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模拟(二)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31182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模拟(二)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模拟(二)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模拟(二)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模拟(二)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模拟(二)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模拟(二)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A用活性炭吸附水中异味 B用氢氧化钠除油污 C海水晒盐 D浓盐酸敞口放置产生白雾 答案: B 试题分析: B用氢氧化钠除油污是利用其和油污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A、 C、 D皆为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 考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判断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现,属于简单题。 下表中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H2O NaOH 固体

2、干燥 B CuO 粉末 Cu 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过滤 C KCl 粉末 MnO2 加水溶解 过滤 洗涤 烘干 D CaCl2 溶液 HCl 加入过量的 CaC03 过滤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氢氧化钠会将二氧化碳也吸收掉; B 稀硫酸会和氧化铜反应,除掉氧化铜; C加水溶解 过滤 洗涤 烘干得到的是杂质二氧化锰; D加入过量的CaC03 后 CaC03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量的碳酸钙过滤除去,最终得到纯净的氯化钙溶液。 考点:物质的除杂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除杂问题属于中考的常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用其

3、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 FeCl3、 NaOH、 Na2SO4、 KCl B Na2CO3、 HCl、 CaCl2、 HNO3 C NH4Cl、 KOH、 Na2SO4、 BaCl2 D KNO3、 HCl、 NaOH、 FeCl3 答案: D 试题分析:氯化铁溶液为黄色,首先被鉴别出来,两两反应有热量放出的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再分别向中加入氯化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的为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为盐酸溶液,剩下的为硝酸钾溶液。 考点:物质的鉴别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化学名称和俗称相一致的是 A N

4、aOH氢氧化钠纯碱 B NaHCO3 碳酸氢钠苏打 C C2H5OH乙醇酒精 D CaO 氧化钙熟石灰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纯碱为碳酸钠; B 碳酸氢钠为小苏打,苏打为碳酸钠; D 氧化钙为生石灰,熟石灰为氢氧化钙。 考点:物质俗名 点评: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出现,直接来源于课本,较为简单,注意审题,看清题意。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 A 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 C 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D 氧气验满时应将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考点:实验室基本操作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

5、,但是可以考的操作比较有限,应注意总结。 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其中只有甲可以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把乙、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乙表面产生大量气泡,丙表面无现象,把丁放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无变化,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乙 丙 丁 甲 B丙 乙 甲 丁 C丁 乙 )丙 甲 D甲 乙 丙 丁 答案: A 试题分析:只有甲可以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甲最不活泼,把乙、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乙表面产生大量气泡,丙表面无现象,说明乙活动性比丙强,把丁放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无变化,说明丁不能将丙置换出来,丁不如丙活泼,综上活动性顺序为乙 丙 丁 甲。 考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

6、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较为简单,应注意细心审题,另外金属活动性顺序要熟记于心。 下列食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食物 苹果 葡萄 牛奶 豆浆 pH 2.93.3 3.5 4.5 6.36.6 7.47.9 A.苹果 B.葡萄 C.牛奶 D.豆浆 答案: A 试题分析: pH值为 0到 14, pH越小说明酸性越强,越大说明碱性越强,溶液pH值在 7以下为酸性, 7为中性, 7以上为碱性,由题可知苹果 pH值为2.93.3 ,酸性最强。 考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课本,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下列生活用品中 ,由有机合成材料制

7、成的是 A陶瓷碗 B铜火锅 C塑料瓶 D木桌椅 答案: C 试题分析:陶瓷碗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铜火锅由金属制成;塑料瓶由塑料制成,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木桌椅由木头制成,属于天然材料。 考点:化学材料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2012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下列做法违背该主题的是 A燃烧可燃性垃圾用于发电 B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 C全力 开采化石燃料用于居民供暖 D农村利用植物秸秆、牲畜粪便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已经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应开发新能源代替传统的化石能源

