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纸张燃烧 C水分蒸发 D矿石粉碎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本题中: A中的变化是由冰雪变成水,即物质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的是物质的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中的变化是纸张燃烧,物质由原来的纸张变为二氧化碳和灰烬,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此项正确。 C中的变化是由水变成水蒸气,即物质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的是物质的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中的变化是由大块的矿石变成小块的
2、矿石,即发生的是物质的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4P + 5O2 2P2O5 B Fe + O2 Fe3O4 C C + O2=CO2 D 2Mg + O2 2MgO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两大原则: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A项中 “”添加错误, “”表示有气体生成,而 A中的 O2为反应物,不应加此符号。 B 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 C 项没有标明反应的正确条件,其条件应为点燃。 D项正确。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我国科学家成功用一种核内有 4个质子和 6个中子的铍原
3、子来测定 “北京猿人 ”的年龄,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 4 B 6 C 10 D 16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该原子的质子数为 4,所以其核电荷数也为 4。 考点:原子的构成 自然界中铝元素常以氧化铝、硫化铝( Al2S3)等形式存在, Al2S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 B 0 C +4 D +6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合价的原则是: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Al2S3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3价。即( +3) 2+硫元素的化合价 3=0 硫元素的化合价 =-2 A项正确。 考点: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化合价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
4、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C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此项正确。 B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此项正确。 C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此项错误。正确的说法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离开了化学变化的范围,原子也是可分的。 D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此项正确。 考点:构成物质的微粒 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氮气 3瓶气体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 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石灰水 答案: B 试题分
5、析: A三种气体的颜色都是无色,无法通过观察颜色区分。 B空气中 含有一定量的氧气,所以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继续燃烧;氧气有助燃的性质,以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而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此项可以区分。 C三种气体都是无味的,无法通过闻气体的气味区分。 D空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不明显。氧气和氮气都不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此项不正确。 考点:常见气体的鉴别 用如图所示简易装置探究水的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 1: 2 D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
6、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 C 试题分析:电解水实验。主要装置:水电解器和直流电源。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玻璃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 1: 2。检验气体: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体积大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且罩在火焰上的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证明是氢气。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 C项错误。因为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二者的体积比应为 2: 1。 考点:水的电解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7、 装入药品,固定仪器; 熄灭酒精灯; 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步骤如下: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加入药品 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 点燃酒精灯加热 (先预热,注意:一定要让试管均匀受热,否则会因冷热不均炸裂试管 ) 收集气体(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法) 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法,此步骤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导管在盖上玻片) 熄灭酒精灯(如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气管从水槽取出则会造成倒吸现象)。所以本题中 A项正确。 考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蜡烛(足量)在如图 1所示的密闭容
8、器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 2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瓶中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该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只有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从图中可看出燃烧前装置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9 56%,此项错误。 B从图中可看出燃烧停止时装置内仍含有体积分数为 15 96%的氧气,所以此项正确。 C该装置是密闭容器,在反应过程中没有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此项错误。 D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应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混合物。此项错误。
