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31190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届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届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届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届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空气成分中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能供给呼吸。 考点:空气的成分,氧气的用途。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变化的语言,错误的化学方程式是 A 4P+5O2 2P2O5 B 2Mg+O2 2MgO C CaCO3 CaO+ CO2 D H2 CuO Cu H2O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又有气体生成,应在生成气体化学式的后面带上一个气体符号,故 C错。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氧元素以游离态存

2、在的是 A氧气 B水 C氧化镁 D氢氧化钙 答案: A 试题分析:氧气单质,氧气中的氧元素是游离态的, A对;水、氧化镁和氢氧化钙都是化合物,它们中的氧元素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B错 C 错 D 错。 考点:物质的种类。 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 pH试纸鉴别蒸馏水和稀硫酸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与二氧化碳 C用水鉴别碳酸钙和食盐 D用无色酚酞试液鉴别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蒸馏水的 pH等于 7稀硫酸的 pH小于 7, A对;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剧烈,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B对;碳酸钙不能溶于水,食盐能溶于水, C对;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都显

3、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D错。 考点:物质的鉴别。 有关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B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氧气能与大多数的金属、某 些化合物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答案: B 试题分析: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A对;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错;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C对;氧气能与大多数的金属、某些化合物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对。 考点:灭火的原理,氧气的化学性

4、质。 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aCl固体,保持温度不变,所得溶液 A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C溶液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质量增加 答案: B 试题分析: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外界因素只有温度,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aCl固体,保持温度不变,则其溶解度应不会发生变化,该溶液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考点: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有关物质的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4 mol N2含有 8 mol氮 B 1 mol CO2和 1 mol CO 所含氧元素质量相等 C 1 mol Cu (OH)2中含氧元素 16 g D 128克铜中约含 个

5、铜原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 4 mol N2含有 8 mol氮原子, A错; 1 mol CO2和 2mol CO 所含氧元素质量相等, B错; 1 mol Cu (OH)2中含氧元素的质量 =2 mol16g/mol=32g,C 错; 128 克铜中约含铜原子的个数 =128g64g/mol6.021023 个 /mol= ,D对。 考点:物质的量的计算。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 D向一定量的 H2O2溶液中加入 MnO2固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盐酸显酸性

6、,再稀释它的 pH也不会大于 7, A错;向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的过程中,在硝酸钾溶液没有达到饱和之前,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当硝酸钾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时,再加入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B对;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而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增大, C错;向一定量的 H2O2溶液中加入 MnO2固体随着反应的进行,当过氧化氢反应完全后,氧气的质量不会再增加, D错。 考点:溶液的稀释或浓缩、化学反应与物 质图像的变化关系。 密闭容器内,将少量乙醇(化学式 C2H5OH)置于一定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7、、水蒸汽和一种未知物质 W。现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W 反应前质量 /g 48 80 0 0 0 反应后质量 /g 2 0 44 54 X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W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B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 W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 D表中 X的值为 28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表中信息可知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是: 48g-2g=46g,参加反应的氧气是 80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44g,生成水的质量是 54g,则生成 w的质量是: 46g+80g-44g-54g=28g, D对;该反应是乙醇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对; 46g乙醇 (C2H

8、5OH)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是: 46g 100%=16g,含有氢元素的质量是: 46g 100%=6g; 44g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是: 44g100%=32g; 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是: 54g 100%=6g,氧元素的质量是 54g-6g=48g;由于反应物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与生成物中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所以 w中 一定不含有氢元素, C错;又因为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中氧元素的质量和: 16g+80g=96g大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和:32g+48g=80g,故 w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A对。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

9、用天然气做燃料 B用干冰保藏食品 C用木炭冶炼金属 D用稀有气体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天然气做燃料是利用了甲烷的可燃性,是利用了化学性质, A不符合要求;用干冰保藏食品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是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 B符合要求;用木炭冶炼金属是利用了木炭的还原性,是利用了木炭的化学性质, C不符合要求;用稀有气体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利用了稀气体的化学性质, D不符合要求。 考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N B H C 2O D CO2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N、 H

10、都是原子, 2O 是 2个氧原子它们都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O2是二氧化碳分子可以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考点:化学符号的含义,分子的概念。 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验满氧气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点燃酒精灯 答案: B 试题分析:验满氧气时,带火星的木条应放到集气瓶口部, A错;倾倒液化时容器口应倾斜紧挨,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应倒放, B对;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错;不能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 D错。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晾干 B瓷碗破碎 C食物腐败 D石蜡熔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湿衣晾