8、;全力 开采化石燃料用于居民供暖正是造成目前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根本原因,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节约资源。 考点:环境保护 点评:环境保护类的题目一直是近几年中考的考察热点,常和实事结合,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察,较为简单。 下列生活中常用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白醋 C汽水 D体温计中的水银 答案: D 试题分析:矿泉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的矿物质离子,为混合物;白醋为醋酸的水溶液,为混合物;汽水中除了水还含有二氧化碳等物质,为混合物;体温计中的水银为单质汞,属于纯净物。 考点:物质按组成分类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下列早餐

9、食物中富含维生素 C的 是 A黄瓜 B鸡蛋 C稀饭 D馒头 答案: A 试题分析: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黄瓜属于蔬菜;鸡蛋中富含蛋白质;稀饭中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水分;馒头中含有淀粉,属于糖类。 考点:化学与人体健康 点评:涉及人体健康和营养物质方面的化学知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较为简单,注意积累。 空气中能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能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和澄清石灰石的溶质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浑浊正是因为生成了碳酸钙沉淀。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点评:这类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平时对化学现象的积

10、累和总结,通常较为简单。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填空题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要配制 l00g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下面是他们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填序号 ) (2)同学们在称量氯化钠质量时,右盘未放纸片,则结果会导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填 “偏大 ”或 “偏小 ”或 “不变 ”) (3)在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同学们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 (4)同学们量取水的体积如图 2所示,则该小组同学实际量取水的体积为 mL。(取整数 ).所取的水的体积 。 (填 “偏大 ”或 “偏小 ”或 “不变 ”)。若其

11、他的操作都正确,则结果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 (填 “偏大 ”或 “偏小 ”或 “不变 ”)。 答案:( 1) ( 2)偏小 ( 3)继续左盘加入食盐,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正中央 ( 4) 91 偏大 偏小 试题分析: (1) 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为计算、取样、称量、量取、溶解,所以操作顺序为 ; (2)右盘没有放纸片会造成加入的溶质过少天平就达到平衡,最终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3) 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砝码偏重,应该继续左盘加入食盐,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正中央;( 4)由图可知实际量取水的体积为 91ml,所取的水的体积偏大,溶剂偏多,结果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考点:溶液的配制 点

12、评:关于溶液的配制的考题近几年有越来越热的趋势,并不是每年都考,但是关于溶液的配制的相关知识点和常识却非常重要。 无土栽培是一种在营养液中培育植物的农业高新技术。因为硝酸钾属于 肥料,所以常用于配制营养液。 小强要用 5%的 KNO3 溶液配制 1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的硝酸钾溶液,配制此硝酸钾溶液的步骤为计算、 、 ; 答案:复合 量取 溶解 试题分析: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能同时为植物补充钾元素和氮元素,所以硝酸钾属于复合肥;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但本题是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所以步骤为计算、量取、溶解。 考点:溶液的配制 点评:关于溶液的配制的题目一直是中

13、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粗心。 现有元素 H、 O、 Na、 S等四种元素,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项内容 : ( 1)写出由上述元素形成的双原子单质分子化学式 。 ( 2)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1:1的氧化物为 ,其中除氧元素外,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为 。 ( 3)写出由上述元素组成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 。 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 答案:( 1) H2(或 O2) ( 2) SO2 +4 ( 3) 2H2+O2 点燃 2H2O 2NaOH+ H2SO4=Na2SO4+2H2O 试题分析:( 1)上述元素形成的双原子单质分子为氢气和氧气,化学式

14、为 H2和 O2;( 2)根据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得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1:1的氧化物为 SO2,另一种元素为硫元素,氧元素为负二价,二氧化硫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所以硫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四价;( 3) 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可以是氧气、氢气点燃生成水的反应, 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中和的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这类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平时对化学现象的积累和总结,通常较为简单。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 1)家用天然气(或液化气)中常添加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乙硫醇。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

