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四川乐山市中区初中毕业会考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31208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四川乐山市中区初中毕业会考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届四川乐山市中区初中毕业会考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届四川乐山市中区初中毕业会考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届四川乐山市中区初中毕业会考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届四川乐山市中区初中毕业会考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四川乐山市中区初中毕业会考考试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消化液中,均含有消化脂肪的酶的一组是( ) A胆汁和肠液 B胰液和肠液 C胆汁和胰液 D唾液和胃液 答案: B 试题分析:胆汁是肝脏分泌的消化液,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可以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利用脂肪的消化,胆汁可以暂时储存在胆囊内,流入小肠乳化脂肪,将脂肪变成甘油和脂肪酸是胰液和肠液,故 ABC都是错误的,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植物体内带动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

2、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 “泵 ”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某女子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 Aa),有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细胞是( ) A肌肉细胞 B神经细胞 C卵细胞 D口腔细胞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位于成对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着分开,因此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单,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点水平

3、,某女子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 Aa),她体内的肌细胞、神经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内的基因是成对的即 Aa,而该女子产生的卵细胞含有基因 a或 A两种,因此有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细胞是卵细胞,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解答此类题目的关 键是知道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 下列现象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 ) A到了秋天,树木纷纷落叶 B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 C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D枯叶蝶的外形像枯叶 答案: B 试题分析:植物的根茎往往可以插入沙地很深,网状的根系就像是一张钢筋混凝土大网,将土壤牢牢绑定,故而起到固沙的作用,秋天树木要落叶是树木

4、为了降低蒸腾作用,保持体温度过寒冷冬季,是树木对环境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象一面旗帜,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枯叶蝶形状像树叶是枯叶蝶为保护自己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多指(如六指)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如果一方是多指,另一方正常,他们的子女是( ) A都患多指或一半患多指 B一半多指,一半正常 C全部患多指 D全部正常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多指(如六指)是由显性致病基因

5、控制的,父母双方的一方是多指其基因组成是AA或 Aa,另一方正常,其基因组成是 aa,控制多指与正常的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如图: 因此他们的子女都是多指或一半患多指,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在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引起人类患艾滋病的生物称为( ) A动物 B病毒 C细菌 D真菌 答案: B 试题分析: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此病毒能攻击并严重损伤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损伤 T 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故选

6、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艾滋病的病原体。 下列对细胞各部分的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 A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B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细胞壁 C叶绿体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D线粒体可以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细胞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它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细胞质可以流动,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且细胞质中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和线粒体分别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能量转换器,其中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

7、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解答此题需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玉米的受精卵中含有 20条染色体,该细胞进行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每个细胞中的染色 体数目是( ) A 20条 B 10条 C 40条 D 5条 答案: A 试题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故

8、玉米的受精卵中含有 20条染色体,分裂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数仍然是 20条,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B植物只有绿色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 C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所有活细胞在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9、光合作用只有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而呼吸作用是在所有活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光合作用只有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不需要光,因此呼吸作用全天都能进行,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下列现象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看到酸梅分泌唾液 B手碰到很烫的杯子时,很快缩回来 C婴儿刚生下来会允吸 D有物体从眼前飞过会眨眼 答案: A 试题分析: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的反射是复杂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生

10、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手碰到很烫的杯子时,很快缩回来、婴儿刚生下来会允吸、有物体从眼前飞过会 眨眼,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或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看到酸梅分泌唾液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不学就会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故选 A。 考点:本题

11、考查的是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 填空题 皮肤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容易被感染,导致并发症死亡,是因为病人的 免疫被破坏。接种甲流感疫苗后能够产生对甲流感病毒的免疫力,是因为人体内产生了甲流感病毒的 。 答案:非特异性(先天性) 抗体 试题分析: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对所有的病原体都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接种甲流感疫苗后,刺激人体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会使甲流感病毒失去致病性。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蒸馒头时利用

12、;制作泡菜时利用 。 答案:酵母菌 乳酸菌 试题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 的调节,但也受到 的影响。 答案:神经系统 激素调节 试题分析: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

13、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两种调节方式。 在花的结构中, 能发育成果实的是 ,受精卵发育成 。 答案:子房 胚 试题分析: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图如下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综合题 甲型 H1N1流感在墨西哥爆发后,不久就蔓延到许多国家。 3月份,上海已确诊出首例甲型 H7N9流感患者。该疾病是由 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或喷嚏为媒介,也可通过手指与眼、鼻、口的接触来传播。 与非传染病相比甲型 H7N9流感具有传染性和 的特点。 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分析,甲型 H7N9流感患者属 于

14、。 答案:流行性 传染源 试题分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 1)传染病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 ( 2)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看,甲型 H1N1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特点。 如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

15、用黑圆纸片将 C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问题: ( 1)经酒精脱色后,叶片 B处变成 色。 ( 2)滴加碘液后只有 B处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叶片 A处不变蓝的原因是 。 ( 3) B、 C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 4)大棚内种植蔬菜时,为提高产量,除了施肥外,还可采取 措施。 答案:( 1)黄白 ( 2)淀粉 A处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3)光 ( 4)增加光照;适当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适当提高白天温度等(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实验步骤: a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

16、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c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d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e漂洗、染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f观察: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 1)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 ( 2)碘遇淀粉变蓝色,因此滴加碘液后只有 B处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加碘液后,叶片 A处均不变蓝的原因是:叶片 A处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

17、所以不变蓝, C处没有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所以 C处也不变蓝。 ( 3)本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 B和 C,实验变量是光,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或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另一组是 A和 B, 实验变量是有无叶绿体叶,可得出的结论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 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就要充分的利用光能,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充分的利用光能的重要措施,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如增加光照、适当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适当提高白天温度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出对照实验中的实验变量、保证变量的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