NaOH = NaSO4 H2O C 2Fe + 6HCl = 2FeCl3 + 3H2 D 4Fe+3O2 点燃 2Fe2O3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没有配平
4、; C 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没有氯化铁生成; D 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三氧化二铁。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出现,直接来源于课本,较为简单,注意审题,看清题意。 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 pH,其中一定显碱性的是 A胆汁( 6.8 7.4) B唾液( 6.6 7.1) C血液( 7.35 - 7.45) D胃液( 0.8 1.5) 答案: C 试题分析: pH值在 0-7之间为酸性,在 7-14之间为碱性,等于 7为中性,其中一定显碱性的是血液( 7.35 - 7.45)。 考点:物质酸碱性的判断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考
5、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课本,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碘 -131原子核内共有 53个质子和 78个中子,其核外电子数为 A 25 B 53 C 78 D 131 答案: B 试题分析:原子核因含有质子带正电,原子核内共有 53个质子所以原子核带53个正电荷,所以原子核外总共带 53个负电荷,即其核外电子数为 53个。 考点:原子结构 点评:原子结构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现,属于简单题。 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其中质量会减轻,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浓硫酸 C食盐溶液 D浓盐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氢
6、氧化钠溶液容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质量会增重;浓硫酸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重;食盐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水分蒸发,质量减轻,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浓盐酸容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 考点:常见物质的性质 点评: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现象属于必考题型,但是考察形式比较多样,选择题中出现近年也比较多见,注意总结,记忆时注意细心。 从石灰浆抹的墙壁上掉下一块白色固体,某学生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固体研磨成粉末 状,加水搅拌固体没有全部溶解; 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根据以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一定有 CaCO3和 Ca(OH)
7、2 B一定有 Ca(OH)2,可能有 CaCO3 C一定没有 CaCO3和 Ca(OH)2 D一定有 CaCO3,可能有 Ca(OH)2 答案: B 试题分析:石灰浆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在空气中放一段时间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取固体溶于水没有全部溶解有可能含有碳酸钙,也可能只是没有完全溶解的氢氧化钙,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所以一定含有氢氧化钙,综上所述一定有 Ca(OH)2,可能有 CaCO3。 考点:物质组成的推断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物质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
8、操作 A NaCl( Na2CO3) 除杂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B MnO2( KCl) 分离 溶解、过滤、蒸发 C CO2( H2O) 干燥 将气体通过碱石灰(主要成分氢氧化钠)干燥管 D NaOH、 Ca(OH)2 鉴别 分别加入 Na2CO3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最后只得到氯化钠,发生反应 ; B溶解、过滤、蒸发后只得到二氧化锰; C碱石灰(主要成分氢氧化钠)可以同时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汽,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D分别加入 Na2CO3溶液,氢氧化钙会和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 考点:除杂和鉴别
9、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除杂问题属于中考的常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可用于医疗消毒。某瓶双氧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 10,则 该瓶双氧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3.1% B 30% C 35.2% D 38.6% 答案: D 试题分析:设此溶液总质量为 100g,该瓶双氧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则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ag,水的质量为 100g-ag,过氧化氢中含氢元素质量为 g,含氧元素质量为 g,溶剂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g,溶剂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g,则双氧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解得 a=3
10、8.6%,所以该瓶双氧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8.6%。 考点:物质组成的计算 点评:化学式的计算属于中考必考题型,一般在计算题的第一道题里面,选择题考察较少,此题对计算技巧有一定的要求,注意要细心,尤其是计算质量分数。 下列变化过程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 B往等质量的Na2CO3和 NaHCO3固体中加入足量 HCl溶液 C将等质量的 Mg和 Fe投入到足量稀H2SO4中 D电解水一段时间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溶液的 pH值会无限接近于 7,但不会达到 7; B 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 HCl溶液的过程中,碳酸氢钠反应较快,且碳酸
11、根所占质量分数较大,所以最终产生的气体较多; C 镁较活泼,产生氢气较快,最先反应完; D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1:8,氧气的质量较多。 考点:数形结合 点评:此题属于数形结合类型的题目,常在选择题比较靠后的位置出现,通常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读懂所给的图形才能作对题目,对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答案: D 试题分析: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应首先切断电源,不能直接用水扑灭,否则容易造成漏电,从而造成
