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重庆市育才成功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31183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重庆市育才成功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年重庆市育才成功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年重庆市育才成功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年重庆市育才成功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年重庆市育才成功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重庆市育才成功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下列事实中,主要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储水发电 B用海水晒盐 C切割大理石作建筑材料 D用乙醇汽油作燃料驱动汽车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储水发电,是利用势能与动能的转化来实现的,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B、用海水晒盐,是利用水份蒸发后,有溶质食盐析出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C、切割大理石作建筑材料,是利用大理石的美丽外观做装饰,不

2、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D、用乙醇汽油作燃料驱动汽车,利用的是乙醇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 燃烧来表现,属于化学性质。故选 D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能够成功的 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分析 A、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散失,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否则酸液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错误; B、本实验只能验证氧气是燃烧的

3、必备条件之一,由于铜片上缺少红磷,故不能验证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这一条件,错误; C、木炭和氧气反应,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集气瓶中的气体会减少,且减少的就是氧气的体积,故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正确; D、由于反应生成 的氢气会逃逸到空气中,故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故选 C 考点:浓硫酸的稀释,探究燃烧的条件,空气组成的测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硬水与软水:用肥皂水,观察泡沫的多少

4、B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滴加酚酞溶液,看是否变色 C氧气与二氧化碳:用带火星的木条,看是否能使木条复燃 D棉与合成纤维:用燃烧的方法,闻产生的气味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要鉴别的两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A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指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检验硬水和软水,要用肥皂水,可在等量的水样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正确; B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故滴加酚酞溶液不能鉴别,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二氧化碳不能,故能鉴别,正确; D棉属于天然植物纤维,燃烧会有烧纸的气味,而

5、合成纤维燃烧有特殊气味,故可鉴别,正确。故选 B 考点:物质的鉴 别 点评:本题属于物质的鉴别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尤其是物质的特殊性质,然后利用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加以鉴别。 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 4NH3 + 3O2 2X + 6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氨气在常压下液化是物理变化 B X的化学式为 N2 C液氨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D液氨属于混合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 A、氨气在常压下液化,只是氨气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

6、定律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 N2,正确; C、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 燃烧来表现,故属于化学性质,正确; D、液氨是氨气的液态而已,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错误。故选 D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均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基础知识的储备。 下 列各组物质的化学式、名称(或俗名)和分类三者不相等的是( ) A CaO、生石灰、氧化物 B CH4、甲烷、有机物 C Na2CO3、纯碱、碱 D Ca(OH)2、氢氧化钙、碱 答

7、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对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以及物质所属类别进行分析、判断。 A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化学式为 CaO,由钙、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正确; B甲烷的化学式为 CH4,是含碳的化合物,故属于有机物,正确; C碳酸钠俗称纯碱,化学式为 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错误; D氢氧化钙化学式为 Ca(OH)2,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属于碱,正确。故选 C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 ,就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区分名称相近的物质的成分,会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四种金属 M、 N、 R、 Q同

8、时在两个烧杯内的反应情况可形象地用以下两幅卡通画表示。根据图中信息推测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 MNQR B NMRQ C NMQR D QRNM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甲图可知, M和 N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说明 M、 N在氢前,且 M表面的气泡较多,故可判断 M反应更剧烈,由此可知, M NH; R和 Q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说明 R、 Q在氢后;再根据图乙可知, Q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而 R不能,故可以判断 Q Ag R,所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M N Q R。故选 A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

9、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厨房炒青菜时,油锅过热着 火,下列灭火措施适宜的是( ) A加少量水 B倒掉油 C倒入大量菜 D撒上沙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所以灭火只要去除其中任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A、由于油的密度比水小,故加少量水后,油都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错误; B、倒掉的油会继续燃烧,达不到灭火的目的,错误; C、倒入大量的菜,既可以降低油的温度,使温度低于着火点,又能隔绝空气,所

10、以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 D、撒上沙子能隔绝空气而达 到灭火的目的,但不是适宜的做法,不如 C更合适,错误。故选 C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评:熟练掌握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各种方法的使用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同学们为了探究水的组成,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电后两电极都有气体放出,经检验甲试管里的气体能燃烧,乙试管里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氢原子模型用 “ ”表示,氧原子模型用 “ ”表示,则构成甲试管中气体微粒的模型可表示为( )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 “甲试管里的气体能燃烧,乙试管里的气体能使带火星 的木条复燃 ”,说明甲试管中