11、干、瓷碗破碎和石蜡熔化都没有生成其他物质,都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败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变化变化。 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0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氢气是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考点:化合价规则。 有关仪器图示与名称吻合的是 A锥形瓶 B烧杯 C漏斗 D药匙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是广口瓶不是锥形瓶, A错; B是烧杯是正确的; C是分液漏斗,不是普通漏斗, C错; D是燃烧匙不是药匙, D错。 考点:常见仪器的名称。 2013年 12月,上海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现象,其中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A可吸入颗粒物 B N2 C NO2 D S

12、O2 答案: B 试题分析:大气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粉尘,不包括氮气。 考点:空气的污染。 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淀粉 B无水硫酸铜 C白糖 D花生油 答案: C 试题分析:能溶液于水的物质放入水搅拌后才能形成溶液;淀粉和花生油不溶于水,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无水硫酸铜和白糖都能溶于水,在水中都能形成溶液,但无水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白糖的水溶液是无色的,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溶液的形成。 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 A SiO2 二氧化硅 B 2NH4 2 个铵根 C BaNO3 硝酸钡 D He 氦元素 答案

13、: C 试题分析: SiO2表示二氧化硅, A对; 2NH4表示 2个铵根, B对;硝酸钡的化学式是 Ba(NO3)2故 BaNO3不能表示硝酸钡, C错; He 表示氮元素, D对。 考点:化学符号的意义。 对化学式 SO2的各种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表示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0% B表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C表示二氧化硫这种物质 D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 S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50%, A对;二氧化硫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2:162=1:1, B错; SO2从宏观上表示二氧化硫这种物质, C

14、对; SO2从微观上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D对。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电解水时,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C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D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A错;电解水时,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对;保护水资源,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C错;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是相同的,其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其分子构成不同, D错。 考点:水的电解、组成及其污 染防治。 填空

15、题 多彩的 “碳 ”,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 “碳 ”的世界。 ( 1)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征。 物质用途 石墨作电极 活性炭净水 对应特征 导电性 ( 2)某矿石中含碳、硅、氧、铁、钙等多种元素,其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 3)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 C60,这些物质互称为碳元素的 。 ( 4) CO2常用于灭火,但镁着火不能用 CO2灭火,原因是它们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 。 ( 5)高温下, A、 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C和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A代表的是

16、(填化学式);四种物质中,可用作燃料的是 (填上图中的字母);在该反应中,生成 C和 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答案:( 1)吸附性 ( 2) O(或氧) ( 3)同素异形体 ( 4) 2Mg CO2 C 2MgO Mg ( 5) CH4 ACD(错漏一个不得分,写化学式不扣分) 1:4 试题分析:(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的有颜色或有害的物质;(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3)金刚石、石墨、 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 4)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在该反应中镁夺走了二氧化碳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5) A是由

17、一个碳原子和 4个氢原子构成,所以它的化学式是 CH4; B代表的是水, C代表的是一氧化碳, D代表的氢气,在以上四种物质中甲烷、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根据化学方程 2CH4+O2 2CO+8H2可知,该反应中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比是 1:4。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同素异形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的实质。 碳酸钾 (K2CO3) 和硝酸钾 (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 /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 1)

18、30 时 K2CO3的溶解度为 g/100g水。 ( 2)图 1中能表示 KNO3溶解曲线的是 (填 “甲 ”或 “乙 ”)。 ( 3)曲线上 M点的含义是 。 ( 4)要配制 100g 10%的 KNO3溶液,需要 KNO3固体 g。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用到下 列仪器中的 。(填字母编号) A电子天平 B烧杯 C漏斗 D量筒 ( 5) 60 时 500g饱和 KNO3溶液蒸发 10g水后,再降温到 60 ,可析出 KNO3晶体 g。 ( 6) 40 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 40 ,其结果如图 2所示。

19、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编号) A烧杯 中溶解的是 KNO3,烧杯 中溶解的是 K2CO3 B烧杯 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 中固体全部溶解 D若将烧杯 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一定减小 答案:( 1) 114 ( 2)甲 ( 3) t1 时, A和 B的溶解度相等 ( 4) 10 ABD(错漏一个不得分) ( 5) 11 ( 6) AC(错漏一个不得分) 试题分析:(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30 时 K2CO3的溶解度为 114g/100g水;(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所以甲表示硝酸钾;( 3)

20、曲线上 M点表示 t1 时, A和 B的溶解度相等;( 4)要配制 100g 10%的 KNO3溶液,需要 KNO3固体 100g 10%=10g;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用到电子天平、烧杯和量筒三种仪器;( 5)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外界因素只有温度,所以 60 时 500g饱和 KNO3溶液蒸发 10g水后,再降温到 60 ,可析出 KNO3晶体的质量就是 60 时 10g水中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10g=11g;( 6)由于 40 时碳酸钾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大,所以烧杯 中溶解的是 KNO3,烧杯 中溶解的是 K2CO3, A对;烧杯 中是不是饱和溶液无法确定

