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1206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4届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4届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4届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4届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酒精燃烧 C铁丝弯曲 D西瓜榨汁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本题中: A中的变化是干冰由固态变成气态,发生的是物质的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中的变化是酒精燃烧,是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此项正确。 C中的变化是铁丝被弯曲,发生的是铁丝的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 中的变化是由西瓜变成汁,发生的是物质的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2、,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连线前后关系不正确的是 A过量排放 CO2 形成酸雨 B蒸馏 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 C提倡绿色出行 减少 PM2 5排放 D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 减少水污染 答案: A 试题分析:过量排放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酸雨的形成是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引起的。此项错误。 考点:化学与环境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能直接从空气分离得到的是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 B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C用作冷冻麻醉的氮气 D用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所以这些气体可通过

3、分离空气得到。空气中不含氢气,所以无法通过分离空气的方法得到氢气。 B项错误。 考点:空气的成分 最近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合成 117 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钙和锫都属于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17 C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 117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94g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钙和锫都有金字旁,都属于金属元素。此项正确。 B从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17。此项正确。 C 元素的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原子序数)=117。此项正确。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94。相对原子质量没有 g为单位。此项错误。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对

4、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一滴水中大约有 1 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B 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 D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 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隔变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是因为:当温度升高的时候,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从而使其体积变大;当温度降低的时候,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小,从而使其体积缩小。所以 C项错误。 考点:微粒的基本性质 下列四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与另外三种金属单质都能发生反应,该金属是 A Fe B Ag C Cu D Al 答案

5、: B 试题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本题中的四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与另外三种金属单质都能发生反应。说明该金属的活动性应是四种金属中最弱的。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该金属为 Ag。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3H2SO4中有 “1”、 “2”、 “3”、 “4”四个数字,它们表示的含义中,正确的是 A “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 B “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 C “3”表示 3个硫酸分子 D “4”表示 4个氧原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3H2SO4中的 “3”位于符号的前面,表示硫酸分子的个数; “1”、 “2”、“

6、4”分别位于 S、 H、 O元素符号的右下角,表示一个硫酸硫酸分子中所含该原子的个数。所以正确应为 C项。 考点: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值的的含义 A、 B、 C 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 C烧杯一 段时间没有变色,可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也说明 B烧杯变色是因为 A烧杯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 B烧杯中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该实验并不能说明水分子是运动的。所以

7、应选 A项。 考点:科学探究、分子的性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C混合物中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还可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氧气和臭氧。此项错误。 B化合物是由 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此项正确。 C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其组成微粒不一定是分子。也可是原子或离子。如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二者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此项错误。 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二者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考点:物质的组成 我国科学家用

8、滤纸和二氧化钛( 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 “纳米纸 ”,又在纳米纸上 “铺 ”一层 “萘胺 ”( C10H9N)染料制成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萘胺中含有 20个原子 B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萘胺中 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 D二氧化钛和萘胺都属于化合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萘胺的化学式可知,在其一个分子中含有 20个原子。说萘胺中含有 20个原子是错误的。 B这种试纸是用滤纸和二氧化钛( TiO2)薄膜制作成的,属于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此项错误。 C 根据萘胺的化学式 C10H9N 可知,其中 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此项错误。 D二氧

9、化钛和萘胺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化合物。此项正确。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及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其反应原理是 CO2+3H2 CH3OH+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数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 B参加反应的 CO2与 H2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C CO2与 CH3OH的质量比为 11:8 D钌 -膦络合物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氢原子数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此项错误。 B参加反应的CO2与 H2的分子个数比为 1:3,此项错误。 C CO2与 CH3OH的质量比为 44:32)

10、 =11:8 ,此项正确。 D从反应原理中可知,钌 -膦络合物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此项错误。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 KMnO4固体 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 H2SO4中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 KMnO4固体时,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没有变化。此项错误。 B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镁与硫酸的反应要比铁与硫酸的反应更剧烈。根据二者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 H2SO4中,镁反应生成氢

11、气的质量要比铁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此项错误。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时,催化剂只改变了反应的速率,而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此项错误。 D电解水时,生成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 8: 1,此项正确。 考点:物质间反应的图像题 下列关于 O2、 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 O2可用于炼钢 B O2、 CO2中都含有氧分子 C O2的主要来源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D CO2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O2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此项正确。 B CO2中都不含氧分子,此项错误。 C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是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此项错误。 D CO2气体本身不具有酸