9、考点:物质的燃烧、质量守恒定律 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 CH3OH): CO2 + 3H2 CH3OH + 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分解反应 B氢原子数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 C钌 -膦络合物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D为 CO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看出,反应物为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为甲醇和水,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此项错误。 B 在反应前后氢原子数不变。此项错误。 C 从题中可知钌 -膦络合物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所以其质量在反应 前后不发生改变。此项错误。 D 从题目可知,可以将 CO2
10、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所以此项正确。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 C水中白磷通氧气前后的实验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 D只有图 1实验,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 1实验中,可通过 “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这一反应事实得知燃烧需要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可通过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这一反应事实得知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温度达
11、到其自身的着火点。此项不正确。 考点:燃烧的条件 下列 4个坐标图分别示意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向盛有 MnO2的烧杯中加入 H2O2溶液 在某一密闭装置内 点燃红磷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向盛有 MnO2的烧杯中加入 H2O2溶液,生成 O2的质量应与加入 H2O2溶液成正比。所以此项不正确。 B在反应开始时,由于燃烧产生产生大量的热而使装置的温度升高,从而造成装置内的压强会变大。后期由于气体参与反应装置气体减少较明显、反应停止温度逐渐降低等因素,从而造成装置内的压强会逐渐变小。此项正确。 C随着高锰酸钾
12、固体在加热的情况下反应,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而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其质量分数会逐渐变大。此项错误。 D因为石灰石是一定量的,所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应有一个最大值。此项错误。 考点:图像题、常见物质的化学变化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 是 A倾倒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加热液体 D称量固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中的错误有:瓶塞未倒放,标签未向手心,瓶口未紧挨试管口,试管未适当倾斜。此项不正确。 B项正确。 C项中的错误为液体的量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D中的错误为将物质与砝码放反了,应为左物右码。所以应选 B。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知识 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 2个氧分子: 2
13、O B一氧化碳: Co C 3个钠离子: 3Na+ D氧化钠: NaO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1、符号(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前的数字只表示粒子(分子、原子、离子)个数。 2、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只表示一个(或每个)粒子中某元素原子的个数或原子团的个数。 3、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只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 4、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只表示某物质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A 2个氧分子应为 2O2, 2O 表示 2个氧原子; B 一氧化碳应为 CO, Co表示钴元素; C 3个钠离子为 3Na+,此项正确。 D 氧化钠应为 Na2O 考点:化学符号周围的四种数值。 在干燥洁
14、净的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 21%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为: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0 94%,二氧化碳 0 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0 03%。所以 A项正确。 考点:空气的成分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硅 B氧 C铝 D铁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为:氧元素最多(非金属元素),其次为硅、铝(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铁等元素。所以 B项正确。 考点: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O2 B H2O C CO2 D SO2 答案: A 试题分析: 选项 符号 表示的物质
15、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A O2 氧气 氧分子 B H2O 水 水分子 C CO2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分子 D SO2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分子 所以 A项正确。 考点:物质的化学式 下列物质中,未计入北京市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 “空气污染指数 ”、 “首要污染物 ”、 “空气质量级别 ”等。空气污染指数(简称 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质等。空
16、气质量日报每天及时、准确地人民群众反映空气质量状况,可以增强群众对空气污染的监督,还可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A项氮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所以应选 A。 考点:空气污染 下列图标中,表示 “禁止烟火 ”的是 A B C D答案: D 试题分析:在日常生活中要了解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A表示易爆品 B表示禁止燃烧 鞭炮 C表示有腐蚀性的物质 D表示禁止烟火 考点:与燃烧和爆炸有拳图标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A红磷 B木炭 C甲烷 D铁丝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与氧气反应的物质 主要反应现象 生成物 A红磷 剧烈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形
17、成浓浓的白烟 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 B木炭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二氧化碳(无色气体) C甲烷 发出蓝色火焰 二氧化碳和水(无色气体) D铁丝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 所以 D项正确。 考点: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3 B ClO2 C NaOH D H2SO4 答案: B 试题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项只含一种元素,属于单质,不符合要求。 B项含氯和氧两种元素,符合要求。 CD均含三种元素,不符合要求。所以应选 B项。 考点: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潜水 B急救 C灭火 D气焊 答案:
18、 C 试题分析:氧气具有支持燃烧( D项)和支持呼吸( AB项)的作用。不能用于灭火。所以应选择 C项。 考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碳和氧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它们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应选 A项。 考点:元素的概念 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答案: C 试题分析:吸烟危害健康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不同的香烟点燃时所释放的化学物质有所不同,但主要数焦油、尼古丁
19、和一氧化碳等化学物质。 考点: 化学与健康 下列微粒中,能够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A H B H2 C H+ D H2O 答案: B 试题分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分子。 A项 H表示氢原子; B项 H2表示氢分子; C H+表示氢离子; D H2O 表示水分子。所以应选 B项。 考点:构成物质的微粒 填空题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 1)在水、铜和氯化钠 3种物质中,构成氯化钠的基本微粒是 (填 “分子 ”、 “原子 ”或 “离子 ”)。 ( 2)军事上用于制造隐形飞机涂层的四硫富瓦烯( C6H4S4)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 四硫富瓦
20、烯属于 (填 “无机物 ”或 “有机物 ”),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 质量比为 。 ( 3) A、 B、 C、 D表示 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A和 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 C和 D。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个 D分子中含有 _个原子。 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4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c 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B、 C d C、 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11: 7 答案:( 1)离子 ( 2)有机物 18:1 ( 3) 2 ac( 2分) 试题分析:( 1)氯化钠是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水是由于水分子构成的,铜是由
21、铜原子构成的。 ( 2)四硫富瓦烯属于有机物。 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6):( 14)=72: 4=18:1 ( 3) 一个 D的分子中含有 2个氮原子; 从图中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O+2CO 一定条件 2CO2+N2 所以 ac均正确。反应过程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b项错误。 C、 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244): 28=88: 28=22: 7 d项错误。 考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 碳是人类接触最早、利用最多的元素之一。 ( 1)在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将碳粉与氧化铜混合后加强热
2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碳表现出 (填 “氧化 ”或 “还原 ”)性。 ( 3)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将石墨用于制作电极 一氧化碳用作气体燃料 将小块金刚石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 ( 4)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5)石灰石用途非常广泛。可用来吸收火力发电厂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废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CO3 + 2SO2 + O2 2CaSO4
23、 + 2X, X的化学式为 。 答案:( 1) 12 01 ( 2) C + 2CuO 2Cu+ CO2 还原 ( 3) ( 4) AB ( 5) CO2 试题分析:( 1)根据图可知,该元素的质子数(核电荷数为 6,元素符号为 C,名称为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 01 ( 2)炭可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 2CuO 高温 2Cu+ CO2 在该反应中碳将氧化铜中的氧夺走,体现的是其还原性。 ( 3)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了 “干冰升华(由固态变成气态)时会吸收大量热 ”的性质; 将石墨用于制作电极利用了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 将小块金刚
24、石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这三个都是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用作气体燃料利用了一氧 化碳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 4)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日优点是: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其灭火原理是: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所以 AB项正确。 C项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着火点。所以此项错误。 ( 5) 原子种类 反应前原子个数 反应后原子个数 2X中含有的原子个数 Ca 2 2 0 C 2 无 2 O 12 8 4 S 2 2 0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可知 X的化学式为 CO2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意义、碳的还原性、碳单质及化合物的
25、性质、常见的灭火器、质量守恒定律 昌平区具有悠久的温泉文化。 ( 1)清澈的温泉水是 _(填 “纯净物 ”或 “混合物 ”)。 ( 2)净化温泉水的过程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_。 ( 3)鉴别温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方法是 _。 ( 4)温泉水中的铁泉对营养不良有治疗作用,碘泉能明显地激活机体的防御功能,这里的 “铁 ”、 “碘 ”指的是 _(填 “元素 ”、 “原子 ”或 “分子 ”)。 ( 5)节约、保护水资源是昌平延续温泉文化的关键,请列举一条生活中你的节水做法 _ _。 答案:( 1)混合物 ( 2)吸附 ( 3)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若有大量泡沫,则为软水;若泡沫不明显,则为硬水。
26、 ( 4)元素 ( 5)答案:合理即可,如用口杯接水刷牙、使用节水洗衣机、用洗菜水浇花等。 试题分析:( 1)自然界中的水中除含有水外,还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 ( 2)在水的净化过程中,木炭起的作用是吸附。相对于过滤而言,吸附净化水的程度要高些,它不仅能除去水中漂浮的固体杂质,还可以除去溶解在水中的一些物质,如有颜色和 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但它也不能除去一些能溶于水的离子杂质。 ( 3)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肥皂水加到软水中产生较多的泡沫,加到硬水中产生的泡沫很少,且有较多的浮渣。 ( 4)这里的 “铁