15、 式是 。当闻到该气味时,提醒人注意天然气(或液化气)已经在泄露。能闻到乙硫醇的气味,这证实了分子 _的性质。 ( 2)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是指由 引起的中毒。 ( 3)长期使用的暖水瓶内胆常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为 CaCO3、 Mg(OH)2),可以用厨房中的调料 除去它。 答案:( 1) CH4 总在不断运动 ( 2)一氧化碳 ( 3)食醋 试题分析:( 1)天然气为常见化石燃料,主要成分为甲烷,化学式为 ,能闻到乙硫醇是因为其分子不断运动造成的;( 2)煤气中毒指的是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相结合使其丧失运输氧气的能力造成的;( 3)暖水瓶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 Mg(OH)2可以使用酸类物

16、质和其反应除去,厨房中的调料中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可以用来除去水垢。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下图是 A、 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 1) t1 时, A、 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其原因是 _。 ( 2) t2 时, 60gA溶于 100g水,所得溶液(填 “是 ”或 “不 是 ”) 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3)分别将 A、 B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低温度至 t1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的饱和溶液。 答案: t1 时, A、 B溶解度相同 是、 37.5% B 试题分析

17、: 溶解度相同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比例相等,所以 t1 时, 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2)由图中曲线可知, t2 时, A物质的溶解度为 60g,所以 t2 时, 60gA溶于 100g水,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由图可知,分别将 A、 B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低温度至 t1 , 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没有晶体析出。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粗心。 2012年 6月 16日, “神舟九号 ”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1)航天员携带的应急食品采用高强度真空包装

18、。真空包装的食品不易变质的原因是 _。 ( 2)航天员呼吸、排汗产生的水汽被自动收集,冷凝后通过电解制得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得的氧气可用于 。 ( 3)航天员的尿液通过 “尿液循环器 ”可转化成高品质的纯净水。要将尿液转化成纯净水,可能用到的净化水的方法有 。 答案: 隔绝氧气防止食品缓慢氧化 (与氧气反应 ), 2H2O 通电 2H2+ O2 、供给呼吸, 过滤、蒸馏、吸附等合理答案: 试题分析:( 1)真空包装的食品有效的隔绝氧气防止食品缓慢氧化; 水中通电可以使水分子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氧气可以用来供给呼吸;( 3)净化成纯净的水可用到的方法有过滤、蒸馏、吸附等。 考点:水的净

19、化 点评:关于这类知识点的考题近几年有越来越热的趋势,并不是每年都考,但是关于水 的净化的相关知识点和常识却非常重要。 了解物质的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请按下列要求选择合适的物质,用其编号填空。 氧气 稀硫酸 氯化钠 碳酸氢铵 醋酸 二氧化碳 ( 1)能支持燃烧的是 ; ( 2)用来腌制食品的是 ; ( 3)用来除铁锈的是 ; ( 4)在农业上做氮肥的是 。 ( 5)食醋中的酸 。 ( 6)光合作用需要的是 。 答案: 试题分析:( 1)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2)通常用食盐来腌制食品;( 3)生活中常用稀硫酸来除铁锈;( 4)碳酸氢铵中含有铵根离子,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5)食醋 中的

20、酸为醋酸;( 6)光合作用需要的是二氧化碳。 考点:物质的用途 点评: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其实考的是性质,要注意的是物理性质也要掌握,容易漏掉。 计算题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 20g,加热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固体质最为 l5.2g,将固体全部倒入烧杯中,再加入 92.55g水,搅拌、过滤,得不饱和溶液 (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操作过程中水分损失不计 )。 计算: 产生氧气的质量; 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4.8g; 7.45% 试题分析: 固体前后质量差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氧气质量为 20g-15.2g=4.8g 设反应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 149 96 4.