12、更大的事故。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化学常识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下列物品中,用有机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A钱币 B乳胶手套 C不锈钢餐具 D棉布围裙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图示由合金制成,属于金属材料; B 乳胶手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 不锈钢餐具属于金属材料,有合金制成; D 棉布围裙由棉制成,属于天然材料。 考点:化学材料的分类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21%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中氧气
13、的体积分数为 21%,氮气的体积分数为 78%,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0.03%,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为 0.94%。 考点:空气各成分含量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课本,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下 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瓷碗破碎 C食物腐败 D石蜡熔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酒精挥发属于酒精的三态变化之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瓷碗破碎是瓷碗形状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败涉及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石蜡熔化是分子排列方式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的判断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
14、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现,属于简单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稀盐酸 B冰水混合物 C食用醋 D液化石油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稀盐酸时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为混合物;冰水混合只由水分子构成,为纯净物;食用醋为醋酸的水溶液,为混合物;液化石油气含有多种可燃性的有机物,为混合物。 考点:物质按组成分类 点评:物质类别的判断属于中考常考的知识点,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相结合,考查基础,通常较简单,注意积累。 水族馆中,表演者常常携带氧气瓶在水中与鱼 “共舞 ”。氧气能被压缩在氧气瓶中说明 A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B氧分子可以再分 C氧分子总是
15、在不断运动 D氧分子之间有间隔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可知,在加压的情况下,氧气可以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考点:分子间隔 点评:这类知识点在中考中属于必考题型,不难,考生应注意积累,特别是一些细小的琐碎的知识点。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铁丝 C酒精 D红磷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C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D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考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点评:常见化学反应及其现象属
16、于必考题型,但是考察形式比较多样,选择题中出现近年也比较多见,注意总结,记忆时注意细心。 用铁锅炒菜可适当地给人体补 “铁 ”,这里的 “铁 ”是指 A原子 B单质 C元素 D分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也就是说核内质子数相等,属于同一类原子则为同一种元素,不论其以什么状态存在,所以补充营养元素的时候补充的是元素。 考点:元素概念的意义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 B面粉 C蔗糖 D花生油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牛奶放入水中,不溶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
17、; B 面粉不溶于水,形成的是悬浊液; C 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溶液; D 花生油不溶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 考点:溶液的定义 点评: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出现,直接来源于课本,较为简单,注意审题,看清题意。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符合 “低碳生活 ”理念的是 A节约 使用纸张 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 C减少使用塑料袋 D提倡使用一次性纸杯 答案: D 试题分析:节约使用纸张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分类回收处理垃圾可以减少含碳元素物质的排放;减少使用塑料袋可以减轻塑料降解对土地的污染;提倡使用一次性纸杯加大了对森林的砍伐,不利于低碳的理念。 考点:低碳 点评:环境保护类的题
18、目一直是近几年中考的考察热点,常和实事结合,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察,较为简单。 下列物质中,能作磷肥的是 A Ca(H2PO4)2 B NH4HCO3 C K2CO3 D CO(NH2)2 答案: A 试题分析:作磷肥则化合物中必须含有磷元素, B、 D属于氮肥, C属于钾肥。 考点:化学与农业生产 点评:涉及化学与农业生产方面的化学知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较为简单,注意积累。 物质由微粒构成。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干冰 C汞 D氯化钠 答案: B 试题分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干冰为固态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汞由汞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考点
19、:构成物质的微粒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影响元素化学性质主要是原子的 A核外电子总数 B核内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核外电子层数 答案: C 试题分析:元素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考点:原子结构和性质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填空题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下面的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C 溶解度 /g 0 20 40 60 8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