27、”、 “碘 ”指的是铁元素、碘元素。 ( 5)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鼓励家庭参与节约用水,人人注重节约用水,有效缓解水资源危机,使社会能得到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答案:合理即可,如用口杯接水刷牙、使用节水洗衣机、用洗菜水浇花等。 考点:常见的物质水(电 解、人工净化、硬水和软水、节约用水)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为了使煤充分燃烧,通常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其目的是 。 ( 3)为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科学家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
28、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4)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人类迫切要求开发和利用氢能、风能、 _ (填一种)等新能源。 ( 5) 2013年 4月 2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发起 “绿 V客( Green Week)行动 ”,邀请公众从小事做起,践行环保。下列行为中,符合 “绿 V客 ”活动主题的是 。 A尽量开车上下班 B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木筷 C尽量使用环保购物袋 D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纸杯 答案:( 1)石油 CH4 + 2O2 CO2 + 2H2O ( 2)增大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 3) CO2 4H2 CH4 2H2O ( 4)太
29、阳能(答案:合理给分) ( 5) BCD 试题分析:( 1)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CH4)。甲烷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 + 2O2 CO2 + 2H2O ( 2) “将煤块粉碎成煤粉 ”增大了煤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 3)从题中可知:反应物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和加热;生成物为水和甲烷。所以其化学方程式为: CO2 4H2 CH4 2H2O ( 4)新能源是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 5)开车上下班会造成汽车尾气增加,不符合
30、主题。 考点:化学与社会 计算题 氢化锂( LiH)为玻璃状无色透明固体,军事上用作氢气发生来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LiH + H2O=LiOH + H2。计算 80 g氢化锂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答案: g 试题分析:已知:氢化锂的质量为 80 g,未知:氢气的质量。可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质量关系进行求解。 【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x。 LiH + H2O=LiOH + H2 8 2 80 g x x = 20 g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20 g。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学生想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 15g干燥的碎鸡蛋壳放入烧
31、杯中,向其中加入了 4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鸡蛋壳中除碳酸钙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50 6g。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 1位小数)。 答案: 7%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为: 15g(干燥的碎鸡蛋壳) +40g(稀盐酸) =55g而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 50 6g,这说明反应过程中生成了 55g-50 6g=4 4 g的气体。此气体为二氧化碳。因此在反应中知道了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 4 g,可求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然后再求出碳酸钙在鸡蛋壳中所占的质量分数。 解:生
32、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0g 15g-50 6g 4 4g 设 15g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44 4 4g 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66 7% 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66 7%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探究题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 1)仪器 a的名称是 。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E或 (填字母序号,下同)。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 _,说
33、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答案:( 1)试管 ( 2) 2KMnO4 K2MnO4+MnO2+O2 C ( 3) CaCO3+2HCl=CaCl2+H2O+CO2 B 木条熄灭 试题分析:( 1)仪器 a的名称是试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 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氧气适用的收集方法为排水法( E)和向上排空气法( C)。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A装置适用于在加热固体的情况制取气体, B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物质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
34、,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条件为常温,所以应选择 B装置做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瓶中已充满。 考点: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下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外逸等优点。 小资料: Na2CO3 + H2SO4=Na2SO4 + H2O + CO2; 氧化钙(俗称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 1)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_。 ( 2)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硫酸,烧杯 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 中盛有碳酸钠
35、粉末。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 是 _。 ( 3)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滴管甲 烧杯 滴管乙 烧杯 试剂 H2O MnO2 气球鼓起是因为装置内气压增大,两次气压增大的原因依次是 _。 答案:( 1)总在不断运动 ( 2)先将乙中的液体挤出,一段时间后,再将甲中的液体挤出 ( 3)烧杯 : CaO;滴管乙:过氧化氢溶液 固体 CaO 与 H2O 反应,放出大量热,导致气压增大; H2O2和 MnO2反应,产生 O2并放出热量,导致气压增大( 2分) 试题
36、分析:( 1)胶头滴管甲和乙中的液体分别滴入烧杯 和烧杯 中,二者没有直接接触。变色是因为:浓氨水中的易挥发性,有 NH3分子从浓氨水中逃逸出来,进入了酚酞中使得酚酞变红;这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 2)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可先让石蕊接触二氧化碳气体,即先将乙中的液体挤出(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观察到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过一段时间后,再将甲中的液体挤出,二氧化碳气体会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会使纸花变色。 ( 3) 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这说明甲中的液体与烧杯 中的物质接触后并没有生成气体(如