11、的气体为氢气,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而每个氢分子是由 2个氢原子构成的,故构成甲试管中气体微粒的模型可表示为 B。 考点:电解水实验,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借以了解水的组成和实验的注意事项等,解题时要依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经验来解答,特别要熟记 “氢二氧一、正氧负氢 ”的特征。 5月 7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 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治疗手足口病的常用药物是阿昔洛韦(化学式为 C8H11N5O3)。下列有关阿昔洛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阿昔洛韦属于有机化合物 B阿昔洛韦中 C、 H、 N、

12、 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8 11 5 3 C阿昔洛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25 D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 27个原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阿昔洛韦的化学式为 C8H11N5O3分析。 A、由于阿昔洛韦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正确; B、阿昔洛韦中 C、 H、 N、 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8):( 111):( 145):( 163) 8: 11: 5: 3,错误; C、阿昔洛韦的相对分子质量 =128+111+145+163=225,正确; D、一个阿昔洛韦分子是由 8个碳原子、 11个氢原子、 5个氮原子、 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阿昔洛韦的一个分子中含有 27个原子,正确

13、。故选 B 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学习化学过程中有许多 “不同 ”。下列对 “不同 ”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CO与 CO2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B铁丝与铜丝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的原子不同 C金刚石与石墨性质不同 由不同碳原子构成 D O2急救病人而 O3则不能 性质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判断。 A分子相同性质相同,分子不同性质不同,由于 CO与 CO2的分子构成不同,故性质不同,正确; B

14、金属都是由原子构成的,铁和铜的构成原子不同,故铁丝与铜丝化学性质不同,正确; C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由于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性质不同,错误; D O2和 O3它们的性质不同, O2能支持呼吸而 O3不能,故 O2能急救 病人而 O3不能,正确。故选 C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微粒相同,性质相同;构成微粒不同,则性质不同。 “毒胶囊 ”事件中,铬含量严重超标。铬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 DNA造成损伤,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

15、诱发基因突变。右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4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 24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2.00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分析。 A. 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4,正确; B.根据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铬元素名称带 “金 ”字旁,因此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C.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故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 24个电子,正确; D. 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是

16、相对原子质量,且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 “1”,可省略不写,但不是 “g”,故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2.00,正确。故选 B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重庆作为我国唯一一个以省为单位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市将大力建设 “生态农业科技园区 ”。下列做法你认为不妥当的是( ) A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以提高增产效果 B对大棚中的植物施加适量的 CO2,以促进光合作用 C种植、养殖和制沼气相结合,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以提高农畜牧业产量 D将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使用,在给农作物提供营养元 素同时又能降

17、低土壤酸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 A、由于农家肥所含营养成分多但含量少,而化肥营养成分较单一但含量高,故二者混合使用可以提高效益,正确;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故在大棚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正确; C、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又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利用,进而提高农业产量,正确; D、由于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时,二者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氨气,从而使肥效降低,错误。故选 D 考点: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 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二氧化碳的用途,盐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点评:

18、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均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基础知识的储备。 小明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常见的化肥:氯化铵、硝酸钾、过磷酸钙 B常见干燥剂:石灰石、浓硫酸、生石灰 C常见的合金:不锈钢、镁铝合金、生铁 D常见营养物质: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方法分析。 A、氯化铵、硝酸钾、过磷酸钙都属于化肥,正确; B、浓硫酸、生石灰都能吸水,都可用作干燥剂,但石灰石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错误; C、不锈钢、镁铝合金、生铁都是常见合金,正确; D、蛋白质、糖类、油脂、无机盐、维生素和水都是常见营

19、养物质,正确。故选 B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均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基础知识的储备。 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 NaCl溶液 100g,下列操作错误的图示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在实验室中,有的药品是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故实验室中的药品不能直接用手拿,错误; B、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量筒口,标签要向着手心,正确; C、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不断的进行搅拌,可以加速溶解,正确;

20、 D、配制好的溶液要装瓶贴标签,加塞放好,正确。故选 A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 不法商家为了让海带碧绿,用化工色素 “ 碱性品绿 ”进行泡制,还加入了 “连二亚硫酸钠( Na2S2O4) ”起固色作用,若长期食用会对肝脏造成损害。Na2S2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3 C +4 D +6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价的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已知 Na的化合价为 +1价, O 的化合价为 -2价,设 Na2S2O4中 S元素的

21、化合价为 x,则有( +1) 2+2x+( -2) 4=0,解得 x=+3价。故选 B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即可。 填空题 向装有等量水的 A、 B、 C烧杯中分别加入 10g、 25g、 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图二能表示 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 “甲 ”或 “乙 ”); 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 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温到 t1 ,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