20、9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Ca(OH)2 0.173 0.165 0.121 0.116 0.094 ( 1) A是 的溶解度曲线。 ( 2)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Cl溶液来配制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0.9%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 g。 ( 3)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想要得到纯净的硝酸钾的方法是 。 ( 4) 60 时,向两个分别盛有 50g NaCl和 KNO3的烧杯中,各加入 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将上述烧杯中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方 法能实现的是 (填序号)。 A升温 B加入该溶质 C加入适量
21、水 D降温 E加入足量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 5)如右图所示,烧杯 A中是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向烧杯 B中加入生石灰后,烧杯 A中变浑浊,原因是 。 答案:( 1)硝酸钾 ( 2) 91 ( 3)降温结晶法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 4)NaCl C E ( 5)生石灰与与水反应放热,使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而析出 试题分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和表格可知, A曲线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且变化最快,所以 A是硝酸钾;( 2)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0.9%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氯化钠质量为 0.9g,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所以稀释前溶液质量为,需加水的质量为 100g-9g=91g;( 3)硝酸钾溶液
22、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所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法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纯硝酸钾;( 4) 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10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7.3g,也就是说此温度下 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110g硝酸钾、 37.3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为饱和溶液的是氯化钠溶液,加入适量水或者加入足量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都可以将上述烧杯中剩余固体 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 5)生石灰与与水反应放热,使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而析出,所以变浑浊。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
23、题,避免粗心。 一定条件下, A和 B反应生成 C和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 1)一个 B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 2) A、 B、 C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 3) 若 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中生成的 C和 D的质量比为 。 若 D 为氧化物,且 A 和 B的分子个数比为 5 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 4 ( 2) B C ( 3) 27:14 5O2+4NH3 一定条件 6H20+4NO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可知一个 B分子中含有 4个原子;( 2)根据化合物的定义 A、 B、 C中 B、 C属于化合物,
24、A属于单质;( 3) D为氮气,方程式为 ,则该反应中生成的 C和 D的质量比为;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发生变化, D为氧化物, A和 B的分子个数比为 5 4,则方程式为 。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及其书写属于比较重 要的考点,虽然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考查形式,但是本质都是一样的,注意审题。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帮助人类认识、改造世界。 ( 1)减少煤、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会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和雾霾天气的发生。 ( 2)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地热能、 能等。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5、(填序号) 把秸杆、杂草等废弃物放在密闭池中发酵可以产生沼气 点燃沼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 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不可再生能源将面临枯竭的危险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 4)农家院食品有鱼、大米、黑木耳、山野菜等,这些食品深受游客喜爱,其中富含糖类的是 。 ( 5) NaOH的俗称是 ,它可用于制备消毒剂( NaClO),其中 Cl元素的化合价是 。 ( 6)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例如,缺 元素可能引起佝偻病。 答案:( 1)石油 ( 2)风能或潮汐能等 ( 3) ( 4)大米 ( 5)火碱、烧碱、苛性钠(写一个即可) +1 ( 6)钙( Ca) 试题分析
26、:( 1)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和颗粒物的排放,会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和雾霾天气的发生;( 2)人们正在 利用和开发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地热能、风能或潮汐能等;( 3)秸杆、杂草等废弃物在密闭容器中可以发酵产生沼气,沼气属于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有可能会发生爆炸,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不可再生能源被大量消耗,面临枯竭的危险;( 4)大米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5)氢氧化钠俗称火碱或者烧碱或者苛性钠,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总和为零,所以 NaClO 中 Cl元素的化合价是 +1价;( 6)人在发育时缺少钙元素会导致佝偻症。 考点:化学与生活
