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东新泰汶城中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模拟生物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31226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山东新泰汶城中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模拟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届山东新泰汶城中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模拟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4届山东新泰汶城中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模拟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4届山东新泰汶城中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模拟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4届山东新泰汶城中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模拟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山东新泰汶城中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模拟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3月 20日龙卷风携带冰雹袭击了广东东莞,造成 8死 2伤,为掌握龙卷风和冰雹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情况,应采用的方法是 ( ) A模拟实验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的方法,自然灾害已经造成损失,不能通过实验法或模拟实验来掌握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A、 B错误;调查法是为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计划,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的方法,可以采用调查法掌握龙卷风和冰雹对农业

2、生产造成的损失情况, C正确;观察法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的方法,只靠观察不能掌握龙卷风和冰雹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情况, D 错误,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植入烟草细胞中的 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 这个事实说明, DNA 上控制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 A基因 B蛋白质 C糖类 D脂肪 答案: A 试题分析: 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基因,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A 正确;染色体由蛋白质和

3、 DNA 构成,与遗传相关的是 DNA,B错误;糖类和脂肪不是 DNA上控制性状的基本单位, C、 D错误,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的物质基础,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认识遗传现象的能力。 某学校的生物课外小组开展大白菜丰产实验,每棵重约 4Kg。请问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 (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有机物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D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大白菜增产是由于大白菜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还需要无机盐, A选项不全面,错误;大白菜中的有机物不是从土壤中吸收的,是光合作用制造的, B 错误;二氧化碳来

4、自空气中,水和无机盐来自土壤, C正确;光合作用的原料不是氧气和有机物, D错误,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 “狼吃羊,羊吃草 ”这一事实可以看出,狼体内的 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 A光 B草 C羊 D狼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草 羊 狼这条食物链中,草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狼和羊属于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物,从草种获取有机物,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草,不是来源于光、羊和狼, A、 C、 D 错误,B正确,选 B 考点:本题考查食物链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认识食物链各组成成分之间关系的能力。 如下图

5、所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植光下, CO2的吸收量发生了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曲线 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 BD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进行光合作用 C在 B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D整段曲线表示,随着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递增,呼吸作用停止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 AB段光照强度已经大于零点位置,说明该段绿色植物是见光的,只是光照强度弱,光合作用的速率小于呼吸作用的速率,但也在进行光合作用, A 错误;曲线 BD 段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并且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B错误; B点时,绿色植物

6、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二氧化碳相等,所以在 B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C正确;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 D错误,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蔬菜和水果堆放久了,会引起发热的原因是 ( ) A光合作用放出热量 B呼吸作用放出热量 C蒸腾作用放出热量 D空气不流通引起发热 答案: B 试题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不是放出能量, A 错误;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蔬菜和水果堆放久了会发热,是因为蔬菜和水果的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引起的, B正确;蒸腾作用既不贮存能量,也不释放能量,

7、 C错误;空气不流通不会引起发热, D错误,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认识呼吸作用实质和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种植黄瓜、扁豆等蔬菜时,一般要搭架供其生长,主要目的是( ) A美化环境 B扩大光合作用面积 C防止被草食动物吃掉 D结出的果实更清洁 答案: B 试题分析:种植黄瓜、扁豆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美化环境, A错误;黄瓜、 扁豆的茎叶在架上生长,扩大了光合作用的面积,能提高产量, B正确;搭架供黄瓜、扁豆生长主要目的不是防止被草食动物吃掉和结出的果实更清洁, C、 D错误,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新鲜水果用保鲜袋包裹,

8、可延长贮藏时间,主要原理是( ) A减少水分散失 B抑制呼吸作用 C减少果皮损伤 D保持温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新鲜水果用保鲜袋包裹,水果细胞由于氧气减少,呼吸作用减弱,分解的有机物减少,可延长贮存时间,主要原理不是减少水分散失,也不是为了减少果皮损伤和保持温度,所以 A、 C、 D错误, B正确,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大面积植树造林不仅美化环境,还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是因为植物可以通过蒸腾作用( ) A降低空气的温度 B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 D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

9、体的温度,也能降低 植物体周围空气的温度,但与促进水循环没有关系, A错误;蒸腾作用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促进碳氧平衡,但与水循环没有关系, B、 C错误;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D正确,选 D 考点:本题考查蒸腾作用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等知识的理解。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紧密相关,若下图中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 ) A 是光合作用, 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B 是光合作用, 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C 是呼吸作用, 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D 是呼吸作用, 是光合作用,乙是有

10、机物和氧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题意可知, 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所以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利用有机物和氧气,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所以 是呼吸作用;分析课得出 A、 B、 C错误, D正确,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下图中的部分装置来探究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以观察装满水并倒置的试管中有无气泡 产生作为实验指标),应选择(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和 的变量是绿色植物,两者都有光照条件,不能探究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A不符

