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东省东营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31230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山东省东营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山东省东营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山东省东营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山东省东营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山东省东营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山东省东营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苏通大桥高强斜拉索材料 -镀锌钢丝,其各项指标技术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判断,斜拉索材料属于 A复合材料 B合成材料 C金属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 C 试题分析:斜拉索材料的成分是镀锌钢丝,其成分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考点:化学与材料研制 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A等质量的铁片、铝片分别与足量且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B向 H2SO4和 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 C向 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D小苏打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等质量的

2、铁片、铝片分别与足量且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时,铝的活动性强与铁,反应速度快。图像错误。 B、向 H2SO4和 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时: NaOH先和 H2SO4反应,此过程不产生沉淀。当:H2SO4反应完后,加入的 NaOH再与 MgSO4 反应生成 Mg( OH) 2沉淀。图像正确。 C、向 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 PH值会逐渐减小至无限接近与 7。图像不正确。 D、小苏打(碳酸氢钠)溶液 与稀盐酸混合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溶液质量减小。图像不正确。应选 B项。 考点:图像题 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装入

3、某溶液,按下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再关闭止水夹,发现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变浑浊符合此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选项 A B C D 甲中固体 KOH Na2CO3 Zn CaCO3 乙中溶液 BaCl2 NaOH AgNO3 Ca(OH)2 答案: C 试题分析: “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说明甲中的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符合要求是: BCD三项。 “再关闭止水夹后,发现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变浑浊 ”, 这是由于甲中会继续产生气体,试管内压强增大,则进入乙

4、中的是甲中的液体。说明甲中此时的液体能与乙反应生成固体物质。符合要求的是 C项。 考点:酸碱盐的性质 现有 Fe、 CuO、 MgCl2、 Ca(OH)2、稀 H2SO4等五种物质,在常温下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A 7个 B 6个 C 5个 D 4个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相关物质的性质可知,能发生的化学有: Fe可与稀 H2SO4发生反应(金属和酸)、 CuO 可与稀 H2SO4发生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酸)、 MgCl2可与 Ca(OH)2发生反应(盐和碱)、 Ca(OH)2可与稀 H2SO4发生反应(碱和酸)等四个反应。所以应选 D项。 考点:常见物质间的化学反应、酸碱盐的性质 根据

5、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是 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氢氧化钠溶液中有 OH一 能与酸反应 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 OH一 也能与酸反应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A B C只有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氧化物昌指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此项错误。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

6、的饱和溶液。但它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所以此项错误。 碱和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碱 溶液中的 OH一 能与酸溶液中的 H+结合形成水。所以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 一 也能与酸反应。此项正确。 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此项错误。所以应选C项。 考点:氧化物、饱和溶液、中和反应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汽水和蔗糖水都属于溶液 B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在一定条件下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D某物质在 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汽水

7、和蔗糖水都符合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此项正确。 B、有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此项错误。C、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溶质的量、溶剂的量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此项正确。 D、某物质在 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在这个温度下,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题目中忽略了温度和溶剂。此项错误。 考点:溶液、溶解度、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 “侯氏制碱法 ”的重要反应下面是 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是作为沉

8、淀出现的,说明它在该条件下是难溶物,其溶解度很小。所以 A项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此项正确。 C:析出碳酸氢钠固体的溶液肯定是无法继续溶解碳酸氢钠,为其在该条件下的饱和溶液。此项正确。 D: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可作为氮肥。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A。 考点:纯碱的生产、溶解度、饱和溶解、化学肥料 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 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甲 乙 丙 B甲 丙 乙 C丙 甲 乙 D丙 乙 甲 答

9、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可知: “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 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 ”说明甲、丙的活动性比铜强,而乙的活动性比铜弱。 “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 ”说明甲、丙的活动性都排在氢前面,且甲的活动性要强于丙。结合上面两个实验,可说明其活动性顺序应为 B。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下图是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 pH,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用醋去除皮蛋的涩味 B厨房清洁剂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C草木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西瓜的酸性比苹果的酸性强 答案: D 试 题