27、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与生活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 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 计算题 ( 3分)工业上可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氢氧化钠,反应原理是: 2NaCl + 2H2O 通电 2NaOH + Cl2+ H2 若电解含氯化钠 58.5 t的饱和食盐水,则可制得氢氧化钠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t 试题分析:解:设:可制得氢氧化钠质量为 2NaCl + 2H2O 通电 2NaOH + Cl2+ H2 117 80 58.5 t 答:可制得氢氧化钠 40t。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这是化学反应联系方程式的计算题,这种题目是每年中考的压轴题,必考
28、题,这类题目的难点在于理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由 醋酸溶液和醋酸钠溶液混合而成的缓冲溶液(其中醋酸的质量分数为2.5%) 在农业上常用于土壤分析、农用微生物的培育等。某同学用 5%的醋酸溶液和 400 g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配制该缓冲溶液,所需醋酸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资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 + CH3COOH CH3COONa + H2O) 答案: g 试题分析:解:设: 400 g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酸溶液反应,消耗的醋酸 的质量为 NaOH + CH3COOH CH3COONa + H2O 40 60 解得 设:反应后溶液中醋酸的质量为 解得 答:所需醋酸溶液的质量
29、为 2800g。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这种类型的题目是中考必考题型,题型的形式比较灵活,但是解题思路比较固定,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即可。 探究题 )根据下图所示制取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装置选择用序号填写): A B C D E ( 1)实验仪器 a的名称是 。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验满的方法是 。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装置 B中反应剧烈,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不宜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用容积较小的锥形瓶 减慢液体的滴加速度 加热反应物 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
30、度 答案:( 1)集气瓶 ( 2)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D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则气体收集满了 ( 3) B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试题分析:( 1) a的名称是集气瓶;( 2)加热高锰酸钾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 + MnO2 + O2,若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向上排空气法,选 D装置,验满的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则气体收集满了,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要加热,且为固液反应应采用 B作为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 2HCl
31、= CaCl2 + H2O + CO2,反应剧烈不宜使用容积较小的锥形瓶,不宜加热反应物,否则容易冲出反应容器。 考点:常见气体的制备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和气体比较有限,应牢记基本知识点,注意细心。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二氧化碳制取实验的微型一体化装置图,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 1)关闭止水夹 1,打开止水夹 2,挤压胶头,滴入稀盐酸,生成的二氧化碳在微型气体实验器内与 1、 2处的溶液反应。 1处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2处的反应现象是 。 ( 2)关闭止水夹 2,打开止水夹 1,再次挤压胶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32、 。这是由于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缘故。 ( 3)有 同学认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因此实验( 2)出现的现象不足以证明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那么,如何利用化学方法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该实验方案是 。 答案:( 1)石灰水变浑浊 ( 2)烧杯中液面下降或导管中液面上升,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 3)取微型集气瓶中的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或取微型集气瓶中的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或氯化钙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 试题分析:( 1
33、) 2处和澄清石灰水溶质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该,溶液变浑浊;( 2)观察到现象为烧杯中液面下降或导管中液面上升,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导致装置内气压降低,液体升高,反应方程式为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3)取微型集气瓶中的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或取微型集气瓶中的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或氯化钙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考点: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 点评:此题考察知识点较为陌生,但仔细审题可知考察的思想和基本知识点都是中考要求的基本知识,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要
34、多读提,多联系题干。 小强同学看到妈妈将买来的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过碳酸钠、柠檬酸)洒在厨房排水口网状盖的底部,倒上温水后迅速冒出气泡。为了解其反应过程,他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A B C 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 A中有气泡产生; 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生成的两种气体分别是: (填化学式)。 B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探究二】 ( 1)实验过程: 教师提供了一瓶过碳酸钠( Na2CO4),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 2)提出问题:无色
