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31178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4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葡萄酿成酒 B木柴燃烧 C面包发霉 D灯泡通电发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葡萄酿成酒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有酒精生成;B 木材是木材和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C 面包发霉是其中的营养物质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 灯泡通电发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的判断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现,属于简单题。 当森林或草场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在火场附近的周围铲除一定宽度的树木和杂草,形成一道

2、 “防火墙 ”,其理由是 A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B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C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使树木杂草变为不可燃物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其中一个不满足燃烧便会停止,铲除一定宽度的树木和杂草,正是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 考点:燃烧与灭火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燃烧与灭火,每年必有,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供给呼吸 B人工降雨 C灭火 D制碳酸饮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氧气用来供给呼吸,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人工降雨使用的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灭火器里面装的是压缩的二氧化碳;

3、将二氧化碳压缩到饮料中可以制成碳酸饮料。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点评: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下列食物,富含维生素的是 A鸡蛋 B草莓 C蛋糕 D花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通常水果和蔬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由题,鸡蛋中富含蛋白质;草莓属于水果,富含维生素;蛋糕中含有大量糖类; D 花生富含油脂,所以富含维生素的是草莓。 考点:营养物质 点评:涉及人体健康和营养物质方面的化学知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较为简单,注意积累。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浓硫酸做干燥剂 B液氮做冷冻剂 C铁粉做食品保鲜剂 D

4、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物理变化; B 利用液氮气化吸热的性质; C 铁粉生锈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生成三氧化二铁,为化学性质; D 干冰气化吸热,利用其物理性质。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质用途 点评: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其实考的是性质,要注意的是物理性质也要掌握,容易漏掉。 乙醇和二甲醚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的组成完全相同 B两种物质充分燃烧所得产物完全相同 C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两种物质中所含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可知,两种物质的化学式相同,为 ,组成相 同但分子结构不同,

5、所以两种物质充分燃烧所得产物完全相同,两种物质中所含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但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属于不同物质,所以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分为宏观和微观,考试时经常以此为考察点,要熟悉其意义,同时注意仔细审题。 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片上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 B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 C热水能隔绝氧气并加热 D该实验只利用了铜片的导热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铜片上红磷不具备合适的温度,所以不燃烧; B 水中的白磷无法接触氧气所以无法燃烧; C 热水能隔绝氧气并加热; D该实验除了利用铜片的导热性还

6、利用了铜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性质。 考点:燃烧条件 点评:燃烧条件类的题目一直是近几年中考的考察热点,常和实事结合,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察,较为简单。 小玲猜测一瓶久置于空气中的 NaOH溶液已变质,她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向少量样品中滴加: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酚酞试液 石蕊试液。你认为正确的是 A 或 B 或 C 或 D 或 答案: D 试题分析:久置于空气中的 NaOH溶液已变质,说明其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只需要检测碳酸钠的存在即可,加入盐酸如果有碳酸钠存在会有气泡生成,加入澄清石灰水如果有碳酸钠会白色沉淀。 考点:物质的鉴别 点评:利用化学反应判断物质组成的题目属于中考常考的

7、知识点,通常在探究题中出现,考察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思想,注意仔细审题。 向 AgNO3、 Cu(NO3)2和 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纸上一定有 Ag和 Cu B滤纸上一定有 Ag,可能有 Cu、 Mg C滤液中一定含有 Zn( NO3) 2、 Mg( NO3) 2 D滤液中可能有 Cu(NO3)2,滤纸上可能有 Ag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有个窍门,就是滤渣中一定会有最不活泼金属的单质,滤液中一定会有最活泼金属的盐溶液,也就是说滤渣中一定有银,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但是整个过程硝酸镁并不参加反应,因为锌不如镁活泼,所以滤液中还应

8、该有硝酸镁。 考点:化学反应的推断 点评:利用化学反应判断物质组成的题目属于中考常考的知识点,通常在探究题中出现,考察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思想,注意仔细审题。 将某温度下的饱和石灰水: 加入少量生石灰后恢复的原来温度; 降低温度。这两种情况下,前后均保持不变的是 A溶液的质量 B Ca( OH) 2的溶解度 C溶液中含氢氧化钙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D 试题分析: 生石灰和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水,同时又氢氧化钙析出,恢复的原来温度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降低温度溶解度增大,和原来温度相比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所以 和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考点:溶解度随温度

9、变化 点评:这类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平时对化学现象的积累和总结,有一定的难度,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安全、环保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 NaHCO3 + H2 HCOONa+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有效成分 B该反应过程中含有两种有机化合物 C氢气是很好的新能源材料 D储氢过程和释氢过程的反应物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长作为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B 反应过程中碳酸氢钠归为无机化合物,氢气不含有碳元素,为无机化合物; C 氢气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 D 储氢过程和释氢过程互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同。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点评