10、分析: A、醋是酸性的,可与皮蛋中显的涩味的碱性物质反应。此项正确。B、厨房清洁剂是碱性的,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此项正确。 C、草木灰的溶液是碱性的,可与酸反应而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此项正确。 D、西瓜的 PH值大于苹果的 PH值;所以其酸性比苹果的酸性要弱。此项错误。所以应选 D项。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度 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或名称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烧碱苛性钠碳酸钠 B熟石灰 消石灰生石灰 C小苏打纯碱碳酸氢钠 D消石灰熟石灰氢氧化钙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烧碱、火碱、苛性钠都是氢氧化钠的俗名; 碳酸钠的俗名是纯碱。此项不正确。 B、熟石灰、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名,生石灰

11、是氧化钙的俗名。此项不正确。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此项不正确。 D、消石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名。此项正确。 考点:常见物质的俗名 对比实验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课本中设计的下列实验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A铁钉锈蚀实验 B鉴别硬水与软水 C制作叶脉书签 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铁钉锈蚀实验 B、鉴别硬 水与软水 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三个实验都是需要进行对比才能得出结论的实验。 C、制作叶脉书签只需要将其制作出来即可,不需要进行对比实验。 考点:铁制品生锈的条件、鉴别硬水与软水、制作叶脉书签、燃烧的条件

12、 金属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保护金属资源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职责。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力开采矿物以保障金属材料的供用 B提高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率 C在金属制品上刷漆、涂油等防止金属腐蚀 D用特种塑料代替金属制造机器的零部件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大力开采矿物以保障金属材料的供用不符合保护金属资源的题意。 考点:金属的锈蚀及防护、金属的回收再利用 食品卫生与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 用石灰水保存鲜蛋 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在香肠中加过量亚硝酸钠 蒸馒头时加入适量纯碱 为了让猪长得瘦,用 “瘦肉精 ”(一种含激素的饲料)饲养生猪。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13、 中的亚硝酸钠本身有毒; 中的瘦肉精含激素。二者均对人体有害。应选 D项。 考点:化学与健康 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称 11.5g氯化钠 C测溶液酸碱性 D熄灭酒精灯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此项正确。 B、称一定质量的固体时,应注意左物右码。图中将砝码和物质放反了是错误的。 C、测溶液液酸碱性时应用胶头滴管吸取待测液,并滴在 PH试纸上。图中将试纸伸入待测液中是错误的。 D、熄灭酒精灯是应用灯帽盖灭,严禁吹来。此项错误。应选 A项。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

14、有机合成 材料的是 A纯棉毛巾 B塑料保鲜膜 C真丝围巾 D不锈钢锅 答案: B 试题分析:有机合成材料具有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等特点。 A、纯棉毛巾里主要含棉,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要求。 B、塑料保鲜膜是有机物,且是人工合成的材料,符合要求。 C、真丝围巾的主要成分为蚕丝,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要求。 D、不锈钢锅中的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要求。 考点:有机合成材料 填空题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 1) 时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 (填 “甲 ”或 “乙 ”)。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 。 4

15、)t2 时 ,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 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 实验过程中 ,B、 C、 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向 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 30 g甲固体的过程中 ,发现固体全部溶解 ,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 “全部溶解 ”的原因是 。 答案: )t1 2)乙 3)降温结 晶 (合理均可 ) 4)大于 5) B 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 ,使溶液温度升高 ,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知,二者在 t1 时溶解度相等,都为 65g。

16、2)从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或减少溶剂。 4)当温度由 t2 降温到 t1 时 ,甲的溶解度变小,则所得溶解的溶质质量分数应按 t1 时计算。乙的溶解度变大小,则所得溶解的溶质质量分数应按 t2 时计算。t1 时甲的溶解度要大于 t2 时乙的溶解度。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要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 温度 甲的溶解度 水的质量 甲的质量 能溶解的甲的质量 是否饱和 B t1 65g 50g 20g 32.5 g 不饱和 C t1 65g 50g 20g+30g 32.5 g 饱和 D t

