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31206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届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届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届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届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北京市西城区 201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 21%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记住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即可: A氮气 78% B氧气 21% C二氧化碳 0.03% D稀有气体 0.94% 。 考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下列物质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A Mg B Fe2O3 C NaOH D CaCO3 答案: A 试题分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镁是单质,其他三种都是化合物。 考点: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pH是水质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酸性最

2、强的是 A pH 1.3的工业废水 B pH 4.5的雨水 C pH 7.0的蒸馏水 D pH 7.3的矿泉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 pH10%,故 C正确; D.没有指明溶液质量。 考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饱和溶液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向一定量的锌中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将水通电 一段时间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加热高锰酸钾会产生氧气,氧元素质量会减轻,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含有氧元素,故不能变为 0, A正确; B.稀盐酸过量到锌反应完后不再产生氯化锌,但是盐酸增多使溶液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减

3、少, B不正确; C.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到氢氧化钠全部反应,氯化钠质量不再增加,C正确; D. 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 1, D正确。 考点:电解水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欲测量久置在空气中的 NaOH固体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取 a g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合理 的是 A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 V mL气体 B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称量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 m1 g C与足量 Ca(OH)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m2 g固体 D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 NaOH

4、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 m3 g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生成的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数据不准确; B.盐酸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反应生成氯化钠,不只是盐酸与碳酸钠生成的氯化钠; C.只有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依据方程式即可求得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得 NaOH固体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增加的质量是氯化氢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 考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碳酸钠的性质 已知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内含有 8个质子和 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 18 B 10 C 8 D 2 答案: C 试题分析: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考点:原

5、子的构成 用下图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A能杀菌消毒 B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C能得到纯水 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过滤属于物理变化,不能杀菌消毒;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物质;经过滤得到的水中仍然含有可溶性物质和细菌等,不是纯水;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 考点:水的净化 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铜 B镁 C铁 D银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即可,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活动性就越强。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最外

6、层电子数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关系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考点: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下列符号中,能表示一个氧分子的是 A CO2 B 2O C O2 D O2-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小数字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考点: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A CO B Ca(OH)2 C Na2CO3 D H2SO4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酸的定义判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混合物可以得出选择 D 考点:物质的分类 下列图标中,表示 “禁止烟火 ”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识别常见的图标,

7、依靠平时的积累 考点:常见的图标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是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D氮气用作保护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A.利用氧气的助燃性; B.干冰是经过压缩的二氧化碳固体,能升华吸热,可用于致冷剂、人工降雨剂,和舞台烟雾剂; C.铁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发生化学反应; D.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考点: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别 在森林中设防火带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 D方便运输 答案: B 试题分析: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

8、个条件,设置防火带是移走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考点:燃烧的条件 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是 A纯碱 B火碱 C熟石灰 D小苏打 答案: B 试题分析:氢氧化钠的俗称是苛性钠、火碱、烧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名;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 考点:物质的俗称 在公园内能闻到花香,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分裂成原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远处闻到花香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考点:用分子观点解释现象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取用固体粉末 C稀释浓硫酸 D点燃酒精灯 答案: C 试题分析: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

9、杯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 C错误。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不是黑色固体。 考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 填空题 ( 6分)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A B C ( 1)仪器 a的名称是 , A中瓶底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 ( 2) B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 C中观察到的现

10、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1)集气瓶 ; 防止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 2)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 4P + 5O2 点燃 2P2O5 ;( 3)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Fe+ CuSO4 Cu + FeSO4。 试题分析:( 1)常见仪器的名称;铁在氧气中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量,瓶底放少量水可以防止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2)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红磷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40 ),不能燃烧;白磷着火点 低,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注意配平;( 3)铁的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现象为溶液蓝色

11、逐渐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有红色金属析出。 考点:常见仪器的名称;燃烧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铁与硫酸铜反应 ( 7分)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1)区分软水和硬水的试剂是 。 ( 2)采用如图所示的 “淡化膜渗透法 ”淡化海水,淡化膜能使水分子通过,其他离子不能通过。这一淡化过程属于 (填 “物理变化 ”或 “化学变化 ”)。 ( 3)将一包含有氯化钠、氯化钙和泥沙的混 合物,通过如下操作可得到氯化钠。 【资料: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 操作 I的名称是 ,加入 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 若用溶液 B配制 100

12、g16%的氯化钠溶液,主要步骤是:计算(需再加入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是 、 )、称量、量取、 、装瓶贴标签。 答案:( 1)肥皂水;( 2)物理变化;( 3) 过滤; 除去氯化钙 ; 9 g; 33 g; 溶解 试题分析:( 1)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软水;( 2)该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淡化海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3) 加水经操作 I得到溶液 A,故 操作 I是过滤; Na2CO3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经过滤可除去氯化钙; 计算: 100 g16%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氯化钠的质量为 100g16%=16g,故应加入氯化钠质量为 16g-7g=9g;水:

13、 100g-58g-9g=33g;称量和量取后溶解、装瓶保存即可。 考点: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海水淡化;粗盐提纯;配制溶液 ( 6分)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 (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得到的生铁可炼成钢。下列关于生铁和钢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都属于铁的合金 B都属于混合物 C都属于金属材料 ( 3)目前世界上有 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下图是从海水提取镁并获得氯气( Cl2)的示意图: I中加入的试剂甲可能是 。 II中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IV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1

14、)铝;( 2) 3CO + Fe2O3 高温 2Fe + 3CO2; ABC;( 3)氢氧化钠溶液 ; 复分解; MgCl2(熔融) 通电 Mg + Cl2。 试题分析:( 1)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前四位依次是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赤铁矿主要成分是 Fe2O3,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炼铁原理为 3CO + Fe2O3 高温 2Fe + 3CO2;依据生铁和钢的成分即可选择;( 3) I 为了除去氯化镁得到氯化钠溶液,故加入的试剂甲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II是氢氧化镁与盐酸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IV是熔融的氯化镁通电分解,生成镁和氯气气体。 考点:地壳中元素

15、的含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生铁和钢;海水制镁 ( 6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 1)在水、铜和氯化钠 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 2) “加碘盐 ”中含有碘酸钾( KIO3),其中碘的化合价是 。 ( 3)在一密闭容器中,某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示意图如下所示: 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属于 (填 “混合物 ”或 “纯净物 ”)。 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该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序号)。 A元素种类 B原子质量 C分子种类 D分子个数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1)水 ;( 2) +5;( 3) 混合物 ; 41 ; AB ; C2

16、H4 + H2O 一定条件 C2H6O 试题分析: 反应后容器内含有两种物质,属于 “混合物 ”; 生成物 C2H6O 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 6=4:1;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发生变化的是 A元素种类和 B原子质量; 依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可得个物质的化学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2H4 + H2O 一定条件 C2H6O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与书写;物质的构成;微粒模型图表示化学反应 ( 5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 1)膳食合理、营养均衡是健康的基本 保证。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填序号,下同)。加钙牛奶中的 “钙 ”是指 (填 “元素 ”或 “分子 ”),缺钙可

17、能患有的疾病是 (填 “骨质疏松 ”或 “贫血 ”) 。 A蔬菜 B牛奶 C米饭 ( 2)塑料滑板主要由塑料、钢、玻璃纤维(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硅和氧化铝等)、铝合金等材料制成,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 3)乙醇汽油是将乙醇与汽油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乙醇汽油不能用作汽车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答案:( 1) C; 元素; 骨质疏松 ;( 2)塑料; ( 3) ACD 试题分析:( 1)米饭中富含淀粉,属于糖类;加钙牛奶中的 “钙 ”是化合物中的钙元素;缺钙可能患骨质疏松症;( 2)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

18、、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3)乙醇可以再生;具有可燃性;完全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能减少汽油的使用,节省石油资源。 考点:食品中的营养物质;材料的区分;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计算题 ( 5分)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 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 8.5%的过氧化氢溶液 40 g倒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 15%的硫酸铜溶液 6.6 g,使过氧化氢完全分解。 计算:( 1)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_g。 ( 2)产生氧气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3)反应后所得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 3.4;( 2)解设过氧化氢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x

19、。 2H2O2CuSO42H2O + O2 68 32 3.4 g x x=1.6g 答:略。 ( 3)硫酸铜的质量: 6.6 g 15% 0. 99 g 所得溶液的质量: 40 g + 6.6 g -1.6 g 45 g 所得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2.2% 答:略。 试题分析:( 1)已知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即可求得其溶质质量;( 2)利用化学方程式和过氧化氢的质量即可求得生成氧气的质量;( 3)利用原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和其溶质质量分数即可求得硫酸铜的质量,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得放出氧气后的溶液质量,利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即可作答。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0、;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简答题 ( 6分)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性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向外拉注射器 1 气球 1微微鼓起, 注射器 1中溶液变浑浊 将注射器 2中的液体推入瓶中 气球 1继续微微鼓起, 打开 K,将气球 2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倒入瓶中后, 关闭 K 气球 1继续变大, ( 1)步骤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补全步骤 中的现象: 。 ( 3)补全步骤 中的现象: ,其中 “气球 1继续变大 ”的原因是 。 ( 4)通过本实验能验证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_。 答案:( 1) Ca(OH)2 + CO2 CaCO3+ H2O ;