10、:此题为一道信息题,考察较为新颖,仔细审题发现其实考察的还是基础知识,这类题目在中考中考察越来越热,应引起重视。 “冬天捞碱 ” 所获得的纯碱中含有一定质量的食盐,为测定纯碱的质量分数,称取 24.8g样品,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 13.5%的食盐溶液200g,则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A 14.5% B 42.7% C 85.5% D 87.6% 答案: C 试题分析:设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 , 106 117 则有 ,解得 由题可知, 联立式子 得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则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 考点:碳酸钠含量的确定

11、 点评:利用化学反应判断物质组成的题目属于中考常考的知识点,通常在探究题中出现,考察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思想,注意仔细审题。 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 11 B元素名称为钠 C元素符号为 Na D核外电子数为 22.99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可知元素名称为钠,原子序数为 11,而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所以质子数为 11个,元素符号为 Na,相对原子质量为 22.99。 考点:元素符号的意义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下列符号,表示 1个氢分子的是 A H B

12、H+ C H2 D 2H 答案: C 试题分析:表示 1个氢分子,指的是微观意义,由题可知, A 表示氢元素或者一个氢原子; B 表示一个氢离子; C 表示氢气或者一个氢分子; D 表示两个氢原子,所以表示 1个氢分子的是 C H2。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在最近几年的中考中出现较多,难点在于审题上,注意细心读题,不要想当然。 占空气总体积 21%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氧气占空气体积分数的 21%,氮气体积分数占 78%,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占 0.03%,稀有气体体积分数占 0.94%,占空气总体积 21%的气

13、体是氧气。 考点:空气的组成成分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A Na B Zn C Ag D Cu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钾 K、钙 Ca、钠 Na、镁 Mg、铝 Al、锌 Zn、铁 Fe、锡 Sn、铅 Pb、 (H)、铜 Cu、汞 Hg、银 Ag、铂 Pt、金 Au,四个选项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强到弱为 Na、 Zn、 Cu、 Ag,所以最弱的为 Ag。 考点:金属活动性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较为简单,应注意细心审题,另外金属活动性顺序要熟记于心。 加油

14、站、面粉加工厂都应张贴的消防安全图标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加油站、面粉工厂的空气中容易积累很多可燃性的气体或者粉尘,遇火源容易被引爆,所以应该严禁烟火, A 为严禁停车; B 为节约用水; C 为易燃易爆物;为严禁烟火。 考点:常见的化学标志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 答案: B 试题分析:白醋由水和醋酸组成,与水可以形成溶液;食用油主要成分为油脂,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食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溶于水可以形成溶液;酒精可以无限溶于水,溶于水可

15、以形成溶液。 考点:溶液的定义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溶液的定义,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我国著名化学家徐辉碧教授根据众多实验事实,提出了硒元素( Se)与艾滋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K2SeO4是一种含硒的化合物,其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 6 B +2 C +4 D +6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则有 ,解得 ,所以 K2SeO4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6。 考点:化合价的确定 点评:关于元素的化合价一般在填空题中考察较多,选择题中直接考查较少,但属于重点,较为简单。 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 2Mg

16、 + O2 点燃 2MgO B 2Fe( OH) 3 Fe2O3+3H2O C CO + CuO Cu + CO2 D H2SO4 + BaCl2BaSO4+ 2HCl 答案: D 试题分析:复分解反应指的是两种化合物相互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项符合题意, A为化合反应; B 为分解反应; C 一氧化碳夺去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属于还原反应。 考点:复分解反应 点评:复分解反应属于必考题型,但是考察形式比较多样,选择题中出现近年也比较多见,注意总结,记忆时注意细心。 正确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 B加热液体 C过滤 D收集氧气

17、答案: B 试题分析: A 应将瓶塞倒放,防止瓶塞被污染,错误; C 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壁,错误; D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错误。 考点:常见化学实验操作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比较有限,应注意总结。 科学家用第 72号元素铪(音: h)和第 74号元素钨,精确测出月球比地球至少早 700万年形成。铪、钨属于不同种元素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元素的定义为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属于不同种元素是由于它们具 有不同的质子数,

18、而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所以铪、钨属于不同种元素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考点:元素的定义 点评:这类知识点在中考中属于必考题型,不难,考生应注意积累,特别是一些细小的琐碎的知识点。 氢氧化钙是制作建筑用三合土的原料之一。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A火碱 B生石灰 C熟石灰 D石灰石 答案: C 试题分析:火碱指的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 ;生石灰指的是氧化钙,化学式为 ;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 ;石灰石是碳酸钙,化学式为 。 考点:物质俗名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化学常识,每年必有,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