35、溶液 X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 ( 3)猜想与假设: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 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还可能存在 Na2CO3、 NaHCO3、 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 4)查找资料: 资料 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 + CaCl2 CaCO3 + 2NaCl。 资料 2: NaHCO3溶液呈碱性,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氢钠、碳酸钠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物相同。 ( 5)实验过程:小组同学对溶液 X中的溶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结论 证明溶液中有
36、Na2CO3 证明溶液中无 NaHCO3 证明溶液中无 NaOH ( 6)实验反思:根据资料, NaHCO3 溶液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于是,同学们猜想: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是否可以发生 (写方程式)这样的反应?于是,同学们进行了新的探究实验。 答案: 探究一 O2、 CO2 CO2 + Ca(OH)2 = CaCO3+ H2O 探究二 ( 3) H2O2 ( 5)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取溶液 X适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C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取 中反应后上层清液适量,加入适量稀盐酸 无气泡 取 中反应后上层清液适量,加入酚酞试液 不变色 ( 6) NaHCO3+NaOH=Na2
37、CO3+H2O 试题分析:【探究一】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生成的两种气体分别是: O2、 CO2,B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 + Ca(OH)2 = CaCO3+ H2O; 探究二 ( 3)根据实验现象,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冒出,则 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过氧化氢;( 5)证明溶液中有 Na2CO3,可以取溶液 X适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以证明,证明溶液中无 NaHCO3,可以取 中反应后上层清液适量,加入适量稀盐酸,无气泡冒出说明不含碳酸氢钠,证明溶液中无 NaOH可以取 中反应后上层清液适量,加入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 6) NaH
38、CO3溶液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由此可推知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可以发生类似的反应,方程式为 NaHCO3+NaOH=Na2CO3+H2O。 考点:探究物质组成 点评: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探究题,题目给的知识点没有学过,较为陌生,但是重点考察的反应的思想,装置等,所以这种题目不要害怕,仔细审题即可。 推断题 金属及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 1)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 2)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 同时接触。工业上用一 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含有 Hg(NO3)2、
39、 Cu(NO3)2的实验室废液中回收金属汞和铜,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上述实验中操作 是 。 上述实验中加入的 a是 ,固体 B中含有的物质有 。 答案:( 1) A ( 2) O2、 H20或氧气、水(潮湿空气) 3CO+Fe2O3 高温 2Fe+3CO2 ( 3) 过滤 Fe或铁 Fe Cu Hg ( 2分,有错、不全不得分) 试题分析:( 1)铁制炒菜锅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铜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铝制易拉罐是利用了铝强度高、易于加工的物理性质,黄金饰品颜色高贵可以做装饰品;( 2)铁生锈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水和氧气,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C为浅绿色溶
40、液,说明含有亚铁离子,加入的 a为铁单质,操作 为过滤,固体 B含有汞和铜,另外加入的铁是过量的,所以还含有铁。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的推断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反应和物质的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现有初中常见的 A、 B、 C三种 物质,其中两种为氧化物。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 1)若向 A中加入 B物质,则生成 C, C中加入无色的酚酞溶液显红色,则 C显 性。将 A放入饱和的 C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若 A为单质,且 B、 C中都含有 A物质中的元素,若 A、 B、 C之间能发生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
41、方程式为 。 ( 3)若 A为单质, A、 B、 C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当 A在氧气中燃烧时会产生 C,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向 A和 B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会得到黄色溶液并冒出大量的气泡,据此判断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工业上用 B和氢气在 400 时反应得到 C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碱 ( 2) 2H2O2 二氧化锰 2H2O + O2 ( 3) 3Fe + 2O2 点燃 Fe3O4 FeCl2、 FeCl3、 HCl 3Fe2O3 + H2 400 2Fe3O4 + H2O 试题分析:( 1) C中加入无色的酚酞溶液显红色,则 C显碱
42、性,将 A放入饱和的 C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反应,所以 A为水, B为氧化钙, C为氢氧化钙, A放入饱和的 C溶液中发生的方程式为 ;( 2)根据题意可知反应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二氧化锰 2H2O + O2;( 3)由题可知 A为铁, C为四氧化三铁,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 + 2O2 点燃 Fe3O4,冒出大量的气泡是稀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得到黄色溶液说明有氯化铁生成,且盐酸为过量,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为 FeCl2、 FeCl3、HCl, B为三氧化二铁,工业上用 B和氢气在 400 时反应得到 C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考点:常见物质的推断 点评:常见的化学反应经常作为推断题的素材 出现,中考题中经常有考察,但不是每年都出大题,有时在选择题中出现,这种题要是平时要注意积累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