21、( 2)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 4)二氧化碳分别能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反应。 试题分析: 向外拉注射器 1,使容器内的压强减少,容器内的二氧化碳进入注射器,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溶液显酸性,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容器内的压强继续减少,气球 1继续胀大;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容器内的压强继续减少,使气球1继续胀大; 由以上探究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分别能与氢氧化钙、水和氢氧化钠反应。 考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探究题 ( 7分 )化学课上,同学们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

22、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 实验 实验 I、 II中均观察到:白色固体逐渐减少,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a2CO3和 NaHCO3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 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在实验过程中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 Na2CO3的试管变热,盛 NaHCO3的试管变冷。 【提出问题】两个实验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 Na2CO3和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而 NaHCO3和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 乙同学认为甲的猜想有不足之处。 【设计实验】乙同学欲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实验步骤如下: 分别向盛有 0.5 g Na2CO3固体、 0.5 g NaHCO3固体的烧

23、杯中加入 10 mL水( 20 ),搅拌,测量温度 t1 静置,测量温度 t2 分别加入 10 mL 密度约为 1.1 g/mL 20%的盐酸( 20 ),搅拌,测量温度 t3 【实验记录】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记录如下: t1/ t2/ t3/ Na2CO3 23.3 20.0 23.7 NaHCO3 18.5 20.0 20.8 【分析与结论】 ( 1)甲同学猜想的不足之处是 。通过步骤 得到的结论是 。 ( 2)通过步骤 和 得到的结论是: Na2CO3和 NaHCO3与盐酸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反思与评价】 老师指出乙的设计仍存在不足,并补充做如下实验:向盛有 10 mL水( 20 )的烧

24、杯中加入 10 mL密度约为 1.1 g/mL 20%的盐酸( 20 ),搅拌,测量温度为 22.2 。 ( 1)此实验的目的是 。 ( 2)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盐酸的稀释过程是放热过程 B 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实验 和 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物质的溶解和稀释有关 答案:有气泡冒出; NaHCO3 + HCl NaCl+ H2O+ CO2;【分析与结论】( 1)没有考虑固体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Na2CO3固体溶解放热, NaHCO3固体溶解吸热;【反思与评价】( 1)探究盐酸稀释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2) B 试题分析:碳酸钠与盐酸反

25、应会生成二氧化碳;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分析与结论】碳酸钠溶于水也放出热量,不能说明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放出的热量;分析表中的数据即可得到答案:;【反思与评价】( 1)由实验内容可知,这是探究盐酸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 2)结合前面的探究活动,可知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时的温度升高可能是盐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能说明是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考点:实验现象的描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物质变化时的温度变化情况 推断题 ( 7分)初中常见的 6种物质 AF,由 H、 C、 O、 Na、 S、 Ca、 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 1)常温下,固体 A

26、与液体 B反应,无气泡冒出,该反应在生活中可用于加热食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固体 C常用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 CO2。则 C的溶液的 pH 7(填 “”或 “ ”), CO2不能用固体 C干燥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将固体 D久置于空气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 E的溶液,得到黄色溶液,同时有气泡冒出。该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 ( 4)向 F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AE中的一种,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变化前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一定减少 b F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c F可能是 Ca(OH)

27、2,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Na2CO3 d向上述浊液中加入足 量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答案:( 1) CaO + H2O Ca(OH)2;( 2); 2NaOH + CO2 Na2CO3 + H2O;( 3) Fe + H2SO4 FeSO4 + H2; Fe2O3 + 3H2SO4 Fe2(SO4)3 + 3H2O; H2SO4 FeSO4 Fe2(SO4)3;( 4) b。 试题分析:( 1)因为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反应并放热故为氧化钙 A和水 B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 2)固体 C与固体 A不同,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二氧化碳,故固体 C为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pH7,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不能

28、干燥二氧化碳;( 3) “黄色溶液 ”是氯化铁或硫酸铁溶液,说明固体 D中含有铁元素,与酸反应有气泡说明固体 D为铁,久置于空气中生锈产生氧化铁,正确写出两个化学方程式即可;( 4) AE依次为氧化钙、水、氢氧化钠、铁、稀盐酸(或稀硫酸),能与 F变浑浊; a变化前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一定减少 溶液变浑浊,可能是水变少,也可能是加入的物质本身不溶于水,即该项错误;b F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正确,因为溶液部分仍然是饱和溶液; c F可能是 Ca(OH)2,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Na2CO3 通过上面的分析知,E是稀盐酸或稀 H2SO4 ,即该项错误; d向上述浊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若浑浊不是碳酸钙是氧化钙,加入盐酸就没有气体产生,即该项错误。 考点:物质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溶解性;干燥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