22、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答案: B 甲 B、 D(全对得分) 试题分析:( 1)由图一可知, 20 时,向 A烧杯中加入 10gNaNO3固体完全溶解,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不是;而向 B烧杯中加入 25gNaNO3固体,有剩余固体未溶解,则一定是饱和溶液;升温至 30 时, 25gNaNO3固体全部溶解,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不是。 ( 2)根据图一可知,在等质量的水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的硝酸钠的质量会逐渐增加,即说明 NaNO3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在 图二中,能表示 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

23、 ( 3)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大,故降低温度会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t2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是甲乙,而降低温度的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故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温到 t1 时,溶剂的质量关系依然是甲乙,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大,故分别将 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温到 t1时,甲有溶质析出,乙变为不饱和溶液,则甲溶液的质量乙,错误; D、根据上面的分析可

24、知,降温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等于 t2 时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而甲在 t1 时仍为饱和溶液,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再结合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t1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 t2时乙的溶解度,故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正确。故选 B、 D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某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所用化学试剂有纯碱、稀盐酸、浓的烧碱溶液,仪器有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矿泉水瓶

25、、注射器等。 第一步:用矿泉水瓶收集满一种气体,该气体为 。 第二步:向矿泉水瓶内注射一种试剂,振荡后矿泉水瓶变瘪了,所用试剂为 。 第三步:再向矿泉水瓶内注射一种试剂,振荡后矿泉水瓶又鼓了起来,所用试剂 为 。写出第二步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第一步: CO2 第二步:浓的烧碱溶液 第三步:稀盐酸 (填化学式可以) 2NaOH+CO2 Na2CO3 + H2O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 第一步:题给的三种物质中,只有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只能制取并收集 CO2; 第二步:向矿泉水瓶内注射一种试剂后,矿泉水瓶变瘪了,说明瓶内压强减小了,即所加入的试剂与二氧化碳

26、气体反应了,结合题给物质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被消耗,从而导致瓶内压强减小,使矿泉水瓶变瘪。 第 三步:向矿泉水瓶内注射一种试剂,振荡后瓶又鼓起来了,说明该反应又生成了气体,由于之前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故可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与之前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瓶内压强增大,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考点: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研究,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研究的相关实验,熟练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酸碱盐知识的

27、积累。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 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观念。酸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 ;碱溶液也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 。因此,酸溶液与碱溶液反应一定能生成 ;氢氧化铝用作中和胃酸过多的药物,其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答案: H+ OH H2O Al(OH)3+3HCl AlCl3 + 3H2O 复分解 试题分析:由于酸在溶液中电离产生的所有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即阳离子相同,故酸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由于碱在溶液中电离产生的所有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即阴离子相同,故碱溶液也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

28、性质; 酸与碱之所以能发生中和反应,是因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难电离的水,故酸碱中和一定生成水;所以氢氧化铝和胃酸(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OH)3+3HCl=AlCl3+3H2O,由于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了另外两种化合物,故属于复分解反应。 考点:酸、碱的概念,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熟练掌握酸碱盐的概念,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判定等 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故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用化学符号表示: 2个氢原子 ; 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微粒符号是 ; 标出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29、答案: 2H Na+ O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解答。 ( 1)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可知, 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 2)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内共有 11个质子,故为钠元素,且其核外电子总数比核内质子数少一个,由此可知,该粒子为带 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再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表示为 Na+; ( 3)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化合物中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表

30、示为 O。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计算题 小青同学为了制作叶脉书签,打算配制 125g 10的 NaOH溶液。 计算小青需要称取 NaOH的质量 。 小青取上述适量溶液,将洗净的树叶放在溶液中煮沸后取出,清洗烘干。为了测定剩下的 100gNaOH溶液中的溶质 NaOH的质量分数,小青向该溶液中逐渐加入 7.3的稀盐酸,当溶液 pH=7时,消耗盐酸 50g。计算剩下的100gNaOH溶液中 NaOH的质量分数。 答案:( l)

31、 12.5 g( 2分) 4( 4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可知,溶液中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 125g10%的 NaOH溶液中所含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 = 125g10%=12.5g; ( 2)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再由加入盐酸中 HCl的质量,计算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利用氢氧化钠与剩下溶液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剩下溶液中 NaOH的质量分数。 解,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x NaOH + HCl = NaCl + H2O 40 36.5 x 50g7.3% 40:36.5=x:(50g7.3%) 解得, x=4g 则剩下的氢

32、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 100%=4% 答:( 1)小 青需要称取 NaOH的质量为 12.5g;( 2)剩下的氢氧化钠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 4%。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本题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类问题中的简单计算,完整的计算步骤、规范的书写格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此外,还要注意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所用物质质量均为参加反应的纯净物的质量,如不要把稀盐酸质量50g当作 HCl质量代入计算。 简答题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标有 的仪器名称: 。 用装置 B制取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