19、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铁丝 B镁条 C红磷 D木炭 答案: A 试题分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物质;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大量白烟;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及现象 点评:常见化学反应及现象属于中考必考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于课本,考察较为灵活,应注意回归课本。 下列物质中,能用作磷 肥的是 A NH4HCO3 B K2SO4 C KNO3 D Ca(H2PO4)2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常植物只需要补充氮、磷、钾三种元素,而化合物中含有这三种元素中的一种就可以补充相应的元素, A可用来补充氮肥,

20、 B用来做钾肥, C 可用来同时做钾肥和氮肥; D 可用来做磷肥。 考点:化学肥料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 填空题 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 1)仪器 b的名称是 。 ( 2) D装置用于测定水的组成,实验现象如图,试管 a中产生的气体是 。 (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择装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 C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红磷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除了燃烧产物为固体外,还因为 (至少答一条)。 答案:( 1)长颈漏斗 ( 2)氧气 ( 3)

21、A; 2KMnO4K2MnO4+MnO2+O2 ( 4) 4P+5O2 2P2O5;不与氮气等其他气体反应 试题分析:( 1)仪器 b为长颈漏斗;( 2)试管 a中产生的气体比试管 b中的气体少一半,说为氧气;( 3)红 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之所以选择红磷除了燃烧产物为固体,还有就会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考点: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和气体比较有限,应牢记基本知识点,注意细心。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 1)下列用品使用金属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 2)自然界中的金属大多以

22、化合物形式存在,获取金属单质的方法有多种。工业上用赤铁矿石冶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种冶炼方法叫还原法。铝的冶炼多采用电解法,通电分解熔 融的氧化铝制取铝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之一是防止金属锈蚀,使用过的菜刀清洗后需要及时擦干放置,可以减少 _对铁锈蚀的影响。 ( 4)回收废旧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措施。化学小组的同学从电子垃圾中获得了含 Cu 70%、 Al 25%、 Fe 4%及少量 Au、 Pt的电子废料,进行如下回收处理(省略分离操作和部分产品,流程以外的其他产品不含有上述元素)。回答有关问题: 步骤 c在加入固体 G前应先除去溶液中的过氧化氢,除去过氧

23、化氢的简单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滤液 A中含 有的溶质是 。 AJ九种物质中,含有铁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答案:( 1) AC ( 2) 3CO+Fe2O3 3CO2+2Fe ; 2Al2O3 4Al + 3O2 ( 3) H2O ( 4) 2H2O2 2H2O + O2 Al2( SO4) 3、 H2SO4、 FeSO4 ADGJH 试题分析:( 1)不锈钢水龙头和紫铜火锅属于由金属材料制成;( 2)工业上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电解三氧化二铝得到铝单质和氧气;( 3)铁生锈要铁同时和氧气、水接触,保持表面干燥可以防止水的存在;( 4) 过氧化氢加热分解生成

24、水和氧气,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后滤液 A中的溶质为过量的硫酸,硫酸和铝反应生成的硫酸铝,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 ADGJH中都含有铁元素,他们在同一流程中,最终生成了起水硫酸亚铁。 考点:化学材料 点评:这类知识点在中考中属于必考题型,不难,考生应注意积累,特别是一些细小的琐碎的知识点。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面上认识和创造物质的一门科学。 ( 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在铁、二氧化碳、食盐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 2)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 “过氧基 ”( OO )。据此推测,下列物质中,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 (填序号 )。 ( 3)气体 A和气

25、体 B接触可发生反应,其微观过程如下所示。 该反应过程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将等体积的两只集气瓶分别盛满 A、 B,如图 1所示进行实验。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 则图 1实验中充分反应后,剩余的气体是 。 答案:( 1)二氧化碳 ( 2) ( 3) BD B 试题分析:( 1)铁属于金属,由原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食盐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由图可知 中含有过氧基,可以用来杀菌消毒;( 3) 由图可知 BD中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所以 BD为氧化物,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说明消耗的 A较多,充分反应后,剩余的气体是 B。 考点:化学方程式

26、的意义 点评: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在最近几年的中考中出现较多,难点在于审题上,注意细心读题,不要想当然。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 1)水是很好的溶剂。右图 2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曲线上 P点的含义是 。 某温度下,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试管中,加入 10 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右图 1所示的现象。则该实验的温度 (填 “”、 “”或 “=”) toc。要使甲继续溶解,又不改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采取的方法是 。 ( 2)自然界的水会混有各种杂质,用下图所示装置净化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 3)为保护水资源,实验室的废液需要处理后排放,为减弱含硫