17、2 90g 50g 20g+30g 45 g 饱和 所以 实验过程中 ,B、 C、 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B。 甲开始全部溶解 ,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的原因是 :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 ,使溶液温度升高 ,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使甲全部溶解。过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温度散失,其溶解度降低,甲无法完全溶解,导致再析出一部分。 考点:溶解度曲线 在下列物质中 熟石灰 维生素 A 甲烷 鸡蛋 佝偻病 pH试纸 过滤 灼烧 碳铵 塑料,选择合适的物质并将其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1)富含蛋白质的是 2)能与碱性物质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4)用于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是

18、5)青少年缺钙会引起 6)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方法是 7)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8)患夜盲症是因为体内缺少 9)属于有机 合成材料的是 10)用来分辨羊毛和化纤织物的方法是 答案:) 2) 3) 4) 5) 6) 7) 8) 9) 10) 试题分析: 1)富含蛋白质的是 鸡蛋 2)能与碱性物质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铵态氮肥: 碳铵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碱类物质 熟石灰 4)用于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是 pH试纸 5)青少年缺钙会引起 佝偻病 6)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方法是 过滤 7)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甲烷 CH4 8)患夜盲症是因为体内缺少 维生素 A 9)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 10)羊

19、毛在灼烧时有烧焦羽 毛的气味,而化纤织物没有这种特征。 考点: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及用途 计算题 小敏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 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 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 1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测得沉淀的质量为 5克,并绘制了图像。 1)滴加的溶液中溶质属于 (选填 “盐 ”或 “碱 ”)。 2)10克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是 克。 3)图像中的 a点数值是 。 4)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写化学式 )。 5)通过计算说明,图像横坐标中的 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答案:)盐 2

20、) 2.65 3) 1.1 4) HCl、 CaCl2 (每空一分) 5) 30g 试题分析: 1)滴加的碳酸钠属于盐类。 2) 10g碳酸钠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 10g26.5 =2.65g 3)图中 a点表示生成气体的最大值。可利用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在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进行求解。解题过程为: 解:设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x 2HCl+Na2CO3= 2NaCl+H2O+CO2 106 44 2.65g x 106: 44=2.65g: x x=1.1g 所以 a点的数值为 1.1 4)反应生成的气体是碳酸钠与原来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当不再生成气体时,再加入碳酸钠生成白色沉淀,

21、是因为原溶液中的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原因。所以可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稀盐酸( HCl)和氯化钙( CaCl2)。 5) b点是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5g时,所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其质量为和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溶液( 10g)与和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的和。 未知:和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 已知: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 5g。 解题思路:可利用二者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关系进行求解。 解 :设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x, CaCl2+Na2C03= 2NaCl+CaC03 106 100 x 5g x=5.3g 溶液质量是 5.3g26.5%=20g b点质量应标 20g+10g=

22、30g 答: 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 30g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探究题 查阅资料知:甲酸 (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 HCOOH CO+H2O。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 CuO。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酸发生了 反应。(填反应类型)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 CO,后加热 CuO,目的是 。 3)能证明甲酸生成 CO的现象是 ; 。 4)点燃 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 。 5)写出 B中 CO与 CuO 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答案:)分解反应 2)防止 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 3) 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C中澄清石灰

23、水变浑浊 (顺序可颠倒) 4)除去未反应的 CO,防止空气污染 5) CO + CuO Cu + CO2 试题分析: 1)甲酸在反应中为反应物,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水,是一个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所以其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 CO再加热,是为了将装置内的空气排除;因为CO为可燃性气体,如与空气混合,受热后可能会发生爆炸。 3)如有 CO生成,会使 B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同时会生成能使 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所以点燃 D处酒精灯是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反应成二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 5) CO会在加热的情况下与

24、CuO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O + CuO Cu + CO2 考点:反应类型、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现象的描述、还原反应 已知 NaOH容易与空气中的 CO2作用而变质。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 NaOH固体后 ,设计方案 ,对这瓶 NaOH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 回答下列问题 : 1)上述实验操作的名称分别是操作 , 。 2)根据上述实验 ,可以确定该固体 变质 (选填 “已 ”或 “未 ”)。 3)步骤 中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 4)若测得 E的 pH=7,则 A的成分 , 若测得 E的 pH7,则 A的成分 。 答案:)溶解,过滤 2)已 3)除

