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在商代就能制造精美的青铜器,青铜中所含铜的元素符号是 A Cu B Ca C Hg D Fe 答案: A 试题:要识记元素符号,铜的元素符号是 Cu, Ca 表示该元素, Hg表示汞元素,Fe表示铁元素,故选 A 考点:元素的符号 如图为市售盐酸标签的部分内容,其中 36.0% 38.0%表示该盐酸中 A氯元素含量 B溶质溶解度 C溶质的式量 D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 D 试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知道标签中标的是 HCl的含量,所以可以判断是该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据此解答该题。溶解度和溶质的式量都不是用百分数表示的
2、,而氯元素的含量只能标出 Cl;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知道标签中标的是HCl的含量,所以可以判断是该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故选 D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 ”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1个 NO2分子的质量是 46 g B 1mol NO2约含 6.021023个氧分子 C lmol NO2含有 3mol原子 D NO2的摩尔质量是 46 答案: C 试题: A、 1摩尔 NO2分子的质量是 46 g,不是 1个 NO2分子的质量,故 A错误; B、根据 1摩尔的任何物质所含有的该物质的微粒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即近似值为 6.021023个,所以 1mol NO
3、2中约含 26.021023个氧原子,另该物质是纯净物 NO2分子中不含氧分子,故 B说法也错误。 C、一个 NO2分子中含有 3个原子,所以 lmol NO2含有 3mol原子;故 C正确; D、根据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其单位为 g/mol, NO2的摩尔质量是 46g/mol,故 D说法错误。故选 C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物质的 量的含义 以下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 含量 B检验氢气的纯度 C探究可燃物燃烧 的条件 D证明 CO2密度 比空气大 答案: A 试题: A、木炭燃烧,尽管消耗瓶内的氧气但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
4、内压强几乎不变,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不能进入,故 A 不正确; B、检验氢气的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向下,移近火焰,再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示氢气不纯,需要重新收集并验纯,;如果只听到很微弱的噗噗的声音,则说明氢气已经纯净,故 B正确; C、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热水的作用:使烧杯内的白磷和空气隔绝,因此水中白磷不会燃烧,加热升温使铜板上的白磷达到着火点; D、根据实验现象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依次向上,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故选 A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5、与评价;空气组成的测定;氢气的性质级验纯;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有关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 N2( 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 CaO( CaCO3):高温煅烧 C CO2( CO):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 D MnO2( 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 C 试题:物质的除杂原则是除去杂质但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加入的物质只能跟杂质反应不能和主要物质反应,再结合物质的性质作出选择。如: A、除去氮气中的氧气,氮气比氧气化学性质稳定,灼热的铜网能与氧气反应但不和氮气反应,方法正确; B、碳酸钙在高温煅烧的条件下能生成氧
6、化钙,不但能除去杂质,还能增加原物质的质量,方法正确; C、澄清石灰水能与主要物质 CO2反应,并不与杂质 CO 反应,故该方法错误。 D、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 C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相同原子只能构成同种分子 C分子质量一定比原子质量大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答案: D 试题: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
7、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或新物质;粒子在不断的运动;粒子间有间隔。但分子和原子不能直接比较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 C、错误;故选 C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化学实验的规范操作很重要性。以下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粗盐的提纯 ”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里 B “氯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 止加热 C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D “测定溶液酸碱性强弱 ”实验中,测定溶液 pH时应先将试纸湿润 答案: B 试题:过滤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紧靠
8、,且要用玻璃棒引流,不能直接向漏斗中倾倒,故 A错误; B、 “氯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流引起热的试管炸裂,该选项正确。 C、多余的药品应放到指定的位置不能放回原试剂瓶,故错误;测定溶液 pH时 ,湿润了试纸可能会影响溶液的 PH值 ,如测酸会变大,测碱会变小 ,只有测中性的才会不变, D错误,故选 B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产生一种黑色固体 B向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吹气,紫色石蕊变蓝色 C向无水硫酸铜粉末中滴加少量水,粉末由蓝色变白色 D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溶
9、液先变浑浊,后又变回澄清 答案: D 试题:细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 A 错误; B向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吹气,呼出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故 B错误; C、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故C错误; D、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溶质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溶液先变浑浊,若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与水、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所以又变回澄清,故 D正确,选 D。 考点:化学反应的现象,实验基本操作 在 CO、 CO2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4%。将该混合气体 5g通过足量的灼