33、化学方程式为 ,若选择 A和 C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则要对 A装置进行的改进是 ,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可选用图中 和 (填序号)。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答案: 酒精灯 CaCO3+2HCl CaCl2 + H2O + CO2或 2H2O2 H2O+O2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把试管调整为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管口塞一团棉花 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 口 B C Ca(OH)2 + CO2 CaCO3+ H2O 试题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图中仪器 的名称是酒精灯。 ( 2)由于装置

34、B属于固液不加热型,即属于固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来制取气体,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即为此一类,一般选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 3)由于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同时,还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 +MnO2 + O2;若选择 A和C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由于 A装置存在错误,则需要对 A装置进行的改进:要把试管调整为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管口有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由于高锰酸钾颗粒易随氧气流进入导气管,甚至进入水槽中,故要在试

35、管口放一团棉花阻挡。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当木条复燃时,则可证明瓶口处已经有 O2了,即证明此时瓶内也充满了 O2。 ( 4)由( 2)可知,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为 B;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由 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收集;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书写

36、化学方程式 点评:熟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此外,本题的重点是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制 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探究题 小敏同学按以下步骤对她所用的牙膏进行探究: 【资料】牙膏中常用氢氧化铝、碳酸钙等物质作摩擦剂。 请回答: 操作 A是 。 从探究过程来看,你认为牙膏显 性。 你认为用作牙膏摩擦剂的物质应具备什么特点呢?(回答一条即可) 。 答案: 过滤 碱性 难溶于水或无毒等合理答案: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可知,操作 A是将沉淀和澄清溶液分离开来,而将不

37、溶于液体的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被称为过滤。 ( 2)由于测得溶液的 pH=8,大于 7,故为碱性。 ( 3)根据题意可知,用作牙膏摩擦剂的物质是碳酸钙等物质,故其特点是:难溶于水、无毒等。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酸碱性与 pH之间的关系,常见盐的性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要紧抓 “双基 ”的学习。 小华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反应后为确定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中和,他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 “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 ”的结论。

38、 请写出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 小亮认为小华的结论不正确,他认为除了 “恰好中和 ”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 ; 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恰好中和 乙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 产生气泡 第二种可能性 答案: HCl + NaOH NaCl + H2O 盐酸过量 无变化(或紫色) 锌粉(或铁粉、碳酸钠、碳酸钙等)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结合题意分析。 ( 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39、后,加入酚酞溶液不变色,不能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因为若酸过量,酚酞也呈无色。 ( 3)要验证酸是否过量,只需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即可,注意要选择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的试剂。 甲:取样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由于结论是恰好中和,故石蕊试液试液不变色。 乙:根据结论是 “第二种可能性 ”,即酸过量,结合实验现象 “产生气泡 ”,故 可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因为酸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或可取样于试管中,加入锌粒等活 泼金属,有气泡产生;因为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对于

40、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推断题 已知 A、 B、 C、 D、 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 A、 D是黑色固体, B、 C、 E是无色气体, B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C, D中含有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元素,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他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 请回答下列问题: C是 (填化学式); 写出 E转化成 D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 B在高温条件下还原 D的化学方程式 _; 评述 B物质的 “利 ”与 “弊 ”: (各举一例)。 答案: C

41、O2 3Fe +2O2 Fe 3O4 Fe3O4 + 4CO 3Fe + 4 CO2 有毒、燃料(冶炼金属、还原剂等)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 A、 D是黑色固体,故可能是木炭、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氧化铜等物质,又因为 D物质中含有使用最广泛的金属 铁,所以 D物质为 Fe3O4;再结合图示可知 ,气体 E能转化生成 Fe3O4,故 E为氧气;而Fe3O4能转化生成气体 C,氧气也能转化生成气体 C,故 C为 CO2;又氧气也能转化生成气体 B,气体 B还能转化生成二氧化碳, B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C(CO2),且 B、 C都是由 A反应得到,所以 B为 CO, A为碳单质。 ( 1)根据上面的

42、分析, C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 CO2。 ( 2) E转化成 D,即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 +2O2 Fe3O4。 ( 3) B 在高温条件下还原 D,即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3O4+4CO 3Fe+4CO2。 ( 4)由于 CO是可燃性气体,所以可以当成燃料;同时也因为其具有可燃性,也可能导致因使用不当而发生爆炸;同时由于 CO有毒,可能会因为泄露造成中毒。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先要找准 “题眼 ”,即有特征的物质或反应现象等,再根据题中的条件进行有目的假设,然后沿着假设进行推导,只要各步都满足,假设就成立,如不满足,可再假设,再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