37、生成气体,一段时间后气球不会恢复原状),即二者应该会放出热量。烧杯 中的物质可选用小资料当中提到的氧化钙。也可以选择其他能和水接触放热的物质,如氢氧化钠固体或浓硫酸。 后来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结合烧杯 中的物质为 MnO2可知乙中的液体应为过氧化氢溶,它与 MnO2接触后会生成氧气且反应放出热量,造成气球内的气压明显变大,所以气球又明显鼓起。 考点:常见物质间的反应 分类是研究物质 的一种重要方法,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学习完二氧 化碳的性质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钙的组成相似,设计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钾发生反应。 ( 1)实验准备 查阅资料
38、:通常状况下, 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 1体积二氧化碳。 ( 2)实验过程 【方案一】同学们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于试管中,向该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钾发生反应。有的同学提出该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_。 【方案二】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利用下面的 装置,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A B分别取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溶液放入 A、 B中, 关闭 K,通入二氧化碳, A、 B中均无明显变化。 B中盛放的溶液是 _。 打开 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 B中溶液变浑浊。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同学们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确实发
39、生了化学反应。有同学 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_。 同学们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实验,分别量取 50 mL上述溶液放入 A、 B中, 关闭 K, 通入约 500 mL二氧化碳, A、 B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_。 ( 3)实验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 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 答案:( 2) 【方案一】不能通过现象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 【方案二】 Ca(OH)2 (或氢氧化钙) CO2 + Ca(OH)2 = CaCO3 + H2O CO2能溶解于水且与水反应 关闭 K 时,
40、 B中的溶液无明显变化,通常状况下, 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 1体积二氧化碳,通入的 CO2气体体积远大于 A中溶液的体积,说明 CO2和 KOH发生了反应。 ( 2分) 【反思与评价】证明反应后某一反应物不存在 试题分析:【方案一】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有明显的现象。所以不能只通过现象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 【方案二】 在关闭 K 的情况下,气体先从 A中经过,然后才能进入 B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因为 A中没有明显现象,所以 A中一定不是氢氧化钙。因此 A中应为氢氧化钾,则 B中的氢氧化钙。 打开 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一部分气体会不经过 A而进入 B。 B
41、中的反应为: CO2 + Ca(OH)2 =CaCO3 + H2O 结合两步的现象,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在步骤 出现的现象还可能是因为 CO2能溶解于 A中的水且与水反应。 关闭 K 时, B中的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气体没有进入 B中。通常状况下, 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 1体积二氧化碳。通入的 CO2气体体积( 500 mL)远大于 A中溶液的体积( 50 mL),则排除了二氧化碳气体完全溶解于水或与水反应的可能,所以能说明 CO2和 KOH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评价】该实验是通过证明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往氢氧化钾溶液中后,二氧化碳发生 了反应而不存在 ”的方法来验
42、证二者的反应。 考点:常见的酸碱盐 推断题 下列字母表示的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 1) A、 B、 C均为氧化物, A、 B组成元素相同, A、 C均能分别转化成 B,且 B与 C能发生化学反应。 C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 3:8。则 A转化成 B的化学方程式为 , B与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 ( 2) 固体单质 F在 E中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 C和 D。 E为气体单质, D与 E反应生成 C,则 F的化学式为 , D与 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 某气体是由 C、 D、 E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测得组成该气体的两元素的质量比为3:5,将该气体通入
43、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则该气体中一定有 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有 _。 答案:( 1) 2H2O2 2H2O + O2 CO2 + H2O = H2CO3 化合反应 ( 2) C 2CO + O2 2CO2 ( 3) CO和 CO2 O2 试题分析:( 1) 在初中阶段,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有: H2O2和 H2O; CO2和 CO。CO2中碳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 3: 8。所以可推知: A为 H2O2; B为 H2O; C为 CO2。 所以则 A转化成 B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 + O2 ; B与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 H2O =H2CO3 ,两个反应的
44、基本反应类型均为化合反应。 ( 2) 固体单质 F在 E中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 C和 D。可知 F为碳, E为氧气, C、 D分别为 CO2和 CO中的一个。结合( 1)中的信息可知 C为 CO2, D为 CO。所以 F的化学式为 C, D与 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 + O2 点燃 2CO2。 ( 3) 某气体是由 C、 D、 E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即 CO2、 CO、 O2中的一个或几个。将该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说明该气体中一定有 CO2。 CO2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 3:8,要大于组成该气体的两元素的质量比为 3:5。所以该气体还应该含有 CO(两元素的质量比为 3: 4),可能有则为 O2。 考点:常见物质的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