21、, B错;碳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 中固体全部溶解, C对;如果通过升高温度使烧杯 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 D错。 考点:溶解度,溶解曲线。 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F( 1)写出仪器 a的名称: 。 (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的作用是 。将装置 A和 D连接进行此实验,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目的是 。 ( 3)若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编号),在加试剂之前的操作是 。将收集到的二

22、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一段时间后,测得该试管中溶液的 pH (填 “ ”、 “ ”或 “ ”) 7,对该现象的合理解释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4) C O2 CO2是我们最熟悉的反应,为什么在实验室我们不利用碳的燃烧来制取 CO2,其主要原因是 (写出 1条)。 ( 5)某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完成 “制取并检验 CO2”的实验,消耗了 73克 10%的盐酸。计算实验过程中产生 CO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答案:( 1)长颈漏斗 ( 2) 2KClO3 2KCl+3O2 催 化作用(或加快反应速度) 防止水倒流造成试管破裂 ( 3) B E或 CE(答一组不扣分) 检查装置气密性

23、 CO2+H2O = H2CO3 ( 4)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很难收集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或燃烧条件下,很难将其控制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所以无法收集等)(其他合理也可) ( 5) 0.1mol。 试题分析:( 1)根据仪器的形状和用途书写仪器的名称;( 2)在氯酸钾的分解反应中,氯酸钾是反应物,二氧化锰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生成物是氯化钾和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为了防止水倒流造成试管破裂,所以在实 验结束,停止加热前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3)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为了顺利的收集纯净的气体,在制取气体之前一定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

24、,所以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一段时间后,测得该试管中溶液的 pH小于 7;( 4)由于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很难收集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所以在实验室不利用碳的燃烧来制取CO2;要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首先要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稀盐酸的物质的量计算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 碳的物质的量。 解: 73g10%的盐酸中溶质为 7.3g,物质的量为 0.2mol ( 1分) 设实验过程中产生 CO2的物质的量为 xmol CaCO3+2HCl CaCl2+H2O+CO2 ( 1分) 2mol 1mol 0.2mol x 2: 0.2= 1

25、: x ( 1分) 解得 x=0. 1mol ( 1分) 答:实验过程中产生 CO2的物质的质为 0.1mol 考点: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探究题 已知草酸 (H2C2O4) 加热时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会发生分解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草酸分解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猜想】甲: CO2 H2O 乙: CO H2O 丙: NH3 CO2 H2O 丁: CO2 CO H2O ( 1)某同学认为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查阅资料】氧化铁为红棕色粉末,一定温度 CO能还原氧化铁;铁粉呈黑色。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将草酸在一定条件下

26、分解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 2) A、 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 ( 3)实验中观察到 A中无水 CuSO4变蓝, B、 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同学猜想成立。 ( 4) D装置的作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得出结论】( 5)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与评价】( 6)从环保角度考虑,上述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答案:(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反应前不含氮元素 ( 2)先通过装置 B,会干扰对水的鉴别 ( 3)丁 ( 4)吸收和检验二氧化碳,并收集尾气 Ca(OH)2+ CO2 CaCO3+H2O ( 5)

27、H2C2O4 H2O+CO2+CO ( 6)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试题分 析:( 1)由于反应前的物质中不含氮元素所以生成的物质中也不能含有氮元素,故丙猜想是错误的;( 2)由于先通过装置 B,会干扰对水的鉴别所以 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 3) A中无水 CuSO4变蓝,说明有水产生, B、 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说明有草酸分解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生成,故丁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4)为了吸收和检验二氧化碳,并收集尾气,所在该实验加装了 D装置;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找准找全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由于一氧化碳有毒,逸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本实验没有尾气处

28、理装置 ,这是该实验的最大不足之处。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推断题 二氧化碳的 “捕捉 ”与 “封存 ”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足量 NaOH溶液来 “捕捉 ”CO2,流程图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 1)分离室中进行的操作是 。 ( 2)该流程图所标出的物质中,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氧化物是 ,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 “捕捉室 ”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2NaOH CO2 Na2CO3 M,则 M的化学式为 ;整个 “捕捉 ”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答案:( 1)过滤 ( 2)氧化钙(或 Ca

29、O) CaO+H2O =Ca(OH)2 ( 3) H2O CaO、 NaOH (或氧化钙、氢氧化钠 错漏一个不得分) 试题分析:( 1)通过分离室把固体和液体分离开了,故该操作是过滤;( 2)氧化钙与水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根据这些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3)由于反应物的分中含有 2个钠原子、 4个氧原子、 2个氢原子和 1个碳原子,而已知的生成物质的分子中含有 2个钠原子、 1个碳原子和 3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 M中一定含有 1个氧原子和 2个氢原子,故其化学式为 H2O;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 CaO 和 NaOH可以循环使用。 考点:过滤,氧化钙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