27、酸废液的酸性,不能选用的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废铁钉 B二氧化碳 C熟石灰 D碳酸钠 ( 4)铁酸钠( 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具有絮凝和杀菌消毒等作用。请将下列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补 充完整: 2Fe (NO3)3+16NaOH+3Cl2 = 6NaNO3+6NaCl+2Na2FeO4+ 。 答案:( 1) toc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 加适量水 ( 2)吸附 ( 3) B ( 4) 8H2O 试题分析:( 1) 由图可知 P点的含义是 toc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审清题意,题目的意思就是溶剂相同乙物质的溶解度较大,由图可知此时温度小于 to

28、c;加适量的水使其刚好溶解,此时溶液仍然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2)活性炭含有许多小孔,比表面积较大,吸附性较强,常用来吸附细小的杂质分子;( 3)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不能减弱含硫酸废液的酸性;(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发生变化,所以空内应填入八个水分子,为 8H2O。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属于中考必考的题型,通常在选择题较为靠后的位置出现,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应熟知基础知识点,仔细审题,理解其曲线的含义。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与化学息息相关。 ( 1)营养素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下表为某品牌 100%果汁部分产 品说明

29、: 配料:纯净水、苹果浓缩汁 营养成分表: 项目 能量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糖类 ) 钠 维生素 C 含量 /100ml 180KJ 0g 0g 9.5g 0g 4mg 由产品说明可知该果汁中含有 类营养素。该果汁的能量是由 提供的。 保健品的研制和开发为均衡营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王奶奶患有轻度骨质疏松,应该适量食用 (填字母序号)。 A.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B.葡萄糖酸钙口服液 C.补铁口服液 D.复合维生素 C片 ( 2)化学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下图为某全自动家用豆浆机。其中应用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用铜制材料制作电插孔是利用铜具有 性。 答案:( 1) 3

30、 碳水化合物 B ( 2) bc 导电 试题分析:( 1) 该果汁中含有糖类、维生素和水三类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老年人骨质疏松是由缺钙引起的,应补充钙元素;( 2)聚苯乙烯和塑料手柄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常用来制作电插孔。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考察生活中常见现象里的化学知识,较简单,但是却是中考中的必考题,平 时注意积累总结。 计算题 叠氮化钠( NaN3)受撞击时能在瞬间完全分解为钠和氮气,故可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若产生 56克(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44.8升)的氮气,应在气囊内填充叠氮化钠( NaN3)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 .7g 试题分析:设应填

31、充叠氮化钠的质量为 2NaN3 2Na + 3N2 130 84 56g 答:应填充叠氮化钠的质量为 86.7g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这是化学反应联系方程式的计算题,这种题目是每年中考的压轴题,必考题,这类题目的难点在于理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在电缆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含铜废料。据报道,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 + 2H2SO4 + O2 2CuSO4 + 2H2O取一定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硫酸(其中含溶质 49 g),与铜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其他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则反应后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32、 .1% 试题分析:设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为 x,消耗氧气的质量为 y,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 z 2Cu + 2H2SO4 + O2 2CuSO4 + 2H2O 128 196 32 320 49g =32g =8g =80g 溶液质量为 反应后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属于中考必考题型,一般在计算题的最后一道题里面,较为简单,但注意要细心,尤其是计算质量分数。 探究题 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用以探究碱的有关性质。 ( 1)打开 K1关闭 K2,从长颈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一段时间后,关闭 K1,

33、打开 K2和 K3,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 3)小组同学预想的部分现象没有出现,可能与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有关,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答案:( 1) CaCO3+2HCl = CaCl 2+CO2+H2O ( 2) Na2CO3+Ca(OH)2=CaCO3+2NaOH ; B中有气泡冒出,液体沿右侧导气管流入 C中, C中溶液变混浊。 ( 3)关闭 K1和 K3 ,打开 K2,从长颈漏斗倒入水,水不能顺利流入,在长颈漏斗中形成液柱,并保持,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试题分析:( 1) A 中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2)C中发生的

34、反应为碳酸钠和氢 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B中有气泡冒出,液体沿右侧导气管流入 C中, C中溶液变混浊;( 3)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关闭 K1和 K3 ,打开 K2,从长颈漏斗倒入水,水不能顺利流入,在长颈漏斗中形成液柱,并保持,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考点:探究碱的性质 点评:常见的化学反应经常作为探究题的素材出现,中考题中经常有考察,但不是每年都出大题,有时在选择题中出现,这种题要是平时要注意积累和总结。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而稀硫酸不能。好奇心强的同学提出问题:浓硫酸的浓度降低到什么程 度时就不能继续做干燥剂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带同学