10、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气体再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A 5g B 10g C 15g D 20g 答案: C 试题:正常思路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但对于该题计算太麻烦。本题可这样考虑:混合气体中只有氧和碳元素,所以除了氧元素就是碳元素,所以混合气体中碳元素占的质量分数是 36%,所以 5g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为536%=1.8克。这些碳元素最后全部转化到碳酸钙中的碳元素,因为碳酸钙中碳的质量分数是 12%,所以碳酸钙的 m=1.8/12%=15克 . 故选 C 考点: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 在进行食盐、蔗糖和淀粉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A溶质颗粒大
11、小 B溶剂的温度 C溶剂的种类 D溶剂的质量 答案: A 试题: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探究常采用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变量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的问题而进行逐一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而溶质颗粒的大小只是会影响溶解速度的快慢对结果没有影响。因此在探究食盐、蔗糖和淀粉溶解性大小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有温度、溶剂的种类及质量。故选 A 考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蜡烛成分之一化学式为 C20H42,关于该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化合物 B该物质是由 20个碳原子和 42个氢原子构成 C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D碳原子与氢原子个数比为 10
12、21 答案: B 试题:根据蜡炬化学式 C20H42 可知其由 C, H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 A、 C正确;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C20H42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0: 21,故 D正确; B中应该说该物质一个分子是由 20个碳原子和 42个氢原子构成,故 B错误,该选 B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元素组成 生活中见到的物质里,属于纯净物的是 A医用酒精 B干冰 C清新空气 D加碘食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医用 75%的酒精中含有水和酒精,属于混合物; 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故选 B; C空气中含有氮气、
13、氧气等物质,无论 清新的 还是 新鲜的 空气都是属于混合物; D加碘食盐是向食盐中添加碘酸钾,因此加碘食盐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是混合物,故 D错误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 “铁 ”、 “锌 ”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答案: C 试题: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 “铁和锌 ”,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 “铁和锌 ”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 C 考点:元素的概念 我们熟悉的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 B豆浆 C冰水 D糖水 答案: D 试题:牛奶、豆浆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14、属于乳浊液;冰水都是水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蔗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 D 考点:溶液的概念;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PM2.5是可入肺颗粒物,为降低 PM2.5的含量,应该提倡 A露天焚烧秸秆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直接燃烧煤炭 D大量使用燃油汽车 答案: B 试题:由于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秸秆焚烧、化石燃料的燃烧(如燃煤、机动车尾气)等,故选 B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ClO2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 B 1 C +2 D +4 答案: D 试题: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15、,氧元素显 -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x,可知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x+( -2) 2=0,则 x=+4故选 D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固体碘受热升华,关于此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碘分子体积变小 B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碘分子质量变大 D碘分子运动速率不变 答案: B 试题:分子的性质和特征是: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固体碘受热升华,碘分子体积、碘分子质量不变,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的间隔变大,故选 B 考点:分子的性质 科学家探索用 CO除去 SO2,该反应为 SO2 + 2CO 2X + S,则 X化学式是 A CO2 B C C CS2 D COS
16、 答案: A 试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反应物中有: 1个硫原子、 2个碳原子、 4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 1个硫原子,还缺少 2个碳原子、 4个氧原子,又因为 x的前面化学计量数是 2,所以 X的化学式为 CO2故选 A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氧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的变化是 A 2C2H2 +5O2 2H2O+4CO2 B H2CO3 H2O+CO2 C 4P 5O2 2P2O5 D 2H2O 2H2 O2 答案: D 试题:化合物中元素称为化合态元素,单质中元素称为游离态元素;因此,氧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的变化
17、即含氧化合物反应后生成氧单质的反应。 A、C的反应是把单质氧气化合成了氧化物;故 A、 C不正确; B、反应中的含氧化合物反应后仍是含氧化合物,没有形成单质氧;故 B不正确; D、该反应把含化合物分解,得到单质氧气;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化学反应的实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填空题 小敏来到实验室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实验,请按照要求答问题: ( 1)实验台前有如下仪器和药品,请写出仪器 A、 B的名称: A , B 。 小敏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做制取氧气的实验,实验前她发现其中缺少一种药品,该药品名称是 ;该反应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18、 2)下表是小敏实验时的主要步骤及相关实验装置,其中 (填字母序号)步骤中的实验装置有错误,改正的方法是 。 改正后进行实验,这些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实验 步骤 a制备气体 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相关 实验 装置 ( 3)利用上述装置另选药品,也能完成二氧化碳气体制备,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图甲装置也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甲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打开弹簧夹,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便能发生,请简述使甲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 。 答案:( 1)铁架台 集气瓶 二氧化锰 2H2O2 2 H2O +O2 ( 2) a 将长