21、8g , =7.45g 故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45%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这是化学反应联系方程式的计算题,这种题目是每年中考的压轴题,必考题,这类题目的难点在于理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简答题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 1)相同质量的液态水和气态水所占体积不同。 ( 2)水中加入少量蔗糖,静置一段时间,最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 分子间有间隔 ,质量一定时 ,液态水和气态水分子个数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 ,所以体积不同(只要回答出分子之间有间隔就给分,此题 1分) 分子间有间隔 ,蔗糖分子是不断做无规则运动 ,均匀地分

22、散到水分子中 试题分析: 液态水水中分子排列较为紧密,空隙较小,变为气态后体积通常增大一千倍,因为分子间隔变大了,分子本身没有任何变化,所以占据体积不同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化造成的; 蔗糖加入水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溶解进入水中,最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考点: 微粒的性质 点评:这类知识点属于中考的热点性题目,但不是每年都会出现,可以考察的范围相对较小,注意积累总结。 探究题 以下是研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的名称是 可 随时添加液体药品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符号,下同),若要收集一

23、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 ( 3)实验室用 H2O2溶液和 MnO2混合制氧气,其中 MnO2起 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试管 分液漏斗 A D 催化 2H2O2 MnO2 2H2O+O2 试题分析:( 1)图中的试管可以直接加热,分液漏斗有活塞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收集氧气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选择 D;( 3)用H2O2溶液和 MnO2混合制氧气,其中 MnO2为催化剂,起催化作用,该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为 2H2O2 MnO2 2H2O+O2。 考点: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

24、和常见气体的制取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和气体比较有限,应牢记基本知识点,注意细心。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 1)分别向两支装有碳酸钠和碳酸钙粉末的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均观察到的现象是 ,固体粉末全部消失,最终形成无色溶液。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实验结束后,同学 们将两种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同一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废液变浑浊。写出产生浑浊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 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进行了过滤,对滤液中的 溶质成分展开了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猜想】猜想 1:滤液中的

25、溶质是氯化钠; 猜想 2: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 3:滤液中的溶质是 。 【设计实验】请你选择一种猜想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预计实验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猜想 正确 答案:产生大量气泡 Na2CO3 + 2HCl = 2NaCl+ H2O + CO2(或者写碳酸钙和稀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也行) Na2CO3+CaCl2=2NaCl+CaCO3 氯化钠和氯化钙 滴加稀盐酸 产生气泡 二(也可以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一或猜想三正确,答案: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1)碳酸钠和碳酸钙均属于碳酸盐,均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反应方程式为

26、Na2CO3 + 2HCl = 2NaCl+ H2O + CO2和 ;( 2)废液中的成分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由题可知,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方程式为 Na2CO3+CaCl2=2NaCl+CaCO3,猜想 3:滤液中的溶质可以是氯化钠和氯化钙;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步骤 预计实验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稀盐酸 产生气泡 猜想 二 正确 用盐酸验证碳酸根的存在 考点: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探究题,题目给的知识点没有学过,较为陌生,但是重点考察的反应的思想,装置等,所以这种题目不要害怕,仔细审题即可。 推断题 A、 B、 C、 D、 E都

27、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 A为白色固体, B为无色气体, E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该实验条件下,如果涉及微溶物质,视为可溶 ) 回答下列问题: ( 1)若现象 I 为 “生成白色沉淀 ”,则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 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现象 I为 “无明显变化 ”,则 A的化学式可能为 等。 答案: (1) BaCO +2HCl=BaCl +CO BaCl +H SO =BaSO +2HCl (2)Na CO MgCO (或 K CO 、 NaHCO 、 CaCO 等合理答案: ) 试题分析: E 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 E 要么为氯化银要么为硫酸钡,图中出现了硝酸银,说明 E为氯化银,( 1)由题目可知, A为碳酸钡,反应 为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反应 为稀硫酸和和氯化钡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的反应; (2) )若现象 I为 “无明显变化 ”,说明 C中的阳离子和硫酸根不能形成沉淀,则答案:较多可以是碳酸钠、也可以是碳酸镁、碳酸钾等。 考点:常见化学物质的推断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