25、尽溶液中的碳酸钠( Na2CO3) 4)碳酸钠(或 Na2CO3),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或 Na2CO3和 NaOH) 试题分析: 1)操作 是向固体 A中加水,使其成为溶液,所以应为溶解。操作 , 是将原来的物质分成沉淀和溶液两部分,则应为过滤。 2)氢氧化钠固体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也不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所以榀确定固体 A已变质。其成分含碳酸钠。据此可知:气体 C为二氧化碳气体,反应 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氯化钠。所以含沉淀 D为碳酸钙。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 A的成分中含碳酸钠,不能确定的是氢氧化钠。如有氢氧化钠则转入溶液 E中。然后根据其 PH

26、值进一步确定其成分。可利用氢氧化钠呈碱性来检验。但碳酸钠的水溶液也呈碱性,所以在检验氢氧化钠之前应将碳酸用过量的氯化钙全部除去。 4)在完全除去碳酸钠之后,若测得 E的 pH=7,即溶液呈中性,说明原固体中不含氢氧化钠。则 A的成分为:碳酸钠。若测得 E的 pH7,则溶液呈碱性。即原固体中含氢氧化钠,则 A的成分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考点:物质的推断 初中化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 A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 B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C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最后发现

27、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假设猜想】 通过分析上述实验,同学们猜想:废液中除酚酞、碳酸钙及水以外一定含有 。 老师问:废液中还可能有什么物质?引发同学们热烈讨论,下面是大家的发言: 学生甲 可能有 Ca(OH)2、 NaOH 学生丙 可能有 Ca(OH)2、 CaCl2 学生乙 可能有 NaOH、 Na2CO3 学生丁 可能有 Na2CO3 学生戊 可能有 NaOH 【实验验证】 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得到白色沉淀,红色褪去。 【结论】上述滤液中,还含有 ,没有 。 答案:)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HCl +

28、 NaOH NaCl + H2O 2) CO2 + 2NaOH Na2CO3 + H2O 3)有白色浑浊生成(或白色沉淀生成) 4)【猜想】 NaCl 【结论】 Na2CO3 , CaCl2、 Ca(OH)2、 NaOH 试题分析: 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变红。当加入稀盐酸后,二者发生中和反应。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碱性会逐渐减弱至中性或酸性。观察的现象是:溶液红色会逐渐褪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 + NaOH NaCl + H2O 2) B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盐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 2NaOH Na2CO3 + H2O 3)石灰水是氢氧化钙

29、的水溶液,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的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所以反应的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 4)【猜想】 A 中会生成氯化钠。且氯化钠不与后面的物 质反应,因此一定存在。B中会生成碳酸钠。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最后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说明 C中的氢氧化钙有剩余,并与 B中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浑浊。由于碳酸钠参与了反应,所以它不一定存在,而是可能存在。显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在上述实验中呈碱性的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或氢氧化钙。无法确定哪一种。如 A 中盐酸有剩余,则可能存在还有氯化钙。因此一定存在的是氯化钠。 【结论】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

30、,得到白色沉淀,红色褪去。说明溶液中存在的碱性物质能与氯化钡反应,所 以应为碳酸钠。由氯化钙、氢氧化钙一定不存在。最终溶液为无色,可确定氢氧化钠也不存在。 考点:科学探究、酸碱盐间的反应、过量推断 推断题 根据下图化合物与单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回答: 1)该反应类型属于 (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 2)若乙的溶液是浅绿色, Y是红色固体,则 X是 ,如: (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 ; 3)在常温下若乙是气体,则 X是 ; 4)在常温下若甲是固体,乙是无色液体,则 X是 。 答案:)置换反应 2) Fe(或铁), Fe + CuSO4 FeSO4 + Cu 3) C(或碳) 4) H2(或氢气) 试题分析: 1)该反应的特点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 2)浅绿色的溶液为亚铁盐溶液,红色固体为铜。所以 X为单质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 CuSO4 FeSO4 + Cu 3)能生成常温下是气态的化合物的置换反应,则 X应为碳单质。乙为二氧化碳。甲为金属氧化物, Y为金属单质。 4)置换反应能生成常温下是液体的化合物乙,则乙为水, X为氢气。 考点:置换反应、物质的推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