19、颈漏斗的下端浸没在液面以下 c a b d ( 3) CaCO3 +2HCl CaCl2 +H2O + CO2 ( 4)当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容器(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回答不完整不得分)。 试题:认识有关仪器的名称,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并会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长颈漏斗的装置在使用时应注意长颈漏斗应液封(长管下端位于液面一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图 a 错误,应将长颈漏斗的下端浸没在液面以下;对于实验步骤,应先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接着制备气体,再收集气体,最后清洗仪器、整理桌面。会写
20、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当用弹 簧夹夹住胶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容器(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 考点:气体的制备,实验装置的选择。 下表是 KNO3 、 NaCl 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单位: g/100g 水),请回答问题: 温度( ) 10 20 40 60 80 KNO3 20.9 31.6 63.9 110 169 NaCl 35.8 36 36.6 37.3 38.4 ( 1) 10 时, KNO3 溶解度是 g/100g水。 ( 2)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 ( 3) 40 时,将 70gKNO3固体加入
21、 1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 g。 ( 4) 60 时, 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 NaCl,通过 方法获得较纯净的KNO3晶体。 ( 5)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坐标图中描点、绘制符合 KNO3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 。 ( 6)向 20mL水中溶解一定量 KNO3固体的操作如右图: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数据回答: A、 B、 C中 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当 x = g 时, 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答案:( 1) 20.9 ( 2) NaCl ( 3) 163.9 ( 4)冷却饱和溶液(降温)( 5)五点标的正确( 1分);线光滑,趋势正确( 1分)。
22、不光滑曲线或折线扣 1分;原点出发扣 1分 ( 6) B A 1.32 试题:由表中信息可知: 10 时 KNO3 溶解度是 g/100g水。 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氯化钠。 40 时, KNO3 溶解度是 63.9g,加入 70g没有完全溶解,溶液质量 =溶质(溶解的)质量 +溶剂质量 =63.9g+100g=163.9g。 结晶的方法有两种: 冷却饱和溶液,该法适应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如硝酸钾, 蒸发溶剂法,该法适应于溶解度受温 度影响小的,如氯化钠。故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 NaCl,通过冷却饱和溶液方法获得较纯净的 KNO3晶体。 按照表中给出的温度描点绘图
23、。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水是我们很熟悉的物质,通过化学学习之后,对水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 1)了解了水的宏观组成,即水是由 元素组成的; ( 2)知道了水的微观结构,构成水的微粒是 (填 A、 B、 C、 D字母序号); A B C D ( 3)认识了用实验测定物质元素组成方法。化学家卡文迪什做的关于水的组成实验原理如下: 2H2+O2 2H2O,请你从宏观角度描述该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 ; 从微观角度,结合化学方程式,用 中微粒模型图示表示该化学反应的过程 反应物 生成物 答案:( 1)氢氧( H、 O) ( 2) A
24、 ( 3)经点燃,氢气跟(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每 4份质量的氢气与 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36份质量的水;质量之比为 H2 O2 H2O=1 8 9;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等(合理给分) 试题:有水的化学式 H2O可知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由此结合图示可知选择 A。由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宏观上说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反应条件是点燃,或每 4份质量的氢气与 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36份质量的水;质量之比为H2 O2 H2O=1 8 9;或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等 考点:水的组成,化学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
25、的意义, 碳是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一种元素,许多物质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1)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 物质用途 金刚石切割玻璃 石墨作电极 活性炭净水 对应特性 硬度大 ( 2)金刚石、石墨和碳 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这些物质互称为碳元素的 。 ( 3) CO2 是宝贵的碳氧资源。 CO2 和 H2 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酸( HCOOH),此反应中 CO2与 H2的分子个数比为 ,若要检验 1%甲酸水溶液是否显酸性,能选用的有 (填字母序号) a无色酚酞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c pH试纸 ( 4)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 (填 “可再生 ”或
26、“不可再生 ”)能源。天然气最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和水,该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下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 1 g物质完全燃烧 甲烷 碳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 g 2.75 3.67 放出的热量 / kJ 56 32 答案:( 1)导电性(能导电) 吸附性 ( 2)同素异形体 ( 3) 1: 1 bc ( 4)不可再生 22 CH4+2O2 CO2+2H2O(有错不得分) 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煤完全燃烧,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煤,放出的热量高于煤(需读懂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加点的关键字表达不完整不得分)。 试题: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的