12、性,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此项错误。 考点: O2、 CO2的性质及用途 下列方法能区分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是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氧化碳和空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用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和 D(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的方法区分。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可观察到气体燃烧;空气不具有可燃性,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气体不会燃烧;。所以可用 C项的方法进行区分。 考点:气体的鉴别 下列图标中,表示 “禁止烟火 ”的是 A B C D 答案

13、: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A表示易爆品 B表示禁止燃烧鞭炮 C表示有腐蚀性的物质 D表示禁止烟火 考点:与燃烧和爆炸有拳图标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为:氧元素最多(非金属元素),其次为硅、铝(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铁等元素。所以 A项正确。 考点: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碘盐 B果汁 C冰水 D食醋 答案: C 试题分析: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A碘盐是由食盐和含碘元素的碘酸钾组成,属于混合物。 B果汁中含水和

14、糖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 C冰水是由冰和水组成,冰和水是一种物质的两种状态,属于纯净物。此项正确。 D食醋是由醋酸、水等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属于混合物。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构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所以应选 D项。 考点:元素的性质 下图中的化学符号表示 2个分子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1、符号(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前的数字只表示粒子(分子、原子、离子)个数。 2、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只表示一个(或每个)粒子中某元素

15、原子的个数或原子团的个数。 A N2中的 2在右下角表示每个氮分子中含 2个氮原子; B 2H中的 2在元素符号的前面,表示 2个氢原子; C 2Na+中的 2在符号的前面,表示 2个钠离子; D 2H2O中的在前面的 2表示 2个水分子了。此项正确。 考点: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值的含义。 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A用于灭火 B供给呼吸 C用作气体肥料 D生产碳酸饮料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孔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用于灭火。此项正确。 B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无法供给呼吸。此项错误。 C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用作气体肥料,此项正确。 D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

16、碳酸,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此项正确。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下列气体中,有毒的是 A N2 B O2 C CO D CO2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氧化碳有毒性: CO和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强,人吸入 CO会造成人体缺氧,严重者会致死。所以应选择 C项。 考点:常见的物质 野炊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B撤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用沙土盖灭火堆,是利用土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应选 A项。 考点:灭火的原理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17、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所以现象应为形成浓浓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此项错误。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已知氦 -3的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一个原子中的电子数为 A 1 B 2 C 3 D 5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因为氦 -3的原子核含两个质子,所以其电子数也为 2。因此 C项正确。 考点:原子的构成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滴加液

18、体药品 B倾倒液体 C给液体加热 D检查气密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应伸入试管中,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所以 A项错误。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填空题 以下 8种物质为初中常见物质,均由表中元素组成。 元素名称 氢 碳 氧 氯 钙 铁 铜 元素符号 H C O Cl Ca Fe Cu A、 B、 C、 D是四种固体纯净物(如图所示),其中 A、 D为黑色粉末, B为红色固体, C为白色固体。 ( 1)取少量固体 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液体甲,固体消失,有气泡冒出,则液体甲为 ,该反应过程中还可观察到 。 ( 2) B与化合物乙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19、式为 。 ( 3)固体 C与液体丙反应,无气泡冒出,该反应在生活中可用于加热食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 若 D为一种氧化物,与( 1)中的适量液体甲反应时只得到蓝色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 D为一种单质,在一定量的气体丙中燃烧,生成物可能为 。 答案:( 1) HCl(或盐酸)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放热(加点字含义必须有) ( 2) 3CO+ Fe2O3 2Fe + 3CO2 ( 3) CaO + H2O = Ca(OH)2 ( 4) CuO+2HCl=CuCl2+H2O CO或 CO2或 CO与 CO2的混合物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元素可知 黑色粉未 C、 Fe

20、、 CuO 红色固体 Cu、 Fe2O3 白色固体 CaO ( 1) “A为黑色粉末;取少量固体 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液体甲,固体消失,有气泡冒出 ”,符合条件的固体 A为 Fe粉,液体甲为酸溶液。结合所出的元素可知为盐酸。二者反应的现象为: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放出热量 ( 2) “B为红色固体; B与化合物乙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 A”,所以 B为 Fe2O3。由 Fe2O3转化为 Fe,可让 Fe2O3与有还原性的化合物 CO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 3) “C为白色固体;固体 C与液体丙反应,无气