11、合题意; 和 的变量是绿色植物,但是缺少光照条件,不能探究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 B不符合题意; 和 变量是光照,其他条件都具备,能探究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 C符合题意; 和 有光照和绿色植物两个变量,不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也就不能探究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 D不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下列各种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我国植被的是( ) A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严禁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 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 D开展广泛持久的义务植树活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封山育林,可以减少人为破坏,提高森

12、林覆盖率,利于保护我国植被, A不符合题意;严禁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是保护我国植被的重要途径, B不符合题意;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浪费资源,不利于保护我国植被, C符合题意;开展广泛持久的义务植树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利于保 护我国植被, D不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认识保护植被,爱护环境的能力。 植物细胞中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的是 ( ) A细胞质 B线粒体 C叶绿体 D细胞核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胞质的缓缓流动,能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A 错误;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错误;植物细胞中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

13、作用的场所,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C正确;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与遗传有关, D错误,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掌握细胞结构知识,理解光合作用实质的能力。 下列关于一株番茄和一头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是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B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C都是由一个细胞 受精卵发育而来 D番茄的果实、牛的心脏都属于器官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中除了病毒外,结构和功能的单位都是细胞, A正确;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动物体, B错误;番茄和牛的生殖方式是有

14、性生殖,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C正确;番茄的果实、牛的心脏都属于器官, D正确,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考生区别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能力。 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B动物和植物组成的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D所有生物组成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只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 A错误;动物和植物只是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 B错误;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态系统, C正确;所有生物只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 D

15、错误,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意在考查考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能力。 下列各项中,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 A一块农田 B一条河流 C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 D一片草原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一块农田,一条河流,一片草原都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都包含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属于生态系统, A、 B、 D不符合题意;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只是一部分动物,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不完整,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C符合题意,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意在考查考生辨析生态系统组成的能力。

16、仙人掌生活在荒漠中 ,叶特化为刺 ,茎膨大,有储存功能 ,茎表面绿色 ,有光合作用的功能 ,请问它的这些特征是适应什么生存条件的 ( ) A缺乏空气 B缺乏阳光 C缺乏水分 D缺乏营养 答案: C 试题分析:仙人掌生活在荒漠中,并不缺少空气, A错误;荒漠中也不缺少阳光, B错误;荒漠中缺少水分,叶特化为刺,可减少水分的蒸发,茎膨大, 可储存水分,这些特点是适应缺水条件的, C正确;仙人掌茎表面绿色 ,有光合作用的功能,不缺少营养, D错误,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如果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恰当,很容易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下列四种盖盖玻片的方法中

17、,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图中半扁圆形结构代表水滴,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盖盖玻片时应让盖玻片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这样可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 A方法盖玻片没有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错误; B方法符合 要求,最不容易出现气泡, B 正确; C 方法从液滴上方往下盖盖玻片,容易产生气泡, C错误; D方法盖玻片没有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 D错误,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临时装片的制作,意在考查考生的制作临时装片和动手实验能力。 下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 表示细胞生长 B过程 表示细胞分化 C过程 表

18、示细胞分裂 D过程 染色体会减半 答案: A 试题分析:过程 细胞的体积增大,是细胞生长, A正确;过程 由一个细胞变成了两个细胞,是细胞分裂, B 错误;过程 细胞的形态、功能发生了变化,是细胞的分化, C错误;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即染色体的数量会增加一倍,然后再平均分到两个细胞中, D错误,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区分细胞不同生理功能的能力。 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 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个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在

19、 A、B、 C、 D四个图中, C观察到的物像最大,说明放大倍数最大,又因为只调节了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没有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所以视野最暗的是 C, C正确, A、 B、 D错误,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下列人体结构,按照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应该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是神经细胞, 是心脏,属于器官, 是人体, 是消化系统, 是组织,人体的结构层次构成是: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所以,按照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应该是 , B正确, A、 C、 D错误,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的构成,意在

20、考查考生认识生物体结构层次的能力。 下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E可表示有茎叶分化 B F可表示有输导组织 C P可表示分布在水中 D Q 可表示用孢子繁殖 答案: D 试题分析:藻类植物没有茎叶 分化, A 错误;苔藓植物没有输导组织, B 错误;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 C错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D正确,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类群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掌握不同植物类群知识的能力。 下表是小丽探究 “光照是否影响种子萌发 ”时的有关操作和现象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21、 A环境温度太高 B种子无生命力 C光照不适宜 D实验时间太短 答案: B 试题分析:把种子放在 25 环境条件下,温度适宜, A错误;把种子放在浸水的棉花上,并且定时喷水,具备适量的水和充足的空气,光照环境和黑暗环境中的种子都没有萌发,说明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都具备,不是外界条件引起的,而是由于种子的自身条件造成的,比如种子无生命力,胚已死亡, B正确;光照环境和黑暗环境中的种子都没有萌发,说明不是光照不适宜, C错误;连续观察 2周,不是时间太短, D错误,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几位同学在讨论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时作了如下记录,