27、,金刚石切割玻璃,说明金刚石的硬度大,石墨用作电极,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活性炭净水主要是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同中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写出化学方程式 CO2+H2=HCOOH不难看出此反应中 CO2与 H2的分子个数比为 1: 1;甲酸水溶液显酸性,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可用 pH试纸测定溶液 pH,故选 bc。化石能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含碳物质完全燃烧时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氢元素转化为水,甲烷充分燃 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表中信息可知: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煤完全燃烧,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煤,放出
28、的热量高于煤 考点:考察碳单质、 CO、 CO2及其有机物的内容,考察方式与化学与社会、科技、生产、生活紧密联系。 现有氧气、氮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食盐等八种物质, 请按要求用化学式填写: ( 1)约占空气总体积 4/5的是 ; ( 2)最常用的溶剂是 ; ( 3)日常生活中用作调味料是 ; ( 4)导致酸雨的气体是 ; ( 5)能与血液里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 答案: (1) N2 (2) H2O (3) NaCl (4) SO2 (5) CO 试题: N2约占空气总体积 4/5;最常用的溶剂是水;食盐是日常生活中用作调味料; SO2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CO能
29、与血液里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考点: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常见的盐、一氧化碳的毒性 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钙尔奇是常用的补钙剂,主要成分是 CaCO3,钙尔奇每片 2.0g。取 1片钙尔奇,放入盛有 10g稀盐酸的烧杯中,其中碳酸钙跟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它成分与盐酸不反应)。烧杯内物质质量变为 11.34g。试计算: ( 1)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g,是 mol; ( 2)每片钙尔奇中含碳酸钙 mol; ( 3)服用钙尔奇通常一日 2次,每次 1片。则每人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 g。 ( 4)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上述反应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01%) 答案:(
30、1) 0.66 0.015 ( 2) 0.015 ( 3) 1.2 ( 4) 10.95% ( 1分) 试题:(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g+10g-11.34g=0.66 g 0.66 g的摩尔数是 0.66 g44g/ mol=0.015 mol ( 2)由化学方程式 CaCO3 +2HCl CaCl2 +H2O + CO2可知,每片钙尔奇中含碳酸钙碳酸钙 0.015mol ( 3)每人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 20.01510040=1.2g ( 4)设:盐酸中氯化氢为 x mol CaCO3 +2HCl CaCl2 +H
31、2O + CO2( 1分,化学式正确就得分) 1 2 0.015 x = ( 1分) x = 0.03 mol ( 1分) 盐酸的质量分数 = = 10.95% 考点:物质的量,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探究题 利用下图装置可进行气体性质的探究实验。 A 处通入无色气体(可能是 H2、CO或 CO2); B 处玻璃管中盛放黑色粉末(可能是 CuO 或 C), C 处试管中盛放澄清石灰水。 ( 1)根据要求完成下表填写: 序号 探究实验 简答 若为 H2与 CuO的反应 B处玻璃管观察到现象: 。 若为 CO与 CuO的反应 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 。
32、若为 CO2与 C 的反应 ( B处换成酒精喷灯加热) B处的黑色粉末逐渐减少,最后消失, D处观察到有 色的火焰。 ( 2)探究实验 通过 B处的现象只能确定一种产物是铜,为了进一步确定另一产物是水,请对上述实验装置提出简要修改方案(添加或更换装置的位置和所需的药品) 。 ( 3)探究实验 澄清石灰水的作用(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 ( 4)在上述探究实验 、 中, D处导管尖嘴口都需用酒精灯点燃,简述其目的分别是: 、 。 答案:( 1)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有水珠) CO+ CuO Cu + CO2 ) CO 蓝 ( 2)位置:在 B、 C之间或 C之前; 药品:白色无水硫
33、酸铜或 C装置更换盛有白色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 ( 3) CO2+Ca(OH)2CaCO3+ H2O ( 4)实验 目的是除去有毒的 CO尾气,防止污染 实验 主要目的是证明高温下 CO2与 C能反应,且产物为 CO 试题: H2还原 CuO的反应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有水珠,CO+ CuO Cu + CO2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CO被氧化铜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CO2与 C 的反应后可生成 CO, CO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H2还原 CuO后生成铜和水,白色硫酸铜遇水变蓝,可用来鉴别水的生成,因此可在 B、
34、C之间或 C之前安装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 15)澄清石灰水可鉴别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 H2O CO有毒,可用点燃的酒精灯除去的尾气中的 CO,防止污染空气。 高温下 CO2与 C能反应,且产物为 CO 考点:氢气的还原性,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毒性,二氧化碳的性质 推断题 采用适当的试剂,可从石灰石(主要成分是 CaCO3)中获得高纯度 CaCO3,其流程如下: ( 1)流程图中进行的操作 1、操作 2的名称是 ; ( 2)写出石灰石煅烧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 3)该流程图所示物质中,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氧化物是 ,该物质与水反应
35、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使原料中各原子的利用率尽可能达到 100%是 “绿色化学 ”的核心理念之一。上述流程中有的物质可以再利用,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 “化学式 ”)。 答案:( 1)过滤 ( 2) CaCO3 CaO + CO2(有错不得分) 分解(反应) ( 3) CaO(氧化钙) CaO + H2OCa(OH)2 ( 4) CO2、 H2O(有对得 1分,有错扣 1分) 试题:石灰石中含有不溶性杂质,除去不溶性杂质方法是过滤, 石灰石高温 煅烧生成 CaO 和 C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aO 和 CO2两种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其中 CaO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通过流程图可知, CO2、H2O可循环利用。 考点:石灰石的利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的能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