21、泡冒出,该反应在生活中可用于 加热 食物 ”,说明该变化放了热量。可知 C为 CaO,液体丙为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 + H2O = Ca(OH)2 ( 4) 蓝色溶液为含铜元素的物质的溶液,所以 D为氧化铜。前面已知丙为盐酸,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2HCl=CuCl2+H2O 若 D为一种单质,且 D为黑色粉未,则 D为 C粉。 D能在气体丙中燃烧,由丙为氧气。 C和氧 气在完全燃烧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碳, C和氧气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生成一氧化碳。所以生成物可能为 CO、 CO2、 CO与 CO2的混合物 考点:常见的物质间的反应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22、 ( 1)金属以矿物形式存在,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_(填化学式)。 ( 2)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下列金属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还原铁粉又称 “双吸剂 ”,常用于食品保鲜,其原理是:_。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来铁和铁合金都容易被锈蚀 B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金属资源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氧化铁 D在铁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 3)某工厂废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某课外小组利用废液制取海绵铜( Cu)和氧化铁两种产品,过程如下图所示(过程中不引入其他元素)。 请回答: 固体 B的成分是 。 检验

23、 C过量的方法是 。 答案:( 1) Fe2O3 Al2O3 ( 2) A 铁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会生锈 B ( 3) Fe 和 Cu 取少量溶液 E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铁粉,若有气泡产生,则盐酸过量(合理给分) 试题分析:( 1)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 Fe2O3和 Al2O3属于氧化物。 Cu2(OH)2CO3中的元素四种,不符合要求。 ( 2) 铁锅利用铁有良好的导热性;铜导线利用铜有良好的导电性;铝箔利用铝有良好的延展性。 铁粉作双吸剂是因为铁能与氧气和水共同反应,生成铁锈。同时除去了氧气和水,用于食品保鲜。 A铁容易被锈蚀,但铁的合金 -不锈钢不

24、易被锈蚀,此项错误。 B回收废旧金属既有利于保护环境 ,又能节约金属资源和能源。此项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此项错误。 D由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造成配制的药液药效降低或失去。此项错误。 ( 3)在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亚铁三种盐溶液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钠、铁、铜。所以可以在其混合溶液中加入铁将铜置换出来。所以 A是指铁。铁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溶液。操作 1将混合物分成了溶液 D和固体 B,所以操作 1为过滤。固体 B中的成分为反应生的铜和过量而未反应的铁;溶液 D的 成分为氯化钠

25、和氯化亚铁。要从固体 B(铜和铁)中得到纯净铜,可以向其中加入酸液。因为铜与酸不反应,从而得到铜。结合本题,加入的酸应为盐酸。(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上面的物质相对应,如加入别的酸会形成新的杂质)。所以 C为盐酸, F为铜, E为氯化亚铁溶液和盐酸, G为氧化铁。 因为 C为盐酸,过量会造成 E中含有。所以检验 C过量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 E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铁粉,若有气泡产生,则盐酸过量。 考点:金属的性质、常见的物质的推断 氧气、水和二氧化碳是我们身边重要的物质。 ( 1) A、 B、 C都是研究物质 组成和性质的实验。 关于 A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红

26、磷应足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B图试管 1中的气体为 ; C图中净化水的方法是 和吸附。 ( 2)用石灰浆抹墙,一段时间后墙壁变得又白又硬,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 3)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二氧化碳和氨气( NH3)可以合成尿素 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力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来使用 B将校园里的垃

27、圾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 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D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能源 x 答案:( 1) C H2 过滤 ( 2) Ca(OH)2+CO2=CaCO3+H2O ( 3) CO2+2NH3 H2O+CO(NH2)2 ( 4) ABCD 试题分析:( 1) 该实验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本 实验的原理:利用物质将氧气反应,造成容器内气压降低,吸入水的体积就是参与反应的氧气的体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有: 1、红磷要足量; 2、装置气密性要良好; 3、读数时温度要降至室温。所以 C项错误(会造成读数偏低)。 B图为电解水实验。试管 1中