22、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含有雌蕊的花才可能发育成果实和 种子 B果皮和种子分别是子房壁和胚珠发育成的 C果实和种子中可食用的部分都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 D子房中含多个胚珠的花能发育成含多个种子的果实 答案: C 试题分析:果实是由子房发育来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来的,子房和胚珠都是雌蕊的结构, A正确;传粉、受精完成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B正确;有些果实的食用部分是果皮,如桃的果实,而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不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C错误;果实中种子的数目是由子房中胚珠的数目决定的,子房中含多个胚珠的花能发育成含多个种子的果实, D正确,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23、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取甲乙两个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如右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B乙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C两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一样 D两枝条内都只是韧皮部被染成红色 答案: A 试题分析:甲枝条带有叶片,蒸腾作用促进水分的运输,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A 正确;乙枝条没有叶片,水分运输慢,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慢,B错误;两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不一样, C错误;水分是由木质部内的导管运输的,被染成红色的是木质部,不是韧皮部, D错误,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意

24、在考查考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综合题 选取生长正常的牵牛花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将此装置经黑暗环境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 请根据已有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_。 ( 2)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两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小水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_。 ( 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一些有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结论。如,比较叶片甲不同部位,猜测颜色变化是 _ _,可

25、以说明_;比较叶片乙和丙,猜测颜色变化是 _,可以说明 _。 ( 4)根据以上实验所得结论,为提高温室里的农作物的产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_等(至少答出两条) ( 5)绿色植物被称为 “空气净化器 ”,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_起重要作用。 答案: ( 1)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 2)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和瓶内水分的蒸发; ( 3)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乙叶片 不变蓝色,丙叶片变蓝色;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4)增加光照时间,适量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 5)碳 -氧平衡 试题分析: ( 1)植物在黑暗环境不进行光合作用,但进行

26、呼吸作用,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 2)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水分在瓶壁凝结成水滴,还有一部分水来自于瓶内水分的蒸发; ( 3)甲叶片用铝箔遮盖的部分见不到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遇碘液不变蓝色,见光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乙叶片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瓶内的二氧 化碳,叶片缺少光合作用的原料,没有进行光合作用,遇碘液不变蓝色,丙叶片内是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瓶内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4)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增加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措施。

27、( 5)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从而使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 -氧平衡。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等基础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具备识图作答能力,意 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下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水循环的图解,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 代表绿色植物参与碳循环的部分生理过程,其中进行 过程的细胞结构是 _, 过程所发生的变化是 _,进行过程 时伴随着物质变化所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_。 ( 2)图中 所代表两类生物中 _(用代码表示)是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

28、角色参与碳循环的。 ( 3)除了碳循环,自然界还时刻进行水循环,如绿色植物还可以不断地用根部的 _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叶片表皮上的 _向大气中散失水分,从而促进自然界的水循环。 ( 4)综上所述,绿色植物通过 _、 _、 _三大生理过程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对自然界的碳循环、水循环起到重要的作用。 答案: ( 1)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 2) ; ( 3)根毛;气孔; ( 4)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试题分析: ( 1) 过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结构是叶绿体 ;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着能

29、量的有机物; 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呼吸作用,进行呼吸作用时伴随着物质变化所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 2) 取食绿色植物,属于消费者; 分解遗体,属于分解者, 是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角色参与碳循环的。 ( 3)根靠根尖成熟区大量的根毛吸收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水分; (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三大生理过程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对自然界的碳循环、水循环起到重要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在掌握 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过程的

30、综合理解能力。 下图 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过程,其中代码甲和乙表示细胞结构,数码 表示有关物质;图 表示该植物一昼夜 (0K 段 )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释放量,请分析回答: (1)在图 中,甲表示的结构是 , 表示的物质是 ;若环境温度降低,乙所示结构进行的生理活动会 。 (2)在图 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 段 (填图中代码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段 (填图中代码 );在 BF 时间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呼吸作用强度。 (3)分析图 曲线,可以推测:在光照过强的情况下,分布在叶片表皮上的部分 会关闭,从而影响二氧化碳吸收,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答

31、案: ( 1)叶绿体;氧气;减弱; ( 2) AG; OK;大于; ( 3)气孔; 试题分析: ( 1)图 中,甲能通过光能,利用物质 2和 3 产生有机物和 1物质,所以甲是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气; 表示的物质是氧气;乙能利用有机物释放能量,所以乙是线粒体,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若环境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就会减弱 ; ( 2)图 中曲线 AG段都在吸收二氧化碳,说明该段曲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即整个 OK段;在 BF 时间段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释放量,所以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 3)在光照过强的情况下,分布在叶片表皮上的部分气孔会关