35、们展开探究。 探究 1同学们用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B烧杯中的水能被浓硫酸吸收的根本原因是 。确认 A烧杯的浓硫酸不再吸水的方法是 。 探究 2测定探究 1中吸水后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 H2SO4 + BaCl2 = BaSO4+ 2HCl; Zn+2 H2SO4(浓) =ZnSO4 + SO2+2 H2O 设计实验 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套方案,请协助他们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 ( 1)取一定量的探究 1所得待测溶液,滴加 BaCl2至过量, ,称量,计算。 ( 2)取一定量的待测溶液加入过量氧化铁,测量消耗氧化铁的质量,计算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6、 。 ( 3)取一定量的待测溶液,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利用测得的气体量,计算硫酸的质量及其浓度。该实验使 Y型管中锌粒与硫酸溶液反应的正确操作是 。 反思与评价 ( 1)老师引导同学们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提出问题:上述方案中,可行性差的是那一个?为什么?你的回答是 。 ( 2)聪明的小刚提出,整个探究过程通过一个实验就能实现,他的设想是 。 答案:探究 1:分子在不断运动;定期多次称量硫酸的质量,而质量不变 探究 2:实验设计( 1)过滤、洗涤、干燥 ( 2) Fe2O3 + 3H2SO4= Fe2( SO4) 3+3H2O ( 3)慢慢倾斜 Y型管,使锌粒滑入待测溶液中 反思与评价: (

37、 1)该方案中可能有氢气和二氧化硫两种气体产生,从而无法处理通过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2)取一定量的浓硫酸进行探究 1的实验,通过测量吸水量,计算吸水后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试题分析: 探究 1 分子在不断运动 B烧杯中的水挥发出来被 A烧杯中的浓硫酸吸收,当定期多次称量硫酸的质量,而质量不变时说明该浓硫酸已经不能吸收水分;( 1)加入氯化钡产生硫酸钡沉淀,过滤、洗涤、烘干、称量、计算;( 2)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3)反应装置较为新颖,仔细审题,操作应为慢慢倾斜 Y型管,使锌粒滑入待测溶液中;反思与评价:( 1)该方案产生两种气体,数据无法处理,从而无法得出结论;( 2)可以

38、改进一下实验,取一定量的浓硫酸进行探究 1的实验,通过测量吸水量,计算吸水后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 点评: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探究题,题目给 的知识点没有学过,较为陌生,但是重点考察的反应的思想,装置等,所以这种题目不要害怕,仔细审题即可。 推断题 有三种白色固体,分别是 CaCO3、 Ca( OH) 2、 NaOH、 Na2CO3、 NaHCO3、CaO、 NaCl中的一种,为确定它们的成分,三位同学分别做了以下实验。 (资料: Na2CO3+CaCl2 = CaCO3 + 2NaCl) 甲同学:取三种白色固体各少量于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水,观察到一只试管温度明显

39、升高 乙同学:取甲所得上层清液各少量,分别通入二氧化碳, 观察到一只试管有白色沉淀产生 丙同学: 取三种白色固体各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观察到一只试管有气泡冒出,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 1)上述物质放入水中,有明显放热现象的是 。 ( 2)乙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为进一步确定物质的成分,需要补充实验,你选择的研究对象是 ,所加试剂是 , 预期现象 对应结论(三种固体的成分,用化学式表示) 有 。 。 没有 。 。 答案:( 1) CaO、 NaOH ( 2) CO2+Ca( OH) 2=CaCO3+H2O; (

40、3)甲同学实验中温度明显升高的上层清液; 通入 CO2(或滴加 Na2CO3溶液) 预期现象 对应结论(三种固体的成分,用化学式表示) 有白色沉淀产生。 CaO、 CaCO3、 NaCl 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NaOH、 CaCO3、 Ca( OH) 2 试题分析:( 1)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溶于水温度明显升高;( 2)乙同学做的实验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为CO2+Ca( OH) 2=CaCO3+H2O;( 3)为进一步确定物质的成分,还需要研究甲同学实验中温度明显升高的上层清液,加入二氧化碳或者滴加 Na2CO3溶液,观察现象。 预期现象 对应结论(三种固体的成分,用化学式表示) 有白色沉淀产生。 CaO、 CaCO3、 NaCl 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NaOH、 CaCO3、 Ca( OH) 2 考点:物质组成的推断 点评:利用化学反应判断物质组成的题目属于中考常考的知识点,通常在探究题中出现,考察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思想,注意仔细审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