28、的气体体积比试管要多,且试管 1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所以产生的气体为氢气。试管 2内的气体为氧气。 C图中利用小卵石、石英沙等物质对水进行了过滤净化,利用活性炭对水进行了吸附净化。 ( 2)石灰浆的成分是氢氧化钙,它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 3)从题中可知:反应物为氨气和二氧化碳,条件为高温高压,生成物为尿素和水。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H3 H2O+CO(NH2)2 ( 4) A火力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来使用可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提高燃料利用率的作用。符合要求。 B“将校园里的垃圾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

29、,焚烧发电 ”既减小了这些垃圾产生的污染,还形成一定的电能。符合要求。 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增加了对太阳能的利用,减少了对电能的需求。符合要求。 D“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能源 ”增加了对太阳能的利用。符合要求。 考点:常见的物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绿色化学 下图是密闭容器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 “ ”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 ( 1)反应前方框内应再填入 1个 微粒(填序号),判断依据是 。 A B C ( 2)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 “分解 ”、 “化合 ” 或 “置换 ”)。 ( 3) “ ” 和 “ ”两种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不

30、同。 ( 4)写出符合图中微观所示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 C 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 2)分解 ( 3)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 4) 2H2O 2H2 +O2 试题分析: (1) 原子种类 反应前现有原子个数 反应后现有原子个数 反应前应加的原子个数 1 2 1 2 4 2 据 “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发生改变 ”可推得需要填入微粒为 。所以应选 C项。 ( 2)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 ( 3)一种原子和另一种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原子中的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 4)根据物质组成和构成特点,可知初中阶段

31、符合该图示反应的为:2H2O 2H2 +O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基本反应类型、原子的构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 1)温泉中含有的钙、镁、钠、硫等矿物质对人体具有保健及美容的作用,这里的 “钙、镁、钠、硫 ”指的是 (填 “分子 ”、 “原子 ”或 “元素 ”)。 ( 2)硅酸钠( Na2SiO3)可用作黏合剂和防火材料,其中 Si元素的化合价为_。 ( 3)氮气常用于粮食的保护气是因为 。 ( 4) “嫦娥三号 ”使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 ,该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 5)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汽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排放污染较低。天然气中碳

32、、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 请完成完成铅酸电池充电反应的方程式: 2PbSO4 + 2H2O Pb + 2H2SO4 + _。 答案:( 1)元素 ( 2) +4 ( 3)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 4) 2H2+O2 2H2O ( 5) 3:1 PbO2 试题分析:( 1)这里的 “钙、镁、钠、硫 ”指的是相应的元素。 ( 2)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硅酸钠( Na2SiO3)钠元素显 +1价,氧元素显 -2价,可计算出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4价。 ( 3)氮气常用于粮食的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 4)根据题意可知,反应物为液氢( H2)和液氧( O2),条件为点燃,所以其反应的

33、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 ( 5) 天然气的化学式为 CH4,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 14)=12: 4=3: 1 根据 “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发生改变 ”可推得空格中的物质的化学式。 原子种类 反应前原子个数 反应后原子个数 空格中含有的原子个数 Pb 2 1 1 S 2 2 0 O 10 8 2 H 4 4 0 所以空格上的化学式为: PbO2 考点: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氮气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 计算题 钛( Ti)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的一种重要金属。在一定条件下,钛由四氯化钛( TiCl4)和金属镁反应而制得。 已知: T

34、iCl4+2Mg=Ti+2MgCl2 计算: 380Kg四氯化钛可生产金属钛的质量。 答案: Kg 试题分析:已知:四氯化钛的质量为 380Kg 未知:钛的质量 解题思路:可利用二者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关系解题 解题过程:解:设可生产金属钛的质量为 x。 TiCl4+2Mg=Ti+2MgCl2 190 48 380Kg x x=96Kg 答:可生产金属钛的质量为 96Kg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制备二氧化碳。现有含杂质 10%的石灰石 100 t(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含钙元素),经高温煅烧后,若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0%。 已知: CaCO3 CaO+CO

35、2 通过计算回答: (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 2)石灰石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 答案:( 1) 28t ( 2)未完全分解 试题分析:已知:石灰石的质量为 100t,杂质含量为 10% 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0% 未知:二氧化碳的质量、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 解题思路:钙元素的质量在化学反应中是不变的。 1、可先求出原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 2、利用钙元素的质量求出剩余固体的质量; 3、利用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求出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4、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 5、判断碳酸钙是否完全反应。 解: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100t( 1-10