32、闭,从而影响二氧化碳吸收,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熟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场所等,能把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图文内容联系起来,通过分析图示结构,获取生物学知识,具备分析问 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绿色植物受精过程、种子、芽和植株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绿色植物发育的起点 受精卵是在图一 中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的组成包括 (选填图二中的序号 )。 (2)种子萌发时,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图三中的 c 发育形成 (选填图四中的字母 )。 (3)春天到来新芽绽放,绿色植物的芽不一定都发育成枝

33、条,有的芽发育成 (选填图四中的字母 )。 (4)绿色植物调节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制造有机物,都是与光合作用分不开的。请你帮助 “马虎 ”同学书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2分) 。 答案: ( 1)胚珠; 1245; ( 2) C; ( 3) A; 光能 ( 4)二氧化碳 +水 -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叶绿体 试题分析: ( 1)传粉完成后,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受到黏液的刺激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通过花柱伸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具有精子,胚珠内具有卵细胞。花粉管进入胚珠后,释放出精子,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可见,受精卵是在胚珠中形成的;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

34、部分。 ( 2)图三中的 c是芽轴,发育成图四中的 C茎; ( 3)枝芽发育成枝条,花芽发育成花,混合芽既发育成茎叶, 又发育成花; 光能 ( 4)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 +水 -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叶绿体 考点:本题考查传粉、受精,芽的结构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识图能力,能从复杂的知识体系中提取出所需内容,具备逻辑思维能力。 下图中, A、 B、 C、 D、 E所示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整个人体都是由 A细胞发育而成的, A细胞是 _。 ( 2) A细胞通过 形成 B。

35、在此过程中, _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 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 ( 3) B通过 形成 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 4)在上图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植物没有的是 _。 ( 5)系统是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的组合。图中所示的系统具有的生理功能是 _和 _。 答案: ( 1)受精卵。 ( 2)细胞分裂;细胞核; ( 3)细胞分化; ( 4)【 E】系统; ( 5)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试题分析: ( 1)人体是从受精卵发育来的; ( 2)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

36、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 3)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和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 ( 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动物体,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所以人体具有而植物没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 5)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认识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动物体和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能把图文结合,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具备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

37、请据图回答问题。 (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 _。 ( 2)图一的食物网由 _条食物链组成。写出最长的的一条 。 ( 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 鼠 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_。 ( 4)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 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_。 ( 5)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草的数量会 _,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 6)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基本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答案: ( 1)分解者; ( 2) 4;草 鼠 蛇 猫头鹰; ( 3)草; ( 4)猫头鹰;

38、( 5)减少; ( 6)自动调节能力。 试题分析: ( 1)图中草是生产者,其它动物是消费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 2)该食物网中有如下食物链:草 兔 猫头鹰;草 兔 蛇 猫头鹰;草 鼠 猫头鹰;草 鼠 蛇 猫头鹰;最长的食物链是草 鼠 蛇 猫头鹰和草 兔 蛇 猫头鹰。 ( 3)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丙的数量最多,说明丙的营养级最低,食物链 “草 鼠 猫头鹰 ”中,草是第一营养级,所以丙是草。 ( 4)根据生物富集现象,消费者的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越多,该食物网中猫头鹰是最高消费者,所以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

39、是猫头鹰。 ( 5)蛇的数量大量减少,鼠由于失去天敌会大量增加,草的数量就会减少,从而 影响生态平衡。 ( 6)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基本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具有分析推理能力,能从图文资料中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具备识图作答能力。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 “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等低碳行为,低碳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下图表示目前我市碳循环的实际情况,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 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40、转 化为 ,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正常情况下,当碳以有机物的形式,通过图中食物链进行流动时,甲、乙、丙三类动物中得到碳最少的是 ;伴随着碳的传递,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 。 (3)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 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 的作用。 (4)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生物圈中 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 答案: ( 1)绿色植物;有机物和氧气; ( 2)甲;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3)分解者; ( 4)二氧化碳。 试题分析: ( 1)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

41、碳循环。 ( 2)在食物链:植物 丙 乙 甲中,甲是最高消费者,因为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只有 10% 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而能量流动必须伴随着物质循环,所以,甲得到的碳最少;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3) 所示途径是腐生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将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等无机物继续参与碳循环,这些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属于分解者。 ( 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过多燃烧 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因此减少碳排放有利于改善温室效应状况。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循环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认识碳循环的过程和途径,理解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之间的关系,知道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物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了解温室效应等知识的拓展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