36、%) =90t 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 90t 100%=36t 剩余固体的质量: =72t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100t-72t=28t 设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CO3 CaO+CO2 100 44 x 28t x63 6t 因为 63 6t90t,所以石灰石中碳酸钙未完全分解。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8t,石灰石中碳酸钙未完全分解。 考点: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探究题 请你完成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探究。 ( 1)选择药品。下表是对四组药品进行实验的记录: 组别 药品 实验现象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石灰石粉末和稀盐酸来 产生气泡速率很

37、快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 组药品(填字母序号,下同),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选择装置。选择 发生装置。 ( 3)制取气体。选择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其验满方法是 。 ( 4)气体检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这种检验方法是否正确?若正确请说明理由,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检验方法。 。 答案:( 1) CaCO3+2HCl=CaCl2+H2O+CO2 ( 2) B ( 3) D 将燃着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满 ( 4)不正确,将气体

38、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否则不是二氧化碳。 试题分析:(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要求速度适中,所以应选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2)该反应中反应物的状态为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为常温。所以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B。 (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适用于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适用于向上排空气法。所以其收集装置应选 D。其验满 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说明气体已收集满。 ( 4)这种方法不正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否则不是二氧化碳。 考点:气体的制取和收

39、集 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同学做的 2个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 ( 1)若甲中盛有二氧化锰,连接甲乙装置,关闭 K1打开 K2,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关闭分液漏斗活塞,观察到乙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白磷不燃烧;关闭 K2打开 K1,则乙中的现象是 ,且白磷燃烧。 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过程中,白磷产生现象差异的原因是 。 ( 2)若甲中充满二氧化碳( K1、 K2关闭),连接甲丙,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关闭分液漏斗活塞,一段时间后,打开 K1,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甲中的现象是 。 答案:( 1)液面上升 2H2O2 2H2

40、O + O2 甲中液体被压入乙中,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放热,使乙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 2)甲中石灰水变浑浊,打开 K1后,丙中液体流入甲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浑浊逐渐变澄清( 2分,答不全不得分) 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 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探究前老师提示,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提出猜想】生成的气体可能是 SO2或 O2或 H2。 【查阅资料】 SO2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似,如它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做气体的干燥剂。 H2与 CO均可以还原金属氧化物。 【方案设计】甲

41、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气体。 甲同学认为:若观察到 ,则气体为 SO2。 若观察到 ,则气体为 O2。 【实验探究】 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 a处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 C 处酒精灯。 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实验过程中发现 A 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 C 装置中表面含 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试管壁上有水滴生成; 【实验结论】 铁粉与该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 铁放入该硫酸铜溶液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反思】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操作复杂,他只需一盒火柴即可确定该气体成分。你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是 。 答案:【方案设计】 A中石灰水变

42、浑浊 C中红色的铜网变黑 【实验探究】 排 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气体不纯发生爆炸 (加点字含义必须有) 【实验结论】 氢气 Fe+H2SO4=FeSO4+H2 Fe+CuSO4=FeSO4+Cu 【实验反思】 收集一瓶气体,将燃着的火柴伸入瓶中,若火柴熄灭,则为 SO2;若火柴燃烧更旺,则为 O2;若气体被点燃,则为 H2。 试题分析:【方案设计】因为 SO2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似,如它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气体如果是 SO2,则会使 A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能和铜在加热的情况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因此如气体是氧气会观察到试管内红色的铜片会变黑。氢气 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如果将氢气和空气

43、混合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能一会气体再点燃酒精灯是为了将装置内的空气排除干净,防止因氢气中混有空气而爆炸。 【实验结论】 根据 实验探究 中 A 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说明气体不是SO2。 C 装置中表面含 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试管壁上有水滴生成;说明该气体有还原性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所以可知该气体为氢气。 根据以上情况可知,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有两个,分别为:Fe+H2SO4=FeSO4+H2 Fe+CuSO4=FeSO4+Cu 【实验反思】因为 SO2的性质与 CO2相似,所以 SO2应具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O2具有助燃性; H2具有可燃性。所以可以收集一瓶气体,将燃着的火柴伸入瓶中,若火柴熄灭,则为 SO2;若火柴燃烧更旺,则为 O2;若气体被点燃,则为 H2。 考点:科学探究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